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人口少了一部分,种了马铃薯、甘薯、玉蜀黍能够使得粮食亩产大幅度提高,到了明年秋天解决饥饿不成问题。“红旗军”抓了几万人,组织了几万明军重新训练,几乎把山西的地方官都扣下了,简直是闹得天翻地覆,朝廷难道不过问黄汉有备而来,把山西通往京师的关隘都控制住了,靠“红旗军”提供粮食才能够活命的老百姓超过三百万。这个人数还在增加中,那是因为上山、入林躲避战火的老百姓得知建奴、鞑子退了陆陆续续回家。第七百零二章:忍气吞声天寒地冻的季节绝大多数升斗小民无所事事。“红旗军”以工代赈,组织了五十万青壮年采矿、采石、垒石修补关隘的同时,把意图通关报信的都扣下进行审问。打击晋商、贪官讹诈钱粮已经接近尾声之时,朝廷都处在云里雾里,只感觉到山西不寻常,不知道哪里不对劲。一直到腊月二十七,山西的打土豪行动已经进行了半个月后,不少文官武将才恍然大悟。因为他们得知三天前锦衣卫出手上万校尉和帮闲同时抄没通敌晋商在京城和京畿之地的资产,抓捕疑犯。就在这一天,被黄汉软禁了二十几天的杨嗣昌获得了自由,黄昂拿来几十份口供给这位宣大总督过目。才看了三份,杨嗣昌就开始冒汗,清军从他防区逃了,他理应承担责任,但是他能够找到理由开脱。毕竟出逃的清兵几万,数量远远多于他能够调动的兵马,去跟清军死磕约等于是让明军去送死,他的决定是明智的,想来信任他的皇帝不一定深究。可是他看到的口供写得明明白白,他和家丁以及幕僚这些年收受了多少家晋商多少好处,连他刚刚死去不久的老子杨鹤最后的十几年收取了多少贿赂都清清楚楚。大明的封疆大吏不贪腐者凤毛麟角,杨家屁股本来就不干净。晋商为了疏通关系简直是无孔不入,刚刚获知杨嗣昌担任宣大总督的消息就下大本钱,因此杨嗣昌虽然没有赴任在丁忧期间也没耽误收礼。绝大多数商人都很精明,懂得放长线钓大鱼,跟朝廷大员打交道未必是为了眼前利益。黄汉没有对付杨嗣昌的意图,把他软禁起来只不过是为了方便搜刮晋商的财产,方便“红旗军”少年收集晋商通敌、贿赂大明文官武将的罪证,经过三天摸排就掌握了太多证据。全面开花的行动已经过去了半个月时间,在全天候满负荷审讯下,没有一个晋商能够吃得消,如今可谓铁证如山。吴襄本来就是个贪官外加商人,被黄汉点名收集山西正四品以上文官的罪证后简直是无所不用其极。他聪明着呢,知道要加深感情,跟着领导干一百件好事都不如合伙干一件坏事。范永斗父子在吴襄手上吃了不少苦头后,发现吴襄乃是如假包换的内行,最后竹筒倒豆子全部交代了,只求能够留下一条命。摊牌时刻,黄汉见杨嗣昌已经不是刚刚见面之时的满脸傲慢,不仅仅不敢端着,额头还开始冒汗,笑道:“杨大人,本爵向天子承诺五年平辽谈何容易,缺额的粮饷何其多也,初步计算少于三千万两白银根本不够开销。因此决定在山西打击卖国晋商,惩治跟晋商勾结的文官武将,这些商人、官员联手做了不知多少不法之事,杨大人乃是聪明人,难道心里没数”铁证如山,杨嗣昌也不申辩,小声问道:“辽国公,不知您准备如何处置下官”黄汉道:“杨大人误会了,大明官场几乎无官不贪,阁下收入囊中的黄白之物还不算太多,本爵为了养兵,要钱粮不要性命,没想着把山西的官员赶尽杀绝,也包括杨大人。”杨嗣昌听见了黄汉的表态,眼睛亮了起来,顺着话音道:“公爷肩负五年平辽的重任,无论在山西做什么都不过分。您如果事先通知下官,下官一定会竭尽全力协助公爷拿下那些卖国商人和给他们沆瀣一气的官员、吏员。”杨嗣昌果然是俊杰,因为他如此识时务,黄汉问道:“杨大人言下之意认为本爵这件事做得对”公道自在人心,况且杨嗣昌还是个才华横溢的战略家,他何尝不知大明官商勾结贪腐成风,他无力改变现状,只能选择随波逐流。现在得知征虏大将军居然把山西商人和文官武将一网打尽,心里其实佩服得五体投地,他真心认为钱粮被“红旗军”拿着肯定利国利民。杨嗣昌毫不犹豫道:“回禀大将军,您当然做得对,朝廷财政触襟见肘,安民、养兵、赈灾处处需要钱粮,此时拿下这些大明蛀虫善莫大焉。”黄汉道:“如此甚好,这段时间由于敌我难辨故而委屈了杨大人,今日你我二人开诚布公,本爵认为杨大人乃是同道中人,宣大、山西如今是满目疮痍,杨大人即日就得继续履行职责不得有误。”杨嗣昌绝对是个聪明人,他一恭到地,表态道:“公爷放心,下官会坚定的站在您这一边,发现有晋商余孽敢混淆是非一定严惩不贷”目的达到,黄汉当着杨嗣昌的面把几份指认杨家贪赃枉法的口供付之一炬。杨嗣昌开始办公的同时,山西一大半文官也恢复了工作。被解除软禁的官员有苦难言,太多人心疼得直哆嗦,因为他们侵占的良田和囤积的粮食都被充公,家中钱财也被抄没,甚至于连别院埋下的几个坛子都被“红旗军”找到了。人多力量大,加强教育的好处体现了,经过不间断为老兵扫盲,“红旗军”中识字率百分百,所有的少年兵都能写会算。忠诚度无可挑剔的少年军官绝大多数来自于前几年收养的孤儿,这些人天生仇恨贪官污吏和奸商,挖出他们的财富为“红旗军”筹集军饷,这些少年军官简直是挖空心思。威逼利诱加恐吓,在不下手拷问现任官员的情况下,对付官员的管家、小厮、书童,上床大丫鬟,用不着大费周折,贪官的财产就大白于天下。审讯山西、宣大官员的“红旗军”少年根据他们的俸禄和当官的时间计算合法收入,减去必要性开支,最后只返还了几十、几百两银子不等。接近于倾家荡产的文官武将心中无比怨恨,可是把柄被人家征虏大将军捏着呢,只得选择忍气吞声。黄汉不怕这些人会翻盘,因为钱粮已经到手,最主要的目的已经达到。第七百零三章:控制山西、宣大什么都是虚的,钱粮最重要黄汉手里本来就有几百万人口,又会影响山西几百万人口。有枪、有人、有钱粮、有地盘、有港口、有出海口、有跨时代的水师还怕啥五天前八大皇商和几十家卖国晋商的家小已经由宋鹏飞率领四营人马押着前往虎穴城准备船运皮岛、身弥岛。跟回师大军一起上路的还有山西战争难民两万户十万余人口。山西商人被连根拔起,“红旗军”自营商号和体系的商贾共同接管山西的生意,以后做生意相当于是集体商店和私人商号公平竞争。这种做法是借鉴了国朝前三十年失败的治国模式,什么都是集体、国营,导致为集体、国家卖货物的营业员都成了爷、一个个作威作福根本没有服务意识。还导致在没有竞争机制的情况下,商品单一市场没有活力。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市场氛围,在合法的前提下、在依法纳税情况下自由竞争,“红旗军”的商号经营不善可以倒闭,不可以动用武力对付竞争对手。随着市场机制逐渐完善,可以在适当时候推行股份制,改集体所有为股民共有。