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造化图小说网>都市青春>明末汉之魂> 明末汉之魂 分节阅读 293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明末汉之魂 分节阅读 293(1 / 1)

d要打伏击战谈何容易况且刘奋勇出来就是本着占便宜的小心思,没想过凭借手里的人马发动大战,在奔驰的战马上远远地打响米尼枪即便是望天收也能够打到些点儿背的清兵。第六百四十九章:士气如虹发现愤怒的清兵千军万马回身冲来之时,明军骑兵交替掩护撤退连自生铳都能够发挥效果,更加容易击毙敌人。多尔衮只试了一次反击就知道得不偿失,接下来断后的清军骑兵全部利用马术好疾驰跟“红旗军”骑兵脱离接触,才使得损失小了许多。经过此战,队伍里占比大概三成左右的原明军骑兵自信心加大了数倍,更加认为追随“红旗军”前途光明,不仅仅是吃得好、穿得好、拿足饷而已。还能够经常打胜仗得军功,保不准真能封妻荫子光耀门楣。宣传队反应快捷,立刻把这一次袭扰战打死建奴、鞑子几百,己方无一阵亡,只有轻重伤员几十的战例广泛宣传。没多久整个体系的营伍都知道“红旗军”小胜清军,伤亡微不足道,一时间士气如虹,打到沈阳收复辽东的口号喊得震天响。人人都在高唱好汉歌,都渴望做个好汉子战建奴打鞑子横扫辽东搏个万户侯。黄汉带着新组建的近卫营五千余将士们赶到喜峰口之时,清兵已经走远了。他意识到建奴的大举进攻会在一个月内发生,很明显突破地点不可能在薊镇防区。他立刻让监军太监郑之惠奏报天子,也顺带着往京师送去三百几十级鞑子、建奴的首级夸功。征虏大将军在薊镇长城跟清军小规模接战获得小胜,断言清军是进行试探,他们发现薊镇防线无机可乘主动退兵,接下来宣大边墙极有可能成为下一个目标。兵部尚书张凤翼慌了,崇祯皇帝着急了,兵部公文、皇帝的圣旨即刻下达送往宣大,督促文官武将严防死守。在家里丁忧做孝子的兵部右侍郎兼宣大、山西三镇总督杨嗣昌被天子下召夺情即日赴任。总督陕西、甘肃、延绥、宁夏军务的三边总督洪承畴也接到了固守长城防线应对建奴突破的圣旨。难得这一次大明得到了提前预警,有了时间进行防御准备,可是然并卵,结果让满朝文武和皇帝大失所望。六月下旬,来到河套附近边墙外的清兵经过三天修整后忽然发动攻击,宣大、太原的长城防线如同纸糊的那般脆弱,清兵只花了一天,就在三处破口而入。清兵侵犯大明和历史上的时间基本吻合,只不过历史上是直接从蓟镇防区突破喜峰口、独石口打了进去。满蒙骑兵入关后势如破竹转眼间攻陷昌平,又相继攻下良乡、顺义宝坻、定兴、安肃、大城、雄县、安州等临近京畿的州县,把京畿之地打得一团糟。清兵如今没能摊上这样的好事,在独石口和喜峰口外碰了一鼻子灰后,花了半个多月绕去河套地区突入。七月中旬,雄踞雁门关外内外长城之间的朔州城被清兵一鼓而下,这里离雁门关仅仅一百五十余里,失手后雁门关岌岌可危。刚刚赶到的宣大、山西总督杨嗣昌欲哭无泪,他急忙调兵遣将进入雁门关、宣府、张家口、保安州、大同等等坚城驻防。他擅长战略,短于战术,面对漫山遍野的清兵束手无策,只能写奏疏告急,请求援军。满蒙联军拿下朔州城以此地为大本营囤积缴获,然后分兵四路劫掠。一路人马南下,意图夺取宁武关杀奔太原,一路人马往北攻击,劫掠大同、宣府,奴酋亲自率领一路人马东进准备攻打雁门关。往西攻击前进的一路人马最是迅猛,连下城堡十几座,那是穷凶极恶的多尔衮和多铎率领。此时曹变蛟、左光先、吴自勉三个总兵官的人马还在陕西南部的商洛山对付跟官军捉迷藏的高迎祥、李自成、老回回等等的贼兵。三边总督洪承畴就近派遣陕西总兵官贺人龙、延绥总兵官俞冲霄等等将领率领一万几千兵马救援神木县。长腿将军贺人龙得到探报,获知清兵人马超过三万立刻抛弃友军跑了,他一口气跑入榆林卫城再也不肯出来。多尔衮和多铎发现有明军来援组织了骑兵在运动中进行伏击战,这样的经典战例就是在崇祯二年伏击名将赵率教,八旗子弟都耳熟能详,都会依葫芦画瓢。俞冲霄虽然忠勇,奈何关老爷卖豆腐,人硬货不硬,他麾下人马的战斗力和数量拿满清两白旗相比悬殊太大。被清兵围困的俞总兵奋力厮杀最后光荣战死,麾下三四千人马一半战死,一半成为了战俘。洪承畴见清军来势凶猛,麾下能打的总兵官一个望风而逃一个全军覆没,哪敢再战他完全失去了打流寇时指点江山的潇洒,不得不做了缩头乌龟。他不仅仅没有处罚临战而逃的贺人龙,还及时给予钱粮和补给,并且好言安慰,贺人龙貌似因为逃跑安全带回来了五六千人马成为了大功臣。这就是明末的悲哀,死战报国不是死得其所,而是白白送命,要是被敌人打败丢了人马,哪怕尽忠职守了,也有可能被朝廷治罪。因此手上没有兵的将领人人自危,不往军阀化发展乃是取死之道,贺人龙畏战逃跑没有损失人马尝到了甜头,从今往后更加乖张、更加桀骜不驯。他的麾下强拉良民从军、杀良冒功、抢劫、强奸更加肆无忌惮。孙传庭在安心当登莱兵备道,期待着跟随“红旗军”收复辽东,没有毛遂自荐成为因为危险系数最高几乎无人敢去的陕西巡抚。因此他没有参与到内战之中,历史上崇祯九年七月十九日,流寇大盟主高迎祥积攒了数年的铁骑在子午谷黑水峪被孙传庭伏击。这一战足打了四天三夜,孙传庭占据地利指挥伏兵据险发射强弩,高迎祥率领麾下铁骑亲冒矢石发动冲击意图杀出死地,然并卵。如今崇祯九年的陕西战场缺席了孙传庭,直接导致历史上铁骑损失殆尽的高迎祥被生擒送交朝廷,最后在京师菜市口千刀万剐的故事没有发生。由于大量明军被清兵入寇而调动,盟主高迎祥和他的铁骑还在,流寇是力量强于历史数倍。第六百五十章:清兵入寇八月底,势如破竹的清兵一直越过太原坚城打到平阳府也没有收兵回家的架势。崇祯接到了上百封告急奏疏气炸了肺,辽国公在清兵发动攻击前半个月就示警了,朝廷也采取了一系列部署,为何还被建奴打了进来群臣也是怒不可遏,纷纷弹劾洪承畴尸位素餐丧师失地,弹劾杨嗣昌无能难堪大用。这时辽国公有奏疏送达,为了表示慎重,监军太监郑之惠亲自回京面呈皇帝,郑之惠还有一个任务,为天子解惑。奏疏内容很简单,黄汉建议朝廷固守内长城,认为坚决把建奴阻击在京畿之地外围就能够取得反清兵入侵的胜利。朝廷万万不能顾此失彼,更加不能出兵争夺已经被建奴祸害过的地方,最后导致京畿之地再被建奴肆虐。历史上的大明天灾不绝其实不至于无力抗拒,最大的原因是绝大多数北方领土三番五次被建奴、流寇祸害导致生产被彻底破坏使得民不聊生。