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红旗军”体系学到了太多新知识,如今已经是女兵营千总实授。她奉秦妡怡之命率领一个把总“红旗军”女兵保护养母替她尽孝后,一直跟在秦良玉身边简直是形影不离。此时马兰花见顾准跟秦良玉起了争执,暗地里为顾准捏了一把汗。她在“红旗军”中已经有了七年有余,当然知道征虏大将军对待白杆兵可谓情真意挚,不肯白杆兵进入险地肯定是为了秦良玉着想。马兰花已经在思量着如何帮助顾准劝说脾气大、无比固执的老家主。顾准的内心是强大的,“红旗军”体系的将领都充满自信少了奴性,因为“红旗军”的氛围就是如此。黄汉一直在狠抓将士们的思想教育,各营每十天就会有总结会,还有每个月的例会,每每开会时都会有批评和自我批评。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将士们的互相帮助也是互相监督不存在官职大小,所有人都可以畅所欲言。今日之事,顾准认为自己的决定是正确的,是本着对一万川军、两万五千白杆兵负责人的态度就事论事,是不是得罪征西将军他根本不在乎。他道:“军人的第一职责乃是守土保民,如今成都附近三百里饥民多达二三百万,秦将军带着人马走了,他们怎么办坐看他们饿死,或者等他们变成流民发展成为流寇吗如果秦将军带着人马一直追出四川杀奔陕西,末将估摸着流寇打不着多少,白杆兵会消耗过半,时间恐怕需要一年半载。而您抛下不顾的两三百万饥民会揭竿而起,他们肯定到处抢劫,一年半载过后,饥民会翻倍,四川土生土长的流寇会发展到几万、几十万。那时整个四川饥民遍地烽火连天,白杆兵再要稳住局势已经不可能。这就是末将的恩师征虏大将军经常提及的恶性循环,四川真要发展成那个样子,秦将军乃是千古罪人。”马兰花的见识已经高于九成以上的白杆兵和川军将领,听了顾准的辩论差一点就要下意识地鼓掌,忽然想起这不是“红旗军”的例会,赶紧打住。白杆兵主将见顾准说话如此针锋相对不由得暗自佩服。被一个晚生后辈相当于当面指责,秦良玉面孔涨得通红,可人家话虽然不好听,但是好像有些道理啊她眼光扫向儿子马祥麟、儿媳张凤翼、侄子秦翼明、秦拱明,只见他们都紧锁眉头在沉思。秦良玉见白杆兵将领没有人站起来反驳,只得自己开口道:“顾将军,以你之计当下该如何做”顾准从容道:“咱们三年前在川东怎么做的,在成都乃至于川北还这样做,咱们何必舍近求远本官认为首先就是剿灭方圆三百里内的土匪、山贼、流寇,确保这片区域安定后再循序渐进。红旗军会尽可能保证不让一个川民饿死,会立刻往外运送饥民向川内运进粮食。”秦良玉怒道:“朝廷的军令,皇上的圣旨都是调我等剿寇,我们却不肯追击流寇主力,坐看他们逃遁,岂不是抗旨不遵”川军特别是白杆兵对待朝廷的态度跟“红旗军”截然不同,因此出现了分歧,顾准对黄汉忠心耿耿,瞧不上朝廷的所作所为。他毫不在乎道:“秦将军此言差矣,我们留在川内就是为了剿寇,何为流寇主力是不是人马达到几万、几十万就算那么等着瞧,我们放任川内的饥民、山贼、流寇不管,几个月后就会诞生出几万几十万流寇主力。因此我们留在川内同样是消灭流寇的有生力量,谁硬扣抗旨不遵的帽子,末将领了,届时末将去京师面见天子进行分辨。”这番话有礼有节有担当,听得马兰花不住点头,她苦于无法鼓掌支持,偷偷地朝着顾准挑起了大拇指。这个动作刚巧被张凤仪瞧见了,见婆婆都快要气得暴走,原家生婢女出身的马兰花还在背后支持顾准,张凤仪恶狠狠瞪了马兰花一眼。顾准很牛掰,这底气当然来自于“红旗军”这个集体,况且他也认为一味地穷追猛打,流寇是杀不绝的,唯有消灭滋生流寇的土壤。家主黄汉不计得失不遗余力贴补钱粮稳定一方,从源头做起,才是解决流寇泛滥成灾的必由之路。四川被流寇祸害,饥民高达数百万,如果放任自流,一小半人都有可能成为流寇。趁着流寇一直打到成都的时机,“红旗军”、白杆兵顺势而为染指成都、影响川北,从今往后四川大事可定,多好的事啊,还利国利民。顾准认为自己没有私心,乃是顾全大局,杜绝白杆兵远征白白被消耗掉,也为了避免秦良玉、马祥麟等等在陕西遭遇建奴和流寇夹击有可能全军覆没的危局。一言九鼎已经习惯了,秦良玉还真没见过哪一位将领在她面前顶着干,一时间觉得愤火攻心。可是顾准这个援剿总兵官不是白杆兵将领,而是“红旗军”主将,不看僧面看佛面,她不好直接呵斥,只能选择辩论。秦良玉冷静下来,思索一番后觉得顾准的顾虑也不无道理,她选择了妥协,提议道:“顾将军言之有理,可白杆兵乃是朝廷的军队,必须执行圣旨,'红旗军'安民的本领强于白杆兵,还能够得到大量是粮食援助。本官准备继续带领白杆兵往北追击流寇主力,顾将军可以率领本部人马留在成都安置饥民。”第七百九十五章:为何而战见秦良玉如此顽固,顾准急眼了。如果他服从命令带着“红旗军”留下,秦良玉带着白杆兵往川北追击流寇,征虏大将军交代的竭尽所能保护秦良玉的安全岂不是变成了遥不可及本来征虏大将军就不看好白杆兵出川,担心秦良玉他们遭遇流寇、建奴双重打击损兵折将。如果有顾准的五千“红旗军”正兵、卫所军跟着,说不定还能够化险为夷,分兵岂不是更加削弱了整体实力顾准一口拒绝道:“不行,我军不仅仅面对几百万饥民,还要面对无数的土匪、山贼武装。方圆几百里,山高林密不知面临多少敌人,没有白杆兵参与,安置、接济饥民的这项工作即便有粮食末将完成不了。白杆兵必须留下跟'红旗军'共同进退。这不仅仅是末将的主张,也是征虏大将军的命令。”马祥麟、秦翼明等等将领都听出来顾准是为了白杆兵着想,也认为留在成都安民、养兵能够增长实力,白杆兵不是不打流寇,而是量力而行没有什么不对。秦良玉再次怒火上涌,她已经让步了放弃指挥五千“红旗军”,而顾准不但寸步不让,还抬出征虏大将军压她。明朝已经许久没有挂大将军印的文官武将,秦良玉这个挂将军印的总兵官跟大将军不好比,确实应该听从调遣。只不过这里不是辽东,更加不是征虏大将军管辖范围,他凭什么远在几千里之外对川中事务横加干涉她道:“本官全权负责四川剿寇事宜,征虏大将军的军令恐怕还管不到白杆兵。