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冠三军的大将,否则哪里会被区区东奴破关而入。朕要励精图治,首先就要解决边患,精兵猛将朕所求也,多多益善。”“陛下圣明,大明中兴指日可待。”这一天的早朝气氛尤其轻松,满朝文武都认为应该是孙督师率先夺取滦州,谁知异军突起,居然是郑国昌的偏师给了朝廷一个惊喜。梁廷栋容光焕发,侃侃而谈“红旗军”奔袭而至一鼓而下永平的丰功伟绩,只是没有具体斩首数,听故事的崇祯和文官武将有些意犹未尽。下午又有捷报送来,那是孙督师带领人马血战四天三夜拿下了滦州城,计斩杀建奴、鞑子披甲人五百余,斩杀旗丁六百多。虽然夺取滦州的时间比永平收复晚了大半天,但是斩获颇丰,满朝文武喜笑颜开,年轻的皇帝终于吐出胸中一口怨气。大明军队一次性斩杀东奴人马超过一千那是多少年没见过了,天启年鼓吹的宁锦大捷只不过斩首几百而已。朝臣们纷纷议论该是把首功给孙督师还是郑藩台,是以斩首数衡量还是以先登来决断争论如此没有营养的话题朝臣一个个都擅长,引经据典者有之,称述利害者有之,最后依旧会是不了了之。第一百七十四章:皇帝的代入感崇祯心情好,没有厌烦那帮文臣再次耍嘴皮子,反正都是好事,至于谁得首功在皇帝心中根本不重要,反正肉烂在锅里。谁知好事没有到此为止,夜里郑国昌的捷报又来了,他这一路人马的斩首数居然远超拥有三倍兵力而且部署了红夷大炮的主力部队。“红旗军”、白杆兵等等营伍合计斩杀真奴九百余级,斩杀旗丁七百几十,斩杀有名有姓有腰牌为凭证的甲喇额真两员,牛录额真七员,巴牙喇拔什库十九。年轻皇帝是个急性子,他无比关心夺取永平之战的斩获,心里有些不待见郑国昌只是报捷收复永平却不附带斩获的做派。他吩咐王承恩派人盯着兵部,一旦得知有永平府方向统计斩获的奏疏或者公文送达,第一时间送来御书房。皇帝的内心里对永平之战的斩首数不抱太大希望,认为能够有滦州之战的一半就上得了台面。谁知出意外了,崇祯的想象力不够丰富,偏师的斩首数居然远超主力,而且连斩建奴两个甲喇额真,又是“红旗军”拔得头筹。夜里,早就没有睡意的皇帝津津有味听着王承恩讲述“红旗军”八百余骑兵面对两千左右东奴军主动发动进攻,居然打得那些女真弓马仓皇逃窜。已经被黄汉带着人马打掉了精气神丢了一半人马的建奴接下来又在永平南十余里被白杆兵骑兵不足三百一顿穷追猛打。紧接着建奴又被邓玘、周宗武率领的五六百骑兵扑上去血战不死不休,已经损兵折将的东奴面对明军骑兵的轮番冲杀丢盔弃甲,损失惨重。最后黄沂州带领不足六百步兵其中超过一半新兵当道列阵阻截东奴军,不仅仅战果硕硕还阵斩东奴甲喇额真阿玉什。黄汉和崇祯是同龄人,听真实战例的皇帝有了很深的代入感,他甚至认为自己如果不是皇帝,应该也能训练出一支勇猛无敌的强军,自己也可以披坚执锐亲自冲阵把那些建奴强盗斩落马下。听完了王承恩的讲述,意犹未尽的崇祯道:“黄汉每每能够把握战机,这一次居然是以少胜多,真是大将之才。奈何他跟祖少保势同水火,如此猛将不能去辽东任职可惜了。”王承恩小心翼翼道:“陛下,黄守备的人马本来就少,如今历经血战恐怕更加少了,短时间战斗力应该难以恢复,他那一点点人马去了辽东恐怕乃是杯水车薪。”“是啊朕要给予他时间,也要兵部、户部给兵额给钱粮,希望黄汉在一两年内能够带出一支可以打恶仗的威猛之师。”王承恩道:“陛下圣明黄守备得天子眷顾再次建功水到渠成。”第二天早朝的气氛更加热烈,文官武将都在议论明军阵斩东奴两员甲喇额真的露脸之事。朝议之时,不再有文官武将议论谁是首功之臣,因为这已经不言而喻,满朝文武难得一次达成共识,郑国昌功勋卓著首功非他莫属。“红旗军”乃是首功部队毋庸置疑,他们不仅仅拥有“先登”殊荣,还阵斩两个建奴甲喇额真,并且得到了首级和腰牌。大明跟建奴打了这许多年,或许在战场上打死过他们的大官,却从来没有得到过如甲喇额真这等高级将领的首级和腰牌,“红旗军”开了先河。夜幕降临华灯初上,京师的军民已然得知明军大胜建奴夺回滦州、永平斩杀两三千后金军的消息,庆贺胜利的人群越聚越多,朵朵烟花在夜空绽放,那绚丽划破夜空。太多京师居民整整熬了一个严冬,建奴兵临城下,大明接二连三战殁大将,城外到处可见明军的尸体,恐怖的气氛压得他们透不过气来。今日终于可以扬眉吐气,军民官吏都在狂欢,纵酒高歌者不知凡几,酒肆、青楼已经是人满为患。从来都是几家欢喜几家愁,此时的迁安城里一片愁云惨淡,阿敏见到了从滦州败逃回来的三百余人失魂落魄的样子惊恐万分。什么时候大金军两三千人会被敌人打得如此狼狈,还丢了两千余人马他们是弓马甲天下的女真骑兵啊怎么可以出现如此大的伤亡败逃阿敏打了三十几年仗就没有这样的记忆,因为伤亡大在大金国代表的是大胜。他揪住那穆泰的衣领咆哮道:“混蛋,本贝勒不是派人通知你们不要跟明军拼命,整队北归来迁安汇合吗你们怎么会搞成这副模样其他人马哪里去了”满身是伤的那穆泰知道主子红歹是不待见这位跋扈贝勒爷,他自己好不容易才死里逃生满肚子委屈正无处宣泄呢,见阿敏倒打一耙反驳道:“贝勒爷何时派人跟滦州联络了我们怎么没瞧见但是我们都知道你不声不响丢了永平跑了。咱们就是在撤往永平的路上遭遇伏击丢了两千人马。”阿敏疑惑道:“你们没见着本贝勒派遣的信使难道没见着巴都礼和他带去的七百人马巴都礼人呢他死哪里去了本贝勒亲口嘱咐他给你们带口信,让你们不要让八旗勇士枉死,最好放弃滦州。”那穆泰惨笑道:“巴都礼和他的人马咱们见到了,可惜他没能够冲出明军包围圈,咱们也听从你的命令撤出滦州,可是你不该不声不响放弃永平跑了,直接导致我们这路人马自投明军布置的罗网。”这时图尔格也证明道:“阿敏贝勒,我们等来巴都礼的当天晚上就往永平撤退,虽然被滦州城外的明军层层阻击,咱们冲出来时还有小两千人马。就是因为不知道你放弃了永平才损兵折将狼狈如斯。”见两个固山额真矛头都指向自己,都异口同声说如此惨败就是因为自己放弃永平没有及时通知他们,被冤枉的阿敏无处说理气得暴跳如雷。“放屁、一派胡言本贝勒征战多年,会犯这样的低级错误吗本贝勒第一时间就派遣了信使,有身边亲随可以作证。