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造化图小说网>都市青春>明末汉之魂> 明末汉之魂 分节阅读 22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明末汉之魂 分节阅读 22(1 / 1)

d郑孝文把今天的经历原原本本跟妹妹讲了。小萝莉郑秀娥听得俏脸煞白,她问郑孝文道:“哥哥,如果城破之时爹爹、母亲和你我都在永平府的家中结果是什么”“这还用问吗,自然是凶多吉少。”郑孝文答道,随即他就明白了妹妹的意思,惊讶道:“啊原来是黄汉那个愣头青误打误撞救了我们一大家子啊”“误打误撞哥哥居然是这么认为”“妹妹你是说这其实是黄汉的谋划”“这可说不好,只是我们一家子来这里过年的起因就有些可笑,现在细细想又觉得那个黄汉也找不到更好的理由让父亲来此。”“照此说来那黄汉深不可测啊”“这我就不知道了,反正哥哥你要好好跟人家结交。”“那是自然,人家对我们有救命之恩呢,哥哥我当然会知恩图报。对了,你以后恐怕要改口,父亲让我跟黄汉拜把子结为兄弟,你以后恐怕要叫黄汉一声哥哥。”郑秀娥想起那日偷偷掀开车帘的惊鸿一瞥,蓦然涨红了俏脸,那个威猛的骑士形象在脑海里挥之不去,至今还常思量难相忘。哪个少女不怀春,郑秀娥多么希望自己那没有见过面的郎君也能如此有男子气,她小小心里把黄汉的造型代入了她即将成亲的良人。这个时代的大家闺秀基本上都是在十二三岁,甚至更早就会把亲事定下,十之八九都是门当户对,郑家也不例外。跟郑家攀亲的是滦州知州杨濂家,如果不出意外郑秀娥会在今年秋天嫁给杨家嫡长子杨彦召,杨大公子是个秀才相公,据说颇有才气,已经十八岁,想着参加今年秋闱得个举人功名双喜临门。郑国昌很看中黄汉,如果自己的爱女没有早在四年前就定下婚事,为了报答救下一家子性命的大恩情,黄汉大有可能抱得美人归。这个时代讲究门当户对,如果没有黄家救命之恩的前提,一个士大夫而且是正三品文官,不可能下嫁嫡女给一位赳赳武夫,哪怕是从五品千户也不行。第四十三章:以战养战大明文官大多数是相互联姻,因为这样做会增强文官集团的势力。姻亲、门生、同年、乡党、朋党等等关系错综复杂,在朝廷的人脉盘根错节。所以大明文官集团才会有底气挑战皇权,最后牛掰到没有经过内阁批红的圣旨文官都敢驳回。郑国昌让儿子认黄沂州为义父,他们俩人当然亲密了许多,随意杯盘虽草草,但是有好酒助话题,二人相谈甚欢。几杯酒下肚,两人就谈到了迫在眉睫的大问题。郑国昌道:“黄大人,老夫现如今在山上如坐针毡啊永平府丢了势必会引起天子震怒,老夫不能在此空耗光阴,一定要及时赶去京师面圣。”“郑大人,此去京师四百余里,现在永平府地界都是鞑子兵,万一有个闪失下官哪里担待得起。您还是安心陪着家人在这里住上一段时日,下官守在这山口,保证不会让东奴、鞑子杀上山来。您放心,山上粮草充足,坚守一年都没问题。”“黄大人你有所不知,哪怕九死一生老夫也要冒风险尽快赶去京师。老夫马上就准备带上家丁下山,如果老夫一去不回,烦请黄大人继续照看老妻和孩子们,届时自然会有郑家子弟来接他们回故里。”黄沂州毕竟还是老实了一些,不像郑国昌老狐狸一个,郑国昌明明知道黄沂州不可能让自己带着几个家丁冒险上路,却有意说给老实人听。黄沂州果然急了,连忙劝道:“郑大人,万万不可,这个时候赶去京师风险难以估计,如今下官麾下的骑兵都在汉儿手上,待下官跟在山下的汉儿联系上再议此事可好”郑国昌心急如焚,永平府丢了,要承担罪责的人不知凡几,永平府的官员殉国了万事皆休,还活着的人当然少不了被问责,时间拖得越久舆论导向就越难控制。郑国昌准备尽快赶去京师说明自己当时不在永平府城的前因后果。他手上有几十级斩获,又有那段佳话成为说辞,想必脱罪应该不成问题,但是时间拖久了就难说难讲。他从黄沂州嘴里得到确切消息,知道了刚刚厮杀一场回来的黄汉带着铁甲家丁骑兵队就在山下九里台村休整。为了得到黄沂州支持,郑国昌把要立刻回京的前因后果都讲明白了,要求黄沂州不必派人来回联系浪费时间,他立刻下山亲自去找黄汉通融。黄沂州知道官场的水很深,眼看着郑国昌如此急切,只好答应马上送郑国昌和郑家四个能打的家丁下山。他当然知道要把准备送去京师报功的首级和腰牌都带上。为了加强去京师人马的防御力,黄沂州不仅仅把已经修理完成的铁甲和配备了面甲的头盔都带下山,还让留守山上的家丁把铁甲都脱下来增援山下的兄弟们。杨大年的伤已经不碍事了,他得知家主急需骑兵多多益善,立刻来找黄沂州主动要求归队参加战斗,他也跟着下山来找黄汉报到。黄汉正带着骑兵在九里台村休整,大家杀猪宰羊喝美酒,日子过得痛快。杀建奴救老百姓保家卫国的同时还能够缴获大量财物,家丁们一个个意犹未尽,都想着趁热打铁再干几票。军心可用,黄汉准备过两日再次上路打游击,因为他想趁着满京畿之地都有后金军可以打的情况下,尽可能多做黑吃黑的好买卖积累资本。做这样的事情皆大欢喜,黄汉可以锻炼麾下,可以缴获战马、收获铠甲、武器还能够得到金银细软和布匹、丝绸,还有一个条件最诱人,可以砍下后金军的首级向朝廷报功。朝廷不仅仅要给人头赏还要给官职,砍下后金军脑袋瓜是如此划算,具备现代人商业头脑的黄汉在有能力做到的情况下当然不遗余力。黄汉就不信邪,建奴能够越打越强从区区几十人发展到几千几万几十万,最后把拥有一亿五千万汉人的伟大王朝大明给灭了。一个愚昧落后的通古斯野人部落,没有文字没有文明,他们那个半农奴半封建的落后社会制度居然消灭了迈入资本主义萌芽阶段的成熟封建制度,这完全是倒行逆施啊那帮通古斯野人还打破了“自古胡虏无百年之运”的魔咒,奴役了汉民族接近三个世纪,导致泱泱华夏走向愚昧落后。这很明显违背黄汉小时候学习的辩证法,应该是落后的社会制度必将被先进的社会制度取代,封建社会理所当然取代农奴制,资本主义会取代封建主义,社会主义一定会取代资本主义,人类最终是要实现伟大共产主义的。只是为何历史发展也不按套路出牌倒行逆施的历史为何让亿万汉人沦落为通古斯野人的奴才二百几十年让曾经被倭寇、高丽棒子、西夷高山仰止的伟大汉文明,变成了连小日本都敢来烧杀抢掠的东亚病夫、支那建奴能够弓马得天下,无非是光脚不怕穿鞋的。黄汉也以战养战,以劫掠后金军谋发展,单看看谁会笑到最后。黄沂州带着六个家丁刚刚接近九里台村五里就被伏路军暗哨发现了,很快黄汉就知道了消息,带着几人来村口迎接。