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造化图小说网>都市青春>明末汉之魂> 明末汉之魂 分节阅读 316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明末汉之魂 分节阅读 316(1 / 1)

d代王朱彝和世子朱传这几年胆战心惊,因为大同城被建奴包围数次。“红旗军”的威名他们耳闻久矣,此次又打得清军大败亏输,代王父子很识相,接到征虏大将军的公函后,代王府大门紧闭谢绝访客。黄汉只在大同停留了一天紧接着往宣府进发,一路上只要是大明文官武将全部扣下,沿途州城府县都由“红旗军”执行军管,来到宣府直接把杨嗣昌逮了。理由用不着编,坐看清军从防区毁关而出不作为,罪莫大焉但是黄汉给了所有文官面子,没有把他们逮拿下狱,而是采取软禁的办法区别对待,给杨嗣昌留了一个小院子居住、两个丫鬟侍候。山西所有的百户官以上级军官都是以重新培训为由集中训练,封闭式的军事化管理,最容易甄别出哪些将佐们是靠着贿赂或者裙带关系上位。最后会把体能和战斗技能都过关的将佐们优先放归部队,估摸着替大明来了这一次清理门户,山西军队的整体素质要提高不少。此时人数发展到二十余万的“红旗军”已经分兵了,由于太多卫所军表现突出,又亲身经历过大战,转正的不知凡几,房连栋营的两个千总卫所军得到了集体转正的殊荣。收编大量明军成为卫所军甚至于正兵,现在山西境内重新编组的二十余万“红旗军”有正兵八万余,卫所军五万,还有具备战斗力的随军劳役八万。黄汉率领亲卫营和膨胀了一倍的憨子直属营进入张家口,当天就控制全城执行宵禁,接下来全军的指挥权交于已经在宣府策划了两个多月的黄四方。蓄谋已久,黄四方胸有成竹,每一个参与行动的把总里都有旗卫负责带路、指认抓捕对象,一万余“红旗军”把张家口的晋商一网打尽。与此同时二十余万“红旗军”和卫所军、随军劳役在整个山西同时行动,事发突然又是谋而后动,侥幸逃脱着寥寥。对手只不过是一些卖国奸商而已,绝对是杀鸡用牛刀。但是黄汉就是喜欢这样玩,喜欢压倒性的摧毁对手。第七百章:束手就擒腊月十二是行动开始之日,“红旗军”已经布防到位的二十余万人一起动手打土豪、灭奸商、查抄贪官污吏。由于部署得当情报完善,又由于“红旗军”强大的武力威慑,还因为作为保护伞的大明武官都离开了军队在集训中,根本没有发生暴力抗法的现象。八大皇商的家丁见到了红旗飘飘,看到打得建奴亡命的“红旗军”端着自生铳列阵前进,听到了军爷们大声命令放下武器,哪敢螳臂挡车其他晋商见范家、王家、靳家等等具备代表性的大商家都认栽了更加不敢反抗,乖乖的束手就擒。最后八大皇商加上其他几十家晋商的家丁全部被集中起来参加训练,人数高达一万五千。这些人身体素质好,手里有功夫的不在少数,不能放任自流。失去家主的家丁孔武有力还有武艺,留在市井间也不可能安心过日子,会成为治安隐患,唯有让这些人当兵最合适。不会把这些人留在当地,完成基础科目训练后,表现突出者,战斗技能过关者,可以打散编入“红旗军”正兵营,其余人担任卫所军随军行动。空前强大组织严密的“红旗军”用不着担心少许人消极,经过一两年的同化,再有表现积极者得到提拔。觉得在“红旗军”这个集体干,不仅仅收入足够养家糊口,还比跟着东家干走私前途更加光明,这些家丁就会跟其他正兵和卫所军分不出彼此。搞掉了晋商后经过统计存粮,再计算需要提供口粮到崇祯十年七月底的人口,粮食缺口已经不是太大。这时有好消息传来,黄勇的海贸船队已经在南通州卸载一部分粮食,他们肯定能够在过年前把剩下的大米送到天津卫和虎穴城。黄勇不但买回来了八十万石大米,还签署了每年两次的贸易合同并且交付了定金,一趟的交货量不低于八十万石,提货截止时间在每年的四月和十月,以后每年必须跑两趟南洋。或知每年能够进口二百万石左右粮食的预期,黄汉心里更加安定,大明有这些完全是多出来粮食到手,能够保证二三百万人饿不死,能够让七八十万成年男子每天能够吃八成饱。黄勇知道哥哥需要大量粮食接济难民,船队一到南通州港口,立刻派人把早就写好的信动用六百里加急送达山西。他在信中汇报了战果,告知兄长这一年时间下水和即将下水的新船多达二百余艘,一大半是排水量超过五百吨的商船,有一百艘是战船。其中排水量超过六百吨的战列舰超过二十艘,超过一千吨的十艘,其他都是排水量低于二百吨的小型战船,全部是江海通用。黄勇表态如今龙武水师的战斗力、“日月海运”的总运力大幅度提升,如果没有其他战斗任务,过了正月十五他继续率领船队跑南洋。明朝末年跟满清末年截然不同,满清末年,西夷割据了大量中国领土,处处是殖民地,满大街都是洋货,贸易存在着巨大逆差,真金白银都被殖民者赚走、讹诈走了,导致国家积贫积弱。大明一直到亡国,商品都畅销全世界,贸易都是顺差,丝绸、瓷器、棉布、茶叶、工艺品等等简直是供不应求,赚回大量真金白银。只不过大明朝廷的统御力太操蛋,虽然海贸利润远超过大明税赋的总和,但是落到政府手中的凤毛麟角。南方商业、手工业发达,巨富之家多如牛毛,可惜这些人没有唇亡齿寒的意识,根本不肯为国家而战,最后巨额财富都被满清一把抢光。现在大明有了黄汉,出口产品多了座钟、玻璃器、阀门、镍白铜管、抽水马桶、瓷砖、火绳枪、香皂、粉底、头油、洗发膏等等上百种类。产品跨时代,更加具备竞争力,毛利率也大幅度提高,直接好处就是为大明增加了上百万工作岗位。黄勇只要把装运丝绸、帆布、瓷器茶叶等等货物的商船护送到马尼拉、费福港,平均下来总能够得到超过双倍的毛利。回航之时满载大米、铜锭、生铁、铅、锌、锡、硫磺、香料、檀香木、黄金、白银等等货物,运到大明价值又会翻倍。如今“红旗军”的影响力不仅仅北方人能够耳熟能详,在南直隶、浙江、江西等等南方省份也是名声赫赫,那是大采购产生的良好效果。体系内的织布厂、陶瓷窑虽然不少,但是远远不能满足外贸供应,体系内根本不出产茶叶,丝绸,因此“日月海运”的货物有七成都是在江南采购。黄汉不许体系内负责备货的商行欠三角债破坏自然经济,采购资金不够也不肯赊账,宁可在“四方钱庄”贷款。买卖人最喜欢现钱现货,“红旗军”体系的商行进货数量惊人、给出的价格公道、还立刻结账付出“四方钱庄”可以通存通兑的银票。如此良好的信誉当然吃得开,“日月海运”每每开始备货之时,办事处门口等着进行筛选的商家都排起长队,被选中的商家欢欣鼓舞,落选的商人垂头丧气。