d,直到把他们打得不成人形才住手。最后一个建奴被几十个老百姓围堵在一个院子里,这里已经有五个汉人男女被他杀了,困兽犹斗的建奴手里的武器是个短柄战斧,老百姓一时间无法近身。群情激奋的老百姓不知谁第一个捡起板儿砖开始扔,后来就噼里啪啦如同落冰雹一样,纵然建奴有坚甲在身也吃不消砖雨袭击,一不小心被迷了眼睛后再也护不住头部,很快就被一拥而上的老百姓打得血肉横飞。明军全歼了这些后金强盗们大获全胜,己方战死三人重伤四人。重伤员和死者无一例外都是没有精甲和带面甲头盔装备的明军。实战中血淋淋的事实再次提醒黄汉冷兵器战争装备的重要性。还有一些战士受了轻伤,几个家丁都是要害部位中箭,但是铁甲和棉甲的组合刚柔兼济给战士们提供了较好的保护,这些原本会致命的攻击现在只给他们带来了些许皮外伤而已。王展鹏带着黄春生几个人给伤员消毒包扎后发现有许多老百姓也受了伤,他们又主动为老百姓精心处理伤口。由于明军出现得及时,建奴还没有完成劫掠带上抓捕的汉民和财物把村子付之一炬。因此这个村子还算万幸,虽然承受了一百余人的伤亡,总算保住了家园和财产,只是不知是否还有其他后金军再来黄汉让杨坚去责问村长为何不听从劝告做好防备后金军劫掠的准备,让杨坚告诉村民们建奴随时还会出现,要他们最好去山上躲避。不一会儿,村长带着几位族老来感谢明军出手相救,献上纹银二百两聊表寸心,还赶来了猪羊几只,人家主动送的跟自己去拿性质完全不一样,黄汉也不矫情笑纳了。他再次提醒村长要早做准备,后金军有可能在永平府作恶几个月,王家屯离官道太近,要保全相当不容易。建奴袭击村子,村长家就有三口人罹难,他肠子都悔青了,因为三天前就有明军通知他们严加防范后金军洗劫,要求村民们最好上山入林躲避。村长和几个族老商议后决定,过了年看看再说,谁知年还没有过完建奴就杀来了。黄汉这几天带着队伍在四乡八壤瞎转悠熟悉地形的同时让宋鹏飞几个通知离官道不远或者交通方便的村子,告诉老百姓要躲避后金军劫掠。有些村子的老百姓信了,躲进了密林山岗,有些村子还存在侥幸心理,但是今天的事情发生后,附近如果还有没被后金军祸害的村子,想必他们会付诸行动。黄汉收获了战利品,割下了后金军首级准备离开之时,村长和几个族老又找来了。他们郑重其事交给黄汉十个壮汉,告诉黄汉这些后生都是有些身手之人,他们都有亲人被鞑子祸害了,他们自愿跟着大人从军杀敌。黄汉看了看这十个人,发现在村口用门杠子差一点把建奴砸得连首级都无法收割的汉子也在其中,走近他问道:“你叫什么名字,今年多大了,会不会骑马射箭”这个汉子恭恭敬敬施礼道:“回大人,小的名叫王志诚今年二十五岁,小的能骑马不会射箭,但是小的会枪棒。”这时村长插话道:“这后生是咱们庄子上数一数二的好汉,今天率先跟后金军动手的就是他,他家婆姨被建奴射死了,儿子也被马踩死,他老娘为了让他能够脱身,死死地抱着建奴的腿,最后也被杀害了。”很明显这又是一个苦大仇深的汉子,这样的人主动来加入队伍黄汉最欢迎。第四十一章:子弟兵黄汉当着王家屯村的族老和村长以及送亲人当兵的老百姓对十个汉子朗声道:“苍天可鉴日月昭昭,本官黄汉这辈子都会跟建奴死战到底,你们跟着本官当兵,总有一天,本官会带领你们杀往辽东以血还血,把建奴杀得鸡犬不留。”王志诚一脸真诚道:“大人,小的信您,小的以后跟着您上刀山下火海不皱眉头。”自愿从军的汉子们都庄严宣誓,一定跟后金军血战到底,得不到斩首功绝不回家。村长和族老都看见黄汉带着骑兵冲杀,村里想从军的后生其实有几十人,他们选了有武艺会骑马的十人追随黄汉。其中有王兆祥、王福全这两个好猎手,他俩箭术一流,能够做到八十步内速射十中八九。黄汉带着人马离开王家屯的时候,整个村子来了几百人送行,许多后生还嘱咐跟着从军的几人,要是在军中混得好千万别忘了回乡带上兄弟们。看到此情此景黄汉不由得心中一动,自己为何不趁此机会刻意在被建奴祸害过的永平府周边村庄招募壮汉培养家丁这些人跟建奴仇深似海,战斗意志肯定没问题,好好训练他们教育他们,这些人以后会成为自己依仗的子弟兵。正月初四,黄汉带着人马回到了九里台村,把三个牺牲的袍泽安葬在后山腰,把四个重伤员送上山养伤,把缴获的破损铠甲交给已经转移到山上的杨老实修补。后金军现在应该是忙着攻打永平府,目前还没有来九里台劫掠,其实他们即便来了也没什么大不了,这里已经几乎搬空了,有可能建奴放火都需要特意去找柴火,否则不是草屋的房子未必会火烧连营。黄汉安排了明岗暗哨后来到黄家大院的临时教室开会总结这一次突袭战的经验教训。会上黄汉鼓励大家踊跃发言,许多战士都发现不幸战死和重伤的袍泽如果有坚甲在身很可能会避免这样的恶果。介于铁甲不足以装备每一位战士,黄汉和大家商议后做出规定,以后作战,装备铁甲和面甲的战士发动正面冲锋,甲胄不齐全的战士尾随攻击还要习惯使用皮盾保护身体。会上黄汉郑重其事记下了三个明军烈士的名字。他告诉所有人,以后阵亡烈士都会安葬在后山,等到后金军被打退之时,黄家会出银两在那里修建忠烈祠供奉烈士牌位,让烈士英灵享受香火、享受后人祭奠。黄汉还当众承诺,建奴一旦退兵就会让同乡战友给烈士家属送去三十两银子,要是烈士家属在家乡日子过不下去,可以接他们来黄家安置。这些承诺太惊人,本来已经有了认同感的明军对黄汉的信任度又增加许多。他们还看到了黄汉对待伤员的态度,四个重伤员中一个名叫胡大山的战士半截手臂被砍掉胸口还被战马踩了,伤势严重能够救活也是废人一个。黄汉不仅仅积极施救,还承诺落下伤残的所有战士都可以留在九里台村,黄家保证饿不着每一个人。“万众一心兮,群山可撼。惟忠与义兮,气冲斗牛。主将亲我兮,胜如父母。”会后是学习文化的时间,当黄汉教战士们吟唱戚继光所作的军歌之时,居然有人热泪盈眶。想必是黄汉对待战士们的态度感染了他们,基层兵丁其实活得简单,他们得到了尊重在面临敌人之时会更加奋不顾身。骑兵队因伤亡减员七人,在王家屯补充了十人后,人数还多出三个。由于全歼顽敌得到了大量缴获,黄汉拥有的马匹数量已经翻了倍。