你们几个损兵折将也还罢了,居然敢诬陷本贝勒,难道本贝勒不敢以殇师失地的罪名砍了你们吗”汤古岱伤得不轻,他见阿敏不仅仅推卸责任还准备以势压人,怒道:“阿敏贝勒不要巧言令色,不管如何,你都不应该轻易放弃永平大城擅自撤退。滦州被孙承宗带领关宁军、延绥军等等大明强军围攻还坚持了四天三夜,永平城你连一天都没有守住难逃其咎你自己不战而逃凭什么处置我等咱们这就回盛京去大汗面前分辨清楚。”第一百七十五章:四城光复闻听此言,阿敏觉得百口难辩,更加狂怒。他喝道:“你小子少拿八弟说事儿,要不是瞧你满身是伤信不信老子现在就砍了你老子行得正坐得正,老子没丢多少人就把兄弟们带出来了。而你们丢了两三千人马罪不可赦,量八弟也不会宽恕尔等,八大臣了不起啊等着挨刀吧”图尔格也火冒三丈气咻咻道:“贝勒爷话不要说得太满,谁挨刀那可说不准,回到盛京自有分晓”鲍承先、白格、库尔缠、高鸿中等等后金文武大臣见阿敏已经乱了方寸眼看着要起内讧,赶紧上前劝告。鲍承先、高鸿中两人虽然也是大汉奸,但他们是在老奴努尔哈赤时代就跟了后金主子的老资格铁杆汉奸,不是白养粹、张养初那些刚刚投降的可比。阿敏不敢挥刀砍了他们的脑袋,只能接受他们的建议暂时不论是非,以把迁安的人口和物资带回辽东为重。明军夺取滦州、永平斩杀后金军两三千大大震慑了八旗军事贵族,此时他们担心明军夺了龙井关来一个关门打狗,第二天一大早就放弃迁安北归。这一次没有进行大屠杀,在鲍承先、高鸿中等等大汉奸的安排下,城里的老百姓都被裹挟上路,有四五万之多,鲍承先等等汉奸严格贯彻主子红歹是的谕令,不许后金军放火焚城。到达三屯营之时,早接到通知的守将瓦克达、察哈喇也带着人马物资加入北归大军,此时后金军还有披甲人四五千,鞑子两三千,旗丁、包衣不少于五千。而明军主力还在滦州享受胜利果实,经历血战的“红旗军”也在永平府城舔伤口。跟建奴较量没有勇猛敢战的骑兵基本上是无法打胜仗。因为哪怕明军有五万步兵,而建奴只有三千骑兵,明军都无法胜之。步兵对阵骑兵必须结阵以待,等待敌骑冲阵之时才能够给予杀伤,骑兵又不是傻子,发现明军步兵多而且阵型严谨干嘛承受伤亡来破阵直接走了就万事大吉。追不上打不着如何战胜对手被动挨打那是早晚的事。除非瞄准建奴必守之地发动进攻,这又会面临补给线太长容易被敌人骑兵阻断粮道的危险,洪承畴的松山败绩就是被建奴夺了粮食存储地的缘故。“红旗军”骑兵即便已经武装到了牙齿,但是此战也由于伤亡减员高达四成。有三百多人不能再次上马战斗,其中有四十几人光荣战死,八十几人伤势严重,接近二百人需要治疗和修养。否则在夏天的高温下,即便有酒精消毒和相对科学的卫生条例,也难以杜绝伤口感染的可能性。这就意味着“红旗军”骑兵现在只有五百人左右可以再次上阵,很明显这一点点人马太少了,黄汉舍不得拿这些袍泽跟归心似箭的建奴硬碰硬。归师勿掩是很有道理的,后金军还有披甲人、鞑子、旗丁、包衣一万四千上下,真奴应该还有四五千。五百“红旗军”骑兵追上去保不准被人家吃掉都极有可能,因此黄汉选择暂避锋芒,暂时强忍了这口怨气,心里无比郁闷。为何黄汉会郁闷是因为黄汉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末代的大明简直让人无言以对。大明勤王人马近二十万,要是各路明军敢战,在孙承宗和郑国昌带着人马跟建奴进行夺城之战的时候,有三五万步兵插到建奴身后拿下几乎没有多少后金军驻守的长城关隘。接下来后金军的万把人该如何他们不得不放弃野战优势来跟明军打攻防战,最后被合围的明军全部干死在关内应该是他们的结局。可惜明军采取的是驱逐,只要建奴大军离开关内,文官武将就满足了。殊不知建奴入寇一次,大明就虚弱一分,后金就会强大三分,此消彼长长期以往如何得了连战意盎然的“红旗军”都进入休整状态,其他明军当然纷纷效仿,不思进取的明军就这样眼睁睁瞧着后金军押着七八万汉民大量牲口和物资扬长而去。在遵化驻防的刘之纶一直派遣吴应龙带领抚标营骑兵袭扰三屯营方向,他乃是有心杀敌奈何麾下太操蛋不堪大用的良臣。刘之纶麾下虽然有了骑兵八百,有铁甲装备的达到一小半,但是战斗力和凝聚力跟“红旗军”不好比,也就能打打顺风仗而已。吴应龙带着骑兵进行袭扰虽然战果有限但是及时发现了瓦克达、察哈喇主动放弃三屯营城北归,因此刘之纶部在第一时间进驻三屯营,抢了现成的功劳。曹文诏和左良玉一直带着两千余关宁铁骑远远地尾随后金军,这二人都是明末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大人物。曹文诏是将来剿杀流寇的名将,最后为国家战死沙场,乃是一位可歌可泣的大英雄。左良玉发展成了一个祸国殃民的大军阀,老百姓称之为“贼将军”,此人比流寇还要坏三分,他临死前已经是南明弘光元年,他居然带领几十万人马准备攻打南明的国都南京城。这个时候这二人都是刚刚被提拔的将军,他们渴望军功,因此不辞劳苦尾随后金军寻找战机,皇天不负有心人,他们终于捡到了大便宜,兵不血刃拿下了空无一人的迁安城。至此四城宣告收复,关内已经没有了后金军,意味着大明获得胜利。虽然仗打得很消极,但是丝毫不影响士大夫们弹冠相庆,牛皮开始大吹特吹,甚至有人拿土木堡之变名臣于谦的京师保卫战相提并论。最后不知真相的老百姓还以为真是朝廷大军把建奴打出了关内。殊不知乃是人家饱掠后主动退兵而已,所谓建奴留守的四城,只不过是红歹是下的一手闲棋,以此作为试探罢了。历史依然如故,只不过略汤古岱伤得不轻,他见阿敏不仅仅推卸责任还准备以势压人,怒道:“阿敏贝勒不要巧言令色,不管如何,你都不应该轻易放弃永平大城擅自撤退。滦州被孙承宗带领关宁军、延绥军等等大明强军围攻还坚持了四天三夜,永平城你连一天都没有守住难逃其咎你自己不战而逃凭什么处置我等咱们这就回盛京去大汗面前分辨清楚。”第一百七十五章:四城光复闻听此言,阿敏觉得百口难辩,更加狂怒。他喝道:“你小子少拿八弟说事儿,要不是瞧你满身是伤信不信老子现在就砍了你老子行得正坐得正,老子没丢多少人就把兄弟们带出来了。而你们丢了两三千人马罪不可赦,量八弟也不会宽恕尔等,八大臣了不起啊等着挨刀吧”图尔格也火冒三丈气咻咻道:“贝勒爷话不要说得太满,谁挨刀那可说不准,回到盛京自有分晓”鲍承先、白格、库尔缠、高鸿中等等后金文武大臣见阿敏已经乱了方寸眼看着要起内讧,赶紧上前劝告。