江南大商家十有八九都有官方背景,征虏大将军的商行买卖公平从来不欺行霸市,已然成为大明最大的进货商。直接导致江南官员愿意跟“红旗军”合作,他们在朝堂上的代言人也尽可能不针对征虏大将军。由于郑芝龙、刘香两个海盗集团屡次火并,船队跑南洋的风险巨大,南直隶、浙江海商以前给郑家交三千两银子保护费就能够畅行东洋、西洋,现在不行了。最起码有刘香部见到挂着郑一官旗号的商船就急眼了,哪怕打劫之时不划算,甚至于得不偿失,他们也竭尽全力。不蒸馒头争口气,刘香就是为了打掉郑芝龙集团的信誉,以此来削弱郑家。黄勇的龙武水师在大明海疆应该是无敌的存在,为商船队护航之时只要发现视野里有船全部截下,连大明官船也不放过,如此做派当然加剧了其他海商跑海贸的风险。第七百零一章:天翻地覆这两年,龙武水师跟郑芝龙的福建海防游击营虽然没有公开干仗,但是郑芝龙集团吃了不少暗亏,损失了不少战船、商船。郑氏海盗集团的信誉度已经由于几十上百艘交了保护费悬挂郑家旗帜的海船失踪,被狠狠地打了脸,如今无法充胖子。前几年财源广进的郑家渐渐地做不到收支平衡,郑芝龙需要贴老本才能够养活麾下三四万人马。强盗集团都是一个德行,合作的基础建立在能够共同发财的基础上,如今形势急转直下,十八芝中见异思迁的头领已经不在少数。郑芝龙给熊文灿送了大礼,试图能够跟征虏大将军说上话,争取能够使双方坐下来心平气和地协商南洋贸易的利益分配。可是熊文灿是个智商值很高的大员,忽悠别人的本事大着呢,被郑芝龙反忽悠的可能性全无,礼物照单全收,事情拖着不办。熊文灿在福建担任巡抚四五年,成功忽悠郑芝龙集团投靠大明,打得南海诸多海盗销声匿迹,现在升任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使,总理两广军务兼广东巡抚。他在福建广东做官多年,本就是海商代言人之一,每年得到的孝敬何其多也,如何不知郑芝龙每年赚取的巨额利润。承诺五年平辽的征虏大将军是何等强势,需要的钱粮何其多也海贸如此大的利益“红旗军”已经染指,很明显已经占尽上风,否则郑芝龙岂肯低下头寻求政治谈判人老成精的熊文灿可以锦上添花,不可能雪中送炭,因此收了郑芝龙的大礼也不办事。他心安理得,认为郑芝龙给的孝敬是他应得的。熊文灿知道由于自己在福建巡抚任上给了郑芝龙官身,又不遗余力支持他战船、火炮,使得郑芝龙成为南洋霸主,赚取的利润何止数千万两白银。一方是功勋卓著拥有强军在手的当朝国公征虏大将军,是可以跟皇帝讨价还价的权臣。另一方是一个卑贱的海盗头子郑芝龙,朝廷之所以招安他是因为要面对建奴需要南方安定,以当年郑芝龙劫掠福建、广东沿海杀戮大明数万军民定罪,把他凌迟都不过分。小小海盗出身的海防游击不知道见好就收,在打不过龙武水师的情况下,居然萌生出跟征虏大将军谈判的念头瓜分南洋利益,这种谈判有可能对等吗熊文灿不糊涂,妄图让龙武水师罢手放弃一年几百上千万两白银的利益便宜郑芝龙集团,简直是自取其辱。况且征虏大将军有消灭东奴的重任,是进士及第的辽东文武双经略,从感情上讲,熊文灿也得站在龙武水师那一方。郑芝龙一等再等不见下文,眼看着就会按耐不住,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不试图打败龙武水师,郑家就会被边缘化,被逼到墙角了,郑芝龙只得加强训练意图跟龙武水师决一雌雄。消灭所有的海盗和西夷诸国在南洋的势力是龙武水师的主要任务之一,郑一官不选择投降就让他灭亡。黄可造、黄义率领船队跑长崎之时已经联络到了母港在五岛列岛的李旦儿子李国助部,两军已经联手捣毁一个海盗老巢,缴获真金白银若干、缴获战船商船几十艘。见识到了龙武水师的船坚炮猛,亲眼看到了水师陆战队的攻坚能力,李国助已然决定向大明投诚,宣誓为征虏大将军效忠。黄四方收缴到手的贵金属价值已经突破两千万两白银,随着不断深入,这个数字还在增长,得到的田亩已经超过五百万亩。晋商阔绰,也都是土财主,这个时代的商人赚了钱无一例外都是选择置办田产,大晋商拥有良田万顷真不是夸张。明末的土地矛盾不仅仅存在于官吏强取豪夺,也跟这些商人大量购买、吞并良田不无关系。建奴、流寇双重祸害导致山西人口锐减,再加上黄汉接受一部分送去辽南为占领朝鲜做装备,这里的土地产出应该能够养活现有人口。黄汉没收了晋商和接受晋商贿赂参与走私、成为保护伞的文官武将的私田和粮食不会上交朝廷。粮食用作安置战争难民,田亩直接算作军产安排卫所军家小以军屯的模式耕种。原则上采取一户五十亩进行分配,“红旗军”既然染指山西,那么就把事情做圆满了,即便撤兵也要留下一部分人马震慑宵小。至少要让安民屯田的效果体现,让几百万接受“红旗军”管理的军民能够到手明年秋天的收成,让这些人体会到收获的快乐。唯有这样做了,才能够确认这些山西、宣大军民暂时不会往流寇转变,才会使得这些人真心认可“红旗军”。永平府“红旗军”体系的屯民早就接到了一开春就大量育苗的指令。不仅仅要使得马铃薯和甘薯的秧苗能够满足体系内的需要,还要为山西备足三百万亩的秧苗。黄汉从来不搞摊派,走市场经济。下达的命令是约定育苗量,然后以收购的形式进行,育苗的屯民多付出了劳动不仅仅不可能吃亏,还应该能够多赚些银子。这个时代北方两亩土地的收成都不足以使得一个成年男子吃得饱,但是种植一亩马铃薯就完全能够养活两个成年男子。春天在山西大力推广新农作物势在必行,最起码把自己打奸商、搞贪官获得的一半田亩种上马铃薯。如此良好的信誉当然吃得开,“日月海运”每每开始备货之时,办事处门口等着进行筛选的商家都排起长队,被选中的商家欢欣鼓舞,落选的商人垂头丧气。江南大商家十有八九都有官方背景,征虏大将军的商行买卖公平从来不欺行霸市,已然成为大明最大的进货商。直接导致江南官员愿意跟“红旗军”合作,他们在朝堂上的代言人也尽可能不针对征虏大将军。由于郑芝龙、刘香两个海盗集团屡次火并,船队跑南洋的风险巨大,南直隶、浙江海商以前给郑家交三千两银子保护费就能够畅行东洋、西洋,现在不行了。最起码有刘香部见到挂着郑一官旗号的商船就急眼了,哪怕打劫之时不划算,甚至于得不偿失,他们也竭尽全力。不蒸馒头争口气,刘香就是为了打掉郑芝龙集团的信誉,以此来削弱郑家。黄勇的龙武水师在大明海疆应该是无敌的存在,为商船队护航之时只要发现视野里有船全部截下,连大明官船也不放过,如此做派当然加剧了其他海商跑海贸的风险。