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造化图小说网>都市青春>明末汉之魂> 明末汉之魂 分节阅读 409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明末汉之魂 分节阅读 409(1 / 1)

d,到是赏心悦目。黄汉随意看了几眼,发现其中领舞的丽人水汪汪的大眼睛不停地瞄自己大为奇怪。这其实不奇怪,陈圆圆被田弘遇买下纯属逼不得已,皇亲国戚、左都督、锦衣卫指挥无论哪一个身份,哪里是一个院子里的艺伎能够得罪,苏州知府也不敢怠慢啊可是得知田弘遇的目的是把自己送给“汉江郡王”后,陈圆圆的态度立刻发生了转变,她甚至于还有些期待。今日能够见到已经成为大明“汉王”的准主人,小姑娘当然急不可耐要一睹庐山真面目。看了一眼后,陈圆圆就觉得心跳加快,然后就忍不住一看再看,把一个艺伎的礼数全部抛之脑后。还是一句话,现代人眼里没有谁倾国倾城,看来看去也就是那么回事罢了,谁又比谁如何哪个说得准,萝卜青菜各有所爱而已这时田弘遇道:“汉王殿下,下官挑选的这些歌舞伎可入得眼”黄汉客气道:“不错、不错,田大人深谙此道出手果然不同凡响,曲子好、身段柔、舞姿轻盈,特别是领舞的那位,眼波流转,让人联想到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田弘遇喜道:“殿下,下官今日来此就是为了献此女伺候在您左右。她乃是苏州”黄汉打断道:“田大人无需如此,本王事务繁多不好声色,慢着、慢着,田大人,你刚才说那个女子叫什么名字”田弘遇道:“领舞的姑娘叫做陈圆圆,下官从苏州梨园中寻得,一直亲自调教至今。此女心气高瞧不上俗人,仰慕汉王风采”确认了是陈圆圆后,黄汉很难得开了小差没听进去田弘遇讲什么,这才仔细瞧陈圆圆。第一感觉就是白,这种亚洲女子细腻的白皙如同白玫瑰的花瓣那般,跟欧洲白人如同砂纸般的粗毛孔不可同日而语。坐在旁边看歌舞的憨子第一次见发小仔细看一个舞姬笑道:“汉哥儿,这个叫做陈圆圆的舞姬确实长相可人,田大人有心送,你就莫要推辞了。”黄汉道:“扯淡,你追随我足十年,什么时候瞧见我依仗权势沾花惹草了”憨子道:“汉哥儿,你一表人才能文能武,哪里用得着倚仗权势,不知多少美人盼着得到你的青睐,我想那位陈圆圆姑娘应该也不例外。我问问便知”憨子已经贵为伯爵,在“红旗军”体系的地位仅次于黄沂州,他用不着顾忌什么,直接招手让陈圆圆上前回话。问题很简单,是不是心甘情愿留在“汉王”身边伺候,如果不愿意,憨子表态陈圆圆可以选择自己的生活,而且承诺为她撑腰,保证以后的日子永远不会被任何人为难。一个在外领兵的伯爵属于超品大员,比靠祖荫空有虚衔的勋贵强多了,他放出话为某人提供保护,敢捋虎须的还真没几个。艺伎、优伶,特别是当红的腕儿,少有不知道官场的弯弯绕,陈圆圆如果提出回苏州桃花坞戏班还真不会被刁难。可是这位姑娘从小就失去了双亲,又被收养她的姨夫卖给苏州梨园,自从长成后又被诸多公子王孙觊觎,正被纠缠得无可奈何之时恰好被田弘遇相中。她太渴望得到保护,得到安全感,为此不惜委身某个官员做妾,现如今有伺候年少多金器宇轩昂的大明第一权贵“汉王”,她怎肯失之交臂。因此陈圆圆的答复简单干脆,能留在“汉王”身边,正是奴家所愿也就这样,准备拒腐蚀永不沾的黄汉堕落了一回,当天晚上足足香艳了半宿崇祯注定没戏了,吴三桂也是休想,刘宗敏早晚剁了那厮李自成千刀万剐也不为过田弘遇得偿所愿,因为黄汉让给了他五万块银币的橡胶园股份,并且承诺,下一次增资扩股或者发行新股之时优先通知他。能够脚踩两条船,田弘遇终于放心了,此时田妃依旧得宠,作为大明外戚的田弘遇不可能公然来“汉王”麾下做官,但是不妨碍他发财、两头下注。黄汉当然更加不会吃亏,毕竟田妃得到崇祯的宠爱,跟郑秀娥、楚楚、徐妙妍姐妹交好,她还是四皇子朱慈照的生母。接下来的历史不知道如何演变,这绝对不会是黄汉熟知的历史。灭亡满清已经提上了日程,不出意外崇祯十二年的冬天就能够完成平辽计划。这不是黄汉想当然,如今“红旗军”的战斗力绝对不弱于二百年后入侵中国的英法联军,而那时的满蒙骑兵一直保持原地踏步,跟此时的战斗力相差无几。按照英法联军一万可以打败十万满蒙骑兵的比例计算,出动动四万火枪手就可以打败建奴,而计划中,黄汉准备集结二十万左右正兵发动平辽之战。目的明确,仅仅打败敌人不能满足,还要做到彻底摧毁建奴的有生力量,让他们永世不得翻身。明年,也就是崇祯十三年,关外再也不会是“红旗军”的主战场,届时只要留下几万人马驱使蒙古轻骑兵定期巡查领地。最少十万“红旗军”正兵将要入关打流寇。依旧扛大明旗帜,还是把崇祯赶下台打出“大汉帝国”的龙旗黄汉还没有想好,真这样做了会有多少仕子、士大夫选择自杀为大明殉国黄汉也无法预知。第九百零六章:炙手可热民心已经争取到了,现在必须向大明士大夫、勋贵、外戚、皇室宗亲这些团体释放善意。二月底,崇祯在菜市口千刀万剐了张献忠,用不着坐镇京师的黄四方亲自布置,几千旗卫分头联系大明文官武将。人往高处走,超过八成官员都直接或者隐晦的表态,他们看到了“汉王”治下兵强马壮,民众的生活条件蒸蒸日上。“汉王”愿意更进一步,他们都乐见其成。“红旗日报”刊登消息,开出月钱二两、五斗精米的保底酬劳招聘大明生员来“红旗军”体系工作,响应者成千上万。扬汤止沸莫如釜底抽薪,处理好读书人这个群体,有利于日后的和平演变。招募秀才给予工作岗位不表示给予官职,这些人中只有很少比例能够通过考试成为从九品、正九品文官在基层担任正副主簿,管理大概五百到一千户。主簿这个职务在“红旗军”体系应该比后世村长管理的人口多一些,比乡长的管理范围小一些,是正经八百的最底层地方官。还有大量秀才公会得到股份制公司的管理工作,也可以通过再学习成为技术员。黄汉这样做就是告诉几十万大明生员,在“汉王”治下,百无一用是书生的时代一去不复返,读书人会成为国之栋梁穷秀才其实都是当地的学霸,因为他们得到功名唯有靠苦读书。能够读下去枯燥无味的圣贤书,还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能够从世家大族的暗箱操作中得到生员功名,足以证明这些人的实力。他们获得工作岗位也仅仅是专业不对口而已,没关系,后世的大学毕业生又有几个能做到专业对口相信这些学习能力强悍的秀才中大多数人在获得工作岗位后能够继续学习,应该可以更上一层楼。阳春三月,朱大典成为了炙手可热的新闻人物,红旗日报连续三天头版头条报导了实况。