因为集体所有制的生命力弱,在初始之时具备竞争力,过不了多少年就会人浮于事,走市场化才是必由之路。山西、宣大已经被打破了旧制,黄汉必须长期控制这里才能够使得改革成果不会化为乌有。相信有一两年时间,几百万山西、宣大老百姓在“红旗军”管理下不饿肚子、生活质量逐渐提高,他们就会成为忠于黄汉的良民。以后鞑子、建奴再想从山西、宣大得到铁和粮食难于上青天。大明时期鞑子为什么战斗力急转直下最后发展到连建奴都干不过那是因为大明长期控制贸易,使得鞑子的马匹、牛羊卖不上价钱,连得到一口铁锅都是天价,太多蒙古部落的控弦人使用的羽箭连铁质箭头都做不到,而是以骨头磨制而成。努尔哈赤得益于认了李成梁为主子,得到了扶持,故而才能够在统一女真后征服蒙古诸部。建奴尤其重视贸易,早期从辽东抢来的海量金银财宝都通过晋商转换成了盔甲、武器,因此打得鞑子大败亏输,打得大明丧师失地。如今山西的商贸被黄汉牢牢控制,以建奴糟糕的生产力要获得大量铁料用于铸炮谈何容易“红旗军”控制边贸后会继续压价收购鞑子的牛羊、马匹、皮货、羊毛,允许自由出关的商品不包括铁器、粮食、火药。茶叶、瓷器、丝绸、座钟、棉布、毛衣、毛毯、烈酒、化妆品、奢侈品等等鼓励出口。不仅仅对鞑子继续经济封锁,驻防的“红旗军”还要不间断发动局部战争把蒙古人往北、往西驱赶,最好的结果是把他们赶去欧洲劫掠沙俄。历史上之所以使得沙俄越过西伯利亚来到远东圈走了辽阔的土地,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大明弱不禁风,鞑子、建奴占了汉人的花花世界。汉人拥有的领土有可能是世界上最好的地方,鞑子、建奴得到了沃土纷纷往南迁徙,导致更远的北方人口锐减,沙俄染指西伯利亚之时,那里的土著少之甚少。有了黄汉,有了“红旗军”,岂肯让诸多异族来抢汉人的生存空间,把鞑子再往北驱赶两三千里一直赶去西伯利亚是五年平辽后的十年计划。如果西伯利亚广袤的土地上生活着数百万鞑子和建奴,就不是沙俄来占领远东,而是老毛子们时时刻刻提防四百年前的黄祸卷土重来。眨眼间就是春节,虽然战乱过后一片凋零,但是由于身边有饿死也不抢掠老百姓的“红旗军”,山西军民心中安定。为了共渡难关,宣传队一直在广泛宣传,节约粮食已经深入人心,被接济的难民平均只能维持两顿六七成饱,即便如此也少有说怪话者。天寒地冻无法施工,只能选择针对性的备料,热火朝天的劳动现场都是在矿区,开采石料粉碎为烧制水泥做装备需要大量壮劳力,采煤、开采铁矿石需要的人手也不少。原晋商的作坊都在满负荷开工,炼铁、炼钢、炼焦、缫丝、纺纱、织布等等也能够解决不少工作岗位。没有人怕苦,因为干重体力活儿能够吃三餐有两顿干的,还能够根据出力大小、活儿的难度拿到五钱至一两五钱不等的工钱使得家中妻儿能够温饱。黄汉从来不认为人口是负担,此时出手以工代赈加上救济,使得三四百万老百姓在猫冬之时不会冻饿致死,还使得青壮年能够吃得饱。开了春,立刻出钱粮发动上百万人修建沟渠、打灌井,再大量种植耐寒且容易伺候的高产农作物马铃薯。不遭逢三十年一遇的特大灾情,当年就会使得山西屯户生产的粮食在能够自给自足的情况下,还能够有一部分余粮出售。只要能够解决饥饿,就会稳住形势,山西、宣大被“红旗军”实际控制已是必然。就在大明应对清军大举入侵内地兵力空虚之时,流寇迎来了发展高潮。高迎祥、李自成、老回回等等流寇大头目故意释放出攻击西安意图自立为王的消息,引得曹变蛟、左光先等等将领疲于奔命。腊月下旬,流寇主力再次经过商洛山杀奔河南如入无人之境,他们连下几座县城抢到了能够维持基本生存的粮食,再次裹挟了二十几万人口。高迎祥得到细作探报得知襄阳城中有明军囤积的大量军需、武器和粮食,得知由于襄阳一带地肥水美襄王一脉巨富,府邸里金银财宝无数,库房里的粮食堆积如山。吃不饱的流寇太想宰肥羊,得知襄阳很肥兵力空虚后,都开始流口水了。他们又得知卢阎王的天雄军和沿江一带的“红魔”人马都越过黄河追击清军离襄阳足两千里,意识到大好机会就在眼前。第七百零四章:里应外合此时在湖广、河南、南直隶交界处大别山腹地闹腾的张献忠、刘国能、罗汝才等等贼骨头也觉得压力大减,一直被天雄军追得满世界乱窜的情况大为改观。他们也想打下几个富裕的地方过个肥年,计划奔袭南阳或者襄阳。南阳和襄阳这两座城池都是中上等规模,城中有粮食有大量人口,只要军民齐心协力坚守,以流寇糟糕的攻坚能力要想拿下简直是异想天开。也是因为迷信城池的防御力,导致襄阳、南阳的文官武将人浮于事,再加上最近捷报连连,不可一世的清军都被打得一溃千里,使得太多大明文武过于乐观。黄四方算计晋商和山西、宣大官吏执行收网大计划,“红旗军”跟清军在山西战斗,都需要旗卫提供情报,留在内地工作的旗卫大量北上加强山西、宣大的力量。河南、湖广、四川留下的旗卫为数不多,他们当然以加强“红旗军”实际控制地区的探报为主。洛阳、开封、襄有枪、有人、有钱粮、有地盘、有港口、有出海口、有跨时代的水师还怕啥五天前八大皇商和几十家卖国晋商的家小已经由宋鹏飞率领四营人马押着前往虎穴城准备船运皮岛、身弥岛。跟回师大军一起上路的还有山西战争难民两万户十万余人口。山西商人被连根拔起,“红旗军”自营商号和体系的商贾共同接管山西的生意,以后做生意相当于是集体商店和私人商号公平竞争。这种做法是借鉴了国朝前三十年失败的治国模式,什么都是集体、国营,导致为集体、国家卖货物的营业员都成了爷、一个个作威作福根本没有服务意识。还导致在没有竞争机制的情况下,商品单一市场没有活力。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市场氛围,在合法的前提下、在依法纳税情况下自由竞争,“红旗军”的商号经营不善可以倒闭,不可以动用武力对付竞争对手。随着市场机制逐渐完善,可以在适当时候推行股份制,改集体所有为股民共有。因为集体所有制的生命力弱,在初始之时具备竞争力,过不了多少年就会人浮于事,走市场化才是必由之路。山西、宣大已经被打破了旧制,黄汉必须长期控制这里才能够使得改革成果不会化为乌有。相信有一两年时间,几百万山西、宣大老百姓在“红旗军”管理下不饿肚子、生活质量逐渐提高,他们就会成为忠于黄汉的良民。以后鞑子、建奴再想从山西、宣大得到铁和粮食难于上青天。大明时期鞑子为什么战斗力急转直下最后发展到连建奴都干不过那是因为大明长期控制贸易,使得鞑子的马匹、牛羊卖不上价钱,连得到一口铁锅都是天价,太多蒙古部落的控弦人使用的羽箭连铁质箭头都做不到,而是以骨头磨制而成。