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他何尝不知受制于运力,一年跑一趟绝对没有跑两趟运回的粮食多,因此早早地出发,哪怕吕宋、广南国、大越国准备的大米不足也不要紧,谈好六个月后加量交付即可。黄勇依旧亲自带队,这一次携带了老闸船式商船一百艘,没有一艘排水量低于五百吨。他还带上了黄义和林顺文、沈友略参加实习,出动了排水量一千吨以上级战列舰三十九艘。计划是销售成本价一百五十万两银子的货物,没有原料都是产品,有棉布、帆布、丝绸、茶叶、瓷器、玻璃器、烈酒、化妆品、铁器、马灯等等。回航之时至关重要的货物是预定的一百万石粮食,如果货源有保障,运力不成问题,尽可能多进口粮食多多益善,这一次争取运回一百二十万石。黄勇计算过运力,在船队不增加因为抢劫而得到船舶的情况下,战船、商船的载运能力完全可以满足运回铜锭、镍、黄金、白银、生铁等等原材料和一百万石大米的需要。一百万石精米的实际重量是九万吨,加上从倭国订购的五十万石,这些粮食到港能够保证超过两百万人不会饿死。体系内人口急剧膨胀,又由于不间断向京畿之地供应限价粮食平抑粮价,导致存粮不足,万一遭遇大灾就会面临粮食危机。储备粮太重要了,为此水师不惜远渡重洋进口大米,黄汉认为仓库里有五百万石粮食的结余才能够使人安心。这些粮食在体系内全年绝收的情况下也能维持四百万人最起码的生存需要,不至于陷入易子相食的惨景。“红旗军”只要有一年时间,哪怕没有能力对抗天灾,也会把自己承受的灾难强加于敌人,与其易子相食,何不如“壮志饥餐胡虏肉”第六百四十七章:流水不腐二月底,在山海关校军场上,监军大太监郑之惠和成全,山永巡抚高有谋,辽东巡抚梁廷栋以及不少将领和文官参与点验刚刚归建半个月的女兵营。加上原留守的人马,女兵营空前庞大,拥有人马接近七千。见许多朝廷大员和天子内臣观看操演,所有的女兵都尽力而为,平时的汉水没有白流,没有一个人掉链子,现场的将领都以热烈的掌声来肯定这些女子的付出。文化素养很高不逊色于两榜进士的大太监郑之惠即兴赋诗三首,成为一段佳话。后来所有营伍的练兵场上有几句训话成为了经典,“瞧瞧你们,去了女兵营恐怕都是垫底的”“跑起来,你们难道还不如那些女兵”“千万不能拖后腿,万一技能比拼时被女兵营比下去,咱们的脸往哪儿搁”军官们这些话很有效果,往往已经疲惫不堪的兵丁被这些话一刺激,立马开始玩儿命见到了“红旗军”女兵们也精悍威武纪律严明,辽东巡抚梁廷栋不失时机拍马屁。他牵头联系郑孝文、孔闻诗、高有谋、贺世贤联名写奏折保举抚宁参将秦妡怡升任天津总兵官。孙传庭和杨一鹏也亲眼看到了女兵的操演,他们都主动参与保荐,以郑之惠为首的监军太监当然更加懂得成人之美,也写了奏折原原本本把女兵们的风采向皇帝呈奏。皇帝已经放弃了压制黄汉,因为他明白压也压不住,干脆赌一把,赌黄汉是个忠臣良将对朝廷没有异心。崇祯见到了五位巡抚和七个监军、两个兵备道都举荐秦妡怡担任天津总兵官,直接准了,让兵部、内阁合议送司礼监批红,下达了圣旨。女兵营过于庞大不合时宜,黄汉命令秦妡怡进行了拆分。女骑兵约等于没有,秦妡怡仅仅有一百多人的卫队能够骑战而已。女兵也没有培养炮手,因此女兵营没有这个兵种。七千女兵编组为两个营,秦妡怡兼职一营主将,还有一营的主将当然是忠心耿耿的秦蓉。两个女兵营兵种比较单一,编组简单了许多,女兵不设骑兵千总,三个都是步兵千总,武器是自生铳和米尼枪混搭,连野战医院的十几个医官和一个百总的专业护士,总人数不超过三千五百人。整编集训四个月后,“红旗军”的各地驻防人马来了一次大换防。正兵和卫所军携带大量的独轮车装载军需、粮食行军,步兵也要每天要完成一百里行程,而且风雨无阻持续半个月。军中又开始流行一支歌,没几天就在整个京畿之地广为流传,这当然又是黄汉的盗版,只不过把歌词略作修改而已。“说走咱就走啊,有你有我全都有啊,生死之交一碗酒啊,水里火里不回头啊路见不平一声吼啊该出手时就出手啊风风火火平辽东啊”“红旗军”在拉练,征虏大将军的新作好汉歌响彻云霄,不少曾经被建奴祸害过的京畿之地军民看着这群不同凡响的军人,禁不住热泪盈眶。崇祯皇帝也从多方传递的消息或知黄汉自从上任的那一天起就在强化训练,经过整编裁汰冗员后的“红旗军”将士们每日在嘹亮的歌声中挥汗如雨。他听王承恩学唱了一遍好汉歌笑道:“征虏大将军为何总是与众不同能够把一个小调弄出如此气势,都不太像唱歌,都如同呐喊般了。”王承恩道:“陛下圣明,征虏大将军就明确说过,汉儿不能颓废,人人都要齐声呐喊灭亡东奴”“监军郑之惠、成全几个半个月就有一份奏报,征虏大将军铁腕治军,如今居然真的做到了兵额实打实,每一个正兵都彪悍强壮拥有杀敌技能,他们言辞凿凿,如此这般下去五年平辽真不是太难。”“奴婢贺喜陛下,我大明平定辽东后定然河清海晏,陛下当为尧舜。”天启帝临终之时“来吾弟当为尧舜”的殷切希望犹自在耳,崇祯不由得泪眼朦胧,他平复了一下心情,道:“红旗军正兵真的一天三餐,每天都有三四两荤腥,十几万人马,单伙食和马料每个月就得十几万两银子开销,朕估摸着征虏大将军也怕战事旷日持久,他如此迫不及待练兵,估摸着秋天就会发动大战。”王承恩道:“饶是如此,不仅仅郑之惠几人传回的奏报上写得明明白白,安插在红旗军中的东厂、锦衣卫密探也详细说明了红旗军的练兵方式、伙食、装备和待遇,征虏大将军真舍得花银子啊”皇帝眉头皱了皱,感叹道:“为何我大明只有一个征虏大将军如此为何其他文官武将不效仿难道以后全天下的仗朕都得依赖红旗军”王承恩为了宽皇帝的心,转移话题道:“周处除三害后终成正果,最后为国战死。陛下静待佳音,奴婢能够预知接下来征虏大将军一定会捷报频传。”崇祯看了看这个最知心的大伴,笑着点了点头,道:“朕富有四海,容得下征虏大将军。”流水不腐户枢不蠹,黄汉要使得“红旗军”将士们不留恋坛坛罐罐,做到说走就走。因此采取经常调动各营换防的模式,这样做的好处会使得所有的营头不会去攀比那里条件好、哪里比较艰苦,好地方、坏地方大家轮着来。还有一个好处,各营经常拉出来跟兄弟部队一起演习、长途行军,各营之间的差距会一目了然,表扬、奖励先进,通报批评落后分子。短时间内不能知耻而后勇迎头赶上与其他营伍的差距,落后营伍的将佐们会面临降级调离的处罚,紧接着会有表现突出营伍的将佐们被提拔后前来加强落后营伍的训练。