他居然真用罗汝才、刘国能这两个流寇大头目换回了大明秦王、襄王和瑞王,这三位王爷的家小只要还有命在的都被高迎祥放归。流寇如此做派乃是李岩的计策,他认为在义军需要时间大发展之时,不防向大明朝廷示好。放归羁押在西安空耗粮食没有屁用的大明王爷,就是用事实证明,义军其实不像“红旗日报”宣传的那样穷凶极恶。让大明文官武将和皇室看到生的希望,以后攻城略地之时,抵抗力会下降,选择投降者就会倍增。高迎祥是个人物,他从善如流,放手让李岩跟朱大典交涉,见到放归的罗汝才、刘国能后不但没有任何歧视,还依旧让他俩担任大将军。高闯王这一手玩得漂亮,如今的流寇空前团结,再也不是松散型的结盟关系,而是号令统一有了政治纲领具备了正规军的雏形。在李岩倡议下,流寇在占领区张榜公布执行八股取士制度,得中举人、进士者将要被委任为县丞、县太爷。可惜买账的读书人寥寥无几,恼羞成怒的流寇将领居然派出喽啰用刀子逼着原大明穷秀才科考,成为了笑柄。获释的三位藩王带着幸存者来到京师后,崇祯皇帝就没有一天安生,不得已,崇祯只好用本来就促襟见肘的内帑为三位王爷重新置办府邸家私。崇祯还得捏着鼻子为给他带来大麻烦的朱大典加官进爵,于是乎,朱大典再次成为了右佥都御史、山东巡抚。朱大典食髓知味已经明白了唯有紧跟“汉王”才能够有一番作为,他走马上任之时带上了一个把总“红旗军”步兵。他想好了,在山东大规模推行“红旗军”体系的法度,以三百六十“红旗军”正兵为基础,争取利用半年时间扩充十倍。只要手里有三四千敢战之兵,山东辖区的山贼、流寇就翻不起浪来。三位藩王得以留下性命,整个朱明皇室都知道这是“汉王”用俘获的流寇大头领交换的结果,他们对“汉王”的信任度再次加深。更多藩王派出王子甚至于世子悄悄地进入“红旗军”体系置业,几个“红旗军”染指的海滨城市又迎来了一波发展高潮,太多厂房、住房拔地而起。黄浦江畔的一座小县城上海最是得到达官贵人追捧,沿江十里逐渐繁华,鳞次栉比的二层或三层的小楼各有特色,已然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上海县由于得益于大量资本、劳动力的涌入,规模化大生产的纱厂、织布厂、丝织厂方兴未艾,产业工人已经超过二十万,常住人口超过五十万。带自来水系统、带小花园的楼房成为了富人的首选,大建设的时代悄悄地来临。由于砖混结构带卫生间的小楼需要浇筑,纵然“红旗军”体系的钢铁产量翻了数倍也是供不应求,建筑用材供应越来越紧张。为了适应时代发展,又有几家专业生产建筑用圆钢、螺纹钢的钢铁厂开始融资,股本八百万块银币。踊跃参股者比比皆是,各地“四方钱庄”差一点被热情高涨的投资者挤爆,只花了三天股票就被抢购一空。这一次的股票发售跟以往不同,“红旗军”体系只发售了四分之一,其余都在大明南北二京发售。这就是黄汉的高明之处,用利益捆绑诱惑大明资本拥有者跟“红旗军”荣辱与共。资本拥有者自然非富即贵,在职官员占比超过一半,和平演变之时,这些人于公于私都会做出一个明智的选择。专利权在“红旗军”体系已经立法,楚楚管理的产业拥有阀门、镍白铜管、镀锡管、抽水马桶、瓷砖等等专利在手,已经创出了品牌,是达官贵人家里卫生间的首选。为了防止垄断影响技术革新,黄汉早就命令楚楚给予其他厂家专利授权,价格不许高于产品的百分之二。即便如此,也没有影响楚楚的赚钱速度,她管理的工厂一再扩大再生产,一直保持行业龙头地位。第九百零七章:全面进攻大明在不停失血,而且越来越快。不仅仅是涌入的奢饰品、日用品把钱赚走了,还根本无法遏制大量资本外流。黄汉严格管控地方官,争取阳光执政收到了奇效,懒政怠政、吃拿卡要现象被基本遏制,又有“红旗军”保驾护航,治安良好。大明太多知名产品纷纷迁移去了发展前景、经营氛围更好的“红旗军”体系,许多读书人也被“汉王”吸引走了。崇祯水平低又面临没人、没钱的窘境,如何应对以后的和平演变四月初,阿济格、济尔哈朗、范文程等等绕道漠北回到了盛京,他们多花了两个多月时间,付出减员两千余人的代价。然宁完我带着两三百细作试图潜入四川、广西搞事情的计划貌似没有成功,因为没见着一个人有消息传回盛京,宁完我至今下落不明。也不知是这些携带了大量金银财宝的间谍在路上被图财害命了,又或者这些人在南方隐姓埋名躲在某地安家落户过富足的日子不肯冒险。大明这个春天还算太平,无他,因为黄汉十年苦心经营,加大水利设施投入、推广高产农作物、承包税费减轻农民负担提高他们的生产积极性,还大量进口粮食。直接结果就是原本历史上的大饥荒导致赤地千里、饿殍满地被有效遏制,老百姓家中有粮心中不慌,故而社会安定。“红旗军”渗透湖广、江西、四川,太多文官武将明面上还是朝廷的官员,背地里以“汉王”马首是瞻,团练武装基本上被“红旗军”掌握。流寇被压制住了,他们仅仅能够在陕西、河南北、山西南闹腾,黄河冰冻之前突入京畿之地一举攻破京城的可能性不会有。这就意味着灭亡大明的肯定不会是李自成,没死掉的高迎祥也无法做到。黄汉取代大明的计划肯定能够完成,但是要做到少流血就必须更加小心翼翼。四月中旬,平辽方案出台,黄汉召集文官武将开会布置平辽任务。垂死挣扎的建奴不会轻易认输,红歹是在这紧要关头不会犯傻,扬长避短那是必须的,可以预见主战场肯定穷秀才其实都是当地的学霸,因为他们得到功名唯有靠苦读书。能够读下去枯燥无味的圣贤书,还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能够从世家大族的暗箱操作中得到生员功名,足以证明这些人的实力。他们获得工作岗位也仅仅是专业不对口而已,没关系,后世的大学毕业生又有几个能做到专业对口相信这些学习能力强悍的秀才中大多数人在获得工作岗位后能够继续学习,应该可以更上一层楼。阳春三月,朱大典成为了炙手可热的新闻人物,红旗日报连续三天头版头条报导了实况。他居然真用罗汝才、刘国能这两个流寇大头目换回了大明秦王、襄王和瑞王,这三位王爷的家小只要还有命在的都被高迎祥放归。流寇如此做派乃是李岩的计策,他认为在义军需要时间大发展之时,不防向大明朝廷示好。放归羁押在西安空耗粮食没有屁用的大明王爷,就是用事实证明,义军其实不像“红旗日报”宣传的那样穷凶极恶。让大明文官武将和皇室看到生的希望,以后攻城略地之时,抵抗力会下降,选择投降者就会倍增。高迎祥是个人物,他从善如流,放手让李岩跟朱大典交涉,见到放归的罗汝才、刘国能后不但没有任何歧视,还依旧让他俩担任大将军。高闯王这一手玩得漂亮,如今的流寇空前团结,再也不是松散型的结盟关系,而是号令统一有了政治纲领具备了正规军的雏形。