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红旗军,不仅仅衣食无忧还前程似锦,下官应该就是那个无功而成佛的猪八戒。”黄汉道:“刘大人过谦了,你主管宣传事宜尽心尽力,功劳大家都看得见,不比西游记中白龙马的功劳小,理应成佛。”刘在旗见家主当着一百几十大明文官武将的面肯定自己,顿时激动得泣不成声,他扑通一声跪下,哽咽道:“下官蒙受王爷厚恩,唯恐今生难以为报,王爷如此夸赞,下官愧不敢当。王爷今日所言寓意深远,下官今日就会审稿在红旗日报刊文,让天下人共同讨论跟对人、选对阵营的重要性。”第九百零三章:站队很重要憨子大声道:“在座的兄弟们,刘在旗长进不少啊知道了举一反三,也知道感恩,本官开始喜欢他了。刘在旗兄弟,你也可以写写我,想当年我在九里台老家,家徒四壁一无所有娶不上媳妇,一个该死的媒婆居然要介绍一个傻姑娘给我。然自从汉哥儿回来带着我从军,我就一发而不可收,如今已经官居一品,他日封公封侯也未可知。”黄汉站起身走到憨子身边怕了拍他厚实的肩膀,道:“憨子,你就是西游记里的孙悟空,理所当然成为斗战胜佛,日后何止封公封侯啊”又是掌声雷动,酒宴顿时进入高潮,不少起家班底的将军们开始忆往昔如何落魄,感叹现在如何春风得意,然后一句话成为了经典:“跟对了人,哪怕蠢如猪也能够成佛”刘在旗更加激动,他在“红旗军”第一猛将面前从来都是无比自卑,而憨子也从来没有拿正眼瞧过他。今日憨子称呼他刘在旗兄弟就是对他的认可,算是接纳了他。当天晚上跟对人、选对阵营的论调就被锦绣文章了多篇刊登在“红旗日报”上,幽默中润涵深刻哲理,使得太多人大受启发,包括正在大明朝堂上奏对的衮衮诸公。见没有人开口,略显疲惫的崇祯沙哑着声音问道:“诸位臣工,汉江郡王率领数万人马滞留通州已经五日,这是何故”此时朝堂上的阁臣又换了一茬,只干了半年的首辅刘宇亮被罢免,陕西人薛国观接任首辅。这位首辅也是温党,但是才干拿温体仁相比差得太多,他还比较贪婪,卖官鬻爵的事没少干。他已经拿出十万两银子参与了钢铁厂的投资,前天偷偷地跑去通州跟黄汉见了面。黄汉率领大军驻扎在通州当然不是无缘无故,不仅仅是为了向崇祯施压,挑战皇权,也是为了给愿意投靠自己的文官武将一个近距离接触的机会。要成就大事,就得有容人之量,争取道德君子难上加难,况且所谓的道德君子其实只能作为榜样树立,十有八九都是窝囊废。况且做官做得好、玩政治玩得溜的都是人精,怎么可能是道德君子道德君子只能做做学问,唯有能够玩人的才能够玩转政治。如薛国观这种没有操守且贪婪的小人主动投靠,黄汉当然不能拒之门外,虚与委蛇必不可少。见皇帝问话,几十个重臣都没有搭腔,薛国观只好出班奏对道:“陛下,臣得知汉江郡王逗留通州,特意赶去看了看。也跟红旗军的几员大将聊了聊,估计他们是在等陛下的封赏吧”薛国观这话不假,黄汉自认为功勋卓著,自己和麾下将领都应该获得朝廷封赏。因为如果不是“红旗军”力挽狂澜,建奴又在崇祯十一年九月二十二日入寇,多尔衮、岳托等等满清将领指挥几万满蒙骑兵再次洗劫大明京畿之地。蓟、辽总督吴阿衡,宣、大总督卢象升以下上百文官武将战死,清军如入无人之境,一路饱掠,一直打到山东,打下运河边的繁华大城临清州。建奴在崇祯十二年正月攻破济南府城俘获大明藩王德王朱由枢、郡王朱慈栎、奉国将军朱恩赏等等。清军这一次入关长达半年,深入大明腹地二千里,攻占一府、三州、五十五县,两座关隘。杀大明两位总督以下、守备以上将佐百余人,俘获人口四十六万余,缴获黄金、白银、奇珍异宝不计其数,大明罹难的军民以百万计。由于黄汉的出现,如今的京畿之地真是天子脚下的首善之区,老百姓安居乐业一片祥和。具备现代人思维的黄汉没有把爵位看做皇帝的恩赐,而是自己率领成千上万将士们流血、流汗挣来的。有大功于国家的黄汉,这些年少说挽救了以百万、千万计的汉人,理应得到“汉王”爵位。可是崇祯皇帝扣扣索索,迟迟不下旨册封,让黄汉觉得很不爽。这一次屯兵通州敲山震虎,也是耀武扬威一番顺带着把“汉王”爵位收入囊中,再次削弱崇祯的威望。再拿大明祖制说事儿已经没有了说服力,因为“汉江郡王”的册封早就突破了异性不封王的束缚。黄汉相信只要屯兵通州不走,欺软怕硬的崇祯注定会选择妥协,他跟一些前来拜访的大员也隐晦的聊到这个话题。薛国观当然心里有数,身在官场,站队很重要,他奏对之时也不怕皇帝不高兴实话实说。当朝首辅居然当着自己的面承认特意去了通州跟黄汉见过面,崇祯脸色铁青不置可否。见首辅开口后貌似冷场了,为了避免尴尬,阁臣程国祥奏道:“陛下,老臣认为应该给予立功将士们封赏以安其心,还有那献贼已经在昭狱羁押了一个多月,如何处置也该下旨执行了。”早上读了“红旗日报”意识到有关于“猪也能成佛”言有所指的阁臣蔡国用道:“陛下,赏罚分明才能够激励将士们为国效忠,正是朝廷用人之际封赏不宜久拖不决。”崇祯沉吟片刻,问道:“如何封赏立功的文官武将内阁可有章程”薛国观道:“立功相关人员已经议定,册封黄沂州定辽伯、杨大郎平辽伯爵得到了一致公认,内阁否决了宋鹏飞、杨大年的封爵请求,只不过如何封赏汉江郡王还得陛下一言而决。”崇祯面沉似水,口中喃喃道:“觊觎汉王爵位难道汉江郡王就如此迫不及待”这话刺耳,依旧装老僧入定的郑国昌听得心头火气,女婿率领“红旗军”转战南北功勋卓著,怎么就变成了觊觎王爵,难道这不是实至名归吗不行,必须为女婿正名,想到此处,郑国昌出班奏对道:“陛下此言差矣”在朝堂上一开口就指责皇帝说错话,放到满清肯定没人敢如此,然而在大明朝堂上就经常发生,海瑞就是因为骂皇帝名闻遐迩。第九百零四章:蠢如猪见阁臣郑国昌如此,崇祯错愕道:“郑爱卿,朕早就承诺五年平辽成功之时给予汉江郡王进爵汉王,此时他率军滞留通州,难道没有威逼朝廷的嫌疑”郑国昌道:“汉江郡王如果获得平辽功劳足以册封藩王爵位,但是他这一两年以来何止仅仅谋划平辽大战这一次连军需、粮草都是自带,率领数万人马奔袭几千里,剿灭几万流寇,还擒获罪大恶极的献贼。陛下何故舍不得汉王爵位大明藩王何其多也,有谁有大功于社稷他们仅仅是投胎投得好罢了。为何藩王就非得是一家一姓这种不公平早就该打破。