第七百零一章:天翻地覆这两年,龙武水师跟郑芝龙的福建海防游击营虽然没有公开干仗,但是郑芝龙集团吃了不少暗亏,损失了不少战船、商船。郑氏海盗集团的信誉度已经由于几十上百艘交了保护费悬挂郑家旗帜的海船失踪,被狠狠地打了脸,如今无法充胖子。前几年财源广进的郑家渐渐地做不到收支平衡,郑芝龙需要贴老本才能够养活麾下三四万人马。强盗集团都是一个德行,合作的基础建立在能够共同发财的基础上,如今形势急转直下,十八芝中见异思迁的头领已经不在少数。郑芝龙给熊文灿送了大礼,试图能够跟征虏大将军说上话,争取能够使双方坐下来心平气和地协商南洋贸易的利益分配。可是熊文灿是个智商值很高的大员,忽悠别人的本事大着呢,被郑芝龙反忽悠的可能性全无,礼物照单全收,事情拖着不办。熊文灿在福建担任巡抚四五年,成功忽悠郑芝龙集团投靠大明,打得南海诸多海盗销声匿迹,现在升任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使,总理两广军务兼广东巡抚。他在福建广东做官多年,本就是海商代言人之一,每年得到的孝敬何其多也,如何不知郑芝龙每年赚取的巨额利润。承诺五年平辽的征虏大将军是何等强势,需要的钱粮何其多也海贸如此大的利益“红旗军”已经染指,很明显已经占尽上风,否则郑芝龙岂肯低下头寻求政治谈判人老成精的熊文灿可以锦上添花,不可能雪中送炭,因此收了郑芝龙的大礼也不办事。他心安理得,认为郑芝龙给的孝敬是他应得的。熊文灿知道由于自己在福建巡抚任上给了郑芝龙官身,又不遗余力支持他战船、火炮,使得郑芝龙成为南洋霸主,赚取的利润何止数千万两白银。一方是功勋卓著拥有强军在手的当朝国公征虏大将军,是可以跟皇帝讨价还价的权臣。另一方是一个卑贱的海盗头子郑芝龙,朝廷之所以招安他是因为要面对建奴需要南方安定,以当年郑芝龙劫掠福建、广东沿海杀戮大明数万军民定罪,把他凌迟都不过分。小小海盗出身的海防游击不知道见好就收,在打不过龙武水师的情况下,居然萌生出跟征虏大将军谈判的念头瓜分南洋利益,这种谈判有可能对等吗熊文灿不糊涂,妄图让龙武水师罢手放弃一年几百上千万两白银的利益便宜郑芝龙集团,简直是自取其辱。况且征虏大将军有消灭东奴的重任,是进士及第的辽东文武双经略,从感情上讲,熊文灿也得站在龙武水师那一方。郑芝龙一等再等不见下文,眼看着就会按耐不住,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不试图打败龙武水师,郑家就会被边缘化,被逼到墙角了,郑芝龙只得加强训练意图跟龙武水师决一雌雄。消灭所有的海盗和西夷诸国在南洋的势力是龙武水师的主要任务之一,郑一官不选择投降就让他灭亡。黄可造、黄义率领船队跑长崎之时已经联络到了母港在五岛列岛的李旦儿子李国助部,两军已经联手捣毁一个海盗老巢,缴获真金白银若干、缴获战船商船几十艘。见识到了龙武水师的船坚炮猛,亲眼看到了水师陆战队的攻坚能力,李国助已然决定向大明投诚,宣誓为征虏大将军效忠。黄四方收缴到手的贵金属价值已经突破两千万两白银,随着不断深入,这个数字还在增长,得到的田亩已经超过五百万亩。晋商阔绰,也都是土财主,这个时代的商人赚了钱无一例外都是选择置办田产,大晋商拥有良田万顷真不是夸张。明末的土地矛盾不仅仅存在于官吏强取豪夺,也跟这些商人大量购买、吞并良田不无关系。建奴、流寇双重祸害导致山西人口锐减,再加上黄汉接受一部分送去辽南为占领朝鲜做装备,这里的土地产出应该能够养活现有人口。黄汉没收了晋商和接受晋商贿赂参与走私、成为保护伞的文官武将的私田和粮食不会上交朝廷。粮食用作安置战争难民,田亩直接算作军产安排卫所军家小以军屯的模式耕种。原则上采取一户五十亩进行分配,“红旗军”既然染指山西,那么就把事情做圆满了,即便撤兵也要留下一部分人马震慑宵小。至少要让安民屯田的效果体现,让几百万接受“红旗军”管理的军民能够到手明年秋天的收成,让这些人体会到收获的快乐。唯有这样做了,才能够确认这些山西、宣大军民暂时不会往流寇转变,才会使得这些人真心认可“红旗军”。永平府“红旗军”体系的屯民早就接到了一开春就大量育苗的指令。不仅仅要使得马铃薯和甘薯的秧苗能够满足体系内的需要,还要为山西备足三百万亩的秧苗。黄汉从来不搞摊派,走市场经济。下达的命令是约定育苗量,然后以收购的形式进行,育苗的屯民多付出了劳动不仅仅不可能吃亏,还应该能够多赚些银子。这个时代北方两亩土地的收成都不足以使得一个成年男子吃得饱,但是种植一亩马铃薯就完全能够养活两个成年男子。春天在山西大力推广新农作物势在必行,最起码把自己打奸商、搞贪官获得的一半田亩种上马铃薯。如此良好的信誉当然吃得开,“日月海运”每每开始备货之时,办事处门口等着进行筛选的商家都排起长队,被选中的商家欢欣鼓舞,落选的商人垂头丧气。江南大商家十有八九都有官方背景,征虏大将军的商行买卖公平从来不欺行霸市,已然成为大明最大的进货商。直接导致江南官员愿意跟“红旗军”合作,他们在朝堂上的代言人也尽可能不针对征虏大将军。由于郑芝龙、刘香两个海盗集团屡次火并,船队跑南洋的风险巨大,南直隶、浙江海商以前给郑家交三千两银子保护费就能够畅行东洋、西洋,现在不行了。最起码有刘香部见到挂着郑一官旗号的商船就急眼了,哪怕打劫之时不划算,甚至于得不偿失,他们也竭尽全力。不蒸馒头争口气,刘香就是为了打掉郑芝龙集团的信誉,以此来削弱郑家。黄勇的龙武水师在大明海疆应该是无敌的存在,为商船队护航之时只要发现视野里有船全部截下,连大明官船也不放过,如此做派当然加剧了其他海商跑海贸的风险。第七百零一章:天翻地覆这两年,龙武水师跟郑芝龙的福建海防游击营虽然没有公开干仗,但是郑芝龙集团吃了不少暗亏,损失了不少战船、商船。郑氏海盗集团的信誉度已经由于几十上百艘交了保护费悬挂郑家旗帜的海船失踪,被狠狠地打了脸,如今无法充胖子。前几年财源广进的郑家渐渐地做不到收支平衡,郑芝龙需要贴老本才能够养活麾下三四万人马。强盗集团都是一个德行,合作的基础建立在能够共同发财的基础上,如今形势急转直下,十八芝中见异思迁的头领已经不在少数。郑芝龙给熊文灿送了大礼,试图能够跟征虏大将军说上话,争取能够使双方坐下来心平气和地协商南洋贸易的利益分配。可是熊文灿是个智商值很高的大员,忽悠别人的本事大着呢,被郑芝龙反忽悠的可能性全无,礼物照单全收,事情拖着不办。