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造化图小说网>都市青春>明末汉之魂> 明末汉之魂 分节阅读 358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明末汉之魂 分节阅读 358(1 / 1)

d日程,这里会推行六年义务教育,三年小学、三年初级中学。满八岁的孩子必须读书,不分男女,生活困难不可以成为不让子女受教育的理由,“汉江省”会有专项资金补助贫困生。汉字、“红旗军”官话、汉语拼音、唐诗宋词、算术等等都是教学内容,不会有高丽语存在,所有的学生都必须用“红旗军”官话交谈。秦始皇焚书坑儒,黄汉也焚书,但是没有坑儒。在“汉江省”的地盘上,除非汉人的书籍,其他文字主要是高丽文的书籍全部收缴付之一炬,有异族文字的石碑砸烂,哪怕山体上的石刻也得铲平了。统一语言、文字、服饰、礼仪、度量衡等等,更加有利于“汉江省”的民族融合。在博大精深的汉文化熏陶下,三十年后高丽棒子这个族群就不会存在,“汉江省”只有汉民。第七百九十二章:征西将军接下来不间断有汉民移居“汉江省”,棒子的人口占比马上就会降低。现在是三分之一强,过了年就会低于三分之一,以后会越来越低。这片区域大着呢,面积二十几万平方公里,是后世浙江省、江苏省面积的总和还不止,开发出的田亩完全能够养活超过三千万人口。跟“汉江省”蒸蒸日上大不相同,陕西省烽烟四起,何止民不聊生,连官员、地主都朝不保夕。建奴突入延绥镇后一直在攻城拔寨,一直杀到西安城下,还好满蒙骑兵虽然高达六七万但是没有攻城器械。济尔哈朗和阿济格两位主将见明军守城意志坚决不肯消耗兵力夺城,一直在周边破袭结寨自保的地方武装的堡垒、山寨。由于流寇跟建奴之间隔着汉中、咸阳、西安等等几座尚且在明军手中的大城,高迎祥、李自成、马守应等等还不知道来了大救星。迫于洪剃头的凶名,高迎祥等等率领流寇为祸四川去了,十月初二日,高迎祥、李自成、过天星、混天王等九部分三路入川。他们分别由七盘关、阳平关、梨树口突破防线,初八进攻昭化一鼓而下。十二日攻打剑州又是唾手而得,队伍一下子膨胀到了几十万。由于四川秋收不久,家家户户都有粮食,流寇们得到了大量补给,粮食被流寇一扫而空的川民不得不从贼跟着劫掠下一个府县。十四日,由于人马太多,高迎祥等又兵分三路出击,分别往攻下绵州、盐亭、江油,再次抢得盆满钵满。四川巡抚王维章、左都督四川总兵官侯良柱连战连败不得已退守成都,集结的人马丢了一大半,如今只有不足一万人。十六日,自我膨胀的高迎祥和李自成、马守应、过天星、混天王等再次合兵一处包围了成都,此时入川的流寇连下川中三十余州县,声势浩大。参与围攻成都的流寇、流民号称百万,总人数恐怕不低于八十万,青壮年应该接近三十万,拥有兵器有些战斗力的不会低于十五万。白杆兵和“红旗军”经营川东搞得有声有色,三年多的好时光没有被荒废,如今的白杆兵整体素质和数量远强于历史。秦良玉和马祥麟这两位白杆兵的当家人没想到流寇从川北一直打到成都平原,这还了得藩国在成都的是蜀王朱至澍,他的先主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十一子朱椿,已经在四川生息繁衍了二百几十年传承了十四代。面临流寇几十万,蜀王系的诸多郡王、镇国将军都被吓坏了,六百里加急的求救公文发出十几份向朝廷求救。远水难救近火,远亲不如近邻,蜀王特意亲自写了书信向秦良玉求援,也听从王府长史建议给“红旗军”留守夔州府的主将顾准去了求救信。蜀王不昏聩,也不贪得无厌,他们这一系的郡王也没有在民间留下太多恶名。以蜀王朱至澍、内江王朱至沂等等为首的郡王、镇国将军等等都做出表态,只要来救援成都,军饷、粮食都由他们提供。成都平原辽阔且富庶,蜀王系在这个好地方经营了二百余载算得上富可敌国,他们确实有为剿寇大军提供粮饷的实力。秦良玉、顾准接到蜀王的求援信后立刻为大军开拔做准备,宣传、动员工作立刻展开。大军调度需要兵部公文或者皇上的圣旨,以秦良玉对朝廷的忠诚度断然不会擅自出兵。已经高升左参政的周仕登因为信任“红旗军”一直在夔州府履行职责,他同样接到了蜀王的书信,立刻趁机保举顾准任职援剿总兵官参与解围成都救蜀王与危难。成都告急,蜀王的求救公函发往京师后崇祯皇帝大惊失色,已经被流寇祸害了襄王、唐王系的诸多郡王,指责他这个皇帝连亲人的保护不周的呼声甚嚣尘上。如果一向贤德的蜀王系再被流寇一锅端,他这个皇帝何以面对皇室宗亲这一次朝廷的反应足够快,也是因为有兵马,而且是令人放心的队伍可用的缘故。秦良玉、马祥麟、张凤仪被朝廷点将出征,顾准被朝廷委任为四川援剿总兵官。白杆兵、“红旗军”川东偏师的任务是火速救援成都,务必保全蜀王一大家子。顾准率领三个千总卫所军和两个千总“红旗军”步兵离开驻地夔州府之时,负责川东事务的旗卫头子吉大同暂代职务。此时秦妡怡已经回到了石柱老家,她更加后悔怀孕得不是时候,不仅仅错过了收复平壤的战斗,还失去了提兵跟流寇在成都恶战一场的机会。她把一个把总女兵交给马兰花指挥,要求她无论如何要确保养母秦良玉的安全。白杆兵这两三年经常打仗但是没有面临恶战,都是在川东的山林里清缴山贼、流寇。由于跟着黄汉圈了不少良田,逼着地方官做出了许多让步,白杆兵如今兵强马壮人数达到了峰值。除去必须留下一部分兵力守卫川东和大本营石柱,秦良玉点齐了足两万五千人马誓师出征,与此同时归属于她调遣的一万川军也在集结之中。在山海关学习了一年时间的秦拱明和一百亲卫已经回家了,他们回来之时得到了征虏大将军的馈赠二十门一磅弗朗机炮,三门六磅野战炮,七门三磅野战炮。现在秦拱明指挥着一营模仿“红旗军”编制的白杆兵,这营人马绝对是优中选优,军官很多是从参与学习的亲卫中选拔。同样拥有炮兵把总、以装备自生铳为主的热兵器步兵千总,遗憾的是因为骑兵不足只有一个把总,但是多了使用白蜡杆长枪为主的冷兵器步兵千总。总而言之,现在的白杆兵比历史上还要强大,朝廷委任秦良玉为挂印总兵官率领人马去成都解围是用对人了。用人之际,皇帝很大方,也是他认可秦良玉信任白杆兵的缘故。朝廷任命顾准为援剿总兵官的同时给予秦良玉征西将军的官职,使得秦良玉成为了八大挂将军印的大明总兵官之一。