在李岩倡议下,流寇在占领区张榜公布执行八股取士制度,得中举人、进士者将要被委任为县丞、县太爷。可惜买账的读书人寥寥无几,恼羞成怒的流寇将领居然派出喽啰用刀子逼着原大明穷秀才科考,成为了笑柄。获释的三位藩王带着幸存者来到京师后,崇祯皇帝就没有一天安生,不得已,崇祯只好用本来就促襟见肘的内帑为三位王爷重新置办府邸家私。崇祯还得捏着鼻子为给他带来大麻烦的朱大典加官进爵,于是乎,朱大典再次成为了右佥都御史、山东巡抚。朱大典食髓知味已经明白了唯有紧跟“汉王”才能够有一番作为,他走马上任之时带上了一个把总“红旗军”步兵。他想好了,在山东大规模推行“红旗军”体系的法度,以三百六十“红旗军”正兵为基础,争取利用半年时间扩充十倍。只要手里有三四千敢战之兵,山东辖区的山贼、流寇就翻不起浪来。三位藩王得以留下性命,整个朱明皇室都知道这是“汉王”用俘获的流寇大头领交换的结果,他们对“汉王”的信任度再次加深。更多藩王派出王子甚至于世子悄悄地进入“红旗军”体系置业,几个“红旗军”染指的海滨城市又迎来了一波发展高潮,太多厂房、住房拔地而起。黄浦江畔的一座小县城上海最是得到达官贵人追捧,沿江十里逐渐繁华,鳞次栉比的二层或三层的小楼各有特色,已然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上海县由于得益于大量资本、劳动力的涌入,规模化大生产的纱厂、织布厂、丝织厂方兴未艾,产业工人已经超过二十万,常住人口超过五十万。带自来水系统、带小花园的楼房成为了富人的首选,大建设的时代悄悄地来临。由于砖混结构带卫生间的小楼需要浇筑,纵然“红旗军”体系的钢铁产量翻了数倍也是供不应求,建筑用材供应越来越紧张。为了适应时代发展,又有几家专业生产建筑用圆钢、螺纹钢的钢铁厂开始融资,股本八百万块银币。踊跃参股者比比皆是,各地“四方钱庄”差一点被热情高涨的投资者挤爆,只花了三天股票就被抢购一空。这一次的股票发售跟以往不同,“红旗军”体系只发售了四分之一,其余都在大明南北二京发售。这就是黄汉的高明之处,用利益捆绑诱惑大明资本拥有者跟“红旗军”荣辱与共。资本拥有者自然非富即贵,在职官员占比超过一半,和平演变之时,这些人于公于私都会做出一个明智的选择。专利权在“红旗军”体系已经立法,楚楚管理的产业拥有阀门、镍白铜管、镀锡管、抽水马桶、瓷砖等等专利在手,已经创出了品牌,是达官贵人家里卫生间的首选。为了防止垄断影响技术革新,黄汉早就命令楚楚给予其他厂家专利授权,价格不许高于产品的百分之二。即便如此,也没有影响楚楚的赚钱速度,她管理的工厂一再扩大再生产,一直保持行业龙头地位。第九百零七章:全面进攻大明在不停失血,而且越来越快。不仅仅是涌入的奢饰品、日用品把钱赚走了,还根本无法遏制大量资本外流。黄汉严格管控地方官,争取阳光执政收到了奇效,懒政怠政、吃拿卡要现象被基本遏制,又有“红旗军”保驾护航,治安良好。大明太多知名产品纷纷迁移去了发展前景、经营氛围更好的“红旗军”体系,许多读书人也被“汉王”吸引走了。崇祯水平低又面临没人、没钱的窘境,如何应对以后的和平演变四月初,阿济格、济尔哈朗、范文程等等绕道漠北回到了盛京,他们多花了两个多月时间,付出减员两千余人的代价。然宁完我带着两三百细作试图潜入四川、广西搞事情的计划貌似没有成功,因为没见着一个人有消息传回盛京,宁完我至今下落不明。也不知是这些携带了大量金银财宝的间谍在路上被图财害命了,又或者这些人在南方隐姓埋名躲在某地安家落户过富足的日子不肯冒险。大明这个春天还算太平,无他,因为黄汉十年苦心经营,加大水利设施投入、推广高产农作物、承包税费减轻农民负担提高他们的生产积极性,还大量进口粮食。直接结果就是原本历史上的大饥荒导致赤地千里、饿殍满地被有效遏制,老百姓家中有粮心中不慌,故而社会安定。“红旗军”渗透湖广、江西、四川,太多文官武将明面上还是朝廷的官员,背地里以“汉王”马首是瞻,团练武装基本上被“红旗军”掌握。流寇被压制住了,他们仅仅能够在陕西、河南北、山西南闹腾,黄河冰冻之前突入京畿之地一举攻破京城的可能性不会有。这就意味着灭亡大明的肯定不会是李自成,没死掉的高迎祥也无法做到。黄汉取代大明的计划肯定能够完成,但是要做到少流血就必须更加小心翼翼。四月中旬,平辽方案出台,黄汉召集文官武将开会布置平辽任务。垂死挣扎的建奴不会轻易认输,红歹是在这紧要关头不会犯傻,扬长避短那是必须的,可以预见主战场肯定穷秀才其实都是当地的学霸,因为他们得到功名唯有靠苦读书。能够读下去枯燥无味的圣贤书,还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能够从世家大族的暗箱操作中得到生员功名,足以证明这些人的实力。他们获得工作岗位也仅仅是专业不对口而已,没关系,后世的大学毕业生又有几个能做到专业对口相信这些学习能力强悍的秀才中大多数人在获得工作岗位后能够继续学习,应该可以更上一层楼。阳春三月,朱大典成为了炙手可热的新闻人物,红旗日报连续三天头版头条报导了实况。他居然真用罗汝才、刘国能这两个流寇大头目换回了大明秦王、襄王和瑞王,这三位王爷的家小只要还有命在的都被高迎祥放归。流寇如此做派乃是李岩的计策,他认为在义军需要时间大发展之时,不防向大明朝廷示好。放归羁押在西安空耗粮食没有屁用的大明王爷,就是用事实证明,义军其实不像“红旗日报”宣传的那样穷凶极恶。让大明文官武将和皇室看到生的希望,以后攻城略地之时,抵抗力会下降,选择投降者就会倍增。高迎祥是个人物,他从善如流,放手让李岩跟朱大典交涉,见到放归的罗汝才、刘国能后不但没有任何歧视,还依旧让他俩担任大将军。高闯王这一手玩得漂亮,如今的流寇空前团结,再也不是松散型的结盟关系,而是号令统一有了政治纲领具备了正规军的雏形。在李岩倡议下,流寇在占领区张榜公布执行八股取士制度,得中举人、进士者将要被委任为县丞、县太爷。可惜买账的读书人寥寥无几,恼羞成怒的流寇将领居然派出喽啰用刀子逼着原大明穷秀才科考,成为了笑柄。获释的三位藩王带着幸存者来到京师后,崇祯皇帝就没有一天安生,不得已,崇祯只好用本来就促襟见肘的内帑为三位王爷重新置办府邸家私。崇祯还得捏着鼻子为给他带来大麻烦的朱大典加官进爵,于是乎,朱大典再次成为了右佥都御史、山东巡抚。朱大典食髓知味已经明白了唯有紧跟“汉王”才能够有一番作为,他走马上任之时带上了一个把总“红旗军”步兵。他想好了,在山东大规模推行“红旗军”体系的法度,以三百六十“红旗军”正兵为基础,争取利用半年时间扩充十倍。只要手里有三四千敢战之兵,山东辖区的山贼、流寇就翻不起浪来。