长期以往“红旗军”体系内不存在将不知兵的说法,因为每一个营伍整体素质大同小异,战斗力的区别也很有限,有利于组建方面军之时分配战斗任务。第六百四十八章:狼烟滚滚春耕过后,完成了第一次换防的“红旗军”人马数量和质量有了一次飞跃式的提高。不是原“红旗军”老兵有了大变化,而是整编的如东江镇、登莱、天津卫等等原明军兵丁脱胎换骨了。幸福真的是对比出来的,原明军普通营兵连吃饱肚子都是奢求,到手的军饷根本不足以养家糊口,一件鸳鸯战袄要穿三年都未必得到更换。自从接受了整编成为光荣的“红旗军”战士,每天吃得饱、吃得健康有鱼有肉,穿得不仅仅暖和还有模有样。走出军营遇见的老百姓都不是如同以往那般四散奔逃,而是围着将士们轰然叫好。成为“红旗军”后,家人享受到了军属优待,购买粮食都是官价,体系内的好工作也是军属优先,亲人们都能够抬起头做人。这才活出了人样啊太多原明军感慨万千,他们尤其珍惜这样的好日子,知道能够永远保持这样的活法唯有打败所有的敌人。太多原明军不识字,镇抚官每天晚上都会有一个小时的帮扶教育,宣传队经常组织集会告知所有的军人为何而战保卫祖国、保卫家园、使得妻儿不忍饥挨饿过上幸福的日子,人人都必须团结在以征虏大将军为核心的“红旗军”周围得到了一致公认。眼看着整编卓有成效,黄汉正琢磨着何时发动进攻进行一次局部战争便宜一把,最好先把朝鲜汉江以南纳入版图,这样就能够移民山陕、河南的饥民几百万去那里屯垦。谁知计划跟不上变化,建奴先发制人,五月底,蓟镇防区的喜峰口、独石口狼烟滚滚。六百里加急的奏报不是仅仅疾驰京师,而是第一时间送达正在山海关厉兵秣马的黄汉,其次才是呈报兵部。后金军变成了清兵,没了以前的好运气。崇祯二年冬天玩偷袭,悄悄的摸到长城脚下轻轻松松夺下三个关隘长驱直入的故事没有被复制。建奴大规模调动之时,隶属于“红旗军”的蒙古部落就纷纷觉察到,不少小部落往山里迁徙躲避,旗卫当然获知清兵有大动作,及时通知薊镇戒备。黄沂州留下一营驻守三屯营训练卫所军,自己亲自率领一营人马来到了独石口坐镇,此处二百里长城是刘奋勇营负责。“红旗军”将领守关不会等到敌人杀到关外才被动防御,刘奋勇手下有一个千总骑兵,他以把总为单位采取三班轮换的方法巡视关外二百里山区。骑兵们轮番巡逻,对于关外接近关城地区的河流、山川、树林无比熟悉。他们经常实地演习如何利用地形打击敌人,演习内容多种多样,算计几十人以下的哨马,打击一二百人马的前哨,袭扰超过千人的大部队都是演练科目。多尔衮率领正白旗一部和鞑子轻骑兵离开主力往薊镇防区潜行,他的目标就是偷袭独石口,可是新鲜出炉的睿亲王越走越觉得不对劲。因为探路的哨马应该是来往不绝,现在好像变成了有去无回,多尔衮最不喜欢跟“红旗军”对阵,此时又觉得如芒在背了。刘奋勇麾下千总潘应勇率领直属把总骑兵队三百六十人马出关巡边之时,分布在制高点用千里镜观察主要通道的斥候早早的就发现了清军的哨马。发现了建奴正规军出现在防区二百里的大山内,潘应勇感觉到清兵应该有行动,他立刻派遣斥候回独石口报信,然后带领麾下骑兵选择伏击点。得知有建奴可以打的刘奋勇率领两个把总骑兵赶到之时,潘应勇已经便宜一把,干掉了十一个鞑子轻骑兵、三个建奴马甲。路况熟悉,身后是巍峨雄关和绵延起伏几百里的长城,前方是莽莽群山重峦叠嶂。刘奋勇有一千余“红旗军”骑兵在手根本不肯早早进入关内严防死守。他带着人马占据险地张网以待,半天时间袭杀清军五十几,有八成是鞑子,建奴正兵有十几个。警觉的多尔衮发现零星哨马不知所踪头皮发麻,意识到有可能又被狡诈的“红旗军”算计了。他处置果断,干脆不再妄想悄悄接近独石口,以鞑子千人队为前驱,主力紧随其后明火执仗攻击前进。发现清兵学乖了,骑兵火枪手在险要地段打放米尼枪、打了几轮自生铳造成鞑子骑兵队死伤一片乱成一团之时从容撤退,回防关城。多尔衮来到长城脚下接近独石口发现红旗招展,他明白突袭计划已然失败,根本没有尝试发动进攻,灰溜溜带着人马退走。多铎去摸喜峰口也是徒劳无功,丢了接近一百人马开始撤退。此时黄沂州已经率领尚可义的一营人马赶到了关城,尚可义和刘奋勇都认为有“红旗军”步兵守卫关城和边墙足以,他们请令要求集中骑兵尾随骚扰清兵,争取再得到一些斩获。黄沂州没有拒绝两位将军的请战要求,把自己的亲卫骑兵一个把总也交给刘奋勇指挥,提醒他们莫要贪功冒进,杜绝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刘奋勇、尚可义都不是泛泛之辈,麾下的骑兵千总潘应勇、金忠邦也是猛人。加上营主将的亲卫骑兵,接近两千八百双乘的骑士如同跗骨之蛆般一直尾随了五百里,眼看着清兵出了山区才退兵。多尔衮和多铎俩兄弟已经很小心了,退兵之时还组织三千人马占据有利地形准备伏击明军的追兵,可惜然并卵,明军根本不上当。每当布置伏击的清军骑兵真撤退之时,后面的明军就不失时机追着屁股打枪、放铳,每一次总会损失最少十几个跑慢一步的倒霉鬼。这就是主场优势在体现,刘奋勇的骑兵拥有不少千里镜,登高观察的地点都是以前就选择好的,清军一两千骑兵流水不腐户枢不蠹,黄汉要使得“红旗军”将士们不留恋坛坛罐罐,做到说走就走。因此采取经常调动各营换防的模式,这样做的好处会使得所有的营头不会去攀比那里条件好、哪里比较艰苦,好地方、坏地方大家轮着来。还有一个好处,各营经常拉出来跟兄弟部队一起演习、长途行军,各营之间的差距会一目了然,表扬、奖励先进,通报批评落后分子。短时间内不能知耻而后勇迎头赶上与其他营伍的差距,落后营伍的将佐们会面临降级调离的处罚,紧接着会有表现突出营伍的将佐们被提拔后前来加强落后营伍的训练。长期以往“红旗军”体系内不存在将不知兵的说法,因为每一个营伍整体素质大同小异,战斗力的区别也很有限,有利于组建方面军之时分配战斗任务。第六百四十八章:狼烟滚滚春耕过后,完成了第一次换防的“红旗军”人马数量和质量有了一次飞跃式的提高。不是原“红旗军”老兵有了大变化,而是整编的如东江镇、登莱、天津卫等等原明军兵丁脱胎换骨了。幸福真的是对比出来的,原明军普通营兵连吃饱肚子都是奢求,到手的军饷根本不足以养家糊口,一件鸳鸯战袄要穿三年都未必得到更换。自从接受了整编成为光荣的“红旗军”战士,每天吃得饱、吃得健康有鱼有肉,穿得不仅仅暖和还有模有样。走出军营遇见的老百姓都不是如同以往那般四散奔逃,而是围着将士们轰然叫好。