鲍承先、高鸿中两人虽然也是大汉奸,但他们是在老奴努尔哈赤时代就跟了后金主子的老资格铁杆汉奸,不是白养粹、张养初那些刚刚投降的可比。阿敏不敢挥刀砍了他们的脑袋,只能接受他们的建议暂时不论是非,以把迁安的人口和物资带回辽东为重。明军夺取滦州、永平斩杀后金军两三千大大震慑了八旗军事贵族,此时他们担心明军夺了龙井关来一个关门打狗,第二天一大早就放弃迁安北归。这一次没有进行大屠杀,在鲍承先、高鸿中等等大汉奸的安排下,城里的老百姓都被裹挟上路,有四五万之多,鲍承先等等汉奸严格贯彻主子红歹是的谕令,不许后金军放火焚城。到达三屯营之时,早接到通知的守将瓦克达、察哈喇也带着人马物资加入北归大军,此时后金军还有披甲人四五千,鞑子两三千,旗丁、包衣不少于五千。而明军主力还在滦州享受胜利果实,经历血战的“红旗军”也在永平府城舔伤口。跟建奴较量没有勇猛敢战的骑兵基本上是无法打胜仗。因为哪怕明军有五万步兵,而建奴只有三千骑兵,明军都无法胜之。步兵对阵骑兵必须结阵以待,等待敌骑冲阵之时才能够给予杀伤,骑兵又不是傻子,发现明军步兵多而且阵型严谨干嘛承受伤亡来破阵直接走了就万事大吉。追不上打不着如何战胜对手被动挨打那是早晚的事。除非瞄准建奴必守之地发动进攻,这又会面临补给线太长容易被敌人骑兵阻断粮道的危险,洪承畴的松山败绩就是被建奴夺了粮食存储地的缘故。“红旗军”骑兵即便已经武装到了牙齿,但是此战也由于伤亡减员高达四成。有三百多人不能再次上马战斗,其中有四十几人光荣战死,八十几人伤势严重,接近二百人需要治疗和修养。否则在夏天的高温下,即便有酒精消毒和相对科学的卫生条例,也难以杜绝伤口感染的可能性。这就意味着“红旗军”骑兵现在只有五百人左右可以再次上阵,很明显这一点点人马太少了,黄汉舍不得拿这些袍泽跟归心似箭的建奴硬碰硬。归师勿掩是很有道理的,后金军还有披甲人、鞑子、旗丁、包衣一万四千上下,真奴应该还有四五千。五百“红旗军”骑兵追上去保不准被人家吃掉都极有可能,因此黄汉选择暂避锋芒,暂时强忍了这口怨气,心里无比郁闷。为何黄汉会郁闷是因为黄汉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末代的大明简直让人无言以对。大明勤王人马近二十万,要是各路明军敢战,在孙承宗和郑国昌带着人马跟建奴进行夺城之战的时候,有三五万步兵插到建奴身后拿下几乎没有多少后金军驻守的长城关隘。接下来后金军的万把人该如何他们不得不放弃野战优势来跟明军打攻防战,最后被合围的明军全部干死在关内应该是他们的结局。可惜明军采取的是驱逐,只要建奴大军离开关内,文官武将就满足了。殊不知建奴入寇一次,大明就虚弱一分,后金就会强大三分,此消彼长长期以往如何得了连战意盎然的“红旗军”都进入休整状态,其他明军当然纷纷效仿,不思进取的明军就这样眼睁睁瞧着后金军押着七八万汉民大量牲口和物资扬长而去。在遵化驻防的刘之纶一直派遣吴应龙带领抚标营骑兵袭扰三屯营方向,他乃是有心杀敌奈何麾下太操蛋不堪大用的良臣。刘之纶麾下虽然有了骑兵八百,有铁甲装备的达到一小半,但是战斗力和凝聚力跟“红旗军”不好比,也就能打打顺风仗而已。吴应龙带着骑兵进行袭扰虽然战果有限但是及时发现了瓦克达、察哈喇主动放弃三屯营城北归,因此刘之纶部在第一时间进驻三屯营,抢了现成的功劳。曹文诏和左良玉一直带着两千余关宁铁骑远远地尾随后金军,这二人都是明末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大人物。曹文诏是将来剿杀流寇的名将,最后为国家战死沙场,乃是一位可歌可泣的大英雄。左良玉发展成了一个祸国殃民的大军阀,老百姓称之为“贼将军”,此人比流寇还要坏三分,他临死前已经是南明弘光元年,他居然带领几十万人马准备攻打南明的国都南京城。这个时候这二人都是刚刚被提拔的将军,他们渴望军功,因此不辞劳苦尾随后金军寻找战机,皇天不负有心人,他们终于捡到了大便宜,兵不血刃拿下了空无一人的迁安城。至此四城宣告收复,关内已经没有了后金军,意味着大明获得胜利。虽然仗打得很消极,但是丝毫不影响士大夫们弹冠相庆,牛皮开始大吹特吹,甚至有人拿土木堡之变名臣于谦的京师保卫战相提并论。最后不知真相的老百姓还以为真是朝廷大军把建奴打出了关内。殊不知乃是人家饱掠后主动退兵而已,所谓建奴留守的四城,只不过是红歹是下的一手闲棋,以此作为试探罢了。历史依然如故,只不过略汤古岱伤得不轻,他见阿敏不仅仅推卸责任还准备以势压人,怒道:“阿敏贝勒不要巧言令色,不管如何,你都不应该轻易放弃永平大城擅自撤退。滦州被孙承宗带领关宁军、延绥军等等大明强军围攻还坚持了四天三夜,永平城你连一天都没有守住难逃其咎你自己不战而逃凭什么处置我等咱们这就回盛京去大汗面前分辨清楚。”第一百七十五章:四城光复闻听此言,阿敏觉得百口难辩,更加狂怒。他喝道:“你小子少拿八弟说事儿,要不是瞧你满身是伤信不信老子现在就砍了你老子行得正坐得正,老子没丢多少人就把兄弟们带出来了。而你们丢了两三千人马罪不可赦,量八弟也不会宽恕尔等,八大臣了不起啊等着挨刀吧”图尔格也火冒三丈气咻咻道:“贝勒爷话不要说得太满,谁挨刀那可说不准,回到盛京自有分晓”鲍承先、白格、库尔缠、高鸿中等等后金文武大臣见阿敏已经乱了方寸眼看着要起内讧,赶紧上前劝告。鲍承先、高鸿中两人虽然也是大汉奸,但他们是在老奴努尔哈赤时代就跟了后金主子的老资格铁杆汉奸,不是白养粹、张养初那些刚刚投降的可比。阿敏不敢挥刀砍了他们的脑袋,只能接受他们的建议暂时不论是非,以把迁安的人口和物资带回辽东为重。明军夺取滦州、永平斩杀后金军两三千大大震慑了八旗军事贵族,此时他们担心明军夺了龙井关来一个关门打狗,第二天一大早就放弃迁安北归。这一次没有进行大屠杀,在鲍承先、高鸿中等等大汉奸的安排下,城里的老百姓都被裹挟上路,有四五万之多,鲍承先等等汉奸严格贯彻主子红歹是的谕令,不许后金军放火焚城。