熊文灿在福建担任巡抚四五年,成功忽悠郑芝龙集团投靠大明,打得南海诸多海盗销声匿迹,现在升任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使,总理两广军务兼广东巡抚。他在福建广东做官多年,本就是海商代言人之一,每年得到的孝敬何其多也,如何不知郑芝龙每年赚取的巨额利润。承诺五年平辽的征虏大将军是何等强势,需要的钱粮何其多也海贸如此大的利益“红旗军”已经染指,很明显已经占尽上风,否则郑芝龙岂肯低下头寻求政治谈判人老成精的熊文灿可以锦上添花,不可能雪中送炭,因此收了郑芝龙的大礼也不办事。他心安理得,认为郑芝龙给的孝敬是他应得的。熊文灿知道由于自己在福建巡抚任上给了郑芝龙官身,又不遗余力支持他战船、火炮,使得郑芝龙成为南洋霸主,赚取的利润何止数千万两白银。一方是功勋卓著拥有强军在手的当朝国公征虏大将军,是可以跟皇帝讨价还价的权臣。另一方是一个卑贱的海盗头子郑芝龙,朝廷之所以招安他是因为要面对建奴需要南方安定,以当年郑芝龙劫掠福建、广东沿海杀戮大明数万军民定罪,把他凌迟都不过分。小小海盗出身的海防游击不知道见好就收,在打不过龙武水师的情况下,居然萌生出跟征虏大将军谈判的念头瓜分南洋利益,这种谈判有可能对等吗熊文灿不糊涂,妄图让龙武水师罢手放弃一年几百上千万两白银的利益便宜郑芝龙集团,简直是自取其辱。况且征虏大将军有消灭东奴的重任,是进士及第的辽东文武双经略,从感情上讲,熊文灿也得站在龙武水师那一方。郑芝龙一等再等不见下文,眼看着就会按耐不住,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不试图打败龙武水师,郑家就会被边缘化,被逼到墙角了,郑芝龙只得加强训练意图跟龙武水师决一雌雄。消灭所有的海盗和西夷诸国在南洋的势力是龙武水师的主要任务之一,郑一官不选择投降就让他灭亡。黄可造、黄义率领船队跑长崎之时已经联络到了母港在五岛列岛的李旦儿子李国助部,两军已经联手捣毁一个海盗老巢,缴获真金白银若干、缴获战船商船几十艘。见识到了龙武水师的船坚炮猛,亲眼看到了水师陆战队的攻坚能力,李国助已然决定向大明投诚,宣誓为征虏大将军效忠。黄四方收缴到手的贵金属价值已经突破两千万两白银,随着不断深入,这个数字还在增长,得到的田亩已经超过五百万亩。晋商阔绰,也都是土财主,这个时代的商人赚了钱无一例外都是选择置办田产,大晋商拥有良田万顷真不是夸张。明末的土地矛盾不仅仅存在于官吏强取豪夺,也跟这些商人大量购买、吞并良田不无关系。建奴、流寇双重祸害导致山西人口锐减,再加上黄汉接受一部分送去辽南为占领朝鲜做装备,这里的土地产出应该能够养活现有人口。黄汉没收了晋商和接受晋商贿赂参与走私、成为保护伞的文官武将的私田和粮食不会上交朝廷。粮食用作安置战争难民,田亩直接算作军产安排卫所军家小以军屯的模式耕种。原则上采取一户五十亩进行分配,“红旗军”既然染指山西,那么就把事情做圆满了,即便撤兵也要留下一部分人马震慑宵小。至少要让安民屯田的效果体现,让几百万接受“红旗军”管理的军民能够到手明年秋天的收成,让这些人体会到收获的快乐。唯有这样做了,才能够确认这些山西、宣大军民暂时不会往流寇转变,才会使得这些人真心认可“红旗军”。永平府“红旗军”体系的屯民早就接到了一开春就大量育苗的指令。不仅仅要使得马铃薯和甘薯的秧苗能够满足体系内的需要,还要为山西备足三百万亩的秧苗。黄汉从来不搞摊派,走市场经济。下达的命令是约定育苗量,然后以收购的形式进行,育苗的屯民多付出了劳动不仅仅不可能吃亏,还应该能够多赚些银子。这个时代北方两亩土地的收成都不足以使得一个成年男子吃得饱,但是种植一亩马铃薯就完全能够养活两个成年男子。春天在山西大力推广新农作物势在必行,最起码把自己打奸商、搞贪官获得的一半田亩种上马铃薯。如此良好的信誉当然吃得开,“日月海运”每每开始备货之时,办事处门口等着进行筛选的商家都排起长队,被选中的商家欢欣鼓舞,落选的商人垂头丧气。江南大商家十有八九都有官方背景,征虏大将军的商行买卖公平从来不欺行霸市,已然成为大明最大的进货商。直接导致江南官员愿意跟“红旗军”合作,他们在朝堂上的代言人也尽可能不针对征虏大将军。由于郑芝龙、刘香两个海盗集团屡次火并,船队跑南洋的风险巨大,南直隶、浙江海商以前给郑家交三千两银子保护费就能够畅行东洋、西洋,现在不行了。最起码有刘香部见到挂着郑一官旗号的商船就急眼了,哪怕打劫之时不划算,甚至于得不偿失,他们也竭尽全力。不蒸馒头争口气,刘香就是为了打掉郑芝龙集团的信誉,以此来削弱郑家。黄勇的龙武水师在大明海疆应该是无敌的存在,为商船队护航之时只要发现视野里有船全部截下,连大明官船也不放过,如此做派当然加剧了其他海商跑海贸的风险。第七百零一章:天翻地覆这两年,龙武水师跟郑芝龙的福建海防游击营虽然没有公开干仗,但是郑芝龙集团吃了不少暗亏,损失了不少战船、商船。郑氏海盗集团的信誉度已经由于几十上百艘交了保护费悬挂郑家旗帜的海船失踪,被狠狠地打了脸,如今无法充胖子。前几年财源广进的郑家渐渐地做不到收支平衡,郑芝龙需要贴老本才能够养活麾下三四万人马。强盗集团都是一个德行,合作的基础建立在能够共同发财的基础上,如今形势急转直下,十八芝中见异思迁的头领已经不在少数。郑芝龙给熊文灿送了大礼,试图能够跟征虏大将军说上话,争取能够使双方坐下来心平气和地协商南洋贸易的利益分配。可是熊文灿是个智商值很高的大员,忽悠别人的本事大着呢,被郑芝龙反忽悠的可能性全无,礼物照单全收,事情拖着不办。熊文灿在福建担任巡抚四五年,成功忽悠郑芝龙集团投靠大明,打得南海诸多海盗销声匿迹,现在升任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使,总理两广军务兼广东巡抚。他在福建广东做官多年,本就是海商代言人之一,每年得到的孝敬何其多也,如何不知郑芝龙每年赚取的巨额利润。承诺五年平辽的征虏大将军是何等强势,需要的钱粮何其多也海贸如此大的利益“红旗军”已经染指,很明显已经占尽上风,否则郑芝龙岂肯低下头寻求政治谈判人老成精的熊文灿可以锦上添花,不可能雪中送炭,因此收了郑芝龙的大礼也不办事。他心安理得,认为郑芝龙给的孝敬是他应得的。熊文灿知道由于自己在福建巡抚任上给了郑芝龙官身,又不遗余力支持他战船、火炮,使得郑芝龙成为南洋霸主,赚取的利润何止数千万两白银。