虽然补充的新人不足以骑战,但是给他们装备了皮甲、棉甲和冷兵器,以他们的体力和武艺在肉搏之时还是能够发挥作用。反正接下来还会以战练兵,当这些有武力值的汉子在战场上获得面对面杀死敌人的经历,成长的速度应该是惊人的。经历血战的明军认可了黄汉,并肩战斗的男子汉最容易相互掏心掏肺,伤亡减员后剩下的二十三位明军已经跟家丁们融为一体。黄汉认为无需厚此薄彼,询问明军兄弟们是否愿意成为家丁,今后荣辱与共一起搏前程。几次战斗中黄汉的表现大家有目共睹,这些天的讲课又让明军们懂了许多道理,跟着这样文武全才的家主当然有奔头。正常情况下,要成为武官的家丁不太容易,武官选家丁不仅仅挑选战斗技能出众之人,还大多数选择乡党,有的干脆就是武官从老家带出来的族人。黄汉大大方方留下所有明军骑兵做家丁,每人每月至少会多出五钱银子的饷银,他们哪里会有不乐意的可能性,都高高兴兴成为了黄汉的家丁战士。郑国昌被黄汉诓到山上避难所过年,整个九里台的乡亲们都知道来的这位大人比知县大老爷的官儿不知大了多少倍,他们对郑家人都很尊敬。跟郑国昌同来的一对儿女是嫡出,哥哥郑孝文二十二岁是嫡次子,妻妾都留在老家不在身边。他是准备去京师国子监读书时遭逢后金军劫掠京畿延误了行程,留在永平府陪父母过年。郑秀娥过了年十六岁,是郑国昌的唯一嫡女一直跟在父母身边。兄妹二人久居深宅大院,来到避难所觉得什么都有趣,他们在山上走走看看跟村民们拉拉话,很快就知道了九里台村的男女老幼为何要在山上过年。郑国昌听儿女说了听到的一切若有所思,建奴在京畿之地肆掠如入无人之境,他们要来攻打永平府也未可知。黄家那小子难道是预判永平府守不住故而有意激自己来九里台暂避一时本来接近暴怒边缘的郑国昌再次强压怒火,他决定耐着性子等到正月初四再说。时光荏苒,眨眼间郑国昌已经在山上住满了跟黄汉约定的五天,还没有等他开始发飙,黄沂州就派黄勇来请郑大人去看点东西。第四十二章:逃过一劫郑国昌由儿子陪着度着方步来到山口附近的一个山洞。这里是黄沂州和守卫者的驻地,里面没有避难所宽敞但是也收拾得干干净净。黄沂州没有黄汉心理素质好,他见到郑国昌都是下跪行礼,不像黄汉在能够混过去的情况下尽可能不磕头。郑国昌没给跪拜的黄沂州好脸,冷冷的说了声:“罢了。汝有何事”黄沂州起身抬头傲然道:“犬子已经按照跟大人的约定得了斩获送上山,卑职请大人来此就是为了让您亲自过目。”难道那个年轻人大过年的也没歇着,居然真的主动去袭击后金军了不可思议本来郁闷之至的郑国昌脸上露出笑意,他问道:“黄汉真的已经斩了二十级真奴”“回大人,犬子计阵斩真奴二十二级,其中巴牙喇一,拔什库巴牙喇一,还有控弦鞑子首级八,旗丁首级十一。”“嘶”四十一级斩获啊郑国昌倒吸一口冷气,再也没有了闲庭信步的淡定,连忙道:“黄大人快快带老夫一观。”斩获、缴获、腰牌一应俱全,郑国昌看得心花怒放,喜滋滋道:“黄大人端得好福气,有子如斯公侯在望啊”黄沂州心里当然得意,但是他依旧小心翼翼道:“黄家全仰仗大人提携。”“那是当然,如此猛将不亚于常山赵子龙,老夫为国举贤本该如此。既然双方约定都完成了,那么就到此为止吧老夫即刻准备下山回永平。”“下山去哪里啊大人难道不知永平府已经落入敌手”“什么这是什么时间发生的事”“犬子前天就发现后金军围了永平府,昨天晚上火炮、火铳声响了小半夜,今天没有动静了当然是已经被后金军拿下。”乍闻噩耗,郑国昌顿时觉得浑身无力差一点摔倒,还好有儿子郑孝文在身边扶着。能够做到封疆大吏的没有傻子,一个个都是人精,郑国昌马上意识到自己有麻烦了。接下来该怎么向朝廷衮衮诸公解释,为何永平府被包围之时,他这个最大的官员会在一座偏僻的荒山上悠哉游哉他蓦然又想起这几天发生的事情,想起永平府街谈巷议的那段佳话,心里有了主见,他看向黄沂州的眼光更加柔和了。郑国昌不傻,知道他家正如黄汉所说已经逃过一劫,黄家是自己一家子的救命恩人,态度当然转变一百八十度。他是朝廷命官有守土职责,根本不可能投降建奴,势必与永平府共存亡,儿子老妻、女儿哪能落入敌手,当然也得舍生取义。想到此处,郑国昌汗水直滴。然后他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他对黄沂州拱手道:“黄大人,老夫有四子都已成年,这是嫡出的次子孝文,不知你看着可满意”黄沂州被这番不着边际的话搞得云山雾罩,他讶异道:“不知大人有何高见”郑国昌笑道:“老夫想和黄大人攀个亲戚,想让孝文给你当义子跟黄汉结为兄弟,你看如何”黄沂州彻底晕了,文官士大夫谁会跟一个粗鄙武夫结交,况且自己的地位跟郑国昌相比差距何止十万八千里他喃喃道:“这如何使得,我黄家高攀不起啊”“使得、使得,你黄家一飞冲天也未可知,黄大人既然不反对就这么定了。孝文快来给义父磕头,哈哈哈”郑国昌万历三十五年金榜题名,宦海沉浮足二十年,如今高居庙堂,眼界是有的,他此举不仅仅是为了报答救命之恩,也有让儿子和黄汉多多亲近的意图。这个时代父亲的话就是最高指示,郑孝文见父亲要求他磕头认干爹连一丝犹豫都没有,立刻跪下磕头。黄沂州被郑国昌前倨后恭搞得头大如斗,地位悬殊人家要攀亲戚黄家又不损失什么,由得他吧最后郑国昌亲亲热热拉着黄沂州唠嗑,两人好好喝了一顿大酒。回到避难所,满脑子疑窦的虽然补充的新人不足以骑战,但是给他们装备了皮甲、棉甲和冷兵器,以他们的体力和武艺在肉搏之时还是能够发挥作用。反正接下来还会以战练兵,当这些有武力值的汉子在战场上获得面对面杀死敌人的经历,成长的速度应该是惊人的。经历血战的明军认可了黄汉,并肩战斗的男子汉最容易相互掏心掏肺,伤亡减员后剩下的二十三位明军已经跟家丁们融为一体。黄汉认为无需厚此薄彼,询问明军兄弟们是否愿意成为家丁,今后荣辱与共一起搏前程。几次战斗中黄汉的表现大家有目共睹,这些天的讲课又让明军们懂了许多道理,跟着这样文武全才的家主当然有奔头。正常情况下,要成为武官的家丁不太容易,武官选家丁不仅仅挑选战斗技能出众之人,还大多数选择乡党,有的干脆就是武官从老家带出来的族人。