到达三屯营之时,早接到通知的守将瓦克达、察哈喇也带着人马物资加入北归大军,此时后金军还有披甲人四五千,鞑子两三千,旗丁、包衣不少于五千。而明军主力还在滦州享受胜利果实,经历血战的“红旗军”也在永平府城舔伤口。跟建奴较量没有勇猛敢战的骑兵基本上是无法打胜仗。因为哪怕明军有五万步兵,而建奴只有三千骑兵,明军都无法胜之。步兵对阵骑兵必须结阵以待,等待敌骑冲阵之时才能够给予杀伤,骑兵又不是傻子,发现明军步兵多而且阵型严谨干嘛承受伤亡来破阵直接走了就万事大吉。追不上打不着如何战胜对手被动挨打那是早晚的事。除非瞄准建奴必守之地发动进攻,这又会面临补给线太长容易被敌人骑兵阻断粮道的危险,洪承畴的松山败绩就是被建奴夺了粮食存储地的缘故。“红旗军”骑兵即便已经武装到了牙齿,但是此战也由于伤亡减员高达四成。有三百多人不能再次上马战斗,其中有四十几人光荣战死,八十几人伤势严重,接近二百人需要治疗和修养。否则在夏天的高温下,即便有酒精消毒和相对科学的卫生条例,也难以杜绝伤口感染的可能性。这就意味着“红旗军”骑兵现在只有五百人左右可以再次上阵,很明显这一点点人马太少了,黄汉舍不得拿这些袍泽跟归心似箭的建奴硬碰硬。归师勿掩是很有道理的,后金军还有披甲人、鞑子、旗丁、包衣一万四千上下,真奴应该还有四五千。五百“红旗军”骑兵追上去保不准被人家吃掉都极有可能,因此黄汉选择暂避锋芒,暂时强忍了这口怨气,心里无比郁闷。为何黄汉会郁闷是因为黄汉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末代的大明简直让人无言以对。大明勤王人马近二十万,要是各路明军敢战,在孙承宗和郑国昌带着人马跟建奴进行夺城之战的时候,有三五万步兵插到建奴身后拿下几乎没有多少后金军驻守的长城关隘。接下来后金军的万把人该如何他们不得不放弃野战优势来跟明军打攻防战,最后被合围的明军全部干死在关内应该是他们的结局。可惜明军采取的是驱逐,只要建奴大军离开关内,文官武将就满足了。殊不知建奴入寇一次,大明就虚弱一分,后金就会强大三分,此消彼长长期以往如何得了连战意盎然的“红旗军”都进入休整状态,其他明军当然纷纷效仿,不思进取的明军就这样眼睁睁瞧着后金军押着七八万汉民大量牲口和物资扬长而去。在遵化驻防的刘之纶一直派遣吴应龙带领抚标营骑兵袭扰三屯营方向,他乃是有心杀敌奈何麾下太操蛋不堪大用的良臣。刘之纶麾下虽然有了骑兵八百,有铁甲装备的达到一小半,但是战斗力和凝聚力跟“红旗军”不好比,也就能打打顺风仗而已。吴应龙带着骑兵进行袭扰虽然战果有限但是及时发现了瓦克达、察哈喇主动放弃三屯营城北归,因此刘之纶部在第一时间进驻三屯营,抢了现成的功劳。曹文诏和左良玉一直带着两千余关宁铁骑远远地尾随后金军,这二人都是明末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大人物。曹文诏是将来剿杀流寇的名将,最后为国家战死沙场,乃是一位可歌可泣的大英雄。左良玉发展成了一个祸国殃民的大军阀,老百姓称之为“贼将军”,此人比流寇还要坏三分,他临死前已经是南明弘光元年,他居然带领几十万人马准备攻打南明的国都南京城。这个时候这二人都是刚刚被提拔的将军,他们渴望军功,因此不辞劳苦尾随后金军寻找战机,皇天不负有心人,他们终于捡到了大便宜,兵不血刃拿下了空无一人的迁安城。至此四城宣告收复,关内已经没有了后金军,意味着大明获得胜利。虽然仗打得很消极,但是丝毫不影响士大夫们弹冠相庆,牛皮开始大吹特吹,甚至有人拿土木堡之变名臣于谦的京师保卫战相提并论。最后不知真相的老百姓还以为真是朝廷大军把建奴打出了关内。殊不知乃是人家饱掠后主动退兵而已,所谓建奴留守的四城,只不过是红歹是下的一手闲棋,以此作为试探罢了。历史依然如故,只不过略汤古岱伤得不轻,他见阿敏不仅仅推卸责任还准备以势压人,怒道:“阿敏贝勒不要巧言令色,不管如何,你都不应该轻易放弃永平大城擅自撤退。滦州被孙承宗带领关宁军、延绥军等等大明强军围攻还坚持了四天三夜,永平城你连一天都没有守住难逃其咎你自己不战而逃凭什么处置我等咱们这就回盛京去大汗面前分辨清楚。”第一百七十五章:四城光复闻听此言,阿敏觉得百口难辩,更加狂怒。他喝道:“你小子少拿八弟说事儿,要不是瞧你满身是伤信不信老子现在就砍了你老子行得正坐得正,老子没丢多少人就把兄弟们带出来了。而你们丢了两三千人马罪不可赦,量八弟也不会宽恕尔等,八大臣了不起啊等着挨刀吧”图尔格也火冒三丈气咻咻道:“贝勒爷话不要说得太满,谁挨刀那可说不准,回到盛京自有分晓”鲍承先、白格、库尔缠、高鸿中等等后金文武大臣见阿敏已经乱了方寸眼看着要起内讧,赶紧上前劝告。鲍承先、高鸿中两人虽然也是大汉奸,但他们是在老奴努尔哈赤时代就跟了后金主子的老资格铁杆汉奸,不是白养粹、张养初那些刚刚投降的可比。阿敏不敢挥刀砍了他们的脑袋,只能接受他们的建议暂时不论是非,以把迁安的人口和物资带回辽东为重。明军夺取滦州、永平斩杀后金军两三千大大震慑了八旗军事贵族,此时他们担心明军夺了龙井关来一个关门打狗,第二天一大早就放弃迁安北归。这一次没有进行大屠杀,在鲍承先、高鸿中等等大汉奸的安排下,城里的老百姓都被裹挟上路,有四五万之多,鲍承先等等汉奸严格贯彻主子红歹是的谕令,不许后金军放火焚城。到达三屯营之时,早接到通知的守将瓦克达、察哈喇也带着人马物资加入北归大军,此时后金军还有披甲人四五千,鞑子两三千,旗丁、包衣不少于五千。而明军主力还在滦州享受胜利果实,经历血战的“红旗军”也在永平府城舔伤口。跟建奴较量没有勇猛敢战的骑兵基本上是无法打胜仗。因为哪怕明军有五万步兵,而建奴只有三千骑兵,明军都无法胜之。步兵对阵骑兵必须结阵以待,等待敌骑冲阵之时才能够给予杀伤,骑兵又不是傻子,发现明军步兵多而且阵型严谨干嘛承受伤亡来破阵直接走了就万事大吉。追不上打不着如何战胜对手被动挨打那是早晚的事。除非瞄准建奴必守之地发动进攻,这又会面临补给线太长容易被敌人骑兵阻断粮道的危险,洪承畴的松山败绩就是被建奴夺了粮食存储地的缘故。“红旗军”骑兵即便已经武装到了牙齿,但是此战也由于伤亡减员高达四成。