努尔哈赤得益于认了李成梁为主子,得到了扶持,故而才能够在统一女真后征服蒙古诸部。建奴尤其重视贸易,早期从辽东抢来的海量金银财宝都通过晋商转换成了盔甲、武器,因此打得鞑子大败亏输,打得大明丧师失地。如今山西的商贸被黄汉牢牢控制,以建奴糟糕的生产力要获得大量铁料用于铸炮谈何容易“红旗军”控制边贸后会继续压价收购鞑子的牛羊、马匹、皮货、羊毛,允许自由出关的商品不包括铁器、粮食、火药。茶叶、瓷器、丝绸、座钟、棉布、毛衣、毛毯、烈酒、化妆品、奢侈品等等鼓励出口。不仅仅对鞑子继续经济封锁,驻防的“红旗军”还要不间断发动局部战争把蒙古人往北、往西驱赶,最好的结果是把他们赶去欧洲劫掠沙俄。历史上之所以使得沙俄越过西伯利亚来到远东圈走了辽阔的土地,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大明弱不禁风,鞑子、建奴占了汉人的花花世界。汉人拥有的领土有可能是世界上最好的地方,鞑子、建奴得到了沃土纷纷往南迁徙,导致更远的北方人口锐减,沙俄染指西伯利亚之时,那里的土著少之甚少。有了黄汉,有了“红旗军”,岂肯让诸多异族来抢汉人的生存空间,把鞑子再往北驱赶两三千里一直赶去西伯利亚是五年平辽后的十年计划。如果西伯利亚广袤的土地上生活着数百万鞑子和建奴,就不是沙俄来占领远东,而是老毛子们时时刻刻提防四百年前的黄祸卷土重来。眨眼间就是春节,虽然战乱过后一片凋零,但是由于身边有饿死也不抢掠老百姓的“红旗军”,山西军民心中安定。为了共渡难关,宣传队一直在广泛宣传,节约粮食已经深入人心,被接济的难民平均只能维持两顿六七成饱,即便如此也少有说怪话者。天寒地冻无法施工,只能选择针对性的备料,热火朝天的劳动现场都是在矿区,开采石料粉碎为烧制水泥做装备需要大量壮劳力,采煤、开采铁矿石需要的人手也不少。原晋商的作坊都在满负荷开工,炼铁、炼钢、炼焦、缫丝、纺纱、织布等等也能够解决不少工作岗位。没有人怕苦,因为干重体力活儿能够吃三餐有两顿干的,还能够根据出力大小、活儿的难度拿到五钱至一两五钱不等的工钱使得家中妻儿能够温饱。黄汉从来不认为人口是负担,此时出手以工代赈加上救济,使得三四百万老百姓在猫冬之时不会冻饿致死,还使得青壮年能够吃得饱。开了春,立刻出钱粮发动上百万人修建沟渠、打灌井,再大量种植耐寒且容易伺候的高产农作物马铃薯。不遭逢三十年一遇的特大灾情,当年就会使得山西屯户生产的粮食在能够自给自足的情况下,还能够有一部分余粮出售。只要能够解决饥饿,就会稳住形势,山西、宣大被“红旗军”实际控制已是必然。就在大明应对清军大举入侵内地兵力空虚之时,流寇迎来了发展高潮。高迎祥、李自成、老回回等等流寇大头目故意释放出攻击西安意图自立为王的消息,引得曹变蛟、左光先等等将领疲于奔命。腊月下旬,流寇主力再次经过商洛山杀奔河南如入无人之境,他们连下几座县城抢到了能够维持基本生存的粮食,再次裹挟了二十几万人口。高迎祥得到细作探报得知襄阳城中有明军囤积的大量军需、武器和粮食,得知由于襄阳一带地肥水美襄王一脉巨富,府邸里金银财宝无数,库房里的粮食堆积如山。吃不饱的流寇太想宰肥羊,得知襄阳很肥兵力空虚后,都开始流口水了。他们又得知卢阎王的天雄军和沿江一带的“红魔”人马都越过黄河追击清军离襄阳足两千里,意识到大好机会就在眼前。第七百零四章:里应外合此时在湖广、河南、南直隶交界处大别山腹地闹腾的张献忠、刘国能、罗汝才等等贼骨头也觉得压力大减,一直被天雄军追得满世界乱窜的情况大为改观。他们也想打下几个富裕的地方过个肥年,计划奔袭南阳或者襄阳。南阳和襄阳这两座城池都是中上等规模,城中有粮食有大量人口,只要军民齐心协力坚守,以流寇糟糕的攻坚能力要想拿下简直是异想天开。也是因为迷信城池的防御力,导致襄阳、南阳的文官武将人浮于事,再加上最近捷报连连,不可一世的清军都被打得一溃千里,使得太多大明文武过于乐观。黄四方算计晋商和山西、宣大官吏执行收网大计划,“红旗军”跟清军在山西战斗,都需要旗卫提供情报,留在内地工作的旗卫大量北上加强山西、宣大的力量。河南、湖广、四川留下的旗卫为数不多,他们当然以加强“红旗军”实际控制地区的探报为主。洛阳、开封、襄有枪、有人、有钱粮、有地盘、有港口、有出海口、有跨时代的水师还怕啥五天前八大皇商和几十家卖国晋商的家小已经由宋鹏飞率领四营人马押着前往虎穴城准备船运皮岛、身弥岛。跟回师大军一起上路的还有山西战争难民两万户十万余人口。山西商人被连根拔起,“红旗军”自营商号和体系的商贾共同接管山西的生意,以后做生意相当于是集体商店和私人商号公平竞争。这种做法是借鉴了国朝前三十年失败的治国模式,什么都是集体、国营,导致为集体、国家卖货物的营业员都成了爷、一个个作威作福根本没有服务意识。还导致在没有竞争机制的情况下,商品单一市场没有活力。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市场氛围,在合法的前提下、在依法纳税情况下自由竞争,“红旗军”的商号经营不善可以倒闭,不可以动用武力对付竞争对手。随着市场机制逐渐完善,可以在适当时候推行股份制,改集体所有为股民共有。因为集体所有制的生命力弱,在初始之时具备竞争力,过不了多少年就会人浮于事,走市场化才是必由之路。山西、宣大已经被打破了旧制,黄汉必须长期控制这里才能够使得改革成果不会化为乌有。相信有一两年时间,几百万山西、宣大老百姓在“红旗军”管理下不饿肚子、生活质量逐渐提高,他们就会成为忠于黄汉的良民。以后鞑子、建奴再想从山西、宣大得到铁和粮食难于上青天。大明时期鞑子为什么战斗力急转直下最后发展到连建奴都干不过那是因为大明长期控制贸易,使得鞑子的马匹、牛羊卖不上价钱,连得到一口铁锅都是天价,太多蒙古部落的控弦人使用的羽箭连铁质箭头都做不到,而是以骨头磨制而成。努尔哈赤得益于认了李成梁为主子,得到了扶持,故而才能够在统一女真后征服蒙古诸部。建奴尤其重视贸易,早期从辽东抢来的海量金银财宝都通过晋商转换成了盔甲、武器,因此打得鞑子大败亏输,打得大明丧师失地。如今山西的商贸被黄汉牢牢控制,以建奴糟糕的生产力要获得大量铁料用于铸炮谈何容易“红旗军”控制边贸后会继续压价收购鞑子的牛羊、马匹、皮货、羊毛,允许自由出关的商品不包括铁器、粮食、火药。茶叶、瓷器、丝绸、座钟、棉布、毛衣、毛毯、烈酒、化妆品、奢侈品等等鼓励出口。不仅仅对鞑子继续经济封锁,驻防的“红旗军”还要不间断发动局部战争把蒙古人往北、往西驱赶,最好的结果是把他们赶去欧洲劫掠沙俄。