这时郑国昌已经对黄汉产生了信任,他远远的看见黄汉带着人来迎接自己,没等黄沂州说明来意就走上前道:“汝很好,本官记下了黄家的这份大恩情,本官还有一事要烦劳。”这位郑大人是个明白人啊黄汉很高兴,自己总算没有抛媚眼给瞎子看,看来明末能够一步步走上高位的官僚没有迂腐之辈。黄汉见是这个情形当然把武官见文官大员该磕头的礼节含糊过去了,他抱拳行礼道:“卑职只不过懂些战阵,知道后金军来攻打,明军十之八九守不住永平府,为了以防万一才竭力请大人来此。”“唉老夫本该在永平府城殉国,现如今由于机缘巧合留下性命,自然会留着有用之躯为国杀敌,今日来此是烦请汝送老夫火速赶去京师。”第四十四章:疾驰要跑一趟京城这倒是没什么了不起,后金军其实一直都没有能力切断京城和地方上的联系。京师不断向外发出六百里加急,虽然也有点儿背的信使被拦截,但是基本上还是能够保持联络通畅。信使既然能够出入京师,黄汉拥有几十号人马,只要小心戒备,送郑国昌赶去京城也不应该太难。永平府距离京师四五百里,官道由于经常修缮在大明属于比较好的路况,在有马换乘的情况下一天疾驰二百余里应该不在话下。黄汉答应道:“送大人回京没问题,只不过大人如果乘马车就会比较危险,速度也无法保证,要是大人也能够策马疾行,卑职保证两天内赶到京师。”郑国昌表态道:“年轻人莫要小看老夫,骑两天马老夫自信还受得了。”这就完全没问题了,黄汉有五十几人,路上遇到的后金军只要不是百人队以上都可以跟他们拼一拼,遇到鞑子百人队根本不怕,因为鞑子的装备差强人意,比打建奴容易许多。后金军在京师城下意图讹诈大明朝廷,谁知倔强的大明不跟任何敌人城下之盟,摆出一副有本事你就来攻城,咱们在城下拼个你死我活的架势。后金军远道而来,根本没有攻城器械,要攻击有军民近百万,这个时代的世界第一大城、雄城,那是痴人说梦。红歹是没辙,京城他不敢攻打也自认为打不下来,好处又讹诈不到,怎么办好吧,大明皇帝不肯给辛苦费,咱们大金军自己去取。于是乎,强盗们离开京城抢劫周边州府县城,现在主力刚刚拿下永平府城才过了一天。建奴、鞑子都很忙,夺下如此大城,收获何其多也,府城里官宦就有好几十家,富贾豪商不下于百家,殷实人家也不少,强盗们估计需要最少三天时间进行洗劫。永平府城里的文武没有不战而降,知府张凤奇、推官卢成功、中书舍人廖汝钦、退休副将焦延庆、守备赵国忠等等文官武将都竭力抗敌最后力战而死。城中还有诸多士子率领家丁殊死抵抗,最后慷慨殉国。黄汉答应了郑国昌的要求一刻也不耽误,即刻开始动员,让家丁们检查装备、夜里给战马加料喂饱它们,做好出发准备。当天晚上从永平府城方向逃来了两骑,马上骑士都伤得不轻,郑国昌的家丁认识这俩人,一人是推官卢成功的家丁名叫卢凯军,另外一人是守备赵国忠的亲兵赵十三。郑国昌在九里台村过年的事情永平府城里知道的人很多,有些被打散的明军往九里台村方向逃窜,卢凯军和赵十三骑术不错摆脱了后金军追杀成功到达。见到了从永平府城冲出来的骑兵,郑国昌当然要细问情况。他听完了这俩人回禀,确认府城丢了,城里的军民死伤无数,知府、推官和守备都已经战死,禁不住泪流满面。郑国昌在永平府为官几年,熟悉那里的一草一木,跟同僚和街坊邻居也算相处和睦,可是眨眼间那里就变成了人间地狱,当然免不了兔死狐悲。夜里还陆陆续续有十几位明军摸到了九里台,他们人人带伤,一个个惊魂未定,从这些人嘴里郑国昌又确认了许多文官武将殉国的消息。郑国昌更加心急如焚,第二天凌晨就催着黄汉上路。临行前,黄汉叮嘱黄沂州无论发生什么事情都不可以下山,自己回来时会派人跟山上联络,发现有被打散的明军来投,只要是不能确认身份的先解除武装看管起来再慢慢甄别。郑国昌离开后,山上更加没有任何攻击价值,建奴应该没有神经错乱,愿意消耗成百上千的人马去打一个不知所谓的小山头,因此黄沂州和乡亲们应该安全无虞。九里台村已经很不安全,黄沂州把逃来的明军也全部带回避难所养伤,这些人大多数是外伤,经过酒精消毒后缝合,活命的概率很大。黄汉带领六十余骑双乘,一天时间疾行二百余里,冲过后金军的占领区才在一片树林里露宿。路上发现了几支明军和小股后金军都没有跟他们纠缠,当然那些小部队也没敢有动黄汉一行的心思。黄汉把人马分成三个梯队,宋鹏飞和杨大年带领十几个战士打前站,黄汉亲自陪着郑国昌和他的四个家丁在中间的队伍,一共有三十六人七十二匹马,憨子、杨国威带着十几个战士是第三梯队,负责断后。人马再次扎营一晚,正月初七下午,一行人赶到京师广渠门外,黄汉此时不愿意去京师,因为他害怕被派到哪一位将领麾下当差。他现在的官职太小,即便能够得到提升也不会是一路主将,连混到守备将军都不太可能,无论是被提拔为百总或是千总实授总要有个营伍。万一哪个游击将军或者参将开口要人,朝廷保不准顺水推舟给安排了,要是被辽镇要去说不定以后就是守大凌河的一员,要是被延绥镇要去,那么就有可能跟陕西暴民打不知多少年。在自己无法决定命运的情况下,千万不能入京师这个大坑,否则有可能会被坑死。黄汉把郑国昌送到了京师城下就告辞回永平府,理由很充足,家人的安危放心不下。郑国昌也有儿女和老妻在山上藏着呢,他当然也很牵挂,黄汉不肯进京师选择立刻回去,他没有挽留。临别之时,郑国昌让黄汉尽管放心,有他在朝中的只是为何历史发展也不按套路出牌倒行逆施的历史为何让亿万汉人沦落为通古斯野人的奴才二百几十年让曾经被倭寇、高丽棒子、西夷高山仰止的伟大汉文明,变成了连小日本都敢来烧杀抢掠的东亚病夫、支那建奴能够弓马得天下,无非是光脚不怕穿鞋的。黄汉也以战养战,以劫掠后金军谋发展,单看看谁会笑到最后。黄沂州带着六个家丁刚刚接近九里台村五里就被伏路军暗哨发现了,很快黄汉就知道了消息,带着几人来村口迎接。这时郑国昌已经对黄汉产生了信任,他远远的看见黄汉带着人来迎接自己,没等黄沂州说明来意就走上前道:“汝很好,本官记下了黄家的这份大恩情,本官还有一事要烦劳。”这位郑大人是个明白人啊黄汉很高兴,自己总算没有抛媚眼给瞎子看,看来明末能够一步步走上高位的官僚没有迂腐之辈。黄汉见是这个情形当然把武官见文官大员该磕头的礼节含糊过去了,他抱拳行礼道:“卑职只不过懂些战阵,知道后金军来攻打,明军十之八九守不住永平府,为了以防万一才竭力请大人来此。”“唉老夫本该在永平府城殉国,现如今由于机缘巧合留下性命,自然会留着有用之躯为国杀敌,今日来此是烦请汝送老夫火速赶去京师。”第四十四章:疾驰要跑一趟京城这倒是没什么了不起,后金军其实一直都没有能力切断京城和地方上的联系。