黄汉当然不能眼看着整个北方都被打破脆弱的平衡,故而出此下策,倾尽全力死守北直隶,争取最少能够安定这片区域的五六百万人口。皇帝没有一言而决,他吩咐郑之惠在大朝会之时把辽国公奏疏读给满朝文武听,然后开口问计。兵部左侍郎刘之纶已经根据多份来自山陕的奏报进行了分析,得出结论。此次建奴的入侵是空前的,人马接近二十万,其中骑兵正规军不会少于十二万。长城防线已经被突破,除非调遣“红旗军”入援目前没有哪路人马能够阻挡清兵的进攻。当下唯有据险死守京畿之地减少损失,被突破的区域只能选择利用一座座城池消耗清兵的锐气。刘之纶赞同黄汉的建议,出班奏对,他道:“东奴此次出兵不同以往,人马已经超过十六万,而且绝大多数是正规军。命令宣大、山陕人马主动进攻根本做不到,臣认为兵部立刻颁布命令,也请皇上下达圣旨,让所有的明军就近协防州城府县。下达死命令,守住城池者论功行赏,放弃城池逃跑的文官武将抄家灭族。固守内三关的将领必须做到跟关城共存亡。蓟镇长城有“红旗军”驻防能够确认万无一失,京师北方无忧。臣请旨率领昌平、密云、良乡人马严防死守黄河天险,确保东奴做不到从南面突入京畿之地。”刘之纶高升兵部左侍郎,手握大权,他的家丁铁骑不可能解散,如今这一千二百人的敢战之兵由刘合率领,现在驻扎在密云。刘全现在是密云实授参将,手里有两千不足人马,吃下的空额都是留着养刘家的铁甲家丁队。刘之纶点了几个地方的驻军都是他熟悉的人马,都是以前追随他驻防遵化的将士们,朝廷跟黄汉谈妥了辽饷和防区,原驻防人马顺理成章换上了“红旗军”,此时这彪拥有接近两万的人马可以机动。又是刘之纶挺身而出,皇帝想到了崇祯二年那个冬天,想到了当时在满朝文武鄙夷的眼神中出班要求领兵跟建奴决一雌雄的刘之纶不由得真情流露。崇祯担心折了如此忠臣、能臣,虽然同意刘之纶领兵,但是为了稳妥起见派遣方正化担任监军一同前往。派遣方正化不是让他成为空头监军,而是交给他京营人马和一部锦衣卫一共一万人马协同作战。崇祯担心方正化和刘之伦贪功冒进折了守卫京师的人马,严令他们不得过黄河跟建奴野战。满朝文武都意识到问题很严重,山陕、河南、湖广的流寇依旧猖獗,明军连打败流寇都做不到,此时杀进来小二十万清军骑兵,明军肯定一溃千里。征虏大将军直言不讳明军不可以出战,唯有下达死命令让建奴途径地区的文官武将坚守城池,尽可能减少损失消磨清兵锐气。虽然这样做看上去很消极,但是很符合实际,现在有了方正化和刘之纶率领三万人马加强黄河防线的布置以确保京畿之地,使得不少人安心。崇祯九年的流寇一直正在中都附近闹腾得天翻地覆,高迎祥、老回回、闯塌天、罗汝才等等的贼兵围攻庐州不下,分路打下了含山、和州,然后进围滁州。卢象升率领直系人马天雄军、游击罗岱的人马一共一万余解救滁州,在州城东面的五里桥展开大战,杀得地动山摇。天雄军大展神威,在卢象升亲自率领下横冲直撞,连营数十里的贼兵被打掉了胆气一窝蜂夺路而逃,流寇、流民的死尸填满了沟壑,滁水都因此断流。“卢阎王”再展神威,流寇肝胆俱裂,本来贪心不足想打过长江去,祸害锦绣江南的奢望落空了,又一窝蜂往西流窜,卢象升率领人马穷追猛打一直追到亳州。乘胜追击预备扩大战果的卢象升接到了圣旨,皇帝命令他率领人马死守洛阳、开封,万万不能让大明藩王落入建奴之手。责任重大,卢象升接旨后一刻也不敢耽搁,火速西进终于在清兵到来之前进入洛阳城。清兵杀出山西杀入河南突入陕西,横行无忌。有好几次都遇见了高迎祥、李自成、罗汝才、老回回等等的贼兵,红歹是下达命令不许攻击任何大明流寇。奴酋是来劫掠大明,不是来替大明剿杀流寇,况且敌人的敌人应该是朋友啊红歹是还是很骄傲的,打心底里鄙夷流寇,没有下贱到派遣信使跟流寇试图联络。可是流寇根本不知道清兵释放的善意,他们也不知道清兵来了十几万之多,居然发生了遭遇战打死打伤几百清兵。见流寇不识好歹,清兵暴怒,成千上万的骑兵奔袭,十三家七十二营的流寇跟当今世界冷兵器的王者相比当然不够看,被打得抱头鼠窜。吃了亏的流寇被清兵教育了,远远地听见马蹄声隆隆都急急忙忙上山入林躲避。还好清兵以驱散为主不肯刻意杀戮,更加不会穷追不舍,因此流寇虽然大败亏输,折损的人马有限。第六百五十一章:可乘之机建奴依旧打到根据地附近了,“插翅虎”部当然不会坐视。赵十三、靳明虎等等得到旗卫、暗哨提供的情报后没有消极,他们在已经发展到一百几十的旗卫精心策划下,挑选四千人马越过潞安府依托山地伏击清兵。发展了四年,如今的“插翅虎”部拥有人口四万余,其中有一万青壮年喽啰,在山里有几万亩山地种着玉蜀黍、马铃薯等等农作物。由于经常能够得到“忠义堡”的粮食救济,不至于需要为了填饱肚子而劫掠更加困难的山民,因此“替天行道”的名头愈发响亮。精选的四千人马都具备一定的战斗力,比不上“红旗军”正兵,但是比明军普通营兵的战斗力和战斗愿望都要强,装备也好于他们。此时明军都得到了严防死守的命令,各州城府县都在加固城防准备滚木礌石,山野、乡村已经没有了明军和官吏,大多数富人也纷纷入城躲避战火。打着替天行道大旗的插翅虎部在太岳山东南麓设伏,这里山岭起伏,沟壑纵横,地形复杂,潜伏数万人马都难得被发现。由于是量力而行,而且是选择出门打劫这时辽国公有奏疏送达,为了表示慎重,监军太监郑之惠亲自回京面呈皇帝,郑之惠还有一个任务,为天子解惑。奏疏内容很简单,黄汉建议朝廷固守内长城,认为坚决把建奴阻击在京畿之地外围就能够取得反清兵入侵的胜利。朝廷万万不能顾此失彼,更加不能出兵争夺已经被建奴祸害过的地方,最后导致京畿之地再被建奴肆虐。历史上的大明天灾不绝其实不至于无力抗拒,最大的原因是绝大多数北方领土三番五次被建奴、流寇祸害导致生产被彻底破坏使得民不聊生。黄汉当然不能眼看着整个北方都被打破脆弱的平衡,故而出此下策,倾尽全力死守北直隶,争取最少能够安定这片区域的五六百万人口。皇帝没有一言而决,他吩咐郑之惠在大朝会之时把辽国公奏疏读给满朝文武听,然后开口问计。兵部左侍郎刘之纶已经根据多份来自山陕的奏报进行了分析,得出结论。此次建奴的入侵是空前的,人马接近二十万,其中骑兵正规军不会少于十二万。长城防线已经被突破,除非调遣“红旗军”入援目前没有哪路人马能够阻挡清兵的进攻。当下唯有据险死守京畿之地减少损失,被突破的区域只能选择利用一座座城池消耗清兵的锐气。刘之纶赞同黄汉的建议,出班奏对,他道:“东奴此次出兵不同以往,人马已经超过十六万,而且绝大多数是正规军。