黄汉大大方方留下所有明军骑兵做家丁,每人每月至少会多出五钱银子的饷银,他们哪里会有不乐意的可能性,都高高兴兴成为了黄汉的家丁战士。郑国昌被黄汉诓到山上避难所过年,整个九里台的乡亲们都知道来的这位大人比知县大老爷的官儿不知大了多少倍,他们对郑家人都很尊敬。跟郑国昌同来的一对儿女是嫡出,哥哥郑孝文二十二岁是嫡次子,妻妾都留在老家不在身边。他是准备去京师国子监读书时遭逢后金军劫掠京畿延误了行程,留在永平府陪父母过年。郑秀娥过了年十六岁,是郑国昌的唯一嫡女一直跟在父母身边。兄妹二人久居深宅大院,来到避难所觉得什么都有趣,他们在山上走走看看跟村民们拉拉话,很快就知道了九里台村的男女老幼为何要在山上过年。郑国昌听儿女说了听到的一切若有所思,建奴在京畿之地肆掠如入无人之境,他们要来攻打永平府也未可知。黄家那小子难道是预判永平府守不住故而有意激自己来九里台暂避一时本来接近暴怒边缘的郑国昌再次强压怒火,他决定耐着性子等到正月初四再说。时光荏苒,眨眼间郑国昌已经在山上住满了跟黄汉约定的五天,还没有等他开始发飙,黄沂州就派黄勇来请郑大人去看点东西。第四十二章:逃过一劫郑国昌由儿子陪着度着方步来到山口附近的一个山洞。这里是黄沂州和守卫者的驻地,里面没有避难所宽敞但是也收拾得干干净净。黄沂州没有黄汉心理素质好,他见到郑国昌都是下跪行礼,不像黄汉在能够混过去的情况下尽可能不磕头。郑国昌没给跪拜的黄沂州好脸,冷冷的说了声:“罢了。汝有何事”黄沂州起身抬头傲然道:“犬子已经按照跟大人的约定得了斩获送上山,卑职请大人来此就是为了让您亲自过目。”难道那个年轻人大过年的也没歇着,居然真的主动去袭击后金军了不可思议本来郁闷之至的郑国昌脸上露出笑意,他问道:“黄汉真的已经斩了二十级真奴”“回大人,犬子计阵斩真奴二十二级,其中巴牙喇一,拔什库巴牙喇一,还有控弦鞑子首级八,旗丁首级十一。”“嘶”四十一级斩获啊郑国昌倒吸一口冷气,再也没有了闲庭信步的淡定,连忙道:“黄大人快快带老夫一观。”斩获、缴获、腰牌一应俱全,郑国昌看得心花怒放,喜滋滋道:“黄大人端得好福气,有子如斯公侯在望啊”黄沂州心里当然得意,但是他依旧小心翼翼道:“黄家全仰仗大人提携。”“那是当然,如此猛将不亚于常山赵子龙,老夫为国举贤本该如此。既然双方约定都完成了,那么就到此为止吧老夫即刻准备下山回永平。”“下山去哪里啊大人难道不知永平府已经落入敌手”“什么这是什么时间发生的事”“犬子前天就发现后金军围了永平府,昨天晚上火炮、火铳声响了小半夜,今天没有动静了当然是已经被后金军拿下。”乍闻噩耗,郑国昌顿时觉得浑身无力差一点摔倒,还好有儿子郑孝文在身边扶着。能够做到封疆大吏的没有傻子,一个个都是人精,郑国昌马上意识到自己有麻烦了。接下来该怎么向朝廷衮衮诸公解释,为何永平府被包围之时,他这个最大的官员会在一座偏僻的荒山上悠哉游哉他蓦然又想起这几天发生的事情,想起永平府街谈巷议的那段佳话,心里有了主见,他看向黄沂州的眼光更加柔和了。郑国昌不傻,知道他家正如黄汉所说已经逃过一劫,黄家是自己一家子的救命恩人,态度当然转变一百八十度。他是朝廷命官有守土职责,根本不可能投降建奴,势必与永平府共存亡,儿子老妻、女儿哪能落入敌手,当然也得舍生取义。想到此处,郑国昌汗水直滴。然后他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他对黄沂州拱手道:“黄大人,老夫有四子都已成年,这是嫡出的次子孝文,不知你看着可满意”黄沂州被这番不着边际的话搞得云山雾罩,他讶异道:“不知大人有何高见”郑国昌笑道:“老夫想和黄大人攀个亲戚,想让孝文给你当义子跟黄汉结为兄弟,你看如何”黄沂州彻底晕了,文官士大夫谁会跟一个粗鄙武夫结交,况且自己的地位跟郑国昌相比差距何止十万八千里他喃喃道:“这如何使得,我黄家高攀不起啊”“使得、使得,你黄家一飞冲天也未可知,黄大人既然不反对就这么定了。孝文快来给义父磕头,哈哈哈”郑国昌万历三十五年金榜题名,宦海沉浮足二十年,如今高居庙堂,眼界是有的,他此举不仅仅是为了报答救命之恩,也有让儿子和黄汉多多亲近的意图。这个时代父亲的话就是最高指示,郑孝文见父亲要求他磕头认干爹连一丝犹豫都没有,立刻跪下磕头。黄沂州被郑国昌前倨后恭搞得头大如斗,地位悬殊人家要攀亲戚黄家又不损失什么,由得他吧最后郑国昌亲亲热热拉着黄沂州唠嗑,两人好好喝了一顿大酒。回到避难所,满脑子疑窦的虽然补充的新人不足以骑战,但是给他们装备了皮甲、棉甲和冷兵器,以他们的体力和武艺在肉搏之时还是能够发挥作用。反正接下来还会以战练兵,当这些有武力值的汉子在战场上获得面对面杀死敌人的经历,成长的速度应该是惊人的。经历血战的明军认可了黄汉,并肩战斗的男子汉最容易相互掏心掏肺,伤亡减员后剩下的二十三位明军已经跟家丁们融为一体。黄汉认为无需厚此薄彼,询问明军兄弟们是否愿意成为家丁,今后荣辱与共一起搏前程。几次战斗中黄汉的表现大家有目共睹,这些天的讲课又让明军们懂了许多道理,跟着这样文武全才的家主当然有奔头。正常情况下,要成为武官的家丁不太容易,武官选家丁不仅仅挑选战斗技能出众之人,还大多数选择乡党,有的干脆就是武官从老家带出来的族人。黄汉大大方方留下所有明军骑兵做家丁,每人每月至少会多出五钱银子的饷银,他们哪里会有不乐意的可能性,都高高兴兴成为了黄汉的家丁战士。郑国昌被黄汉诓到山上避难所过年,整个九里台的乡亲们都知道来的这位大人比知县大老爷的官儿不知大了多少倍,他们对郑家人都很尊敬。跟郑国昌同来的一对儿女是嫡出,哥哥郑孝文二十二岁是嫡次子,妻妾都留在老家不在身边。他是准备去京师国子监读书时遭逢后金军劫掠京畿延误了行程,留在永平府陪父母过年。郑秀娥过了年十六岁,是郑国昌的唯一嫡女一直跟在父母身边。兄妹二人久居深宅大院,来到避难所觉得什么都有趣,他们在山上走走看看跟村民们拉拉话,很快就知道了九里台村的男女老幼为何要在山上过年。郑国昌听儿女说了听到的一切若有所思,建奴在京畿之地肆掠如入无人之境,他们要来攻打永平府也未可知。