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而无一害。”方正化笑道:“利害从何说起自古哪位俊杰不是毁誉参半从皇帝的角度看待问题,大明有汉王这个能人非大明之福,而是大明之害。但是千百万老百姓心中都认准了汉王、信任汉王、愿意为汉王效死者比比皆是。”刘之伦感叹道:“大势所趋,唯有顺势而为,为了六万将士们不白白送命,咱们也得做一回缩头乌龟。”方正化道:“刘阁老言重了,即便咱们真率领六万将士们跟红旗军开打,也不会有几个真送了命,咱家甚至认为根本打不起来,麾下将士们有可能直接逮拿我俩改旗异帜。”刘之伦愣了半晌,道:“京营将士们跟红旗军相处融洽,彼此之间根本没有矛盾,逼着他们跟汉王开战,主将被反噬的可能性确实存在。”“唉所以说非你我不肯为大明尽忠,而是事已至此无计可施,纵然咱俩愿意粉身碎骨也于事无补,飞蛾扑火罢了,只会让将士们白白流血。”俩人不相互猜忌,终于开始掏心窝子,一边喝闷酒一边讨论,说来说去总是觉得大明没有希望,如果“汉王”治理江山,这个国家大有希望。他俩最后决定,永远不造反背叛朱明,但是也不会带领六万京营精锐跟“饿死也不抢掠老百姓”的仁义之师“红旗军”交战。他们选择不回京师,留在黄河前线跟流寇对峙,不掺和朝廷的风风雨雨,保持中立,因为他俩知道,不管谁主沉浮,打流寇都无法避免,这彪人马肯定不会被忽视。刘之伦、方正化分别写了回信,派遣绝对心腹走海路直达锦州港面呈“汉王”,表态会以国事为重,坚决留在抗击流寇的第一线。刘、方二人知道“汉王”不好骗,必须标明态度,阐明利弊,坦诚相待。对待崇祯可不能实话实说,只能编瞎话哄骗。于是乎,崇祯没有等来方正化、刘之伦带领人马回京,而是得知流寇贼心不死,组织了三十万人马准备北渡黄河。此时明军放弃黄河天险,造成的损失不可估量,因此方、李二人加上几十将领联名上奏,为了京畿之地百万子民的生计,坚守黄河防线一直到黄河结冰再次增兵加强防御,必须且必要。崇祯傻眼了,京营精锐回不来这如何是好秋末还得增兵以防不测,兵马钱粮从何而来难道还得求“汉王”派遣完成平辽的“红旗军”接管黄河防线,如果那样,京师岂不是陷入“红旗军”的包围之中屋漏偏逢连夜雨,船迟又遇打头风,接到黄河防线京营将士们的联名奏疏才过去了三天,“红旗军”第一批撤往关内的人马来就到了京师北。“汉王”太嚣张了,兵马调度不请旨更加不知会兵部,直接导致兵临城下之时,朝廷才得知准确消息。崇祯皇帝纵然愤怒也毫无办法,因为他发现整个京城内,貌似只有他如坐针毡,满朝文武、勋贵、宦官没见着几个忧心忡忡,老百姓简直是喜闻乐见。“红旗军”完成平辽后不可能继续留在关外空耗钱粮,大举入关乃是趋势,谁也无力抗拒,以后每个月都会有人马归来,而且会越来越多。扫荡大草原的军事行动正在进行中,以骑兵、自行车步兵为主,外加一个热气球飞行队,配足一百热气球,每路人马两万左右。组建的十路大军相互呼应,由于动用了空中侦查,基本上做到了料敌于先故而出击准确,绝对不可能遭遇敌人的骑兵突袭,真做得到防范于未然。鞑子、建奴都擅长在大草原、白山黑水之间躲猫猫,面对拥有绝对兵力优势的明军之时基本上都选择避战。现在想不想打由不得他们,有了飞行军乘坐热气球升空侦查,绝对能够做到到达一片区域、清理一片区域,蒙古部落根本无法遁形。发现躲不过,只剩下打、降、逃跑三条路可选,结局毫无疑问,面对武装到牙齿的“红旗军”,蒙古轻骑兵打不赢、跑不了只能选择乖乖的投降。第九百三十章:捣毁鹰巢鞑子兵真要抛下一切直接逃跑,“红旗军”骑兵还真追不上。不是“红旗军”骑士跟蒙古兵的战斗技能、骑术相差太大,而是人家熟悉环境,又是轻骑兵。可是整个部落的隐藏地已经被发现,只跑出去青壮年,以后吃什么、穿什么如何生活蒙古包里的妻儿、父母怎么办况且“红旗军”中的许多蒙古籍骑兵大声喊话劝降、威胁、利诱,部落中的控弦人都知道投降不仅仅能够免死,连带着一大家子都能够活命,还能够得到粮食作为奖励。如果逃跑被围住不但死路一条还要祸及家小。无论雄鹰飞得多高,它总要落地,打不着雄鹰,可以想方设法去捣毁鹰巢,捏碎鸟蛋杀死鹰雏。原本蒙古人有足够的能力在大草原上兜圈子把明军绕晕、拖垮,躲过围剿,如今再故技重施根本不灵光。他们都看到了在天上随风飘的热气球,知道明军拥有如此神器,妻儿、羊群、蒙古包根本无法遁形。人活着为了什么真做到放得下妻儿、父母、家当的能有几个蒙古人的心里防线被击垮后,太多小部落放弃了抵抗选择归顺。“红旗军”推进速度不紧不慢,不少负隅顽抗的大部落遭遇毁灭性打击,有影响力的贵族、头领、十夫长以上级头目被杀或者成为俘虏送到辽东劳动改造,部落被分解各奔东西。