明天白杆兵就会北上追击流寇主力,顾将军的人马请自便。”顾准站了起来抱拳道:“我等军人为何而战为了保国安民末将坚决不同意秦将军即刻北上,您要对几百万饥民负责任,在这些人没有得到安置的情况下,您哪儿都不能去。”秦良玉反问道:“笑话,本官手中能有多少粮食,哪有能力安置上百万饥民留下安置饥民当然是拥有钱粮的'红旗军',本官唯有跟流寇死战以报皇恩。”顾准不管不顾道:“秦将军不能一走了之,末将的人马不足以安定如此大的地盘,如果因为赈济不力导致饥民大量饿死,导致他们结伙打家劫舍祸害更多地方,秦将军难推其咎。末将会上奏朝廷参秦将军好大喜功至数百万饥民不顾,只为了得到斩首功哗众取宠。”秦良玉毕竟是个武将,花花肠子少,跟顾准的辩论水平有差距,她心里觉得顾准胡搅蛮缠,可是又说不出具备杀伤力的言辞,气得指着顾准“你、你”说不出话,拂袖而去。张凤仪跟马祥麟使了使眼色,追着婆婆出去了。马祥麟知道顾准没有恶意,见他留下白杆兵的态度是如此坚决,不惜和母亲针锋相对,心里佩服。见母亲走远了,他小声问道:“顾将军,征虏大将军为何坚决不肯白杆兵出川他能够预见那里的仗不好打”顾准道:“确实如此,白杆兵守稳四川都得再次扩军,哪有余力去陕西鏖战况且那里如今形势相当严峻,仅仅流寇的人马保守估计就在二十万之间,满蒙骑兵的人马应该有六七万。两万五千白杆兵、外加一万川军填进去根本于事无补,会白白折损了你们这些大明的忠臣良将。”秦翼明不服气,问道:“何以见得流寇纵然有二十万兵力又有何妨我白杆兵以一当十不在话下。”顾准道:“首先,流寇不是咱们击溃的,而是他们主动北撤,他们的人马未损,十几个大头领能够集结的老营马队人数不应该低于两三万,拥有如此实力完全能够形成突袭。白杆兵追得急了,保不准流寇就会如同当年打曹文诏总兵官那样设伏对付你们,白杆兵绝大多数是步兵,受限于机动力,万一被困陷入苦战毋庸置疑。川北地形复杂,可以布置埋伏的地方何其多也,本官怎么可能眼睁睁瞧着白杆兵吃亏此时不急于北上追击才是以不变应万变。况且咱们在成都地区滞留,也不可能消极,面对饥民百万,面对盗寇几万,每天要忙的事情多着呢。”秦拱明在“红旗军”中学习一年多,深知黄汉麾下没有浪得虚名的将领,听了顾准的分析后觉得有道理。流寇总是要消灭掉,但是不能操之过急,必须使得白杆兵拥有压倒性优势之时才能够给予雷霆一击。现在先把被流寇破坏的地区及时恢复才是硬道理。他率先表态支持顾准,道:“顾将军深谋远虑见解独到,我们应该接纳忠言,现在确实没有必要急匆匆北上。如果由着姑母的性子,即便白杆兵打败流寇也不可能形成聚歼,至多是击溃,追出四川又能如何那里赤地千里还被走在前面的流寇再次洗劫,咱们的军粮如何保证走山路千里运粮谈何容易这得动用多少兵力和民夫,他们又得吃掉多少粮食经过的地区都是严重缺粮,遇上面临饿死的川中父老咱们运粮的队伍怎么办肯接济灾民咱们自己就没得吃了,不肯接济,导致成千上万父老饿死,咱们白杆兵究竟是为何而战这还没有算上途径地区的土匪、山贼、当地的流寇,他们如果得不到粮食也将要面临饿死的命运。见到了运输军粮的队伍,一个个都为了抢到粮食而拼命,一路运粮就会面临血战一路,最后白杆兵能有多少人幸存,能够运多少粮食到达陕西万一咱们的主力一直追到陕西遭遇建奴,以白杆兵宁死不屈的刚毅,此次真是出川容易回川难啊”马祥麟不以为然道:“忠臣不怕死,怕死不忠诚,大不了殉国而已为国家而战斗总是想着如何保全自己,岂不是落了下乘”这番话有煽动性,不少白杆兵将领都高昂起头,脸上充满不惜死战殉国的豪情。第七百九十六章:陷入险地历史上的马祥麟就是一位忠臣良将,他明知事不可为还死守襄阳直至城破殉国。他曾经写信给母亲秦良玉“儿誓与襄阳共存亡,愿大人勿以儿安危为念”而秦良玉的回信只有一句话:“好好真吾儿”他们傻吗是的,他们真的很傻。而就是因为有了如他们这样的傻子才让后人懂得了何为“可歌可泣”黄汉不肯让英雄流血还流泪,指名道姓要顾准保障秦良玉、马祥麟的安全。由于影响了历史现如今本该殉国的张凤仪、秦拱明、马祥和等等将领的安全也要兼顾。顾准见马祥麟煽情,白杆兵将领的情绪立刻不一样了,连忙准备反驳。此时秦拱明道:“不然、不然,拼得一死容易,留下有用之躯为国为民多做贡献才是善莫大焉。白杆兵不立刻北上杀奔陕西,起到的作用更加大,安定数百万川民就约等于消灭了几十万流寇,救活了百万饥民。我不管你们是什么态度,我赞同顾将军的计划。”顾准道:“我红旗军自从成立以来可谓身经百战,何时畏敌不前白杆兵忠勇众所周知,合计斩杀多少建奴、鞑子、流寇恩师审时度势一边跟建奴、流寇鏖战一边把红旗军发展壮大,才有了今日的局面。至今为止“红旗军”的斩首数恐怕是白杆兵斩获的十几倍甚至于几十倍。何为落了下乘难道眼看着让忠勇的麾下无意义的牺牲才是上乘”马祥麟言下之意“红旗军”不肯拼消耗惯会大滑头仗,顾准立刻摆事实讲道理还列举斩首数,几大十议事的将领议论纷纷。刚才的话有些过激了,直爽的马祥麟已经暗自后悔,他知道黄汉这个妹夫对秦家、马家没说的,还亲自救下了自己的结发妻子。这些年“红旗军”经常资助白杆兵装备和钱粮,连自生铳、米尼枪、能够在山区灵活转运的轻型钢炮都舍得给。他缓了缓语气道:“你们虽然言之有理,但是未免消极她道:“本官全权负责四川剿寇事宜,征虏大将军的军令恐怕还管不到白杆兵。明天白杆兵就会北上追击流寇主力,顾将军的人马请自便。”顾准站了起来抱拳道:“我等军人为何而战为了保国安民末将坚决不同意秦将军即刻北上,您要对几百万饥民负责任,在这些人没有得到安置的情况下,您哪儿都不能去。”秦良玉反问道:“笑话,本官手中能有多少粮食,哪有能力安置上百万饥民留下安置饥民当然是拥有钱粮的'红旗军',本官唯有跟流寇死战以报皇恩。”顾准不管不顾道:“秦将军不能一走了之,末将的人马不足以安定如此大的地盘,如果因为赈济不力导致饥民大量饿死,导致他们结伙打家劫舍祸害更多地方,秦将军难推其咎。末将会上奏朝廷参秦将军好大喜功至数百万饥民不顾,只为了得到斩首功哗众取宠。”