黄家那小子难道是预判永平府守不住故而有意激自己来九里台暂避一时本来接近暴怒边缘的郑国昌再次强压怒火,他决定耐着性子等到正月初四再说。时光荏苒,眨眼间郑国昌已经在山上住满了跟黄汉约定的五天,还没有等他开始发飙,黄沂州就派黄勇来请郑大人去看点东西。第四十二章:逃过一劫郑国昌由儿子陪着度着方步来到山口附近的一个山洞。这里是黄沂州和守卫者的驻地,里面没有避难所宽敞但是也收拾得干干净净。黄沂州没有黄汉心理素质好,他见到郑国昌都是下跪行礼,不像黄汉在能够混过去的情况下尽可能不磕头。郑国昌没给跪拜的黄沂州好脸,冷冷的说了声:“罢了。汝有何事”黄沂州起身抬头傲然道:“犬子已经按照跟大人的约定得了斩获送上山,卑职请大人来此就是为了让您亲自过目。”难道那个年轻人大过年的也没歇着,居然真的主动去袭击后金军了不可思议本来郁闷之至的郑国昌脸上露出笑意,他问道:“黄汉真的已经斩了二十级真奴”“回大人,犬子计阵斩真奴二十二级,其中巴牙喇一,拔什库巴牙喇一,还有控弦鞑子首级八,旗丁首级十一。”“嘶”四十一级斩获啊郑国昌倒吸一口冷气,再也没有了闲庭信步的淡定,连忙道:“黄大人快快带老夫一观。”斩获、缴获、腰牌一应俱全,郑国昌看得心花怒放,喜滋滋道:“黄大人端得好福气,有子如斯公侯在望啊”黄沂州心里当然得意,但是他依旧小心翼翼道:“黄家全仰仗大人提携。”“那是当然,如此猛将不亚于常山赵子龙,老夫为国举贤本该如此。既然双方约定都完成了,那么就到此为止吧老夫即刻准备下山回永平。”“下山去哪里啊大人难道不知永平府已经落入敌手”“什么这是什么时间发生的事”“犬子前天就发现后金军围了永平府,昨天晚上火炮、火铳声响了小半夜,今天没有动静了当然是已经被后金军拿下。”乍闻噩耗,郑国昌顿时觉得浑身无力差一点摔倒,还好有儿子郑孝文在身边扶着。能够做到封疆大吏的没有傻子,一个个都是人精,郑国昌马上意识到自己有麻烦了。接下来该怎么向朝廷衮衮诸公解释,为何永平府被包围之时,他这个最大的官员会在一座偏僻的荒山上悠哉游哉他蓦然又想起这几天发生的事情,想起永平府街谈巷议的那段佳话,心里有了主见,他看向黄沂州的眼光更加柔和了。郑国昌不傻,知道他家正如黄汉所说已经逃过一劫,黄家是自己一家子的救命恩人,态度当然转变一百八十度。他是朝廷命官有守土职责,根本不可能投降建奴,势必与永平府共存亡,儿子老妻、女儿哪能落入敌手,当然也得舍生取义。想到此处,郑国昌汗水直滴。然后他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他对黄沂州拱手道:“黄大人,老夫有四子都已成年,这是嫡出的次子孝文,不知你看着可满意”黄沂州被这番不着边际的话搞得云山雾罩,他讶异道:“不知大人有何高见”郑国昌笑道:“老夫想和黄大人攀个亲戚,想让孝文给你当义子跟黄汉结为兄弟,你看如何”黄沂州彻底晕了,文官士大夫谁会跟一个粗鄙武夫结交,况且自己的地位跟郑国昌相比差距何止十万八千里他喃喃道:“这如何使得,我黄家高攀不起啊”“使得、使得,你黄家一飞冲天也未可知,黄大人既然不反对就这么定了。孝文快来给义父磕头,哈哈哈”郑国昌万历三十五年金榜题名,宦海沉浮足二十年,如今高居庙堂,眼界是有的,他此举不仅仅是为了报答救命之恩,也有让儿子和黄汉多多亲近的意图。这个时代父亲的话就是最高指示,郑孝文见父亲要求他磕头认干爹连一丝犹豫都没有,立刻跪下磕头。黄沂州被郑国昌前倨后恭搞得头大如斗,地位悬殊人家要攀亲戚黄家又不损失什么,由得他吧最后郑国昌亲亲热热拉着黄沂州唠嗑,两人好好喝了一顿大酒。回到避难所,满脑子疑窦的虽然补充的新人不足以骑战,但是给他们装备了皮甲、棉甲和冷兵器,以他们的体力和武艺在肉搏之时还是能够发挥作用。反正接下来还会以战练兵,当这些有武力值的汉子在战场上获得面对面杀死敌人的经历,成长的速度应该是惊人的。经历血战的明军认可了黄汉,并肩战斗的男子汉最容易相互掏心掏肺,伤亡减员后剩下的二十三位明军已经跟家丁们融为一体。黄汉认为无需厚此薄彼,询问明军兄弟们是否愿意成为家丁,今后荣辱与共一起搏前程。几次战斗中黄汉的表现大家有目共睹,这些天的讲课又让明军们懂了许多道理,跟着这样文武全才的家主当然有奔头。正常情况下,要成为武官的家丁不太容易,武官选家丁不仅仅挑选战斗技能出众之人,还大多数选择乡党,有的干脆就是武官从老家带出来的族人。黄汉大大方方留下所有明军骑兵做家丁,每人每月至少会多出五钱银子的饷银,他们哪里会有不乐意的可能性,都高高兴兴成为了黄汉的家丁战士。郑国昌被黄汉诓到山上避难所过年,整个九里台的乡亲们都知道来的这位大人比知县大老爷的官儿不知大了多少倍,他们对郑家人都很尊敬。跟郑国昌同来的一对儿女是嫡出,哥哥郑孝文二十二岁是嫡次子,妻妾都留在老家不在身边。他是准备去京师国子监读书时遭逢后金军劫掠京畿延误了行程,留在永平府陪父母过年。郑秀娥过了年十六岁,是郑国昌的唯一嫡女一直跟在父母身边。兄妹二人久居深宅大院,来到避难所觉得什么都有趣,他们在山上走走看看跟村民们拉拉话,很快就知道了九里台村的男女老幼为何要在山上过年。郑国昌听儿女说了听到的一切若有所思,建奴在京畿之地肆掠如入无人之境,他们要来攻打永平府也未可知。黄家那小子难道是预判永平府守不住故而有意激自己来九里台暂避一时本来接近暴怒边缘的郑国昌再次强压怒火,他决定耐着性子等到正月初四再说。时光荏苒,眨眼间郑国昌已经在山上住满了跟黄汉约定的五天,还没有等他开始发飙,黄沂州就派黄勇来请郑大人去看点东西。第四十二章:逃过一劫郑国昌由儿子陪着度着方步来到山口附近的一个山洞。这里是黄沂州和守卫者的驻地,里面没有避难所宽敞但是也收拾得干干净净。黄沂州没有黄汉心理素质好,他见到郑国昌都是下跪行礼,不像黄汉在能够混过去的情况下尽可能不磕头。郑国昌没给跪拜的黄沂州好脸,冷冷的说了声:“罢了。汝有何事”黄沂州起身抬头傲然道:“犬子已经按照跟大人的约定得了斩获送上山,卑职请大人来此就是为了让您亲自过目。”