京师不断向外发出六百里加急,虽然也有点儿背的信使被拦截,但是基本上还是能够保持联络通畅。信使既然能够出入京师,黄汉拥有几十号人马,只要小心戒备,送郑国昌赶去京城也不应该太难。永平府距离京师四五百里,官道由于经常修缮在大明属于比较好的路况,在有马换乘的情况下一天疾驰二百余里应该不在话下。黄汉答应道:“送大人回京没问题,只不过大人如果乘马车就会比较危险,速度也无法保证,要是大人也能够策马疾行,卑职保证两天内赶到京师。”郑国昌表态道:“年轻人莫要小看老夫,骑两天马老夫自信还受得了。”这就完全没问题了,黄汉有五十几人,路上遇到的后金军只要不是百人队以上都可以跟他们拼一拼,遇到鞑子百人队根本不怕,因为鞑子的装备差强人意,比打建奴容易许多。后金军在京师城下意图讹诈大明朝廷,谁知倔强的大明不跟任何敌人城下之盟,摆出一副有本事你就来攻城,咱们在城下拼个你死我活的架势。后金军远道而来,根本没有攻城器械,要攻击有军民近百万,这个时代的世界第一大城、雄城,那是痴人说梦。红歹是没辙,京城他不敢攻打也自认为打不下来,好处又讹诈不到,怎么办好吧,大明皇帝不肯给辛苦费,咱们大金军自己去取。于是乎,强盗们离开京城抢劫周边州府县城,现在主力刚刚拿下永平府城才过了一天。建奴、鞑子都很忙,夺下如此大城,收获何其多也,府城里官宦就有好几十家,富贾豪商不下于百家,殷实人家也不少,强盗们估计需要最少三天时间进行洗劫。永平府城里的文武没有不战而降,知府张凤奇、推官卢成功、中书舍人廖汝钦、退休副将焦延庆、守备赵国忠等等文官武将都竭力抗敌最后力战而死。城中还有诸多士子率领家丁殊死抵抗,最后慷慨殉国。黄汉答应了郑国昌的要求一刻也不耽误,即刻开始动员,让家丁们检查装备、夜里给战马加料喂饱它们,做好出发准备。当天晚上从永平府城方向逃来了两骑,马上骑士都伤得不轻,郑国昌的家丁认识这俩人,一人是推官卢成功的家丁名叫卢凯军,另外一人是守备赵国忠的亲兵赵十三。郑国昌在九里台村过年的事情永平府城里知道的人很多,有些被打散的明军往九里台村方向逃窜,卢凯军和赵十三骑术不错摆脱了后金军追杀成功到达。见到了从永平府城冲出来的骑兵,郑国昌当然要细问情况。他听完了这俩人回禀,确认府城丢了,城里的军民死伤无数,知府、推官和守备都已经战死,禁不住泪流满面。郑国昌在永平府为官几年,熟悉那里的一草一木,跟同僚和街坊邻居也算相处和睦,可是眨眼间那里就变成了人间地狱,当然免不了兔死狐悲。夜里还陆陆续续有十几位明军摸到了九里台,他们人人带伤,一个个惊魂未定,从这些人嘴里郑国昌又确认了许多文官武将殉国的消息。郑国昌更加心急如焚,第二天凌晨就催着黄汉上路。临行前,黄汉叮嘱黄沂州无论发生什么事情都不可以下山,自己回来时会派人跟山上联络,发现有被打散的明军来投,只要是不能确认身份的先解除武装看管起来再慢慢甄别。郑国昌离开后,山上更加没有任何攻击价值,建奴应该没有神经错乱,愿意消耗成百上千的人马去打一个不知所谓的小山头,因此黄沂州和乡亲们应该安全无虞。九里台村已经很不安全,黄沂州把逃来的明军也全部带回避难所养伤,这些人大多数是外伤,经过酒精消毒后缝合,活命的概率很大。黄汉带领六十余骑双乘,一天时间疾行二百余里,冲过后金军的占领区才在一片树林里露宿。路上发现了几支明军和小股后金军都没有跟他们纠缠,当然那些小部队也没敢有动黄汉一行的心思。黄汉把人马分成三个梯队,宋鹏飞和杨大年带领十几个战士打前站,黄汉亲自陪着郑国昌和他的四个家丁在中间的队伍,一共有三十六人七十二匹马,憨子、杨国威带着十几个战士是第三梯队,负责断后。人马再次扎营一晚,正月初七下午,一行人赶到京师广渠门外,黄汉此时不愿意去京师,因为他害怕被派到哪一位将领麾下当差。他现在的官职太小,即便能够得到提升也不会是一路主将,连混到守备将军都不太可能,无论是被提拔为百总或是千总实授总要有个营伍。万一哪个游击将军或者参将开口要人,朝廷保不准顺水推舟给安排了,要是被辽镇要去说不定以后就是守大凌河的一员,要是被延绥镇要去,那么就有可能跟陕西暴民打不知多少年。在自己无法决定命运的情况下,千万不能入京师这个大坑,否则有可能会被坑死。黄汉把郑国昌送到了京师城下就告辞回永平府,理由很充足,家人的安危放心不下。郑国昌也有儿女和老妻在山上藏着呢,他当然也很牵挂,黄汉不肯进京师选择立刻回去,他没有挽留。临别之时,郑国昌让黄汉尽管放心,有他在朝中的只是为何历史发展也不按套路出牌倒行逆施的历史为何让亿万汉人沦落为通古斯野人的奴才二百几十年让曾经被倭寇、高丽棒子、西夷高山仰止的伟大汉文明,变成了连小日本都敢来烧杀抢掠的东亚病夫、支那建奴能够弓马得天下,无非是光脚不怕穿鞋的。黄汉也以战养战,以劫掠后金军谋发展,单看看谁会笑到最后。黄沂州带着六个家丁刚刚接近九里台村五里就被伏路军暗哨发现了,很快黄汉就知道了消息,带着几人来村口迎接。这时郑国昌已经对黄汉产生了信任,他远远的看见黄汉带着人来迎接自己,没等黄沂州说明来意就走上前道:“汝很好,本官记下了黄家的这份大恩情,本官还有一事要烦劳。”这位郑大人是个明白人啊黄汉很高兴,自己总算没有抛媚眼给瞎子看,看来明末能够一步步走上高位的官僚没有迂腐之辈。黄汉见是这个情形当然把武官见文官大员该磕头的礼节含糊过去了,他抱拳行礼道:“卑职只不过懂些战阵,知道后金军来攻打,明军十之八九守不住永平府,为了以防万一才竭力请大人来此。”“唉老夫本该在永平府城殉国,现如今由于机缘巧合留下性命,自然会留着有用之躯为国杀敌,今日来此是烦请汝送老夫火速赶去京师。”第四十四章:疾驰要跑一趟京城这倒是没什么了不起,后金军其实一直都没有能力切断京城和地方上的联系。京师不断向外发出六百里加急,虽然也有点儿背的信使被拦截,但是基本上还是能够保持联络通畅。信使既然能够出入京师,黄汉拥有几十号人马,只要小心戒备,送郑国昌赶去京城也不应该太难。永平府距离京师四五百里,官道由于经常修缮在大明属于比较好的路况,在有马换乘的情况下一天疾驰二百余里应该不在话下。黄汉答应道:“送大人回京没问题,只不过大人如果乘马车就会比较危险,速度也无法保证,要是大人也能够策马疾行,卑职保证两天内赶到京师。”郑国昌表态道:“年轻人莫要小看老夫,骑两天马老夫自信还受得了。”这就完全没问题了,黄汉有五十几人,路上遇到的后金军只要不是百人队以上都可以跟他们拼一拼,遇到鞑子百人队根本不怕,因为鞑子的装备差强人意,比打建奴容易许多。