成为“红旗军”后,家人享受到了军属优待,购买粮食都是官价,体系内的好工作也是军属优先,亲人们都能够抬起头做人。这才活出了人样啊太多原明军感慨万千,他们尤其珍惜这样的好日子,知道能够永远保持这样的活法唯有打败所有的敌人。太多原明军不识字,镇抚官每天晚上都会有一个小时的帮扶教育,宣传队经常组织集会告知所有的军人为何而战保卫祖国、保卫家园、使得妻儿不忍饥挨饿过上幸福的日子,人人都必须团结在以征虏大将军为核心的“红旗军”周围得到了一致公认。眼看着整编卓有成效,黄汉正琢磨着何时发动进攻进行一次局部战争便宜一把,最好先把朝鲜汉江以南纳入版图,这样就能够移民山陕、河南的饥民几百万去那里屯垦。谁知计划跟不上变化,建奴先发制人,五月底,蓟镇防区的喜峰口、独石口狼烟滚滚。六百里加急的奏报不是仅仅疾驰京师,而是第一时间送达正在山海关厉兵秣马的黄汉,其次才是呈报兵部。后金军变成了清兵,没了以前的好运气。崇祯二年冬天玩偷袭,悄悄的摸到长城脚下轻轻松松夺下三个关隘长驱直入的故事没有被复制。建奴大规模调动之时,隶属于“红旗军”的蒙古部落就纷纷觉察到,不少小部落往山里迁徙躲避,旗卫当然获知清兵有大动作,及时通知薊镇戒备。黄沂州留下一营驻守三屯营训练卫所军,自己亲自率领一营人马来到了独石口坐镇,此处二百里长城是刘奋勇营负责。“红旗军”将领守关不会等到敌人杀到关外才被动防御,刘奋勇手下有一个千总骑兵,他以把总为单位采取三班轮换的方法巡视关外二百里山区。骑兵们轮番巡逻,对于关外接近关城地区的河流、山川、树林无比熟悉。他们经常实地演习如何利用地形打击敌人,演习内容多种多样,算计几十人以下的哨马,打击一二百人马的前哨,袭扰超过千人的大部队都是演练科目。多尔衮率领正白旗一部和鞑子轻骑兵离开主力往薊镇防区潜行,他的目标就是偷袭独石口,可是新鲜出炉的睿亲王越走越觉得不对劲。因为探路的哨马应该是来往不绝,现在好像变成了有去无回,多尔衮最不喜欢跟“红旗军”对阵,此时又觉得如芒在背了。刘奋勇麾下千总潘应勇率领直属把总骑兵队三百六十人马出关巡边之时,分布在制高点用千里镜观察主要通道的斥候早早的就发现了清军的哨马。发现了建奴正规军出现在防区二百里的大山内,潘应勇感觉到清兵应该有行动,他立刻派遣斥候回独石口报信,然后带领麾下骑兵选择伏击点。得知有建奴可以打的刘奋勇率领两个把总骑兵赶到之时,潘应勇已经便宜一把,干掉了十一个鞑子轻骑兵、三个建奴马甲。路况熟悉,身后是巍峨雄关和绵延起伏几百里的长城,前方是莽莽群山重峦叠嶂。刘奋勇有一千余“红旗军”骑兵在手根本不肯早早进入关内严防死守。他带着人马占据险地张网以待,半天时间袭杀清军五十几,有八成是鞑子,建奴正兵有十几个。警觉的多尔衮发现零星哨马不知所踪头皮发麻,意识到有可能又被狡诈的“红旗军”算计了。他处置果断,干脆不再妄想悄悄接近独石口,以鞑子千人队为前驱,主力紧随其后明火执仗攻击前进。发现清兵学乖了,骑兵火枪手在险要地段打放米尼枪、打了几轮自生铳造成鞑子骑兵队死伤一片乱成一团之时从容撤退,回防关城。多尔衮来到长城脚下接近独石口发现红旗招展,他明白突袭计划已然失败,根本没有尝试发动进攻,灰溜溜带着人马退走。多铎去摸喜峰口也是徒劳无功,丢了接近一百人马开始撤退。此时黄沂州已经率领尚可义的一营人马赶到了关城,尚可义和刘奋勇都认为有“红旗军”步兵守卫关城和边墙足以,他们请令要求集中骑兵尾随骚扰清兵,争取再得到一些斩获。黄沂州没有拒绝两位将军的请战要求,把自己的亲卫骑兵一个把总也交给刘奋勇指挥,提醒他们莫要贪功冒进,杜绝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刘奋勇、尚可义都不是泛泛之辈,麾下的骑兵千总潘应勇、金忠邦也是猛人。加上营主将的亲卫骑兵,接近两千八百双乘的骑士如同跗骨之蛆般一直尾随了五百里,眼看着清兵出了山区才退兵。多尔衮和多铎俩兄弟已经很小心了,退兵之时还组织三千人马占据有利地形准备伏击明军的追兵,可惜然并卵,明军根本不上当。每当布置伏击的清军骑兵真撤退之时,后面的明军就不失时机追着屁股打枪、放铳,每一次总会损失最少十几个跑慢一步的倒霉鬼。这就是主场优势在体现,刘奋勇的骑兵拥有不少千里镜,登高观察的地点都是以前就选择好的,清军一两千骑兵流水不腐户枢不蠹,黄汉要使得“红旗军”将士们不留恋坛坛罐罐,做到说走就走。因此采取经常调动各营换防的模式,这样做的好处会使得所有的营头不会去攀比那里条件好、哪里比较艰苦,好地方、坏地方大家轮着来。还有一个好处,各营经常拉出来跟兄弟部队一起演习、长途行军,各营之间的差距会一目了然,表扬、奖励先进,通报批评落后分子。短时间内不能知耻而后勇迎头赶上与其他营伍的差距,落后营伍的将佐们会面临降级调离的处罚,紧接着会有表现突出营伍的将佐们被提拔后前来加强落后营伍的训练。长期以往“红旗军”体系内不存在将不知兵的说法,因为每一个营伍整体素质大同小异,战斗力的区别也很有限,有利于组建方面军之时分配战斗任务。第六百四十八章:狼烟滚滚春耕过后,完成了第一次换防的“红旗军”人马数量和质量有了一次飞跃式的提高。不是原“红旗军”老兵有了大变化,而是整编的如东江镇、登莱、天津卫等等原明军兵丁脱胎换骨了。幸福真的是对比出来的,原明军普通营兵连吃饱肚子都是奢求,到手的军饷根本不足以养家糊口,一件鸳鸯战袄要穿三年都未必得到更换。自从接受了整编成为光荣的“红旗军”战士,每天吃得饱、吃得健康有鱼有肉,穿得不仅仅暖和还有模有样。走出军营遇见的老百姓都不是如同以往那般四散奔逃,而是围着将士们轰然叫好。成为“红旗军”后,家人享受到了军属优待,购买粮食都是官价,体系内的好工作也是军属优先,亲人们都能够抬起头做人。这才活出了人样啊太多原明军感慨万千,他们尤其珍惜这样的好日子,知道能够永远保持这样的活法唯有打败所有的敌人。太多原明军不识字,镇抚官每天晚上都会有一个小时的帮扶教育,宣传队经常组织集会告知所有的军人为何而战保卫祖国、保卫家园、使得妻儿不忍饥挨饿过上幸福的日子,人人都必须团结在以征虏大将军为核心的“红旗军”周围得到了一致公认。眼看着整编卓有成效,黄汉正琢磨着何时发动进攻进行一次局部战争便宜一把,最好先把朝鲜汉江以南纳入版图,这样就能够移民山陕、河南的饥民几百万去那里屯垦。