第七百九十三章:解围原本就对大明忠心耿耿的秦良玉得到重用激动不已。她立志扫荡流寇安定四川,甚至于不惜前往陕西跟流寇拼个你死我活。十月中旬得到征西将军的任命,出兵名正言顺,秦良玉立刻集结人马,不仅仅抽调白杆兵,还有其他营头的川军也在集结之中。等待马祥麟带着经营川东的队伍到齐后已经是十月下旬,这时顾准的五千余“红旗军”也赶到石柱。顾准得到了征虏大将军的命令,尽量配合白杆兵驱逐流寇收复川北的城池,竭尽所能给予遭遇流寇洗劫的川民帮助,争取不饿死一个人。为了减轻粮食运输的压力,依旧采取一边运进粮食,一边运出饥民的模式进行。这个任务是顾准做惯了的,不存在难度,还有一个命令就有些难办。征虏大将军命令顾准想方设法把白杆兵留在四川守土,万万不能让他们出川北进入陕西面临流寇、建奴夹击。秦良玉乃是挂征西将军印的总兵官,也只有征虏大将军能够指挥,这还得是一起领兵执行同样任务的前提下。顾准这个援剿总兵官属于临时性的,在诸多总兵官中也是垫底的,按理说应该归属于秦良玉节制,如何能够左右得了白杆兵心事重重的顾准带着麾下跟白杆兵、川军合兵一处往成都进发,一千里路,大军走了小半个月。可惜扑了个空,高迎祥等等贼骨头精得很,知道四川有能战的白杆兵,他们根本没想过在这里久留,目的就是抢一把继续流窜。探报到白杆兵和“红旗军”一部杀来之时,高迎祥率领几十万流寇、流民主动从成都撤围,又往北而去,扔下了不少老弱妇孺,裹挟走了几十万青壮。往往流寇、建奴劫掠一地,造成的破坏是空前的,还留下许多后遗症。由于秩序被破坏,太多饥民开始了抢劫杀人,其中就有尝到了甜头的坏分子聚众烧杀抢掠,渐渐地就发展出太多大大小小的土匪、山贼武装。大军在成都南郊驻扎后,蜀王比较自律严守本分没有出城迎接秦良玉、马祥麟、顾准等等,派遣胞弟内江王朱至沂和长史送来美酒、猪羊、粮食劳军。顾准为了完成征虏大将军布置的留下白杆兵不让他们前往陕西打恶仗的任务,跟着朱至沂入城去蜀王府邸拜访。现如今“红旗军”威名远播,顾准前来拜访受到了热烈欢迎,蜀王朱至澍亲自来到大开的中门口迎接。迎入客厅分宾主落座后,蜀王朱至澍、内江王朱至沂等等十几个王爷、镇国将军听顾准分析了陕西的形势。他们得知万一川军进入陕西极有可能全军覆没,接下来四川就会无兵可守后吓出一身汗。王爷们共同表态哪怕砸锅卖铁也会给大军提供粮饷,前提是川军守川,全力支持顾准留下白杆兵。顾准只对黄汉负责,根本不管大明对待藩王的诸多限制,他得到了蜀王支持后话题一转,居然提议内江王朱至沂带上几十个随从去“汉江省”看看。可以在“汉江省”销售蜀中特产,可以投资作坊就地生产蜀锦,甚至于可以移民蚕农去汉江平原开发桑田。顾准一席话把不太安分的内江王朱至沂吸引了,他最近经常读“红旗日报”,对海外风光有了憧憬,恨自己身不自由,无法离开成都府。他也不管兄长面沉似水,问顾准道:“顾江军,我们的身份特殊,如何去得恐怕有万里之遥的汉江省这有违祖制啊”顾准道:“王爷参与开发汉江省利国利民,把四川的特产卖出好价钱惠及川民。祖制给予藩王、郡王限制是为了杜绝谋反,只要王爷没有这个念头就是胸怀坦荡,何惧谁说三道四”朱至沂摇头道:“没那么简单,言官御史无风三尺浪,要是本王真去了汉江省,弹劾本王的奏疏恐怕会堆起几尺高,届时恐怕就会有缇骑去逮拿本王下狱喽。”顾准道:“只要王爷您本着为国为民的态度经商、屯田,不涉足军队,征虏大将军一定会为您作保,王爷岂是捕风捉影的言官就能够参倒真要有缇骑敢不分青红皂白前往汉江省抓人,正义的红旗军怎么可能袖手旁观红旗军敢保证,永远不可能让前往汉江省置业的任何人包括皇室宗亲处于危险之中,如成都被流寇重重包围之事决然不可能发生。”成都差一点被流寇祸害了,王爷们此刻还心有余悸,蜀王系巨富,如果能够有一部分子弟携带一部分财产去“汉江省”确实不错,不仅仅那些郡王动了心,连蜀王也开始沉思。内江王得到顾准的这个表态更加心动,他在谋划着带领一大家子前往“汉江省”,万一皇帝不许郡王离开封地欲逮拿他问罪,他完全可以寻求征虏大将军庇护赖在那里不回四川。何止是内江王想出川去“汉江省”看看,华阳王朱至惠也是一脸向往,他跟身边几个叔伯兄弟窃窃私语起来。他们主要是议论违背祖制的后果,届时征虏大将军是否真肯为了保全他们拒绝朝廷的缇骑拿人顾准抛出这番言论没想着当场得到答复,在蜀王热情挽留下参加了酒宴后出城回到了军营。第二天,急不可耐的秦良玉召开军事会议明确下一步行动计划。杀敌建功是秦良玉的目的,她不是阴谋家乃是一个纯粹的军人,会上直接动员与会的将领继续北上追击流寇,一直打到陕西跟洪承畴的部队汇合。可是原本期待中的诸将一起高呼杀贼没有出现,“红旗军”主将顾准直接站出来表示反对。顾准原本就是读书人,在“红旗军”中历练七八年如今见识不凡知识面广泛,他坚决反对白杆兵出川,道:“征西将军,末将以为您的计划不符合实际,红旗军拒不执行,末将也要劝告参战的川军将领不能执行这样盲目的计划。”第七百九十四章:分歧没想到看上去沉稳,一直跟白杆兵合作愉快的顾准会当众让自己下不了台,秦良玉强忍怒火问道:“朝廷调白杆兵和红旗军一部剿杀流寇,如今流寇往北而去,本官下令穷追不舍,一直打到他们的老窝陕西有何不妥”“红旗军”的救命之恩张凤仪念念不忘,见婆婆气得脸色铁青暗叫不妙,连忙给顾准使眼色。马兰花原本是白杆兵女兵卫队小旗官,跟着秦妡怡出嫁足七年,在朝廷任命顾准为援剿总兵官的同时给予秦良玉征西将军的官职,使得秦良玉成为了八大挂将军印的大明总兵官之一。第七百九十三章:解围原本就对大明忠心耿耿的秦良玉得到重用激动不已。她立志扫荡流寇安定四川,甚至于不惜前往陕西跟流寇拼个你死我活。十月中旬得到征西将军的任命,出兵名正言顺,秦良玉立刻集结人马,不仅仅抽调白杆兵,还有其他营头的川军也在集结之中。等待马祥麟带着经营川东的队伍到齐后已经是十月下旬,这时顾准的五千余“红旗军”也赶到石柱。顾准得到了征虏大将军的命令,尽量配合白杆兵驱逐流寇收复川北的城池,竭尽所能给予遭遇流寇洗劫的川民帮助,争取不饿死一个人。为了减轻粮食运输的压力,依旧采取一边运进粮食,一边运出饥民的模式进行。这个任务是顾准做惯了的,不存在难度,还有一个命令就有些难办。征虏大将军命令顾准想方设法把白杆兵留在四川守土,万万不能让他们出川北进入陕西面临流寇、建奴夹击。