一方是功勋卓著拥有强军在手的当朝国公征虏大将军,是可以跟皇帝讨价还价的权臣。另一方是一个卑贱的海盗头子郑芝龙,朝廷之所以招安他是因为要面对建奴需要南方安定,以当年郑芝龙劫掠福建、广东沿海杀戮大明数万军民定罪,把他凌迟都不过分。小小海盗出身的海防游击不知道见好就收,在打不过龙武水师的情况下,居然萌生出跟征虏大将军谈判的念头瓜分南洋利益,这种谈判有可能对等吗熊文灿不糊涂,妄图让龙武水师罢手放弃一年几百上千万两白银的利益便宜郑芝龙集团,简直是自取其辱。况且征虏大将军有消灭东奴的重任,是进士及第的辽东文武双经略,从感情上讲,熊文灿也得站在龙武水师那一方。郑芝龙一等再等不见下文,眼看着就会按耐不住,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不试图打败龙武水师,郑家就会被边缘化,被逼到墙角了,郑芝龙只得加强训练意图跟龙武水师决一雌雄。消灭所有的海盗和西夷诸国在南洋的势力是龙武水师的主要任务之一,郑一官不选择投降就让他灭亡。黄可造、黄义率领船队跑长崎之时已经联络到了母港在五岛列岛的李旦儿子李国助部,两军已经联手捣毁一个海盗老巢,缴获真金白银若干、缴获战船商船几十艘。见识到了龙武水师的船坚炮猛,亲眼看到了水师陆战队的攻坚能力,李国助已然决定向大明投诚,宣誓为征虏大将军效忠。黄四方收缴到手的贵金属价值已经突破两千万两白银,随着不断深入,这个数字还在增长,得到的田亩已经超过五百万亩。晋商阔绰,也都是土财主,这个时代的商人赚了钱无一例外都是选择置办田产,大晋商拥有良田万顷真不是夸张。明末的土地矛盾不仅仅存在于官吏强取豪夺,也跟这些商人大量购买、吞并良田不无关系。建奴、流寇双重祸害导致山西人口锐减,再加上黄汉接受一部分送去辽南为占领朝鲜做装备,这里的土地产出应该能够养活现有人口。黄汉没收了晋商和接受晋商贿赂参与走私、成为保护伞的文官武将的私田和粮食不会上交朝廷。粮食用作安置战争难民,田亩直接算作军产安排卫所军家小以军屯的模式耕种。原则上采取一户五十亩进行分配,“红旗军”既然染指山西,那么就把事情做圆满了,即便撤兵也要留下一部分人马震慑宵小。至少要让安民屯田的效果体现,让几百万接受“红旗军”管理的军民能够到手明年秋天的收成,让这些人体会到收获的快乐。唯有这样做了,才能够确认这些山西、宣大军民暂时不会往流寇转变,才会使得这些人真心认可“红旗军”。永平府“红旗军”体系的屯民早就接到了一开春就大量育苗的指令。不仅仅要使得马铃薯和甘薯的秧苗能够满足体系内的需要,还要为山西备足三百万亩的秧苗。黄汉从来不搞摊派,走市场经济。下达的命令是约定育苗量,然后以收购的形式进行,育苗的屯民多付出了劳动不仅仅不可能吃亏,还应该能够多赚些银子。这个时代北方两亩土地的收成都不足以使得一个成年男子吃得饱,但是种植一亩马铃薯就完全能够养活两个成年男子。春天在山西大力推广新农作物势在必行,最起码把自己打奸商、搞贪官获得的一半田亩种上马铃薯。如此良好的信誉当然吃得开,“日月海运”每每开始备货之时,办事处门口等着进行筛选的商家都排起长队,被选中的商家欢欣鼓舞,落选的商人垂头丧气。江南大商家十有八九都有官方背景,征虏大将军的商行买卖公平从来不欺行霸市,已然成为大明最大的进货商。直接导致江南官员愿意跟“红旗军”合作,他们在朝堂上的代言人也尽可能不针对征虏大将军。由于郑芝龙、刘香两个海盗集团屡次火并,船队跑南洋的风险巨大,南直隶、浙江海商以前给郑家交三千两银子保护费就能够畅行东洋、西洋,现在不行了。最起码有刘香部见到挂着郑一官旗号的商船就急眼了,哪怕打劫之时不划算,甚至于得不偿失,他们也竭尽全力。不蒸馒头争口气,刘香就是为了打掉郑芝龙集团的信誉,以此来削弱郑家。黄勇的龙武水师在大明海疆应该是无敌的存在,为商船队护航之时只要发现视野里有船全部截下,连大明官船也不放过,如此做派当然加剧了其他海商跑海贸的风险。第七百零一章:天翻地覆这两年,龙武水师跟郑芝龙的福建海防游击营虽然没有公开干仗,但是郑芝龙集团吃了不少暗亏,损失了不少战船、商船。郑氏海盗集团的信誉度已经由于几十上百艘交了保护费悬挂郑家旗帜的海船失踪,被狠狠地打了脸,如今无法充胖子。前几年财源广进的郑家渐渐地做不到收支平衡,郑芝龙需要贴老本才能够养活麾下三四万人马。强盗集团都是一个德行,合作的基础建立在能够共同发财的基础上,如今形势急转直下,十八芝中见异思迁的头领已经不在少数。郑芝龙给熊文灿送了大礼,试图能够跟征虏大将军说上话,争取能够使双方坐下来心平气和地协商南洋贸易的利益分配。可是熊文灿是个智商值很高的大员,忽悠别人的本事大着呢,被郑芝龙反忽悠的可能性全无,礼物照单全收,事情拖着不办。熊文灿在福建担任巡抚四五年,成功忽悠郑芝龙集团投靠大明,打得南海诸多海盗销声匿迹,现在升任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使,总理两广军务兼广东巡抚。他在福建广东做官多年,本就是海商代言人之一,每年得到的孝敬何其多也,如何不知郑芝龙每年赚取的巨额利润。承诺五年平辽的征虏大将军是何等强势,需要的钱粮何其多也海贸如此大的利益“红旗军”已经染指,很明显已经占尽上风,否则郑芝龙岂肯低下头寻求政治谈判人老成精的熊文灿可以锦上添花,不可能雪中送炭,因此收了郑芝龙的大礼也不办事。他心安理得,认为郑芝龙给的孝敬是他应得的。熊文灿知道由于自己在福建巡抚任上给了郑芝龙官身,又不遗余力支持他战船、火炮,使得郑芝龙成为南洋霸主,赚取的利润何止数千万两白银。一方是功勋卓著拥有强军在手的当朝国公征虏大将军,是可以跟皇帝讨价还价的权臣。另一方是一个卑贱的海盗头子郑芝龙,朝廷之所以招安他是因为要面对建奴需要南方安定,以当年郑芝龙劫掠福建、广东沿海杀戮大明数万军民定罪,把他凌迟都不过分。小小海盗出身的海防游击不知道见好就收,在打不过龙武水师的情况下,居然萌生出跟征虏大将军谈判的念头瓜分南洋利益,这种谈判有可能对等吗熊文灿不糊涂,妄图让龙武水师罢手放弃一年几百上千万两白银的利益便宜郑芝龙集团,简直是自取其辱。况且征虏大将军有消灭东奴的重任,是进士及第的辽东文武双经略,从感情上讲,熊文灿也得站在龙武水师那一方。