后金军在京师城下意图讹诈大明朝廷,谁知倔强的大明不跟任何敌人城下之盟,摆出一副有本事你就来攻城,咱们在城下拼个你死我活的架势。后金军远道而来,根本没有攻城器械,要攻击有军民近百万,这个时代的世界第一大城、雄城,那是痴人说梦。红歹是没辙,京城他不敢攻打也自认为打不下来,好处又讹诈不到,怎么办好吧,大明皇帝不肯给辛苦费,咱们大金军自己去取。于是乎,强盗们离开京城抢劫周边州府县城,现在主力刚刚拿下永平府城才过了一天。建奴、鞑子都很忙,夺下如此大城,收获何其多也,府城里官宦就有好几十家,富贾豪商不下于百家,殷实人家也不少,强盗们估计需要最少三天时间进行洗劫。永平府城里的文武没有不战而降,知府张凤奇、推官卢成功、中书舍人廖汝钦、退休副将焦延庆、守备赵国忠等等文官武将都竭力抗敌最后力战而死。城中还有诸多士子率领家丁殊死抵抗,最后慷慨殉国。黄汉答应了郑国昌的要求一刻也不耽误,即刻开始动员,让家丁们检查装备、夜里给战马加料喂饱它们,做好出发准备。当天晚上从永平府城方向逃来了两骑,马上骑士都伤得不轻,郑国昌的家丁认识这俩人,一人是推官卢成功的家丁名叫卢凯军,另外一人是守备赵国忠的亲兵赵十三。郑国昌在九里台村过年的事情永平府城里知道的人很多,有些被打散的明军往九里台村方向逃窜,卢凯军和赵十三骑术不错摆脱了后金军追杀成功到达。见到了从永平府城冲出来的骑兵,郑国昌当然要细问情况。他听完了这俩人回禀,确认府城丢了,城里的军民死伤无数,知府、推官和守备都已经战死,禁不住泪流满面。郑国昌在永平府为官几年,熟悉那里的一草一木,跟同僚和街坊邻居也算相处和睦,可是眨眼间那里就变成了人间地狱,当然免不了兔死狐悲。夜里还陆陆续续有十几位明军摸到了九里台,他们人人带伤,一个个惊魂未定,从这些人嘴里郑国昌又确认了许多文官武将殉国的消息。郑国昌更加心急如焚,第二天凌晨就催着黄汉上路。临行前,黄汉叮嘱黄沂州无论发生什么事情都不可以下山,自己回来时会派人跟山上联络,发现有被打散的明军来投,只要是不能确认身份的先解除武装看管起来再慢慢甄别。郑国昌离开后,山上更加没有任何攻击价值,建奴应该没有神经错乱,愿意消耗成百上千的人马去打一个不知所谓的小山头,因此黄沂州和乡亲们应该安全无虞。九里台村已经很不安全,黄沂州把逃来的明军也全部带回避难所养伤,这些人大多数是外伤,经过酒精消毒后缝合,活命的概率很大。黄汉带领六十余骑双乘,一天时间疾行二百余里,冲过后金军的占领区才在一片树林里露宿。路上发现了几支明军和小股后金军都没有跟他们纠缠,当然那些小部队也没敢有动黄汉一行的心思。黄汉把人马分成三个梯队,宋鹏飞和杨大年带领十几个战士打前站,黄汉亲自陪着郑国昌和他的四个家丁在中间的队伍,一共有三十六人七十二匹马,憨子、杨国威带着十几个战士是第三梯队,负责断后。人马再次扎营一晚,正月初七下午,一行人赶到京师广渠门外,黄汉此时不愿意去京师,因为他害怕被派到哪一位将领麾下当差。他现在的官职太小,即便能够得到提升也不会是一路主将,连混到守备将军都不太可能,无论是被提拔为百总或是千总实授总要有个营伍。万一哪个游击将军或者参将开口要人,朝廷保不准顺水推舟给安排了,要是被辽镇要去说不定以后就是守大凌河的一员,要是被延绥镇要去,那么就有可能跟陕西暴民打不知多少年。在自己无法决定命运的情况下,千万不能入京师这个大坑,否则有可能会被坑死。黄汉把郑国昌送到了京师城下就告辞回永平府,理由很充足,家人的安危放心不下。郑国昌也有儿女和老妻在山上藏着呢,他当然也很牵挂,黄汉不肯进京师选择立刻回去,他没有挽留。临别之时,郑国昌让黄汉尽管放心,有他在朝中的只是为何历史发展也不按套路出牌倒行逆施的历史为何让亿万汉人沦落为通古斯野人的奴才二百几十年让曾经被倭寇、高丽棒子、西夷高山仰止的伟大汉文明,变成了连小日本都敢来烧杀抢掠的东亚病夫、支那建奴能够弓马得天下,无非是光脚不怕穿鞋的。黄汉也以战养战,以劫掠后金军谋发展,单看看谁会笑到最后。黄沂州带着六个家丁刚刚接近九里台村五里就被伏路军暗哨发现了,很快黄汉就知道了消息,带着几人来村口迎接。这时郑国昌已经对黄汉产生了信任,他远远的看见黄汉带着人来迎接自己,没等黄沂州说明来意就走上前道:“汝很好,本官记下了黄家的这份大恩情,本官还有一事要烦劳。”这位郑大人是个明白人啊黄汉很高兴,自己总算没有抛媚眼给瞎子看,看来明末能够一步步走上高位的官僚没有迂腐之辈。黄汉见是这个情形当然把武官见文官大员该磕头的礼节含糊过去了,他抱拳行礼道:“卑职只不过懂些战阵,知道后金军来攻打,明军十之八九守不住永平府,为了以防万一才竭力请大人来此。”“唉老夫本该在永平府城殉国,现如今由于机缘巧合留下性命,自然会留着有用之躯为国杀敌,今日来此是烦请汝送老夫火速赶去京师。”第四十四章:疾驰要跑一趟京城这倒是没什么了不起,后金军其实一直都没有能力切断京城和地方上的联系。京师不断向外发出六百里加急,虽然也有点儿背的信使被拦截,但是基本上还是能够保持联络通畅。信使既然能够出入京师,黄汉拥有几十号人马,只要小心戒备,送郑国昌赶去京城也不应该太难。永平府距离京师四五百里,官道由于经常修缮在大明属于比较好的路况,在有马换乘的情况下一天疾驰二百余里应该不在话下。黄汉答应道:“送大人回京没问题,只不过大人如果乘马车就会比较危险,速度也无法保证,要是大人也能够策马疾行,卑职保证两天内赶到京师。”郑国昌表态道:“年轻人莫要小看老夫,骑两天马老夫自信还受得了。”这就完全没问题了,黄汉有五十几人,路上遇到的后金军只要不是百人队以上都可以跟他们拼一拼,遇到鞑子百人队根本不怕,因为鞑子的装备差强人意,比打建奴容易许多。后金军在京师城下意图讹诈大明朝廷,谁知倔强的大明不跟任何敌人城下之盟,摆出一副有本事你就来攻城,咱们在城下拼个你死我活的架势。后金军远道而来,根本没有攻城器械,要攻击有军民近百万,这个时代的世界第一大城、雄城,那是痴人说梦。红歹是没辙,京城他不敢攻打也自认为打不下来,好处又讹诈不到,怎么办好吧,大明皇帝不肯给辛苦费,咱们大金军自己去取。于是乎,强盗们离开京城抢劫周边州府县城,现在主力刚刚拿下永平府城才过了一天。建奴、鞑子都很忙,夺下如此大城,收获何其多也,府城里官宦就有好几十家,富贾豪商不下于百家,殷实人家也不少,强盗们估计需要最少三天时间进行洗劫。