历史上之所以使得沙俄越过西伯利亚来到远东圈走了辽阔的土地,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大明弱不禁风,鞑子、建奴占了汉人的花花世界。汉人拥有的领土有可能是世界上最好的地方,鞑子、建奴得到了沃土纷纷往南迁徙,导致更远的北方人口锐减,沙俄染指西伯利亚之时,那里的土著少之甚少。有了黄汉,有了“红旗军”,岂肯让诸多异族来抢汉人的生存空间,把鞑子再往北驱赶两三千里一直赶去西伯利亚是五年平辽后的十年计划。如果西伯利亚广袤的土地上生活着数百万鞑子和建奴,就不是沙俄来占领远东,而是老毛子们时时刻刻提防四百年前的黄祸卷土重来。眨眼间就是春节,虽然战乱过后一片凋零,但是由于身边有饿死也不抢掠老百姓的“红旗军”,山西军民心中安定。为了共渡难关,宣传队一直在广泛宣传,节约粮食已经深入人心,被接济的难民平均只能维持两顿六七成饱,即便如此也少有说怪话者。天寒地冻无法施工,只能选择针对性的备料,热火朝天的劳动现场都是在矿区,开采石料粉碎为烧制水泥做装备需要大量壮劳力,采煤、开采铁矿石需要的人手也不少。原晋商的作坊都在满负荷开工,炼铁、炼钢、炼焦、缫丝、纺纱、织布等等也能够解决不少工作岗位。没有人怕苦,因为干重体力活儿能够吃三餐有两顿干的,还能够根据出力大小、活儿的难度拿到五钱至一两五钱不等的工钱使得家中妻儿能够温饱。黄汉从来不认为人口是负担,此时出手以工代赈加上救济,使得三四百万老百姓在猫冬之时不会冻饿致死,还使得青壮年能够吃得饱。开了春,立刻出钱粮发动上百万人修建沟渠、打灌井,再大量种植耐寒且容易伺候的高产农作物马铃薯。不遭逢三十年一遇的特大灾情,当年就会使得山西屯户生产的粮食在能够自给自足的情况下,还能够有一部分余粮出售。只要能够解决饥饿,就会稳住形势,山西、宣大被“红旗军”实际控制已是必然。就在大明应对清军大举入侵内地兵力空虚之时,流寇迎来了发展高潮。高迎祥、李自成、老回回等等流寇大头目故意释放出攻击西安意图自立为王的消息,引得曹变蛟、左光先等等将领疲于奔命。腊月下旬,流寇主力再次经过商洛山杀奔河南如入无人之境,他们连下几座县城抢到了能够维持基本生存的粮食,再次裹挟了二十几万人口。高迎祥得到细作探报得知襄阳城中有明军囤积的大量军需、武器和粮食,得知由于襄阳一带地肥水美襄王一脉巨富,府邸里金银财宝无数,库房里的粮食堆积如山。吃不饱的流寇太想宰肥羊,得知襄阳很肥兵力空虚后,都开始流口水了。他们又得知卢阎王的天雄军和沿江一带的“红魔”人马都越过黄河追击清军离襄阳足两千里,意识到大好机会就在眼前。第七百零四章:里应外合此时在湖广、河南、南直隶交界处大别山腹地闹腾的张献忠、刘国能、罗汝才等等贼骨头也觉得压力大减,一直被天雄军追得满世界乱窜的情况大为改观。他们也想打下几个富裕的地方过个肥年,计划奔袭南阳或者襄阳。南阳和襄阳这两座城池都是中上等规模,城中有粮食有大量人口,只要军民齐心协力坚守,以流寇糟糕的攻坚能力要想拿下简直是异想天开。也是因为迷信城池的防御力,导致襄阳、南阳的文官武将人浮于事,再加上最近捷报连连,不可一世的清军都被打得一溃千里,使得太多大明文武过于乐观。黄四方算计晋商和山西、宣大官吏执行收网大计划,“红旗军”跟清军在山西战斗,都需要旗卫提供情报,留在内地工作的旗卫大量北上加强山西、宣大的力量。河南、湖广、四川留下的旗卫为数不多,他们当然以加强“红旗军”实际控制地区的探报为主。洛阳、开封、襄有枪、有人、有钱粮、有地盘、有港口、有出海口、有跨时代的水师还怕啥五天前八大皇商和几十家卖国晋商的家小已经由宋鹏飞率领四营人马押着前往虎穴城准备船运皮岛、身弥岛。跟回师大军一起上路的还有山西战争难民两万户十万余人口。山西商人被连根拔起,“红旗军”自营商号和体系的商贾共同接管山西的生意,以后做生意相当于是集体商店和私人商号公平竞争。这种做法是借鉴了国朝前三十年失败的治国模式,什么都是集体、国营,导致为集体、国家卖货物的营业员都成了爷、一个个作威作福根本没有服务意识。还导致在没有竞争机制的情况下,商品单一市场没有活力。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市场氛围,在合法的前提下、在依法纳税情况下自由竞争,“红旗军”的商号经营不善可以倒闭,不可以动用武力对付竞争对手。随着市场机制逐渐完善,可以在适当时候推行股份制,改集体所有为股民共有。因为集体所有制的生命力弱,在初始之时具备竞争力,过不了多少年就会人浮于事,走市场化才是必由之路。山西、宣大已经被打破了旧制,黄汉必须长期控制这里才能够使得改革成果不会化为乌有。相信有一两年时间,几百万山西、宣大老百姓在“红旗军”管理下不饿肚子、生活质量逐渐提高,他们就会成为忠于黄汉的良民。以后鞑子、建奴再想从山西、宣大得到铁和粮食难于上青天。大明时期鞑子为什么战斗力急转直下最后发展到连建奴都干不过那是因为大明长期控制贸易,使得鞑子的马匹、牛羊卖不上价钱,连得到一口铁锅都是天价,太多蒙古部落的控弦人使用的羽箭连铁质箭头都做不到,而是以骨头磨制而成。努尔哈赤得益于认了李成梁为主子,得到了扶持,故而才能够在统一女真后征服蒙古诸部。建奴尤其重视贸易,早期从辽东抢来的海量金银财宝都通过晋商转换成了盔甲、武器,因此打得鞑子大败亏输,打得大明丧师失地。如今山西的商贸被黄汉牢牢控制,以建奴糟糕的生产力要获得大量铁料用于铸炮谈何容易“红旗军”控制边贸后会继续压价收购鞑子的牛羊、马匹、皮货、羊毛,允许自由出关的商品不包括铁器、粮食、火药。茶叶、瓷器、丝绸、座钟、棉布、毛衣、毛毯、烈酒、化妆品、奢侈品等等鼓励出口。不仅仅对鞑子继续经济封锁,驻防的“红旗军”还要不间断发动局部战争把蒙古人往北、往西驱赶,最好的结果是把他们赶去欧洲劫掠沙俄。历史上之所以使得沙俄越过西伯利亚来到远东圈走了辽阔的土地,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大明弱不禁风,鞑子、建奴占了汉人的花花世界。汉人拥有的领土有可能是世界上最好的地方,鞑子、建奴得到了沃土纷纷往南迁徙,导致更远的北方人口锐减,沙俄染指西伯利亚之时,那里的土著少之甚少。有了黄汉,有了“红旗军”,岂肯让诸多异族来抢汉人的生存空间,把鞑子再往北驱赶两三千里一直赶去西伯利亚是五年平辽后的十年计划。如果西伯利亚广袤的土地上生活着数百万鞑子和建奴,就不是沙俄来占领远东,而是老毛子们时时刻刻提防四百年前的黄祸卷土重来。