被拆分或者原有的小部落都必须无条件接受“汉王”委派的使者管理,只要选择臣服就不会饿肚子,因为“红旗军”一手举着屠刀一手拿着炊饼。得到委派来管理被认可的部落不全部是汉人,有一大半来自于立功的蒙古籍骑兵,绝大多数有伤在身。这些人为“汉王”流过血,他们的付出得到了丰厚的回报,太多人由平民变成了部落头领,繁衍两三代大有可能成为新的贵族。坚决执行控弦人两百是最高上限的基本原则,超过最高上限就必须再次拆分。每个蒙古部落都必须挑选三十个公认的勇士成为辅兵参与“红旗军”行动。有太多得到了实惠的蒙古人作为榜样,从各个部落选出的控弦人为了前程为了钱财真不惜命,往往用不着“红旗军”骑兵出手,仆从军就把敌人干掉了。最强大的敌人建奴已经亡国,“红旗军”财大气粗,粮食、装备绰绰有余。蒙古仆从军只要好好干就能够凭借军功得到卫所军待遇、得到装备,出类拔萃者被选上正兵也是屡见不鲜。这段时间“红旗军”正兵中的蒙古骑士更加干劲儿十足,每一个部落超过两百控弦人就必须分解其实是给更多勇士带来了机会。享受正兵待遇的蒙古骑兵一旦退役回到部落,即便没有当上头领也没关系。耐心等两三年,期间组织几十个青壮年刻意搜索一些散居的牧人纳入部落,只要青壮年超过两百,退伍兵就可以另起炉灶。“红旗军”当然优待退伍兵,只要有他们参与选拔,肯定优先成为一个新部落的酋长。况且退伍兵回到部落后,现任头领如果针对他们,“红旗军”骑兵不可能听之任之,大有可能以心怀不轨为由把酋长抓去劳动教养。“红旗军”十路人马拉开一千余里的距离往北平推,尽可能围猎散居的蒙古部落,不追求速度,只求这一次大规模军事行动过后,大草原上能够安定三十年。黄汉相信,取代大明后,自己带领亿万汉人发展二三十年,经济能力、科技水平、人口数量倍增不在话下。“大汉帝国”会越来越强毋庸置疑,被动摇了根基的草原名族能够保持不衰退就谢天谢地了。在强大的大汉铁骑震慑下,即便又有某个草原民族想要冒头,等待他们的只有杀头。“红旗军”、建奴两强相争,最吃亏的就是蒙古部落。去年豪格逃窜之时有人马两万,一大半乃是两黄旗精锐,还有一两千葛布什贤超哈,拥有强大的武力,却没有给养。他们想要生存仅仅靠围猎远远不够,只要沿途遇到蒙古部落,他们理所当然要粮食、要人马、要酒肉,无一例外。并不是所有的蒙古部落都愿意孝敬建奴,奋起反抗者不在少数,只可惜建奴的战斗力不是鞑子能够比肩,最后的结果是整个部落都被裹挟着一路往北。豪格能力不强只是相对于红歹是、多尔衮,搞血腥统治倒是不亚于他爷爷野猪皮。他也是长在军营之中,从小就参与打仗、杀人,还得到他老子红歹是的言传身教。已经如同丧家之犬的建奴没了顾忌,对于不乖乖就范的蒙古部落毫不手软,一支杀到他们跪下为止。豪格明白,辽东短期内肯定回不去了,为了避免被“红旗军”围歼争取给大清国留下种子,他们必须逃得越远越好。为了生存,仅仅逃跑远远不够,还得有人放牧、生产,因此豪格发现没有了“红旗军”骑兵穷追不舍后开始收罗蒙古人。“红旗军”的扫北行动开始之时,豪格部已经裹挟了几万蒙古人往北走了两个月,如今已经到了后世的贝加尔湖畔,大明叫做“北海”的地方,距离沈阳直线距离超过六千里。这片区域水源充足,有太多草场,原先一直有不少蒙古部落在这里生息繁衍,只不过没有哪一家有上万兵马,也没有形成过统一。豪格带着一万余甲兵、几万蒙古人到来“北海”后继续血腥统治,杀人、抢牛羊、女人,依靠武力征服了大大小小的部落几十个,人口还多出两三万。扫荡大草原的行动暂时没发现几个建奴,而是征服了能够发现的所有蒙古部落,估摸着总要过两三个月,大军才能够推进到贝加尔湖。由于大量招降纳叛,扫北的结果好于预期,骑兵人马再也不是越打越少,而是越打越多。于是乎,二月初,第一批步兵就踏上了归途,二月中旬入关的队伍赶到京城。第九百三十一章:控制广渠门赶到京师广渠门外的是入关先头部队,全是步兵、炮兵、工兵,人数达到六个千总,携带大小战防炮三百余门。领兵将领中有孙元化、李惟鸾、项祚临等等十几位原大明文武。黄汉这样安排目的不言而喻,就是让满朝文武看到追随“汉王”能够名利双收。外城广渠门守将只是一个实授千总,姓张,手下兵丁连三百都不足。他居然为了谄媚“汉王”直接放这六七千携带了几百门战防炮的客兵入城了,如今这些“红旗军”也驻扎在外城内。崇祯欺软怕硬的性格暴露无遗,刘之纶、方正化、周遇吉、陈皋等等有六万人马在手,他们不遵旨回京,皇帝只能选择忍了。一个守城门的千总手上不足三百人马也敢放肆,崇祯哪里肯放过,下令缇骑逮拿,等待这位千总的命运估摸着是人头落地。用人之际,岂肯让给予“红旗军”帮助的明军将佐遭受无妄之灾。