郑芝龙一等再等不见下文,眼看着就会按耐不住,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不试图打败龙武水师,郑家就会被边缘化,被逼到墙角了,郑芝龙只得加强训练意图跟龙武水师决一雌雄。消灭所有的海盗和西夷诸国在南洋的势力是龙武水师的主要任务之一,郑一官不选择投降就让他灭亡。黄可造、黄义率领船队跑长崎之时已经联络到了母港在五岛列岛的李旦儿子李国助部,两军已经联手捣毁一个海盗老巢,缴获真金白银若干、缴获战船商船几十艘。见识到了龙武水师的船坚炮猛,亲眼看到了水师陆战队的攻坚能力,李国助已然决定向大明投诚,宣誓为征虏大将军效忠。黄四方收缴到手的贵金属价值已经突破两千万两白银,随着不断深入,这个数字还在增长,得到的田亩已经超过五百万亩。晋商阔绰,也都是土财主,这个时代的商人赚了钱无一例外都是选择置办田产,大晋商拥有良田万顷真不是夸张。明末的土地矛盾不仅仅存在于官吏强取豪夺,也跟这些商人大量购买、吞并良田不无关系。建奴、流寇双重祸害导致山西人口锐减,再加上黄汉接受一部分送去辽南为占领朝鲜做装备,这里的土地产出应该能够养活现有人口。黄汉没收了晋商和接受晋商贿赂参与走私、成为保护伞的文官武将的私田和粮食不会上交朝廷。粮食用作安置战争难民,田亩直接算作军产安排卫所军家小以军屯的模式耕种。原则上采取一户五十亩进行分配,“红旗军”既然染指山西,那么就把事情做圆满了,即便撤兵也要留下一部分人马震慑宵小。至少要让安民屯田的效果体现,让几百万接受“红旗军”管理的军民能够到手明年秋天的收成,让这些人体会到收获的快乐。唯有这样做了,才能够确认这些山西、宣大军民暂时不会往流寇转变,才会使得这些人真心认可“红旗军”。永平府“红旗军”体系的屯民早就接到了一开春就大量育苗的指令。不仅仅要使得马铃薯和甘薯的秧苗能够满足体系内的需要,还要为山西备足三百万亩的秧苗。黄汉从来不搞摊派,走市场经济。下达的命令是约定育苗量,然后以收购的形式进行,育苗的屯民多付出了劳动不仅仅不可能吃亏,还应该能够多赚些银子。这个时代北方两亩土地的收成都不足以使得一个成年男子吃得饱,但是种植一亩马铃薯就完全能够养活两个成年男子。春天在山西大力推广新农作物势在必行,最起码把自己打奸商、搞贪官获得的一半田亩种上马铃薯。如此良好的信誉当然吃得开,“日月海运”每每开始备货之时,办事处门口等着进行筛选的商家都排起长队,被选中的商家欢欣鼓舞,落选的商人垂头丧气。江南大商家十有八九都有官方背景,征虏大将军的商行买卖公平从来不欺行霸市,已然成为大明最大的进货商。直接导致江南官员愿意跟“红旗军”合作,他们在朝堂上的代言人也尽可能不针对征虏大将军。由于郑芝龙、刘香两个海盗集团屡次火并,船队跑南洋的风险巨大,南直隶、浙江海商以前给郑家交三千两银子保护费就能够畅行东洋、西洋,现在不行了。最起码有刘香部见到挂着郑一官旗号的商船就急眼了,哪怕打劫之时不划算,甚至于得不偿失,他们也竭尽全力。不蒸馒头争口气,刘香就是为了打掉郑芝龙集团的信誉,以此来削弱郑家。黄勇的龙武水师在大明海疆应该是无敌的存在,为商船队护航之时只要发现视野里有船全部截下,连大明官船也不放过,如此做派当然加剧了其他海商跑海贸的风险。第七百零一章:天翻地覆这两年,龙武水师跟郑芝龙的福建海防游击营虽然没有公开干仗,但是郑芝龙集团吃了不少暗亏,损失了不少战船、商船。郑氏海盗集团的信誉度已经由于几十上百艘交了保护费悬挂郑家旗帜的海船失踪,被狠狠地打了脸,如今无法充胖子。前几年财源广进的郑家渐渐地做不到收支平衡,郑芝龙需要贴老本才能够养活麾下三四万人马。强盗集团都是一个德行,合作的基础建立在能够共同发财的基础上,如今形势急转直下,十八芝中见异思迁的头领已经不在少数。郑芝龙给熊文灿送了大礼,试图能够跟征虏大将军说上话,争取能够使双方坐下来心平气和地协商南洋贸易的利益分配。可是熊文灿是个智商值很高的大员,忽悠别人的本事大着呢,被郑芝龙反忽悠的可能性全无,礼物照单全收,事情拖着不办。熊文灿在福建担任巡抚四五年,成功忽悠郑芝龙集团投靠大明,打得南海诸多海盗销声匿迹,现在升任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使,总理两广军务兼广东巡抚。他在福建广东做官多年,本就是海商代言人之一,每年得到的孝敬何其多也,如何不知郑芝龙每年赚取的巨额利润。承诺五年平辽的征虏大将军是何等强势,需要的钱粮何其多也海贸如此大的利益“红旗军”已经染指,很明显已经占尽上风,否则郑芝龙岂肯低下头寻求政治谈判人老成精的熊文灿可以锦上添花,不可能雪中送炭,因此收了郑芝龙的大礼也不办事。他心安理得,认为郑芝龙给的孝敬是他应得的。熊文灿知道由于自己在福建巡抚任上给了郑芝龙官身,又不遗余力支持他战船、火炮,使得郑芝龙成为南洋霸主,赚取的利润何止数千万两白银。一方是功勋卓著拥有强军在手的当朝国公征虏大将军,是可以跟皇帝讨价还价的权臣。另一方是一个卑贱的海盗头子郑芝龙,朝廷之所以招安他是因为要面对建奴需要南方安定,以当年郑芝龙劫掠福建、广东沿海杀戮大明数万军民定罪,把他凌迟都不过分。小小海盗出身的海防游击不知道见好就收,在打不过龙武水师的情况下,居然萌生出跟征虏大将军谈判的念头瓜分南洋利益,这种谈判有可能对等吗熊文灿不糊涂,妄图让龙武水师罢手放弃一年几百上千万两白银的利益便宜郑芝龙集团,简直是自取其辱。况且征虏大将军有消灭东奴的重任,是进士及第的辽东文武双经略,从感情上讲,熊文灿也得站在龙武水师那一方。郑芝龙一等再等不见下文,眼看着就会按耐不住,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不试图打败龙武水师,郑家就会被边缘化,被逼到墙角了,郑芝龙只得加强训练意图跟龙武水师决一雌雄。消灭所有的海盗和西夷诸国在南洋的势力是龙武水师的主要任务之一,郑一官不选择投降就让他灭亡。黄可造、黄义率领船队跑长崎之时已经联络到了母港在五岛列岛的李旦儿子李国助部,两军已经联手捣毁一个海盗老巢,缴获真金白银若干、缴获战船商船几十艘。见识到了龙武水师的船坚炮猛,亲眼看到了水师陆战队的攻坚能力,李国助已然决定向大明投诚,宣誓为征虏大将军效忠。黄四方收缴到手的贵金属价值已经突破两千万两白银,随着不断深入,这个数字还在增长,得到的田亩已经超过五百万亩。