谁知计划跟不上变化,建奴先发制人,五月底,蓟镇防区的喜峰口、独石口狼烟滚滚。六百里加急的奏报不是仅仅疾驰京师,而是第一时间送达正在山海关厉兵秣马的黄汉,其次才是呈报兵部。后金军变成了清兵,没了以前的好运气。崇祯二年冬天玩偷袭,悄悄的摸到长城脚下轻轻松松夺下三个关隘长驱直入的故事没有被复制。建奴大规模调动之时,隶属于“红旗军”的蒙古部落就纷纷觉察到,不少小部落往山里迁徙躲避,旗卫当然获知清兵有大动作,及时通知薊镇戒备。黄沂州留下一营驻守三屯营训练卫所军,自己亲自率领一营人马来到了独石口坐镇,此处二百里长城是刘奋勇营负责。“红旗军”将领守关不会等到敌人杀到关外才被动防御,刘奋勇手下有一个千总骑兵,他以把总为单位采取三班轮换的方法巡视关外二百里山区。骑兵们轮番巡逻,对于关外接近关城地区的河流、山川、树林无比熟悉。他们经常实地演习如何利用地形打击敌人,演习内容多种多样,算计几十人以下的哨马,打击一二百人马的前哨,袭扰超过千人的大部队都是演练科目。多尔衮率领正白旗一部和鞑子轻骑兵离开主力往薊镇防区潜行,他的目标就是偷袭独石口,可是新鲜出炉的睿亲王越走越觉得不对劲。因为探路的哨马应该是来往不绝,现在好像变成了有去无回,多尔衮最不喜欢跟“红旗军”对阵,此时又觉得如芒在背了。刘奋勇麾下千总潘应勇率领直属把总骑兵队三百六十人马出关巡边之时,分布在制高点用千里镜观察主要通道的斥候早早的就发现了清军的哨马。发现了建奴正规军出现在防区二百里的大山内,潘应勇感觉到清兵应该有行动,他立刻派遣斥候回独石口报信,然后带领麾下骑兵选择伏击点。得知有建奴可以打的刘奋勇率领两个把总骑兵赶到之时,潘应勇已经便宜一把,干掉了十一个鞑子轻骑兵、三个建奴马甲。路况熟悉,身后是巍峨雄关和绵延起伏几百里的长城,前方是莽莽群山重峦叠嶂。刘奋勇有一千余“红旗军”骑兵在手根本不肯早早进入关内严防死守。他带着人马占据险地张网以待,半天时间袭杀清军五十几,有八成是鞑子,建奴正兵有十几个。警觉的多尔衮发现零星哨马不知所踪头皮发麻,意识到有可能又被狡诈的“红旗军”算计了。他处置果断,干脆不再妄想悄悄接近独石口,以鞑子千人队为前驱,主力紧随其后明火执仗攻击前进。发现清兵学乖了,骑兵火枪手在险要地段打放米尼枪、打了几轮自生铳造成鞑子骑兵队死伤一片乱成一团之时从容撤退,回防关城。多尔衮来到长城脚下接近独石口发现红旗招展,他明白突袭计划已然失败,根本没有尝试发动进攻,灰溜溜带着人马退走。多铎去摸喜峰口也是徒劳无功,丢了接近一百人马开始撤退。此时黄沂州已经率领尚可义的一营人马赶到了关城,尚可义和刘奋勇都认为有“红旗军”步兵守卫关城和边墙足以,他们请令要求集中骑兵尾随骚扰清兵,争取再得到一些斩获。黄沂州没有拒绝两位将军的请战要求,把自己的亲卫骑兵一个把总也交给刘奋勇指挥,提醒他们莫要贪功冒进,杜绝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刘奋勇、尚可义都不是泛泛之辈,麾下的骑兵千总潘应勇、金忠邦也是猛人。加上营主将的亲卫骑兵,接近两千八百双乘的骑士如同跗骨之蛆般一直尾随了五百里,眼看着清兵出了山区才退兵。多尔衮和多铎俩兄弟已经很小心了,退兵之时还组织三千人马占据有利地形准备伏击明军的追兵,可惜然并卵,明军根本不上当。每当布置伏击的清军骑兵真撤退之时,后面的明军就不失时机追着屁股打枪、放铳,每一次总会损失最少十几个跑慢一步的倒霉鬼。这就是主场优势在体现,刘奋勇的骑兵拥有不少千里镜,登高观察的地点都是以前就选择好的,清军一两千骑兵流水不腐户枢不蠹,黄汉要使得“红旗军”将士们不留恋坛坛罐罐,做到说走就走。因此采取经常调动各营换防的模式,这样做的好处会使得所有的营头不会去攀比那里条件好、哪里比较艰苦,好地方、坏地方大家轮着来。还有一个好处,各营经常拉出来跟兄弟部队一起演习、长途行军,各营之间的差距会一目了然,表扬、奖励先进,通报批评落后分子。短时间内不能知耻而后勇迎头赶上与其他营伍的差距,落后营伍的将佐们会面临降级调离的处罚,紧接着会有表现突出营伍的将佐们被提拔后前来加强落后营伍的训练。长期以往“红旗军”体系内不存在将不知兵的说法,因为每一个营伍整体素质大同小异,战斗力的区别也很有限,有利于组建方面军之时分配战斗任务。第六百四十八章:狼烟滚滚春耕过后,完成了第一次换防的“红旗军”人马数量和质量有了一次飞跃式的提高。不是原“红旗军”老兵有了大变化,而是整编的如东江镇、登莱、天津卫等等原明军兵丁脱胎换骨了。幸福真的是对比出来的,原明军普通营兵连吃饱肚子都是奢求,到手的军饷根本不足以养家糊口,一件鸳鸯战袄要穿三年都未必得到更换。自从接受了整编成为光荣的“红旗军”战士,每天吃得饱、吃得健康有鱼有肉,穿得不仅仅暖和还有模有样。走出军营遇见的老百姓都不是如同以往那般四散奔逃,而是围着将士们轰然叫好。成为“红旗军”后,家人享受到了军属优待,购买粮食都是官价,体系内的好工作也是军属优先,亲人们都能够抬起头做人。这才活出了人样啊太多原明军感慨万千,他们尤其珍惜这样的好日子,知道能够永远保持这样的活法唯有打败所有的敌人。太多原明军不识字,镇抚官每天晚上都会有一个小时的帮扶教育,宣传队经常组织集会告知所有的军人为何而战保卫祖国、保卫家园、使得妻儿不忍饥挨饿过上幸福的日子,人人都必须团结在以征虏大将军为核心的“红旗军”周围得到了一致公认。眼看着整编卓有成效,黄汉正琢磨着何时发动进攻进行一次局部战争便宜一把,最好先把朝鲜汉江以南纳入版图,这样就能够移民山陕、河南的饥民几百万去那里屯垦。谁知计划跟不上变化,建奴先发制人,五月底,蓟镇防区的喜峰口、独石口狼烟滚滚。六百里加急的奏报不是仅仅疾驰京师,而是第一时间送达正在山海关厉兵秣马的黄汉,其次才是呈报兵部。后金军变成了清兵,没了以前的好运气。崇祯二年冬天玩偷袭,悄悄的摸到长城脚下轻轻松松夺下三个关隘长驱直入的故事没有被复制。建奴大规模调动之时,隶属于“红旗军”的蒙古部落就纷纷觉察到,不少小部落往山里迁徙躲避,旗卫当然获知清兵有大动作,及时通知薊镇戒备。黄沂州留下一营驻守三屯营训练卫所军,自己亲自率领一营人马来到了独石口坐镇,此处二百里长城是刘奋勇营负责。“红旗军”将领守关不会等到敌人杀到关外才被动防御,刘奋勇手下有一个千总骑兵,他以把总为单位采取三班轮换的方法巡视关外二百里山区。