命令宣大、山陕人马主动进攻根本做不到,臣认为兵部立刻颁布命令,也请皇上下达圣旨,让所有的明军就近协防州城府县。下达死命令,守住城池者论功行赏,放弃城池逃跑的文官武将抄家灭族。固守内三关的将领必须做到跟关城共存亡。蓟镇长城有“红旗军”驻防能够确认万无一失,京师北方无忧。臣请旨率领昌平、密云、良乡人马严防死守黄河天险,确保东奴做不到从南面突入京畿之地。”刘之纶高升兵部左侍郎,手握大权,他的家丁铁骑不可能解散,如今这一千二百人的敢战之兵由刘合率领,现在驻扎在密云。刘全现在是密云实授参将,手里有两千不足人马,吃下的空额都是留着养刘家的铁甲家丁队。刘之纶点了几个地方的驻军都是他熟悉的人马,都是以前追随他驻防遵化的将士们,朝廷跟黄汉谈妥了辽饷和防区,原驻防人马顺理成章换上了“红旗军”,此时这彪拥有接近两万的人马可以机动。又是刘之纶挺身而出,皇帝想到了崇祯二年那个冬天,想到了当时在满朝文武鄙夷的眼神中出班要求领兵跟建奴决一雌雄的刘之纶不由得真情流露。崇祯担心折了如此忠臣、能臣,虽然同意刘之纶领兵,但是为了稳妥起见派遣方正化担任监军一同前往。派遣方正化不是让他成为空头监军,而是交给他京营人马和一部锦衣卫一共一万人马协同作战。崇祯担心方正化和刘之伦贪功冒进折了守卫京师的人马,严令他们不得过黄河跟建奴野战。满朝文武都意识到问题很严重,山陕、河南、湖广的流寇依旧猖獗,明军连打败流寇都做不到,此时杀进来小二十万清军骑兵,明军肯定一溃千里。征虏大将军直言不讳明军不可以出战,唯有下达死命令让建奴途径地区的文官武将坚守城池,尽可能减少损失消磨清兵锐气。虽然这样做看上去很消极,但是很符合实际,现在有了方正化和刘之纶率领三万人马加强黄河防线的布置以确保京畿之地,使得不少人安心。崇祯九年的流寇一直正在中都附近闹腾得天翻地覆,高迎祥、老回回、闯塌天、罗汝才等等的贼兵围攻庐州不下,分路打下了含山、和州,然后进围滁州。卢象升率领直系人马天雄军、游击罗岱的人马一共一万余解救滁州,在州城东面的五里桥展开大战,杀得地动山摇。天雄军大展神威,在卢象升亲自率领下横冲直撞,连营数十里的贼兵被打掉了胆气一窝蜂夺路而逃,流寇、流民的死尸填满了沟壑,滁水都因此断流。“卢阎王”再展神威,流寇肝胆俱裂,本来贪心不足想打过长江去,祸害锦绣江南的奢望落空了,又一窝蜂往西流窜,卢象升率领人马穷追猛打一直追到亳州。乘胜追击预备扩大战果的卢象升接到了圣旨,皇帝命令他率领人马死守洛阳、开封,万万不能让大明藩王落入建奴之手。责任重大,卢象升接旨后一刻也不敢耽搁,火速西进终于在清兵到来之前进入洛阳城。清兵杀出山西杀入河南突入陕西,横行无忌。有好几次都遇见了高迎祥、李自成、罗汝才、老回回等等的贼兵,红歹是下达命令不许攻击任何大明流寇。奴酋是来劫掠大明,不是来替大明剿杀流寇,况且敌人的敌人应该是朋友啊红歹是还是很骄傲的,打心底里鄙夷流寇,没有下贱到派遣信使跟流寇试图联络。可是流寇根本不知道清兵释放的善意,他们也不知道清兵来了十几万之多,居然发生了遭遇战打死打伤几百清兵。见流寇不识好歹,清兵暴怒,成千上万的骑兵奔袭,十三家七十二营的流寇跟当今世界冷兵器的王者相比当然不够看,被打得抱头鼠窜。吃了亏的流寇被清兵教育了,远远地听见马蹄声隆隆都急急忙忙上山入林躲避。还好清兵以驱散为主不肯刻意杀戮,更加不会穷追不舍,因此流寇虽然大败亏输,折损的人马有限。第六百五十一章:可乘之机建奴依旧打到根据地附近了,“插翅虎”部当然不会坐视。赵十三、靳明虎等等得到旗卫、暗哨提供的情报后没有消极,他们在已经发展到一百几十的旗卫精心策划下,挑选四千人马越过潞安府依托山地伏击清兵。发展了四年,如今的“插翅虎”部拥有人口四万余,其中有一万青壮年喽啰,在山里有几万亩山地种着玉蜀黍、马铃薯等等农作物。由于经常能够得到“忠义堡”的粮食救济,不至于需要为了填饱肚子而劫掠更加困难的山民,因此“替天行道”的名头愈发响亮。精选的四千人马都具备一定的战斗力,比不上“红旗军”正兵,但是比明军普通营兵的战斗力和战斗愿望都要强,装备也好于他们。此时明军都得到了严防死守的命令,各州城府县都在加固城防准备滚木礌石,山野、乡村已经没有了明军和官吏,大多数富人也纷纷入城躲避战火。打着替天行道大旗的插翅虎部在太岳山东南麓设伏,这里山岭起伏,沟壑纵横,地形复杂,潜伏数万人马都难得被发现。由于是量力而行,而且是选择出门打劫这时辽国公有奏疏送达,为了表示慎重,监军太监郑之惠亲自回京面呈皇帝,郑之惠还有一个任务,为天子解惑。奏疏内容很简单,黄汉建议朝廷固守内长城,认为坚决把建奴阻击在京畿之地外围就能够取得反清兵入侵的胜利。朝廷万万不能顾此失彼,更加不能出兵争夺已经被建奴祸害过的地方,最后导致京畿之地再被建奴肆虐。历史上的大明天灾不绝其实不至于无力抗拒,最大的原因是绝大多数北方领土三番五次被建奴、流寇祸害导致生产被彻底破坏使得民不聊生。黄汉当然不能眼看着整个北方都被打破脆弱的平衡,故而出此下策,倾尽全力死守北直隶,争取最少能够安定这片区域的五六百万人口。皇帝没有一言而决,他吩咐郑之惠在大朝会之时把辽国公奏疏读给满朝文武听,然后开口问计。兵部左侍郎刘之纶已经根据多份来自山陕的奏报进行了分析,得出结论。此次建奴的入侵是空前的,人马接近二十万,其中骑兵正规军不会少于十二万。长城防线已经被突破,除非调遣“红旗军”入援目前没有哪路人马能够阻挡清兵的进攻。当下唯有据险死守京畿之地减少损失,被突破的区域只能选择利用一座座城池消耗清兵的锐气。刘之纶赞同黄汉的建议,出班奏对,他道:“东奴此次出兵不同以往,人马已经超过十六万,而且绝大多数是正规军。命令宣大、山陕人马主动进攻根本做不到,臣认为兵部立刻颁布命令,也请皇上下达圣旨,让所有的明军就近协防州城府县。下达死命令,守住城池者论功行赏,放弃城池逃跑的文官武将抄家灭族。固守内三关的将领必须做到跟关城共存亡。蓟镇长城有“红旗军”驻防能够确认万无一失,京师北方无忧。臣请旨率领昌平、密云、良乡人马严防死守黄河天险,确保东奴做不到从南面突入京畿之地。”刘之纶高升兵部左侍郎,手握大权,他的家丁铁骑不可能解散,如今这一千二百人的敢战之兵由刘合率领,现在驻扎在密云。刘全现在是密云实授参将,手里有两千不足人马,吃下的空额都是留着养刘家的铁甲家丁队。