眨眼间就是春节,虽然战乱过后一片凋零,但是由于身边有饿死也不抢掠老百姓的“红旗军”,山西军民心中安定。为了共渡难关,宣传队一直在广泛宣传,节约粮食已经深入人心,被接济的难民平均只能维持两顿六七成饱,即便如此也少有说怪话者。天寒地冻无法施工,只能选择针对性的备料,热火朝天的劳动现场都是在矿区,开采石料粉碎为烧制水泥做装备需要大量壮劳力,采煤、开采铁矿石需要的人手也不少。原晋商的作坊都在满负荷开工,炼铁、炼钢、炼焦、缫丝、纺纱、织布等等也能够解决不少工作岗位。没有人怕苦,因为干重体力活儿能够吃三餐有两顿干的,还能够根据出力大小、活儿的难度拿到五钱至一两五钱不等的工钱使得家中妻儿能够温饱。黄汉从来不认为人口是负担,此时出手以工代赈加上救济,使得三四百万老百姓在猫冬之时不会冻饿致死,还使得青壮年能够吃得饱。开了春,立刻出钱粮发动上百万人修建沟渠、打灌井,再大量种植耐寒且容易伺候的高产农作物马铃薯。不遭逢三十年一遇的特大灾情,当年就会使得山西屯户生产的粮食在能够自给自足的情况下,还能够有一部分余粮出售。只要能够解决饥饿,就会稳住形势,山西、宣大被“红旗军”实际控制已是必然。就在大明应对清军大举入侵内地兵力空虚之时,流寇迎来了发展高潮。高迎祥、李自成、老回回等等流寇大头目故意释放出攻击西安意图自立为王的消息,引得曹变蛟、左光先等等将领疲于奔命。腊月下旬,流寇主力再次经过商洛山杀奔河南如入无人之境,他们连下几座县城抢到了能够维持基本生存的粮食,再次裹挟了二十几万人口。高迎祥得到细作探报得知襄阳城中有明军囤积的大量军需、武器和粮食,得知由于襄阳一带地肥水美襄王一脉巨富,府邸里金银财宝无数,库房里的粮食堆积如山。吃不饱的流寇太想宰肥羊,得知襄阳很肥兵力空虚后,都开始流口水了。他们又得知卢阎王的天雄军和沿江一带的“红魔”人马都越过黄河追击清军离襄阳足两千里,意识到大好机会就在眼前。第七百零四章:里应外合此时在湖广、河南、南直隶交界处大别山腹地闹腾的张献忠、刘国能、罗汝才等等贼骨头也觉得压力大减,一直被天雄军追得满世界乱窜的情况大为改观。他们也想打下几个富裕的地方过个肥年,计划奔袭南阳或者襄阳。南阳和襄阳这两座城池都是中上等规模,城中有粮食有大量人口,只要军民齐心协力坚守,以流寇糟糕的攻坚能力要想拿下简直是异想天开。也是因为迷信城池的防御力,导致襄阳、南阳的文官武将人浮于事,再加上最近捷报连连,不可一世的清军都被打得一溃千里,使得太多大明文武过于乐观。黄四方算计晋商和山西、宣大官吏执行收网大计划,“红旗军”跟清军在山西战斗,都需要旗卫提供情报,留在内地工作的旗卫大量北上加强山西、宣大的力量。河南、湖广、四川留下的旗卫为数不多,他们当然以加强“红旗军”实际控制地区的探报为主。洛阳、开封、襄有枪、有人、有钱粮、有地盘、有港口、有出海口、有跨时代的水师还怕啥五天前八大皇商和几十家卖国晋商的家小已经由宋鹏飞率领四营人马押着前往虎穴城准备船运皮岛、身弥岛。跟回师大军一起上路的还有山西战争难民两万户十万余人口。山西商人被连根拔起,“红旗军”自营商号和体系的商贾共同接管山西的生意,以后做生意相当于是集体商店和私人商号公平竞争。这种做法是借鉴了国朝前三十年失败的治国模式,什么都是集体、国营,导致为集体、国家卖货物的营业员都成了爷、一个个作威作福根本没有服务意识。还导致在没有竞争机制的情况下,商品单一市场没有活力。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市场氛围,在合法的前提下、在依法纳税情况下自由竞争,“红旗军”的商号经营不善可以倒闭,不可以动用武力对付竞争对手。随着市场机制逐渐完善,可以在适当时候推行股份制,改集体所有为股民共有。因为集体所有制的生命力弱,在初始之时具备竞争力,过不了多少年就会人浮于事,走市场化才是必由之路。山西、宣大已经被打破了旧制,黄汉必须长期控制这里才能够使得改革成果不会化为乌有。相信有一两年时间,几百万山西、宣大老百姓在“红旗军”管理下不饿肚子、生活质量逐渐提高,他们就会成为忠于黄汉的良民。以后鞑子、建奴再想从山西、宣大得到铁和粮食难于上青天。大明时期鞑子为什么战斗力急转直下最后发展到连建奴都干不过那是因为大明长期控制贸易,使得鞑子的马匹、牛羊卖不上价钱,连得到一口铁锅都是天价,太多蒙古部落的控弦人使用的羽箭连铁质箭头都做不到,而是以骨头磨制而成。努尔哈赤得益于认了李成梁为主子,得到了扶持,故而才能够在统一女真后征服蒙古诸部。建奴尤其重视贸易,早期从辽东抢来的海量金银财宝都通过晋商转换成了盔甲、武器,因此打得鞑子大败亏输,打得大明丧师失地。如今山西的商贸被黄汉牢牢控制,以建奴糟糕的生产力要获得大量铁料用于铸炮谈何容易“红旗军”控制边贸后会继续压价收购鞑子的牛羊、马匹、皮货、羊毛,允许自由出关的商品不包括铁器、粮食、火药。茶叶、瓷器、丝绸、座钟、棉布、毛衣、毛毯、烈酒、化妆品、奢侈品等等鼓励出口。不仅仅对鞑子继续经济封锁,驻防的“红旗军”还要不间断发动局部战争把蒙古人往北、往西驱赶,最好的结果是把他们赶去欧洲劫掠沙俄。历史上之所以使得沙俄越过西伯利亚来到远东圈走了辽阔的土地,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大明弱不禁风,鞑子、建奴占了汉人的花花世界。汉人拥有的领土有可能是世界上最好的地方,鞑子、建奴得到了沃土纷纷往南迁徙,导致更远的北方人口锐减,沙俄染指西伯利亚之时,那里的土著少之甚少。有了黄汉,有了“红旗军”,岂肯让诸多异族来抢汉人的生存空间,把鞑子再往北驱赶两三千里一直赶去西伯利亚是五年平辽后的十年计划。如果西伯利亚广袤的土地上生活着数百万鞑子和建奴,就不是沙俄来占领远东,而是老毛子们时时刻刻提防四百年前的黄祸卷土重来。眨眼间就是春节,虽然战乱过后一片凋零,但是由于身边有饿死也不抢掠老百姓的“红旗军”,山西军民心中安定。为了共渡难关,宣传队一直在广泛宣传,节约粮食已经深入人心,被接济的难民平均只能维持两顿六七成饱,即便如此也少有说怪话者。天寒地冻无法施工,只能选择针对性的备料,热火朝天的劳动现场都是在矿区,开采石料粉碎为烧制水泥做装备需要大量壮劳力,采煤、开采铁矿石需要的人手也不少。原晋商的作坊都在满负荷开工,炼铁、炼钢、炼焦、缫丝、纺纱、织布等等也能够解决不少工作岗位。没有人怕苦,因为干重体力活儿能够吃三餐有两顿干的,还能够根据出力大小、活儿的难度拿到五钱至一两五钱不等的工钱使得家中妻儿能够温饱。