有三百多人不能再次上马战斗,其中有四十几人光荣战死,八十几人伤势严重,接近二百人需要治疗和修养。否则在夏天的高温下,即便有酒精消毒和相对科学的卫生条例,也难以杜绝伤口感染的可能性。这就意味着“红旗军”骑兵现在只有五百人左右可以再次上阵,很明显这一点点人马太少了,黄汉舍不得拿这些袍泽跟归心似箭的建奴硬碰硬。归师勿掩是很有道理的,后金军还有披甲人、鞑子、旗丁、包衣一万四千上下,真奴应该还有四五千。五百“红旗军”骑兵追上去保不准被人家吃掉都极有可能,因此黄汉选择暂避锋芒,暂时强忍了这口怨气,心里无比郁闷。为何黄汉会郁闷是因为黄汉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末代的大明简直让人无言以对。大明勤王人马近二十万,要是各路明军敢战,在孙承宗和郑国昌带着人马跟建奴进行夺城之战的时候,有三五万步兵插到建奴身后拿下几乎没有多少后金军驻守的长城关隘。接下来后金军的万把人该如何他们不得不放弃野战优势来跟明军打攻防战,最后被合围的明军全部干死在关内应该是他们的结局。可惜明军采取的是驱逐,只要建奴大军离开关内,文官武将就满足了。殊不知建奴入寇一次,大明就虚弱一分,后金就会强大三分,此消彼长长期以往如何得了连战意盎然的“红旗军”都进入休整状态,其他明军当然纷纷效仿,不思进取的明军就这样眼睁睁瞧着后金军押着七八万汉民大量牲口和物资扬长而去。在遵化驻防的刘之纶一直派遣吴应龙带领抚标营骑兵袭扰三屯营方向,他乃是有心杀敌奈何麾下太操蛋不堪大用的良臣。刘之纶麾下虽然有了骑兵八百,有铁甲装备的达到一小半,但是战斗力和凝聚力跟“红旗军”不好比,也就能打打顺风仗而已。吴应龙带着骑兵进行袭扰虽然战果有限但是及时发现了瓦克达、察哈喇主动放弃三屯营城北归,因此刘之纶部在第一时间进驻三屯营,抢了现成的功劳。曹文诏和左良玉一直带着两千余关宁铁骑远远地尾随后金军,这二人都是明末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大人物。曹文诏是将来剿杀流寇的名将,最后为国家战死沙场,乃是一位可歌可泣的大英雄。左良玉发展成了一个祸国殃民的大军阀,老百姓称之为“贼将军”,此人比流寇还要坏三分,他临死前已经是南明弘光元年,他居然带领几十万人马准备攻打南明的国都南京城。这个时候这二人都是刚刚被提拔的将军,他们渴望军功,因此不辞劳苦尾随后金军寻找战机,皇天不负有心人,他们终于捡到了大便宜,兵不血刃拿下了空无一人的迁安城。至此四城宣告收复,关内已经没有了后金军,意味着大明获得胜利。虽然仗打得很消极,但是丝毫不影响士大夫们弹冠相庆,牛皮开始大吹特吹,甚至有人拿土木堡之变名臣于谦的京师保卫战相提并论。最后不知真相的老百姓还以为真是朝廷大军把建奴打出了关内。殊不知乃是人家饱掠后主动退兵而已,所谓建奴留守的四城,只不过是红歹是下的一手闲棋,以此作为试探罢了。历史依然如故,只不过略汤古岱伤得不轻,他见阿敏不仅仅推卸责任还准备以势压人,怒道:“阿敏贝勒不要巧言令色,不管如何,你都不应该轻易放弃永平大城擅自撤退。滦州被孙承宗带领关宁军、延绥军等等大明强军围攻还坚持了四天三夜,永平城你连一天都没有守住难逃其咎你自己不战而逃凭什么处置我等咱们这就回盛京去大汗面前分辨清楚。”第一百七十五章:四城光复闻听此言,阿敏觉得百口难辩,更加狂怒。他喝道:“你小子少拿八弟说事儿,要不是瞧你满身是伤信不信老子现在就砍了你老子行得正坐得正,老子没丢多少人就把兄弟们带出来了。而你们丢了两三千人马罪不可赦,量八弟也不会宽恕尔等,八大臣了不起啊等着挨刀吧”图尔格也火冒三丈气咻咻道:“贝勒爷话不要说得太满,谁挨刀那可说不准,回到盛京自有分晓”鲍承先、白格、库尔缠、高鸿中等等后金文武大臣见阿敏已经乱了方寸眼看着要起内讧,赶紧上前劝告。鲍承先、高鸿中两人虽然也是大汉奸,但他们是在老奴努尔哈赤时代就跟了后金主子的老资格铁杆汉奸,不是白养粹、张养初那些刚刚投降的可比。阿敏不敢挥刀砍了他们的脑袋,只能接受他们的建议暂时不论是非,以把迁安的人口和物资带回辽东为重。明军夺取滦州、永平斩杀后金军两三千大大震慑了八旗军事贵族,此时他们担心明军夺了龙井关来一个关门打狗,第二天一大早就放弃迁安北归。这一次没有进行大屠杀,在鲍承先、高鸿中等等大汉奸的安排下,城里的老百姓都被裹挟上路,有四五万之多,鲍承先等等汉奸严格贯彻主子红歹是的谕令,不许后金军放火焚城。到达三屯营之时,早接到通知的守将瓦克达、察哈喇也带着人马物资加入北归大军,此时后金军还有披甲人四五千,鞑子两三千,旗丁、包衣不少于五千。而明军主力还在滦州享受胜利果实,经历血战的“红旗军”也在永平府城舔伤口。跟建奴较量没有勇猛敢战的骑兵基本上是无法打胜仗。因为哪怕明军有五万步兵,而建奴只有三千骑兵,明军都无法胜之。步兵对阵骑兵必须结阵以待,等待敌骑冲阵之时才能够给予杀伤,骑兵又不是傻子,发现明军步兵多而且阵型严谨干嘛承受伤亡来破阵直接走了就万事大吉。追不上打不着如何战胜对手被动挨打那是早晚的事。除非瞄准建奴必守之地发动进攻,这又会面临补给线太长容易被敌人骑兵阻断粮道的危险,洪承畴的松山败绩就是被建奴夺了粮食存储地的缘故。“红旗军”骑兵即便已经武装到了牙齿,但是此战也由于伤亡减员高达四成。有三百多人不能再次上马战斗,其中有四十几人光荣战死,八十几人伤势严重,接近二百人需要治疗和修养。否则在夏天的高温下,即便有酒精消毒和相对科学的卫生条例,也难以杜绝伤口感染的可能性。这就意味着“红旗军”骑兵现在只有五百人左右可以再次上阵,很明显这一点点人马太少了,黄汉舍不得拿这些袍泽跟归心似箭的建奴硬碰硬。归师勿掩是很有道理的,后金军还有披甲人、鞑子、旗丁、包衣一万四千上下,真奴应该还有四五千。五百“红旗军”骑兵追上去保不准被人家吃掉都极有可能,因此黄汉选择暂避锋芒,暂时强忍了这口怨气,心里无比郁闷。为何黄汉会郁闷是因为黄汉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末代的大明简直让人无言以对。