难道那个年轻人大过年的也没歇着,居然真的主动去袭击后金军了不可思议本来郁闷之至的郑国昌脸上露出笑意,他问道:“黄汉真的已经斩了二十级真奴”“回大人,犬子计阵斩真奴二十二级,其中巴牙喇一,拔什库巴牙喇一,还有控弦鞑子首级八,旗丁首级十一。”“嘶”四十一级斩获啊郑国昌倒吸一口冷气,再也没有了闲庭信步的淡定,连忙道:“黄大人快快带老夫一观。”斩获、缴获、腰牌一应俱全,郑国昌看得心花怒放,喜滋滋道:“黄大人端得好福气,有子如斯公侯在望啊”黄沂州心里当然得意,但是他依旧小心翼翼道:“黄家全仰仗大人提携。”“那是当然,如此猛将不亚于常山赵子龙,老夫为国举贤本该如此。既然双方约定都完成了,那么就到此为止吧老夫即刻准备下山回永平。”“下山去哪里啊大人难道不知永平府已经落入敌手”“什么这是什么时间发生的事”“犬子前天就发现后金军围了永平府,昨天晚上火炮、火铳声响了小半夜,今天没有动静了当然是已经被后金军拿下。”乍闻噩耗,郑国昌顿时觉得浑身无力差一点摔倒,还好有儿子郑孝文在身边扶着。能够做到封疆大吏的没有傻子,一个个都是人精,郑国昌马上意识到自己有麻烦了。接下来该怎么向朝廷衮衮诸公解释,为何永平府被包围之时,他这个最大的官员会在一座偏僻的荒山上悠哉游哉他蓦然又想起这几天发生的事情,想起永平府街谈巷议的那段佳话,心里有了主见,他看向黄沂州的眼光更加柔和了。郑国昌不傻,知道他家正如黄汉所说已经逃过一劫,黄家是自己一家子的救命恩人,态度当然转变一百八十度。他是朝廷命官有守土职责,根本不可能投降建奴,势必与永平府共存亡,儿子老妻、女儿哪能落入敌手,当然也得舍生取义。想到此处,郑国昌汗水直滴。然后他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他对黄沂州拱手道:“黄大人,老夫有四子都已成年,这是嫡出的次子孝文,不知你看着可满意”黄沂州被这番不着边际的话搞得云山雾罩,他讶异道:“不知大人有何高见”郑国昌笑道:“老夫想和黄大人攀个亲戚,想让孝文给你当义子跟黄汉结为兄弟,你看如何”黄沂州彻底晕了,文官士大夫谁会跟一个粗鄙武夫结交,况且自己的地位跟郑国昌相比差距何止十万八千里他喃喃道:“这如何使得,我黄家高攀不起啊”“使得、使得,你黄家一飞冲天也未可知,黄大人既然不反对就这么定了。孝文快来给义父磕头,哈哈哈”郑国昌万历三十五年金榜题名,宦海沉浮足二十年,如今高居庙堂,眼界是有的,他此举不仅仅是为了报答救命之恩,也有让儿子和黄汉多多亲近的意图。这个时代父亲的话就是最高指示,郑孝文见父亲要求他磕头认干爹连一丝犹豫都没有,立刻跪下磕头。黄沂州被郑国昌前倨后恭搞得头大如斗,地位悬殊人家要攀亲戚黄家又不损失什么,由得他吧最后郑国昌亲亲热热拉着黄沂州唠嗑,两人好好喝了一顿大酒。回到避难所,满脑子疑窦的虽然补充的新人不足以骑战,但是给他们装备了皮甲、棉甲和冷兵器,以他们的体力和武艺在肉搏之时还是能够发挥作用。反正接下来还会以战练兵,当这些有武力值的汉子在战场上获得面对面杀死敌人的经历,成长的速度应该是惊人的。经历血战的明军认可了黄汉,并肩战斗的男子汉最容易相互掏心掏肺,伤亡减员后剩下的二十三位明军已经跟家丁们融为一体。黄汉认为无需厚此薄彼,询问明军兄弟们是否愿意成为家丁,今后荣辱与共一起搏前程。几次战斗中黄汉的表现大家有目共睹,这些天的讲课又让明军们懂了许多道理,跟着这样文武全才的家主当然有奔头。正常情况下,要成为武官的家丁不太容易,武官选家丁不仅仅挑选战斗技能出众之人,还大多数选择乡党,有的干脆就是武官从老家带出来的族人。黄汉大大方方留下所有明军骑兵做家丁,每人每月至少会多出五钱银子的饷银,他们哪里会有不乐意的可能性,都高高兴兴成为了黄汉的家丁战士。郑国昌被黄汉诓到山上避难所过年,整个九里台的乡亲们都知道来的这位大人比知县大老爷的官儿不知大了多少倍,他们对郑家人都很尊敬。跟郑国昌同来的一对儿女是嫡出,哥哥郑孝文二十二岁是嫡次子,妻妾都留在老家不在身边。他是准备去京师国子监读书时遭逢后金军劫掠京畿延误了行程,留在永平府陪父母过年。郑秀娥过了年十六岁,是郑国昌的唯一嫡女一直跟在父母身边。兄妹二人久居深宅大院,来到避难所觉得什么都有趣,他们在山上走走看看跟村民们拉拉话,很快就知道了九里台村的男女老幼为何要在山上过年。郑国昌听儿女说了听到的一切若有所思,建奴在京畿之地肆掠如入无人之境,他们要来攻打永平府也未可知。黄家那小子难道是预判永平府守不住故而有意激自己来九里台暂避一时本来接近暴怒边缘的郑国昌再次强压怒火,他决定耐着性子等到正月初四再说。时光荏苒,眨眼间郑国昌已经在山上住满了跟黄汉约定的五天,还没有等他开始发飙,黄沂州就派黄勇来请郑大人去看点东西。第四十二章:逃过一劫郑国昌由儿子陪着度着方步来到山口附近的一个山洞。这里是黄沂州和守卫者的驻地,里面没有避难所宽敞但是也收拾得干干净净。黄沂州没有黄汉心理素质好,他见到郑国昌都是下跪行礼,不像黄汉在能够混过去的情况下尽可能不磕头。郑国昌没给跪拜的黄沂州好脸,冷冷的说了声:“罢了。汝有何事”黄沂州起身抬头傲然道:“犬子已经按照跟大人的约定得了斩获送上山,卑职请大人来此就是为了让您亲自过目。”难道那个年轻人大过年的也没歇着,居然真的主动去袭击后金军了不可思议本来郁闷之至的郑国昌脸上露出笑意,他问道:“黄汉真的已经斩了二十级真奴”“回大人,犬子计阵斩真奴二十二级,其中巴牙喇一,拔什库巴牙喇一,还有控弦鞑子首级八,旗丁首级十一。”“嘶”四十一级斩获啊郑国昌倒吸一口冷气,再也没有了闲庭信步的淡定,连忙道:“黄大人快快带老夫一观。”斩获、缴获、腰牌一应俱全,郑国昌看得心花怒放,喜滋滋道:“黄大人端得好福气,有子如斯公侯在望啊”黄沂州心里当然得意,但是他依旧小心翼翼道:“黄家全仰仗大人提携。”“那是当然,如此猛将不亚于常山赵子龙,老夫为国举贤本该如此。