永平府城里的文武没有不战而降,知府张凤奇、推官卢成功、中书舍人廖汝钦、退休副将焦延庆、守备赵国忠等等文官武将都竭力抗敌最后力战而死。城中还有诸多士子率领家丁殊死抵抗,最后慷慨殉国。黄汉答应了郑国昌的要求一刻也不耽误,即刻开始动员,让家丁们检查装备、夜里给战马加料喂饱它们,做好出发准备。当天晚上从永平府城方向逃来了两骑,马上骑士都伤得不轻,郑国昌的家丁认识这俩人,一人是推官卢成功的家丁名叫卢凯军,另外一人是守备赵国忠的亲兵赵十三。郑国昌在九里台村过年的事情永平府城里知道的人很多,有些被打散的明军往九里台村方向逃窜,卢凯军和赵十三骑术不错摆脱了后金军追杀成功到达。见到了从永平府城冲出来的骑兵,郑国昌当然要细问情况。他听完了这俩人回禀,确认府城丢了,城里的军民死伤无数,知府、推官和守备都已经战死,禁不住泪流满面。郑国昌在永平府为官几年,熟悉那里的一草一木,跟同僚和街坊邻居也算相处和睦,可是眨眼间那里就变成了人间地狱,当然免不了兔死狐悲。夜里还陆陆续续有十几位明军摸到了九里台,他们人人带伤,一个个惊魂未定,从这些人嘴里郑国昌又确认了许多文官武将殉国的消息。郑国昌更加心急如焚,第二天凌晨就催着黄汉上路。临行前,黄汉叮嘱黄沂州无论发生什么事情都不可以下山,自己回来时会派人跟山上联络,发现有被打散的明军来投,只要是不能确认身份的先解除武装看管起来再慢慢甄别。郑国昌离开后,山上更加没有任何攻击价值,建奴应该没有神经错乱,愿意消耗成百上千的人马去打一个不知所谓的小山头,因此黄沂州和乡亲们应该安全无虞。九里台村已经很不安全,黄沂州把逃来的明军也全部带回避难所养伤,这些人大多数是外伤,经过酒精消毒后缝合,活命的概率很大。黄汉带领六十余骑双乘,一天时间疾行二百余里,冲过后金军的占领区才在一片树林里露宿。路上发现了几支明军和小股后金军都没有跟他们纠缠,当然那些小部队也没敢有动黄汉一行的心思。黄汉把人马分成三个梯队,宋鹏飞和杨大年带领十几个战士打前站,黄汉亲自陪着郑国昌和他的四个家丁在中间的队伍,一共有三十六人七十二匹马,憨子、杨国威带着十几个战士是第三梯队,负责断后。人马再次扎营一晚,正月初七下午,一行人赶到京师广渠门外,黄汉此时不愿意去京师,因为他害怕被派到哪一位将领麾下当差。他现在的官职太小,即便能够得到提升也不会是一路主将,连混到守备将军都不太可能,无论是被提拔为百总或是千总实授总要有个营伍。万一哪个游击将军或者参将开口要人,朝廷保不准顺水推舟给安排了,要是被辽镇要去说不定以后就是守大凌河的一员,要是被延绥镇要去,那么就有可能跟陕西暴民打不知多少年。在自己无法决定命运的情况下,千万不能入京师这个大坑,否则有可能会被坑死。黄汉把郑国昌送到了京师城下就告辞回永平府,理由很充足,家人的安危放心不下。郑国昌也有儿女和老妻在山上藏着呢,他当然也很牵挂,黄汉不肯进京师选择立刻回去,他没有挽留。临别之时,郑国昌让黄汉尽管放心,有他在朝中的只是为何历史发展也不按套路出牌倒行逆施的历史为何让亿万汉人沦落为通古斯野人的奴才二百几十年让曾经被倭寇、高丽棒子、西夷高山仰止的伟大汉文明,变成了连小日本都敢来烧杀抢掠的东亚病夫、支那建奴能够弓马得天下,无非是光脚不怕穿鞋的。黄汉也以战养战,以劫掠后金军谋发展,单看看谁会笑到最后。黄沂州带着六个家丁刚刚接近九里台村五里就被伏路军暗哨发现了,很快黄汉就知道了消息,带着几人来村口迎接。这时郑国昌已经对黄汉产生了信任,他远远的看见黄汉带着人来迎接自己,没等黄沂州说明来意就走上前道:“汝很好,本官记下了黄家的这份大恩情,本官还有一事要烦劳。”这位郑大人是个明白人啊黄汉很高兴,自己总算没有抛媚眼给瞎子看,看来明末能够一步步走上高位的官僚没有迂腐之辈。黄汉见是这个情形当然把武官见文官大员该磕头的礼节含糊过去了,他抱拳行礼道:“卑职只不过懂些战阵,知道后金军来攻打,明军十之八九守不住永平府,为了以防万一才竭力请大人来此。”“唉老夫本该在永平府城殉国,现如今由于机缘巧合留下性命,自然会留着有用之躯为国杀敌,今日来此是烦请汝送老夫火速赶去京师。”第四十四章:疾驰要跑一趟京城这倒是没什么了不起,后金军其实一直都没有能力切断京城和地方上的联系。京师不断向外发出六百里加急,虽然也有点儿背的信使被拦截,但是基本上还是能够保持联络通畅。信使既然能够出入京师,黄汉拥有几十号人马,只要小心戒备,送郑国昌赶去京城也不应该太难。永平府距离京师四五百里,官道由于经常修缮在大明属于比较好的路况,在有马换乘的情况下一天疾驰二百余里应该不在话下。黄汉答应道:“送大人回京没问题,只不过大人如果乘马车就会比较危险,速度也无法保证,要是大人也能够策马疾行,卑职保证两天内赶到京师。”郑国昌表态道:“年轻人莫要小看老夫,骑两天马老夫自信还受得了。”这就完全没问题了,黄汉有五十几人,路上遇到的后金军只要不是百人队以上都可以跟他们拼一拼,遇到鞑子百人队根本不怕,因为鞑子的装备差强人意,比打建奴容易许多。后金军在京师城下意图讹诈大明朝廷,谁知倔强的大明不跟任何敌人城下之盟,摆出一副有本事你就来攻城,咱们在城下拼个你死我活的架势。后金军远道而来,根本没有攻城器械,要攻击有军民近百万,这个时代的世界第一大城、雄城,那是痴人说梦。红歹是没辙,京城他不敢攻打也自认为打不下来,好处又讹诈不到,怎么办好吧,大明皇帝不肯给辛苦费,咱们大金军自己去取。于是乎,强盗们离开京城抢劫周边州府县城,现在主力刚刚拿下永平府城才过了一天。建奴、鞑子都很忙,夺下如此大城,收获何其多也,府城里官宦就有好几十家,富贾豪商不下于百家,殷实人家也不少,强盗们估计需要最少三天时间进行洗劫。永平府城里的文武没有不战而降,知府张凤奇、推官卢成功、中书舍人廖汝钦、退休副将焦延庆、守备赵国忠等等文官武将都竭力抗敌最后力战而死。城中还有诸多士子率领家丁殊死抵抗,最后慷慨殉国。黄汉答应了郑国昌的要求一刻也不耽误,即刻开始动员,让家丁们检查装备、夜里给战马加料喂饱它们,做好出发准备。当天晚上从永平府城方向逃来了两骑,马上骑士都伤得不轻,郑国昌的家丁认识这俩人,一人是推官卢成功的家丁名叫卢凯军,另外一人是守备赵国忠的亲兵赵十三。郑国昌在九里台村过年的事情永平府城里知道的人很多,有些被打散的明军往九里台村方向逃窜,卢凯军和赵十三骑术不错摆脱了后金军追杀成功到达。见到了从永平府城冲出来的骑兵,郑国昌当然要细问情况。他听完了这俩人回禀,确认府城丢了,城里的军民死伤无数,知府、推官和守备都已经战死,禁不住泪流满面。