大明勤王人马近二十万,要是各路明军敢战,在孙承宗和郑国昌带着人马跟建奴进行夺城之战的时候,有三五万步兵插到建奴身后拿下几乎没有多少后金军驻守的长城关隘。接下来后金军的万把人该如何他们不得不放弃野战优势来跟明军打攻防战,最后被合围的明军全部干死在关内应该是他们的结局。可惜明军采取的是驱逐,只要建奴大军离开关内,文官武将就满足了。殊不知建奴入寇一次,大明就虚弱一分,后金就会强大三分,此消彼长长期以往如何得了连战意盎然的“红旗军”都进入休整状态,其他明军当然纷纷效仿,不思进取的明军就这样眼睁睁瞧着后金军押着七八万汉民大量牲口和物资扬长而去。在遵化驻防的刘之纶一直派遣吴应龙带领抚标营骑兵袭扰三屯营方向,他乃是有心杀敌奈何麾下太操蛋不堪大用的良臣。刘之纶麾下虽然有了骑兵八百,有铁甲装备的达到一小半,但是战斗力和凝聚力跟“红旗军”不好比,也就能打打顺风仗而已。吴应龙带着骑兵进行袭扰虽然战果有限但是及时发现了瓦克达、察哈喇主动放弃三屯营城北归,因此刘之纶部在第一时间进驻三屯营,抢了现成的功劳。曹文诏和左良玉一直带着两千余关宁铁骑远远地尾随后金军,这二人都是明末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大人物。曹文诏是将来剿杀流寇的名将,最后为国家战死沙场,乃是一位可歌可泣的大英雄。左良玉发展成了一个祸国殃民的大军阀,老百姓称之为“贼将军”,此人比流寇还要坏三分,他临死前已经是南明弘光元年,他居然带领几十万人马准备攻打南明的国都南京城。这个时候这二人都是刚刚被提拔的将军,他们渴望军功,因此不辞劳苦尾随后金军寻找战机,皇天不负有心人,他们终于捡到了大便宜,兵不血刃拿下了空无一人的迁安城。至此四城宣告收复,关内已经没有了后金军,意味着大明获得胜利。虽然仗打得很消极,但是丝毫不影响士大夫们弹冠相庆,牛皮开始大吹特吹,甚至有人拿土木堡之变名臣于谦的京师保卫战相提并论。最后不知真相的老百姓还以为真是朝廷大军把建奴打出了关内。殊不知乃是人家饱掠后主动退兵而已,所谓建奴留守的四城,只不过是红歹是下的一手闲棋,以此作为试探罢了。历史依然如故,只不过略汤古岱伤得不轻,他见阿敏不仅仅推卸责任还准备以势压人,怒道:“阿敏贝勒不要巧言令色,不管如何,你都不应该轻易放弃永平大城擅自撤退。滦州被孙承宗带领关宁军、延绥军等等大明强军围攻还坚持了四天三夜,永平城你连一天都没有守住难逃其咎你自己不战而逃凭什么处置我等咱们这就回盛京去大汗面前分辨清楚。”第一百七十五章:四城光复闻听此言,阿敏觉得百口难辩,更加狂怒。他喝道:“你小子少拿八弟说事儿,要不是瞧你满身是伤信不信老子现在就砍了你老子行得正坐得正,老子没丢多少人就把兄弟们带出来了。而你们丢了两三千人马罪不可赦,量八弟也不会宽恕尔等,八大臣了不起啊等着挨刀吧”图尔格也火冒三丈气咻咻道:“贝勒爷话不要说得太满,谁挨刀那可说不准,回到盛京自有分晓”鲍承先、白格、库尔缠、高鸿中等等后金文武大臣见阿敏已经乱了方寸眼看着要起内讧,赶紧上前劝告。鲍承先、高鸿中两人虽然也是大汉奸,但他们是在老奴努尔哈赤时代就跟了后金主子的老资格铁杆汉奸,不是白养粹、张养初那些刚刚投降的可比。阿敏不敢挥刀砍了他们的脑袋,只能接受他们的建议暂时不论是非,以把迁安的人口和物资带回辽东为重。明军夺取滦州、永平斩杀后金军两三千大大震慑了八旗军事贵族,此时他们担心明军夺了龙井关来一个关门打狗,第二天一大早就放弃迁安北归。这一次没有进行大屠杀,在鲍承先、高鸿中等等大汉奸的安排下,城里的老百姓都被裹挟上路,有四五万之多,鲍承先等等汉奸严格贯彻主子红歹是的谕令,不许后金军放火焚城。到达三屯营之时,早接到通知的守将瓦克达、察哈喇也带着人马物资加入北归大军,此时后金军还有披甲人四五千,鞑子两三千,旗丁、包衣不少于五千。而明军主力还在滦州享受胜利果实,经历血战的“红旗军”也在永平府城舔伤口。跟建奴较量没有勇猛敢战的骑兵基本上是无法打胜仗。因为哪怕明军有五万步兵,而建奴只有三千骑兵,明军都无法胜之。步兵对阵骑兵必须结阵以待,等待敌骑冲阵之时才能够给予杀伤,骑兵又不是傻子,发现明军步兵多而且阵型严谨干嘛承受伤亡来破阵直接走了就万事大吉。追不上打不着如何战胜对手被动挨打那是早晚的事。除非瞄准建奴必守之地发动进攻,这又会面临补给线太长容易被敌人骑兵阻断粮道的危险,洪承畴的松山败绩就是被建奴夺了粮食存储地的缘故。“红旗军”骑兵即便已经武装到了牙齿,但是此战也由于伤亡减员高达四成。有三百多人不能再次上马战斗,其中有四十几人光荣战死,八十几人伤势严重,接近二百人需要治疗和修养。否则在夏天的高温下,即便有酒精消毒和相对科学的卫生条例,也难以杜绝伤口感染的可能性。这就意味着“红旗军”骑兵现在只有五百人左右可以再次上阵,很明显这一点点人马太少了,黄汉舍不得拿这些袍泽跟归心似箭的建奴硬碰硬。归师勿掩是很有道理的,后金军还有披甲人、鞑子、旗丁、包衣一万四千上下,真奴应该还有四五千。五百“红旗军”骑兵追上去保不准被人家吃掉都极有可能,因此黄汉选择暂避锋芒,暂时强忍了这口怨气,心里无比郁闷。为何黄汉会郁闷是因为黄汉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末代的大明简直让人无言以对。大明勤王人马近二十万,要是各路明军敢战,在孙承宗和郑国昌带着人马跟建奴进行夺城之战的时候,有三五万步兵插到建奴身后拿下几乎没有多少后金军驻守的长城关隘。接下来后金军的万把人该如何他们不得不放弃野战优势来跟明军打攻防战,最后被合围的明军全部干死在关内应该是他们的结局。可惜明军采取的是驱逐,只要建奴大军离开关内,文官武将就满足了。殊不知建奴入寇一次,大明就虚弱一分,后金就会强大三分,此消彼长长期以往如何得了连战意盎然的“红旗军”都进入休整状态,其他明军当然纷纷效仿,不思进取的明军就这样眼睁睁瞧着后金军押着七八万汉民大量牲口和物资扬长而去。在遵化驻防的刘之纶一直派遣吴应龙带领抚标营骑兵袭扰三屯营方向,他乃是有心杀敌奈何麾下太操蛋不堪大用的良臣。