既然双方约定都完成了,那么就到此为止吧老夫即刻准备下山回永平。”“下山去哪里啊大人难道不知永平府已经落入敌手”“什么这是什么时间发生的事”“犬子前天就发现后金军围了永平府,昨天晚上火炮、火铳声响了小半夜,今天没有动静了当然是已经被后金军拿下。”乍闻噩耗,郑国昌顿时觉得浑身无力差一点摔倒,还好有儿子郑孝文在身边扶着。能够做到封疆大吏的没有傻子,一个个都是人精,郑国昌马上意识到自己有麻烦了。接下来该怎么向朝廷衮衮诸公解释,为何永平府被包围之时,他这个最大的官员会在一座偏僻的荒山上悠哉游哉他蓦然又想起这几天发生的事情,想起永平府街谈巷议的那段佳话,心里有了主见,他看向黄沂州的眼光更加柔和了。郑国昌不傻,知道他家正如黄汉所说已经逃过一劫,黄家是自己一家子的救命恩人,态度当然转变一百八十度。他是朝廷命官有守土职责,根本不可能投降建奴,势必与永平府共存亡,儿子老妻、女儿哪能落入敌手,当然也得舍生取义。想到此处,郑国昌汗水直滴。然后他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他对黄沂州拱手道:“黄大人,老夫有四子都已成年,这是嫡出的次子孝文,不知你看着可满意”黄沂州被这番不着边际的话搞得云山雾罩,他讶异道:“不知大人有何高见”郑国昌笑道:“老夫想和黄大人攀个亲戚,想让孝文给你当义子跟黄汉结为兄弟,你看如何”黄沂州彻底晕了,文官士大夫谁会跟一个粗鄙武夫结交,况且自己的地位跟郑国昌相比差距何止十万八千里他喃喃道:“这如何使得,我黄家高攀不起啊”“使得、使得,你黄家一飞冲天也未可知,黄大人既然不反对就这么定了。孝文快来给义父磕头,哈哈哈”郑国昌万历三十五年金榜题名,宦海沉浮足二十年,如今高居庙堂,眼界是有的,他此举不仅仅是为了报答救命之恩,也有让儿子和黄汉多多亲近的意图。这个时代父亲的话就是最高指示,郑孝文见父亲要求他磕头认干爹连一丝犹豫都没有,立刻跪下磕头。黄沂州被郑国昌前倨后恭搞得头大如斗,地位悬殊人家要攀亲戚黄家又不损失什么,由得他吧最后郑国昌亲亲热热拉着黄沂州唠嗑,两人好好喝了一顿大酒。回到避难所,满脑子疑窦的虽然补充的新人不足以骑战,但是给他们装备了皮甲、棉甲和冷兵器,以他们的体力和武艺在肉搏之时还是能够发挥作用。反正接下来还会以战练兵,当这些有武力值的汉子在战场上获得面对面杀死敌人的经历,成长的速度应该是惊人的。经历血战的明军认可了黄汉,并肩战斗的男子汉最容易相互掏心掏肺,伤亡减员后剩下的二十三位明军已经跟家丁们融为一体。黄汉认为无需厚此薄彼,询问明军兄弟们是否愿意成为家丁,今后荣辱与共一起搏前程。几次战斗中黄汉的表现大家有目共睹,这些天的讲课又让明军们懂了许多道理,跟着这样文武全才的家主当然有奔头。正常情况下,要成为武官的家丁不太容易,武官选家丁不仅仅挑选战斗技能出众之人,还大多数选择乡党,有的干脆就是武官从老家带出来的族人。黄汉大大方方留下所有明军骑兵做家丁,每人每月至少会多出五钱银子的饷银,他们哪里会有不乐意的可能性,都高高兴兴成为了黄汉的家丁战士。郑国昌被黄汉诓到山上避难所过年,整个九里台的乡亲们都知道来的这位大人比知县大老爷的官儿不知大了多少倍,他们对郑家人都很尊敬。跟郑国昌同来的一对儿女是嫡出,哥哥郑孝文二十二岁是嫡次子,妻妾都留在老家不在身边。他是准备去京师国子监读书时遭逢后金军劫掠京畿延误了行程,留在永平府陪父母过年。郑秀娥过了年十六岁,是郑国昌的唯一嫡女一直跟在父母身边。兄妹二人久居深宅大院,来到避难所觉得什么都有趣,他们在山上走走看看跟村民们拉拉话,很快就知道了九里台村的男女老幼为何要在山上过年。郑国昌听儿女说了听到的一切若有所思,建奴在京畿之地肆掠如入无人之境,他们要来攻打永平府也未可知。黄家那小子难道是预判永平府守不住故而有意激自己来九里台暂避一时本来接近暴怒边缘的郑国昌再次强压怒火,他决定耐着性子等到正月初四再说。时光荏苒,眨眼间郑国昌已经在山上住满了跟黄汉约定的五天,还没有等他开始发飙,黄沂州就派黄勇来请郑大人去看点东西。第四十二章:逃过一劫郑国昌由儿子陪着度着方步来到山口附近的一个山洞。这里是黄沂州和守卫者的驻地,里面没有避难所宽敞但是也收拾得干干净净。黄沂州没有黄汉心理素质好,他见到郑国昌都是下跪行礼,不像黄汉在能够混过去的情况下尽可能不磕头。郑国昌没给跪拜的黄沂州好脸,冷冷的说了声:“罢了。汝有何事”黄沂州起身抬头傲然道:“犬子已经按照跟大人的约定得了斩获送上山,卑职请大人来此就是为了让您亲自过目。”难道那个年轻人大过年的也没歇着,居然真的主动去袭击后金军了不可思议本来郁闷之至的郑国昌脸上露出笑意,他问道:“黄汉真的已经斩了二十级真奴”“回大人,犬子计阵斩真奴二十二级,其中巴牙喇一,拔什库巴牙喇一,还有控弦鞑子首级八,旗丁首级十一。”“嘶”四十一级斩获啊郑国昌倒吸一口冷气,再也没有了闲庭信步的淡定,连忙道:“黄大人快快带老夫一观。”斩获、缴获、腰牌一应俱全,郑国昌看得心花怒放,喜滋滋道:“黄大人端得好福气,有子如斯公侯在望啊”黄沂州心里当然得意,但是他依旧小心翼翼道:“黄家全仰仗大人提携。”“那是当然,如此猛将不亚于常山赵子龙,老夫为国举贤本该如此。既然双方约定都完成了,那么就到此为止吧老夫即刻准备下山回永平。”“下山去哪里啊大人难道不知永平府已经落入敌手”“什么这是什么时间发生的事”“犬子前天就发现后金军围了永平府,昨天晚上火炮、火铳声响了小半夜,今天没有动静了当然是已经被后金军拿下。”乍闻噩耗,郑国昌顿时觉得浑身无力差一点摔倒,还好有儿子郑孝文在身边扶着。能够做到封疆大吏的没有傻子,一个个都是人精,郑国昌马上意识到自己有麻烦了。接下来该怎么向朝廷衮衮诸公解释,为何永平府被包围之时,他这个最大的官员会在一座偏僻的荒山上悠哉游哉他蓦然又想起这几天发生的事情,想起永平府街谈巷议的那段佳话,心里有了主见,他看向黄沂州的眼光更加柔和了。郑国昌不傻,知道他家正如黄汉所说已经逃过一劫,黄家是自己一家子的救命恩人,态度当然转变一百八十度。