郑国昌在永平府为官几年,熟悉那里的一草一木,跟同僚和街坊邻居也算相处和睦,可是眨眼间那里就变成了人间地狱,当然免不了兔死狐悲。夜里还陆陆续续有十几位明军摸到了九里台,他们人人带伤,一个个惊魂未定,从这些人嘴里郑国昌又确认了许多文官武将殉国的消息。郑国昌更加心急如焚,第二天凌晨就催着黄汉上路。临行前,黄汉叮嘱黄沂州无论发生什么事情都不可以下山,自己回来时会派人跟山上联络,发现有被打散的明军来投,只要是不能确认身份的先解除武装看管起来再慢慢甄别。郑国昌离开后,山上更加没有任何攻击价值,建奴应该没有神经错乱,愿意消耗成百上千的人马去打一个不知所谓的小山头,因此黄沂州和乡亲们应该安全无虞。九里台村已经很不安全,黄沂州把逃来的明军也全部带回避难所养伤,这些人大多数是外伤,经过酒精消毒后缝合,活命的概率很大。黄汉带领六十余骑双乘,一天时间疾行二百余里,冲过后金军的占领区才在一片树林里露宿。路上发现了几支明军和小股后金军都没有跟他们纠缠,当然那些小部队也没敢有动黄汉一行的心思。黄汉把人马分成三个梯队,宋鹏飞和杨大年带领十几个战士打前站,黄汉亲自陪着郑国昌和他的四个家丁在中间的队伍,一共有三十六人七十二匹马,憨子、杨国威带着十几个战士是第三梯队,负责断后。人马再次扎营一晚,正月初七下午,一行人赶到京师广渠门外,黄汉此时不愿意去京师,因为他害怕被派到哪一位将领麾下当差。他现在的官职太小,即便能够得到提升也不会是一路主将,连混到守备将军都不太可能,无论是被提拔为百总或是千总实授总要有个营伍。万一哪个游击将军或者参将开口要人,朝廷保不准顺水推舟给安排了,要是被辽镇要去说不定以后就是守大凌河的一员,要是被延绥镇要去,那么就有可能跟陕西暴民打不知多少年。在自己无法决定命运的情况下,千万不能入京师这个大坑,否则有可能会被坑死。黄汉把郑国昌送到了京师城下就告辞回永平府,理由很充足,家人的安危放心不下。郑国昌也有儿女和老妻在山上藏着呢,他当然也很牵挂,黄汉不肯进京师选择立刻回去,他没有挽留。临别之时,郑国昌让黄汉尽管放心,有他在朝中的只是为何历史发展也不按套路出牌倒行逆施的历史为何让亿万汉人沦落为通古斯野人的奴才二百几十年让曾经被倭寇、高丽棒子、西夷高山仰止的伟大汉文明,变成了连小日本都敢来烧杀抢掠的东亚病夫、支那建奴能够弓马得天下,无非是光脚不怕穿鞋的。黄汉也以战养战,以劫掠后金军谋发展,单看看谁会笑到最后。黄沂州带着六个家丁刚刚接近九里台村五里就被伏路军暗哨发现了,很快黄汉就知道了消息,带着几人来村口迎接。这时郑国昌已经对黄汉产生了信任,他远远的看见黄汉带着人来迎接自己,没等黄沂州说明来意就走上前道:“汝很好,本官记下了黄家的这份大恩情,本官还有一事要烦劳。”这位郑大人是个明白人啊黄汉很高兴,自己总算没有抛媚眼给瞎子看,看来明末能够一步步走上高位的官僚没有迂腐之辈。黄汉见是这个情形当然把武官见文官大员该磕头的礼节含糊过去了,他抱拳行礼道:“卑职只不过懂些战阵,知道后金军来攻打,明军十之八九守不住永平府,为了以防万一才竭力请大人来此。”“唉老夫本该在永平府城殉国,现如今由于机缘巧合留下性命,自然会留着有用之躯为国杀敌,今日来此是烦请汝送老夫火速赶去京师。”第四十四章:疾驰要跑一趟京城这倒是没什么了不起,后金军其实一直都没有能力切断京城和地方上的联系。京师不断向外发出六百里加急,虽然也有点儿背的信使被拦截,但是基本上还是能够保持联络通畅。信使既然能够出入京师,黄汉拥有几十号人马,只要小心戒备,送郑国昌赶去京城也不应该太难。永平府距离京师四五百里,官道由于经常修缮在大明属于比较好的路况,在有马换乘的情况下一天疾驰二百余里应该不在话下。黄汉答应道:“送大人回京没问题,只不过大人如果乘马车就会比较危险,速度也无法保证,要是大人也能够策马疾行,卑职保证两天内赶到京师。”郑国昌表态道:“年轻人莫要小看老夫,骑两天马老夫自信还受得了。”这就完全没问题了,黄汉有五十几人,路上遇到的后金军只要不是百人队以上都可以跟他们拼一拼,遇到鞑子百人队根本不怕,因为鞑子的装备差强人意,比打建奴容易许多。后金军在京师城下意图讹诈大明朝廷,谁知倔强的大明不跟任何敌人城下之盟,摆出一副有本事你就来攻城,咱们在城下拼个你死我活的架势。后金军远道而来,根本没有攻城器械,要攻击有军民近百万,这个时代的世界第一大城、雄城,那是痴人说梦。红歹是没辙,京城他不敢攻打也自认为打不下来,好处又讹诈不到,怎么办好吧,大明皇帝不肯给辛苦费,咱们大金军自己去取。于是乎,强盗们离开京城抢劫周边州府县城,现在主力刚刚拿下永平府城才过了一天。建奴、鞑子都很忙,夺下如此大城,收获何其多也,府城里官宦就有好几十家,富贾豪商不下于百家,殷实人家也不少,强盗们估计需要最少三天时间进行洗劫。永平府城里的文武没有不战而降,知府张凤奇、推官卢成功、中书舍人廖汝钦、退休副将焦延庆、守备赵国忠等等文官武将都竭力抗敌最后力战而死。城中还有诸多士子率领家丁殊死抵抗,最后慷慨殉国。黄汉答应了郑国昌的要求一刻也不耽误,即刻开始动员,让家丁们检查装备、夜里给战马加料喂饱它们,做好出发准备。当天晚上从永平府城方向逃来了两骑,马上骑士都伤得不轻,郑国昌的家丁认识这俩人,一人是推官卢成功的家丁名叫卢凯军,另外一人是守备赵国忠的亲兵赵十三。郑国昌在九里台村过年的事情永平府城里知道的人很多,有些被打散的明军往九里台村方向逃窜,卢凯军和赵十三骑术不错摆脱了后金军追杀成功到达。见到了从永平府城冲出来的骑兵,郑国昌当然要细问情况。他听完了这俩人回禀,确认府城丢了,城里的军民死伤无数,知府、推官和守备都已经战死,禁不住泪流满面。郑国昌在永平府为官几年,熟悉那里的一草一木,跟同僚和街坊邻居也算相处和睦,可是眨眼间那里就变成了人间地狱,当然免不了兔死狐悲。夜里还陆陆续续有十几位明军摸到了九里台,他们人人带伤,一个个惊魂未定,从这些人嘴里郑国昌又确认了许多文官武将殉国的消息。郑国昌更加心急如焚,第二天凌晨就催着黄汉上路。临行前,黄汉叮嘱黄沂州无论发生什么事情都不可以下山,自己回来时会派人跟山上联络,发现有被打散的明军来投,只要是不能确认身份的先解除武装看管起来再慢慢甄别。郑国昌离开后,山上更加没有任何攻击价值,建奴应该没有神经错乱,愿意消耗成百上千的人马去打一个不知所谓的小山头,因此黄沂州和乡亲们应该安全无虞。