三位藩王得以留下性命,整个朱明皇室都知道这是“汉王”用俘获的流寇大头领交换的结果,他们对“汉王”的信任度再次加深。更多藩王派出王子甚至于世子悄悄地进入“红旗军”体系置业,几个“红旗军”染指的海滨城市又迎来了一波发展高潮,太多厂房、住房拔地而起。黄浦江畔的一座小县城上海最是得到达官贵人追捧,沿江十里逐渐繁华,鳞次栉比的二层或三层的小楼各有特色,已然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上海县由于得益于大量资本、劳动力的涌入,规模化大生产的纱厂、织布厂、丝织厂方兴未艾,产业工人已经超过二十万,常住人口超过五十万。带自来水系统、带小花园的楼房成为了富人的首选,大建设的时代悄悄地来临。由于砖混结构带卫生间的小楼需要浇筑,纵然“红旗军”体系的钢铁产量翻了数倍也是供不应求,建筑用材供应越来越紧张。为了适应时代发展,又有几家专业生产建筑用圆钢、螺纹钢的钢铁厂开始融资,股本八百万块银币。踊跃参股者比比皆是,各地“四方钱庄”差一点被热情高涨的投资者挤爆,只花了三天股票就被抢购一空。这一次的股票发售跟以往不同,“红旗军”体系只发售了四分之一,其余都在大明南北二京发售。这就是黄汉的高明之处,用利益捆绑诱惑大明资本拥有者跟“红旗军”荣辱与共。资本拥有者自然非富即贵,在职官员占比超过一半,和平演变之时,这些人于公于私都会做出一个明智的选择。专利权在“红旗军”体系已经立法,楚楚管理的产业拥有阀门、镍白铜管、镀锡管、抽水马桶、瓷砖等等专利在手,已经创出了品牌,是达官贵人家里卫生间的首选。为了防止垄断影响技术革新,黄汉早就命令楚楚给予其他厂家专利授权,价格不许高于产品的百分之二。即便如此,也没有影响楚楚的赚钱速度,她管理的工厂一再扩大再生产,一直保持行业龙头地位。第九百零七章:全面进攻大明在不停失血,而且越来越快。不仅仅是涌入的奢饰品、日用品把钱赚走了,还根本无法遏制大量资本外流。黄汉严格管控地方官,争取阳光执政收到了奇效,懒政怠政、吃拿卡要现象被基本遏制,又有“红旗军”保驾护航,治安良好。大明太多知名产品纷纷迁移去了发展前景、经营氛围更好的“红旗军”体系,许多读书人也被“汉王”吸引走了。崇祯水平低又面临没人、没钱的窘境,如何应对以后的和平演变四月初,阿济格、济尔哈朗、范文程等等绕道漠北回到了盛京,他们多花了两个多月时间,付出减员两千余人的代价。然宁完我带着两三百细作试图潜入四川、广西搞事情的计划貌似没有成功,因为没见着一个人有消息传回盛京,宁完我至今下落不明。也不知是这些携带了大量金银财宝的间谍在路上被图财害命了,又或者这些人在南方隐姓埋名躲在某地安家落户过富足的日子不肯冒险。大明这个春天还算太平,无他,因为黄汉十年苦心经营,加大水利设施投入、推广高产农作物、承包税费减轻农民负担提高他们的生产积极性,还大量进口粮食。直接结果就是原本历史上的大饥荒导致赤地千里、饿殍满地被有效遏制,老百姓家中有粮心中不慌,故而社会安定。“红旗军”渗透湖广、江西、四川,太多文官武将明面上还是朝廷的官员,背地里以“汉王”马首是瞻,团练武装基本上被“红旗军”掌握。流寇被压制住了,他们仅仅能够在陕西、河南北、山西南闹腾,黄河冰冻之前突入京畿之地一举攻破京城的可能性不会有。这就意味着灭亡大明的肯定不会是李自成,没死掉的高迎祥也无法做到。黄汉取代大明的计划肯定能够完成,但是要做到少流血就必须更加小心翼翼。四月中旬,平辽方案出台,黄汉召集文官武将开会布置平辽任务。垂死挣扎的建奴不会轻易认输,红歹是在这紧要关头不会犯傻,扬长避短那是必须的,可以预见主战场肯定穷秀才其实都是当地的学霸,因为他们得到功名唯有靠苦读书。能够读下去枯燥无味的圣贤书,还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能够从世家大族的暗箱操作中得到生员功名,足以证明这些人的实力。他们获得工作岗位也仅仅是专业不对口而已,没关系,后世的大学毕业生又有几个能做到专业对口相信这些学习能力强悍的秀才中大多数人在获得工作岗位后能够继续学习,应该可以更上一层楼。阳春三月,朱大典成为了炙手可热的新闻人物,红旗日报连续三天头版头条报导了实况。他居然真用罗汝才、刘国能这两个流寇大头目换回了大明秦王、襄王和瑞王,这三位王爷的家小只要还有命在的都被高迎祥放归。流寇如此做派乃是李岩的计策,他认为在义军需要时间大发展之时,不防向大明朝廷示好。放归羁押在西安空耗粮食没有屁用的大明王爷,就是用事实证明,义军其实不像“红旗日报”宣传的那样穷凶极恶。让大明文官武将和皇室看到生的希望,以后攻城略地之时,抵抗力会下降,选择投降者就会倍增。高迎祥是个人物,他从善如流,放手让李岩跟朱大典交涉,见到放归的罗汝才、刘国能后不但没有任何歧视,还依旧让他俩担任大将军。高闯王这一手玩得漂亮,如今的流寇空前团结,再也不是松散型的结盟关系,而是号令统一有了政治纲领具备了正规军的雏形。在李岩倡议下,流寇在占领区张榜公布执行八股取士制度,得中举人、进士者将要被委任为县丞、县太爷。可惜买账的读书人寥寥无几,恼羞成怒的流寇将领居然派出喽啰用刀子逼着原大明穷秀才科考,成为了笑柄。获释的三位藩王带着幸存者来到京师后,崇祯皇帝就没有一天安生,不得已,崇祯只好用本来就促襟见肘的内帑为三位王爷重新置办府邸家私。崇祯还得捏着鼻子为给他带来大麻烦的朱大典加官进爵,于是乎,朱大典再次成为了右佥都御史、山东巡抚。朱大典食髓知味已经明白了唯有紧跟“汉王”才能够有一番作为,他走马上任之时带上了一个把总“红旗军”步兵。他想好了,在山东大规模推行“红旗军”体系的法度,以三百六十“红旗军”正兵为基础,争取利用半年时间扩充十倍。只要手里有三四千敢战之兵,山东辖区的山贼、流寇就翻不起浪来。三位藩王得以留下性命,整个朱明皇室都知道这是“汉王”用俘获的流寇大头领交换的结果,他们对“汉王”的信任度再次加深。更多藩王派出王子甚至于世子悄悄地进入“红旗军”体系置业,几个“红旗军”染指的海滨城市又迎来了一波发展高潮,太多厂房、住房拔地而起。黄浦江畔的一座小县城上海最是得到达官贵人追捧,沿江十里逐渐繁华,鳞次栉比的二层或三层的小楼各有特色,已然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上海县由于得益于大量资本、劳动力的涌入,规模化大生产的纱厂、织布厂、丝织厂方兴未艾,产业工人已经超过二十万,常住人口超过五十万。