他是朝廷命官有守土职责,根本不可能投降建奴,势必与永平府共存亡,儿子老妻、女儿哪能落入敌手,当然也得舍生取义。想到此处,郑国昌汗水直滴。然后他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他对黄沂州拱手道:“黄大人,老夫有四子都已成年,这是嫡出的次子孝文,不知你看着可满意”黄沂州被这番不着边际的话搞得云山雾罩,他讶异道:“不知大人有何高见”郑国昌笑道:“老夫想和黄大人攀个亲戚,想让孝文给你当义子跟黄汉结为兄弟,你看如何”黄沂州彻底晕了,文官士大夫谁会跟一个粗鄙武夫结交,况且自己的地位跟郑国昌相比差距何止十万八千里他喃喃道:“这如何使得,我黄家高攀不起啊”“使得、使得,你黄家一飞冲天也未可知,黄大人既然不反对就这么定了。孝文快来给义父磕头,哈哈哈”郑国昌万历三十五年金榜题名,宦海沉浮足二十年,如今高居庙堂,眼界是有的,他此举不仅仅是为了报答救命之恩,也有让儿子和黄汉多多亲近的意图。这个时代父亲的话就是最高指示,郑孝文见父亲要求他磕头认干爹连一丝犹豫都没有,立刻跪下磕头。黄沂州被郑国昌前倨后恭搞得头大如斗,地位悬殊人家要攀亲戚黄家又不损失什么,由得他吧最后郑国昌亲亲热热拉着黄沂州唠嗑,两人好好喝了一顿大酒。回到避难所,满脑子疑窦的虽然补充的新人不足以骑战,但是给他们装备了皮甲、棉甲和冷兵器,以他们的体力和武艺在肉搏之时还是能够发挥作用。反正接下来还会以战练兵,当这些有武力值的汉子在战场上获得面对面杀死敌人的经历,成长的速度应该是惊人的。经历血战的明军认可了黄汉,并肩战斗的男子汉最容易相互掏心掏肺,伤亡减员后剩下的二十三位明军已经跟家丁们融为一体。黄汉认为无需厚此薄彼,询问明军兄弟们是否愿意成为家丁,今后荣辱与共一起搏前程。几次战斗中黄汉的表现大家有目共睹,这些天的讲课又让明军们懂了许多道理,跟着这样文武全才的家主当然有奔头。正常情况下,要成为武官的家丁不太容易,武官选家丁不仅仅挑选战斗技能出众之人,还大多数选择乡党,有的干脆就是武官从老家带出来的族人。黄汉大大方方留下所有明军骑兵做家丁,每人每月至少会多出五钱银子的饷银,他们哪里会有不乐意的可能性,都高高兴兴成为了黄汉的家丁战士。郑国昌被黄汉诓到山上避难所过年,整个九里台的乡亲们都知道来的这位大人比知县大老爷的官儿不知大了多少倍,他们对郑家人都很尊敬。跟郑国昌同来的一对儿女是嫡出,哥哥郑孝文二十二岁是嫡次子,妻妾都留在老家不在身边。他是准备去京师国子监读书时遭逢后金军劫掠京畿延误了行程,留在永平府陪父母过年。郑秀娥过了年十六岁,是郑国昌的唯一嫡女一直跟在父母身边。兄妹二人久居深宅大院,来到避难所觉得什么都有趣,他们在山上走走看看跟村民们拉拉话,很快就知道了九里台村的男女老幼为何要在山上过年。郑国昌听儿女说了听到的一切若有所思,建奴在京畿之地肆掠如入无人之境,他们要来攻打永平府也未可知。黄家那小子难道是预判永平府守不住故而有意激自己来九里台暂避一时本来接近暴怒边缘的郑国昌再次强压怒火,他决定耐着性子等到正月初四再说。时光荏苒,眨眼间郑国昌已经在山上住满了跟黄汉约定的五天,还没有等他开始发飙,黄沂州就派黄勇来请郑大人去看点东西。第四十二章:逃过一劫郑国昌由儿子陪着度着方步来到山口附近的一个山洞。这里是黄沂州和守卫者的驻地,里面没有避难所宽敞但是也收拾得干干净净。黄沂州没有黄汉心理素质好,他见到郑国昌都是下跪行礼,不像黄汉在能够混过去的情况下尽可能不磕头。郑国昌没给跪拜的黄沂州好脸,冷冷的说了声:“罢了。汝有何事”黄沂州起身抬头傲然道:“犬子已经按照跟大人的约定得了斩获送上山,卑职请大人来此就是为了让您亲自过目。”难道那个年轻人大过年的也没歇着,居然真的主动去袭击后金军了不可思议本来郁闷之至的郑国昌脸上露出笑意,他问道:“黄汉真的已经斩了二十级真奴”“回大人,犬子计阵斩真奴二十二级,其中巴牙喇一,拔什库巴牙喇一,还有控弦鞑子首级八,旗丁首级十一。”“嘶”四十一级斩获啊郑国昌倒吸一口冷气,再也没有了闲庭信步的淡定,连忙道:“黄大人快快带老夫一观。”斩获、缴获、腰牌一应俱全,郑国昌看得心花怒放,喜滋滋道:“黄大人端得好福气,有子如斯公侯在望啊”黄沂州心里当然得意,但是他依旧小心翼翼道:“黄家全仰仗大人提携。”“那是当然,如此猛将不亚于常山赵子龙,老夫为国举贤本该如此。既然双方约定都完成了,那么就到此为止吧老夫即刻准备下山回永平。”“下山去哪里啊大人难道不知永平府已经落入敌手”“什么这是什么时间发生的事”“犬子前天就发现后金军围了永平府,昨天晚上火炮、火铳声响了小半夜,今天没有动静了当然是已经被后金军拿下。”乍闻噩耗,郑国昌顿时觉得浑身无力差一点摔倒,还好有儿子郑孝文在身边扶着。能够做到封疆大吏的没有傻子,一个个都是人精,郑国昌马上意识到自己有麻烦了。接下来该怎么向朝廷衮衮诸公解释,为何永平府被包围之时,他这个最大的官员会在一座偏僻的荒山上悠哉游哉他蓦然又想起这几天发生的事情,想起永平府街谈巷议的那段佳话,心里有了主见,他看向黄沂州的眼光更加柔和了。郑国昌不傻,知道他家正如黄汉所说已经逃过一劫,黄家是自己一家子的救命恩人,态度当然转变一百八十度。他是朝廷命官有守土职责,根本不可能投降建奴,势必与永平府共存亡,儿子老妻、女儿哪能落入敌手,当然也得舍生取义。想到此处,郑国昌汗水直滴。然后他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他对黄沂州拱手道:“黄大人,老夫有四子都已成年,这是嫡出的次子孝文,不知你看着可满意”黄沂州被这番不着边际的话搞得云山雾罩,他讶异道:“不知大人有何高见”郑国昌笑道:“老夫想和黄大人攀个亲戚,想让孝文给你当义子跟黄汉结为兄弟,你看如何”黄沂州彻底晕了,文官士大夫谁会跟一个粗鄙武夫结交,况且自己的地位跟郑国昌相比差距何止十万八千里他喃喃道:“这如何使得,我黄家高攀不起啊”“使得、使得,你黄家一飞冲天也未可知,黄大人既然不反对就这么定了。