秦良玉毕竟是个武将,花花肠子少,跟顾准的辩论水平有差距,她心里觉得顾准胡搅蛮缠,可是又说不出具备杀伤力的言辞,气得指着顾准“你、你”说不出话,拂袖而去。张凤仪跟马祥麟使了使眼色,追着婆婆出去了。马祥麟知道顾准没有恶意,见他留下白杆兵的态度是如此坚决,不惜和母亲针锋相对,心里佩服。见母亲走远了,他小声问道:“顾将军,征虏大将军为何坚决不肯白杆兵出川他能够预见那里的仗不好打”顾准道:“确实如此,白杆兵守稳四川都得再次扩军,哪有余力去陕西鏖战况且那里如今形势相当严峻,仅仅流寇的人马保守估计就在二十万之间,满蒙骑兵的人马应该有六七万。两万五千白杆兵、外加一万川军填进去根本于事无补,会白白折损了你们这些大明的忠臣良将。”秦翼明不服气,问道:“何以见得流寇纵然有二十万兵力又有何妨我白杆兵以一当十不在话下。”顾准道:“首先,流寇不是咱们击溃的,而是他们主动北撤,他们的人马未损,十几个大头领能够集结的老营马队人数不应该低于两三万,拥有如此实力完全能够形成突袭。白杆兵追得急了,保不准流寇就会如同当年打曹文诏总兵官那样设伏对付你们,白杆兵绝大多数是步兵,受限于机动力,万一被困陷入苦战毋庸置疑。川北地形复杂,可以布置埋伏的地方何其多也,本官怎么可能眼睁睁瞧着白杆兵吃亏此时不急于北上追击才是以不变应万变。况且咱们在成都地区滞留,也不可能消极,面对饥民百万,面对盗寇几万,每天要忙的事情多着呢。”秦拱明在“红旗军”中学习一年多,深知黄汉麾下没有浪得虚名的将领,听了顾准的分析后觉得有道理。流寇总是要消灭掉,但是不能操之过急,必须使得白杆兵拥有压倒性优势之时才能够给予雷霆一击。现在先把被流寇破坏的地区及时恢复才是硬道理。他率先表态支持顾准,道:“顾将军深谋远虑见解独到,我们应该接纳忠言,现在确实没有必要急匆匆北上。如果由着姑母的性子,即便白杆兵打败流寇也不可能形成聚歼,至多是击溃,追出四川又能如何那里赤地千里还被走在前面的流寇再次洗劫,咱们的军粮如何保证走山路千里运粮谈何容易这得动用多少兵力和民夫,他们又得吃掉多少粮食经过的地区都是严重缺粮,遇上面临饿死的川中父老咱们运粮的队伍怎么办肯接济灾民咱们自己就没得吃了,不肯接济,导致成千上万父老饿死,咱们白杆兵究竟是为何而战这还没有算上途径地区的土匪、山贼、当地的流寇,他们如果得不到粮食也将要面临饿死的命运。见到了运输军粮的队伍,一个个都为了抢到粮食而拼命,一路运粮就会面临血战一路,最后白杆兵能有多少人幸存,能够运多少粮食到达陕西万一咱们的主力一直追到陕西遭遇建奴,以白杆兵宁死不屈的刚毅,此次真是出川容易回川难啊”马祥麟不以为然道:“忠臣不怕死,怕死不忠诚,大不了殉国而已为国家而战斗总是想着如何保全自己,岂不是落了下乘”这番话有煽动性,不少白杆兵将领都高昂起头,脸上充满不惜死战殉国的豪情。第七百九十六章:陷入险地历史上的马祥麟就是一位忠臣良将,他明知事不可为还死守襄阳直至城破殉国。他曾经写信给母亲秦良玉“儿誓与襄阳共存亡,愿大人勿以儿安危为念”而秦良玉的回信只有一句话:“好好真吾儿”他们傻吗是的,他们真的很傻。而就是因为有了如他们这样的傻子才让后人懂得了何为“可歌可泣”黄汉不肯让英雄流血还流泪,指名道姓要顾准保障秦良玉、马祥麟的安全。由于影响了历史现如今本该殉国的张凤仪、秦拱明、马祥和等等将领的安全也要兼顾。顾准见马祥麟煽情,白杆兵将领的情绪立刻不一样了,连忙准备反驳。此时秦拱明道:“不然、不然,拼得一死容易,留下有用之躯为国为民多做贡献才是善莫大焉。白杆兵不立刻北上杀奔陕西,起到的作用更加大,安定数百万川民就约等于消灭了几十万流寇,救活了百万饥民。我不管你们是什么态度,我赞同顾将军的计划。”顾准道:“我红旗军自从成立以来可谓身经百战,何时畏敌不前白杆兵忠勇众所周知,合计斩杀多少建奴、鞑子、流寇恩师审时度势一边跟建奴、流寇鏖战一边把红旗军发展壮大,才有了今日的局面。至今为止“红旗军”的斩首数恐怕是白杆兵斩获的十几倍甚至于几十倍。何为落了下乘难道眼看着让忠勇的麾下无意义的牺牲才是上乘”马祥麟言下之意“红旗军”不肯拼消耗惯会大滑头仗,顾准立刻摆事实讲道理还列举斩首数,几大十议事的将领议论纷纷。刚才的话有些过激了,直爽的马祥麟已经暗自后悔,他知道黄汉这个妹夫对秦家、马家没说的,还亲自救下了自己的结发妻子。这些年“红旗军”经常资助白杆兵装备和钱粮,连自生铳、米尼枪、能够在山区灵活转运的轻型钢炮都舍得给。他缓了缓语气道:“你们虽然言之有理,但是未免消极她道:“本官全权负责四川剿寇事宜,征虏大将军的军令恐怕还管不到白杆兵。明天白杆兵就会北上追击流寇主力,顾将军的人马请自便。”顾准站了起来抱拳道:“我等军人为何而战为了保国安民末将坚决不同意秦将军即刻北上,您要对几百万饥民负责任,在这些人没有得到安置的情况下,您哪儿都不能去。”秦良玉反问道:“笑话,本官手中能有多少粮食,哪有能力安置上百万饥民留下安置饥民当然是拥有钱粮的'红旗军',本官唯有跟流寇死战以报皇恩。”顾准不管不顾道:“秦将军不能一走了之,末将的人马不足以安定如此大的地盘,如果因为赈济不力导致饥民大量饿死,导致他们结伙打家劫舍祸害更多地方,秦将军难推其咎。末将会上奏朝廷参秦将军好大喜功至数百万饥民不顾,只为了得到斩首功哗众取宠。”秦良玉毕竟是个武将,花花肠子少,跟顾准的辩论水平有差距,她心里觉得顾准胡搅蛮缠,可是又说不出具备杀伤力的言辞,气得指着顾准“你、你”说不出话,拂袖而去。张凤仪跟马祥麟使了使眼色,追着婆婆出去了。马祥麟知道顾准没有恶意,见他留下白杆兵的态度是如此坚决,不惜和母亲针锋相对,心里佩服。见母亲走远了,他小声问道:“顾将军,征虏大将军为何坚决不肯白杆兵出川他能够预见那里的仗不好打”顾准道:“确实如此,白杆兵守稳四川都得再次扩军,哪有余力去陕西鏖战况且那里如今形势相当严峻,仅仅流寇的人马保守估计就在二十万之间,满蒙骑兵的人马应该有六七万。两万五千白杆兵、外加一万川军填进去根本于事无补,会白白折损了你们这些大明的忠臣良将。”秦翼明不服气,问道:“何以见得流寇纵然有二十万兵力又有何妨我白杆兵以一当十不在话下。”