带自来水系统、带小花园的楼房成为了富人的首选,大建设的时代悄悄地来临。由于砖混结构带卫生间的小楼需要浇筑,纵然“红旗军”体系的钢铁产量翻了数倍也是供不应求,建筑用材供应越来越紧张。为了适应时代发展,又有几家专业生产建筑用圆钢、螺纹钢的钢铁厂开始融资,股本八百万块银币。踊跃参股者比比皆是,各地“四方钱庄”差一点被热情高涨的投资者挤爆,只花了三天股票就被抢购一空。这一次的股票发售跟以往不同,“红旗军”体系只发售了四分之一,其余都在大明南北二京发售。这就是黄汉的高明之处,用利益捆绑诱惑大明资本拥有者跟“红旗军”荣辱与共。资本拥有者自然非富即贵,在职官员占比超过一半,和平演变之时,这些人于公于私都会做出一个明智的选择。专利权在“红旗军”体系已经立法,楚楚管理的产业拥有阀门、镍白铜管、镀锡管、抽水马桶、瓷砖等等专利在手,已经创出了品牌,是达官贵人家里卫生间的首选。为了防止垄断影响技术革新,黄汉早就命令楚楚给予其他厂家专利授权,价格不许高于产品的百分之二。即便如此,也没有影响楚楚的赚钱速度,她管理的工厂一再扩大再生产,一直保持行业龙头地位。第九百零七章:全面进攻大明在不停失血,而且越来越快。不仅仅是涌入的奢饰品、日用品把钱赚走了,还根本无法遏制大量资本外流。黄汉严格管控地方官,争取阳光执政收到了奇效,懒政怠政、吃拿卡要现象被基本遏制,又有“红旗军”保驾护航,治安良好。大明太多知名产品纷纷迁移去了发展前景、经营氛围更好的“红旗军”体系,许多读书人也被“汉王”吸引走了。崇祯水平低又面临没人、没钱的窘境,如何应对以后的和平演变四月初,阿济格、济尔哈朗、范文程等等绕道漠北回到了盛京,他们多花了两个多月时间,付出减员两千余人的代价。然宁完我带着两三百细作试图潜入四川、广西搞事情的计划貌似没有成功,因为没见着一个人有消息传回盛京,宁完我至今下落不明。也不知是这些携带了大量金银财宝的间谍在路上被图财害命了,又或者这些人在南方隐姓埋名躲在某地安家落户过富足的日子不肯冒险。大明这个春天还算太平,无他,因为黄汉十年苦心经营,加大水利设施投入、推广高产农作物、承包税费减轻农民负担提高他们的生产积极性,还大量进口粮食。直接结果就是原本历史上的大饥荒导致赤地千里、饿殍满地被有效遏制,老百姓家中有粮心中不慌,故而社会安定。“红旗军”渗透湖广、江西、四川,太多文官武将明面上还是朝廷的官员,背地里以“汉王”马首是瞻,团练武装基本上被“红旗军”掌握。流寇被压制住了,他们仅仅能够在陕西、河南北、山西南闹腾,黄河冰冻之前突入京畿之地一举攻破京城的可能性不会有。这就意味着灭亡大明的肯定不会是李自成,没死掉的高迎祥也无法做到。黄汉取代大明的计划肯定能够完成,但是要做到少流血就必须更加小心翼翼。四月中旬,平辽方案出台,黄汉召集文官武将开会布置平辽任务。垂死挣扎的建奴不会轻易认输,红歹是在这紧要关头不会犯傻,扬长避短那是必须的,可以预见主战场肯定穷秀才其实都是当地的学霸,因为他们得到功名唯有靠苦读书。能够读下去枯燥无味的圣贤书,还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能够从世家大族的暗箱操作中得到生员功名,足以证明这些人的实力。他们获得工作岗位也仅仅是专业不对口而已,没关系,后世的大学毕业生又有几个能做到专业对口相信这些学习能力强悍的秀才中大多数人在获得工作岗位后能够继续学习,应该可以更上一层楼。阳春三月,朱大典成为了炙手可热的新闻人物,红旗日报连续三天头版头条报导了实况。他居然真用罗汝才、刘国能这两个流寇大头目换回了大明秦王、襄王和瑞王,这三位王爷的家小只要还有命在的都被高迎祥放归。流寇如此做派乃是李岩的计策,他认为在义军需要时间大发展之时,不防向大明朝廷示好。放归羁押在西安空耗粮食没有屁用的大明王爷,就是用事实证明,义军其实不像“红旗日报”宣传的那样穷凶极恶。让大明文官武将和皇室看到生的希望,以后攻城略地之时,抵抗力会下降,选择投降者就会倍增。高迎祥是个人物,他从善如流,放手让李岩跟朱大典交涉,见到放归的罗汝才、刘国能后不但没有任何歧视,还依旧让他俩担任大将军。高闯王这一手玩得漂亮,如今的流寇空前团结,再也不是松散型的结盟关系,而是号令统一有了政治纲领具备了正规军的雏形。在李岩倡议下,流寇在占领区张榜公布执行八股取士制度,得中举人、进士者将要被委任为县丞、县太爷。可惜买账的读书人寥寥无几,恼羞成怒的流寇将领居然派出喽啰用刀子逼着原大明穷秀才科考,成为了笑柄。获释的三位藩王带着幸存者来到京师后,崇祯皇帝就没有一天安生,不得已,崇祯只好用本来就促襟见肘的内帑为三位王爷重新置办府邸家私。崇祯还得捏着鼻子为给他带来大麻烦的朱大典加官进爵,于是乎,朱大典再次成为了右佥都御史、山东巡抚。朱大典食髓知味已经明白了唯有紧跟“汉王”才能够有一番作为,他走马上任之时带上了一个把总“红旗军”步兵。他想好了,在山东大规模推行“红旗军”体系的法度,以三百六十“红旗军”正兵为基础,争取利用半年时间扩充十倍。只要手里有三四千敢战之兵,山东辖区的山贼、流寇就翻不起浪来。三位藩王得以留下性命,整个朱明皇室都知道这是“汉王”用俘获的流寇大头领交换的结果,他们对“汉王”的信任度再次加深。更多藩王派出王子甚至于世子悄悄地进入“红旗军”体系置业,几个“红旗军”染指的海滨城市又迎来了一波发展高潮,太多厂房、住房拔地而起。黄浦江畔的一座小县城上海最是得到达官贵人追捧,沿江十里逐渐繁华,鳞次栉比的二层或三层的小楼各有特色,已然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上海县由于得益于大量资本、劳动力的涌入,规模化大生产的纱厂、织布厂、丝织厂方兴未艾,产业工人已经超过二十万,常住人口超过五十万。带自来水系统、带小花园的楼房成为了富人的首选,大建设的时代悄悄地来临。由于砖混结构带卫生间的小楼需要浇筑,纵然“红旗军”体系的钢铁产量翻了数倍也是供不应求,建筑用材供应越来越紧张。为了适应时代发展,又有几家专业生产建筑用圆钢、螺纹钢的钢铁厂开始融资,股本八百万块银币。踊跃参股者比比皆是,各地“四方钱庄”差一点被热情高涨的投资者挤爆,只花了三天股票就被抢购一空。这一次的股票发售跟以往不同,“红旗军”体系只发售了四分之一,其余都在大明南北二京发售。这就是黄汉的高明之处,用利益捆绑诱惑大明资本拥有者跟“红旗军”荣辱与共。资本拥有者自然非富即贵,在职官员占比超过一半,和平演变之时,这些人于公于私都会做出一个明智的选择。