以后藩王也是有功者居之才是众望所归”国事每况愈下,多次跟女婿长谈,专门研究黄汉制定的方针政策的郑国昌眼界拔高了不少。他早就对执政纲领模糊,用人莫名其妙,政策朝令夕改且没有担当的崇祯失望透顶。他相信,无比自信的女婿即便篡取大明江山也能够容得下朱明皇室,肯定会给崇祯留个体面。而凉薄的崇祯如果能够控制住女婿,黄家、郑家恐怕有可能面临诛灭九族的风险。为了女婿,也是为了郑家,郑国昌当着几十位重臣放炮,尝试挑战皇权,话里话外直指万里江山都是朱家的时代该结束了。崇祯脸色更加难看,可是他明白黄汉的大军近在咫尺,此时不能做出任何激怒黄汉的举措。他道:“郑爱卿言下之意是朝廷应该给汉江郡王进爵汉王”郑国昌道:“然也,此时朝廷给予汉王爵位,红旗军定然士气高涨,有利于接下来的平辽恶战。”崇祯又看了看其余重臣,问道:“诸位爱卿可有异议”已经决定抱黄汉大腿的首辅薛国观道:“陛下,如今我大明内外交困,唯有红旗军独树一帜,全仰仗汉江郡王力挽狂澜,此时给予藩王爵位乃是众望所归也。”接下来一半重臣开口支持首辅,一半人选择了沉默。权臣跟皇权博弈,纯属神仙打架,此时跳出来放炮岂不是蠢如猪选择明哲保身两边都不得罪才是上上策。事已至此,纵然崇祯一百个不愿意也只能选择忍气吞声,两天后正是黄道吉日,秉笔太监曹化淳、首辅薛国观和几百几十文官武将赶去通州宣旨。翌日,进爵“汉王”的黄汉谢恩折子由曹化淳呈奏皇帝。崇祯看过奏折,得知黄汉要前来紫禁城面圣谢恩,并且请旨,“红旗军”三万将士们要在紫禁城外长安街接受圣天子检阅。黄汉率军驻扎在通州离京师不足一百里,得到了藩王爵位,理所当然要入朝叩谢皇恩,这是最起码的君臣之礼。如果黄汉没有表示,就是大不敬,自然理亏。虽然各方面情报表明,崇祯没有利令智昏到布置人马对付自己,但是为了不必要的麻烦,也为了安全考虑,黄汉以接受皇帝检阅的名义提出带三万人马入城。如此一搞,就把这个难题交给了崇祯。当然,黄汉即便率领三万人马进入内城也不会顺手拿下紫禁城逮住崇祯,无他,辽东未平,威望还要提升,时机不成熟。可是,如同黄汉不放心崇祯那样,崇祯同样也不敢冒险。第二天,又有圣旨到。崇祯以“汉王”要指挥数十万将士们平定辽东事务繁忙为理由,免了“汉王”入朝谢恩的礼节,命令“汉王”率领大军即日开拔。很明显这一次挑战皇权大获全胜,崇祯服软选择了妥协。黄汉没有落井下石,接到圣旨后立刻率领人马北上,二月中旬回到山海关。冰雪消融,又到了农忙时节,一年之计在于春,黄汉在这期间没有下达战斗任务,而是给八成步兵放了半个月的长假,目的当然是让更多青壮年参与抢农时。满清方面也没有在春天主动挑衅,他们面临粮食短缺的大问题,更加不敢误了农时,不少建奴甲兵都在田间地头劳作。黄汉参与制定的计划任务依旧是在辽东麦子成熟之时发动全面进攻,满清方面的播种面积越多损失越大。虽然辽西先于辽东忙完了春耕,黄汉也没有在春天发动进攻,而是准备在秋天继续坐享其成,让建奴辛苦播种后却得不到收获的机会。这段时间大明朝堂上众说纷纭,不仅仅是因为皇帝选择妥协给了黄汉“汉王”爵位,还因为“猪也能成佛”的理论被炒作得沸沸扬扬。太多文臣都认为自己聪明绝顶,跟对了人“猪也能成佛”,自己才高八斗,跟对了人高官厚禄有何不可许多武将认为自己乃是将门世家出身,想当年一个连老婆都娶不上的杨大郎由于早早地跟着“汉王”,如今一飞冲天成为大明平辽伯位极人臣。他们只恨自己觉醒得太早,又想起这些年战死在辽东、河南、山西的成百上千将佐,太多人出身名门,然他们应该都属于站错了队,最后折戟沉沙。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又到了做选择题之时,跟着崇祯效忠大明还是追随“汉王”另辟蹊径大多数人有了明确目标。相对而言押对宝的勋贵们倒是不着急,他们已经积极投资“汉王”体系的产业,等于跟“红旗军”利益捆绑在一起,应该是近水楼台先得月。然田弘遇就有些坐不住了,原本他还准备再观望一年,想看看“红旗军”平辽大战的结果再下注。他是担心万一传说中百战不殆的“红旗军”遭遇建奴决死反击大败亏输。心思缜密的田弘遇认为只要“红旗军”在辽东战场遭遇失败,朝廷肯定会在背后下手,届时形势就发生彻底改变。可是看了多篇“红旗日报”上刊登的“猪成佛”论,田弘遇终于下定决心,她带上陈圆圆和一套歌舞班底赶去山海关求见“汉王”。外戚这个团体也是争取对象,田妃的父亲求见,黄汉当然不会拒之门外,当天下午就安排时间接见。第九百零五章:永世不得翻身田弘遇见到黄汉居然行跪礼,足以看出此人前来拜见的目的是投靠,黄汉当然要礼遇,安排晚宴招待。陪同人员有憨子、张扬、王志诚等等猛将。谈天说地,聊聊海外趣事,气氛颇为融洽,酒过三巡,放松不少的田弘遇准备献宝,他向“汉王”提议,让自己家的歌舞妓为大家助酒兴。其实黄汉瞧不上这个时代的歌舞和戏曲,可是伸手不打笑脸人,人家田弘遇上赶着来拍马屁,还带来了团队,此时断然拒绝,不利于团结。得到“汉王”许可,田弘遇立刻出去了一会儿。片刻后,进来莺莺燕燕十几人,很明显这些妙龄少女训练有数,或吹拉弹唱或翩翩起舞郑国昌道:“汉江郡王如果获得平辽功劳足以册封藩王爵位,但是他这一两年以来何止仅仅谋划平辽大战这一次连军需、粮草都是自带,率领数万人马奔袭几千里,剿灭几万流寇,还擒获罪大恶极的献贼。陛下何故舍不得汉王爵位大明藩王何其多也,有谁有大功于社稷他们仅仅是投胎投得好罢了。为何藩王就非得是一家一姓这种不公平早就该打破。以后藩王也是有功者居之才是众望所归”国事每况愈下,多次跟女婿长谈,专门研究黄汉制定的方针政策的郑国昌眼界拔高了不少。他早就对执政纲领模糊,用人莫名其妙,政策朝令夕改且没有担当的崇祯失望透顶。他相信,无比自信的女婿即便篡取大明江山也能够容得下朱明皇室,肯定会给崇祯留个体面。而凉薄的崇祯如果能够控制住女婿,黄家、郑家恐怕有可能面临诛灭九族的风险。为了女婿,也是为了郑家,郑国昌当着几十位重臣放炮,尝试挑战皇权,话里话外直指万里江山都是朱家的时代该结束了。崇祯脸色更加难看,可是他明白黄汉的大军近在咫尺,此时不能做出任何激怒黄汉的举措。他道:“郑爱卿言下之意是朝廷应该给汉江郡王进爵汉王”郑国昌道:“然也,此时朝廷给予汉王爵位,红旗军定然士气高涨,有利于接下来的平辽恶战。”