锦衣卫刚刚接到捉拿渎职千总的任务,消息就泄露了,旗卫以最快速度转移了张千总的家眷,让张千总直接换上了“红旗军”总旗官服饰,驻进了不夜城“红旗军”营地。缇骑赶到外城之时,张千总家已经人去楼空,崇祯得知消息后勃然大怒,要求锦衣卫、东厂、五城兵马司联合搜捕。可惜三天时间过去了,毫无进展,李若琏、曹化淳亲自进宫如实回禀,不夜城周边有小一万“红旗军”正兵驻扎。一个个都是从辽东血战归来的英雄,火气大得很,麾下不敢得罪,故而整个不夜城都没有搜索。言下之意傻子都听得出来,那位千总被“汉王”的人保护起来了。脾气暴躁的崇祯气得直发抖,可是无计可施,刘之纶、方正化的人马不肯回来,京师内能战的人马数量恐怕还没有“红旗军”多,真起了冲突后果不堪设想。没办法,崇祯只能又选择了忍让。李若琏、曹化淳见皇帝如此心里叹息,他们一个掌握着锦衣卫,一个管理着东厂。他俩提心吊胆,因为皇帝真不计后果跟“红旗军”动手,他俩还不得不硬着头皮干。毕竟他俩蒙受皇恩多年,哪有在紧要关头退缩的道理,至于能不能成功另当别论。态度决定一切,总要率领人马送去让“红旗军”打败,不能主动倒戈投降失了气节遭人唾弃。然暴怒的皇帝只不过自己发了一通脾气,砸了几个茶碗、花瓶后就认怂了,如此这般,以后岂不是要一退再退曹、李二人对视一眼,默默地退出御书房,王承恩也没吭声,挥挥手,几个小太监开始战战兢兢收拾满地的瓷片。刚刚出了宫门,曹化淳就热情邀请李若琏道:“李大人,咱家心里不痛快很想喝点酒,咱们去不夜城一醉方休如何”东厂很大程度上是为了监督锦衣卫而诞生,历代厂督和锦衣卫指挥使都要明争暗斗,最好老死不相往来,哪有相约喝闷酒的道理。李若琏连忙推脱道:“厂公,这样不好吧,人言可畏呀这里耳目众多,难免授人以柄,还是改天再约。”内心里有了打算的曹化淳道:“耳目多又有何用你我都知道那厮就在不夜城,又能怎么着嘿嘿,咱家知道你跟'汉王'有过命交情,不愁退路。咱家都不怕,你还担心什么”李若琏连忙解况且退伍兵回到部落后,现任头领如果针对他们,“红旗军”骑兵不可能听之任之,大有可能以心怀不轨为由把酋长抓去劳动教养。“红旗军”十路人马拉开一千余里的距离往北平推,尽可能围猎散居的蒙古部落,不追求速度,只求这一次大规模军事行动过后,大草原上能够安定三十年。黄汉相信,取代大明后,自己带领亿万汉人发展二三十年,经济能力、科技水平、人口数量倍增不在话下。“大汉帝国”会越来越强毋庸置疑,被动摇了根基的草原名族能够保持不衰退就谢天谢地了。在强大的大汉铁骑震慑下,即便又有某个草原民族想要冒头,等待他们的只有杀头。“红旗军”、建奴两强相争,最吃亏的就是蒙古部落。去年豪格逃窜之时有人马两万,一大半乃是两黄旗精锐,还有一两千葛布什贤超哈,拥有强大的武力,却没有给养。他们想要生存仅仅靠围猎远远不够,只要沿途遇到蒙古部落,他们理所当然要粮食、要人马、要酒肉,无一例外。并不是所有的蒙古部落都愿意孝敬建奴,奋起反抗者不在少数,只可惜建奴的战斗力不是鞑子能够比肩,最后的结果是整个部落都被裹挟着一路往北。豪格能力不强只是相对于红歹是、多尔衮,搞血腥统治倒是不亚于他爷爷野猪皮。他也是长在军营之中,从小就参与打仗、杀人,还得到他老子红歹是的言传身教。已经如同丧家之犬的建奴没了顾忌,对于不乖乖就范的蒙古部落毫不手软,一支杀到他们跪下为止。豪格明白,辽东短期内肯定回不去了,为了避免被“红旗军”围歼争取给大清国留下种子,他们必须逃得越远越好。为了生存,仅仅逃跑远远不够,还得有人放牧、生产,因此豪格发现没有了“红旗军”骑兵穷追不舍后开始收罗蒙古人。“红旗军”的扫北行动开始之时,豪格部已经裹挟了几万蒙古人往北走了两个月,如今已经到了后世的贝加尔湖畔,大明叫做“北海”的地方,距离沈阳直线距离超过六千里。这片区域水源充足,有太多草场,原先一直有不少蒙古部落在这里生息繁衍,只不过没有哪一家有上万兵马,也没有形成过统一。豪格带着一万余甲兵、几万蒙古人到来“北海”后继续血腥统治,杀人、抢牛羊、女人,依靠武力征服了大大小小的部落几十个,人口还多出两三万。扫荡大草原的行动暂时没发现几个建奴,而是征服了能够发现的所有蒙古部落,估摸着总要过两三个月,大军才能够推进到贝加尔湖。由于大量招降纳叛,扫北的结果好于预期,骑兵人马再也不是越打越少,而是越打越多。于是乎,二月初,第一批步兵就踏上了归途,二月中旬入关的队伍赶到京城。第九百三十一章:控制广渠门赶到京师广渠门外的是入关先头部队,全是步兵、炮兵、工兵,人数达到六个千总,携带大小战防炮三百余门。领兵将领中有孙元化、李惟鸾、项祚临等等十几位原大明文武。黄汉这样安排目的不言而喻,就是让满朝文武看到追随“汉王”能够名利双收。