专利权在“红旗军”体系已经立法,楚楚管理的产业拥有阀门、镍白铜管、镀锡管、抽水马桶、瓷砖等等专利在手,已经创出了品牌,是达官贵人家里卫生间的首选。为了防止垄断影响技术革新,黄汉早就命令楚楚给予其他厂家专利授权,价格不许高于产品的百分之二。即便如此,也没有影响楚楚的赚钱速度,她管理的工厂一再扩大再生产,一直保持行业龙头地位。第九百零七章:全面进攻大明在不停失血,而且越来越快。不仅仅是涌入的奢饰品、日用品把钱赚走了,还根本无法遏制大量资本外流。黄汉严格管控地方官,争取阳光执政收到了奇效,懒政怠政、吃拿卡要现象被基本遏制,又有“红旗军”保驾护航,治安良好。大明太多知名产品纷纷迁移去了发展前景、经营氛围更好的“红旗军”体系,许多读书人也被“汉王”吸引走了。崇祯水平低又面临没人、没钱的窘境,如何应对以后的和平演变四月初,阿济格、济尔哈朗、范文程等等绕道漠北回到了盛京,他们多花了两个多月时间,付出减员两千余人的代价。然宁完我带着两三百细作试图潜入四川、广西搞事情的计划貌似没有成功,因为没见着一个人有消息传回盛京,宁完我至今下落不明。也不知是这些携带了大量金银财宝的间谍在路上被图财害命了,又或者这些人在南方隐姓埋名躲在某地安家落户过富足的日子不肯冒险。大明这个春天还算太平,无他,因为黄汉十年苦心经营,加大水利设施投入、推广高产农作物、承包税费减轻农民负担提高他们的生产积极性,还大量进口粮食。直接结果就是原本历史上的大饥荒导致赤地千里、饿殍满地被有效遏制,老百姓家中有粮心中不慌,故而社会安定。“红旗军”渗透湖广、江西、四川,太多文官武将明面上还是朝廷的官员,背地里以“汉王”马首是瞻,团练武装基本上被“红旗军”掌握。流寇被压制住了,他们仅仅能够在陕西、河南北、山西南闹腾,黄河冰冻之前突入京畿之地一举攻破京城的可能性不会有。这就意味着灭亡大明的肯定不会是李自成,没死掉的高迎祥也无法做到。黄汉取代大明的计划肯定能够完成,但是要做到少流血就必须更加小心翼翼。四月中旬,平辽方案出台,黄汉召集文官武将开会布置平辽任务。垂死挣扎的建奴不会轻易认输,红歹是在这紧要关头不会犯傻,扬长避短那是必须的,可以预见主战场肯定穷秀才其实都是当地的学霸,因为他们得到功名唯有靠苦读书。能够读下去枯燥无味的圣贤书,还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能够从世家大族的暗箱操作中得到生员功名,足以证明这些人的实力。他们获得工作岗位也仅仅是专业不对口而已,没关系,后世的大学毕业生又有几个能做到专业对口相信这些学习能力强悍的秀才中大多数人在获得工作岗位后能够继续学习,应该可以更上一层楼。阳春三月,朱大典成为了炙手可热的新闻人物,红旗日报连续三天头版头条报导了实况。他居然真用罗汝才、刘国能这两个流寇大头目换回了大明秦王、襄王和瑞王,这三位王爷的家小只要还有命在的都被高迎祥放归。流寇如此做派乃是李岩的计策,他认为在义军需要时间大发展之时,不防向大明朝廷示好。放归羁押在西安空耗粮食没有屁用的大明王爷,就是用事实证明,义军其实不像“红旗日报”宣传的那样穷凶极恶。让大明文官武将和皇室看到生的希望,以后攻城略地之时,抵抗力会下降,选择投降者就会倍增。高迎祥是个人物,他从善如流,放手让李岩跟朱大典交涉,见到放归的罗汝才、刘国能后不但没有任何歧视,还依旧让他俩担任大将军。高闯王这一手玩得漂亮,如今的流寇空前团结,再也不是松散型的结盟关系,而是号令统一有了政治纲领具备了正规军的雏形。在李岩倡议下,流寇在占领区张榜公布执行八股取士制度,得中举人、进士者将要被委任为县丞、县太爷。可惜买账的读书人寥寥无几,恼羞成怒的流寇将领居然派出喽啰用刀子逼着原大明穷秀才科考,成为了笑柄。获释的三位藩王带着幸存者来到京师后,崇祯皇帝就没有一天安生,不得已,崇祯只好用本来就促襟见肘的内帑为三位王爷重新置办府邸家私。崇祯还得捏着鼻子为给他带来大麻烦的朱大典加官进爵,于是乎,朱大典再次成为了右佥都御史、山东巡抚。朱大典食髓知味已经明白了唯有紧跟“汉王”才能够有一番作为,他走马上任之时带上了一个把总“红旗军”步兵。他想好了,在山东大规模推行“红旗军”体系的法度,以三百六十“红旗军”正兵为基础,争取利用半年时间扩充十倍。只要手里有三四千敢战之兵,山东辖区的山贼、流寇就翻不起浪来。三位藩王得以留下性命,整个朱明皇室都知道这是“汉王”用俘获的流寇大头领交换的结果,他们对“汉王”的信任度再次加深。更多藩王派出王子甚至于世子悄悄地进入“红旗军”体系置业,几个“红旗军”染指的海滨城市又迎来了一波发展高潮,太多厂房、住房拔地而起。黄浦江畔的一座小县城上海最是得到达官贵人追捧,沿江十里逐渐繁华,鳞次栉比的二层或三层的小楼各有特色,已然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上海县由于得益于大量资本、劳动力的涌入,规模化大生产的纱厂、织布厂、丝织厂方兴未艾,产业工人已经超过二十万,常住人口超过五十万。带自来水系统、带小花园的楼房成为了富人的首选,大建设的时代悄悄地来临。由于砖混结构带卫生间的小楼需要浇筑,纵然“红旗军”体系的钢铁产量翻了数倍也是供不应求,建筑用材供应越来越紧张。为了适应时代发展,又有几家专业生产建筑用圆钢、螺纹钢的钢铁厂开始融资,股本八百万块银币。踊跃参股者比比皆是,各地“四方钱庄”差一点被热情高涨的投资者挤爆,只花了三天股票就被抢购一空。这一次的股票发售跟以往不同,“红旗军”体系只发售了四分之一,其余都在大明南北二京发售。这就是黄汉的高明之处,用利益捆绑诱惑大明资本拥有者跟“红旗军”荣辱与共。资本拥有者自然非富即贵,在职官员占比超过一半,和平演变之时,这些人于公于私都会做出一个明智的选择。专利权在“红旗军”体系已经立法,楚楚管理的产业拥有阀门、镍白铜管、镀锡管、抽水马桶、瓷砖等等专利在手,已经创出了品牌,是达官贵人家里卫生间的首选。为了防止垄断影响技术革新,黄汉早就命令楚楚给予其他厂家专利授权,价格不许高于产品的百分之二。即便如此,也没有影响楚楚的赚钱速度,她管理的工厂一再扩大再生产,一直保持行业龙头地位。第九百零七章:全面进攻大明在不停失血,而且越来越快。不仅仅是涌入的奢饰品、日用品把钱赚走了,还根本无法遏制大量资本外流。黄汉严格管控地方官,争取阳光执政收到了奇效,懒政怠政、吃拿卡要现象被基本遏制,又有“红旗军”保驾护航,治安良好。大明太多知名产品纷纷迁移去了发展前景、经营氛围更好的“红旗军”体系,许多读书人也被“汉王”吸引走了。