孝文快来给义父磕头,哈哈哈”郑国昌万历三十五年金榜题名,宦海沉浮足二十年,如今高居庙堂,眼界是有的,他此举不仅仅是为了报答救命之恩,也有让儿子和黄汉多多亲近的意图。这个时代父亲的话就是最高指示,郑孝文见父亲要求他磕头认干爹连一丝犹豫都没有,立刻跪下磕头。黄沂州被郑国昌前倨后恭搞得头大如斗,地位悬殊人家要攀亲戚黄家又不损失什么,由得他吧最后郑国昌亲亲热热拉着黄沂州唠嗑,两人好好喝了一顿大酒。回到避难所,满脑子疑窦的虽然补充的新人不足以骑战,但是给他们装备了皮甲、棉甲和冷兵器,以他们的体力和武艺在肉搏之时还是能够发挥作用。反正接下来还会以战练兵,当这些有武力值的汉子在战场上获得面对面杀死敌人的经历,成长的速度应该是惊人的。经历血战的明军认可了黄汉,并肩战斗的男子汉最容易相互掏心掏肺,伤亡减员后剩下的二十三位明军已经跟家丁们融为一体。黄汉认为无需厚此薄彼,询问明军兄弟们是否愿意成为家丁,今后荣辱与共一起搏前程。几次战斗中黄汉的表现大家有目共睹,这些天的讲课又让明军们懂了许多道理,跟着这样文武全才的家主当然有奔头。正常情况下,要成为武官的家丁不太容易,武官选家丁不仅仅挑选战斗技能出众之人,还大多数选择乡党,有的干脆就是武官从老家带出来的族人。黄汉大大方方留下所有明军骑兵做家丁,每人每月至少会多出五钱银子的饷银,他们哪里会有不乐意的可能性,都高高兴兴成为了黄汉的家丁战士。郑国昌被黄汉诓到山上避难所过年,整个九里台的乡亲们都知道来的这位大人比知县大老爷的官儿不知大了多少倍,他们对郑家人都很尊敬。跟郑国昌同来的一对儿女是嫡出,哥哥郑孝文二十二岁是嫡次子,妻妾都留在老家不在身边。他是准备去京师国子监读书时遭逢后金军劫掠京畿延误了行程,留在永平府陪父母过年。郑秀娥过了年十六岁,是郑国昌的唯一嫡女一直跟在父母身边。兄妹二人久居深宅大院,来到避难所觉得什么都有趣,他们在山上走走看看跟村民们拉拉话,很快就知道了九里台村的男女老幼为何要在山上过年。郑国昌听儿女说了听到的一切若有所思,建奴在京畿之地肆掠如入无人之境,他们要来攻打永平府也未可知。黄家那小子难道是预判永平府守不住故而有意激自己来九里台暂避一时本来接近暴怒边缘的郑国昌再次强压怒火,他决定耐着性子等到正月初四再说。时光荏苒,眨眼间郑国昌已经在山上住满了跟黄汉约定的五天,还没有等他开始发飙,黄沂州就派黄勇来请郑大人去看点东西。第四十二章:逃过一劫郑国昌由儿子陪着度着方步来到山口附近的一个山洞。这里是黄沂州和守卫者的驻地,里面没有避难所宽敞但是也收拾得干干净净。黄沂州没有黄汉心理素质好,他见到郑国昌都是下跪行礼,不像黄汉在能够混过去的情况下尽可能不磕头。郑国昌没给跪拜的黄沂州好脸,冷冷的说了声:“罢了。汝有何事”黄沂州起身抬头傲然道:“犬子已经按照跟大人的约定得了斩获送上山,卑职请大人来此就是为了让您亲自过目。”难道那个年轻人大过年的也没歇着,居然真的主动去袭击后金军了不可思议本来郁闷之至的郑国昌脸上露出笑意,他问道:“黄汉真的已经斩了二十级真奴”“回大人,犬子计阵斩真奴二十二级,其中巴牙喇一,拔什库巴牙喇一,还有控弦鞑子首级八,旗丁首级十一。”“嘶”四十一级斩获啊郑国昌倒吸一口冷气,再也没有了闲庭信步的淡定,连忙道:“黄大人快快带老夫一观。”斩获、缴获、腰牌一应俱全,郑国昌看得心花怒放,喜滋滋道:“黄大人端得好福气,有子如斯公侯在望啊”黄沂州心里当然得意,但是他依旧小心翼翼道:“黄家全仰仗大人提携。”“那是当然,如此猛将不亚于常山赵子龙,老夫为国举贤本该如此。既然双方约定都完成了,那么就到此为止吧老夫即刻准备下山回永平。”“下山去哪里啊大人难道不知永平府已经落入敌手”“什么这是什么时间发生的事”“犬子前天就发现后金军围了永平府,昨天晚上火炮、火铳声响了小半夜,今天没有动静了当然是已经被后金军拿下。”乍闻噩耗,郑国昌顿时觉得浑身无力差一点摔倒,还好有儿子郑孝文在身边扶着。能够做到封疆大吏的没有傻子,一个个都是人精,郑国昌马上意识到自己有麻烦了。接下来该怎么向朝廷衮衮诸公解释,为何永平府被包围之时,他这个最大的官员会在一座偏僻的荒山上悠哉游哉他蓦然又想起这几天发生的事情,想起永平府街谈巷议的那段佳话,心里有了主见,他看向黄沂州的眼光更加柔和了。郑国昌不傻,知道他家正如黄汉所说已经逃过一劫,黄家是自己一家子的救命恩人,态度当然转变一百八十度。他是朝廷命官有守土职责,根本不可能投降建奴,势必与永平府共存亡,儿子老妻、女儿哪能落入敌手,当然也得舍生取义。想到此处,郑国昌汗水直滴。然后他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他对黄沂州拱手道:“黄大人,老夫有四子都已成年,这是嫡出的次子孝文,不知你看着可满意”黄沂州被这番不着边际的话搞得云山雾罩,他讶异道:“不知大人有何高见”郑国昌笑道:“老夫想和黄大人攀个亲戚,想让孝文给你当义子跟黄汉结为兄弟,你看如何”黄沂州彻底晕了,文官士大夫谁会跟一个粗鄙武夫结交,况且自己的地位跟郑国昌相比差距何止十万八千里他喃喃道:“这如何使得,我黄家高攀不起啊”“使得、使得,你黄家一飞冲天也未可知,黄大人既然不反对就这么定了。孝文快来给义父磕头,哈哈哈”郑国昌万历三十五年金榜题名,宦海沉浮足二十年,如今高居庙堂,眼界是有的,他此举不仅仅是为了报答救命之恩,也有让儿子和黄汉多多亲近的意图。这个时代父亲的话就是最高指示,郑孝文见父亲要求他磕头认干爹连一丝犹豫都没有,立刻跪下磕头。黄沂州被郑国昌前倨后恭搞得头大如斗,地位悬殊人家要攀亲戚黄家又不损失什么,由得他吧最后郑国昌亲亲热热拉着黄沂州唠嗑,两人好好喝了一顿大酒。回到避难所,满脑子疑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