刘之纶点了几个地方的驻军都是他熟悉的人马,都是以前追随他驻防遵化的将士们,朝廷跟黄汉谈妥了辽饷和防区,原驻防人马顺理成章换上了“红旗军”,此时这彪拥有接近两万的人马可以机动。又是刘之纶挺身而出,皇帝想到了崇祯二年那个冬天,想到了当时在满朝文武鄙夷的眼神中出班要求领兵跟建奴决一雌雄的刘之纶不由得真情流露。崇祯担心折了如此忠臣、能臣,虽然同意刘之纶领兵,但是为了稳妥起见派遣方正化担任监军一同前往。派遣方正化不是让他成为空头监军,而是交给他京营人马和一部锦衣卫一共一万人马协同作战。崇祯担心方正化和刘之伦贪功冒进折了守卫京师的人马,严令他们不得过黄河跟建奴野战。满朝文武都意识到问题很严重,山陕、河南、湖广的流寇依旧猖獗,明军连打败流寇都做不到,此时杀进来小二十万清军骑兵,明军肯定一溃千里。征虏大将军直言不讳明军不可以出战,唯有下达死命令让建奴途径地区的文官武将坚守城池,尽可能减少损失消磨清兵锐气。虽然这样做看上去很消极,但是很符合实际,现在有了方正化和刘之纶率领三万人马加强黄河防线的布置以确保京畿之地,使得不少人安心。崇祯九年的流寇一直正在中都附近闹腾得天翻地覆,高迎祥、老回回、闯塌天、罗汝才等等的贼兵围攻庐州不下,分路打下了含山、和州,然后进围滁州。卢象升率领直系人马天雄军、游击罗岱的人马一共一万余解救滁州,在州城东面的五里桥展开大战,杀得地动山摇。天雄军大展神威,在卢象升亲自率领下横冲直撞,连营数十里的贼兵被打掉了胆气一窝蜂夺路而逃,流寇、流民的死尸填满了沟壑,滁水都因此断流。“卢阎王”再展神威,流寇肝胆俱裂,本来贪心不足想打过长江去,祸害锦绣江南的奢望落空了,又一窝蜂往西流窜,卢象升率领人马穷追猛打一直追到亳州。乘胜追击预备扩大战果的卢象升接到了圣旨,皇帝命令他率领人马死守洛阳、开封,万万不能让大明藩王落入建奴之手。责任重大,卢象升接旨后一刻也不敢耽搁,火速西进终于在清兵到来之前进入洛阳城。清兵杀出山西杀入河南突入陕西,横行无忌。有好几次都遇见了高迎祥、李自成、罗汝才、老回回等等的贼兵,红歹是下达命令不许攻击任何大明流寇。奴酋是来劫掠大明,不是来替大明剿杀流寇,况且敌人的敌人应该是朋友啊红歹是还是很骄傲的,打心底里鄙夷流寇,没有下贱到派遣信使跟流寇试图联络。可是流寇根本不知道清兵释放的善意,他们也不知道清兵来了十几万之多,居然发生了遭遇战打死打伤几百清兵。见流寇不识好歹,清兵暴怒,成千上万的骑兵奔袭,十三家七十二营的流寇跟当今世界冷兵器的王者相比当然不够看,被打得抱头鼠窜。吃了亏的流寇被清兵教育了,远远地听见马蹄声隆隆都急急忙忙上山入林躲避。还好清兵以驱散为主不肯刻意杀戮,更加不会穷追不舍,因此流寇虽然大败亏输,折损的人马有限。第六百五十一章:可乘之机建奴依旧打到根据地附近了,“插翅虎”部当然不会坐视。赵十三、靳明虎等等得到旗卫、暗哨提供的情报后没有消极,他们在已经发展到一百几十的旗卫精心策划下,挑选四千人马越过潞安府依托山地伏击清兵。发展了四年,如今的“插翅虎”部拥有人口四万余,其中有一万青壮年喽啰,在山里有几万亩山地种着玉蜀黍、马铃薯等等农作物。由于经常能够得到“忠义堡”的粮食救济,不至于需要为了填饱肚子而劫掠更加困难的山民,因此“替天行道”的名头愈发响亮。精选的四千人马都具备一定的战斗力,比不上“红旗军”正兵,但是比明军普通营兵的战斗力和战斗愿望都要强,装备也好于他们。此时明军都得到了严防死守的命令,各州城府县都在加固城防准备滚木礌石,山野、乡村已经没有了明军和官吏,大多数富人也纷纷入城躲避战火。打着替天行道大旗的插翅虎部在太岳山东南麓设伏,这里山岭起伏,沟壑纵横,地形复杂,潜伏数万人马都难得被发现。由于是量力而行,而且是选择出门打劫这时辽国公有奏疏送达,为了表示慎重,监军太监郑之惠亲自回京面呈皇帝,郑之惠还有一个任务,为天子解惑。奏疏内容很简单,黄汉建议朝廷固守内长城,认为坚决把建奴阻击在京畿之地外围就能够取得反清兵入侵的胜利。朝廷万万不能顾此失彼,更加不能出兵争夺已经被建奴祸害过的地方,最后导致京畿之地再被建奴肆虐。历史上的大明天灾不绝其实不至于无力抗拒,最大的原因是绝大多数北方领土三番五次被建奴、流寇祸害导致生产被彻底破坏使得民不聊生。黄汉当然不能眼看着整个北方都被打破脆弱的平衡,故而出此下策,倾尽全力死守北直隶,争取最少能够安定这片区域的五六百万人口。皇帝没有一言而决,他吩咐郑之惠在大朝会之时把辽国公奏疏读给满朝文武听,然后开口问计。兵部左侍郎刘之纶已经根据多份来自山陕的奏报进行了分析,得出结论。此次建奴的入侵是空前的,人马接近二十万,其中骑兵正规军不会少于十二万。长城防线已经被突破,除非调遣“红旗军”入援目前没有哪路人马能够阻挡清兵的进攻。当下唯有据险死守京畿之地减少损失,被突破的区域只能选择利用一座座城池消耗清兵的锐气。刘之纶赞同黄汉的建议,出班奏对,他道:“东奴此次出兵不同以往,人马已经超过十六万,而且绝大多数是正规军。命令宣大、山陕人马主动进攻根本做不到,臣认为兵部立刻颁布命令,也请皇上下达圣旨,让所有的明军就近协防州城府县。下达死命令,守住城池者论功行赏,放弃城池逃跑的文官武将抄家灭族。固守内三关的将领必须做到跟关城共存亡。蓟镇长城有“红旗军”驻防能够确认万无一失,京师北方无忧。臣请旨率领昌平、密云、良乡人马严防死守黄河天险,确保东奴做不到从南面突入京畿之地。”刘之纶高升兵部左侍郎,手握大权,他的家丁铁骑不可能解散,如今这一千二百人的敢战之兵由刘合率领,现在驻扎在密云。刘全现在是密云实授参将,手里有两千不足人马,吃下的空额都是留着养刘家的铁甲家丁队。刘之纶点了几个地方的驻军都是他熟悉的人马,都是以前追随他驻防遵化的将士们,朝廷跟黄汉谈妥了辽饷和防区,原驻防人马顺理成章换上了“红旗军”,此时这彪拥有接近两万的人马可以机动。又是刘之纶挺身而出,皇帝想到了崇祯二年那个冬天,想到了当时在满朝文武鄙夷的眼神中出班要求领兵跟建奴决一雌雄的刘之纶不由得真情流露。崇祯担心折了如此忠臣、能臣,虽然同意刘之纶领兵,但是为了稳妥起见派遣方正化担任监军一同前往。派遣方正化不是让他成为空头监军,而是交给他京营人马和一部锦衣卫一共一万人马协同作战。崇祯担心方正化和刘之伦贪功冒进折了守卫京师的人马,严令他们不得过黄河跟建奴野战。满朝文武都意识到问题很严重,山陕、河南、湖广的流寇依旧猖獗,明军连打败流寇都做不到,此时杀进来小二十万清军骑兵,明军肯定一溃千里。