崇祯又看了看其余重臣,问道:“诸位爱卿可有异议”已经决定抱黄汉大腿的首辅薛国观道:“陛下,如今我大明内外交困,唯有红旗军独树一帜,全仰仗汉江郡王力挽狂澜,此时给予藩王爵位乃是众望所归也。”接下来一半重臣开口支持首辅,一半人选择了沉默。权臣跟皇权博弈,纯属神仙打架,此时跳出来放炮岂不是蠢如猪选择明哲保身两边都不得罪才是上上策。事已至此,纵然崇祯一百个不愿意也只能选择忍气吞声,两天后正是黄道吉日,秉笔太监曹化淳、首辅薛国观和几百几十文官武将赶去通州宣旨。翌日,进爵“汉王”的黄汉谢恩折子由曹化淳呈奏皇帝。崇祯看过奏折,得知黄汉要前来紫禁城面圣谢恩,并且请旨,“红旗军”三万将士们要在紫禁城外长安街接受圣天子检阅。黄汉率军驻扎在通州离京师不足一百里,得到了藩王爵位,理所当然要入朝叩谢皇恩,这是最起码的君臣之礼。如果黄汉没有表示,就是大不敬,自然理亏。虽然各方面情报表明,崇祯没有利令智昏到布置人马对付自己,但是为了不必要的麻烦,也为了安全考虑,黄汉以接受皇帝检阅的名义提出带三万人马入城。如此一搞,就把这个难题交给了崇祯。当然,黄汉即便率领三万人马进入内城也不会顺手拿下紫禁城逮住崇祯,无他,辽东未平,威望还要提升,时机不成熟。可是,如同黄汉不放心崇祯那样,崇祯同样也不敢冒险。第二天,又有圣旨到。崇祯以“汉王”要指挥数十万将士们平定辽东事务繁忙为理由,免了“汉王”入朝谢恩的礼节,命令“汉王”率领大军即日开拔。很明显这一次挑战皇权大获全胜,崇祯服软选择了妥协。黄汉没有落井下石,接到圣旨后立刻率领人马北上,二月中旬回到山海关。冰雪消融,又到了农忙时节,一年之计在于春,黄汉在这期间没有下达战斗任务,而是给八成步兵放了半个月的长假,目的当然是让更多青壮年参与抢农时。满清方面也没有在春天主动挑衅,他们面临粮食短缺的大问题,更加不敢误了农时,不少建奴甲兵都在田间地头劳作。黄汉参与制定的计划任务依旧是在辽东麦子成熟之时发动全面进攻,满清方面的播种面积越多损失越大。虽然辽西先于辽东忙完了春耕,黄汉也没有在春天发动进攻,而是准备在秋天继续坐享其成,让建奴辛苦播种后却得不到收获的机会。这段时间大明朝堂上众说纷纭,不仅仅是因为皇帝选择妥协给了黄汉“汉王”爵位,还因为“猪也能成佛”的理论被炒作得沸沸扬扬。太多文臣都认为自己聪明绝顶,跟对了人“猪也能成佛”,自己才高八斗,跟对了人高官厚禄有何不可许多武将认为自己乃是将门世家出身,想当年一个连老婆都娶不上的杨大郎由于早早地跟着“汉王”,如今一飞冲天成为大明平辽伯位极人臣。他们只恨自己觉醒得太早,又想起这些年战死在辽东、河南、山西的成百上千将佐,太多人出身名门,然他们应该都属于站错了队,最后折戟沉沙。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又到了做选择题之时,跟着崇祯效忠大明还是追随“汉王”另辟蹊径大多数人有了明确目标。相对而言押对宝的勋贵们倒是不着急,他们已经积极投资“汉王”体系的产业,等于跟“红旗军”利益捆绑在一起,应该是近水楼台先得月。然田弘遇就有些坐不住了,原本他还准备再观望一年,想看看“红旗军”平辽大战的结果再下注。他是担心万一传说中百战不殆的“红旗军”遭遇建奴决死反击大败亏输。心思缜密的田弘遇认为只要“红旗军”在辽东战场遭遇失败,朝廷肯定会在背后下手,届时形势就发生彻底改变。可是看了多篇“红旗日报”上刊登的“猪成佛”论,田弘遇终于下定决心,她带上陈圆圆和一套歌舞班底赶去山海关求见“汉王”。外戚这个团体也是争取对象,田妃的父亲求见,黄汉当然不会拒之门外,当天下午就安排时间接见。第九百零五章:永世不得翻身田弘遇见到黄汉居然行跪礼,足以看出此人前来拜见的目的是投靠,黄汉当然要礼遇,安排晚宴招待。陪同人员有憨子、张扬、王志诚等等猛将。谈天说地,聊聊海外趣事,气氛颇为融洽,酒过三巡,放松不少的田弘遇准备献宝,他向“汉王”提议,让自己家的歌舞妓为大家助酒兴。其实黄汉瞧不上这个时代的歌舞和戏曲,可是伸手不打笑脸人,人家田弘遇上赶着来拍马屁,还带来了团队,此时断然拒绝,不利于团结。得到“汉王”许可,田弘遇立刻出去了一会儿。片刻后,进来莺莺燕燕十几人,很明显这些妙龄少女训练有数,或吹拉弹唱或翩翩起舞郑国昌道:“汉江郡王如果获得平辽功劳足以册封藩王爵位,但是他这一两年以来何止仅仅谋划平辽大战这一次连军需、粮草都是自带,率领数万人马奔袭几千里,剿灭几万流寇,还擒获罪大恶极的献贼。陛下何故舍不得汉王爵位大明藩王何其多也,有谁有大功于社稷他们仅仅是投胎投得好罢了。为何藩王就非得是一家一姓这种不公平早就该打破。以后藩王也是有功者居之才是众望所归”国事每况愈下,多次跟女婿长谈,专门研究黄汉制定的方针政策的郑国昌眼界拔高了不少。他早就对执政纲领模糊,用人莫名其妙,政策朝令夕改且没有担当的崇祯失望透顶。他相信,无比自信的女婿即便篡取大明江山也能够容得下朱明皇室,肯定会给崇祯留个体面。而凉薄的崇祯如果能够控制住女婿,黄家、郑家恐怕有可能面临诛灭九族的风险。为了女婿,也是为了郑家,郑国昌当着几十位重臣放炮,尝试挑战皇权,话里话外直指万里江山都是朱家的时代该结束了。崇祯脸色更加难看,可是他明白黄汉的大军近在咫尺,此时不能做出任何激怒黄汉的举措。他道:“郑爱卿言下之意是朝廷应该给汉江郡王进爵汉王”郑国昌道:“然也,此时朝廷给予汉王爵位,红旗军定然士气高涨,有利于接下来的平辽恶战。”崇祯又看了看其余重臣,问道:“诸位爱卿可有异议”已经决定抱黄汉大腿的首辅薛国观道:“陛下,如今我大明内外交困,唯有红旗军独树一帜,全仰仗汉江郡王力挽狂澜,此时给予藩王爵位乃是众望所归也。”接下来一半重臣开口支持首辅,一半人选择了沉默。权臣跟皇权博弈,纯属神仙打架,此时跳出来放炮岂不是蠢如猪选择明哲保身两边都不得罪才是上上策。事已至此,纵然崇祯一百个不愿意也只能选择忍气吞声,两天后正是黄道吉日,秉笔太监曹化淳、首辅薛国观和几百几十文官武将赶去通州宣旨。翌日,进爵“汉王”的黄汉谢恩折子由曹化淳呈奏皇帝。崇祯看过奏折,得知黄汉要前来紫禁城面圣谢恩,并且请旨,“红旗军”三万将士们要在紫禁城外长安街接受圣天子检阅。