黄汉从来不认为人口是负担,此时出手以工代赈加上救济,使得三四百万老百姓在猫冬之时不会冻饿致死,还使得青壮年能够吃得饱。开了春,立刻出钱粮发动上百万人修建沟渠、打灌井,再大量种植耐寒且容易伺候的高产农作物马铃薯。不遭逢三十年一遇的特大灾情,当年就会使得山西屯户生产的粮食在能够自给自足的情况下,还能够有一部分余粮出售。只要能够解决饥饿,就会稳住形势,山西、宣大被“红旗军”实际控制已是必然。就在大明应对清军大举入侵内地兵力空虚之时,流寇迎来了发展高潮。高迎祥、李自成、老回回等等流寇大头目故意释放出攻击西安意图自立为王的消息,引得曹变蛟、左光先等等将领疲于奔命。腊月下旬,流寇主力再次经过商洛山杀奔河南如入无人之境,他们连下几座县城抢到了能够维持基本生存的粮食,再次裹挟了二十几万人口。高迎祥得到细作探报得知襄阳城中有明军囤积的大量军需、武器和粮食,得知由于襄阳一带地肥水美襄王一脉巨富,府邸里金银财宝无数,库房里的粮食堆积如山。吃不饱的流寇太想宰肥羊,得知襄阳很肥兵力空虚后,都开始流口水了。他们又得知卢阎王的天雄军和沿江一带的“红魔”人马都越过黄河追击清军离襄阳足两千里,意识到大好机会就在眼前。第七百零四章:里应外合此时在湖广、河南、南直隶交界处大别山腹地闹腾的张献忠、刘国能、罗汝才等等贼骨头也觉得压力大减,一直被天雄军追得满世界乱窜的情况大为改观。他们也想打下几个富裕的地方过个肥年,计划奔袭南阳或者襄阳。南阳和襄阳这两座城池都是中上等规模,城中有粮食有大量人口,只要军民齐心协力坚守,以流寇糟糕的攻坚能力要想拿下简直是异想天开。也是因为迷信城池的防御力,导致襄阳、南阳的文官武将人浮于事,再加上最近捷报连连,不可一世的清军都被打得一溃千里,使得太多大明文武过于乐观。黄四方算计晋商和山西、宣大官吏执行收网大计划,“红旗军”跟清军在山西战斗,都需要旗卫提供情报,留在内地工作的旗卫大量北上加强山西、宣大的力量。河南、湖广、四川留下的旗卫为数不多,他们当然以加强“红旗军”实际控制地区的探报为主。洛阳、开封、襄有枪、有人、有钱粮、有地盘、有港口、有出海口、有跨时代的水师还怕啥五天前八大皇商和几十家卖国晋商的家小已经由宋鹏飞率领四营人马押着前往虎穴城准备船运皮岛、身弥岛。跟回师大军一起上路的还有山西战争难民两万户十万余人口。山西商人被连根拔起,“红旗军”自营商号和体系的商贾共同接管山西的生意,以后做生意相当于是集体商店和私人商号公平竞争。这种做法是借鉴了国朝前三十年失败的治国模式,什么都是集体、国营,导致为集体、国家卖货物的营业员都成了爷、一个个作威作福根本没有服务意识。还导致在没有竞争机制的情况下,商品单一市场没有活力。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市场氛围,在合法的前提下、在依法纳税情况下自由竞争,“红旗军”的商号经营不善可以倒闭,不可以动用武力对付竞争对手。随着市场机制逐渐完善,可以在适当时候推行股份制,改集体所有为股民共有。因为集体所有制的生命力弱,在初始之时具备竞争力,过不了多少年就会人浮于事,走市场化才是必由之路。山西、宣大已经被打破了旧制,黄汉必须长期控制这里才能够使得改革成果不会化为乌有。相信有一两年时间,几百万山西、宣大老百姓在“红旗军”管理下不饿肚子、生活质量逐渐提高,他们就会成为忠于黄汉的良民。以后鞑子、建奴再想从山西、宣大得到铁和粮食难于上青天。大明时期鞑子为什么战斗力急转直下最后发展到连建奴都干不过那是因为大明长期控制贸易,使得鞑子的马匹、牛羊卖不上价钱,连得到一口铁锅都是天价,太多蒙古部落的控弦人使用的羽箭连铁质箭头都做不到,而是以骨头磨制而成。努尔哈赤得益于认了李成梁为主子,得到了扶持,故而才能够在统一女真后征服蒙古诸部。建奴尤其重视贸易,早期从辽东抢来的海量金银财宝都通过晋商转换成了盔甲、武器,因此打得鞑子大败亏输,打得大明丧师失地。如今山西的商贸被黄汉牢牢控制,以建奴糟糕的生产力要获得大量铁料用于铸炮谈何容易“红旗军”控制边贸后会继续压价收购鞑子的牛羊、马匹、皮货、羊毛,允许自由出关的商品不包括铁器、粮食、火药。茶叶、瓷器、丝绸、座钟、棉布、毛衣、毛毯、烈酒、化妆品、奢侈品等等鼓励出口。不仅仅对鞑子继续经济封锁,驻防的“红旗军”还要不间断发动局部战争把蒙古人往北、往西驱赶,最好的结果是把他们赶去欧洲劫掠沙俄。历史上之所以使得沙俄越过西伯利亚来到远东圈走了辽阔的土地,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大明弱不禁风,鞑子、建奴占了汉人的花花世界。汉人拥有的领土有可能是世界上最好的地方,鞑子、建奴得到了沃土纷纷往南迁徙,导致更远的北方人口锐减,沙俄染指西伯利亚之时,那里的土著少之甚少。有了黄汉,有了“红旗军”,岂肯让诸多异族来抢汉人的生存空间,把鞑子再往北驱赶两三千里一直赶去西伯利亚是五年平辽后的十年计划。如果西伯利亚广袤的土地上生活着数百万鞑子和建奴,就不是沙俄来占领远东,而是老毛子们时时刻刻提防四百年前的黄祸卷土重来。眨眼间就是春节,虽然战乱过后一片凋零,但是由于身边有饿死也不抢掠老百姓的“红旗军”,山西军民心中安定。为了共渡难关,宣传队一直在广泛宣传,节约粮食已经深入人心,被接济的难民平均只能维持两顿六七成饱,即便如此也少有说怪话者。天寒地冻无法施工,只能选择针对性的备料,热火朝天的劳动现场都是在矿区,开采石料粉碎为烧制水泥做装备需要大量壮劳力,采煤、开采铁矿石需要的人手也不少。原晋商的作坊都在满负荷开工,炼铁、炼钢、炼焦、缫丝、纺纱、织布等等也能够解决不少工作岗位。没有人怕苦,因为干重体力活儿能够吃三餐有两顿干的,还能够根据出力大小、活儿的难度拿到五钱至一两五钱不等的工钱使得家中妻儿能够温饱。黄汉从来不认为人口是负担,此时出手以工代赈加上救济,使得三四百万老百姓在猫冬之时不会冻饿致死,还使得青壮年能够吃得饱。开了春,立刻出钱粮发动上百万人修建沟渠、打灌井,再大量种植耐寒且容易伺候的高产农作物马铃薯。不遭逢三十年一遇的特大灾情,当年就会使得山西屯户生产的粮食在能够自给自足的情况下,还能够有一部分余粮出售。只要能够解决饥饿,就会稳住形势,山西、宣大被“红旗军”实际控制已是必然。就在大明应对清军大举入侵内地兵力空虚之时,流寇迎来了发展高潮。高迎祥、李自成、老回回等等流寇大头目故意释放出攻击西安意图自立为王的消息,引得曹变蛟、左光先等等将领疲于奔命。腊月下旬,流寇主力再次经过商洛山杀奔河南如入无人之境,他们连下几座县城抢到了能够维持基本生存的粮食,再次裹挟了二十几万人口。