征虏大将军直言不讳明军不可以出战,唯有下达死命令让建奴途径地区的文官武将坚守城池,尽可能减少损失消磨清兵锐气。虽然这样做看上去很消极,但是很符合实际,现在有了方正化和刘之纶率领三万人马加强黄河防线的布置以确保京畿之地,使得不少人安心。崇祯九年的流寇一直正在中都附近闹腾得天翻地覆,高迎祥、老回回、闯塌天、罗汝才等等的贼兵围攻庐州不下,分路打下了含山、和州,然后进围滁州。卢象升率领直系人马天雄军、游击罗岱的人马一共一万余解救滁州,在州城东面的五里桥展开大战,杀得地动山摇。天雄军大展神威,在卢象升亲自率领下横冲直撞,连营数十里的贼兵被打掉了胆气一窝蜂夺路而逃,流寇、流民的死尸填满了沟壑,滁水都因此断流。“卢阎王”再展神威,流寇肝胆俱裂,本来贪心不足想打过长江去,祸害锦绣江南的奢望落空了,又一窝蜂往西流窜,卢象升率领人马穷追猛打一直追到亳州。乘胜追击预备扩大战果的卢象升接到了圣旨,皇帝命令他率领人马死守洛阳、开封,万万不能让大明藩王落入建奴之手。责任重大,卢象升接旨后一刻也不敢耽搁,火速西进终于在清兵到来之前进入洛阳城。清兵杀出山西杀入河南突入陕西,横行无忌。有好几次都遇见了高迎祥、李自成、罗汝才、老回回等等的贼兵,红歹是下达命令不许攻击任何大明流寇。奴酋是来劫掠大明,不是来替大明剿杀流寇,况且敌人的敌人应该是朋友啊红歹是还是很骄傲的,打心底里鄙夷流寇,没有下贱到派遣信使跟流寇试图联络。可是流寇根本不知道清兵释放的善意,他们也不知道清兵来了十几万之多,居然发生了遭遇战打死打伤几百清兵。见流寇不识好歹,清兵暴怒,成千上万的骑兵奔袭,十三家七十二营的流寇跟当今世界冷兵器的王者相比当然不够看,被打得抱头鼠窜。吃了亏的流寇被清兵教育了,远远地听见马蹄声隆隆都急急忙忙上山入林躲避。还好清兵以驱散为主不肯刻意杀戮,更加不会穷追不舍,因此流寇虽然大败亏输,折损的人马有限。第六百五十一章:可乘之机建奴依旧打到根据地附近了,“插翅虎”部当然不会坐视。赵十三、靳明虎等等得到旗卫、暗哨提供的情报后没有消极,他们在已经发展到一百几十的旗卫精心策划下,挑选四千人马越过潞安府依托山地伏击清兵。发展了四年,如今的“插翅虎”部拥有人口四万余,其中有一万青壮年喽啰,在山里有几万亩山地种着玉蜀黍、马铃薯等等农作物。由于经常能够得到“忠义堡”的粮食救济,不至于需要为了填饱肚子而劫掠更加困难的山民,因此“替天行道”的名头愈发响亮。精选的四千人马都具备一定的战斗力,比不上“红旗军”正兵,但是比明军普通营兵的战斗力和战斗愿望都要强,装备也好于他们。此时明军都得到了严防死守的命令,各州城府县都在加固城防准备滚木礌石,山野、乡村已经没有了明军和官吏,大多数富人也纷纷入城躲避战火。打着替天行道大旗的插翅虎部在太岳山东南麓设伏,这里山岭起伏,沟壑纵横,地形复杂,潜伏数万人马都难得被发现。由于是量力而行,而且是选择出门打劫这时辽国公有奏疏送达,为了表示慎重,监军太监郑之惠亲自回京面呈皇帝,郑之惠还有一个任务,为天子解惑。奏疏内容很简单,黄汉建议朝廷固守内长城,认为坚决把建奴阻击在京畿之地外围就能够取得反清兵入侵的胜利。朝廷万万不能顾此失彼,更加不能出兵争夺已经被建奴祸害过的地方,最后导致京畿之地再被建奴肆虐。历史上的大明天灾不绝其实不至于无力抗拒,最大的原因是绝大多数北方领土三番五次被建奴、流寇祸害导致生产被彻底破坏使得民不聊生。黄汉当然不能眼看着整个北方都被打破脆弱的平衡,故而出此下策,倾尽全力死守北直隶,争取最少能够安定这片区域的五六百万人口。皇帝没有一言而决,他吩咐郑之惠在大朝会之时把辽国公奏疏读给满朝文武听,然后开口问计。兵部左侍郎刘之纶已经根据多份来自山陕的奏报进行了分析,得出结论。此次建奴的入侵是空前的,人马接近二十万,其中骑兵正规军不会少于十二万。长城防线已经被突破,除非调遣“红旗军”入援目前没有哪路人马能够阻挡清兵的进攻。当下唯有据险死守京畿之地减少损失,被突破的区域只能选择利用一座座城池消耗清兵的锐气。刘之纶赞同黄汉的建议,出班奏对,他道:“东奴此次出兵不同以往,人马已经超过十六万,而且绝大多数是正规军。命令宣大、山陕人马主动进攻根本做不到,臣认为兵部立刻颁布命令,也请皇上下达圣旨,让所有的明军就近协防州城府县。下达死命令,守住城池者论功行赏,放弃城池逃跑的文官武将抄家灭族。固守内三关的将领必须做到跟关城共存亡。蓟镇长城有“红旗军”驻防能够确认万无一失,京师北方无忧。臣请旨率领昌平、密云、良乡人马严防死守黄河天险,确保东奴做不到从南面突入京畿之地。”刘之纶高升兵部左侍郎,手握大权,他的家丁铁骑不可能解散,如今这一千二百人的敢战之兵由刘合率领,现在驻扎在密云。刘全现在是密云实授参将,手里有两千不足人马,吃下的空额都是留着养刘家的铁甲家丁队。刘之纶点了几个地方的驻军都是他熟悉的人马,都是以前追随他驻防遵化的将士们,朝廷跟黄汉谈妥了辽饷和防区,原驻防人马顺理成章换上了“红旗军”,此时这彪拥有接近两万的人马可以机动。又是刘之纶挺身而出,皇帝想到了崇祯二年那个冬天,想到了当时在满朝文武鄙夷的眼神中出班要求领兵跟建奴决一雌雄的刘之纶不由得真情流露。崇祯担心折了如此忠臣、能臣,虽然同意刘之纶领兵,但是为了稳妥起见派遣方正化担任监军一同前往。派遣方正化不是让他成为空头监军,而是交给他京营人马和一部锦衣卫一共一万人马协同作战。崇祯担心方正化和刘之伦贪功冒进折了守卫京师的人马,严令他们不得过黄河跟建奴野战。满朝文武都意识到问题很严重,山陕、河南、湖广的流寇依旧猖獗,明军连打败流寇都做不到,此时杀进来小二十万清军骑兵,明军肯定一溃千里。征虏大将军直言不讳明军不可以出战,唯有下达死命令让建奴途径地区的文官武将坚守城池,尽可能减少损失消磨清兵锐气。虽然这样做看上去很消极,但是很符合实际,现在有了方正化和刘之纶率领三万人马加强黄河防线的布置以确保京畿之地,使得不少人安心。崇祯九年的流寇一直正在中都附近闹腾得天翻地覆,高迎祥、老回回、闯塌天、罗汝才等等的贼兵围攻庐州不下,分路打下了含山、和州,然后进围滁州。卢象升率领直系人马天雄军、游击罗岱的人马一共一万余解救滁州,在州城东面的五里桥展开大战,杀得地动山摇。天雄军大展神威,在卢象升亲自率领下横冲直撞,连营数十里的贼兵被打掉了胆气一窝蜂夺路而逃,流寇、流民的死尸填满了沟壑,滁水都因此断流。