外城广渠门守将只是一个实授千总,姓张,手下兵丁连三百都不足。他居然为了谄媚“汉王”直接放这六七千携带了几百门战防炮的客兵入城了,如今这些“红旗军”也驻扎在外城内。崇祯欺软怕硬的性格暴露无遗,刘之纶、方正化、周遇吉、陈皋等等有六万人马在手,他们不遵旨回京,皇帝只能选择忍了。一个守城门的千总手上不足三百人马也敢放肆,崇祯哪里肯放过,下令缇骑逮拿,等待这位千总的命运估摸着是人头落地。用人之际,岂肯让给予“红旗军”帮助的明军将佐遭受无妄之灾。锦衣卫刚刚接到捉拿渎职千总的任务,消息就泄露了,旗卫以最快速度转移了张千总的家眷,让张千总直接换上了“红旗军”总旗官服饰,驻进了不夜城“红旗军”营地。缇骑赶到外城之时,张千总家已经人去楼空,崇祯得知消息后勃然大怒,要求锦衣卫、东厂、五城兵马司联合搜捕。可惜三天时间过去了,毫无进展,李若琏、曹化淳亲自进宫如实回禀,不夜城周边有小一万“红旗军”正兵驻扎。一个个都是从辽东血战归来的英雄,火气大得很,麾下不敢得罪,故而整个不夜城都没有搜索。言下之意傻子都听得出来,那位千总被“汉王”的人保护起来了。脾气暴躁的崇祯气得直发抖,可是无计可施,刘之纶、方正化的人马不肯回来,京师内能战的人马数量恐怕还没有“红旗军”多,真起了冲突后果不堪设想。没办法,崇祯只能又选择了忍让。李若琏、曹化淳见皇帝如此心里叹息,他们一个掌握着锦衣卫,一个管理着东厂。他俩提心吊胆,因为皇帝真不计后果跟“红旗军”动手,他俩还不得不硬着头皮干。毕竟他俩蒙受皇恩多年,哪有在紧要关头退缩的道理,至于能不能成功另当别论。态度决定一切,总要率领人马送去让“红旗军”打败,不能主动倒戈投降失了气节遭人唾弃。然暴怒的皇帝只不过自己发了一通脾气,砸了几个茶碗、花瓶后就认怂了,如此这般,以后岂不是要一退再退曹、李二人对视一眼,默默地退出御书房,王承恩也没吭声,挥挥手,几个小太监开始战战兢兢收拾满地的瓷片。刚刚出了宫门,曹化淳就热情邀请李若琏道:“李大人,咱家心里不痛快很想喝点酒,咱们去不夜城一醉方休如何”东厂很大程度上是为了监督锦衣卫而诞生,历代厂督和锦衣卫指挥使都要明争暗斗,最好老死不相往来,哪有相约喝闷酒的道理。李若琏连忙推脱道:“厂公,这样不好吧,人言可畏呀这里耳目众多,难免授人以柄,还是改天再约。”内心里有了打算的曹化淳道:“耳目多又有何用你我都知道那厮就在不夜城,又能怎么着嘿嘿,咱家知道你跟'汉王'有过命交情,不愁退路。咱家都不怕,你还担心什么”李若琏连忙解况且退伍兵回到部落后,现任头领如果针对他们,“红旗军”骑兵不可能听之任之,大有可能以心怀不轨为由把酋长抓去劳动教养。“红旗军”十路人马拉开一千余里的距离往北平推,尽可能围猎散居的蒙古部落,不追求速度,只求这一次大规模军事行动过后,大草原上能够安定三十年。黄汉相信,取代大明后,自己带领亿万汉人发展二三十年,经济能力、科技水平、人口数量倍增不在话下。“大汉帝国”会越来越强毋庸置疑,被动摇了根基的草原名族能够保持不衰退就谢天谢地了。在强大的大汉铁骑震慑下,即便又有某个草原民族想要冒头,等待他们的只有杀头。“红旗军”、建奴两强相争,最吃亏的就是蒙古部落。去年豪格逃窜之时有人马两万,一大半乃是两黄旗精锐,还有一两千葛布什贤超哈,拥有强大的武力,却没有给养。他们想要生存仅仅靠围猎远远不够,只要沿途遇到蒙古部落,他们理所当然要粮食、要人马、要酒肉,无一例外。并不是所有的蒙古部落都愿意孝敬建奴,奋起反抗者不在少数,只可惜建奴的战斗力不是鞑子能够比肩,最后的结果是整个部落都被裹挟着一路往北。豪格能力不强只是相对于红歹是、多尔衮,搞血腥统治倒是不亚于他爷爷野猪皮。他也是长在军营之中,从小就参与打仗、杀人,还得到他老子红歹是的言传身教。已经如同丧家之犬的建奴没了顾忌,对于不乖乖就范的蒙古部落毫不手软,一支杀到他们跪下为止。豪格明白,辽东短期内肯定回不去了,为了避免被“红旗军”围歼争取给大清国留下种子,他们必须逃得越远越好。为了生存,仅仅逃跑远远不够,还得有人放牧、生产,因此豪格发现没有了“红旗军”骑兵穷追不舍后开始收罗蒙古人。“红旗军”的扫北行动开始之时,豪格部已经裹挟了几万蒙古人往北走了两个月,如今已经到了后世的贝加尔湖畔,大明叫做“北海”的地方,距离沈阳直线距离超过六千里。这片区域水源充足,有太多草场,原先一直有不少蒙古部落在这里生息繁衍,只不过没有哪一家有上万兵马,也没有形成过统一。豪格带着一万余甲兵、几万蒙古人到来“北海”后继续血腥统治,杀人、抢牛羊、女人,依靠武力征服了大大小小的部落几十个,人口还多出两三万。