高迎祥得到细作探报得知襄阳城中有明军囤积的大量军需、武器和粮食,得知由于襄阳一带地肥水美襄王一脉巨富,府邸里金银财宝无数,库房里的粮食堆积如山。吃不饱的流寇太想宰肥羊,得知襄阳很肥兵力空虚后,都开始流口水了。他们又得知卢阎王的天雄军和沿江一带的“红魔”人马都越过黄河追击清军离襄阳足两千里,意识到大好机会就在眼前。第七百零四章:里应外合此时在湖广、河南、南直隶交界处大别山腹地闹腾的张献忠、刘国能、罗汝才等等贼骨头也觉得压力大减,一直被天雄军追得满世界乱窜的情况大为改观。他们也想打下几个富裕的地方过个肥年,计划奔袭南阳或者襄阳。南阳和襄阳这两座城池都是中上等规模,城中有粮食有大量人口,只要军民齐心协力坚守,以流寇糟糕的攻坚能力要想拿下简直是异想天开。也是因为迷信城池的防御力,导致襄阳、南阳的文官武将人浮于事,再加上最近捷报连连,不可一世的清军都被打得一溃千里,使得太多大明文武过于乐观。黄四方算计晋商和山西、宣大官吏执行收网大计划,“红旗军”跟清军在山西战斗,都需要旗卫提供情报,留在内地工作的旗卫大量北上加强山西、宣大的力量。河南、湖广、四川留下的旗卫为数不多,他们当然以加强“红旗军”实际控制地区的探报为主。洛阳、开封、襄有枪、有人、有钱粮、有地盘、有港口、有出海口、有跨时代的水师还怕啥五天前八大皇商和几十家卖国晋商的家小已经由宋鹏飞率领四营人马押着前往虎穴城准备船运皮岛、身弥岛。跟回师大军一起上路的还有山西战争难民两万户十万余人口。山西商人被连根拔起,“红旗军”自营商号和体系的商贾共同接管山西的生意,以后做生意相当于是集体商店和私人商号公平竞争。这种做法是借鉴了国朝前三十年失败的治国模式,什么都是集体、国营,导致为集体、国家卖货物的营业员都成了爷、一个个作威作福根本没有服务意识。还导致在没有竞争机制的情况下,商品单一市场没有活力。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市场氛围,在合法的前提下、在依法纳税情况下自由竞争,“红旗军”的商号经营不善可以倒闭,不可以动用武力对付竞争对手。随着市场机制逐渐完善,可以在适当时候推行股份制,改集体所有为股民共有。因为集体所有制的生命力弱,在初始之时具备竞争力,过不了多少年就会人浮于事,走市场化才是必由之路。山西、宣大已经被打破了旧制,黄汉必须长期控制这里才能够使得改革成果不会化为乌有。相信有一两年时间,几百万山西、宣大老百姓在“红旗军”管理下不饿肚子、生活质量逐渐提高,他们就会成为忠于黄汉的良民。以后鞑子、建奴再想从山西、宣大得到铁和粮食难于上青天。大明时期鞑子为什么战斗力急转直下最后发展到连建奴都干不过那是因为大明长期控制贸易,使得鞑子的马匹、牛羊卖不上价钱,连得到一口铁锅都是天价,太多蒙古部落的控弦人使用的羽箭连铁质箭头都做不到,而是以骨头磨制而成。努尔哈赤得益于认了李成梁为主子,得到了扶持,故而才能够在统一女真后征服蒙古诸部。建奴尤其重视贸易,早期从辽东抢来的海量金银财宝都通过晋商转换成了盔甲、武器,因此打得鞑子大败亏输,打得大明丧师失地。如今山西的商贸被黄汉牢牢控制,以建奴糟糕的生产力要获得大量铁料用于铸炮谈何容易“红旗军”控制边贸后会继续压价收购鞑子的牛羊、马匹、皮货、羊毛,允许自由出关的商品不包括铁器、粮食、火药。茶叶、瓷器、丝绸、座钟、棉布、毛衣、毛毯、烈酒、化妆品、奢侈品等等鼓励出口。不仅仅对鞑子继续经济封锁,驻防的“红旗军”还要不间断发动局部战争把蒙古人往北、往西驱赶,最好的结果是把他们赶去欧洲劫掠沙俄。历史上之所以使得沙俄越过西伯利亚来到远东圈走了辽阔的土地,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大明弱不禁风,鞑子、建奴占了汉人的花花世界。汉人拥有的领土有可能是世界上最好的地方,鞑子、建奴得到了沃土纷纷往南迁徙,导致更远的北方人口锐减,沙俄染指西伯利亚之时,那里的土著少之甚少。有了黄汉,有了“红旗军”,岂肯让诸多异族来抢汉人的生存空间,把鞑子再往北驱赶两三千里一直赶去西伯利亚是五年平辽后的十年计划。如果西伯利亚广袤的土地上生活着数百万鞑子和建奴,就不是沙俄来占领远东,而是老毛子们时时刻刻提防四百年前的黄祸卷土重来。眨眼间就是春节,虽然战乱过后一片凋零,但是由于身边有饿死也不抢掠老百姓的“红旗军”,山西军民心中安定。为了共渡难关,宣传队一直在广泛宣传,节约粮食已经深入人心,被接济的难民平均只能维持两顿六七成饱,即便如此也少有说怪话者。天寒地冻无法施工,只能选择针对性的备料,热火朝天的劳动现场都是在矿区,开采石料粉碎为烧制水泥做装备需要大量壮劳力,采煤、开采铁矿石需要的人手也不少。原晋商的作坊都在满负荷开工,炼铁、炼钢、炼焦、缫丝、纺纱、织布等等也能够解决不少工作岗位。没有人怕苦,因为干重体力活儿能够吃三餐有两顿干的,还能够根据出力大小、活儿的难度拿到五钱至一两五钱不等的工钱使得家中妻儿能够温饱。黄汉从来不认为人口是负担,此时出手以工代赈加上救济,使得三四百万老百姓在猫冬之时不会冻饿致死,还使得青壮年能够吃得饱。开了春,立刻出钱粮发动上百万人修建沟渠、打灌井,再大量种植耐寒且容易伺候的高产农作物马铃薯。不遭逢三十年一遇的特大灾情,当年就会使得山西屯户生产的粮食在能够自给自足的情况下,还能够有一部分余粮出售。只要能够解决饥饿,就会稳住形势,山西、宣大被“红旗军”实际控制已是必然。就在大明应对清军大举入侵内地兵力空虚之时,流寇迎来了发展高潮。高迎祥、李自成、老回回等等流寇大头目故意释放出攻击西安意图自立为王的消息,引得曹变蛟、左光先等等将领疲于奔命。腊月下旬,流寇主力再次经过商洛山杀奔河南如入无人之境,他们连下几座县城抢到了能够维持基本生存的粮食,再次裹挟了二十几万人口。高迎祥得到细作探报得知襄阳城中有明军囤积的大量军需、武器和粮食,得知由于襄阳一带地肥水美襄王一脉巨富,府邸里金银财宝无数,库房里的粮食堆积如山。吃不饱的流寇太想宰肥羊,得知襄阳很肥兵力空虚后,都开始流口水了。他们又得知卢阎王的天雄军和沿江一带的“红魔”人马都越过黄河追击清军离襄阳足两千里,意识到大好机会就在眼前。第七百零四章:里应外合此时在湖广、河南、南直隶交界处大别山腹地闹腾的张献忠、刘国能、罗汝才等等贼骨头也觉得压力大减,一直被天雄军追得满世界乱窜的情况大为改观。他们也想打下几个富裕的地方过个肥年,计划奔袭南阳或者襄阳。