刘之纶麾下虽然有了骑兵八百,有铁甲装备的达到一小半,但是战斗力和凝聚力跟“红旗军”不好比,也就能打打顺风仗而已。吴应龙带着骑兵进行袭扰虽然战果有限但是及时发现了瓦克达、察哈喇主动放弃三屯营城北归,因此刘之纶部在第一时间进驻三屯营,抢了现成的功劳。曹文诏和左良玉一直带着两千余关宁铁骑远远地尾随后金军,这二人都是明末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大人物。曹文诏是将来剿杀流寇的名将,最后为国家战死沙场,乃是一位可歌可泣的大英雄。左良玉发展成了一个祸国殃民的大军阀,老百姓称之为“贼将军”,此人比流寇还要坏三分,他临死前已经是南明弘光元年,他居然带领几十万人马准备攻打南明的国都南京城。这个时候这二人都是刚刚被提拔的将军,他们渴望军功,因此不辞劳苦尾随后金军寻找战机,皇天不负有心人,他们终于捡到了大便宜,兵不血刃拿下了空无一人的迁安城。至此四城宣告收复,关内已经没有了后金军,意味着大明获得胜利。虽然仗打得很消极,但是丝毫不影响士大夫们弹冠相庆,牛皮开始大吹特吹,甚至有人拿土木堡之变名臣于谦的京师保卫战相提并论。最后不知真相的老百姓还以为真是朝廷大军把建奴打出了关内。殊不知乃是人家饱掠后主动退兵而已,所谓建奴留守的四城,只不过是红歹是下的一手闲棋,以此作为试探罢了。历史依然如故,只不过略汤古岱伤得不轻,他见阿敏不仅仅推卸责任还准备以势压人,怒道:“阿敏贝勒不要巧言令色,不管如何,你都不应该轻易放弃永平大城擅自撤退。滦州被孙承宗带领关宁军、延绥军等等大明强军围攻还坚持了四天三夜,永平城你连一天都没有守住难逃其咎你自己不战而逃凭什么处置我等咱们这就回盛京去大汗面前分辨清楚。”第一百七十五章:四城光复闻听此言,阿敏觉得百口难辩,更加狂怒。他喝道:“你小子少拿八弟说事儿,要不是瞧你满身是伤信不信老子现在就砍了你老子行得正坐得正,老子没丢多少人就把兄弟们带出来了。而你们丢了两三千人马罪不可赦,量八弟也不会宽恕尔等,八大臣了不起啊等着挨刀吧”图尔格也火冒三丈气咻咻道:“贝勒爷话不要说得太满,谁挨刀那可说不准,回到盛京自有分晓”鲍承先、白格、库尔缠、高鸿中等等后金文武大臣见阿敏已经乱了方寸眼看着要起内讧,赶紧上前劝告。鲍承先、高鸿中两人虽然也是大汉奸,但他们是在老奴努尔哈赤时代就跟了后金主子的老资格铁杆汉奸,不是白养粹、张养初那些刚刚投降的可比。阿敏不敢挥刀砍了他们的脑袋,只能接受他们的建议暂时不论是非,以把迁安的人口和物资带回辽东为重。明军夺取滦州、永平斩杀后金军两三千大大震慑了八旗军事贵族,此时他们担心明军夺了龙井关来一个关门打狗,第二天一大早就放弃迁安北归。这一次没有进行大屠杀,在鲍承先、高鸿中等等大汉奸的安排下,城里的老百姓都被裹挟上路,有四五万之多,鲍承先等等汉奸严格贯彻主子红歹是的谕令,不许后金军放火焚城。到达三屯营之时,早接到通知的守将瓦克达、察哈喇也带着人马物资加入北归大军,此时后金军还有披甲人四五千,鞑子两三千,旗丁、包衣不少于五千。而明军主力还在滦州享受胜利果实,经历血战的“红旗军”也在永平府城舔伤口。跟建奴较量没有勇猛敢战的骑兵基本上是无法打胜仗。因为哪怕明军有五万步兵,而建奴只有三千骑兵,明军都无法胜之。步兵对阵骑兵必须结阵以待,等待敌骑冲阵之时才能够给予杀伤,骑兵又不是傻子,发现明军步兵多而且阵型严谨干嘛承受伤亡来破阵直接走了就万事大吉。追不上打不着如何战胜对手被动挨打那是早晚的事。除非瞄准建奴必守之地发动进攻,这又会面临补给线太长容易被敌人骑兵阻断粮道的危险,洪承畴的松山败绩就是被建奴夺了粮食存储地的缘故。“红旗军”骑兵即便已经武装到了牙齿,但是此战也由于伤亡减员高达四成。有三百多人不能再次上马战斗,其中有四十几人光荣战死,八十几人伤势严重,接近二百人需要治疗和修养。否则在夏天的高温下,即便有酒精消毒和相对科学的卫生条例,也难以杜绝伤口感染的可能性。这就意味着“红旗军”骑兵现在只有五百人左右可以再次上阵,很明显这一点点人马太少了,黄汉舍不得拿这些袍泽跟归心似箭的建奴硬碰硬。归师勿掩是很有道理的,后金军还有披甲人、鞑子、旗丁、包衣一万四千上下,真奴应该还有四五千。五百“红旗军”骑兵追上去保不准被人家吃掉都极有可能,因此黄汉选择暂避锋芒,暂时强忍了这口怨气,心里无比郁闷。为何黄汉会郁闷是因为黄汉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末代的大明简直让人无言以对。大明勤王人马近二十万,要是各路明军敢战,在孙承宗和郑国昌带着人马跟建奴进行夺城之战的时候,有三五万步兵插到建奴身后拿下几乎没有多少后金军驻守的长城关隘。接下来后金军的万把人该如何他们不得不放弃野战优势来跟明军打攻防战,最后被合围的明军全部干死在关内应该是他们的结局。可惜明军采取的是驱逐,只要建奴大军离开关内,文官武将就满足了。殊不知建奴入寇一次,大明就虚弱一分,后金就会强大三分,此消彼长长期以往如何得了连战意盎然的“红旗军”都进入休整状态,其他明军当然纷纷效仿,不思进取的明军就这样眼睁睁瞧着后金军押着七八万汉民大量牲口和物资扬长而去。在遵化驻防的刘之纶一直派遣吴应龙带领抚标营骑兵袭扰三屯营方向,他乃是有心杀敌奈何麾下太操蛋不堪大用的良臣。刘之纶麾下虽然有了骑兵八百,有铁甲装备的达到一小半,但是战斗力和凝聚力跟“红旗军”不好比,也就能打打顺风仗而已。吴应龙带着骑兵进行袭扰虽然战果有限但是及时发现了瓦克达、察哈喇主动放弃三屯营城北归,因此刘之纶部在第一时间进驻三屯营,抢了现成的功劳。曹文诏和左良玉一直带着两千余关宁铁骑远远地尾随后金军,这二人都是明末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大人物。曹文诏是将来剿杀流寇的名将,最后为国家战死沙场,乃是一位可歌可泣的大英雄。左良玉发展成了一个祸国殃民的大军阀,老百姓称之为“贼将军”,此人比流寇还要坏三分,他临死前已经是南明弘光元年,他居然带领几十万人马准备攻打南明的国都南京城。