顾准道:“首先,流寇不是咱们击溃的,而是他们主动北撤,他们的人马未损,十几个大头领能够集结的老营马队人数不应该低于两三万,拥有如此实力完全能够形成突袭。白杆兵追得急了,保不准流寇就会如同当年打曹文诏总兵官那样设伏对付你们,白杆兵绝大多数是步兵,受限于机动力,万一被困陷入苦战毋庸置疑。川北地形复杂,可以布置埋伏的地方何其多也,本官怎么可能眼睁睁瞧着白杆兵吃亏此时不急于北上追击才是以不变应万变。况且咱们在成都地区滞留,也不可能消极,面对饥民百万,面对盗寇几万,每天要忙的事情多着呢。”秦拱明在“红旗军”中学习一年多,深知黄汉麾下没有浪得虚名的将领,听了顾准的分析后觉得有道理。流寇总是要消灭掉,但是不能操之过急,必须使得白杆兵拥有压倒性优势之时才能够给予雷霆一击。现在先把被流寇破坏的地区及时恢复才是硬道理。他率先表态支持顾准,道:“顾将军深谋远虑见解独到,我们应该接纳忠言,现在确实没有必要急匆匆北上。如果由着姑母的性子,即便白杆兵打败流寇也不可能形成聚歼,至多是击溃,追出四川又能如何那里赤地千里还被走在前面的流寇再次洗劫,咱们的军粮如何保证走山路千里运粮谈何容易这得动用多少兵力和民夫,他们又得吃掉多少粮食经过的地区都是严重缺粮,遇上面临饿死的川中父老咱们运粮的队伍怎么办肯接济灾民咱们自己就没得吃了,不肯接济,导致成千上万父老饿死,咱们白杆兵究竟是为何而战这还没有算上途径地区的土匪、山贼、当地的流寇,他们如果得不到粮食也将要面临饿死的命运。见到了运输军粮的队伍,一个个都为了抢到粮食而拼命,一路运粮就会面临血战一路,最后白杆兵能有多少人幸存,能够运多少粮食到达陕西万一咱们的主力一直追到陕西遭遇建奴,以白杆兵宁死不屈的刚毅,此次真是出川容易回川难啊”马祥麟不以为然道:“忠臣不怕死,怕死不忠诚,大不了殉国而已为国家而战斗总是想着如何保全自己,岂不是落了下乘”这番话有煽动性,不少白杆兵将领都高昂起头,脸上充满不惜死战殉国的豪情。第七百九十六章:陷入险地历史上的马祥麟就是一位忠臣良将,他明知事不可为还死守襄阳直至城破殉国。他曾经写信给母亲秦良玉“儿誓与襄阳共存亡,愿大人勿以儿安危为念”而秦良玉的回信只有一句话:“好好真吾儿”他们傻吗是的,他们真的很傻。而就是因为有了如他们这样的傻子才让后人懂得了何为“可歌可泣”黄汉不肯让英雄流血还流泪,指名道姓要顾准保障秦良玉、马祥麟的安全。由于影响了历史现如今本该殉国的张凤仪、秦拱明、马祥和等等将领的安全也要兼顾。顾准见马祥麟煽情,白杆兵将领的情绪立刻不一样了,连忙准备反驳。此时秦拱明道:“不然、不然,拼得一死容易,留下有用之躯为国为民多做贡献才是善莫大焉。白杆兵不立刻北上杀奔陕西,起到的作用更加大,安定数百万川民就约等于消灭了几十万流寇,救活了百万饥民。我不管你们是什么态度,我赞同顾将军的计划。”顾准道:“我红旗军自从成立以来可谓身经百战,何时畏敌不前白杆兵忠勇众所周知,合计斩杀多少建奴、鞑子、流寇恩师审时度势一边跟建奴、流寇鏖战一边把红旗军发展壮大,才有了今日的局面。至今为止“红旗军”的斩首数恐怕是白杆兵斩获的十几倍甚至于几十倍。何为落了下乘难道眼看着让忠勇的麾下无意义的牺牲才是上乘”马祥麟言下之意“红旗军”不肯拼消耗惯会大滑头仗,顾准立刻摆事实讲道理还列举斩首数,几大十议事的将领议论纷纷。刚才的话有些过激了,直爽的马祥麟已经暗自后悔,他知道黄汉这个妹夫对秦家、马家没说的,还亲自救下了自己的结发妻子。这些年“红旗军”经常资助白杆兵装备和钱粮,连自生铳、米尼枪、能够在山区灵活转运的轻型钢炮都舍得给。他缓了缓语气道:“你们虽然言之有理,但是未免消极她道:“本官全权负责四川剿寇事宜,征虏大将军的军令恐怕还管不到白杆兵。明天白杆兵就会北上追击流寇主力,顾将军的人马请自便。”顾准站了起来抱拳道:“我等军人为何而战为了保国安民末将坚决不同意秦将军即刻北上,您要对几百万饥民负责任,在这些人没有得到安置的情况下,您哪儿都不能去。”秦良玉反问道:“笑话,本官手中能有多少粮食,哪有能力安置上百万饥民留下安置饥民当然是拥有钱粮的'红旗军',本官唯有跟流寇死战以报皇恩。”顾准不管不顾道:“秦将军不能一走了之,末将的人马不足以安定如此大的地盘,如果因为赈济不力导致饥民大量饿死,导致他们结伙打家劫舍祸害更多地方,秦将军难推其咎。末将会上奏朝廷参秦将军好大喜功至数百万饥民不顾,只为了得到斩首功哗众取宠。”秦良玉毕竟是个武将,花花肠子少,跟顾准的辩论水平有差距,她心里觉得顾准胡搅蛮缠,可是又说不出具备杀伤力的言辞,气得指着顾准“你、你”说不出话,拂袖而去。张凤仪跟马祥麟使了使眼色,追着婆婆出去了。马祥麟知道顾准没有恶意,见他留下白杆兵的态度是如此坚决,不惜和母亲针锋相对,心里佩服。见母亲走远了,他小声问道:“顾将军,征虏大将军为何坚决不肯白杆兵出川他能够预见那里的仗不好打”顾准道:“确实如此,白杆兵守稳四川都得再次扩军,哪有余力去陕西鏖战况且那里如今形势相当严峻,仅仅流寇的人马保守估计就在二十万之间,满蒙骑兵的人马应该有六七万。两万五千白杆兵、外加一万川军填进去根本于事无补,会白白折损了你们这些大明的忠臣良将。”秦翼明不服气,问道:“何以见得流寇纵然有二十万兵力又有何妨我白杆兵以一当十不在话下。”顾准道:“首先,流寇不是咱们击溃的,而是他们主动北撤,他们的人马未损,十几个大头领能够集结的老营马队人数不应该低于两三万,拥有如此实力完全能够形成突袭。白杆兵追得急了,保不准流寇就会如同当年打曹文诏总兵官那样设伏对付你们,白杆兵绝大多数是步兵,受限于机动力,万一被困陷入苦战毋庸置疑。川北地形复杂,可以布置埋伏的地方何其多也,本官怎么可能眼睁睁瞧着白杆兵吃亏此时不急于北上追击才是以不变应万变。况且咱们在成都地区滞留,也不可能消极,面对饥民百万,面对盗寇几万,每天要忙的事情多着呢。”秦拱明在“红旗军”中学习一年多,深知黄汉麾下没有浪得虚名的将领,听了顾准的分析后觉得有道理。