秦良玉乃是挂征西将军印的总兵官,也只有征虏大将军能够指挥,这还得是一起领兵执行同样任务的前提下。顾准这个援剿总兵官属于临时性的,在诸多总兵官中也是垫底的,按理说应该归属于秦良玉节制,如何能够左右得了白杆兵心事重重的顾准带着麾下跟白杆兵、川军合兵一处往成都进发,一千里路,大军走了小半个月。可惜扑了个空,高迎祥等等贼骨头精得很,知道四川有能战的白杆兵,他们根本没想过在这里久留,目的就是抢一把继续流窜。探报到白杆兵和“红旗军”一部杀来之时,高迎祥率领几十万流寇、流民主动从成都撤围,又往北而去,扔下了不少老弱妇孺,裹挟走了几十万青壮。往往流寇、建奴劫掠一地,造成的破坏是空前的,还留下许多后遗症。由于秩序被破坏,太多饥民开始了抢劫杀人,其中就有尝到了甜头的坏分子聚众烧杀抢掠,渐渐地就发展出太多大大小小的土匪、山贼武装。大军在成都南郊驻扎后,蜀王比较自律严守本分没有出城迎接秦良玉、马祥麟、顾准等等,派遣胞弟内江王朱至沂和长史送来美酒、猪羊、粮食劳军。顾准为了完成征虏大将军布置的留下白杆兵不让他们前往陕西打恶仗的任务,跟着朱至沂入城去蜀王府邸拜访。现如今“红旗军”威名远播,顾准前来拜访受到了热烈欢迎,蜀王朱至澍亲自来到大开的中门口迎接。迎入客厅分宾主落座后,蜀王朱至澍、内江王朱至沂等等十几个王爷、镇国将军听顾准分析了陕西的形势。他们得知万一川军进入陕西极有可能全军覆没,接下来四川就会无兵可守后吓出一身汗。王爷们共同表态哪怕砸锅卖铁也会给大军提供粮饷,前提是川军守川,全力支持顾准留下白杆兵。顾准只对黄汉负责,根本不管大明对待藩王的诸多限制,他得到了蜀王支持后话题一转,居然提议内江王朱至沂带上几十个随从去“汉江省”看看。可以在“汉江省”销售蜀中特产,可以投资作坊就地生产蜀锦,甚至于可以移民蚕农去汉江平原开发桑田。顾准一席话把不太安分的内江王朱至沂吸引了,他最近经常读“红旗日报”,对海外风光有了憧憬,恨自己身不自由,无法离开成都府。他也不管兄长面沉似水,问顾准道:“顾江军,我们的身份特殊,如何去得恐怕有万里之遥的汉江省这有违祖制啊”顾准道:“王爷参与开发汉江省利国利民,把四川的特产卖出好价钱惠及川民。祖制给予藩王、郡王限制是为了杜绝谋反,只要王爷没有这个念头就是胸怀坦荡,何惧谁说三道四”朱至沂摇头道:“没那么简单,言官御史无风三尺浪,要是本王真去了汉江省,弹劾本王的奏疏恐怕会堆起几尺高,届时恐怕就会有缇骑去逮拿本王下狱喽。”顾准道:“只要王爷您本着为国为民的态度经商、屯田,不涉足军队,征虏大将军一定会为您作保,王爷岂是捕风捉影的言官就能够参倒真要有缇骑敢不分青红皂白前往汉江省抓人,正义的红旗军怎么可能袖手旁观红旗军敢保证,永远不可能让前往汉江省置业的任何人包括皇室宗亲处于危险之中,如成都被流寇重重包围之事决然不可能发生。”成都差一点被流寇祸害了,王爷们此刻还心有余悸,蜀王系巨富,如果能够有一部分子弟携带一部分财产去“汉江省”确实不错,不仅仅那些郡王动了心,连蜀王也开始沉思。内江王得到顾准的这个表态更加心动,他在谋划着带领一大家子前往“汉江省”,万一皇帝不许郡王离开封地欲逮拿他问罪,他完全可以寻求征虏大将军庇护赖在那里不回四川。何止是内江王想出川去“汉江省”看看,华阳王朱至惠也是一脸向往,他跟身边几个叔伯兄弟窃窃私语起来。他们主要是议论违背祖制的后果,届时征虏大将军是否真肯为了保全他们拒绝朝廷的缇骑拿人顾准抛出这番言论没想着当场得到答复,在蜀王热情挽留下参加了酒宴后出城回到了军营。第二天,急不可耐的秦良玉召开军事会议明确下一步行动计划。杀敌建功是秦良玉的目的,她不是阴谋家乃是一个纯粹的军人,会上直接动员与会的将领继续北上追击流寇,一直打到陕西跟洪承畴的部队汇合。可是原本期待中的诸将一起高呼杀贼没有出现,“红旗军”主将顾准直接站出来表示反对。顾准原本就是读书人,在“红旗军”中历练七八年如今见识不凡知识面广泛,他坚决反对白杆兵出川,道:“征西将军,末将以为您的计划不符合实际,红旗军拒不执行,末将也要劝告参战的川军将领不能执行这样盲目的计划。”第七百九十四章:分歧没想到看上去沉稳,一直跟白杆兵合作愉快的顾准会当众让自己下不了台,秦良玉强忍怒火问道:“朝廷调白杆兵和红旗军一部剿杀流寇,如今流寇往北而去,本官下令穷追不舍,一直打到他们的老窝陕西有何不妥”“红旗军”的救命之恩张凤仪念念不忘,见婆婆气得脸色铁青暗叫不妙,连忙给顾准使眼色。马兰花原本是白杆兵女兵卫队小旗官,跟着秦妡怡出嫁足七年,在朝廷任命顾准为援剿总兵官的同时给予秦良玉征西将军的官职,使得秦良玉成为了八大挂将军印的大明总兵官之一。第七百九十三章:解围原本就对大明忠心耿耿的秦良玉得到重用激动不已。她立志扫荡流寇安定四川,甚至于不惜前往陕西跟流寇拼个你死我活。十月中旬得到征西将军的任命,出兵名正言顺,秦良玉立刻集结人马,不仅仅抽调白杆兵,还有其他营头的川军也在集结之中。等待马祥麟带着经营川东的队伍到齐后已经是十月下旬,这时顾准的五千余“红旗军”也赶到石柱。顾准得到了征虏大将军的命令,尽量配合白杆兵驱逐流寇收复川北的城池,竭尽所能给予遭遇流寇洗劫的川民帮助,争取不饿死一个人。为了减轻粮食运输的压力,依旧采取一边运进粮食,一边运出饥民的模式进行。这个任务是顾准做惯了的,不存在难度,还有一个命令就有些难办。征虏大将军命令顾准想方设法把白杆兵留在四川守土,万万不能让他们出川北进入陕西面临流寇、建奴夹击。秦良玉乃是挂征西将军印的总兵官,也只有征虏大将军能够指挥,这还得是一起领兵执行同样任务的前提下。顾准这个援剿总兵官属于临时性的,在诸多总兵官中也是垫底的,按理说应该归属于秦良玉节制,如何能够左右得了白杆兵心事重重的顾准带着麾下跟白杆兵、川军合兵一处往成都进发,一千里路,大军走了小半个月。可惜扑了个空,高迎祥等等贼骨头精得很,知道四川有能战的白杆兵,他们根本没想过在这里久留,目的就是抢一把继续流窜。探报到白杆兵和“红旗军”一部杀来之时,高迎祥率领几十万流寇、流民主动从成都撤围,又往北而去,扔下了不少老弱妇孺,裹挟走了几十万青壮。往往流寇、建奴劫掠一地,造成的破坏是空前的,还留下许多后遗症。