扫荡大草原的行动暂时没发现几个建奴,而是征服了能够发现的所有蒙古部落,估摸着总要过两三个月,大军才能够推进到贝加尔湖。由于大量招降纳叛,扫北的结果好于预期,骑兵人马再也不是越打越少,而是越打越多。于是乎,二月初,第一批步兵就踏上了归途,二月中旬入关的队伍赶到京城。第九百三十一章:控制广渠门赶到京师广渠门外的是入关先头部队,全是步兵、炮兵、工兵,人数达到六个千总,携带大小战防炮三百余门。领兵将领中有孙元化、李惟鸾、项祚临等等十几位原大明文武。黄汉这样安排目的不言而喻,就是让满朝文武看到追随“汉王”能够名利双收。外城广渠门守将只是一个实授千总,姓张,手下兵丁连三百都不足。他居然为了谄媚“汉王”直接放这六七千携带了几百门战防炮的客兵入城了,如今这些“红旗军”也驻扎在外城内。崇祯欺软怕硬的性格暴露无遗,刘之纶、方正化、周遇吉、陈皋等等有六万人马在手,他们不遵旨回京,皇帝只能选择忍了。一个守城门的千总手上不足三百人马也敢放肆,崇祯哪里肯放过,下令缇骑逮拿,等待这位千总的命运估摸着是人头落地。用人之际,岂肯让给予“红旗军”帮助的明军将佐遭受无妄之灾。锦衣卫刚刚接到捉拿渎职千总的任务,消息就泄露了,旗卫以最快速度转移了张千总的家眷,让张千总直接换上了“红旗军”总旗官服饰,驻进了不夜城“红旗军”营地。缇骑赶到外城之时,张千总家已经人去楼空,崇祯得知消息后勃然大怒,要求锦衣卫、东厂、五城兵马司联合搜捕。可惜三天时间过去了,毫无进展,李若琏、曹化淳亲自进宫如实回禀,不夜城周边有小一万“红旗军”正兵驻扎。一个个都是从辽东血战归来的英雄,火气大得很,麾下不敢得罪,故而整个不夜城都没有搜索。言下之意傻子都听得出来,那位千总被“汉王”的人保护起来了。脾气暴躁的崇祯气得直发抖,可是无计可施,刘之纶、方正化的人马不肯回来,京师内能战的人马数量恐怕还没有“红旗军”多,真起了冲突后果不堪设想。没办法,崇祯只能又选择了忍让。李若琏、曹化淳见皇帝如此心里叹息,他们一个掌握着锦衣卫,一个管理着东厂。他俩提心吊胆,因为皇帝真不计后果跟“红旗军”动手,他俩还不得不硬着头皮干。毕竟他俩蒙受皇恩多年,哪有在紧要关头退缩的道理,至于能不能成功另当别论。态度决定一切,总要率领人马送去让“红旗军”打败,不能主动倒戈投降失了气节遭人唾弃。然暴怒的皇帝只不过自己发了一通脾气,砸了几个茶碗、花瓶后就认怂了,如此这般,以后岂不是要一退再退曹、李二人对视一眼,默默地退出御书房,王承恩也没吭声,挥挥手,几个小太监开始战战兢兢收拾满地的瓷片。刚刚出了宫门,曹化淳就热情邀请李若琏道:“李大人,咱家心里不痛快很想喝点酒,咱们去不夜城一醉方休如何”东厂很大程度上是为了监督锦衣卫而诞生,历代厂督和锦衣卫指挥使都要明争暗斗,最好老死不相往来,哪有相约喝闷酒的道理。李若琏连忙推脱道:“厂公,这样不好吧,人言可畏呀这里耳目众多,难免授人以柄,还是改天再约。”内心里有了打算的曹化淳道:“耳目多又有何用你我都知道那厮就在不夜城,又能怎么着嘿嘿,咱家知道你跟'汉王'有过命交情,不愁退路。咱家都不怕,你还担心什么”李若琏连忙解况且退伍兵回到部落后,现任头领如果针对他们,“红旗军”骑兵不可能听之任之,大有可能以心怀不轨为由把酋长抓去劳动教养。“红旗军”十路人马拉开一千余里的距离往北平推,尽可能围猎散居的蒙古部落,不追求速度,只求这一次大规模军事行动过后,大草原上能够安定三十年。黄汉相信,取代大明后,自己带领亿万汉人发展二三十年,经济能力、科技水平、人口数量倍增不在话下。“大汉帝国”会越来越强毋庸置疑,被动摇了根基的草原名族能够保持不衰退就谢天谢地了。在强大的大汉铁骑震慑下,即便又有某个草原民族想要冒头,等待他们的只有杀头。“红旗军”、建奴两强相争,最吃亏的就是蒙古部落。去年豪格逃窜之时有人马两万,一大半乃是两黄旗精锐,还有一两千葛布什贤超哈,拥有强大的武力,却没有给养。他们想要生存仅仅靠围猎远远不够,只要沿途遇到蒙古部落,他们理所当然要粮食、要人马、要酒肉,无一例外。并不是所有的蒙古部落都愿意孝敬建奴,奋起反抗者不在少数,只可惜建奴的战斗力不是鞑子能够比肩,最后的结果是整个部落都被裹挟着一路往北。豪格能力不强只是相对于红歹是、多尔衮,搞血腥统治倒是不亚于他爷爷野猪皮。他也是长在军营之中,从小就参与打仗、杀人,还得到他老子红歹是的言传身教。已经如同丧家之犬的建奴没了顾忌,对于不乖乖就范的蒙古部落毫不手软,一支杀到他们跪下为止。豪格明白,辽东短期内肯定回不去了,为了避免被“红旗军”围歼争取给大清国留下种子,他们必须逃得越远越好。为了生存,仅仅逃跑远远不够,还得有人放牧、生产,因此豪格发现没有了“红旗军”骑兵穷追不舍后开始收罗蒙古人。