流寇总是要消灭掉,但是不能操之过急,必须使得白杆兵拥有压倒性优势之时才能够给予雷霆一击。现在先把被流寇破坏的地区及时恢复才是硬道理。他率先表态支持顾准,道:“顾将军深谋远虑见解独到,我们应该接纳忠言,现在确实没有必要急匆匆北上。如果由着姑母的性子,即便白杆兵打败流寇也不可能形成聚歼,至多是击溃,追出四川又能如何那里赤地千里还被走在前面的流寇再次洗劫,咱们的军粮如何保证走山路千里运粮谈何容易这得动用多少兵力和民夫,他们又得吃掉多少粮食经过的地区都是严重缺粮,遇上面临饿死的川中父老咱们运粮的队伍怎么办肯接济灾民咱们自己就没得吃了,不肯接济,导致成千上万父老饿死,咱们白杆兵究竟是为何而战这还没有算上途径地区的土匪、山贼、当地的流寇,他们如果得不到粮食也将要面临饿死的命运。见到了运输军粮的队伍,一个个都为了抢到粮食而拼命,一路运粮就会面临血战一路,最后白杆兵能有多少人幸存,能够运多少粮食到达陕西万一咱们的主力一直追到陕西遭遇建奴,以白杆兵宁死不屈的刚毅,此次真是出川容易回川难啊”马祥麟不以为然道:“忠臣不怕死,怕死不忠诚,大不了殉国而已为国家而战斗总是想着如何保全自己,岂不是落了下乘”这番话有煽动性,不少白杆兵将领都高昂起头,脸上充满不惜死战殉国的豪情。第七百九十六章:陷入险地历史上的马祥麟就是一位忠臣良将,他明知事不可为还死守襄阳直至城破殉国。他曾经写信给母亲秦良玉“儿誓与襄阳共存亡,愿大人勿以儿安危为念”而秦良玉的回信只有一句话:“好好真吾儿”他们傻吗是的,他们真的很傻。而就是因为有了如他们这样的傻子才让后人懂得了何为“可歌可泣”黄汉不肯让英雄流血还流泪,指名道姓要顾准保障秦良玉、马祥麟的安全。由于影响了历史现如今本该殉国的张凤仪、秦拱明、马祥和等等将领的安全也要兼顾。顾准见马祥麟煽情,白杆兵将领的情绪立刻不一样了,连忙准备反驳。此时秦拱明道:“不然、不然,拼得一死容易,留下有用之躯为国为民多做贡献才是善莫大焉。白杆兵不立刻北上杀奔陕西,起到的作用更加大,安定数百万川民就约等于消灭了几十万流寇,救活了百万饥民。我不管你们是什么态度,我赞同顾将军的计划。”顾准道:“我红旗军自从成立以来可谓身经百战,何时畏敌不前白杆兵忠勇众所周知,合计斩杀多少建奴、鞑子、流寇恩师审时度势一边跟建奴、流寇鏖战一边把红旗军发展壮大,才有了今日的局面。至今为止“红旗军”的斩首数恐怕是白杆兵斩获的十几倍甚至于几十倍。何为落了下乘难道眼看着让忠勇的麾下无意义的牺牲才是上乘”马祥麟言下之意“红旗军”不肯拼消耗惯会大滑头仗,顾准立刻摆事实讲道理还列举斩首数,几大十议事的将领议论纷纷。刚才的话有些过激了,直爽的马祥麟已经暗自后悔,他知道黄汉这个妹夫对秦家、马家没说的,还亲自救下了自己的结发妻子。这些年“红旗军”经常资助白杆兵装备和钱粮,连自生铳、米尼枪、能够在山区灵活转运的轻型钢炮都舍得给。他缓了缓语气道:“你们虽然言之有理,但是未免消极她道:“本官全权负责四川剿寇事宜,征虏大将军的军令恐怕还管不到白杆兵。明天白杆兵就会北上追击流寇主力,顾将军的人马请自便。”顾准站了起来抱拳道:“我等军人为何而战为了保国安民末将坚决不同意秦将军即刻北上,您要对几百万饥民负责任,在这些人没有得到安置的情况下,您哪儿都不能去。”秦良玉反问道:“笑话,本官手中能有多少粮食,哪有能力安置上百万饥民留下安置饥民当然是拥有钱粮的'红旗军',本官唯有跟流寇死战以报皇恩。”顾准不管不顾道:“秦将军不能一走了之,末将的人马不足以安定如此大的地盘,如果因为赈济不力导致饥民大量饿死,导致他们结伙打家劫舍祸害更多地方,秦将军难推其咎。末将会上奏朝廷参秦将军好大喜功至数百万饥民不顾,只为了得到斩首功哗众取宠。”秦良玉毕竟是个武将,花花肠子少,跟顾准的辩论水平有差距,她心里觉得顾准胡搅蛮缠,可是又说不出具备杀伤力的言辞,气得指着顾准“你、你”说不出话,拂袖而去。张凤仪跟马祥麟使了使眼色,追着婆婆出去了。马祥麟知道顾准没有恶意,见他留下白杆兵的态度是如此坚决,不惜和母亲针锋相对,心里佩服。见母亲走远了,他小声问道:“顾将军,征虏大将军为何坚决不肯白杆兵出川他能够预见那里的仗不好打”顾准道:“确实如此,白杆兵守稳四川都得再次扩军,哪有余力去陕西鏖战况且那里如今形势相当严峻,仅仅流寇的人马保守估计就在二十万之间,满蒙骑兵的人马应该有六七万。两万五千白杆兵、外加一万川军填进去根本于事无补,会白白折损了你们这些大明的忠臣良将。”秦翼明不服气,问道:“何以见得流寇纵然有二十万兵力又有何妨我白杆兵以一当十不在话下。”顾准道:“首先,流寇不是咱们击溃的,而是他们主动北撤,他们的人马未损,十几个大头领能够集结的老营马队人数不应该低于两三万,拥有如此实力完全能够形成突袭。白杆兵追得急了,保不准流寇就会如同当年打曹文诏总兵官那样设伏对付你们,白杆兵绝大多数是步兵,受限于机动力,万一被困陷入苦战毋庸置疑。川北地形复杂,可以布置埋伏的地方何其多也,本官怎么可能眼睁睁瞧着白杆兵吃亏此时不急于北上追击才是以不变应万变。况且咱们在成都地区滞留,也不可能消极,面对饥民百万,面对盗寇几万,每天要忙的事情多着呢。”秦拱明在“红旗军”中学习一年多,深知黄汉麾下没有浪得虚名的将领,听了顾准的分析后觉得有道理。流寇总是要消灭掉,但是不能操之过急,必须使得白杆兵拥有压倒性优势之时才能够给予雷霆一击。现在先把被流寇破坏的地区及时恢复才是硬道理。他率先表态支持顾准,道:“顾将军深谋远虑见解独到,我们应该接纳忠言,现在确实没有必要急匆匆北上。如果由着姑母的性子,即便白杆兵打败流寇也不可能形成聚歼,至多是击溃,追出四川又能如何那里赤地千里还被走在前面的流寇再次洗劫,咱们的军粮如何保证走山路千里运粮谈何容易这得动用多少兵力和民夫,他们又得吃掉多少粮食经过的地区都是严重缺粮,遇上面临饿死的川中父老咱们运粮的队伍怎么办肯接济灾民咱们自己就没得吃了,不肯接济,导致成千上万父老饿死,咱们白杆兵究竟是为何而战这还没有算上途径地区的土匪、山贼、当地的流寇,他们如果得不到粮食也将要面临饿死的命运。