骑兵们轮番巡逻,对于关外接近关城地区的河流、山川、树林无比熟悉。他们经常实地演习如何利用地形打击敌人,演习内容多种多样,算计几十人以下的哨马,打击一二百人马的前哨,袭扰超过千人的大部队都是演练科目。多尔衮率领正白旗一部和鞑子轻骑兵离开主力往薊镇防区潜行,他的目标就是偷袭独石口,可是新鲜出炉的睿亲王越走越觉得不对劲。因为探路的哨马应该是来往不绝,现在好像变成了有去无回,多尔衮最不喜欢跟“红旗军”对阵,此时又觉得如芒在背了。刘奋勇麾下千总潘应勇率领直属把总骑兵队三百六十人马出关巡边之时,分布在制高点用千里镜观察主要通道的斥候早早的就发现了清军的哨马。发现了建奴正规军出现在防区二百里的大山内,潘应勇感觉到清兵应该有行动,他立刻派遣斥候回独石口报信,然后带领麾下骑兵选择伏击点。得知有建奴可以打的刘奋勇率领两个把总骑兵赶到之时,潘应勇已经便宜一把,干掉了十一个鞑子轻骑兵、三个建奴马甲。路况熟悉,身后是巍峨雄关和绵延起伏几百里的长城,前方是莽莽群山重峦叠嶂。刘奋勇有一千余“红旗军”骑兵在手根本不肯早早进入关内严防死守。他带着人马占据险地张网以待,半天时间袭杀清军五十几,有八成是鞑子,建奴正兵有十几个。警觉的多尔衮发现零星哨马不知所踪头皮发麻,意识到有可能又被狡诈的“红旗军”算计了。他处置果断,干脆不再妄想悄悄接近独石口,以鞑子千人队为前驱,主力紧随其后明火执仗攻击前进。发现清兵学乖了,骑兵火枪手在险要地段打放米尼枪、打了几轮自生铳造成鞑子骑兵队死伤一片乱成一团之时从容撤退,回防关城。多尔衮来到长城脚下接近独石口发现红旗招展,他明白突袭计划已然失败,根本没有尝试发动进攻,灰溜溜带着人马退走。多铎去摸喜峰口也是徒劳无功,丢了接近一百人马开始撤退。此时黄沂州已经率领尚可义的一营人马赶到了关城,尚可义和刘奋勇都认为有“红旗军”步兵守卫关城和边墙足以,他们请令要求集中骑兵尾随骚扰清兵,争取再得到一些斩获。黄沂州没有拒绝两位将军的请战要求,把自己的亲卫骑兵一个把总也交给刘奋勇指挥,提醒他们莫要贪功冒进,杜绝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刘奋勇、尚可义都不是泛泛之辈,麾下的骑兵千总潘应勇、金忠邦也是猛人。加上营主将的亲卫骑兵,接近两千八百双乘的骑士如同跗骨之蛆般一直尾随了五百里,眼看着清兵出了山区才退兵。多尔衮和多铎俩兄弟已经很小心了,退兵之时还组织三千人马占据有利地形准备伏击明军的追兵,可惜然并卵,明军根本不上当。每当布置伏击的清军骑兵真撤退之时,后面的明军就不失时机追着屁股打枪、放铳,每一次总会损失最少十几个跑慢一步的倒霉鬼。这就是主场优势在体现,刘奋勇的骑兵拥有不少千里镜,登高观察的地点都是以前就选择好的,清军一两千骑兵流水不腐户枢不蠹,黄汉要使得“红旗军”将士们不留恋坛坛罐罐,做到说走就走。因此采取经常调动各营换防的模式,这样做的好处会使得所有的营头不会去攀比那里条件好、哪里比较艰苦,好地方、坏地方大家轮着来。还有一个好处,各营经常拉出来跟兄弟部队一起演习、长途行军,各营之间的差距会一目了然,表扬、奖励先进,通报批评落后分子。短时间内不能知耻而后勇迎头赶上与其他营伍的差距,落后营伍的将佐们会面临降级调离的处罚,紧接着会有表现突出营伍的将佐们被提拔后前来加强落后营伍的训练。长期以往“红旗军”体系内不存在将不知兵的说法,因为每一个营伍整体素质大同小异,战斗力的区别也很有限,有利于组建方面军之时分配战斗任务。第六百四十八章:狼烟滚滚春耕过后,完成了第一次换防的“红旗军”人马数量和质量有了一次飞跃式的提高。不是原“红旗军”老兵有了大变化,而是整编的如东江镇、登莱、天津卫等等原明军兵丁脱胎换骨了。幸福真的是对比出来的,原明军普通营兵连吃饱肚子都是奢求,到手的军饷根本不足以养家糊口,一件鸳鸯战袄要穿三年都未必得到更换。自从接受了整编成为光荣的“红旗军”战士,每天吃得饱、吃得健康有鱼有肉,穿得不仅仅暖和还有模有样。走出军营遇见的老百姓都不是如同以往那般四散奔逃,而是围着将士们轰然叫好。成为“红旗军”后,家人享受到了军属优待,购买粮食都是官价,体系内的好工作也是军属优先,亲人们都能够抬起头做人。这才活出了人样啊太多原明军感慨万千,他们尤其珍惜这样的好日子,知道能够永远保持这样的活法唯有打败所有的敌人。太多原明军不识字,镇抚官每天晚上都会有一个小时的帮扶教育,宣传队经常组织集会告知所有的军人为何而战保卫祖国、保卫家园、使得妻儿不忍饥挨饿过上幸福的日子,人人都必须团结在以征虏大将军为核心的“红旗军”周围得到了一致公认。眼看着整编卓有成效,黄汉正琢磨着何时发动进攻进行一次局部战争便宜一把,最好先把朝鲜汉江以南纳入版图,这样就能够移民山陕、河南的饥民几百万去那里屯垦。谁知计划跟不上变化,建奴先发制人,五月底,蓟镇防区的喜峰口、独石口狼烟滚滚。六百里加急的奏报不是仅仅疾驰京师,而是第一时间送达正在山海关厉兵秣马的黄汉,其次才是呈报兵部。后金军变成了清兵,没了以前的好运气。崇祯二年冬天玩偷袭,悄悄的摸到长城脚下轻轻松松夺下三个关隘长驱直入的故事没有被复制。建奴大规模调动之时,隶属于“红旗军”的蒙古部落就纷纷觉察到,不少小部落往山里迁徙躲避,旗卫当然获知清兵有大动作,及时通知薊镇戒备。黄沂州留下一营驻守三屯营训练卫所军,自己亲自率领一营人马来到了独石口坐镇,此处二百里长城是刘奋勇营负责。“红旗军”将领守关不会等到敌人杀到关外才被动防御,刘奋勇手下有一个千总骑兵,他以把总为单位采取三班轮换的方法巡视关外二百里山区。骑兵们轮番巡逻,对于关外接近关城地区的河流、山川、树林无比熟悉。他们经常实地演习如何利用地形打击敌人,演习内容多种多样,算计几十人以下的哨马,打击一二百人马的前哨,袭扰超过千人的大部队都是演练科目。多尔衮率领正白旗一部和鞑子轻骑兵离开主力往薊镇防区潜行,他的目标就是偷袭独石口,可是新鲜出炉的睿亲王越走越觉得不对劲。因为探路的哨马应该是来往不绝,现在好像变成了有去无回,多尔衮最不喜欢跟“红旗军”对阵,此时又觉得如芒在背了。刘奋勇麾下千总潘应勇率领直属把总骑兵队三百六十人马出关巡边之时,分布在制高点用千里镜观察主要通道的斥候早早的就发现了清军的哨马。