由于秩序被破坏,太多饥民开始了抢劫杀人,其中就有尝到了甜头的坏分子聚众烧杀抢掠,渐渐地就发展出太多大大小小的土匪、山贼武装。大军在成都南郊驻扎后,蜀王比较自律严守本分没有出城迎接秦良玉、马祥麟、顾准等等,派遣胞弟内江王朱至沂和长史送来美酒、猪羊、粮食劳军。顾准为了完成征虏大将军布置的留下白杆兵不让他们前往陕西打恶仗的任务,跟着朱至沂入城去蜀王府邸拜访。现如今“红旗军”威名远播,顾准前来拜访受到了热烈欢迎,蜀王朱至澍亲自来到大开的中门口迎接。迎入客厅分宾主落座后,蜀王朱至澍、内江王朱至沂等等十几个王爷、镇国将军听顾准分析了陕西的形势。他们得知万一川军进入陕西极有可能全军覆没,接下来四川就会无兵可守后吓出一身汗。王爷们共同表态哪怕砸锅卖铁也会给大军提供粮饷,前提是川军守川,全力支持顾准留下白杆兵。顾准只对黄汉负责,根本不管大明对待藩王的诸多限制,他得到了蜀王支持后话题一转,居然提议内江王朱至沂带上几十个随从去“汉江省”看看。可以在“汉江省”销售蜀中特产,可以投资作坊就地生产蜀锦,甚至于可以移民蚕农去汉江平原开发桑田。顾准一席话把不太安分的内江王朱至沂吸引了,他最近经常读“红旗日报”,对海外风光有了憧憬,恨自己身不自由,无法离开成都府。他也不管兄长面沉似水,问顾准道:“顾江军,我们的身份特殊,如何去得恐怕有万里之遥的汉江省这有违祖制啊”顾准道:“王爷参与开发汉江省利国利民,把四川的特产卖出好价钱惠及川民。祖制给予藩王、郡王限制是为了杜绝谋反,只要王爷没有这个念头就是胸怀坦荡,何惧谁说三道四”朱至沂摇头道:“没那么简单,言官御史无风三尺浪,要是本王真去了汉江省,弹劾本王的奏疏恐怕会堆起几尺高,届时恐怕就会有缇骑去逮拿本王下狱喽。”顾准道:“只要王爷您本着为国为民的态度经商、屯田,不涉足军队,征虏大将军一定会为您作保,王爷岂是捕风捉影的言官就能够参倒真要有缇骑敢不分青红皂白前往汉江省抓人,正义的红旗军怎么可能袖手旁观红旗军敢保证,永远不可能让前往汉江省置业的任何人包括皇室宗亲处于危险之中,如成都被流寇重重包围之事决然不可能发生。”成都差一点被流寇祸害了,王爷们此刻还心有余悸,蜀王系巨富,如果能够有一部分子弟携带一部分财产去“汉江省”确实不错,不仅仅那些郡王动了心,连蜀王也开始沉思。内江王得到顾准的这个表态更加心动,他在谋划着带领一大家子前往“汉江省”,万一皇帝不许郡王离开封地欲逮拿他问罪,他完全可以寻求征虏大将军庇护赖在那里不回四川。何止是内江王想出川去“汉江省”看看,华阳王朱至惠也是一脸向往,他跟身边几个叔伯兄弟窃窃私语起来。他们主要是议论违背祖制的后果,届时征虏大将军是否真肯为了保全他们拒绝朝廷的缇骑拿人顾准抛出这番言论没想着当场得到答复,在蜀王热情挽留下参加了酒宴后出城回到了军营。第二天,急不可耐的秦良玉召开军事会议明确下一步行动计划。杀敌建功是秦良玉的目的,她不是阴谋家乃是一个纯粹的军人,会上直接动员与会的将领继续北上追击流寇,一直打到陕西跟洪承畴的部队汇合。可是原本期待中的诸将一起高呼杀贼没有出现,“红旗军”主将顾准直接站出来表示反对。顾准原本就是读书人,在“红旗军”中历练七八年如今见识不凡知识面广泛,他坚决反对白杆兵出川,道:“征西将军,末将以为您的计划不符合实际,红旗军拒不执行,末将也要劝告参战的川军将领不能执行这样盲目的计划。”第七百九十四章:分歧没想到看上去沉稳,一直跟白杆兵合作愉快的顾准会当众让自己下不了台,秦良玉强忍怒火问道:“朝廷调白杆兵和红旗军一部剿杀流寇,如今流寇往北而去,本官下令穷追不舍,一直打到他们的老窝陕西有何不妥”“红旗军”的救命之恩张凤仪念念不忘,见婆婆气得脸色铁青暗叫不妙,连忙给顾准使眼色。马兰花原本是白杆兵女兵卫队小旗官,跟着秦妡怡出嫁足七年,在朝廷任命顾准为援剿总兵官的同时给予秦良玉征西将军的官职,使得秦良玉成为了八大挂将军印的大明总兵官之一。第七百九十三章:解围原本就对大明忠心耿耿的秦良玉得到重用激动不已。她立志扫荡流寇安定四川,甚至于不惜前往陕西跟流寇拼个你死我活。十月中旬得到征西将军的任命,出兵名正言顺,秦良玉立刻集结人马,不仅仅抽调白杆兵,还有其他营头的川军也在集结之中。等待马祥麟带着经营川东的队伍到齐后已经是十月下旬,这时顾准的五千余“红旗军”也赶到石柱。顾准得到了征虏大将军的命令,尽量配合白杆兵驱逐流寇收复川北的城池,竭尽所能给予遭遇流寇洗劫的川民帮助,争取不饿死一个人。为了减轻粮食运输的压力,依旧采取一边运进粮食,一边运出饥民的模式进行。这个任务是顾准做惯了的,不存在难度,还有一个命令就有些难办。征虏大将军命令顾准想方设法把白杆兵留在四川守土,万万不能让他们出川北进入陕西面临流寇、建奴夹击。秦良玉乃是挂征西将军印的总兵官,也只有征虏大将军能够指挥,这还得是一起领兵执行同样任务的前提下。顾准这个援剿总兵官属于临时性的,在诸多总兵官中也是垫底的,按理说应该归属于秦良玉节制,如何能够左右得了白杆兵心事重重的顾准带着麾下跟白杆兵、川军合兵一处往成都进发,一千里路,大军走了小半个月。可惜扑了个空,高迎祥等等贼骨头精得很,知道四川有能战的白杆兵,他们根本没想过在这里久留,目的就是抢一把继续流窜。探报到白杆兵和“红旗军”一部杀来之时,高迎祥率领几十万流寇、流民主动从成都撤围,又往北而去,扔下了不少老弱妇孺,裹挟走了几十万青壮。往往流寇、建奴劫掠一地,造成的破坏是空前的,还留下许多后遗症。由于秩序被破坏,太多饥民开始了抢劫杀人,其中就有尝到了甜头的坏分子聚众烧杀抢掠,渐渐地就发展出太多大大小小的土匪、山贼武装。大军在成都南郊驻扎后,蜀王比较自律严守本分没有出城迎接秦良玉、马祥麟、顾准等等,派遣胞弟内江王朱至沂和长史送来美酒、猪羊、粮食劳军。顾准为了完成征虏大将军布置的留下白杆兵不让他们前往陕西打恶仗的任务,跟着朱至沂入城去蜀王府邸拜访。现如今“红旗军”威名远播,顾准前来拜访受到了热烈欢迎,蜀王朱至澍亲自来到大开的中门口迎接。迎入客厅分宾主落座后,蜀王朱至澍、内江王朱至沂等等十几个王爷、镇国将军听顾准分析了陕西的形势。他们得知万一川军进入陕西极有可能全军覆没,接下来四川就会无兵可守后吓出一身汗。