晋商阔绰,也都是土财主,这个时代的商人赚了钱无一例外都是选择置办田产,大晋商拥有良田万顷真不是夸张。明末的土地矛盾不仅仅存在于官吏强取豪夺,也跟这些商人大量购买、吞并良田不无关系。建奴、流寇双重祸害导致山西人口锐减,再加上黄汉接受一部分送去辽南为占领朝鲜做装备,这里的土地产出应该能够养活现有人口。黄汉没收了晋商和接受晋商贿赂参与走私、成为保护伞的文官武将的私田和粮食不会上交朝廷。粮食用作安置战争难民,田亩直接算作军产安排卫所军家小以军屯的模式耕种。原则上采取一户五十亩进行分配,“红旗军”既然染指山西,那么就把事情做圆满了,即便撤兵也要留下一部分人马震慑宵小。至少要让安民屯田的效果体现,让几百万接受“红旗军”管理的军民能够到手明年秋天的收成,让这些人体会到收获的快乐。唯有这样做了,才能够确认这些山西、宣大军民暂时不会往流寇转变,才会使得这些人真心认可“红旗军”。永平府“红旗军”体系的屯民早就接到了一开春就大量育苗的指令。不仅仅要使得马铃薯和甘薯的秧苗能够满足体系内的需要,还要为山西备足三百万亩的秧苗。黄汉从来不搞摊派,走市场经济。下达的命令是约定育苗量,然后以收购的形式进行,育苗的屯民多付出了劳动不仅仅不可能吃亏,还应该能够多赚些银子。这个时代北方两亩土地的收成都不足以使得一个成年男子吃得饱,但是种植一亩马铃薯就完全能够养活两个成年男子。春天在山西大力推广新农作物势在必行,最起码把自己打奸商、搞贪官获得的一半田亩种上马铃薯。如此良好的信誉当然吃得开,“日月海运”每每开始备货之时,办事处门口等着进行筛选的商家都排起长队,被选中的商家欢欣鼓舞,落选的商人垂头丧气。江南大商家十有八九都有官方背景,征虏大将军的商行买卖公平从来不欺行霸市,已然成为大明最大的进货商。直接导致江南官员愿意跟“红旗军”合作,他们在朝堂上的代言人也尽可能不针对征虏大将军。由于郑芝龙、刘香两个海盗集团屡次火并,船队跑南洋的风险巨大,南直隶、浙江海商以前给郑家交三千两银子保护费就能够畅行东洋、西洋,现在不行了。最起码有刘香部见到挂着郑一官旗号的商船就急眼了,哪怕打劫之时不划算,甚至于得不偿失,他们也竭尽全力。不蒸馒头争口气,刘香就是为了打掉郑芝龙集团的信誉,以此来削弱郑家。黄勇的龙武水师在大明海疆应该是无敌的存在,为商船队护航之时只要发现视野里有船全部截下,连大明官船也不放过,如此做派当然加剧了其他海商跑海贸的风险。第七百零一章:天翻地覆这两年,龙武水师跟郑芝龙的福建海防游击营虽然没有公开干仗,但是郑芝龙集团吃了不少暗亏,损失了不少战船、商船。郑氏海盗集团的信誉度已经由于几十上百艘交了保护费悬挂郑家旗帜的海船失踪,被狠狠地打了脸,如今无法充胖子。前几年财源广进的郑家渐渐地做不到收支平衡,郑芝龙需要贴老本才能够养活麾下三四万人马。强盗集团都是一个德行,合作的基础建立在能够共同发财的基础上,如今形势急转直下,十八芝中见异思迁的头领已经不在少数。郑芝龙给熊文灿送了大礼,试图能够跟征虏大将军说上话,争取能够使双方坐下来心平气和地协商南洋贸易的利益分配。可是熊文灿是个智商值很高的大员,忽悠别人的本事大着呢,被郑芝龙反忽悠的可能性全无,礼物照单全收,事情拖着不办。熊文灿在福建担任巡抚四五年,成功忽悠郑芝龙集团投靠大明,打得南海诸多海盗销声匿迹,现在升任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使,总理两广军务兼广东巡抚。他在福建广东做官多年,本就是海商代言人之一,每年得到的孝敬何其多也,如何不知郑芝龙每年赚取的巨额利润。承诺五年平辽的征虏大将军是何等强势,需要的钱粮何其多也海贸如此大的利益“红旗军”已经染指,很明显已经占尽上风,否则郑芝龙岂肯低下头寻求政治谈判人老成精的熊文灿可以锦上添花,不可能雪中送炭,因此收了郑芝龙的大礼也不办事。他心安理得,认为郑芝龙给的孝敬是他应得的。熊文灿知道由于自己在福建巡抚任上给了郑芝龙官身,又不遗余力支持他战船、火炮,使得郑芝龙成为南洋霸主,赚取的利润何止数千万两白银。一方是功勋卓著拥有强军在手的当朝国公征虏大将军,是可以跟皇帝讨价还价的权臣。另一方是一个卑贱的海盗头子郑芝龙,朝廷之所以招安他是因为要面对建奴需要南方安定,以当年郑芝龙劫掠福建、广东沿海杀戮大明数万军民定罪,把他凌迟都不过分。小小海盗出身的海防游击不知道见好就收,在打不过龙武水师的情况下,居然萌生出跟征虏大将军谈判的念头瓜分南洋利益,这种谈判有可能对等吗熊文灿不糊涂,妄图让龙武水师罢手放弃一年几百上千万两白银的利益便宜郑芝龙集团,简直是自取其辱。况且征虏大将军有消灭东奴的重任,是进士及第的辽东文武双经略,从感情上讲,熊文灿也得站在龙武水师那一方。郑芝龙一等再等不见下文,眼看着就会按耐不住,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不试图打败龙武水师,郑家就会被边缘化,被逼到墙角了,郑芝龙只得加强训练意图跟龙武水师决一雌雄。消灭所有的海盗和西夷诸国在南洋的势力是龙武水师的主要任务之一,郑一官不选择投降就让他灭亡。黄可造、黄义率领船队跑长崎之时已经联络到了母港在五岛列岛的李旦儿子李国助部,两军已经联手捣毁一个海盗老巢,缴获真金白银若干、缴获战船商船几十艘。见识到了龙武水师的船坚炮猛,亲眼看到了水师陆战队的攻坚能力,李国助已然决定向大明投诚,宣誓为征虏大将军效忠。黄四方收缴到手的贵金属价值已经突破两千万两白银,随着不断深入,这个数字还在增长,得到的田亩已经超过五百万亩。晋商阔绰,也都是土财主,这个时代的商人赚了钱无一例外都是选择置办田产,大晋商拥有良田万顷真不是夸张。明末的土地矛盾不仅仅存在于官吏强取豪夺,也跟这些商人大量购买、吞并良田不无关系。建奴、流寇双重祸害导致山西人口锐减,再加上黄汉接受一部分送去辽南为占领朝鲜做装备,这里的土地产出应该能够养活现有人口。黄汉没收了晋商和接受晋商贿赂参与走私、成为保护伞的文官武将的私田和粮食不会上交朝廷。粮食用作安置战争难民,田亩直接算作军产安排卫所军家小以军屯的模式耕种。原则上采取一户五十亩进行分配,“红旗军”既然染指山西,那么就把事情做圆满了,即便撤兵也要留下一部分人马震慑宵小。至少要让安民屯田的效果体现,让几百万接受“红旗军”管理的军民能够到手明年秋天的收成,让这些人体会到收获的快乐。