见到了运输军粮的队伍,一个个都为了抢到粮食而拼命,一路运粮就会面临血战一路,最后白杆兵能有多少人幸存,能够运多少粮食到达陕西万一咱们的主力一直追到陕西遭遇建奴,以白杆兵宁死不屈的刚毅,此次真是出川容易回川难啊”马祥麟不以为然道:“忠臣不怕死,怕死不忠诚,大不了殉国而已为国家而战斗总是想着如何保全自己,岂不是落了下乘”这番话有煽动性,不少白杆兵将领都高昂起头,脸上充满不惜死战殉国的豪情。第七百九十六章:陷入险地历史上的马祥麟就是一位忠臣良将,他明知事不可为还死守襄阳直至城破殉国。他曾经写信给母亲秦良玉“儿誓与襄阳共存亡,愿大人勿以儿安危为念”而秦良玉的回信只有一句话:“好好真吾儿”他们傻吗是的,他们真的很傻。而就是因为有了如他们这样的傻子才让后人懂得了何为“可歌可泣”黄汉不肯让英雄流血还流泪,指名道姓要顾准保障秦良玉、马祥麟的安全。由于影响了历史现如今本该殉国的张凤仪、秦拱明、马祥和等等将领的安全也要兼顾。顾准见马祥麟煽情,白杆兵将领的情绪立刻不一样了,连忙准备反驳。此时秦拱明道:“不然、不然,拼得一死容易,留下有用之躯为国为民多做贡献才是善莫大焉。白杆兵不立刻北上杀奔陕西,起到的作用更加大,安定数百万川民就约等于消灭了几十万流寇,救活了百万饥民。我不管你们是什么态度,我赞同顾将军的计划。”顾准道:“我红旗军自从成立以来可谓身经百战,何时畏敌不前白杆兵忠勇众所周知,合计斩杀多少建奴、鞑子、流寇恩师审时度势一边跟建奴、流寇鏖战一边把红旗军发展壮大,才有了今日的局面。至今为止“红旗军”的斩首数恐怕是白杆兵斩获的十几倍甚至于几十倍。何为落了下乘难道眼看着让忠勇的麾下无意义的牺牲才是上乘”马祥麟言下之意“红旗军”不肯拼消耗惯会大滑头仗,顾准立刻摆事实讲道理还列举斩首数,几大十议事的将领议论纷纷。刚才的话有些过激了,直爽的马祥麟已经暗自后悔,他知道黄汉这个妹夫对秦家、马家没说的,还亲自救下了自己的结发妻子。这些年“红旗军”经常资助白杆兵装备和钱粮,连自生铳、米尼枪、能够在山区灵活转运的轻型钢炮都舍得给。他缓了缓语气道:“你们虽然言之有理,但是未免消极她道:“本官全权负责四川剿寇事宜,征虏大将军的军令恐怕还管不到白杆兵。明天白杆兵就会北上追击流寇主力,顾将军的人马请自便。”顾准站了起来抱拳道:“我等军人为何而战为了保国安民末将坚决不同意秦将军即刻北上,您要对几百万饥民负责任,在这些人没有得到安置的情况下,您哪儿都不能去。”秦良玉反问道:“笑话,本官手中能有多少粮食,哪有能力安置上百万饥民留下安置饥民当然是拥有钱粮的'红旗军',本官唯有跟流寇死战以报皇恩。”顾准不管不顾道:“秦将军不能一走了之,末将的人马不足以安定如此大的地盘,如果因为赈济不力导致饥民大量饿死,导致他们结伙打家劫舍祸害更多地方,秦将军难推其咎。末将会上奏朝廷参秦将军好大喜功至数百万饥民不顾,只为了得到斩首功哗众取宠。”秦良玉毕竟是个武将,花花肠子少,跟顾准的辩论水平有差距,她心里觉得顾准胡搅蛮缠,可是又说不出具备杀伤力的言辞,气得指着顾准“你、你”说不出话,拂袖而去。张凤仪跟马祥麟使了使眼色,追着婆婆出去了。马祥麟知道顾准没有恶意,见他留下白杆兵的态度是如此坚决,不惜和母亲针锋相对,心里佩服。见母亲走远了,他小声问道:“顾将军,征虏大将军为何坚决不肯白杆兵出川他能够预见那里的仗不好打”顾准道:“确实如此,白杆兵守稳四川都得再次扩军,哪有余力去陕西鏖战况且那里如今形势相当严峻,仅仅流寇的人马保守估计就在二十万之间,满蒙骑兵的人马应该有六七万。两万五千白杆兵、外加一万川军填进去根本于事无补,会白白折损了你们这些大明的忠臣良将。”秦翼明不服气,问道:“何以见得流寇纵然有二十万兵力又有何妨我白杆兵以一当十不在话下。”顾准道:“首先,流寇不是咱们击溃的,而是他们主动北撤,他们的人马未损,十几个大头领能够集结的老营马队人数不应该低于两三万,拥有如此实力完全能够形成突袭。白杆兵追得急了,保不准流寇就会如同当年打曹文诏总兵官那样设伏对付你们,白杆兵绝大多数是步兵,受限于机动力,万一被困陷入苦战毋庸置疑。川北地形复杂,可以布置埋伏的地方何其多也,本官怎么可能眼睁睁瞧着白杆兵吃亏此时不急于北上追击才是以不变应万变。况且咱们在成都地区滞留,也不可能消极,面对饥民百万,面对盗寇几万,每天要忙的事情多着呢。”秦拱明在“红旗军”中学习一年多,深知黄汉麾下没有浪得虚名的将领,听了顾准的分析后觉得有道理。流寇总是要消灭掉,但是不能操之过急,必须使得白杆兵拥有压倒性优势之时才能够给予雷霆一击。现在先把被流寇破坏的地区及时恢复才是硬道理。他率先表态支持顾准,道:“顾将军深谋远虑见解独到,我们应该接纳忠言,现在确实没有必要急匆匆北上。如果由着姑母的性子,即便白杆兵打败流寇也不可能形成聚歼,至多是击溃,追出四川又能如何那里赤地千里还被走在前面的流寇再次洗劫,咱们的军粮如何保证走山路千里运粮谈何容易这得动用多少兵力和民夫,他们又得吃掉多少粮食经过的地区都是严重缺粮,遇上面临饿死的川中父老咱们运粮的队伍怎么办肯接济灾民咱们自己就没得吃了,不肯接济,导致成千上万父老饿死,咱们白杆兵究竟是为何而战这还没有算上途径地区的土匪、山贼、当地的流寇,他们如果得不到粮食也将要面临饿死的命运。见到了运输军粮的队伍,一个个都为了抢到粮食而拼命,一路运粮就会面临血战一路,最后白杆兵能有多少人幸存,能够运多少粮食到达陕西万一咱们的主力一直追到陕西遭遇建奴,以白杆兵宁死不屈的刚毅,此次真是出川容易回川难啊”马祥麟不以为然道:“忠臣不怕死,怕死不忠诚,大不了殉国而已为国家而战斗总是想着如何保全自己,岂不是落了下乘”这番话有煽动性,不少白杆兵将领都高昂起头,脸上充满不惜死战殉国的豪情。第七百九十六章:陷入险地历史上的马祥麟就是一位忠臣良将,他明知事不可为还死守襄阳直至城破殉国。他曾经写信给母亲秦良玉“儿誓与襄阳共存亡,愿大人勿以儿安危为念”而秦良玉的回信只有一句话:“好好真吾儿”他们傻吗是的,他们真的很傻。