王爷们共同表态哪怕砸锅卖铁也会给大军提供粮饷,前提是川军守川,全力支持顾准留下白杆兵。顾准只对黄汉负责,根本不管大明对待藩王的诸多限制,他得到了蜀王支持后话题一转,居然提议内江王朱至沂带上几十个随从去“汉江省”看看。可以在“汉江省”销售蜀中特产,可以投资作坊就地生产蜀锦,甚至于可以移民蚕农去汉江平原开发桑田。顾准一席话把不太安分的内江王朱至沂吸引了,他最近经常读“红旗日报”,对海外风光有了憧憬,恨自己身不自由,无法离开成都府。他也不管兄长面沉似水,问顾准道:“顾江军,我们的身份特殊,如何去得恐怕有万里之遥的汉江省这有违祖制啊”顾准道:“王爷参与开发汉江省利国利民,把四川的特产卖出好价钱惠及川民。祖制给予藩王、郡王限制是为了杜绝谋反,只要王爷没有这个念头就是胸怀坦荡,何惧谁说三道四”朱至沂摇头道:“没那么简单,言官御史无风三尺浪,要是本王真去了汉江省,弹劾本王的奏疏恐怕会堆起几尺高,届时恐怕就会有缇骑去逮拿本王下狱喽。”顾准道:“只要王爷您本着为国为民的态度经商、屯田,不涉足军队,征虏大将军一定会为您作保,王爷岂是捕风捉影的言官就能够参倒真要有缇骑敢不分青红皂白前往汉江省抓人,正义的红旗军怎么可能袖手旁观红旗军敢保证,永远不可能让前往汉江省置业的任何人包括皇室宗亲处于危险之中,如成都被流寇重重包围之事决然不可能发生。”成都差一点被流寇祸害了,王爷们此刻还心有余悸,蜀王系巨富,如果能够有一部分子弟携带一部分财产去“汉江省”确实不错,不仅仅那些郡王动了心,连蜀王也开始沉思。内江王得到顾准的这个表态更加心动,他在谋划着带领一大家子前往“汉江省”,万一皇帝不许郡王离开封地欲逮拿他问罪,他完全可以寻求征虏大将军庇护赖在那里不回四川。何止是内江王想出川去“汉江省”看看,华阳王朱至惠也是一脸向往,他跟身边几个叔伯兄弟窃窃私语起来。他们主要是议论违背祖制的后果,届时征虏大将军是否真肯为了保全他们拒绝朝廷的缇骑拿人顾准抛出这番言论没想着当场得到答复,在蜀王热情挽留下参加了酒宴后出城回到了军营。第二天,急不可耐的秦良玉召开军事会议明确下一步行动计划。杀敌建功是秦良玉的目的,她不是阴谋家乃是一个纯粹的军人,会上直接动员与会的将领继续北上追击流寇,一直打到陕西跟洪承畴的部队汇合。可是原本期待中的诸将一起高呼杀贼没有出现,“红旗军”主将顾准直接站出来表示反对。顾准原本就是读书人,在“红旗军”中历练七八年如今见识不凡知识面广泛,他坚决反对白杆兵出川,道:“征西将军,末将以为您的计划不符合实际,红旗军拒不执行,末将也要劝告参战的川军将领不能执行这样盲目的计划。”第七百九十四章:分歧没想到看上去沉稳,一直跟白杆兵合作愉快的顾准会当众让自己下不了台,秦良玉强忍怒火问道:“朝廷调白杆兵和红旗军一部剿杀流寇,如今流寇往北而去,本官下令穷追不舍,一直打到他们的老窝陕西有何不妥”“红旗军”的救命之恩张凤仪念念不忘,见婆婆气得脸色铁青暗叫不妙,连忙给顾准使眼色。马兰花原本是白杆兵女兵卫队小旗官,跟着秦妡怡出嫁足七年,在朝廷任命顾准为援剿总兵官的同时给予秦良玉征西将军的官职,使得秦良玉成为了八大挂将军印的大明总兵官之一。第七百九十三章:解围原本就对大明忠心耿耿的秦良玉得到重用激动不已。她立志扫荡流寇安定四川,甚至于不惜前往陕西跟流寇拼个你死我活。十月中旬得到征西将军的任命,出兵名正言顺,秦良玉立刻集结人马,不仅仅抽调白杆兵,还有其他营头的川军也在集结之中。等待马祥麟带着经营川东的队伍到齐后已经是十月下旬,这时顾准的五千余“红旗军”也赶到石柱。顾准得到了征虏大将军的命令,尽量配合白杆兵驱逐流寇收复川北的城池,竭尽所能给予遭遇流寇洗劫的川民帮助,争取不饿死一个人。为了减轻粮食运输的压力,依旧采取一边运进粮食,一边运出饥民的模式进行。这个任务是顾准做惯了的,不存在难度,还有一个命令就有些难办。征虏大将军命令顾准想方设法把白杆兵留在四川守土,万万不能让他们出川北进入陕西面临流寇、建奴夹击。秦良玉乃是挂征西将军印的总兵官,也只有征虏大将军能够指挥,这还得是一起领兵执行同样任务的前提下。顾准这个援剿总兵官属于临时性的,在诸多总兵官中也是垫底的,按理说应该归属于秦良玉节制,如何能够左右得了白杆兵心事重重的顾准带着麾下跟白杆兵、川军合兵一处往成都进发,一千里路,大军走了小半个月。可惜扑了个空,高迎祥等等贼骨头精得很,知道四川有能战的白杆兵,他们根本没想过在这里久留,目的就是抢一把继续流窜。探报到白杆兵和“红旗军”一部杀来之时,高迎祥率领几十万流寇、流民主动从成都撤围,又往北而去,扔下了不少老弱妇孺,裹挟走了几十万青壮。往往流寇、建奴劫掠一地,造成的破坏是空前的,还留下许多后遗症。由于秩序被破坏,太多饥民开始了抢劫杀人,其中就有尝到了甜头的坏分子聚众烧杀抢掠,渐渐地就发展出太多大大小小的土匪、山贼武装。大军在成都南郊驻扎后,蜀王比较自律严守本分没有出城迎接秦良玉、马祥麟、顾准等等,派遣胞弟内江王朱至沂和长史送来美酒、猪羊、粮食劳军。顾准为了完成征虏大将军布置的留下白杆兵不让他们前往陕西打恶仗的任务,跟着朱至沂入城去蜀王府邸拜访。现如今“红旗军”威名远播,顾准前来拜访受到了热烈欢迎,蜀王朱至澍亲自来到大开的中门口迎接。迎入客厅分宾主落座后,蜀王朱至澍、内江王朱至沂等等十几个王爷、镇国将军听顾准分析了陕西的形势。他们得知万一川军进入陕西极有可能全军覆没,接下来四川就会无兵可守后吓出一身汗。王爷们共同表态哪怕砸锅卖铁也会给大军提供粮饷,前提是川军守川,全力支持顾准留下白杆兵。顾准只对黄汉负责,根本不管大明对待藩王的诸多限制,他得到了蜀王支持后话题一转,居然提议内江王朱至沂带上几十个随从去“汉江省”看看。可以在“汉江省”销售蜀中特产,可以投资作坊就地生产蜀锦,甚至于可以移民蚕农去汉江平原开发桑田。顾准一席话把不太安分的内江王朱至沂吸引了,他最近经常读“红旗日报”,对海外风光有了憧憬,恨自己身不自由,无法离开成都府。他也不管兄长面沉似水,问顾准道:“顾江军,我们的身份特殊,如何去得恐怕有万里之遥的汉江省这有违祖制啊”顾准道:“王爷参与开发汉江省利国利民,把四川的特产卖出好价钱惠及川民。