“红旗军”的扫北行动开始之时,豪格部已经裹挟了几万蒙古人往北走了两个月,如今已经到了后世的贝加尔湖畔,大明叫做“北海”的地方,距离沈阳直线距离超过六千里。这片区域水源充足,有太多草场,原先一直有不少蒙古部落在这里生息繁衍,只不过没有哪一家有上万兵马,也没有形成过统一。豪格带着一万余甲兵、几万蒙古人到来“北海”后继续血腥统治,杀人、抢牛羊、女人,依靠武力征服了大大小小的部落几十个,人口还多出两三万。扫荡大草原的行动暂时没发现几个建奴,而是征服了能够发现的所有蒙古部落,估摸着总要过两三个月,大军才能够推进到贝加尔湖。由于大量招降纳叛,扫北的结果好于预期,骑兵人马再也不是越打越少,而是越打越多。于是乎,二月初,第一批步兵就踏上了归途,二月中旬入关的队伍赶到京城。第九百三十一章:控制广渠门赶到京师广渠门外的是入关先头部队,全是步兵、炮兵、工兵,人数达到六个千总,携带大小战防炮三百余门。领兵将领中有孙元化、李惟鸾、项祚临等等十几位原大明文武。黄汉这样安排目的不言而喻,就是让满朝文武看到追随“汉王”能够名利双收。外城广渠门守将只是一个实授千总,姓张,手下兵丁连三百都不足。他居然为了谄媚“汉王”直接放这六七千携带了几百门战防炮的客兵入城了,如今这些“红旗军”也驻扎在外城内。崇祯欺软怕硬的性格暴露无遗,刘之纶、方正化、周遇吉、陈皋等等有六万人马在手,他们不遵旨回京,皇帝只能选择忍了。一个守城门的千总手上不足三百人马也敢放肆,崇祯哪里肯放过,下令缇骑逮拿,等待这位千总的命运估摸着是人头落地。用人之际,岂肯让给予“红旗军”帮助的明军将佐遭受无妄之灾。锦衣卫刚刚接到捉拿渎职千总的任务,消息就泄露了,旗卫以最快速度转移了张千总的家眷,让张千总直接换上了“红旗军”总旗官服饰,驻进了不夜城“红旗军”营地。缇骑赶到外城之时,张千总家已经人去楼空,崇祯得知消息后勃然大怒,要求锦衣卫、东厂、五城兵马司联合搜捕。可惜三天时间过去了,毫无进展,李若琏、曹化淳亲自进宫如实回禀,不夜城周边有小一万“红旗军”正兵驻扎。一个个都是从辽东血战归来的英雄,火气大得很,麾下不敢得罪,故而整个不夜城都没有搜索。言下之意傻子都听得出来,那位千总被“汉王”的人保护起来了。脾气暴躁的崇祯气得直发抖,可是无计可施,刘之纶、方正化的人马不肯回来,京师内能战的人马数量恐怕还没有“红旗军”多,真起了冲突后果不堪设想。没办法,崇祯只能又选择了忍让。李若琏、曹化淳见皇帝如此心里叹息,他们一个掌握着锦衣卫,一个管理着东厂。他俩提心吊胆,因为皇帝真不计后果跟“红旗军”动手,他俩还不得不硬着头皮干。毕竟他俩蒙受皇恩多年,哪有在紧要关头退缩的道理,至于能不能成功另当别论。态度决定一切,总要率领人马送去让“红旗军”打败,不能主动倒戈投降失了气节遭人唾弃。然暴怒的皇帝只不过自己发了一通脾气,砸了几个茶碗、花瓶后就认怂了,如此这般,以后岂不是要一退再退曹、李二人对视一眼,默默地退出御书房,王承恩也没吭声,挥挥手,几个小太监开始战战兢兢收拾满地的瓷片。刚刚出了宫门,曹化淳就热情邀请李若琏道:“李大人,咱家心里不痛快很想喝点酒,咱们去不夜城一醉方休如何”东厂很大程度上是为了监督锦衣卫而诞生,历代厂督和锦衣卫指挥使都要明争暗斗,最好老死不相往来,哪有相约喝闷酒的道理。李若琏连忙推脱道:“厂公,这样不好吧,人言可畏呀这里耳目众多,难免授人以柄,还是改天再约。”内心里有了打算的曹化淳道:“耳目多又有何用你我都知道那厮就在不夜城,又能怎么着嘿嘿,咱家知道你跟'汉王'有过命交情,不愁退路。咱家都不怕,你还担心什么”李若琏连忙解况且退伍兵回到部落后,现任头领如果针对他们,“红旗军”骑兵不可能听之任之,大有可能以心怀不轨为由把酋长抓去劳动教养。“红旗军”十路人马拉开一千余里的距离往北平推,尽可能围猎散居的蒙古部落,不追求速度,只求这一次大规模军事行动过后,大草原上能够安定三十年。黄汉相信,取代大明后,自己带领亿万汉人发展二三十年,经济能力、科技水平、人口数量倍增不在话下。“大汉帝国”会越来越强毋庸置疑,被动摇了根基的草原名族能够保持不衰退就谢天谢地了。在强大的大汉铁骑震慑下,即便又有某个草原民族想要冒头,等待他们的只有杀头。“红旗军”、建奴两强相争,最吃亏的就是蒙古部落。去年豪格逃窜之时有人马两万,一大半乃是两黄旗精锐,还有一两千葛布什贤超哈,拥有强大的武力,却没有给养。他们想要生存仅仅靠围猎远远不够,只要沿途遇到蒙古部落,他们理所当然要粮食、要人马、要酒肉,无一例外。并不是所有的蒙古部落都愿意孝敬建奴,奋起反抗者不在少数,只可惜建奴的战斗力不是鞑子能够比肩,最后的结果是整个部落都被裹挟着一路往北。