崇祯水平低又面临没人、没钱的窘境,如何应对以后的和平演变四月初,阿济格、济尔哈朗、范文程等等绕道漠北回到了盛京,他们多花了两个多月时间,付出减员两千余人的代价。然宁完我带着两三百细作试图潜入四川、广西搞事情的计划貌似没有成功,因为没见着一个人有消息传回盛京,宁完我至今下落不明。也不知是这些携带了大量金银财宝的间谍在路上被图财害命了,又或者这些人在南方隐姓埋名躲在某地安家落户过富足的日子不肯冒险。大明这个春天还算太平,无他,因为黄汉十年苦心经营,加大水利设施投入、推广高产农作物、承包税费减轻农民负担提高他们的生产积极性,还大量进口粮食。直接结果就是原本历史上的大饥荒导致赤地千里、饿殍满地被有效遏制,老百姓家中有粮心中不慌,故而社会安定。“红旗军”渗透湖广、江西、四川,太多文官武将明面上还是朝廷的官员,背地里以“汉王”马首是瞻,团练武装基本上被“红旗军”掌握。流寇被压制住了,他们仅仅能够在陕西、河南北、山西南闹腾,黄河冰冻之前突入京畿之地一举攻破京城的可能性不会有。这就意味着灭亡大明的肯定不会是李自成,没死掉的高迎祥也无法做到。黄汉取代大明的计划肯定能够完成,但是要做到少流血就必须更加小心翼翼。四月中旬,平辽方案出台,黄汉召集文官武将开会布置平辽任务。垂死挣扎的建奴不会轻易认输,红歹是在这紧要关头不会犯傻,扬长避短那是必须的,可以预见主战场肯定穷秀才其实都是当地的学霸,因为他们得到功名唯有靠苦读书。能够读下去枯燥无味的圣贤书,还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能够从世家大族的暗箱操作中得到生员功名,足以证明这些人的实力。他们获得工作岗位也仅仅是专业不对口而已,没关系,后世的大学毕业生又有几个能做到专业对口相信这些学习能力强悍的秀才中大多数人在获得工作岗位后能够继续学习,应该可以更上一层楼。阳春三月,朱大典成为了炙手可热的新闻人物,红旗日报连续三天头版头条报导了实况。他居然真用罗汝才、刘国能这两个流寇大头目换回了大明秦王、襄王和瑞王,这三位王爷的家小只要还有命在的都被高迎祥放归。流寇如此做派乃是李岩的计策,他认为在义军需要时间大发展之时,不防向大明朝廷示好。放归羁押在西安空耗粮食没有屁用的大明王爷,就是用事实证明,义军其实不像“红旗日报”宣传的那样穷凶极恶。让大明文官武将和皇室看到生的希望,以后攻城略地之时,抵抗力会下降,选择投降者就会倍增。高迎祥是个人物,他从善如流,放手让李岩跟朱大典交涉,见到放归的罗汝才、刘国能后不但没有任何歧视,还依旧让他俩担任大将军。高闯王这一手玩得漂亮,如今的流寇空前团结,再也不是松散型的结盟关系,而是号令统一有了政治纲领具备了正规军的雏形。在李岩倡议下,流寇在占领区张榜公布执行八股取士制度,得中举人、进士者将要被委任为县丞、县太爷。可惜买账的读书人寥寥无几,恼羞成怒的流寇将领居然派出喽啰用刀子逼着原大明穷秀才科考,成为了笑柄。获释的三位藩王带着幸存者来到京师后,崇祯皇帝就没有一天安生,不得已,崇祯只好用本来就促襟见肘的内帑为三位王爷重新置办府邸家私。崇祯还得捏着鼻子为给他带来大麻烦的朱大典加官进爵,于是乎,朱大典再次成为了右佥都御史、山东巡抚。朱大典食髓知味已经明白了唯有紧跟“汉王”才能够有一番作为,他走马上任之时带上了一个把总“红旗军”步兵。他想好了,在山东大规模推行“红旗军”体系的法度,以三百六十“红旗军”正兵为基础,争取利用半年时间扩充十倍。只要手里有三四千敢战之兵,山东辖区的山贼、流寇就翻不起浪来。三位藩王得以留下性命,整个朱明皇室都知道这是“汉王”用俘获的流寇大头领交换的结果,他们对“汉王”的信任度再次加深。更多藩王派出王子甚至于世子悄悄地进入“红旗军”体系置业,几个“红旗军”染指的海滨城市又迎来了一波发展高潮,太多厂房、住房拔地而起。黄浦江畔的一座小县城上海最是得到达官贵人追捧,沿江十里逐渐繁华,鳞次栉比的二层或三层的小楼各有特色,已然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上海县由于得益于大量资本、劳动力的涌入,规模化大生产的纱厂、织布厂、丝织厂方兴未艾,产业工人已经超过二十万,常住人口超过五十万。带自来水系统、带小花园的楼房成为了富人的首选,大建设的时代悄悄地来临。由于砖混结构带卫生间的小楼需要浇筑,纵然“红旗军”体系的钢铁产量翻了数倍也是供不应求,建筑用材供应越来越紧张。为了适应时代发展,又有几家专业生产建筑用圆钢、螺纹钢的钢铁厂开始融资,股本八百万块银币。踊跃参股者比比皆是,各地“四方钱庄”差一点被热情高涨的投资者挤爆,只花了三天股票就被抢购一空。这一次的股票发售跟以往不同,“红旗军”体系只发售了四分之一,其余都在大明南北二京发售。这就是黄汉的高明之处,用利益捆绑诱惑大明资本拥有者跟“红旗军”荣辱与共。资本拥有者自然非富即贵,在职官员占比超过一半,和平演变之时,这些人于公于私都会做出一个明智的选择。专利权在“红旗军”体系已经立法,楚楚管理的产业拥有阀门、镍白铜管、镀锡管、抽水马桶、瓷砖等等专利在手,已经创出了品牌,是达官贵人家里卫生间的首选。为了防止垄断影响技术革新,黄汉早就命令楚楚给予其他厂家专利授权,价格不许高于产品的百分之二。即便如此,也没有影响楚楚的赚钱速度,她管理的工厂一再扩大再生产,一直保持行业龙头地位。第九百零七章:全面进攻大明在不停失血,而且越来越快。不仅仅是涌入的奢饰品、日用品把钱赚走了,还根本无法遏制大量资本外流。黄汉严格管控地方官,争取阳光执政收到了奇效,懒政怠政、吃拿卡要现象被基本遏制,又有“红旗军”保驾护航,治安良好。大明太多知名产品纷纷迁移去了发展前景、经营氛围更好的“红旗军”体系,许多读书人也被“汉王”吸引走了。崇祯水平低又面临没人、没钱的窘境,如何应对以后的和平演变四月初,阿济格、济尔哈朗、范文程等等绕道漠北回到了盛京,他们多花了两个多月时间,付出减员两千余人的代价。然宁完我带着两三百细作试图潜入四川、广西搞事情的计划貌似没有成功,因为没见着一个人有消息传回盛京,宁完我至今下落不明。也不知是这些携带了大量金银财宝的间谍在路上被图财害命了,又或者这些人在南方隐姓埋名躲在某地安家落户过富足的日子不肯冒险。大明这个春天还算太平,无他,因为黄汉十年苦心经营,加大水利设施投入、推广高产农作物、承包税费减轻农民负担提高他们的生产积极性,还大量进口粮食。直接结果就是原本历史上的大饥荒导致赤地千里、饿殍满地被有效遏制,老百姓家中有粮心中不慌,故而社会安定。