“卢阎王”再展神威,流寇肝胆俱裂,本来贪心不足想打过长江去,祸害锦绣江南的奢望落空了,又一窝蜂往西流窜,卢象升率领人马穷追猛打一直追到亳州。乘胜追击预备扩大战果的卢象升接到了圣旨,皇帝命令他率领人马死守洛阳、开封,万万不能让大明藩王落入建奴之手。责任重大,卢象升接旨后一刻也不敢耽搁,火速西进终于在清兵到来之前进入洛阳城。清兵杀出山西杀入河南突入陕西,横行无忌。有好几次都遇见了高迎祥、李自成、罗汝才、老回回等等的贼兵,红歹是下达命令不许攻击任何大明流寇。奴酋是来劫掠大明,不是来替大明剿杀流寇,况且敌人的敌人应该是朋友啊红歹是还是很骄傲的,打心底里鄙夷流寇,没有下贱到派遣信使跟流寇试图联络。可是流寇根本不知道清兵释放的善意,他们也不知道清兵来了十几万之多,居然发生了遭遇战打死打伤几百清兵。见流寇不识好歹,清兵暴怒,成千上万的骑兵奔袭,十三家七十二营的流寇跟当今世界冷兵器的王者相比当然不够看,被打得抱头鼠窜。吃了亏的流寇被清兵教育了,远远地听见马蹄声隆隆都急急忙忙上山入林躲避。还好清兵以驱散为主不肯刻意杀戮,更加不会穷追不舍,因此流寇虽然大败亏输,折损的人马有限。第六百五十一章:可乘之机建奴依旧打到根据地附近了,“插翅虎”部当然不会坐视。赵十三、靳明虎等等得到旗卫、暗哨提供的情报后没有消极,他们在已经发展到一百几十的旗卫精心策划下,挑选四千人马越过潞安府依托山地伏击清兵。发展了四年,如今的“插翅虎”部拥有人口四万余,其中有一万青壮年喽啰,在山里有几万亩山地种着玉蜀黍、马铃薯等等农作物。由于经常能够得到“忠义堡”的粮食救济,不至于需要为了填饱肚子而劫掠更加困难的山民,因此“替天行道”的名头愈发响亮。精选的四千人马都具备一定的战斗力,比不上“红旗军”正兵,但是比明军普通营兵的战斗力和战斗愿望都要强,装备也好于他们。此时明军都得到了严防死守的命令,各州城府县都在加固城防准备滚木礌石,山野、乡村已经没有了明军和官吏,大多数富人也纷纷入城躲避战火。打着替天行道大旗的插翅虎部在太岳山东南麓设伏,这里山岭起伏,沟壑纵横,地形复杂,潜伏数万人马都难得被发现。由于是量力而行,而且是选择出门打劫这时辽国公有奏疏送达,为了表示慎重,监军太监郑之惠亲自回京面呈皇帝,郑之惠还有一个任务,为天子解惑。奏疏内容很简单,黄汉建议朝廷固守内长城,认为坚决把建奴阻击在京畿之地外围就能够取得反清兵入侵的胜利。朝廷万万不能顾此失彼,更加不能出兵争夺已经被建奴祸害过的地方,最后导致京畿之地再被建奴肆虐。历史上的大明天灾不绝其实不至于无力抗拒,最大的原因是绝大多数北方领土三番五次被建奴、流寇祸害导致生产被彻底破坏使得民不聊生。黄汉当然不能眼看着整个北方都被打破脆弱的平衡,故而出此下策,倾尽全力死守北直隶,争取最少能够安定这片区域的五六百万人口。皇帝没有一言而决,他吩咐郑之惠在大朝会之时把辽国公奏疏读给满朝文武听,然后开口问计。兵部左侍郎刘之纶已经根据多份来自山陕的奏报进行了分析,得出结论。此次建奴的入侵是空前的,人马接近二十万,其中骑兵正规军不会少于十二万。长城防线已经被突破,除非调遣“红旗军”入援目前没有哪路人马能够阻挡清兵的进攻。当下唯有据险死守京畿之地减少损失,被突破的区域只能选择利用一座座城池消耗清兵的锐气。刘之纶赞同黄汉的建议,出班奏对,他道:“东奴此次出兵不同以往,人马已经超过十六万,而且绝大多数是正规军。命令宣大、山陕人马主动进攻根本做不到,臣认为兵部立刻颁布命令,也请皇上下达圣旨,让所有的明军就近协防州城府县。下达死命令,守住城池者论功行赏,放弃城池逃跑的文官武将抄家灭族。固守内三关的将领必须做到跟关城共存亡。蓟镇长城有“红旗军”驻防能够确认万无一失,京师北方无忧。臣请旨率领昌平、密云、良乡人马严防死守黄河天险,确保东奴做不到从南面突入京畿之地。”刘之纶高升兵部左侍郎,手握大权,他的家丁铁骑不可能解散,如今这一千二百人的敢战之兵由刘合率领,现在驻扎在密云。刘全现在是密云实授参将,手里有两千不足人马,吃下的空额都是留着养刘家的铁甲家丁队。刘之纶点了几个地方的驻军都是他熟悉的人马,都是以前追随他驻防遵化的将士们,朝廷跟黄汉谈妥了辽饷和防区,原驻防人马顺理成章换上了“红旗军”,此时这彪拥有接近两万的人马可以机动。又是刘之纶挺身而出,皇帝想到了崇祯二年那个冬天,想到了当时在满朝文武鄙夷的眼神中出班要求领兵跟建奴决一雌雄的刘之纶不由得真情流露。崇祯担心折了如此忠臣、能臣,虽然同意刘之纶领兵,但是为了稳妥起见派遣方正化担任监军一同前往。派遣方正化不是让他成为空头监军,而是交给他京营人马和一部锦衣卫一共一万人马协同作战。崇祯担心方正化和刘之伦贪功冒进折了守卫京师的人马,严令他们不得过黄河跟建奴野战。满朝文武都意识到问题很严重,山陕、河南、湖广的流寇依旧猖獗,明军连打败流寇都做不到,此时杀进来小二十万清军骑兵,明军肯定一溃千里。征虏大将军直言不讳明军不可以出战,唯有下达死命令让建奴途径地区的文官武将坚守城池,尽可能减少损失消磨清兵锐气。虽然这样做看上去很消极,但是很符合实际,现在有了方正化和刘之纶率领三万人马加强黄河防线的布置以确保京畿之地,使得不少人安心。崇祯九年的流寇一直正在中都附近闹腾得天翻地覆,高迎祥、老回回、闯塌天、罗汝才等等的贼兵围攻庐州不下,分路打下了含山、和州,然后进围滁州。卢象升率领直系人马天雄军、游击罗岱的人马一共一万余解救滁州,在州城东面的五里桥展开大战,杀得地动山摇。天雄军大展神威,在卢象升亲自率领下横冲直撞,连营数十里的贼兵被打掉了胆气一窝蜂夺路而逃,流寇、流民的死尸填满了沟壑,滁水都因此断流。“卢阎王”再展神威,流寇肝胆俱裂,本来贪心不足想打过长江去,祸害锦绣江南的奢望落空了,又一窝蜂往西流窜,卢象升率领人马穷追猛打一直追到亳州。乘胜追击预备扩大战果的卢象升接到了圣旨,皇帝命令他率领人马死守洛阳、开封,万万不能让大明藩王落入建奴之手。责任重大,卢象升接旨后一刻也不敢耽搁,火速西进终于在清兵到来之前进入洛阳城。清兵杀出山西杀入河南突入陕西,横行无忌。有好几次都遇见了高迎祥、李自成、罗汝才、老回回等等的贼兵,红歹是下达命令不许攻击任何大明流寇。奴酋是来劫掠大明,不是来替大明剿杀流寇,况且敌人的敌人应该是朋友啊红歹是还是很骄傲的,打心底里鄙夷流寇,没有下贱到派遣信使跟流寇试图联络。可是流寇根本不知道清兵释放的善意,他们也不知道清兵来了十几万之多,居然发生了遭遇战打死打伤几百清兵。