黄汉率军驻扎在通州离京师不足一百里,得到了藩王爵位,理所当然要入朝叩谢皇恩,这是最起码的君臣之礼。如果黄汉没有表示,就是大不敬,自然理亏。虽然各方面情报表明,崇祯没有利令智昏到布置人马对付自己,但是为了不必要的麻烦,也为了安全考虑,黄汉以接受皇帝检阅的名义提出带三万人马入城。如此一搞,就把这个难题交给了崇祯。当然,黄汉即便率领三万人马进入内城也不会顺手拿下紫禁城逮住崇祯,无他,辽东未平,威望还要提升,时机不成熟。可是,如同黄汉不放心崇祯那样,崇祯同样也不敢冒险。第二天,又有圣旨到。崇祯以“汉王”要指挥数十万将士们平定辽东事务繁忙为理由,免了“汉王”入朝谢恩的礼节,命令“汉王”率领大军即日开拔。很明显这一次挑战皇权大获全胜,崇祯服软选择了妥协。黄汉没有落井下石,接到圣旨后立刻率领人马北上,二月中旬回到山海关。冰雪消融,又到了农忙时节,一年之计在于春,黄汉在这期间没有下达战斗任务,而是给八成步兵放了半个月的长假,目的当然是让更多青壮年参与抢农时。满清方面也没有在春天主动挑衅,他们面临粮食短缺的大问题,更加不敢误了农时,不少建奴甲兵都在田间地头劳作。黄汉参与制定的计划任务依旧是在辽东麦子成熟之时发动全面进攻,满清方面的播种面积越多损失越大。虽然辽西先于辽东忙完了春耕,黄汉也没有在春天发动进攻,而是准备在秋天继续坐享其成,让建奴辛苦播种后却得不到收获的机会。这段时间大明朝堂上众说纷纭,不仅仅是因为皇帝选择妥协给了黄汉“汉王”爵位,还因为“猪也能成佛”的理论被炒作得沸沸扬扬。太多文臣都认为自己聪明绝顶,跟对了人“猪也能成佛”,自己才高八斗,跟对了人高官厚禄有何不可许多武将认为自己乃是将门世家出身,想当年一个连老婆都娶不上的杨大郎由于早早地跟着“汉王”,如今一飞冲天成为大明平辽伯位极人臣。他们只恨自己觉醒得太早,又想起这些年战死在辽东、河南、山西的成百上千将佐,太多人出身名门,然他们应该都属于站错了队,最后折戟沉沙。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又到了做选择题之时,跟着崇祯效忠大明还是追随“汉王”另辟蹊径大多数人有了明确目标。相对而言押对宝的勋贵们倒是不着急,他们已经积极投资“汉王”体系的产业,等于跟“红旗军”利益捆绑在一起,应该是近水楼台先得月。然田弘遇就有些坐不住了,原本他还准备再观望一年,想看看“红旗军”平辽大战的结果再下注。他是担心万一传说中百战不殆的“红旗军”遭遇建奴决死反击大败亏输。心思缜密的田弘遇认为只要“红旗军”在辽东战场遭遇失败,朝廷肯定会在背后下手,届时形势就发生彻底改变。可是看了多篇“红旗日报”上刊登的“猪成佛”论,田弘遇终于下定决心,她带上陈圆圆和一套歌舞班底赶去山海关求见“汉王”。外戚这个团体也是争取对象,田妃的父亲求见,黄汉当然不会拒之门外,当天下午就安排时间接见。第九百零五章:永世不得翻身田弘遇见到黄汉居然行跪礼,足以看出此人前来拜见的目的是投靠,黄汉当然要礼遇,安排晚宴招待。陪同人员有憨子、张扬、王志诚等等猛将。谈天说地,聊聊海外趣事,气氛颇为融洽,酒过三巡,放松不少的田弘遇准备献宝,他向“汉王”提议,让自己家的歌舞妓为大家助酒兴。其实黄汉瞧不上这个时代的歌舞和戏曲,可是伸手不打笑脸人,人家田弘遇上赶着来拍马屁,还带来了团队,此时断然拒绝,不利于团结。得到“汉王”许可,田弘遇立刻出去了一会儿。片刻后,进来莺莺燕燕十几人,很明显这些妙龄少女训练有数,或吹拉弹唱或翩翩起舞郑国昌道:“汉江郡王如果获得平辽功劳足以册封藩王爵位,但是他这一两年以来何止仅仅谋划平辽大战这一次连军需、粮草都是自带,率领数万人马奔袭几千里,剿灭几万流寇,还擒获罪大恶极的献贼。陛下何故舍不得汉王爵位大明藩王何其多也,有谁有大功于社稷他们仅仅是投胎投得好罢了。为何藩王就非得是一家一姓这种不公平早就该打破。以后藩王也是有功者居之才是众望所归”国事每况愈下,多次跟女婿长谈,专门研究黄汉制定的方针政策的郑国昌眼界拔高了不少。他早就对执政纲领模糊,用人莫名其妙,政策朝令夕改且没有担当的崇祯失望透顶。他相信,无比自信的女婿即便篡取大明江山也能够容得下朱明皇室,肯定会给崇祯留个体面。而凉薄的崇祯如果能够控制住女婿,黄家、郑家恐怕有可能面临诛灭九族的风险。为了女婿,也是为了郑家,郑国昌当着几十位重臣放炮,尝试挑战皇权,话里话外直指万里江山都是朱家的时代该结束了。崇祯脸色更加难看,可是他明白黄汉的大军近在咫尺,此时不能做出任何激怒黄汉的举措。他道:“郑爱卿言下之意是朝廷应该给汉江郡王进爵汉王”郑国昌道:“然也,此时朝廷给予汉王爵位,红旗军定然士气高涨,有利于接下来的平辽恶战。”崇祯又看了看其余重臣,问道:“诸位爱卿可有异议”已经决定抱黄汉大腿的首辅薛国观道:“陛下,如今我大明内外交困,唯有红旗军独树一帜,全仰仗汉江郡王力挽狂澜,此时给予藩王爵位乃是众望所归也。”接下来一半重臣开口支持首辅,一半人选择了沉默。权臣跟皇权博弈,纯属神仙打架,此时跳出来放炮岂不是蠢如猪选择明哲保身两边都不得罪才是上上策。事已至此,纵然崇祯一百个不愿意也只能选择忍气吞声,两天后正是黄道吉日,秉笔太监曹化淳、首辅薛国观和几百几十文官武将赶去通州宣旨。翌日,进爵“汉王”的黄汉谢恩折子由曹化淳呈奏皇帝。崇祯看过奏折,得知黄汉要前来紫禁城面圣谢恩,并且请旨,“红旗军”三万将士们要在紫禁城外长安街接受圣天子检阅。黄汉率军驻扎在通州离京师不足一百里,得到了藩王爵位,理所当然要入朝叩谢皇恩,这是最起码的君臣之礼。如果黄汉没有表示,就是大不敬,自然理亏。虽然各方面情报表明,崇祯没有利令智昏到布置人马对付自己,但是为了不必要的麻烦,也为了安全考虑,黄汉以接受皇帝检阅的名义提出带三万人马入城。如此一搞,就把这个难题交给了崇祯。当然,黄汉即便率领三万人马进入内城也不会顺手拿下紫禁城逮住崇祯,无他,辽东未平,威望还要提升,时机不成熟。可是,如同黄汉不放心崇祯那样,崇祯同样也不敢冒险。第二天,又有圣旨到。崇祯以“汉王”要指挥数十万将士们平定辽东事务繁忙为理由,免了“汉王”入朝谢恩的礼节,命令“汉王”率领大军即日开拔。