九里台村已经很不安全,黄沂州把逃来的明军也全部带回避难所养伤,这些人大多数是外伤,经过酒精消毒后缝合,活命的概率很大。黄汉带领六十余骑双乘,一天时间疾行二百余里,冲过后金军的占领区才在一片树林里露宿。路上发现了几支明军和小股后金军都没有跟他们纠缠,当然那些小部队也没敢有动黄汉一行的心思。黄汉把人马分成三个梯队,宋鹏飞和杨大年带领十几个战士打前站,黄汉亲自陪着郑国昌和他的四个家丁在中间的队伍,一共有三十六人七十二匹马,憨子、杨国威带着十几个战士是第三梯队,负责断后。人马再次扎营一晚,正月初七下午,一行人赶到京师广渠门外,黄汉此时不愿意去京师,因为他害怕被派到哪一位将领麾下当差。他现在的官职太小,即便能够得到提升也不会是一路主将,连混到守备将军都不太可能,无论是被提拔为百总或是千总实授总要有个营伍。万一哪个游击将军或者参将开口要人,朝廷保不准顺水推舟给安排了,要是被辽镇要去说不定以后就是守大凌河的一员,要是被延绥镇要去,那么就有可能跟陕西暴民打不知多少年。在自己无法决定命运的情况下,千万不能入京师这个大坑,否则有可能会被坑死。黄汉把郑国昌送到了京师城下就告辞回永平府,理由很充足,家人的安危放心不下。郑国昌也有儿女和老妻在山上藏着呢,他当然也很牵挂,黄汉不肯进京师选择立刻回去,他没有挽留。临别之时,郑国昌让黄汉尽管放心,有他在朝中的只是为何历史发展也不按套路出牌倒行逆施的历史为何让亿万汉人沦落为通古斯野人的奴才二百几十年让曾经被倭寇、高丽棒子、西夷高山仰止的伟大汉文明,变成了连小日本都敢来烧杀抢掠的东亚病夫、支那建奴能够弓马得天下,无非是光脚不怕穿鞋的。黄汉也以战养战,以劫掠后金军谋发展,单看看谁会笑到最后。黄沂州带着六个家丁刚刚接近九里台村五里就被伏路军暗哨发现了,很快黄汉就知道了消息,带着几人来村口迎接。这时郑国昌已经对黄汉产生了信任,他远远的看见黄汉带着人来迎接自己,没等黄沂州说明来意就走上前道:“汝很好,本官记下了黄家的这份大恩情,本官还有一事要烦劳。”这位郑大人是个明白人啊黄汉很高兴,自己总算没有抛媚眼给瞎子看,看来明末能够一步步走上高位的官僚没有迂腐之辈。黄汉见是这个情形当然把武官见文官大员该磕头的礼节含糊过去了,他抱拳行礼道:“卑职只不过懂些战阵,知道后金军来攻打,明军十之八九守不住永平府,为了以防万一才竭力请大人来此。”“唉老夫本该在永平府城殉国,现如今由于机缘巧合留下性命,自然会留着有用之躯为国杀敌,今日来此是烦请汝送老夫火速赶去京师。”第四十四章:疾驰要跑一趟京城这倒是没什么了不起,后金军其实一直都没有能力切断京城和地方上的联系。京师不断向外发出六百里加急,虽然也有点儿背的信使被拦截,但是基本上还是能够保持联络通畅。信使既然能够出入京师,黄汉拥有几十号人马,只要小心戒备,送郑国昌赶去京城也不应该太难。永平府距离京师四五百里,官道由于经常修缮在大明属于比较好的路况,在有马换乘的情况下一天疾驰二百余里应该不在话下。黄汉答应道:“送大人回京没问题,只不过大人如果乘马车就会比较危险,速度也无法保证,要是大人也能够策马疾行,卑职保证两天内赶到京师。”郑国昌表态道:“年轻人莫要小看老夫,骑两天马老夫自信还受得了。”这就完全没问题了,黄汉有五十几人,路上遇到的后金军只要不是百人队以上都可以跟他们拼一拼,遇到鞑子百人队根本不怕,因为鞑子的装备差强人意,比打建奴容易许多。后金军在京师城下意图讹诈大明朝廷,谁知倔强的大明不跟任何敌人城下之盟,摆出一副有本事你就来攻城,咱们在城下拼个你死我活的架势。后金军远道而来,根本没有攻城器械,要攻击有军民近百万,这个时代的世界第一大城、雄城,那是痴人说梦。红歹是没辙,京城他不敢攻打也自认为打不下来,好处又讹诈不到,怎么办好吧,大明皇帝不肯给辛苦费,咱们大金军自己去取。于是乎,强盗们离开京城抢劫周边州府县城,现在主力刚刚拿下永平府城才过了一天。建奴、鞑子都很忙,夺下如此大城,收获何其多也,府城里官宦就有好几十家,富贾豪商不下于百家,殷实人家也不少,强盗们估计需要最少三天时间进行洗劫。永平府城里的文武没有不战而降,知府张凤奇、推官卢成功、中书舍人廖汝钦、退休副将焦延庆、守备赵国忠等等文官武将都竭力抗敌最后力战而死。城中还有诸多士子率领家丁殊死抵抗,最后慷慨殉国。黄汉答应了郑国昌的要求一刻也不耽误,即刻开始动员,让家丁们检查装备、夜里给战马加料喂饱它们,做好出发准备。当天晚上从永平府城方向逃来了两骑,马上骑士都伤得不轻,郑国昌的家丁认识这俩人,一人是推官卢成功的家丁名叫卢凯军,另外一人是守备赵国忠的亲兵赵十三。郑国昌在九里台村过年的事情永平府城里知道的人很多,有些被打散的明军往九里台村方向逃窜,卢凯军和赵十三骑术不错摆脱了后金军追杀成功到达。见到了从永平府城冲出来的骑兵,郑国昌当然要细问情况。他听完了这俩人回禀,确认府城丢了,城里的军民死伤无数,知府、推官和守备都已经战死,禁不住泪流满面。郑国昌在永平府为官几年,熟悉那里的一草一木,跟同僚和街坊邻居也算相处和睦,可是眨眼间那里就变成了人间地狱,当然免不了兔死狐悲。夜里还陆陆续续有十几位明军摸到了九里台,他们人人带伤,一个个惊魂未定,从这些人嘴里郑国昌又确认了许多文官武将殉国的消息。郑国昌更加心急如焚,第二天凌晨就催着黄汉上路。临行前,黄汉叮嘱黄沂州无论发生什么事情都不可以下山,自己回来时会派人跟山上联络,发现有被打散的明军来投,只要是不能确认身份的先解除武装看管起来再慢慢甄别。郑国昌离开后,山上更加没有任何攻击价值,建奴应该没有神经错乱,愿意消耗成百上千的人马去打一个不知所谓的小山头,因此黄沂州和乡亲们应该安全无虞。九里台村已经很不安全,黄沂州把逃来的明军也全部带回避难所养伤,这些人大多数是外伤,经过酒精消毒后缝合,活命的概率很大。黄汉带领六十余骑双乘,一天时间疾行二百余里,冲过后金军的占领区才在一片树林里露宿。路上发现了几支明军和小股后金军都没有跟他们纠缠,当然那些小部队也没敢有动黄汉一行的心思。黄汉把人马分成三个梯队,宋鹏飞和杨大年带领十几个战士打前站,黄汉亲自陪着郑国昌和他的四个家丁在中间的队伍,一共有三十六人七十二匹马,憨子、杨国威带着十几个战士是第三梯队,负责断后。人马再次扎营一晚,正月初七下午,一行人赶到京师广渠门外,黄汉此时不愿意去京师,因为他害怕被派到哪一位将领麾下当差。