祖制给予藩王、郡王限制是为了杜绝谋反,只要王爷没有这个念头就是胸怀坦荡,何惧谁说三道四”朱至沂摇头道:“没那么简单,言官御史无风三尺浪,要是本王真去了汉江省,弹劾本王的奏疏恐怕会堆起几尺高,届时恐怕就会有缇骑去逮拿本王下狱喽。”顾准道:“只要王爷您本着为国为民的态度经商、屯田,不涉足军队,征虏大将军一定会为您作保,王爷岂是捕风捉影的言官就能够参倒真要有缇骑敢不分青红皂白前往汉江省抓人,正义的红旗军怎么可能袖手旁观红旗军敢保证,永远不可能让前往汉江省置业的任何人包括皇室宗亲处于危险之中,如成都被流寇重重包围之事决然不可能发生。”成都差一点被流寇祸害了,王爷们此刻还心有余悸,蜀王系巨富,如果能够有一部分子弟携带一部分财产去“汉江省”确实不错,不仅仅那些郡王动了心,连蜀王也开始沉思。内江王得到顾准的这个表态更加心动,他在谋划着带领一大家子前往“汉江省”,万一皇帝不许郡王离开封地欲逮拿他问罪,他完全可以寻求征虏大将军庇护赖在那里不回四川。何止是内江王想出川去“汉江省”看看,华阳王朱至惠也是一脸向往,他跟身边几个叔伯兄弟窃窃私语起来。他们主要是议论违背祖制的后果,届时征虏大将军是否真肯为了保全他们拒绝朝廷的缇骑拿人顾准抛出这番言论没想着当场得到答复,在蜀王热情挽留下参加了酒宴后出城回到了军营。第二天,急不可耐的秦良玉召开军事会议明确下一步行动计划。杀敌建功是秦良玉的目的,她不是阴谋家乃是一个纯粹的军人,会上直接动员与会的将领继续北上追击流寇,一直打到陕西跟洪承畴的部队汇合。可是原本期待中的诸将一起高呼杀贼没有出现,“红旗军”主将顾准直接站出来表示反对。顾准原本就是读书人,在“红旗军”中历练七八年如今见识不凡知识面广泛,他坚决反对白杆兵出川,道:“征西将军,末将以为您的计划不符合实际,红旗军拒不执行,末将也要劝告参战的川军将领不能执行这样盲目的计划。”第七百九十四章:分歧没想到看上去沉稳,一直跟白杆兵合作愉快的顾准会当众让自己下不了台,秦良玉强忍怒火问道:“朝廷调白杆兵和红旗军一部剿杀流寇,如今流寇往北而去,本官下令穷追不舍,一直打到他们的老窝陕西有何不妥”“红旗军”的救命之恩张凤仪念念不忘,见婆婆气得脸色铁青暗叫不妙,连忙给顾准使眼色。马兰花原本是白杆兵女兵卫队小旗官,跟着秦妡怡出嫁足七年,在朝廷任命顾准为援剿总兵官的同时给予秦良玉征西将军的官职,使得秦良玉成为了八大挂将军印的大明总兵官之一。第七百九十三章:解围原本就对大明忠心耿耿的秦良玉得到重用激动不已。她立志扫荡流寇安定四川,甚至于不惜前往陕西跟流寇拼个你死我活。十月中旬得到征西将军的任命,出兵名正言顺,秦良玉立刻集结人马,不仅仅抽调白杆兵,还有其他营头的川军也在集结之中。等待马祥麟带着经营川东的队伍到齐后已经是十月下旬,这时顾准的五千余“红旗军”也赶到石柱。顾准得到了征虏大将军的命令,尽量配合白杆兵驱逐流寇收复川北的城池,竭尽所能给予遭遇流寇洗劫的川民帮助,争取不饿死一个人。为了减轻粮食运输的压力,依旧采取一边运进粮食,一边运出饥民的模式进行。这个任务是顾准做惯了的,不存在难度,还有一个命令就有些难办。征虏大将军命令顾准想方设法把白杆兵留在四川守土,万万不能让他们出川北进入陕西面临流寇、建奴夹击。秦良玉乃是挂征西将军印的总兵官,也只有征虏大将军能够指挥,这还得是一起领兵执行同样任务的前提下。顾准这个援剿总兵官属于临时性的,在诸多总兵官中也是垫底的,按理说应该归属于秦良玉节制,如何能够左右得了白杆兵心事重重的顾准带着麾下跟白杆兵、川军合兵一处往成都进发,一千里路,大军走了小半个月。可惜扑了个空,高迎祥等等贼骨头精得很,知道四川有能战的白杆兵,他们根本没想过在这里久留,目的就是抢一把继续流窜。探报到白杆兵和“红旗军”一部杀来之时,高迎祥率领几十万流寇、流民主动从成都撤围,又往北而去,扔下了不少老弱妇孺,裹挟走了几十万青壮。往往流寇、建奴劫掠一地,造成的破坏是空前的,还留下许多后遗症。由于秩序被破坏,太多饥民开始了抢劫杀人,其中就有尝到了甜头的坏分子聚众烧杀抢掠,渐渐地就发展出太多大大小小的土匪、山贼武装。大军在成都南郊驻扎后,蜀王比较自律严守本分没有出城迎接秦良玉、马祥麟、顾准等等,派遣胞弟内江王朱至沂和长史送来美酒、猪羊、粮食劳军。顾准为了完成征虏大将军布置的留下白杆兵不让他们前往陕西打恶仗的任务,跟着朱至沂入城去蜀王府邸拜访。现如今“红旗军”威名远播,顾准前来拜访受到了热烈欢迎,蜀王朱至澍亲自来到大开的中门口迎接。迎入客厅分宾主落座后,蜀王朱至澍、内江王朱至沂等等十几个王爷、镇国将军听顾准分析了陕西的形势。他们得知万一川军进入陕西极有可能全军覆没,接下来四川就会无兵可守后吓出一身汗。王爷们共同表态哪怕砸锅卖铁也会给大军提供粮饷,前提是川军守川,全力支持顾准留下白杆兵。顾准只对黄汉负责,根本不管大明对待藩王的诸多限制,他得到了蜀王支持后话题一转,居然提议内江王朱至沂带上几十个随从去“汉江省”看看。可以在“汉江省”销售蜀中特产,可以投资作坊就地生产蜀锦,甚至于可以移民蚕农去汉江平原开发桑田。顾准一席话把不太安分的内江王朱至沂吸引了,他最近经常读“红旗日报”,对海外风光有了憧憬,恨自己身不自由,无法离开成都府。他也不管兄长面沉似水,问顾准道:“顾江军,我们的身份特殊,如何去得恐怕有万里之遥的汉江省这有违祖制啊”顾准道:“王爷参与开发汉江省利国利民,把四川的特产卖出好价钱惠及川民。祖制给予藩王、郡王限制是为了杜绝谋反,只要王爷没有这个念头就是胸怀坦荡,何惧谁说三道四”朱至沂摇头道:“没那么简单,言官御史无风三尺浪,要是本王真去了汉江省,弹劾本王的奏疏恐怕会堆起几尺高,届时恐怕就会有缇骑去逮拿本王下狱喽。”顾准道:“只要王爷您本着为国为民的态度经商、屯田,不涉足军队,征虏大将军一定会为您作保,王爷岂是捕风捉影的言官就能够参倒真要有缇骑敢不分青红皂白前往汉江省抓人,正义的红旗军怎么可能袖手旁观红旗军敢保证,永远不可能让前往汉江省置业的任何人包括皇室宗亲处于危险之中,如成都被流寇重重包围之事决然不可能发生。”成都差一点被流寇祸害了,王爷们此刻还心有余悸,蜀王系巨富,如果能够有一部分子弟携带一部分财产去“汉江省”确实不错,不仅仅那些郡王动了心,连蜀王也开始沉思。