南阳和襄阳这两座城池都是中上等规模,城中有粮食有大量人口,只要军民齐心协力坚守,以流寇糟糕的攻坚能力要想拿下简直是异想天开。也是因为迷信城池的防御力,导致襄阳、南阳的文官武将人浮于事,再加上最近捷报连连,不可一世的清军都被打得一溃千里,使得太多大明文武过于乐观。黄四方算计晋商和山西、宣大官吏执行收网大计划,“红旗军”跟清军在山西战斗,都需要旗卫提供情报,留在内地工作的旗卫大量北上加强山西、宣大的力量。河南、湖广、四川留下的旗卫为数不多,他们当然以加强“红旗军”实际控制地区的探报为主。洛阳、开封、襄有枪、有人、有钱粮、有地盘、有港口、有出海口、有跨时代的水师还怕啥五天前八大皇商和几十家卖国晋商的家小已经由宋鹏飞率领四营人马押着前往虎穴城准备船运皮岛、身弥岛。跟回师大军一起上路的还有山西战争难民两万户十万余人口。山西商人被连根拔起,“红旗军”自营商号和体系的商贾共同接管山西的生意,以后做生意相当于是集体商店和私人商号公平竞争。这种做法是借鉴了国朝前三十年失败的治国模式,什么都是集体、国营,导致为集体、国家卖货物的营业员都成了爷、一个个作威作福根本没有服务意识。还导致在没有竞争机制的情况下,商品单一市场没有活力。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市场氛围,在合法的前提下、在依法纳税情况下自由竞争,“红旗军”的商号经营不善可以倒闭,不可以动用武力对付竞争对手。随着市场机制逐渐完善,可以在适当时候推行股份制,改集体所有为股民共有。因为集体所有制的生命力弱,在初始之时具备竞争力,过不了多少年就会人浮于事,走市场化才是必由之路。山西、宣大已经被打破了旧制,黄汉必须长期控制这里才能够使得改革成果不会化为乌有。相信有一两年时间,几百万山西、宣大老百姓在“红旗军”管理下不饿肚子、生活质量逐渐提高,他们就会成为忠于黄汉的良民。以后鞑子、建奴再想从山西、宣大得到铁和粮食难于上青天。大明时期鞑子为什么战斗力急转直下最后发展到连建奴都干不过那是因为大明长期控制贸易,使得鞑子的马匹、牛羊卖不上价钱,连得到一口铁锅都是天价,太多蒙古部落的控弦人使用的羽箭连铁质箭头都做不到,而是以骨头磨制而成。努尔哈赤得益于认了李成梁为主子,得到了扶持,故而才能够在统一女真后征服蒙古诸部。建奴尤其重视贸易,早期从辽东抢来的海量金银财宝都通过晋商转换成了盔甲、武器,因此打得鞑子大败亏输,打得大明丧师失地。如今山西的商贸被黄汉牢牢控制,以建奴糟糕的生产力要获得大量铁料用于铸炮谈何容易“红旗军”控制边贸后会继续压价收购鞑子的牛羊、马匹、皮货、羊毛,允许自由出关的商品不包括铁器、粮食、火药。茶叶、瓷器、丝绸、座钟、棉布、毛衣、毛毯、烈酒、化妆品、奢侈品等等鼓励出口。不仅仅对鞑子继续经济封锁,驻防的“红旗军”还要不间断发动局部战争把蒙古人往北、往西驱赶,最好的结果是把他们赶去欧洲劫掠沙俄。历史上之所以使得沙俄越过西伯利亚来到远东圈走了辽阔的土地,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大明弱不禁风,鞑子、建奴占了汉人的花花世界。汉人拥有的领土有可能是世界上最好的地方,鞑子、建奴得到了沃土纷纷往南迁徙,导致更远的北方人口锐减,沙俄染指西伯利亚之时,那里的土著少之甚少。有了黄汉,有了“红旗军”,岂肯让诸多异族来抢汉人的生存空间,把鞑子再往北驱赶两三千里一直赶去西伯利亚是五年平辽后的十年计划。如果西伯利亚广袤的土地上生活着数百万鞑子和建奴,就不是沙俄来占领远东,而是老毛子们时时刻刻提防四百年前的黄祸卷土重来。眨眼间就是春节,虽然战乱过后一片凋零,但是由于身边有饿死也不抢掠老百姓的“红旗军”,山西军民心中安定。为了共渡难关,宣传队一直在广泛宣传,节约粮食已经深入人心,被接济的难民平均只能维持两顿六七成饱,即便如此也少有说怪话者。天寒地冻无法施工,只能选择针对性的备料,热火朝天的劳动现场都是在矿区,开采石料粉碎为烧制水泥做装备需要大量壮劳力,采煤、开采铁矿石需要的人手也不少。原晋商的作坊都在满负荷开工,炼铁、炼钢、炼焦、缫丝、纺纱、织布等等也能够解决不少工作岗位。没有人怕苦,因为干重体力活儿能够吃三餐有两顿干的,还能够根据出力大小、活儿的难度拿到五钱至一两五钱不等的工钱使得家中妻儿能够温饱。黄汉从来不认为人口是负担,此时出手以工代赈加上救济,使得三四百万老百姓在猫冬之时不会冻饿致死,还使得青壮年能够吃得饱。开了春,立刻出钱粮发动上百万人修建沟渠、打灌井,再大量种植耐寒且容易伺候的高产农作物马铃薯。不遭逢三十年一遇的特大灾情,当年就会使得山西屯户生产的粮食在能够自给自足的情况下,还能够有一部分余粮出售。只要能够解决饥饿,就会稳住形势,山西、宣大被“红旗军”实际控制已是必然。就在大明应对清军大举入侵内地兵力空虚之时,流寇迎来了发展高潮。高迎祥、李自成、老回回等等流寇大头目故意释放出攻击西安意图自立为王的消息,引得曹变蛟、左光先等等将领疲于奔命。腊月下旬,流寇主力再次经过商洛山杀奔河南如入无人之境,他们连下几座县城抢到了能够维持基本生存的粮食,再次裹挟了二十几万人口。高迎祥得到细作探报得知襄阳城中有明军囤积的大量军需、武器和粮食,得知由于襄阳一带地肥水美襄王一脉巨富,府邸里金银财宝无数,库房里的粮食堆积如山。吃不饱的流寇太想宰肥羊,得知襄阳很肥兵力空虚后,都开始流口水了。他们又得知卢阎王的天雄军和沿江一带的“红魔”人马都越过黄河追击清军离襄阳足两千里,意识到大好机会就在眼前。第七百零四章:里应外合此时在湖广、河南、南直隶交界处大别山腹地闹腾的张献忠、刘国能、罗汝才等等贼骨头也觉得压力大减,一直被天雄军追得满世界乱窜的情况大为改观。他们也想打下几个富裕的地方过个肥年,计划奔袭南阳或者襄阳。南阳和襄阳这两座城池都是中上等规模,城中有粮食有大量人口,只要军民齐心协力坚守,以流寇糟糕的攻坚能力要想拿下简直是异想天开。也是因为迷信城池的防御力,导致襄阳、南阳的文官武将人浮于事,再加上最近捷报连连,不可一世的清军都被打得一溃千里,使得太多大明文武过于乐观。黄四方算计晋商和山西、宣大官吏执行收网大计划,“红旗军”跟清军在山西战斗,都需要旗卫提供情报,留在内地工作的旗卫大量北上加强山西、宣大的力量。河南、湖广、四川留下的旗卫为数不多,他们当然以加强“红旗军”实际控制地区的探报为主。洛阳、开封、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