他现在的官职太小,即便能够得到提升也不会是一路主将,连混到守备将军都不太可能,无论是被提拔为百总或是千总实授总要有个营伍。万一哪个游击将军或者参将开口要人,朝廷保不准顺水推舟给安排了,要是被辽镇要去说不定以后就是守大凌河的一员,要是被延绥镇要去,那么就有可能跟陕西暴民打不知多少年。在自己无法决定命运的情况下,千万不能入京师这个大坑,否则有可能会被坑死。黄汉把郑国昌送到了京师城下就告辞回永平府,理由很充足,家人的安危放心不下。郑国昌也有儿女和老妻在山上藏着呢,他当然也很牵挂,黄汉不肯进京师选择立刻回去,他没有挽留。临别之时,郑国昌让黄汉尽管放心,有他在朝中的只是为何历史发展也不按套路出牌倒行逆施的历史为何让亿万汉人沦落为通古斯野人的奴才二百几十年让曾经被倭寇、高丽棒子、西夷高山仰止的伟大汉文明,变成了连小日本都敢来烧杀抢掠的东亚病夫、支那建奴能够弓马得天下,无非是光脚不怕穿鞋的。黄汉也以战养战,以劫掠后金军谋发展,单看看谁会笑到最后。黄沂州带着六个家丁刚刚接近九里台村五里就被伏路军暗哨发现了,很快黄汉就知道了消息,带着几人来村口迎接。这时郑国昌已经对黄汉产生了信任,他远远的看见黄汉带着人来迎接自己,没等黄沂州说明来意就走上前道:“汝很好,本官记下了黄家的这份大恩情,本官还有一事要烦劳。”这位郑大人是个明白人啊黄汉很高兴,自己总算没有抛媚眼给瞎子看,看来明末能够一步步走上高位的官僚没有迂腐之辈。黄汉见是这个情形当然把武官见文官大员该磕头的礼节含糊过去了,他抱拳行礼道:“卑职只不过懂些战阵,知道后金军来攻打,明军十之八九守不住永平府,为了以防万一才竭力请大人来此。”“唉老夫本该在永平府城殉国,现如今由于机缘巧合留下性命,自然会留着有用之躯为国杀敌,今日来此是烦请汝送老夫火速赶去京师。”第四十四章:疾驰要跑一趟京城这倒是没什么了不起,后金军其实一直都没有能力切断京城和地方上的联系。京师不断向外发出六百里加急,虽然也有点儿背的信使被拦截,但是基本上还是能够保持联络通畅。信使既然能够出入京师,黄汉拥有几十号人马,只要小心戒备,送郑国昌赶去京城也不应该太难。永平府距离京师四五百里,官道由于经常修缮在大明属于比较好的路况,在有马换乘的情况下一天疾驰二百余里应该不在话下。黄汉答应道:“送大人回京没问题,只不过大人如果乘马车就会比较危险,速度也无法保证,要是大人也能够策马疾行,卑职保证两天内赶到京师。”郑国昌表态道:“年轻人莫要小看老夫,骑两天马老夫自信还受得了。”这就完全没问题了,黄汉有五十几人,路上遇到的后金军只要不是百人队以上都可以跟他们拼一拼,遇到鞑子百人队根本不怕,因为鞑子的装备差强人意,比打建奴容易许多。后金军在京师城下意图讹诈大明朝廷,谁知倔强的大明不跟任何敌人城下之盟,摆出一副有本事你就来攻城,咱们在城下拼个你死我活的架势。后金军远道而来,根本没有攻城器械,要攻击有军民近百万,这个时代的世界第一大城、雄城,那是痴人说梦。红歹是没辙,京城他不敢攻打也自认为打不下来,好处又讹诈不到,怎么办好吧,大明皇帝不肯给辛苦费,咱们大金军自己去取。于是乎,强盗们离开京城抢劫周边州府县城,现在主力刚刚拿下永平府城才过了一天。建奴、鞑子都很忙,夺下如此大城,收获何其多也,府城里官宦就有好几十家,富贾豪商不下于百家,殷实人家也不少,强盗们估计需要最少三天时间进行洗劫。永平府城里的文武没有不战而降,知府张凤奇、推官卢成功、中书舍人廖汝钦、退休副将焦延庆、守备赵国忠等等文官武将都竭力抗敌最后力战而死。城中还有诸多士子率领家丁殊死抵抗,最后慷慨殉国。黄汉答应了郑国昌的要求一刻也不耽误,即刻开始动员,让家丁们检查装备、夜里给战马加料喂饱它们,做好出发准备。当天晚上从永平府城方向逃来了两骑,马上骑士都伤得不轻,郑国昌的家丁认识这俩人,一人是推官卢成功的家丁名叫卢凯军,另外一人是守备赵国忠的亲兵赵十三。郑国昌在九里台村过年的事情永平府城里知道的人很多,有些被打散的明军往九里台村方向逃窜,卢凯军和赵十三骑术不错摆脱了后金军追杀成功到达。见到了从永平府城冲出来的骑兵,郑国昌当然要细问情况。他听完了这俩人回禀,确认府城丢了,城里的军民死伤无数,知府、推官和守备都已经战死,禁不住泪流满面。郑国昌在永平府为官几年,熟悉那里的一草一木,跟同僚和街坊邻居也算相处和睦,可是眨眼间那里就变成了人间地狱,当然免不了兔死狐悲。夜里还陆陆续续有十几位明军摸到了九里台,他们人人带伤,一个个惊魂未定,从这些人嘴里郑国昌又确认了许多文官武将殉国的消息。郑国昌更加心急如焚,第二天凌晨就催着黄汉上路。临行前,黄汉叮嘱黄沂州无论发生什么事情都不可以下山,自己回来时会派人跟山上联络,发现有被打散的明军来投,只要是不能确认身份的先解除武装看管起来再慢慢甄别。郑国昌离开后,山上更加没有任何攻击价值,建奴应该没有神经错乱,愿意消耗成百上千的人马去打一个不知所谓的小山头,因此黄沂州和乡亲们应该安全无虞。九里台村已经很不安全,黄沂州把逃来的明军也全部带回避难所养伤,这些人大多数是外伤,经过酒精消毒后缝合,活命的概率很大。黄汉带领六十余骑双乘,一天时间疾行二百余里,冲过后金军的占领区才在一片树林里露宿。路上发现了几支明军和小股后金军都没有跟他们纠缠,当然那些小部队也没敢有动黄汉一行的心思。黄汉把人马分成三个梯队,宋鹏飞和杨大年带领十几个战士打前站,黄汉亲自陪着郑国昌和他的四个家丁在中间的队伍,一共有三十六人七十二匹马,憨子、杨国威带着十几个战士是第三梯队,负责断后。人马再次扎营一晚,正月初七下午,一行人赶到京师广渠门外,黄汉此时不愿意去京师,因为他害怕被派到哪一位将领麾下当差。他现在的官职太小,即便能够得到提升也不会是一路主将,连混到守备将军都不太可能,无论是被提拔为百总或是千总实授总要有个营伍。万一哪个游击将军或者参将开口要人,朝廷保不准顺水推舟给安排了,要是被辽镇要去说不定以后就是守大凌河的一员,要是被延绥镇要去,那么就有可能跟陕西暴民打不知多少年。在自己无法决定命运的情况下,千万不能入京师这个大坑,否则有可能会被坑死。黄汉把郑国昌送到了京师城下就告辞回永平府,理由很充足,家人的安危放心不下。郑国昌也有儿女和老妻在山上藏着呢,他当然也很牵挂,黄汉不肯进京师选择立刻回去,他没有挽留。临别之时,郑国昌让黄汉尽管放心,有他在朝中的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