很明显这一次挑战皇权大获全胜,崇祯服软选择了妥协。黄汉没有落井下石,接到圣旨后立刻率领人马北上,二月中旬回到山海关。冰雪消融,又到了农忙时节,一年之计在于春,黄汉在这期间没有下达战斗任务,而是给八成步兵放了半个月的长假,目的当然是让更多青壮年参与抢农时。满清方面也没有在春天主动挑衅,他们面临粮食短缺的大问题,更加不敢误了农时,不少建奴甲兵都在田间地头劳作。黄汉参与制定的计划任务依旧是在辽东麦子成熟之时发动全面进攻,满清方面的播种面积越多损失越大。虽然辽西先于辽东忙完了春耕,黄汉也没有在春天发动进攻,而是准备在秋天继续坐享其成,让建奴辛苦播种后却得不到收获的机会。这段时间大明朝堂上众说纷纭,不仅仅是因为皇帝选择妥协给了黄汉“汉王”爵位,还因为“猪也能成佛”的理论被炒作得沸沸扬扬。太多文臣都认为自己聪明绝顶,跟对了人“猪也能成佛”,自己才高八斗,跟对了人高官厚禄有何不可许多武将认为自己乃是将门世家出身,想当年一个连老婆都娶不上的杨大郎由于早早地跟着“汉王”,如今一飞冲天成为大明平辽伯位极人臣。他们只恨自己觉醒得太早,又想起这些年战死在辽东、河南、山西的成百上千将佐,太多人出身名门,然他们应该都属于站错了队,最后折戟沉沙。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又到了做选择题之时,跟着崇祯效忠大明还是追随“汉王”另辟蹊径大多数人有了明确目标。相对而言押对宝的勋贵们倒是不着急,他们已经积极投资“汉王”体系的产业,等于跟“红旗军”利益捆绑在一起,应该是近水楼台先得月。然田弘遇就有些坐不住了,原本他还准备再观望一年,想看看“红旗军”平辽大战的结果再下注。他是担心万一传说中百战不殆的“红旗军”遭遇建奴决死反击大败亏输。心思缜密的田弘遇认为只要“红旗军”在辽东战场遭遇失败,朝廷肯定会在背后下手,届时形势就发生彻底改变。可是看了多篇“红旗日报”上刊登的“猪成佛”论,田弘遇终于下定决心,她带上陈圆圆和一套歌舞班底赶去山海关求见“汉王”。外戚这个团体也是争取对象,田妃的父亲求见,黄汉当然不会拒之门外,当天下午就安排时间接见。第九百零五章:永世不得翻身田弘遇见到黄汉居然行跪礼,足以看出此人前来拜见的目的是投靠,黄汉当然要礼遇,安排晚宴招待。陪同人员有憨子、张扬、王志诚等等猛将。谈天说地,聊聊海外趣事,气氛颇为融洽,酒过三巡,放松不少的田弘遇准备献宝,他向“汉王”提议,让自己家的歌舞妓为大家助酒兴。其实黄汉瞧不上这个时代的歌舞和戏曲,可是伸手不打笑脸人,人家田弘遇上赶着来拍马屁,还带来了团队,此时断然拒绝,不利于团结。得到“汉王”许可,田弘遇立刻出去了一会儿。片刻后,进来莺莺燕燕十几人,很明显这些妙龄少女训练有数,或吹拉弹唱或翩翩起舞郑国昌道:“汉江郡王如果获得平辽功劳足以册封藩王爵位,但是他这一两年以来何止仅仅谋划平辽大战这一次连军需、粮草都是自带,率领数万人马奔袭几千里,剿灭几万流寇,还擒获罪大恶极的献贼。陛下何故舍不得汉王爵位大明藩王何其多也,有谁有大功于社稷他们仅仅是投胎投得好罢了。为何藩王就非得是一家一姓这种不公平早就该打破。以后藩王也是有功者居之才是众望所归”国事每况愈下,多次跟女婿长谈,专门研究黄汉制定的方针政策的郑国昌眼界拔高了不少。他早就对执政纲领模糊,用人莫名其妙,政策朝令夕改且没有担当的崇祯失望透顶。他相信,无比自信的女婿即便篡取大明江山也能够容得下朱明皇室,肯定会给崇祯留个体面。而凉薄的崇祯如果能够控制住女婿,黄家、郑家恐怕有可能面临诛灭九族的风险。为了女婿,也是为了郑家,郑国昌当着几十位重臣放炮,尝试挑战皇权,话里话外直指万里江山都是朱家的时代该结束了。崇祯脸色更加难看,可是他明白黄汉的大军近在咫尺,此时不能做出任何激怒黄汉的举措。他道:“郑爱卿言下之意是朝廷应该给汉江郡王进爵汉王”郑国昌道:“然也,此时朝廷给予汉王爵位,红旗军定然士气高涨,有利于接下来的平辽恶战。”崇祯又看了看其余重臣,问道:“诸位爱卿可有异议”已经决定抱黄汉大腿的首辅薛国观道:“陛下,如今我大明内外交困,唯有红旗军独树一帜,全仰仗汉江郡王力挽狂澜,此时给予藩王爵位乃是众望所归也。”接下来一半重臣开口支持首辅,一半人选择了沉默。权臣跟皇权博弈,纯属神仙打架,此时跳出来放炮岂不是蠢如猪选择明哲保身两边都不得罪才是上上策。事已至此,纵然崇祯一百个不愿意也只能选择忍气吞声,两天后正是黄道吉日,秉笔太监曹化淳、首辅薛国观和几百几十文官武将赶去通州宣旨。翌日,进爵“汉王”的黄汉谢恩折子由曹化淳呈奏皇帝。崇祯看过奏折,得知黄汉要前来紫禁城面圣谢恩,并且请旨,“红旗军”三万将士们要在紫禁城外长安街接受圣天子检阅。黄汉率军驻扎在通州离京师不足一百里,得到了藩王爵位,理所当然要入朝叩谢皇恩,这是最起码的君臣之礼。如果黄汉没有表示,就是大不敬,自然理亏。虽然各方面情报表明,崇祯没有利令智昏到布置人马对付自己,但是为了不必要的麻烦,也为了安全考虑,黄汉以接受皇帝检阅的名义提出带三万人马入城。如此一搞,就把这个难题交给了崇祯。当然,黄汉即便率领三万人马进入内城也不会顺手拿下紫禁城逮住崇祯,无他,辽东未平,威望还要提升,时机不成熟。可是,如同黄汉不放心崇祯那样,崇祯同样也不敢冒险。第二天,又有圣旨到。崇祯以“汉王”要指挥数十万将士们平定辽东事务繁忙为理由,免了“汉王”入朝谢恩的礼节,命令“汉王”率领大军即日开拔。很明显这一次挑战皇权大获全胜,崇祯服软选择了妥协。黄汉没有落井下石,接到圣旨后立刻率领人马北上,二月中旬回到山海关。冰雪消融,又到了农忙时节,一年之计在于春,黄汉在这期间没有下达战斗任务,而是给八成步兵放了半个月的长假,目的当然是让更多青壮年参与抢农时。满清方面也没有在春天主动挑衅,他们面临粮食短缺的大问题,更加不敢误了农时,不少建奴甲兵都在田间地头劳作。黄汉参与制定的计划任务依旧是在辽东麦子成熟之时发动全面进攻,满清方面的播种面积越多损失越大。虽然辽西先于辽东忙完了春耕,黄汉也没有在春天发动进攻,而是准备在秋天继续坐享其成,让建奴辛苦播种后却得不到收获的机会。