内江王得到顾准的这个表态更加心动,他在谋划着带领一大家子前往“汉江省”,万一皇帝不许郡王离开封地欲逮拿他问罪,他完全可以寻求征虏大将军庇护赖在那里不回四川。何止是内江王想出川去“汉江省”看看,华阳王朱至惠也是一脸向往,他跟身边几个叔伯兄弟窃窃私语起来。他们主要是议论违背祖制的后果,届时征虏大将军是否真肯为了保全他们拒绝朝廷的缇骑拿人顾准抛出这番言论没想着当场得到答复,在蜀王热情挽留下参加了酒宴后出城回到了军营。第二天,急不可耐的秦良玉召开军事会议明确下一步行动计划。杀敌建功是秦良玉的目的,她不是阴谋家乃是一个纯粹的军人,会上直接动员与会的将领继续北上追击流寇,一直打到陕西跟洪承畴的部队汇合。可是原本期待中的诸将一起高呼杀贼没有出现,“红旗军”主将顾准直接站出来表示反对。顾准原本就是读书人,在“红旗军”中历练七八年如今见识不凡知识面广泛,他坚决反对白杆兵出川,道:“征西将军,末将以为您的计划不符合实际,红旗军拒不执行,末将也要劝告参战的川军将领不能执行这样盲目的计划。”第七百九十四章:分歧没想到看上去沉稳,一直跟白杆兵合作愉快的顾准会当众让自己下不了台,秦良玉强忍怒火问道:“朝廷调白杆兵和红旗军一部剿杀流寇,如今流寇往北而去,本官下令穷追不舍,一直打到他们的老窝陕西有何不妥”“红旗军”的救命之恩张凤仪念念不忘,见婆婆气得脸色铁青暗叫不妙,连忙给顾准使眼色。马兰花原本是白杆兵女兵卫队小旗官,跟着秦妡怡出嫁足七年,在朝廷任命顾准为援剿总兵官的同时给予秦良玉征西将军的官职,使得秦良玉成为了八大挂将军印的大明总兵官之一。第七百九十三章:解围原本就对大明忠心耿耿的秦良玉得到重用激动不已。她立志扫荡流寇安定四川,甚至于不惜前往陕西跟流寇拼个你死我活。十月中旬得到征西将军的任命,出兵名正言顺,秦良玉立刻集结人马,不仅仅抽调白杆兵,还有其他营头的川军也在集结之中。等待马祥麟带着经营川东的队伍到齐后已经是十月下旬,这时顾准的五千余“红旗军”也赶到石柱。顾准得到了征虏大将军的命令,尽量配合白杆兵驱逐流寇收复川北的城池,竭尽所能给予遭遇流寇洗劫的川民帮助,争取不饿死一个人。为了减轻粮食运输的压力,依旧采取一边运进粮食,一边运出饥民的模式进行。这个任务是顾准做惯了的,不存在难度,还有一个命令就有些难办。征虏大将军命令顾准想方设法把白杆兵留在四川守土,万万不能让他们出川北进入陕西面临流寇、建奴夹击。秦良玉乃是挂征西将军印的总兵官,也只有征虏大将军能够指挥,这还得是一起领兵执行同样任务的前提下。顾准这个援剿总兵官属于临时性的,在诸多总兵官中也是垫底的,按理说应该归属于秦良玉节制,如何能够左右得了白杆兵心事重重的顾准带着麾下跟白杆兵、川军合兵一处往成都进发,一千里路,大军走了小半个月。可惜扑了个空,高迎祥等等贼骨头精得很,知道四川有能战的白杆兵,他们根本没想过在这里久留,目的就是抢一把继续流窜。探报到白杆兵和“红旗军”一部杀来之时,高迎祥率领几十万流寇、流民主动从成都撤围,又往北而去,扔下了不少老弱妇孺,裹挟走了几十万青壮。往往流寇、建奴劫掠一地,造成的破坏是空前的,还留下许多后遗症。由于秩序被破坏,太多饥民开始了抢劫杀人,其中就有尝到了甜头的坏分子聚众烧杀抢掠,渐渐地就发展出太多大大小小的土匪、山贼武装。大军在成都南郊驻扎后,蜀王比较自律严守本分没有出城迎接秦良玉、马祥麟、顾准等等,派遣胞弟内江王朱至沂和长史送来美酒、猪羊、粮食劳军。顾准为了完成征虏大将军布置的留下白杆兵不让他们前往陕西打恶仗的任务,跟着朱至沂入城去蜀王府邸拜访。现如今“红旗军”威名远播,顾准前来拜访受到了热烈欢迎,蜀王朱至澍亲自来到大开的中门口迎接。迎入客厅分宾主落座后,蜀王朱至澍、内江王朱至沂等等十几个王爷、镇国将军听顾准分析了陕西的形势。他们得知万一川军进入陕西极有可能全军覆没,接下来四川就会无兵可守后吓出一身汗。王爷们共同表态哪怕砸锅卖铁也会给大军提供粮饷,前提是川军守川,全力支持顾准留下白杆兵。顾准只对黄汉负责,根本不管大明对待藩王的诸多限制,他得到了蜀王支持后话题一转,居然提议内江王朱至沂带上几十个随从去“汉江省”看看。可以在“汉江省”销售蜀中特产,可以投资作坊就地生产蜀锦,甚至于可以移民蚕农去汉江平原开发桑田。顾准一席话把不太安分的内江王朱至沂吸引了,他最近经常读“红旗日报”,对海外风光有了憧憬,恨自己身不自由,无法离开成都府。他也不管兄长面沉似水,问顾准道:“顾江军,我们的身份特殊,如何去得恐怕有万里之遥的汉江省这有违祖制啊”顾准道:“王爷参与开发汉江省利国利民,把四川的特产卖出好价钱惠及川民。祖制给予藩王、郡王限制是为了杜绝谋反,只要王爷没有这个念头就是胸怀坦荡,何惧谁说三道四”朱至沂摇头道:“没那么简单,言官御史无风三尺浪,要是本王真去了汉江省,弹劾本王的奏疏恐怕会堆起几尺高,届时恐怕就会有缇骑去逮拿本王下狱喽。”顾准道:“只要王爷您本着为国为民的态度经商、屯田,不涉足军队,征虏大将军一定会为您作保,王爷岂是捕风捉影的言官就能够参倒真要有缇骑敢不分青红皂白前往汉江省抓人,正义的红旗军怎么可能袖手旁观红旗军敢保证,永远不可能让前往汉江省置业的任何人包括皇室宗亲处于危险之中,如成都被流寇重重包围之事决然不可能发生。”成都差一点被流寇祸害了,王爷们此刻还心有余悸,蜀王系巨富,如果能够有一部分子弟携带一部分财产去“汉江省”确实不错,不仅仅那些郡王动了心,连蜀王也开始沉思。内江王得到顾准的这个表态更加心动,他在谋划着带领一大家子前往“汉江省”,万一皇帝不许郡王离开封地欲逮拿他问罪,他完全可以寻求征虏大将军庇护赖在那里不回四川。何止是内江王想出川去“汉江省”看看,华阳王朱至惠也是一脸向往,他跟身边几个叔伯兄弟窃窃私语起来。他们主要是议论违背祖制的后果,届时征虏大将军是否真肯为了保全他们拒绝朝廷的缇骑拿人顾准抛出这番言论没想着当场得到答复,在蜀王热情挽留下参加了酒宴后出城回到了军营。第二天,急不可耐的秦良玉召开军事会议明确下一步行动计划。杀敌建功是秦良玉的目的,她不是阴谋家乃是一个纯粹的军人,会上直接动员与会的将领继续北上追击流寇,一直打到陕西跟洪承畴的部队汇合。可是原本期待中的诸将一起高呼杀贼没有出现,“红旗军”主将顾准直接站出来表示反对。