见流寇不识好歹,清兵暴怒,成千上万的骑兵奔袭,十三家七十二营的流寇跟当今世界冷兵器的王者相比当然不够看,被打得抱头鼠窜。吃了亏的流寇被清兵教育了,远远地听见马蹄声隆隆都急急忙忙上山入林躲避。还好清兵以驱散为主不肯刻意杀戮,更加不会穷追不舍,因此流寇虽然大败亏输,折损的人马有限。第六百五十一章:可乘之机建奴依旧打到根据地附近了,“插翅虎”部当然不会坐视。赵十三、靳明虎等等得到旗卫、暗哨提供的情报后没有消极,他们在已经发展到一百几十的旗卫精心策划下,挑选四千人马越过潞安府依托山地伏击清兵。发展了四年,如今的“插翅虎”部拥有人口四万余,其中有一万青壮年喽啰,在山里有几万亩山地种着玉蜀黍、马铃薯等等农作物。由于经常能够得到“忠义堡”的粮食救济,不至于需要为了填饱肚子而劫掠更加困难的山民,因此“替天行道”的名头愈发响亮。精选的四千人马都具备一定的战斗力,比不上“红旗军”正兵,但是比明军普通营兵的战斗力和战斗愿望都要强,装备也好于他们。此时明军都得到了严防死守的命令,各州城府县都在加固城防准备滚木礌石,山野、乡村已经没有了明军和官吏,大多数富人也纷纷入城躲避战火。打着替天行道大旗的插翅虎部在太岳山东南麓设伏,这里山岭起伏,沟壑纵横,地形复杂,潜伏数万人马都难得被发现。由于是量力而行,而且是选择出门打劫这时辽国公有奏疏送达,为了表示慎重,监军太监郑之惠亲自回京面呈皇帝,郑之惠还有一个任务,为天子解惑。奏疏内容很简单,黄汉建议朝廷固守内长城,认为坚决把建奴阻击在京畿之地外围就能够取得反清兵入侵的胜利。朝廷万万不能顾此失彼,更加不能出兵争夺已经被建奴祸害过的地方,最后导致京畿之地再被建奴肆虐。历史上的大明天灾不绝其实不至于无力抗拒,最大的原因是绝大多数北方领土三番五次被建奴、流寇祸害导致生产被彻底破坏使得民不聊生。黄汉当然不能眼看着整个北方都被打破脆弱的平衡,故而出此下策,倾尽全力死守北直隶,争取最少能够安定这片区域的五六百万人口。皇帝没有一言而决,他吩咐郑之惠在大朝会之时把辽国公奏疏读给满朝文武听,然后开口问计。兵部左侍郎刘之纶已经根据多份来自山陕的奏报进行了分析,得出结论。此次建奴的入侵是空前的,人马接近二十万,其中骑兵正规军不会少于十二万。长城防线已经被突破,除非调遣“红旗军”入援目前没有哪路人马能够阻挡清兵的进攻。当下唯有据险死守京畿之地减少损失,被突破的区域只能选择利用一座座城池消耗清兵的锐气。刘之纶赞同黄汉的建议,出班奏对,他道:“东奴此次出兵不同以往,人马已经超过十六万,而且绝大多数是正规军。命令宣大、山陕人马主动进攻根本做不到,臣认为兵部立刻颁布命令,也请皇上下达圣旨,让所有的明军就近协防州城府县。下达死命令,守住城池者论功行赏,放弃城池逃跑的文官武将抄家灭族。固守内三关的将领必须做到跟关城共存亡。蓟镇长城有“红旗军”驻防能够确认万无一失,京师北方无忧。臣请旨率领昌平、密云、良乡人马严防死守黄河天险,确保东奴做不到从南面突入京畿之地。”刘之纶高升兵部左侍郎,手握大权,他的家丁铁骑不可能解散,如今这一千二百人的敢战之兵由刘合率领,现在驻扎在密云。刘全现在是密云实授参将,手里有两千不足人马,吃下的空额都是留着养刘家的铁甲家丁队。刘之纶点了几个地方的驻军都是他熟悉的人马,都是以前追随他驻防遵化的将士们,朝廷跟黄汉谈妥了辽饷和防区,原驻防人马顺理成章换上了“红旗军”,此时这彪拥有接近两万的人马可以机动。又是刘之纶挺身而出,皇帝想到了崇祯二年那个冬天,想到了当时在满朝文武鄙夷的眼神中出班要求领兵跟建奴决一雌雄的刘之纶不由得真情流露。崇祯担心折了如此忠臣、能臣,虽然同意刘之纶领兵,但是为了稳妥起见派遣方正化担任监军一同前往。派遣方正化不是让他成为空头监军,而是交给他京营人马和一部锦衣卫一共一万人马协同作战。崇祯担心方正化和刘之伦贪功冒进折了守卫京师的人马,严令他们不得过黄河跟建奴野战。满朝文武都意识到问题很严重,山陕、河南、湖广的流寇依旧猖獗,明军连打败流寇都做不到,此时杀进来小二十万清军骑兵,明军肯定一溃千里。征虏大将军直言不讳明军不可以出战,唯有下达死命令让建奴途径地区的文官武将坚守城池,尽可能减少损失消磨清兵锐气。虽然这样做看上去很消极,但是很符合实际,现在有了方正化和刘之纶率领三万人马加强黄河防线的布置以确保京畿之地,使得不少人安心。崇祯九年的流寇一直正在中都附近闹腾得天翻地覆,高迎祥、老回回、闯塌天、罗汝才等等的贼兵围攻庐州不下,分路打下了含山、和州,然后进围滁州。卢象升率领直系人马天雄军、游击罗岱的人马一共一万余解救滁州,在州城东面的五里桥展开大战,杀得地动山摇。天雄军大展神威,在卢象升亲自率领下横冲直撞,连营数十里的贼兵被打掉了胆气一窝蜂夺路而逃,流寇、流民的死尸填满了沟壑,滁水都因此断流。“卢阎王”再展神威,流寇肝胆俱裂,本来贪心不足想打过长江去,祸害锦绣江南的奢望落空了,又一窝蜂往西流窜,卢象升率领人马穷追猛打一直追到亳州。乘胜追击预备扩大战果的卢象升接到了圣旨,皇帝命令他率领人马死守洛阳、开封,万万不能让大明藩王落入建奴之手。责任重大,卢象升接旨后一刻也不敢耽搁,火速西进终于在清兵到来之前进入洛阳城。清兵杀出山西杀入河南突入陕西,横行无忌。有好几次都遇见了高迎祥、李自成、罗汝才、老回回等等的贼兵,红歹是下达命令不许攻击任何大明流寇。奴酋是来劫掠大明,不是来替大明剿杀流寇,况且敌人的敌人应该是朋友啊红歹是还是很骄傲的,打心底里鄙夷流寇,没有下贱到派遣信使跟流寇试图联络。可是流寇根本不知道清兵释放的善意,他们也不知道清兵来了十几万之多,居然发生了遭遇战打死打伤几百清兵。见流寇不识好歹,清兵暴怒,成千上万的骑兵奔袭,十三家七十二营的流寇跟当今世界冷兵器的王者相比当然不够看,被打得抱头鼠窜。吃了亏的流寇被清兵教育了,远远地听见马蹄声隆隆都急急忙忙上山入林躲避。还好清兵以驱散为主不肯刻意杀戮,更加不会穷追不舍,因此流寇虽然大败亏输,折损的人马有限。第六百五十一章:可乘之机建奴依旧打到根据地附近了,“插翅虎”部当然不会坐视。赵十三、靳明虎等等得到旗卫、暗哨提供的情报后没有消极,他们在已经发展到一百几十的旗卫精心策划下,挑选四千人马越过潞安府依托山地伏击清兵。发展了四年,如今的“插翅虎”部拥有人口四万余,其中有一万青壮年喽啰,在山里有几万亩山地种着玉蜀黍、马铃薯等等农作物。