豪格能力不强只是相对于红歹是、多尔衮,搞血腥统治倒是不亚于他爷爷野猪皮。他也是长在军营之中,从小就参与打仗、杀人,还得到他老子红歹是的言传身教。已经如同丧家之犬的建奴没了顾忌,对于不乖乖就范的蒙古部落毫不手软,一支杀到他们跪下为止。豪格明白,辽东短期内肯定回不去了,为了避免被“红旗军”围歼争取给大清国留下种子,他们必须逃得越远越好。为了生存,仅仅逃跑远远不够,还得有人放牧、生产,因此豪格发现没有了“红旗军”骑兵穷追不舍后开始收罗蒙古人。“红旗军”的扫北行动开始之时,豪格部已经裹挟了几万蒙古人往北走了两个月,如今已经到了后世的贝加尔湖畔,大明叫做“北海”的地方,距离沈阳直线距离超过六千里。这片区域水源充足,有太多草场,原先一直有不少蒙古部落在这里生息繁衍,只不过没有哪一家有上万兵马,也没有形成过统一。豪格带着一万余甲兵、几万蒙古人到来“北海”后继续血腥统治,杀人、抢牛羊、女人,依靠武力征服了大大小小的部落几十个,人口还多出两三万。扫荡大草原的行动暂时没发现几个建奴,而是征服了能够发现的所有蒙古部落,估摸着总要过两三个月,大军才能够推进到贝加尔湖。由于大量招降纳叛,扫北的结果好于预期,骑兵人马再也不是越打越少,而是越打越多。于是乎,二月初,第一批步兵就踏上了归途,二月中旬入关的队伍赶到京城。第九百三十一章:控制广渠门赶到京师广渠门外的是入关先头部队,全是步兵、炮兵、工兵,人数达到六个千总,携带大小战防炮三百余门。领兵将领中有孙元化、李惟鸾、项祚临等等十几位原大明文武。黄汉这样安排目的不言而喻,就是让满朝文武看到追随“汉王”能够名利双收。外城广渠门守将只是一个实授千总,姓张,手下兵丁连三百都不足。他居然为了谄媚“汉王”直接放这六七千携带了几百门战防炮的客兵入城了,如今这些“红旗军”也驻扎在外城内。崇祯欺软怕硬的性格暴露无遗,刘之纶、方正化、周遇吉、陈皋等等有六万人马在手,他们不遵旨回京,皇帝只能选择忍了。一个守城门的千总手上不足三百人马也敢放肆,崇祯哪里肯放过,下令缇骑逮拿,等待这位千总的命运估摸着是人头落地。用人之际,岂肯让给予“红旗军”帮助的明军将佐遭受无妄之灾。锦衣卫刚刚接到捉拿渎职千总的任务,消息就泄露了,旗卫以最快速度转移了张千总的家眷,让张千总直接换上了“红旗军”总旗官服饰,驻进了不夜城“红旗军”营地。缇骑赶到外城之时,张千总家已经人去楼空,崇祯得知消息后勃然大怒,要求锦衣卫、东厂、五城兵马司联合搜捕。可惜三天时间过去了,毫无进展,李若琏、曹化淳亲自进宫如实回禀,不夜城周边有小一万“红旗军”正兵驻扎。一个个都是从辽东血战归来的英雄,火气大得很,麾下不敢得罪,故而整个不夜城都没有搜索。言下之意傻子都听得出来,那位千总被“汉王”的人保护起来了。脾气暴躁的崇祯气得直发抖,可是无计可施,刘之纶、方正化的人马不肯回来,京师内能战的人马数量恐怕还没有“红旗军”多,真起了冲突后果不堪设想。没办法,崇祯只能又选择了忍让。李若琏、曹化淳见皇帝如此心里叹息,他们一个掌握着锦衣卫,一个管理着东厂。他俩提心吊胆,因为皇帝真不计后果跟“红旗军”动手,他俩还不得不硬着头皮干。毕竟他俩蒙受皇恩多年,哪有在紧要关头退缩的道理,至于能不能成功另当别论。态度决定一切,总要率领人马送去让“红旗军”打败,不能主动倒戈投降失了气节遭人唾弃。然暴怒的皇帝只不过自己发了一通脾气,砸了几个茶碗、花瓶后就认怂了,如此这般,以后岂不是要一退再退曹、李二人对视一眼,默默地退出御书房,王承恩也没吭声,挥挥手,几个小太监开始战战兢兢收拾满地的瓷片。刚刚出了宫门,曹化淳就热情邀请李若琏道:“李大人,咱家心里不痛快很想喝点酒,咱们去不夜城一醉方休如何”东厂很大程度上是为了监督锦衣卫而诞生,历代厂督和锦衣卫指挥使都要明争暗斗,最好老死不相往来,哪有相约喝闷酒的道理。李若琏连忙推脱道:“厂公,这样不好吧,人言可畏呀这里耳目众多,难免授人以柄,还是改天再约。”内心里有了打算的曹化淳道:“耳目多又有何用你我都知道那厮就在不夜城,又能怎么着嘿嘿,咱家知道你跟'汉王'有过命交情,不愁退路。咱家都不怕,你还担心什么”李若琏连忙解况且退伍兵回到部落后,现任头领如果针对他们,“红旗军”骑兵不可能听之任之,大有可能以心怀不轨为由把酋长抓去劳动教养。“红旗军”十路人马拉开一千余里的距离往北平推,尽可能围猎散居的蒙古部落,不追求速度,只求这一次大规模军事行动过后,大草原上能够安定三十年。黄汉相信,取代大明后,自己带领亿万汉人发展二三十年,经济能力、科技水平、人口数量倍增不在话下。