这段时间大明朝堂上众说纷纭,不仅仅是因为皇帝选择妥协给了黄汉“汉王”爵位,还因为“猪也能成佛”的理论被炒作得沸沸扬扬。太多文臣都认为自己聪明绝顶,跟对了人“猪也能成佛”,自己才高八斗,跟对了人高官厚禄有何不可许多武将认为自己乃是将门世家出身,想当年一个连老婆都娶不上的杨大郎由于早早地跟着“汉王”,如今一飞冲天成为大明平辽伯位极人臣。他们只恨自己觉醒得太早,又想起这些年战死在辽东、河南、山西的成百上千将佐,太多人出身名门,然他们应该都属于站错了队,最后折戟沉沙。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又到了做选择题之时,跟着崇祯效忠大明还是追随“汉王”另辟蹊径大多数人有了明确目标。相对而言押对宝的勋贵们倒是不着急,他们已经积极投资“汉王”体系的产业,等于跟“红旗军”利益捆绑在一起,应该是近水楼台先得月。然田弘遇就有些坐不住了,原本他还准备再观望一年,想看看“红旗军”平辽大战的结果再下注。他是担心万一传说中百战不殆的“红旗军”遭遇建奴决死反击大败亏输。心思缜密的田弘遇认为只要“红旗军”在辽东战场遭遇失败,朝廷肯定会在背后下手,届时形势就发生彻底改变。可是看了多篇“红旗日报”上刊登的“猪成佛”论,田弘遇终于下定决心,她带上陈圆圆和一套歌舞班底赶去山海关求见“汉王”。外戚这个团体也是争取对象,田妃的父亲求见,黄汉当然不会拒之门外,当天下午就安排时间接见。第九百零五章:永世不得翻身田弘遇见到黄汉居然行跪礼,足以看出此人前来拜见的目的是投靠,黄汉当然要礼遇,安排晚宴招待。陪同人员有憨子、张扬、王志诚等等猛将。谈天说地,聊聊海外趣事,气氛颇为融洽,酒过三巡,放松不少的田弘遇准备献宝,他向“汉王”提议,让自己家的歌舞妓为大家助酒兴。其实黄汉瞧不上这个时代的歌舞和戏曲,可是伸手不打笑脸人,人家田弘遇上赶着来拍马屁,还带来了团队,此时断然拒绝,不利于团结。得到“汉王”许可,田弘遇立刻出去了一会儿。片刻后,进来莺莺燕燕十几人,很明显这些妙龄少女训练有数,或吹拉弹唱或翩翩起舞郑国昌道:“汉江郡王如果获得平辽功劳足以册封藩王爵位,但是他这一两年以来何止仅仅谋划平辽大战这一次连军需、粮草都是自带,率领数万人马奔袭几千里,剿灭几万流寇,还擒获罪大恶极的献贼。陛下何故舍不得汉王爵位大明藩王何其多也,有谁有大功于社稷他们仅仅是投胎投得好罢了。为何藩王就非得是一家一姓这种不公平早就该打破。以后藩王也是有功者居之才是众望所归”国事每况愈下,多次跟女婿长谈,专门研究黄汉制定的方针政策的郑国昌眼界拔高了不少。他早就对执政纲领模糊,用人莫名其妙,政策朝令夕改且没有担当的崇祯失望透顶。他相信,无比自信的女婿即便篡取大明江山也能够容得下朱明皇室,肯定会给崇祯留个体面。而凉薄的崇祯如果能够控制住女婿,黄家、郑家恐怕有可能面临诛灭九族的风险。为了女婿,也是为了郑家,郑国昌当着几十位重臣放炮,尝试挑战皇权,话里话外直指万里江山都是朱家的时代该结束了。崇祯脸色更加难看,可是他明白黄汉的大军近在咫尺,此时不能做出任何激怒黄汉的举措。他道:“郑爱卿言下之意是朝廷应该给汉江郡王进爵汉王”郑国昌道:“然也,此时朝廷给予汉王爵位,红旗军定然士气高涨,有利于接下来的平辽恶战。”崇祯又看了看其余重臣,问道:“诸位爱卿可有异议”已经决定抱黄汉大腿的首辅薛国观道:“陛下,如今我大明内外交困,唯有红旗军独树一帜,全仰仗汉江郡王力挽狂澜,此时给予藩王爵位乃是众望所归也。”接下来一半重臣开口支持首辅,一半人选择了沉默。权臣跟皇权博弈,纯属神仙打架,此时跳出来放炮岂不是蠢如猪选择明哲保身两边都不得罪才是上上策。事已至此,纵然崇祯一百个不愿意也只能选择忍气吞声,两天后正是黄道吉日,秉笔太监曹化淳、首辅薛国观和几百几十文官武将赶去通州宣旨。翌日,进爵“汉王”的黄汉谢恩折子由曹化淳呈奏皇帝。崇祯看过奏折,得知黄汉要前来紫禁城面圣谢恩,并且请旨,“红旗军”三万将士们要在紫禁城外长安街接受圣天子检阅。黄汉率军驻扎在通州离京师不足一百里,得到了藩王爵位,理所当然要入朝叩谢皇恩,这是最起码的君臣之礼。如果黄汉没有表示,就是大不敬,自然理亏。虽然各方面情报表明,崇祯没有利令智昏到布置人马对付自己,但是为了不必要的麻烦,也为了安全考虑,黄汉以接受皇帝检阅的名义提出带三万人马入城。如此一搞,就把这个难题交给了崇祯。当然,黄汉即便率领三万人马进入内城也不会顺手拿下紫禁城逮住崇祯,无他,辽东未平,威望还要提升,时机不成熟。可是,如同黄汉不放心崇祯那样,崇祯同样也不敢冒险。第二天,又有圣旨到。崇祯以“汉王”要指挥数十万将士们平定辽东事务繁忙为理由,免了“汉王”入朝谢恩的礼节,命令“汉王”率领大军即日开拔。很明显这一次挑战皇权大获全胜,崇祯服软选择了妥协。黄汉没有落井下石,接到圣旨后立刻率领人马北上,二月中旬回到山海关。冰雪消融,又到了农忙时节,一年之计在于春,黄汉在这期间没有下达战斗任务,而是给八成步兵放了半个月的长假,目的当然是让更多青壮年参与抢农时。满清方面也没有在春天主动挑衅,他们面临粮食短缺的大问题,更加不敢误了农时,不少建奴甲兵都在田间地头劳作。黄汉参与制定的计划任务依旧是在辽东麦子成熟之时发动全面进攻,满清方面的播种面积越多损失越大。虽然辽西先于辽东忙完了春耕,黄汉也没有在春天发动进攻,而是准备在秋天继续坐享其成,让建奴辛苦播种后却得不到收获的机会。这段时间大明朝堂上众说纷纭,不仅仅是因为皇帝选择妥协给了黄汉“汉王”爵位,还因为“猪也能成佛”的理论被炒作得沸沸扬扬。太多文臣都认为自己聪明绝顶,跟对了人“猪也能成佛”,自己才高八斗,跟对了人高官厚禄有何不可许多武将认为自己乃是将门世家出身,想当年一个连老婆都娶不上的杨大郎由于早早地跟着“汉王”,如今一飞冲天成为大明平辽伯位极人臣。他们只恨自己觉醒得太早,又想起这些年战死在辽东、河南、山西的成百上千将佐,太多人出身名门,然他们应该都属于站错了队,最后折戟沉沙。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又到了做选择题之时,跟着崇祯效忠大明还是追随“汉王”另辟蹊径大多数人有了明确目标。