顾准原本就是读书人,在“红旗军”中历练七八年如今见识不凡知识面广泛,他坚决反对白杆兵出川,道:“征西将军,末将以为您的计划不符合实际,红旗军拒不执行,末将也要劝告参战的川军将领不能执行这样盲目的计划。”第七百九十四章:分歧没想到看上去沉稳,一直跟白杆兵合作愉快的顾准会当众让自己下不了台,秦良玉强忍怒火问道:“朝廷调白杆兵和红旗军一部剿杀流寇,如今流寇往北而去,本官下令穷追不舍,一直打到他们的老窝陕西有何不妥”“红旗军”的救命之恩张凤仪念念不忘,见婆婆气得脸色铁青暗叫不妙,连忙给顾准使眼色。马兰花原本是白杆兵女兵卫队小旗官,跟着秦妡怡出嫁足七年,在朝廷任命顾准为援剿总兵官的同时给予秦良玉征西将军的官职,使得秦良玉成为了八大挂将军印的大明总兵官之一。第七百九十三章:解围原本就对大明忠心耿耿的秦良玉得到重用激动不已。她立志扫荡流寇安定四川,甚至于不惜前往陕西跟流寇拼个你死我活。十月中旬得到征西将军的任命,出兵名正言顺,秦良玉立刻集结人马,不仅仅抽调白杆兵,还有其他营头的川军也在集结之中。等待马祥麟带着经营川东的队伍到齐后已经是十月下旬,这时顾准的五千余“红旗军”也赶到石柱。顾准得到了征虏大将军的命令,尽量配合白杆兵驱逐流寇收复川北的城池,竭尽所能给予遭遇流寇洗劫的川民帮助,争取不饿死一个人。为了减轻粮食运输的压力,依旧采取一边运进粮食,一边运出饥民的模式进行。这个任务是顾准做惯了的,不存在难度,还有一个命令就有些难办。征虏大将军命令顾准想方设法把白杆兵留在四川守土,万万不能让他们出川北进入陕西面临流寇、建奴夹击。秦良玉乃是挂征西将军印的总兵官,也只有征虏大将军能够指挥,这还得是一起领兵执行同样任务的前提下。顾准这个援剿总兵官属于临时性的,在诸多总兵官中也是垫底的,按理说应该归属于秦良玉节制,如何能够左右得了白杆兵心事重重的顾准带着麾下跟白杆兵、川军合兵一处往成都进发,一千里路,大军走了小半个月。可惜扑了个空,高迎祥等等贼骨头精得很,知道四川有能战的白杆兵,他们根本没想过在这里久留,目的就是抢一把继续流窜。探报到白杆兵和“红旗军”一部杀来之时,高迎祥率领几十万流寇、流民主动从成都撤围,又往北而去,扔下了不少老弱妇孺,裹挟走了几十万青壮。往往流寇、建奴劫掠一地,造成的破坏是空前的,还留下许多后遗症。由于秩序被破坏,太多饥民开始了抢劫杀人,其中就有尝到了甜头的坏分子聚众烧杀抢掠,渐渐地就发展出太多大大小小的土匪、山贼武装。大军在成都南郊驻扎后,蜀王比较自律严守本分没有出城迎接秦良玉、马祥麟、顾准等等,派遣胞弟内江王朱至沂和长史送来美酒、猪羊、粮食劳军。顾准为了完成征虏大将军布置的留下白杆兵不让他们前往陕西打恶仗的任务,跟着朱至沂入城去蜀王府邸拜访。现如今“红旗军”威名远播,顾准前来拜访受到了热烈欢迎,蜀王朱至澍亲自来到大开的中门口迎接。迎入客厅分宾主落座后,蜀王朱至澍、内江王朱至沂等等十几个王爷、镇国将军听顾准分析了陕西的形势。他们得知万一川军进入陕西极有可能全军覆没,接下来四川就会无兵可守后吓出一身汗。王爷们共同表态哪怕砸锅卖铁也会给大军提供粮饷,前提是川军守川,全力支持顾准留下白杆兵。顾准只对黄汉负责,根本不管大明对待藩王的诸多限制,他得到了蜀王支持后话题一转,居然提议内江王朱至沂带上几十个随从去“汉江省”看看。可以在“汉江省”销售蜀中特产,可以投资作坊就地生产蜀锦,甚至于可以移民蚕农去汉江平原开发桑田。顾准一席话把不太安分的内江王朱至沂吸引了,他最近经常读“红旗日报”,对海外风光有了憧憬,恨自己身不自由,无法离开成都府。他也不管兄长面沉似水,问顾准道:“顾江军,我们的身份特殊,如何去得恐怕有万里之遥的汉江省这有违祖制啊”顾准道:“王爷参与开发汉江省利国利民,把四川的特产卖出好价钱惠及川民。祖制给予藩王、郡王限制是为了杜绝谋反,只要王爷没有这个念头就是胸怀坦荡,何惧谁说三道四”朱至沂摇头道:“没那么简单,言官御史无风三尺浪,要是本王真去了汉江省,弹劾本王的奏疏恐怕会堆起几尺高,届时恐怕就会有缇骑去逮拿本王下狱喽。”顾准道:“只要王爷您本着为国为民的态度经商、屯田,不涉足军队,征虏大将军一定会为您作保,王爷岂是捕风捉影的言官就能够参倒真要有缇骑敢不分青红皂白前往汉江省抓人,正义的红旗军怎么可能袖手旁观红旗军敢保证,永远不可能让前往汉江省置业的任何人包括皇室宗亲处于危险之中,如成都被流寇重重包围之事决然不可能发生。”成都差一点被流寇祸害了,王爷们此刻还心有余悸,蜀王系巨富,如果能够有一部分子弟携带一部分财产去“汉江省”确实不错,不仅仅那些郡王动了心,连蜀王也开始沉思。内江王得到顾准的这个表态更加心动,他在谋划着带领一大家子前往“汉江省”,万一皇帝不许郡王离开封地欲逮拿他问罪,他完全可以寻求征虏大将军庇护赖在那里不回四川。何止是内江王想出川去“汉江省”看看,华阳王朱至惠也是一脸向往,他跟身边几个叔伯兄弟窃窃私语起来。他们主要是议论违背祖制的后果,届时征虏大将军是否真肯为了保全他们拒绝朝廷的缇骑拿人顾准抛出这番言论没想着当场得到答复,在蜀王热情挽留下参加了酒宴后出城回到了军营。第二天,急不可耐的秦良玉召开军事会议明确下一步行动计划。杀敌建功是秦良玉的目的,她不是阴谋家乃是一个纯粹的军人,会上直接动员与会的将领继续北上追击流寇,一直打到陕西跟洪承畴的部队汇合。可是原本期待中的诸将一起高呼杀贼没有出现,“红旗军”主将顾准直接站出来表示反对。顾准原本就是读书人,在“红旗军”中历练七八年如今见识不凡知识面广泛,他坚决反对白杆兵出川,道:“征西将军,末将以为您的计划不符合实际,红旗军拒不执行,末将也要劝告参战的川军将领不能执行这样盲目的计划。”第七百九十四章:分歧没想到看上去沉稳,一直跟白杆兵合作愉快的顾准会当众让自己下不了台,秦良玉强忍怒火问道:“朝廷调白杆兵和红旗军一部剿杀流寇,如今流寇往北而去,本官下令穷追不舍,一直打到他们的老窝陕西有何不妥”“红旗军”的救命之恩张凤仪念念不忘,见婆婆气得脸色铁青暗叫不妙,连忙给顾准使眼色。马兰花原本是白杆兵女兵卫队小旗官,跟着秦妡怡出嫁足七年,在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