而就是因为有了如他们这样的傻子才让后人懂得了何为“可歌可泣”黄汉不肯让英雄流血还流泪,指名道姓要顾准保障秦良玉、马祥麟的安全。由于影响了历史现如今本该殉国的张凤仪、秦拱明、马祥和等等将领的安全也要兼顾。顾准见马祥麟煽情,白杆兵将领的情绪立刻不一样了,连忙准备反驳。此时秦拱明道:“不然、不然,拼得一死容易,留下有用之躯为国为民多做贡献才是善莫大焉。白杆兵不立刻北上杀奔陕西,起到的作用更加大,安定数百万川民就约等于消灭了几十万流寇,救活了百万饥民。我不管你们是什么态度,我赞同顾将军的计划。”顾准道:“我红旗军自从成立以来可谓身经百战,何时畏敌不前白杆兵忠勇众所周知,合计斩杀多少建奴、鞑子、流寇恩师审时度势一边跟建奴、流寇鏖战一边把红旗军发展壮大,才有了今日的局面。至今为止“红旗军”的斩首数恐怕是白杆兵斩获的十几倍甚至于几十倍。何为落了下乘难道眼看着让忠勇的麾下无意义的牺牲才是上乘”马祥麟言下之意“红旗军”不肯拼消耗惯会大滑头仗,顾准立刻摆事实讲道理还列举斩首数,几大十议事的将领议论纷纷。刚才的话有些过激了,直爽的马祥麟已经暗自后悔,他知道黄汉这个妹夫对秦家、马家没说的,还亲自救下了自己的结发妻子。这些年“红旗军”经常资助白杆兵装备和钱粮,连自生铳、米尼枪、能够在山区灵活转运的轻型钢炮都舍得给。他缓了缓语气道:“你们虽然言之有理,但是未免消极她道:“本官全权负责四川剿寇事宜,征虏大将军的军令恐怕还管不到白杆兵。明天白杆兵就会北上追击流寇主力,顾将军的人马请自便。”顾准站了起来抱拳道:“我等军人为何而战为了保国安民末将坚决不同意秦将军即刻北上,您要对几百万饥民负责任,在这些人没有得到安置的情况下,您哪儿都不能去。”秦良玉反问道:“笑话,本官手中能有多少粮食,哪有能力安置上百万饥民留下安置饥民当然是拥有钱粮的'红旗军',本官唯有跟流寇死战以报皇恩。”顾准不管不顾道:“秦将军不能一走了之,末将的人马不足以安定如此大的地盘,如果因为赈济不力导致饥民大量饿死,导致他们结伙打家劫舍祸害更多地方,秦将军难推其咎。末将会上奏朝廷参秦将军好大喜功至数百万饥民不顾,只为了得到斩首功哗众取宠。”秦良玉毕竟是个武将,花花肠子少,跟顾准的辩论水平有差距,她心里觉得顾准胡搅蛮缠,可是又说不出具备杀伤力的言辞,气得指着顾准“你、你”说不出话,拂袖而去。张凤仪跟马祥麟使了使眼色,追着婆婆出去了。马祥麟知道顾准没有恶意,见他留下白杆兵的态度是如此坚决,不惜和母亲针锋相对,心里佩服。见母亲走远了,他小声问道:“顾将军,征虏大将军为何坚决不肯白杆兵出川他能够预见那里的仗不好打”顾准道:“确实如此,白杆兵守稳四川都得再次扩军,哪有余力去陕西鏖战况且那里如今形势相当严峻,仅仅流寇的人马保守估计就在二十万之间,满蒙骑兵的人马应该有六七万。两万五千白杆兵、外加一万川军填进去根本于事无补,会白白折损了你们这些大明的忠臣良将。”秦翼明不服气,问道:“何以见得流寇纵然有二十万兵力又有何妨我白杆兵以一当十不在话下。”顾准道:“首先,流寇不是咱们击溃的,而是他们主动北撤,他们的人马未损,十几个大头领能够集结的老营马队人数不应该低于两三万,拥有如此实力完全能够形成突袭。白杆兵追得急了,保不准流寇就会如同当年打曹文诏总兵官那样设伏对付你们,白杆兵绝大多数是步兵,受限于机动力,万一被困陷入苦战毋庸置疑。川北地形复杂,可以布置埋伏的地方何其多也,本官怎么可能眼睁睁瞧着白杆兵吃亏此时不急于北上追击才是以不变应万变。况且咱们在成都地区滞留,也不可能消极,面对饥民百万,面对盗寇几万,每天要忙的事情多着呢。”秦拱明在“红旗军”中学习一年多,深知黄汉麾下没有浪得虚名的将领,听了顾准的分析后觉得有道理。流寇总是要消灭掉,但是不能操之过急,必须使得白杆兵拥有压倒性优势之时才能够给予雷霆一击。现在先把被流寇破坏的地区及时恢复才是硬道理。他率先表态支持顾准,道:“顾将军深谋远虑见解独到,我们应该接纳忠言,现在确实没有必要急匆匆北上。如果由着姑母的性子,即便白杆兵打败流寇也不可能形成聚歼,至多是击溃,追出四川又能如何那里赤地千里还被走在前面的流寇再次洗劫,咱们的军粮如何保证走山路千里运粮谈何容易这得动用多少兵力和民夫,他们又得吃掉多少粮食经过的地区都是严重缺粮,遇上面临饿死的川中父老咱们运粮的队伍怎么办肯接济灾民咱们自己就没得吃了,不肯接济,导致成千上万父老饿死,咱们白杆兵究竟是为何而战这还没有算上途径地区的土匪、山贼、当地的流寇,他们如果得不到粮食也将要面临饿死的命运。见到了运输军粮的队伍,一个个都为了抢到粮食而拼命,一路运粮就会面临血战一路,最后白杆兵能有多少人幸存,能够运多少粮食到达陕西万一咱们的主力一直追到陕西遭遇建奴,以白杆兵宁死不屈的刚毅,此次真是出川容易回川难啊”马祥麟不以为然道:“忠臣不怕死,怕死不忠诚,大不了殉国而已为国家而战斗总是想着如何保全自己,岂不是落了下乘”这番话有煽动性,不少白杆兵将领都高昂起头,脸上充满不惜死战殉国的豪情。第七百九十六章:陷入险地历史上的马祥麟就是一位忠臣良将,他明知事不可为还死守襄阳直至城破殉国。他曾经写信给母亲秦良玉“儿誓与襄阳共存亡,愿大人勿以儿安危为念”而秦良玉的回信只有一句话:“好好真吾儿”他们傻吗是的,他们真的很傻。而就是因为有了如他们这样的傻子才让后人懂得了何为“可歌可泣”黄汉不肯让英雄流血还流泪,指名道姓要顾准保障秦良玉、马祥麟的安全。由于影响了历史现如今本该殉国的张凤仪、秦拱明、马祥和等等将领的安全也要兼顾。顾准见马祥麟煽情,白杆兵将领的情绪立刻不一样了,连忙准备反驳。此时秦拱明道:“不然、不然,拼得一死容易,留下有用之躯为国为民多做贡献才是善莫大焉。白杆兵不立刻北上杀奔陕西,起到的作用更加大,安定数百万川民就约等于消灭了几十万流寇,救活了百万饥民。我不管你们是什么态度,我赞同顾将军的计划。”顾准道:“我红旗军自从成立以来可谓身经百战,何时畏敌不前白杆兵忠勇众所周知,合计斩杀多少建奴、鞑子、流寇恩师审时度势一边跟建奴、流寇鏖战一边把红旗军发展壮大,才有了今日的局面。