相对而言押对宝的勋贵们倒是不着急,他们已经积极投资“汉王”体系的产业,等于跟“红旗军”利益捆绑在一起,应该是近水楼台先得月。然田弘遇就有些坐不住了,原本他还准备再观望一年,想看看“红旗军”平辽大战的结果再下注。他是担心万一传说中百战不殆的“红旗军”遭遇建奴决死反击大败亏输。心思缜密的田弘遇认为只要“红旗军”在辽东战场遭遇失败,朝廷肯定会在背后下手,届时形势就发生彻底改变。可是看了多篇“红旗日报”上刊登的“猪成佛”论,田弘遇终于下定决心,她带上陈圆圆和一套歌舞班底赶去山海关求见“汉王”。外戚这个团体也是争取对象,田妃的父亲求见,黄汉当然不会拒之门外,当天下午就安排时间接见。第九百零五章:永世不得翻身田弘遇见到黄汉居然行跪礼,足以看出此人前来拜见的目的是投靠,黄汉当然要礼遇,安排晚宴招待。陪同人员有憨子、张扬、王志诚等等猛将。谈天说地,聊聊海外趣事,气氛颇为融洽,酒过三巡,放松不少的田弘遇准备献宝,他向“汉王”提议,让自己家的歌舞妓为大家助酒兴。其实黄汉瞧不上这个时代的歌舞和戏曲,可是伸手不打笑脸人,人家田弘遇上赶着来拍马屁,还带来了团队,此时断然拒绝,不利于团结。得到“汉王”许可,田弘遇立刻出去了一会儿。片刻后,进来莺莺燕燕十几人,很明显这些妙龄少女训练有数,或吹拉弹唱或翩翩起舞郑国昌道:“汉江郡王如果获得平辽功劳足以册封藩王爵位,但是他这一两年以来何止仅仅谋划平辽大战这一次连军需、粮草都是自带,率领数万人马奔袭几千里,剿灭几万流寇,还擒获罪大恶极的献贼。陛下何故舍不得汉王爵位大明藩王何其多也,有谁有大功于社稷他们仅仅是投胎投得好罢了。为何藩王就非得是一家一姓这种不公平早就该打破。以后藩王也是有功者居之才是众望所归”国事每况愈下,多次跟女婿长谈,专门研究黄汉制定的方针政策的郑国昌眼界拔高了不少。他早就对执政纲领模糊,用人莫名其妙,政策朝令夕改且没有担当的崇祯失望透顶。他相信,无比自信的女婿即便篡取大明江山也能够容得下朱明皇室,肯定会给崇祯留个体面。而凉薄的崇祯如果能够控制住女婿,黄家、郑家恐怕有可能面临诛灭九族的风险。为了女婿,也是为了郑家,郑国昌当着几十位重臣放炮,尝试挑战皇权,话里话外直指万里江山都是朱家的时代该结束了。崇祯脸色更加难看,可是他明白黄汉的大军近在咫尺,此时不能做出任何激怒黄汉的举措。他道:“郑爱卿言下之意是朝廷应该给汉江郡王进爵汉王”郑国昌道:“然也,此时朝廷给予汉王爵位,红旗军定然士气高涨,有利于接下来的平辽恶战。”崇祯又看了看其余重臣,问道:“诸位爱卿可有异议”已经决定抱黄汉大腿的首辅薛国观道:“陛下,如今我大明内外交困,唯有红旗军独树一帜,全仰仗汉江郡王力挽狂澜,此时给予藩王爵位乃是众望所归也。”接下来一半重臣开口支持首辅,一半人选择了沉默。权臣跟皇权博弈,纯属神仙打架,此时跳出来放炮岂不是蠢如猪选择明哲保身两边都不得罪才是上上策。事已至此,纵然崇祯一百个不愿意也只能选择忍气吞声,两天后正是黄道吉日,秉笔太监曹化淳、首辅薛国观和几百几十文官武将赶去通州宣旨。翌日,进爵“汉王”的黄汉谢恩折子由曹化淳呈奏皇帝。崇祯看过奏折,得知黄汉要前来紫禁城面圣谢恩,并且请旨,“红旗军”三万将士们要在紫禁城外长安街接受圣天子检阅。黄汉率军驻扎在通州离京师不足一百里,得到了藩王爵位,理所当然要入朝叩谢皇恩,这是最起码的君臣之礼。如果黄汉没有表示,就是大不敬,自然理亏。虽然各方面情报表明,崇祯没有利令智昏到布置人马对付自己,但是为了不必要的麻烦,也为了安全考虑,黄汉以接受皇帝检阅的名义提出带三万人马入城。如此一搞,就把这个难题交给了崇祯。当然,黄汉即便率领三万人马进入内城也不会顺手拿下紫禁城逮住崇祯,无他,辽东未平,威望还要提升,时机不成熟。可是,如同黄汉不放心崇祯那样,崇祯同样也不敢冒险。第二天,又有圣旨到。崇祯以“汉王”要指挥数十万将士们平定辽东事务繁忙为理由,免了“汉王”入朝谢恩的礼节,命令“汉王”率领大军即日开拔。很明显这一次挑战皇权大获全胜,崇祯服软选择了妥协。黄汉没有落井下石,接到圣旨后立刻率领人马北上,二月中旬回到山海关。冰雪消融,又到了农忙时节,一年之计在于春,黄汉在这期间没有下达战斗任务,而是给八成步兵放了半个月的长假,目的当然是让更多青壮年参与抢农时。满清方面也没有在春天主动挑衅,他们面临粮食短缺的大问题,更加不敢误了农时,不少建奴甲兵都在田间地头劳作。黄汉参与制定的计划任务依旧是在辽东麦子成熟之时发动全面进攻,满清方面的播种面积越多损失越大。虽然辽西先于辽东忙完了春耕,黄汉也没有在春天发动进攻,而是准备在秋天继续坐享其成,让建奴辛苦播种后却得不到收获的机会。这段时间大明朝堂上众说纷纭,不仅仅是因为皇帝选择妥协给了黄汉“汉王”爵位,还因为“猪也能成佛”的理论被炒作得沸沸扬扬。太多文臣都认为自己聪明绝顶,跟对了人“猪也能成佛”,自己才高八斗,跟对了人高官厚禄有何不可许多武将认为自己乃是将门世家出身,想当年一个连老婆都娶不上的杨大郎由于早早地跟着“汉王”,如今一飞冲天成为大明平辽伯位极人臣。他们只恨自己觉醒得太早,又想起这些年战死在辽东、河南、山西的成百上千将佐,太多人出身名门,然他们应该都属于站错了队,最后折戟沉沙。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又到了做选择题之时,跟着崇祯效忠大明还是追随“汉王”另辟蹊径大多数人有了明确目标。相对而言押对宝的勋贵们倒是不着急,他们已经积极投资“汉王”体系的产业,等于跟“红旗军”利益捆绑在一起,应该是近水楼台先得月。然田弘遇就有些坐不住了,原本他还准备再观望一年,想看看“红旗军”平辽大战的结果再下注。他是担心万一传说中百战不殆的“红旗军”遭遇建奴决死反击大败亏输。心思缜密的田弘遇认为只要“红旗军”在辽东战场遭遇失败,朝廷肯定会在背后下手,届时形势就发生彻底改变。可是看了多篇“红旗日报”上刊登的“猪成佛”论,田弘遇终于下定决心,她带上陈圆圆和一套歌舞班底赶去山海关求见“汉王”。外戚这个团体也是争取对象,田妃的父亲求见,黄汉当然不会拒之门外,当天下午就安排时间接见。