发现了建奴正规军出现在防区二百里的大山内,潘应勇感觉到清兵应该有行动,他立刻派遣斥候回独石口报信,然后带领麾下骑兵选择伏击点。得知有建奴可以打的刘奋勇率领两个把总骑兵赶到之时,潘应勇已经便宜一把,干掉了十一个鞑子轻骑兵、三个建奴马甲。路况熟悉,身后是巍峨雄关和绵延起伏几百里的长城,前方是莽莽群山重峦叠嶂。刘奋勇有一千余“红旗军”骑兵在手根本不肯早早进入关内严防死守。他带着人马占据险地张网以待,半天时间袭杀清军五十几,有八成是鞑子,建奴正兵有十几个。警觉的多尔衮发现零星哨马不知所踪头皮发麻,意识到有可能又被狡诈的“红旗军”算计了。他处置果断,干脆不再妄想悄悄接近独石口,以鞑子千人队为前驱,主力紧随其后明火执仗攻击前进。发现清兵学乖了,骑兵火枪手在险要地段打放米尼枪、打了几轮自生铳造成鞑子骑兵队死伤一片乱成一团之时从容撤退,回防关城。多尔衮来到长城脚下接近独石口发现红旗招展,他明白突袭计划已然失败,根本没有尝试发动进攻,灰溜溜带着人马退走。多铎去摸喜峰口也是徒劳无功,丢了接近一百人马开始撤退。此时黄沂州已经率领尚可义的一营人马赶到了关城,尚可义和刘奋勇都认为有“红旗军”步兵守卫关城和边墙足以,他们请令要求集中骑兵尾随骚扰清兵,争取再得到一些斩获。黄沂州没有拒绝两位将军的请战要求,把自己的亲卫骑兵一个把总也交给刘奋勇指挥,提醒他们莫要贪功冒进,杜绝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刘奋勇、尚可义都不是泛泛之辈,麾下的骑兵千总潘应勇、金忠邦也是猛人。加上营主将的亲卫骑兵,接近两千八百双乘的骑士如同跗骨之蛆般一直尾随了五百里,眼看着清兵出了山区才退兵。多尔衮和多铎俩兄弟已经很小心了,退兵之时还组织三千人马占据有利地形准备伏击明军的追兵,可惜然并卵,明军根本不上当。每当布置伏击的清军骑兵真撤退之时,后面的明军就不失时机追着屁股打枪、放铳,每一次总会损失最少十几个跑慢一步的倒霉鬼。这就是主场优势在体现,刘奋勇的骑兵拥有不少千里镜,登高观察的地点都是以前就选择好的,清军一两千骑兵流水不腐户枢不蠹,黄汉要使得“红旗军”将士们不留恋坛坛罐罐,做到说走就走。因此采取经常调动各营换防的模式,这样做的好处会使得所有的营头不会去攀比那里条件好、哪里比较艰苦,好地方、坏地方大家轮着来。还有一个好处,各营经常拉出来跟兄弟部队一起演习、长途行军,各营之间的差距会一目了然,表扬、奖励先进,通报批评落后分子。短时间内不能知耻而后勇迎头赶上与其他营伍的差距,落后营伍的将佐们会面临降级调离的处罚,紧接着会有表现突出营伍的将佐们被提拔后前来加强落后营伍的训练。长期以往“红旗军”体系内不存在将不知兵的说法,因为每一个营伍整体素质大同小异,战斗力的区别也很有限,有利于组建方面军之时分配战斗任务。第六百四十八章:狼烟滚滚春耕过后,完成了第一次换防的“红旗军”人马数量和质量有了一次飞跃式的提高。不是原“红旗军”老兵有了大变化,而是整编的如东江镇、登莱、天津卫等等原明军兵丁脱胎换骨了。幸福真的是对比出来的,原明军普通营兵连吃饱肚子都是奢求,到手的军饷根本不足以养家糊口,一件鸳鸯战袄要穿三年都未必得到更换。自从接受了整编成为光荣的“红旗军”战士,每天吃得饱、吃得健康有鱼有肉,穿得不仅仅暖和还有模有样。走出军营遇见的老百姓都不是如同以往那般四散奔逃,而是围着将士们轰然叫好。成为“红旗军”后,家人享受到了军属优待,购买粮食都是官价,体系内的好工作也是军属优先,亲人们都能够抬起头做人。这才活出了人样啊太多原明军感慨万千,他们尤其珍惜这样的好日子,知道能够永远保持这样的活法唯有打败所有的敌人。太多原明军不识字,镇抚官每天晚上都会有一个小时的帮扶教育,宣传队经常组织集会告知所有的军人为何而战保卫祖国、保卫家园、使得妻儿不忍饥挨饿过上幸福的日子,人人都必须团结在以征虏大将军为核心的“红旗军”周围得到了一致公认。眼看着整编卓有成效,黄汉正琢磨着何时发动进攻进行一次局部战争便宜一把,最好先把朝鲜汉江以南纳入版图,这样就能够移民山陕、河南的饥民几百万去那里屯垦。谁知计划跟不上变化,建奴先发制人,五月底,蓟镇防区的喜峰口、独石口狼烟滚滚。六百里加急的奏报不是仅仅疾驰京师,而是第一时间送达正在山海关厉兵秣马的黄汉,其次才是呈报兵部。后金军变成了清兵,没了以前的好运气。崇祯二年冬天玩偷袭,悄悄的摸到长城脚下轻轻松松夺下三个关隘长驱直入的故事没有被复制。建奴大规模调动之时,隶属于“红旗军”的蒙古部落就纷纷觉察到,不少小部落往山里迁徙躲避,旗卫当然获知清兵有大动作,及时通知薊镇戒备。黄沂州留下一营驻守三屯营训练卫所军,自己亲自率领一营人马来到了独石口坐镇,此处二百里长城是刘奋勇营负责。“红旗军”将领守关不会等到敌人杀到关外才被动防御,刘奋勇手下有一个千总骑兵,他以把总为单位采取三班轮换的方法巡视关外二百里山区。骑兵们轮番巡逻,对于关外接近关城地区的河流、山川、树林无比熟悉。他们经常实地演习如何利用地形打击敌人,演习内容多种多样,算计几十人以下的哨马,打击一二百人马的前哨,袭扰超过千人的大部队都是演练科目。多尔衮率领正白旗一部和鞑子轻骑兵离开主力往薊镇防区潜行,他的目标就是偷袭独石口,可是新鲜出炉的睿亲王越走越觉得不对劲。因为探路的哨马应该是来往不绝,现在好像变成了有去无回,多尔衮最不喜欢跟“红旗军”对阵,此时又觉得如芒在背了。刘奋勇麾下千总潘应勇率领直属把总骑兵队三百六十人马出关巡边之时,分布在制高点用千里镜观察主要通道的斥候早早的就发现了清军的哨马。发现了建奴正规军出现在防区二百里的大山内,潘应勇感觉到清兵应该有行动,他立刻派遣斥候回独石口报信,然后带领麾下骑兵选择伏击点。得知有建奴可以打的刘奋勇率领两个把总骑兵赶到之时,潘应勇已经便宜一把,干掉了十一个鞑子轻骑兵、三个建奴马甲。路况熟悉,身后是巍峨雄关和绵延起伏几百里的长城,前方是莽莽群山重峦叠嶂。刘奋勇有一千余“红旗军”骑兵在手根本不肯早早进入关内严防死守。他带着人马占据险地张网以待,半天时间袭杀清军五十几,有八成是鞑子,建奴正兵有十几个。警觉的多尔衮发现零星哨马不知所踪头皮发麻,意识到有可能又被狡诈的“红旗军”算计了。他处置果断,干脆不再妄想悄悄接近独石口,以鞑子千人队为前驱,主力紧随其后明火执仗攻击前进。