由于经常能够得到“忠义堡”的粮食救济,不至于需要为了填饱肚子而劫掠更加困难的山民,因此“替天行道”的名头愈发响亮。精选的四千人马都具备一定的战斗力,比不上“红旗军”正兵,但是比明军普通营兵的战斗力和战斗愿望都要强,装备也好于他们。此时明军都得到了严防死守的命令,各州城府县都在加固城防准备滚木礌石,山野、乡村已经没有了明军和官吏,大多数富人也纷纷入城躲避战火。打着替天行道大旗的插翅虎部在太岳山东南麓设伏,这里山岭起伏,沟壑纵横,地形复杂,潜伏数万人马都难得被发现。由于是量力而行,而且是选择出门打劫这时辽国公有奏疏送达,为了表示慎重,监军太监郑之惠亲自回京面呈皇帝,郑之惠还有一个任务,为天子解惑。奏疏内容很简单,黄汉建议朝廷固守内长城,认为坚决把建奴阻击在京畿之地外围就能够取得反清兵入侵的胜利。朝廷万万不能顾此失彼,更加不能出兵争夺已经被建奴祸害过的地方,最后导致京畿之地再被建奴肆虐。历史上的大明天灾不绝其实不至于无力抗拒,最大的原因是绝大多数北方领土三番五次被建奴、流寇祸害导致生产被彻底破坏使得民不聊生。黄汉当然不能眼看着整个北方都被打破脆弱的平衡,故而出此下策,倾尽全力死守北直隶,争取最少能够安定这片区域的五六百万人口。皇帝没有一言而决,他吩咐郑之惠在大朝会之时把辽国公奏疏读给满朝文武听,然后开口问计。兵部左侍郎刘之纶已经根据多份来自山陕的奏报进行了分析,得出结论。此次建奴的入侵是空前的,人马接近二十万,其中骑兵正规军不会少于十二万。长城防线已经被突破,除非调遣“红旗军”入援目前没有哪路人马能够阻挡清兵的进攻。当下唯有据险死守京畿之地减少损失,被突破的区域只能选择利用一座座城池消耗清兵的锐气。刘之纶赞同黄汉的建议,出班奏对,他道:“东奴此次出兵不同以往,人马已经超过十六万,而且绝大多数是正规军。命令宣大、山陕人马主动进攻根本做不到,臣认为兵部立刻颁布命令,也请皇上下达圣旨,让所有的明军就近协防州城府县。下达死命令,守住城池者论功行赏,放弃城池逃跑的文官武将抄家灭族。固守内三关的将领必须做到跟关城共存亡。蓟镇长城有“红旗军”驻防能够确认万无一失,京师北方无忧。臣请旨率领昌平、密云、良乡人马严防死守黄河天险,确保东奴做不到从南面突入京畿之地。”刘之纶高升兵部左侍郎,手握大权,他的家丁铁骑不可能解散,如今这一千二百人的敢战之兵由刘合率领,现在驻扎在密云。刘全现在是密云实授参将,手里有两千不足人马,吃下的空额都是留着养刘家的铁甲家丁队。刘之纶点了几个地方的驻军都是他熟悉的人马,都是以前追随他驻防遵化的将士们,朝廷跟黄汉谈妥了辽饷和防区,原驻防人马顺理成章换上了“红旗军”,此时这彪拥有接近两万的人马可以机动。又是刘之纶挺身而出,皇帝想到了崇祯二年那个冬天,想到了当时在满朝文武鄙夷的眼神中出班要求领兵跟建奴决一雌雄的刘之纶不由得真情流露。崇祯担心折了如此忠臣、能臣,虽然同意刘之纶领兵,但是为了稳妥起见派遣方正化担任监军一同前往。派遣方正化不是让他成为空头监军,而是交给他京营人马和一部锦衣卫一共一万人马协同作战。崇祯担心方正化和刘之伦贪功冒进折了守卫京师的人马,严令他们不得过黄河跟建奴野战。满朝文武都意识到问题很严重,山陕、河南、湖广的流寇依旧猖獗,明军连打败流寇都做不到,此时杀进来小二十万清军骑兵,明军肯定一溃千里。征虏大将军直言不讳明军不可以出战,唯有下达死命令让建奴途径地区的文官武将坚守城池,尽可能减少损失消磨清兵锐气。虽然这样做看上去很消极,但是很符合实际,现在有了方正化和刘之纶率领三万人马加强黄河防线的布置以确保京畿之地,使得不少人安心。崇祯九年的流寇一直正在中都附近闹腾得天翻地覆,高迎祥、老回回、闯塌天、罗汝才等等的贼兵围攻庐州不下,分路打下了含山、和州,然后进围滁州。卢象升率领直系人马天雄军、游击罗岱的人马一共一万余解救滁州,在州城东面的五里桥展开大战,杀得地动山摇。天雄军大展神威,在卢象升亲自率领下横冲直撞,连营数十里的贼兵被打掉了胆气一窝蜂夺路而逃,流寇、流民的死尸填满了沟壑,滁水都因此断流。“卢阎王”再展神威,流寇肝胆俱裂,本来贪心不足想打过长江去,祸害锦绣江南的奢望落空了,又一窝蜂往西流窜,卢象升率领人马穷追猛打一直追到亳州。乘胜追击预备扩大战果的卢象升接到了圣旨,皇帝命令他率领人马死守洛阳、开封,万万不能让大明藩王落入建奴之手。责任重大,卢象升接旨后一刻也不敢耽搁,火速西进终于在清兵到来之前进入洛阳城。清兵杀出山西杀入河南突入陕西,横行无忌。有好几次都遇见了高迎祥、李自成、罗汝才、老回回等等的贼兵,红歹是下达命令不许攻击任何大明流寇。奴酋是来劫掠大明,不是来替大明剿杀流寇,况且敌人的敌人应该是朋友啊红歹是还是很骄傲的,打心底里鄙夷流寇,没有下贱到派遣信使跟流寇试图联络。可是流寇根本不知道清兵释放的善意,他们也不知道清兵来了十几万之多,居然发生了遭遇战打死打伤几百清兵。见流寇不识好歹,清兵暴怒,成千上万的骑兵奔袭,十三家七十二营的流寇跟当今世界冷兵器的王者相比当然不够看,被打得抱头鼠窜。吃了亏的流寇被清兵教育了,远远地听见马蹄声隆隆都急急忙忙上山入林躲避。还好清兵以驱散为主不肯刻意杀戮,更加不会穷追不舍,因此流寇虽然大败亏输,折损的人马有限。第六百五十一章:可乘之机建奴依旧打到根据地附近了,“插翅虎”部当然不会坐视。赵十三、靳明虎等等得到旗卫、暗哨提供的情报后没有消极,他们在已经发展到一百几十的旗卫精心策划下,挑选四千人马越过潞安府依托山地伏击清兵。发展了四年,如今的“插翅虎”部拥有人口四万余,其中有一万青壮年喽啰,在山里有几万亩山地种着玉蜀黍、马铃薯等等农作物。由于经常能够得到“忠义堡”的粮食救济,不至于需要为了填饱肚子而劫掠更加困难的山民,因此“替天行道”的名头愈发响亮。精选的四千人马都具备一定的战斗力,比不上“红旗军”正兵,但是比明军普通营兵的战斗力和战斗愿望都要强,装备也好于他们。此时明军都得到了严防死守的命令,各州城府县都在加固城防准备滚木礌石,山野、乡村已经没有了明军和官吏,大多数富人也纷纷入城躲避战火。打着替天行道大旗的插翅虎部在太岳山东南麓设伏,这里山岭起伏,沟壑纵横,地形复杂,潜伏数万人马都难得被发现。由于是量力而行,而且是选择出门打劫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