第九百零五章:永世不得翻身田弘遇见到黄汉居然行跪礼,足以看出此人前来拜见的目的是投靠,黄汉当然要礼遇,安排晚宴招待。陪同人员有憨子、张扬、王志诚等等猛将。谈天说地,聊聊海外趣事,气氛颇为融洽,酒过三巡,放松不少的田弘遇准备献宝,他向“汉王”提议,让自己家的歌舞妓为大家助酒兴。其实黄汉瞧不上这个时代的歌舞和戏曲,可是伸手不打笑脸人,人家田弘遇上赶着来拍马屁,还带来了团队,此时断然拒绝,不利于团结。得到“汉王”许可,田弘遇立刻出去了一会儿。片刻后,进来莺莺燕燕十几人,很明显这些妙龄少女训练有数,或吹拉弹唱或翩翩起舞郑国昌道:“汉江郡王如果获得平辽功劳足以册封藩王爵位,但是他这一两年以来何止仅仅谋划平辽大战这一次连军需、粮草都是自带,率领数万人马奔袭几千里,剿灭几万流寇,还擒获罪大恶极的献贼。陛下何故舍不得汉王爵位大明藩王何其多也,有谁有大功于社稷他们仅仅是投胎投得好罢了。为何藩王就非得是一家一姓这种不公平早就该打破。以后藩王也是有功者居之才是众望所归”国事每况愈下,多次跟女婿长谈,专门研究黄汉制定的方针政策的郑国昌眼界拔高了不少。他早就对执政纲领模糊,用人莫名其妙,政策朝令夕改且没有担当的崇祯失望透顶。他相信,无比自信的女婿即便篡取大明江山也能够容得下朱明皇室,肯定会给崇祯留个体面。而凉薄的崇祯如果能够控制住女婿,黄家、郑家恐怕有可能面临诛灭九族的风险。为了女婿,也是为了郑家,郑国昌当着几十位重臣放炮,尝试挑战皇权,话里话外直指万里江山都是朱家的时代该结束了。崇祯脸色更加难看,可是他明白黄汉的大军近在咫尺,此时不能做出任何激怒黄汉的举措。他道:“郑爱卿言下之意是朝廷应该给汉江郡王进爵汉王”郑国昌道:“然也,此时朝廷给予汉王爵位,红旗军定然士气高涨,有利于接下来的平辽恶战。”崇祯又看了看其余重臣,问道:“诸位爱卿可有异议”已经决定抱黄汉大腿的首辅薛国观道:“陛下,如今我大明内外交困,唯有红旗军独树一帜,全仰仗汉江郡王力挽狂澜,此时给予藩王爵位乃是众望所归也。”接下来一半重臣开口支持首辅,一半人选择了沉默。权臣跟皇权博弈,纯属神仙打架,此时跳出来放炮岂不是蠢如猪选择明哲保身两边都不得罪才是上上策。事已至此,纵然崇祯一百个不愿意也只能选择忍气吞声,两天后正是黄道吉日,秉笔太监曹化淳、首辅薛国观和几百几十文官武将赶去通州宣旨。翌日,进爵“汉王”的黄汉谢恩折子由曹化淳呈奏皇帝。崇祯看过奏折,得知黄汉要前来紫禁城面圣谢恩,并且请旨,“红旗军”三万将士们要在紫禁城外长安街接受圣天子检阅。黄汉率军驻扎在通州离京师不足一百里,得到了藩王爵位,理所当然要入朝叩谢皇恩,这是最起码的君臣之礼。如果黄汉没有表示,就是大不敬,自然理亏。虽然各方面情报表明,崇祯没有利令智昏到布置人马对付自己,但是为了不必要的麻烦,也为了安全考虑,黄汉以接受皇帝检阅的名义提出带三万人马入城。如此一搞,就把这个难题交给了崇祯。当然,黄汉即便率领三万人马进入内城也不会顺手拿下紫禁城逮住崇祯,无他,辽东未平,威望还要提升,时机不成熟。可是,如同黄汉不放心崇祯那样,崇祯同样也不敢冒险。第二天,又有圣旨到。崇祯以“汉王”要指挥数十万将士们平定辽东事务繁忙为理由,免了“汉王”入朝谢恩的礼节,命令“汉王”率领大军即日开拔。很明显这一次挑战皇权大获全胜,崇祯服软选择了妥协。黄汉没有落井下石,接到圣旨后立刻率领人马北上,二月中旬回到山海关。冰雪消融,又到了农忙时节,一年之计在于春,黄汉在这期间没有下达战斗任务,而是给八成步兵放了半个月的长假,目的当然是让更多青壮年参与抢农时。满清方面也没有在春天主动挑衅,他们面临粮食短缺的大问题,更加不敢误了农时,不少建奴甲兵都在田间地头劳作。黄汉参与制定的计划任务依旧是在辽东麦子成熟之时发动全面进攻,满清方面的播种面积越多损失越大。虽然辽西先于辽东忙完了春耕,黄汉也没有在春天发动进攻,而是准备在秋天继续坐享其成,让建奴辛苦播种后却得不到收获的机会。这段时间大明朝堂上众说纷纭,不仅仅是因为皇帝选择妥协给了黄汉“汉王”爵位,还因为“猪也能成佛”的理论被炒作得沸沸扬扬。太多文臣都认为自己聪明绝顶,跟对了人“猪也能成佛”,自己才高八斗,跟对了人高官厚禄有何不可许多武将认为自己乃是将门世家出身,想当年一个连老婆都娶不上的杨大郎由于早早地跟着“汉王”,如今一飞冲天成为大明平辽伯位极人臣。他们只恨自己觉醒得太早,又想起这些年战死在辽东、河南、山西的成百上千将佐,太多人出身名门,然他们应该都属于站错了队,最后折戟沉沙。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又到了做选择题之时,跟着崇祯效忠大明还是追随“汉王”另辟蹊径大多数人有了明确目标。相对而言押对宝的勋贵们倒是不着急,他们已经积极投资“汉王”体系的产业,等于跟“红旗军”利益捆绑在一起,应该是近水楼台先得月。然田弘遇就有些坐不住了,原本他还准备再观望一年,想看看“红旗军”平辽大战的结果再下注。他是担心万一传说中百战不殆的“红旗军”遭遇建奴决死反击大败亏输。心思缜密的田弘遇认为只要“红旗军”在辽东战场遭遇失败,朝廷肯定会在背后下手,届时形势就发生彻底改变。可是看了多篇“红旗日报”上刊登的“猪成佛”论,田弘遇终于下定决心,她带上陈圆圆和一套歌舞班底赶去山海关求见“汉王”。外戚这个团体也是争取对象,田妃的父亲求见,黄汉当然不会拒之门外,当天下午就安排时间接见。第九百零五章:永世不得翻身田弘遇见到黄汉居然行跪礼,足以看出此人前来拜见的目的是投靠,黄汉当然要礼遇,安排晚宴招待。陪同人员有憨子、张扬、王志诚等等猛将。谈天说地,聊聊海外趣事,气氛颇为融洽,酒过三巡,放松不少的田弘遇准备献宝,他向“汉王”提议,让自己家的歌舞妓为大家助酒兴。其实黄汉瞧不上这个时代的歌舞和戏曲,可是伸手不打笑脸人,人家田弘遇上赶着来拍马屁,还带来了团队,此时断然拒绝,不利于团结。得到“汉王”许可,田弘遇立刻出去了一会儿。片刻后,进来莺莺燕燕十几人,很明显这些妙龄少女训练有数,或吹拉弹唱或翩翩起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