发现清兵学乖了,骑兵火枪手在险要地段打放米尼枪、打了几轮自生铳造成鞑子骑兵队死伤一片乱成一团之时从容撤退,回防关城。多尔衮来到长城脚下接近独石口发现红旗招展,他明白突袭计划已然失败,根本没有尝试发动进攻,灰溜溜带着人马退走。多铎去摸喜峰口也是徒劳无功,丢了接近一百人马开始撤退。此时黄沂州已经率领尚可义的一营人马赶到了关城,尚可义和刘奋勇都认为有“红旗军”步兵守卫关城和边墙足以,他们请令要求集中骑兵尾随骚扰清兵,争取再得到一些斩获。黄沂州没有拒绝两位将军的请战要求,把自己的亲卫骑兵一个把总也交给刘奋勇指挥,提醒他们莫要贪功冒进,杜绝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刘奋勇、尚可义都不是泛泛之辈,麾下的骑兵千总潘应勇、金忠邦也是猛人。加上营主将的亲卫骑兵,接近两千八百双乘的骑士如同跗骨之蛆般一直尾随了五百里,眼看着清兵出了山区才退兵。多尔衮和多铎俩兄弟已经很小心了,退兵之时还组织三千人马占据有利地形准备伏击明军的追兵,可惜然并卵,明军根本不上当。每当布置伏击的清军骑兵真撤退之时,后面的明军就不失时机追着屁股打枪、放铳,每一次总会损失最少十几个跑慢一步的倒霉鬼。这就是主场优势在体现,刘奋勇的骑兵拥有不少千里镜,登高观察的地点都是以前就选择好的,清军一两千骑兵流水不腐户枢不蠹,黄汉要使得“红旗军”将士们不留恋坛坛罐罐,做到说走就走。因此采取经常调动各营换防的模式,这样做的好处会使得所有的营头不会去攀比那里条件好、哪里比较艰苦,好地方、坏地方大家轮着来。还有一个好处,各营经常拉出来跟兄弟部队一起演习、长途行军,各营之间的差距会一目了然,表扬、奖励先进,通报批评落后分子。短时间内不能知耻而后勇迎头赶上与其他营伍的差距,落后营伍的将佐们会面临降级调离的处罚,紧接着会有表现突出营伍的将佐们被提拔后前来加强落后营伍的训练。长期以往“红旗军”体系内不存在将不知兵的说法,因为每一个营伍整体素质大同小异,战斗力的区别也很有限,有利于组建方面军之时分配战斗任务。第六百四十八章:狼烟滚滚春耕过后,完成了第一次换防的“红旗军”人马数量和质量有了一次飞跃式的提高。不是原“红旗军”老兵有了大变化,而是整编的如东江镇、登莱、天津卫等等原明军兵丁脱胎换骨了。幸福真的是对比出来的,原明军普通营兵连吃饱肚子都是奢求,到手的军饷根本不足以养家糊口,一件鸳鸯战袄要穿三年都未必得到更换。自从接受了整编成为光荣的“红旗军”战士,每天吃得饱、吃得健康有鱼有肉,穿得不仅仅暖和还有模有样。走出军营遇见的老百姓都不是如同以往那般四散奔逃,而是围着将士们轰然叫好。成为“红旗军”后,家人享受到了军属优待,购买粮食都是官价,体系内的好工作也是军属优先,亲人们都能够抬起头做人。这才活出了人样啊太多原明军感慨万千,他们尤其珍惜这样的好日子,知道能够永远保持这样的活法唯有打败所有的敌人。太多原明军不识字,镇抚官每天晚上都会有一个小时的帮扶教育,宣传队经常组织集会告知所有的军人为何而战保卫祖国、保卫家园、使得妻儿不忍饥挨饿过上幸福的日子,人人都必须团结在以征虏大将军为核心的“红旗军”周围得到了一致公认。眼看着整编卓有成效,黄汉正琢磨着何时发动进攻进行一次局部战争便宜一把,最好先把朝鲜汉江以南纳入版图,这样就能够移民山陕、河南的饥民几百万去那里屯垦。谁知计划跟不上变化,建奴先发制人,五月底,蓟镇防区的喜峰口、独石口狼烟滚滚。六百里加急的奏报不是仅仅疾驰京师,而是第一时间送达正在山海关厉兵秣马的黄汉,其次才是呈报兵部。后金军变成了清兵,没了以前的好运气。崇祯二年冬天玩偷袭,悄悄的摸到长城脚下轻轻松松夺下三个关隘长驱直入的故事没有被复制。建奴大规模调动之时,隶属于“红旗军”的蒙古部落就纷纷觉察到,不少小部落往山里迁徙躲避,旗卫当然获知清兵有大动作,及时通知薊镇戒备。黄沂州留下一营驻守三屯营训练卫所军,自己亲自率领一营人马来到了独石口坐镇,此处二百里长城是刘奋勇营负责。“红旗军”将领守关不会等到敌人杀到关外才被动防御,刘奋勇手下有一个千总骑兵,他以把总为单位采取三班轮换的方法巡视关外二百里山区。骑兵们轮番巡逻,对于关外接近关城地区的河流、山川、树林无比熟悉。他们经常实地演习如何利用地形打击敌人,演习内容多种多样,算计几十人以下的哨马,打击一二百人马的前哨,袭扰超过千人的大部队都是演练科目。多尔衮率领正白旗一部和鞑子轻骑兵离开主力往薊镇防区潜行,他的目标就是偷袭独石口,可是新鲜出炉的睿亲王越走越觉得不对劲。因为探路的哨马应该是来往不绝,现在好像变成了有去无回,多尔衮最不喜欢跟“红旗军”对阵,此时又觉得如芒在背了。刘奋勇麾下千总潘应勇率领直属把总骑兵队三百六十人马出关巡边之时,分布在制高点用千里镜观察主要通道的斥候早早的就发现了清军的哨马。发现了建奴正规军出现在防区二百里的大山内,潘应勇感觉到清兵应该有行动,他立刻派遣斥候回独石口报信,然后带领麾下骑兵选择伏击点。得知有建奴可以打的刘奋勇率领两个把总骑兵赶到之时,潘应勇已经便宜一把,干掉了十一个鞑子轻骑兵、三个建奴马甲。路况熟悉,身后是巍峨雄关和绵延起伏几百里的长城,前方是莽莽群山重峦叠嶂。刘奋勇有一千余“红旗军”骑兵在手根本不肯早早进入关内严防死守。他带着人马占据险地张网以待,半天时间袭杀清军五十几,有八成是鞑子,建奴正兵有十几个。警觉的多尔衮发现零星哨马不知所踪头皮发麻,意识到有可能又被狡诈的“红旗军”算计了。他处置果断,干脆不再妄想悄悄接近独石口,以鞑子千人队为前驱,主力紧随其后明火执仗攻击前进。发现清兵学乖了,骑兵火枪手在险要地段打放米尼枪、打了几轮自生铳造成鞑子骑兵队死伤一片乱成一团之时从容撤退,回防关城。多尔衮来到长城脚下接近独石口发现红旗招展,他明白突袭计划已然失败,根本没有尝试发动进攻,灰溜溜带着人马退走。多铎去摸喜峰口也是徒劳无功,丢了接近一百人马开始撤退。此时黄沂州已经率领尚可义的一营人马赶到了关城,尚可义和刘奋勇都认为有“红旗军”步兵守卫关城和边墙足以,他们请令要求集中骑兵尾随骚扰清兵,争取再得到一些斩获。黄沂州没有拒绝两位将军的请战要求,把自己的亲卫骑兵一个把总也交给刘奋勇指挥,提醒他们莫要贪功冒进,杜绝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刘奋勇、尚可义都不是泛泛之辈,麾下的骑兵千总潘应勇、金忠邦也是猛人。