“红旗军”渗透湖广、江西、四川,太多文官武将明面上还是朝廷的官员,背地里以“汉王”马首是瞻,团练武装基本上被“红旗军”掌握。流寇被压制住了,他们仅仅能够在陕西、河南北、山西南闹腾,黄河冰冻之前突入京畿之地一举攻破京城的可能性不会有。这就意味着灭亡大明的肯定不会是李自成,没死掉的高迎祥也无法做到。黄汉取代大明的计划肯定能够完成,但是要做到少流血就必须更加小心翼翼。四月中旬,平辽方案出台,黄汉召集文官武将开会布置平辽任务。垂死挣扎的建奴不会轻易认输,红歹是在这紧要关头不会犯傻,扬长避短那是必须的,可以预见主战场肯定穷秀才其实都是当地的学霸,因为他们得到功名唯有靠苦读书。能够读下去枯燥无味的圣贤书,还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能够从世家大族的暗箱操作中得到生员功名,足以证明这些人的实力。他们获得工作岗位也仅仅是专业不对口而已,没关系,后世的大学毕业生又有几个能做到专业对口相信这些学习能力强悍的秀才中大多数人在获得工作岗位后能够继续学习,应该可以更上一层楼。阳春三月,朱大典成为了炙手可热的新闻人物,红旗日报连续三天头版头条报导了实况。他居然真用罗汝才、刘国能这两个流寇大头目换回了大明秦王、襄王和瑞王,这三位王爷的家小只要还有命在的都被高迎祥放归。流寇如此做派乃是李岩的计策,他认为在义军需要时间大发展之时,不防向大明朝廷示好。放归羁押在西安空耗粮食没有屁用的大明王爷,就是用事实证明,义军其实不像“红旗日报”宣传的那样穷凶极恶。让大明文官武将和皇室看到生的希望,以后攻城略地之时,抵抗力会下降,选择投降者就会倍增。高迎祥是个人物,他从善如流,放手让李岩跟朱大典交涉,见到放归的罗汝才、刘国能后不但没有任何歧视,还依旧让他俩担任大将军。高闯王这一手玩得漂亮,如今的流寇空前团结,再也不是松散型的结盟关系,而是号令统一有了政治纲领具备了正规军的雏形。在李岩倡议下,流寇在占领区张榜公布执行八股取士制度,得中举人、进士者将要被委任为县丞、县太爷。可惜买账的读书人寥寥无几,恼羞成怒的流寇将领居然派出喽啰用刀子逼着原大明穷秀才科考,成为了笑柄。获释的三位藩王带着幸存者来到京师后,崇祯皇帝就没有一天安生,不得已,崇祯只好用本来就促襟见肘的内帑为三位王爷重新置办府邸家私。崇祯还得捏着鼻子为给他带来大麻烦的朱大典加官进爵,于是乎,朱大典再次成为了右佥都御史、山东巡抚。朱大典食髓知味已经明白了唯有紧跟“汉王”才能够有一番作为,他走马上任之时带上了一个把总“红旗军”步兵。他想好了,在山东大规模推行“红旗军”体系的法度,以三百六十“红旗军”正兵为基础,争取利用半年时间扩充十倍。只要手里有三四千敢战之兵,山东辖区的山贼、流寇就翻不起浪来。三位藩王得以留下性命,整个朱明皇室都知道这是“汉王”用俘获的流寇大头领交换的结果,他们对“汉王”的信任度再次加深。更多藩王派出王子甚至于世子悄悄地进入“红旗军”体系置业,几个“红旗军”染指的海滨城市又迎来了一波发展高潮,太多厂房、住房拔地而起。黄浦江畔的一座小县城上海最是得到达官贵人追捧,沿江十里逐渐繁华,鳞次栉比的二层或三层的小楼各有特色,已然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上海县由于得益于大量资本、劳动力的涌入,规模化大生产的纱厂、织布厂、丝织厂方兴未艾,产业工人已经超过二十万,常住人口超过五十万。带自来水系统、带小花园的楼房成为了富人的首选,大建设的时代悄悄地来临。由于砖混结构带卫生间的小楼需要浇筑,纵然“红旗军”体系的钢铁产量翻了数倍也是供不应求,建筑用材供应越来越紧张。为了适应时代发展,又有几家专业生产建筑用圆钢、螺纹钢的钢铁厂开始融资,股本八百万块银币。踊跃参股者比比皆是,各地“四方钱庄”差一点被热情高涨的投资者挤爆,只花了三天股票就被抢购一空。这一次的股票发售跟以往不同,“红旗军”体系只发售了四分之一,其余都在大明南北二京发售。这就是黄汉的高明之处,用利益捆绑诱惑大明资本拥有者跟“红旗军”荣辱与共。资本拥有者自然非富即贵,在职官员占比超过一半,和平演变之时,这些人于公于私都会做出一个明智的选择。专利权在“红旗军”体系已经立法,楚楚管理的产业拥有阀门、镍白铜管、镀锡管、抽水马桶、瓷砖等等专利在手,已经创出了品牌,是达官贵人家里卫生间的首选。为了防止垄断影响技术革新,黄汉早就命令楚楚给予其他厂家专利授权,价格不许高于产品的百分之二。即便如此,也没有影响楚楚的赚钱速度,她管理的工厂一再扩大再生产,一直保持行业龙头地位。第九百零七章:全面进攻大明在不停失血,而且越来越快。不仅仅是涌入的奢饰品、日用品把钱赚走了,还根本无法遏制大量资本外流。黄汉严格管控地方官,争取阳光执政收到了奇效,懒政怠政、吃拿卡要现象被基本遏制,又有“红旗军”保驾护航,治安良好。大明太多知名产品纷纷迁移去了发展前景、经营氛围更好的“红旗军”体系,许多读书人也被“汉王”吸引走了。崇祯水平低又面临没人、没钱的窘境,如何应对以后的和平演变四月初,阿济格、济尔哈朗、范文程等等绕道漠北回到了盛京,他们多花了两个多月时间,付出减员两千余人的代价。然宁完我带着两三百细作试图潜入四川、广西搞事情的计划貌似没有成功,因为没见着一个人有消息传回盛京,宁完我至今下落不明。也不知是这些携带了大量金银财宝的间谍在路上被图财害命了,又或者这些人在南方隐姓埋名躲在某地安家落户过富足的日子不肯冒险。大明这个春天还算太平,无他,因为黄汉十年苦心经营,加大水利设施投入、推广高产农作物、承包税费减轻农民负担提高他们的生产积极性,还大量进口粮食。直接结果就是原本历史上的大饥荒导致赤地千里、饿殍满地被有效遏制,老百姓家中有粮心中不慌,故而社会安定。“红旗军”渗透湖广、江西、四川,太多文官武将明面上还是朝廷的官员,背地里以“汉王”马首是瞻,团练武装基本上被“红旗军”掌握。流寇被压制住了,他们仅仅能够在陕西、河南北、山西南闹腾,黄河冰冻之前突入京畿之地一举攻破京城的可能性不会有。这就意味着灭亡大明的肯定不会是李自成,没死掉的高迎祥也无法做到。黄汉取代大明的计划肯定能够完成,但是要做到少流血就必须更加小心翼翼。四月中旬,平辽方案出台,黄汉召集文官武将开会布置平辽任务。垂死挣扎的建奴不会轻易认输,红歹是在这紧要关头不会犯傻,扬长避短那是必须的,可以预见主战场肯定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