唯有这样做了,才能够确认这些山西、宣大军民暂时不会往流寇转变,才会使得这些人真心认可“红旗军”。永平府“红旗军”体系的屯民早就接到了一开春就大量育苗的指令。不仅仅要使得马铃薯和甘薯的秧苗能够满足体系内的需要,还要为山西备足三百万亩的秧苗。黄汉从来不搞摊派,走市场经济。下达的命令是约定育苗量,然后以收购的形式进行,育苗的屯民多付出了劳动不仅仅不可能吃亏,还应该能够多赚些银子。这个时代北方两亩土地的收成都不足以使得一个成年男子吃得饱,但是种植一亩马铃薯就完全能够养活两个成年男子。春天在山西大力推广新农作物势在必行,最起码把自己打奸商、搞贪官获得的一半田亩种上马铃薯。如此良好的信誉当然吃得开,“日月海运”每每开始备货之时,办事处门口等着进行筛选的商家都排起长队,被选中的商家欢欣鼓舞,落选的商人垂头丧气。江南大商家十有八九都有官方背景,征虏大将军的商行买卖公平从来不欺行霸市,已然成为大明最大的进货商。直接导致江南官员愿意跟“红旗军”合作,他们在朝堂上的代言人也尽可能不针对征虏大将军。由于郑芝龙、刘香两个海盗集团屡次火并,船队跑南洋的风险巨大,南直隶、浙江海商以前给郑家交三千两银子保护费就能够畅行东洋、西洋,现在不行了。最起码有刘香部见到挂着郑一官旗号的商船就急眼了,哪怕打劫之时不划算,甚至于得不偿失,他们也竭尽全力。不蒸馒头争口气,刘香就是为了打掉郑芝龙集团的信誉,以此来削弱郑家。黄勇的龙武水师在大明海疆应该是无敌的存在,为商船队护航之时只要发现视野里有船全部截下,连大明官船也不放过,如此做派当然加剧了其他海商跑海贸的风险。第七百零一章:天翻地覆这两年,龙武水师跟郑芝龙的福建海防游击营虽然没有公开干仗,但是郑芝龙集团吃了不少暗亏,损失了不少战船、商船。郑氏海盗集团的信誉度已经由于几十上百艘交了保护费悬挂郑家旗帜的海船失踪,被狠狠地打了脸,如今无法充胖子。前几年财源广进的郑家渐渐地做不到收支平衡,郑芝龙需要贴老本才能够养活麾下三四万人马。强盗集团都是一个德行,合作的基础建立在能够共同发财的基础上,如今形势急转直下,十八芝中见异思迁的头领已经不在少数。郑芝龙给熊文灿送了大礼,试图能够跟征虏大将军说上话,争取能够使双方坐下来心平气和地协商南洋贸易的利益分配。可是熊文灿是个智商值很高的大员,忽悠别人的本事大着呢,被郑芝龙反忽悠的可能性全无,礼物照单全收,事情拖着不办。熊文灿在福建担任巡抚四五年,成功忽悠郑芝龙集团投靠大明,打得南海诸多海盗销声匿迹,现在升任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使,总理两广军务兼广东巡抚。他在福建广东做官多年,本就是海商代言人之一,每年得到的孝敬何其多也,如何不知郑芝龙每年赚取的巨额利润。承诺五年平辽的征虏大将军是何等强势,需要的钱粮何其多也海贸如此大的利益“红旗军”已经染指,很明显已经占尽上风,否则郑芝龙岂肯低下头寻求政治谈判人老成精的熊文灿可以锦上添花,不可能雪中送炭,因此收了郑芝龙的大礼也不办事。他心安理得,认为郑芝龙给的孝敬是他应得的。熊文灿知道由于自己在福建巡抚任上给了郑芝龙官身,又不遗余力支持他战船、火炮,使得郑芝龙成为南洋霸主,赚取的利润何止数千万两白银。一方是功勋卓著拥有强军在手的当朝国公征虏大将军,是可以跟皇帝讨价还价的权臣。另一方是一个卑贱的海盗头子郑芝龙,朝廷之所以招安他是因为要面对建奴需要南方安定,以当年郑芝龙劫掠福建、广东沿海杀戮大明数万军民定罪,把他凌迟都不过分。小小海盗出身的海防游击不知道见好就收,在打不过龙武水师的情况下,居然萌生出跟征虏大将军谈判的念头瓜分南洋利益,这种谈判有可能对等吗熊文灿不糊涂,妄图让龙武水师罢手放弃一年几百上千万两白银的利益便宜郑芝龙集团,简直是自取其辱。况且征虏大将军有消灭东奴的重任,是进士及第的辽东文武双经略,从感情上讲,熊文灿也得站在龙武水师那一方。郑芝龙一等再等不见下文,眼看着就会按耐不住,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不试图打败龙武水师,郑家就会被边缘化,被逼到墙角了,郑芝龙只得加强训练意图跟龙武水师决一雌雄。消灭所有的海盗和西夷诸国在南洋的势力是龙武水师的主要任务之一,郑一官不选择投降就让他灭亡。黄可造、黄义率领船队跑长崎之时已经联络到了母港在五岛列岛的李旦儿子李国助部,两军已经联手捣毁一个海盗老巢,缴获真金白银若干、缴获战船商船几十艘。见识到了龙武水师的船坚炮猛,亲眼看到了水师陆战队的攻坚能力,李国助已然决定向大明投诚,宣誓为征虏大将军效忠。黄四方收缴到手的贵金属价值已经突破两千万两白银,随着不断深入,这个数字还在增长,得到的田亩已经超过五百万亩。晋商阔绰,也都是土财主,这个时代的商人赚了钱无一例外都是选择置办田产,大晋商拥有良田万顷真不是夸张。明末的土地矛盾不仅仅存在于官吏强取豪夺,也跟这些商人大量购买、吞并良田不无关系。建奴、流寇双重祸害导致山西人口锐减,再加上黄汉接受一部分送去辽南为占领朝鲜做装备,这里的土地产出应该能够养活现有人口。黄汉没收了晋商和接受晋商贿赂参与走私、成为保护伞的文官武将的私田和粮食不会上交朝廷。粮食用作安置战争难民,田亩直接算作军产安排卫所军家小以军屯的模式耕种。原则上采取一户五十亩进行分配,“红旗军”既然染指山西,那么就把事情做圆满了,即便撤兵也要留下一部分人马震慑宵小。至少要让安民屯田的效果体现,让几百万接受“红旗军”管理的军民能够到手明年秋天的收成,让这些人体会到收获的快乐。唯有这样做了,才能够确认这些山西、宣大军民暂时不会往流寇转变,才会使得这些人真心认可“红旗军”。永平府“红旗军”体系的屯民早就接到了一开春就大量育苗的指令。不仅仅要使得马铃薯和甘薯的秧苗能够满足体系内的需要,还要为山西备足三百万亩的秧苗。黄汉从来不搞摊派,走市场经济。下达的命令是约定育苗量,然后以收购的形式进行,育苗的屯民多付出了劳动不仅仅不可能吃亏,还应该能够多赚些银子。这个时代北方两亩土地的收成都不足以使得一个成年男子吃得饱,但是种植一亩马铃薯就完全能够养活两个成年男子。春天在山西大力推广新农作物势在必行,最起码把自己打奸商、搞贪官获得的一半田亩种上马铃薯。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