加上营主将的亲卫骑兵,接近两千八百双乘的骑士如同跗骨之蛆般一直尾随了五百里,眼看着清兵出了山区才退兵。多尔衮和多铎俩兄弟已经很小心了,退兵之时还组织三千人马占据有利地形准备伏击明军的追兵,可惜然并卵,明军根本不上当。每当布置伏击的清军骑兵真撤退之时,后面的明军就不失时机追着屁股打枪、放铳,每一次总会损失最少十几个跑慢一步的倒霉鬼。这就是主场优势在体现,刘奋勇的骑兵拥有不少千里镜,登高观察的地点都是以前就选择好的,清军一两千骑兵流水不腐户枢不蠹,黄汉要使得“红旗军”将士们不留恋坛坛罐罐,做到说走就走。因此采取经常调动各营换防的模式,这样做的好处会使得所有的营头不会去攀比那里条件好、哪里比较艰苦,好地方、坏地方大家轮着来。还有一个好处,各营经常拉出来跟兄弟部队一起演习、长途行军,各营之间的差距会一目了然,表扬、奖励先进,通报批评落后分子。短时间内不能知耻而后勇迎头赶上与其他营伍的差距,落后营伍的将佐们会面临降级调离的处罚,紧接着会有表现突出营伍的将佐们被提拔后前来加强落后营伍的训练。长期以往“红旗军”体系内不存在将不知兵的说法,因为每一个营伍整体素质大同小异,战斗力的区别也很有限,有利于组建方面军之时分配战斗任务。第六百四十八章:狼烟滚滚春耕过后,完成了第一次换防的“红旗军”人马数量和质量有了一次飞跃式的提高。不是原“红旗军”老兵有了大变化,而是整编的如东江镇、登莱、天津卫等等原明军兵丁脱胎换骨了。幸福真的是对比出来的,原明军普通营兵连吃饱肚子都是奢求,到手的军饷根本不足以养家糊口,一件鸳鸯战袄要穿三年都未必得到更换。自从接受了整编成为光荣的“红旗军”战士,每天吃得饱、吃得健康有鱼有肉,穿得不仅仅暖和还有模有样。走出军营遇见的老百姓都不是如同以往那般四散奔逃,而是围着将士们轰然叫好。成为“红旗军”后,家人享受到了军属优待,购买粮食都是官价,体系内的好工作也是军属优先,亲人们都能够抬起头做人。这才活出了人样啊太多原明军感慨万千,他们尤其珍惜这样的好日子,知道能够永远保持这样的活法唯有打败所有的敌人。太多原明军不识字,镇抚官每天晚上都会有一个小时的帮扶教育,宣传队经常组织集会告知所有的军人为何而战保卫祖国、保卫家园、使得妻儿不忍饥挨饿过上幸福的日子,人人都必须团结在以征虏大将军为核心的“红旗军”周围得到了一致公认。眼看着整编卓有成效,黄汉正琢磨着何时发动进攻进行一次局部战争便宜一把,最好先把朝鲜汉江以南纳入版图,这样就能够移民山陕、河南的饥民几百万去那里屯垦。谁知计划跟不上变化,建奴先发制人,五月底,蓟镇防区的喜峰口、独石口狼烟滚滚。六百里加急的奏报不是仅仅疾驰京师,而是第一时间送达正在山海关厉兵秣马的黄汉,其次才是呈报兵部。后金军变成了清兵,没了以前的好运气。崇祯二年冬天玩偷袭,悄悄的摸到长城脚下轻轻松松夺下三个关隘长驱直入的故事没有被复制。建奴大规模调动之时,隶属于“红旗军”的蒙古部落就纷纷觉察到,不少小部落往山里迁徙躲避,旗卫当然获知清兵有大动作,及时通知薊镇戒备。黄沂州留下一营驻守三屯营训练卫所军,自己亲自率领一营人马来到了独石口坐镇,此处二百里长城是刘奋勇营负责。“红旗军”将领守关不会等到敌人杀到关外才被动防御,刘奋勇手下有一个千总骑兵,他以把总为单位采取三班轮换的方法巡视关外二百里山区。骑兵们轮番巡逻,对于关外接近关城地区的河流、山川、树林无比熟悉。他们经常实地演习如何利用地形打击敌人,演习内容多种多样,算计几十人以下的哨马,打击一二百人马的前哨,袭扰超过千人的大部队都是演练科目。多尔衮率领正白旗一部和鞑子轻骑兵离开主力往薊镇防区潜行,他的目标就是偷袭独石口,可是新鲜出炉的睿亲王越走越觉得不对劲。因为探路的哨马应该是来往不绝,现在好像变成了有去无回,多尔衮最不喜欢跟“红旗军”对阵,此时又觉得如芒在背了。刘奋勇麾下千总潘应勇率领直属把总骑兵队三百六十人马出关巡边之时,分布在制高点用千里镜观察主要通道的斥候早早的就发现了清军的哨马。发现了建奴正规军出现在防区二百里的大山内,潘应勇感觉到清兵应该有行动,他立刻派遣斥候回独石口报信,然后带领麾下骑兵选择伏击点。得知有建奴可以打的刘奋勇率领两个把总骑兵赶到之时,潘应勇已经便宜一把,干掉了十一个鞑子轻骑兵、三个建奴马甲。路况熟悉,身后是巍峨雄关和绵延起伏几百里的长城,前方是莽莽群山重峦叠嶂。刘奋勇有一千余“红旗军”骑兵在手根本不肯早早进入关内严防死守。他带着人马占据险地张网以待,半天时间袭杀清军五十几,有八成是鞑子,建奴正兵有十几个。警觉的多尔衮发现零星哨马不知所踪头皮发麻,意识到有可能又被狡诈的“红旗军”算计了。他处置果断,干脆不再妄想悄悄接近独石口,以鞑子千人队为前驱,主力紧随其后明火执仗攻击前进。发现清兵学乖了,骑兵火枪手在险要地段打放米尼枪、打了几轮自生铳造成鞑子骑兵队死伤一片乱成一团之时从容撤退,回防关城。多尔衮来到长城脚下接近独石口发现红旗招展,他明白突袭计划已然失败,根本没有尝试发动进攻,灰溜溜带着人马退走。多铎去摸喜峰口也是徒劳无功,丢了接近一百人马开始撤退。此时黄沂州已经率领尚可义的一营人马赶到了关城,尚可义和刘奋勇都认为有“红旗军”步兵守卫关城和边墙足以,他们请令要求集中骑兵尾随骚扰清兵,争取再得到一些斩获。黄沂州没有拒绝两位将军的请战要求,把自己的亲卫骑兵一个把总也交给刘奋勇指挥,提醒他们莫要贪功冒进,杜绝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刘奋勇、尚可义都不是泛泛之辈,麾下的骑兵千总潘应勇、金忠邦也是猛人。加上营主将的亲卫骑兵,接近两千八百双乘的骑士如同跗骨之蛆般一直尾随了五百里,眼看着清兵出了山区才退兵。多尔衮和多铎俩兄弟已经很小心了,退兵之时还组织三千人马占据有利地形准备伏击明军的追兵,可惜然并卵,明军根本不上当。每当布置伏击的清军骑兵真撤退之时,后面的明军就不失时机追着屁股打枪、放铳,每一次总会损失最少十几个跑慢一步的倒霉鬼。这就是主场优势在体现,刘奋勇的骑兵拥有不少千里镜,登高观察的地点都是以前就选择好的,清军一两千骑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