这个时候这二人都是刚刚被提拔的将军,他们渴望军功,因此不辞劳苦尾随后金军寻找战机,皇天不负有心人,他们终于捡到了大便宜,兵不血刃拿下了空无一人的迁安城。至此四城宣告收复,关内已经没有了后金军,意味着大明获得胜利。虽然仗打得很消极,但是丝毫不影响士大夫们弹冠相庆,牛皮开始大吹特吹,甚至有人拿土木堡之变名臣于谦的京师保卫战相提并论。最后不知真相的老百姓还以为真是朝廷大军把建奴打出了关内。殊不知乃是人家饱掠后主动退兵而已,所谓建奴留守的四城,只不过是红歹是下的一手闲棋,以此作为试探罢了。历史依然如故,只不过略汤古岱伤得不轻,他见阿敏不仅仅推卸责任还准备以势压人,怒道:“阿敏贝勒不要巧言令色,不管如何,你都不应该轻易放弃永平大城擅自撤退。滦州被孙承宗带领关宁军、延绥军等等大明强军围攻还坚持了四天三夜,永平城你连一天都没有守住难逃其咎你自己不战而逃凭什么处置我等咱们这就回盛京去大汗面前分辨清楚。”第一百七十五章:四城光复闻听此言,阿敏觉得百口难辩,更加狂怒。他喝道:“你小子少拿八弟说事儿,要不是瞧你满身是伤信不信老子现在就砍了你老子行得正坐得正,老子没丢多少人就把兄弟们带出来了。而你们丢了两三千人马罪不可赦,量八弟也不会宽恕尔等,八大臣了不起啊等着挨刀吧”图尔格也火冒三丈气咻咻道:“贝勒爷话不要说得太满,谁挨刀那可说不准,回到盛京自有分晓”鲍承先、白格、库尔缠、高鸿中等等后金文武大臣见阿敏已经乱了方寸眼看着要起内讧,赶紧上前劝告。鲍承先、高鸿中两人虽然也是大汉奸,但他们是在老奴努尔哈赤时代就跟了后金主子的老资格铁杆汉奸,不是白养粹、张养初那些刚刚投降的可比。阿敏不敢挥刀砍了他们的脑袋,只能接受他们的建议暂时不论是非,以把迁安的人口和物资带回辽东为重。明军夺取滦州、永平斩杀后金军两三千大大震慑了八旗军事贵族,此时他们担心明军夺了龙井关来一个关门打狗,第二天一大早就放弃迁安北归。这一次没有进行大屠杀,在鲍承先、高鸿中等等大汉奸的安排下,城里的老百姓都被裹挟上路,有四五万之多,鲍承先等等汉奸严格贯彻主子红歹是的谕令,不许后金军放火焚城。到达三屯营之时,早接到通知的守将瓦克达、察哈喇也带着人马物资加入北归大军,此时后金军还有披甲人四五千,鞑子两三千,旗丁、包衣不少于五千。而明军主力还在滦州享受胜利果实,经历血战的“红旗军”也在永平府城舔伤口。跟建奴较量没有勇猛敢战的骑兵基本上是无法打胜仗。因为哪怕明军有五万步兵,而建奴只有三千骑兵,明军都无法胜之。步兵对阵骑兵必须结阵以待,等待敌骑冲阵之时才能够给予杀伤,骑兵又不是傻子,发现明军步兵多而且阵型严谨干嘛承受伤亡来破阵直接走了就万事大吉。追不上打不着如何战胜对手被动挨打那是早晚的事。除非瞄准建奴必守之地发动进攻,这又会面临补给线太长容易被敌人骑兵阻断粮道的危险,洪承畴的松山败绩就是被建奴夺了粮食存储地的缘故。“红旗军”骑兵即便已经武装到了牙齿,但是此战也由于伤亡减员高达四成。有三百多人不能再次上马战斗,其中有四十几人光荣战死,八十几人伤势严重,接近二百人需要治疗和修养。否则在夏天的高温下,即便有酒精消毒和相对科学的卫生条例,也难以杜绝伤口感染的可能性。这就意味着“红旗军”骑兵现在只有五百人左右可以再次上阵,很明显这一点点人马太少了,黄汉舍不得拿这些袍泽跟归心似箭的建奴硬碰硬。归师勿掩是很有道理的,后金军还有披甲人、鞑子、旗丁、包衣一万四千上下,真奴应该还有四五千。五百“红旗军”骑兵追上去保不准被人家吃掉都极有可能,因此黄汉选择暂避锋芒,暂时强忍了这口怨气,心里无比郁闷。为何黄汉会郁闷是因为黄汉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末代的大明简直让人无言以对。大明勤王人马近二十万,要是各路明军敢战,在孙承宗和郑国昌带着人马跟建奴进行夺城之战的时候,有三五万步兵插到建奴身后拿下几乎没有多少后金军驻守的长城关隘。接下来后金军的万把人该如何他们不得不放弃野战优势来跟明军打攻防战,最后被合围的明军全部干死在关内应该是他们的结局。可惜明军采取的是驱逐,只要建奴大军离开关内,文官武将就满足了。殊不知建奴入寇一次,大明就虚弱一分,后金就会强大三分,此消彼长长期以往如何得了连战意盎然的“红旗军”都进入休整状态,其他明军当然纷纷效仿,不思进取的明军就这样眼睁睁瞧着后金军押着七八万汉民大量牲口和物资扬长而去。在遵化驻防的刘之纶一直派遣吴应龙带领抚标营骑兵袭扰三屯营方向,他乃是有心杀敌奈何麾下太操蛋不堪大用的良臣。刘之纶麾下虽然有了骑兵八百,有铁甲装备的达到一小半,但是战斗力和凝聚力跟“红旗军”不好比,也就能打打顺风仗而已。吴应龙带着骑兵进行袭扰虽然战果有限但是及时发现了瓦克达、察哈喇主动放弃三屯营城北归,因此刘之纶部在第一时间进驻三屯营,抢了现成的功劳。曹文诏和左良玉一直带着两千余关宁铁骑远远地尾随后金军,这二人都是明末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大人物。曹文诏是将来剿杀流寇的名将,最后为国家战死沙场,乃是一位可歌可泣的大英雄。左良玉发展成了一个祸国殃民的大军阀,老百姓称之为“贼将军”,此人比流寇还要坏三分,他临死前已经是南明弘光元年,他居然带领几十万人马准备攻打南明的国都南京城。这个时候这二人都是刚刚被提拔的将军,他们渴望军功,因此不辞劳苦尾随后金军寻找战机,皇天不负有心人,他们终于捡到了大便宜,兵不血刃拿下了空无一人的迁安城。至此四城宣告收复,关内已经没有了后金军,意味着大明获得胜利。虽然仗打得很消极,但是丝毫不影响士大夫们弹冠相庆,牛皮开始大吹特吹,甚至有人拿土木堡之变名臣于谦的京师保卫战相提并论。最后不知真相的老百姓还以为真是朝廷大军把建奴打出了关内。殊不知乃是人家饱掠后主动退兵而已,所谓建奴留守的四城,只不过是红歹是下的一手闲棋,以此作为试探罢了。历史依然如故,只不过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