至今为止“红旗军”的斩首数恐怕是白杆兵斩获的十几倍甚至于几十倍。何为落了下乘难道眼看着让忠勇的麾下无意义的牺牲才是上乘”马祥麟言下之意“红旗军”不肯拼消耗惯会大滑头仗,顾准立刻摆事实讲道理还列举斩首数,几大十议事的将领议论纷纷。刚才的话有些过激了,直爽的马祥麟已经暗自后悔,他知道黄汉这个妹夫对秦家、马家没说的,还亲自救下了自己的结发妻子。这些年“红旗军”经常资助白杆兵装备和钱粮,连自生铳、米尼枪、能够在山区灵活转运的轻型钢炮都舍得给。他缓了缓语气道:“你们虽然言之有理,但是未免消极她道:“本官全权负责四川剿寇事宜,征虏大将军的军令恐怕还管不到白杆兵。明天白杆兵就会北上追击流寇主力,顾将军的人马请自便。”顾准站了起来抱拳道:“我等军人为何而战为了保国安民末将坚决不同意秦将军即刻北上,您要对几百万饥民负责任,在这些人没有得到安置的情况下,您哪儿都不能去。”秦良玉反问道:“笑话,本官手中能有多少粮食,哪有能力安置上百万饥民留下安置饥民当然是拥有钱粮的'红旗军',本官唯有跟流寇死战以报皇恩。”顾准不管不顾道:“秦将军不能一走了之,末将的人马不足以安定如此大的地盘,如果因为赈济不力导致饥民大量饿死,导致他们结伙打家劫舍祸害更多地方,秦将军难推其咎。末将会上奏朝廷参秦将军好大喜功至数百万饥民不顾,只为了得到斩首功哗众取宠。”秦良玉毕竟是个武将,花花肠子少,跟顾准的辩论水平有差距,她心里觉得顾准胡搅蛮缠,可是又说不出具备杀伤力的言辞,气得指着顾准“你、你”说不出话,拂袖而去。张凤仪跟马祥麟使了使眼色,追着婆婆出去了。马祥麟知道顾准没有恶意,见他留下白杆兵的态度是如此坚决,不惜和母亲针锋相对,心里佩服。见母亲走远了,他小声问道:“顾将军,征虏大将军为何坚决不肯白杆兵出川他能够预见那里的仗不好打”顾准道:“确实如此,白杆兵守稳四川都得再次扩军,哪有余力去陕西鏖战况且那里如今形势相当严峻,仅仅流寇的人马保守估计就在二十万之间,满蒙骑兵的人马应该有六七万。两万五千白杆兵、外加一万川军填进去根本于事无补,会白白折损了你们这些大明的忠臣良将。”秦翼明不服气,问道:“何以见得流寇纵然有二十万兵力又有何妨我白杆兵以一当十不在话下。”顾准道:“首先,流寇不是咱们击溃的,而是他们主动北撤,他们的人马未损,十几个大头领能够集结的老营马队人数不应该低于两三万,拥有如此实力完全能够形成突袭。白杆兵追得急了,保不准流寇就会如同当年打曹文诏总兵官那样设伏对付你们,白杆兵绝大多数是步兵,受限于机动力,万一被困陷入苦战毋庸置疑。川北地形复杂,可以布置埋伏的地方何其多也,本官怎么可能眼睁睁瞧着白杆兵吃亏此时不急于北上追击才是以不变应万变。况且咱们在成都地区滞留,也不可能消极,面对饥民百万,面对盗寇几万,每天要忙的事情多着呢。”秦拱明在“红旗军”中学习一年多,深知黄汉麾下没有浪得虚名的将领,听了顾准的分析后觉得有道理。流寇总是要消灭掉,但是不能操之过急,必须使得白杆兵拥有压倒性优势之时才能够给予雷霆一击。现在先把被流寇破坏的地区及时恢复才是硬道理。他率先表态支持顾准,道:“顾将军深谋远虑见解独到,我们应该接纳忠言,现在确实没有必要急匆匆北上。如果由着姑母的性子,即便白杆兵打败流寇也不可能形成聚歼,至多是击溃,追出四川又能如何那里赤地千里还被走在前面的流寇再次洗劫,咱们的军粮如何保证走山路千里运粮谈何容易这得动用多少兵力和民夫,他们又得吃掉多少粮食经过的地区都是严重缺粮,遇上面临饿死的川中父老咱们运粮的队伍怎么办肯接济灾民咱们自己就没得吃了,不肯接济,导致成千上万父老饿死,咱们白杆兵究竟是为何而战这还没有算上途径地区的土匪、山贼、当地的流寇,他们如果得不到粮食也将要面临饿死的命运。见到了运输军粮的队伍,一个个都为了抢到粮食而拼命,一路运粮就会面临血战一路,最后白杆兵能有多少人幸存,能够运多少粮食到达陕西万一咱们的主力一直追到陕西遭遇建奴,以白杆兵宁死不屈的刚毅,此次真是出川容易回川难啊”马祥麟不以为然道:“忠臣不怕死,怕死不忠诚,大不了殉国而已为国家而战斗总是想着如何保全自己,岂不是落了下乘”这番话有煽动性,不少白杆兵将领都高昂起头,脸上充满不惜死战殉国的豪情。第七百九十六章:陷入险地历史上的马祥麟就是一位忠臣良将,他明知事不可为还死守襄阳直至城破殉国。他曾经写信给母亲秦良玉“儿誓与襄阳共存亡,愿大人勿以儿安危为念”而秦良玉的回信只有一句话:“好好真吾儿”他们傻吗是的,他们真的很傻。而就是因为有了如他们这样的傻子才让后人懂得了何为“可歌可泣”黄汉不肯让英雄流血还流泪,指名道姓要顾准保障秦良玉、马祥麟的安全。由于影响了历史现如今本该殉国的张凤仪、秦拱明、马祥和等等将领的安全也要兼顾。顾准见马祥麟煽情,白杆兵将领的情绪立刻不一样了,连忙准备反驳。此时秦拱明道:“不然、不然,拼得一死容易,留下有用之躯为国为民多做贡献才是善莫大焉。白杆兵不立刻北上杀奔陕西,起到的作用更加大,安定数百万川民就约等于消灭了几十万流寇,救活了百万饥民。我不管你们是什么态度,我赞同顾将军的计划。”顾准道:“我红旗军自从成立以来可谓身经百战,何时畏敌不前白杆兵忠勇众所周知,合计斩杀多少建奴、鞑子、流寇恩师审时度势一边跟建奴、流寇鏖战一边把红旗军发展壮大,才有了今日的局面。至今为止“红旗军”的斩首数恐怕是白杆兵斩获的十几倍甚至于几十倍。何为落了下乘难道眼看着让忠勇的麾下无意义的牺牲才是上乘”马祥麟言下之意“红旗军”不肯拼消耗惯会大滑头仗,顾准立刻摆事实讲道理还列举斩首数,几大十议事的将领议论纷纷。刚才的话有些过激了,直爽的马祥麟已经暗自后悔,他知道黄汉这个妹夫对秦家、马家没说的,还亲自救下了自己的结发妻子。这些年“红旗军”经常资助白杆兵装备和钱粮,连自生铳、米尼枪、能够在山区灵活转运的轻型钢炮都舍得给。他缓了缓语气道:“你们虽然言之有理,但是未免消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