“大汉帝国”会越来越强毋庸置疑,被动摇了根基的草原名族能够保持不衰退就谢天谢地了。在强大的大汉铁骑震慑下,即便又有某个草原民族想要冒头,等待他们的只有杀头。“红旗军”、建奴两强相争,最吃亏的就是蒙古部落。去年豪格逃窜之时有人马两万,一大半乃是两黄旗精锐,还有一两千葛布什贤超哈,拥有强大的武力,却没有给养。他们想要生存仅仅靠围猎远远不够,只要沿途遇到蒙古部落,他们理所当然要粮食、要人马、要酒肉,无一例外。并不是所有的蒙古部落都愿意孝敬建奴,奋起反抗者不在少数,只可惜建奴的战斗力不是鞑子能够比肩,最后的结果是整个部落都被裹挟着一路往北。豪格能力不强只是相对于红歹是、多尔衮,搞血腥统治倒是不亚于他爷爷野猪皮。他也是长在军营之中,从小就参与打仗、杀人,还得到他老子红歹是的言传身教。已经如同丧家之犬的建奴没了顾忌,对于不乖乖就范的蒙古部落毫不手软,一支杀到他们跪下为止。豪格明白,辽东短期内肯定回不去了,为了避免被“红旗军”围歼争取给大清国留下种子,他们必须逃得越远越好。为了生存,仅仅逃跑远远不够,还得有人放牧、生产,因此豪格发现没有了“红旗军”骑兵穷追不舍后开始收罗蒙古人。“红旗军”的扫北行动开始之时,豪格部已经裹挟了几万蒙古人往北走了两个月,如今已经到了后世的贝加尔湖畔,大明叫做“北海”的地方,距离沈阳直线距离超过六千里。这片区域水源充足,有太多草场,原先一直有不少蒙古部落在这里生息繁衍,只不过没有哪一家有上万兵马,也没有形成过统一。豪格带着一万余甲兵、几万蒙古人到来“北海”后继续血腥统治,杀人、抢牛羊、女人,依靠武力征服了大大小小的部落几十个,人口还多出两三万。扫荡大草原的行动暂时没发现几个建奴,而是征服了能够发现的所有蒙古部落,估摸着总要过两三个月,大军才能够推进到贝加尔湖。由于大量招降纳叛,扫北的结果好于预期,骑兵人马再也不是越打越少,而是越打越多。于是乎,二月初,第一批步兵就踏上了归途,二月中旬入关的队伍赶到京城。第九百三十一章:控制广渠门赶到京师广渠门外的是入关先头部队,全是步兵、炮兵、工兵,人数达到六个千总,携带大小战防炮三百余门。领兵将领中有孙元化、李惟鸾、项祚临等等十几位原大明文武。黄汉这样安排目的不言而喻,就是让满朝文武看到追随“汉王”能够名利双收。外城广渠门守将只是一个实授千总,姓张,手下兵丁连三百都不足。他居然为了谄媚“汉王”直接放这六七千携带了几百门战防炮的客兵入城了,如今这些“红旗军”也驻扎在外城内。崇祯欺软怕硬的性格暴露无遗,刘之纶、方正化、周遇吉、陈皋等等有六万人马在手,他们不遵旨回京,皇帝只能选择忍了。一个守城门的千总手上不足三百人马也敢放肆,崇祯哪里肯放过,下令缇骑逮拿,等待这位千总的命运估摸着是人头落地。用人之际,岂肯让给予“红旗军”帮助的明军将佐遭受无妄之灾。锦衣卫刚刚接到捉拿渎职千总的任务,消息就泄露了,旗卫以最快速度转移了张千总的家眷,让张千总直接换上了“红旗军”总旗官服饰,驻进了不夜城“红旗军”营地。缇骑赶到外城之时,张千总家已经人去楼空,崇祯得知消息后勃然大怒,要求锦衣卫、东厂、五城兵马司联合搜捕。可惜三天时间过去了,毫无进展,李若琏、曹化淳亲自进宫如实回禀,不夜城周边有小一万“红旗军”正兵驻扎。一个个都是从辽东血战归来的英雄,火气大得很,麾下不敢得罪,故而整个不夜城都没有搜索。言下之意傻子都听得出来,那位千总被“汉王”的人保护起来了。脾气暴躁的崇祯气得直发抖,可是无计可施,刘之纶、方正化的人马不肯回来,京师内能战的人马数量恐怕还没有“红旗军”多,真起了冲突后果不堪设想。没办法,崇祯只能又选择了忍让。李若琏、曹化淳见皇帝如此心里叹息,他们一个掌握着锦衣卫,一个管理着东厂。他俩提心吊胆,因为皇帝真不计后果跟“红旗军”动手,他俩还不得不硬着头皮干。毕竟他俩蒙受皇恩多年,哪有在紧要关头退缩的道理,至于能不能成功另当别论。态度决定一切,总要率领人马送去让“红旗军”打败,不能主动倒戈投降失了气节遭人唾弃。然暴怒的皇帝只不过自己发了一通脾气,砸了几个茶碗、花瓶后就认怂了,如此这般,以后岂不是要一退再退曹、李二人对视一眼,默默地退出御书房,王承恩也没吭声,挥挥手,几个小太监开始战战兢兢收拾满地的瓷片。刚刚出了宫门,曹化淳就热情邀请李若琏道:“李大人,咱家心里不痛快很想喝点酒,咱们去不夜城一醉方休如何”东厂很大程度上是为了监督锦衣卫而诞生,历代厂督和锦衣卫指挥使都要明争暗斗,最好老死不相往来,哪有相约喝闷酒的道理。李若琏连忙推脱道:“厂公,这样不好吧,人言可畏呀这里耳目众多,难免授人以柄,还是改天再约。”内心里有了打算的曹化淳道:“耳目多又有何用你我都知道那厮就在不夜城,又能怎么着嘿嘿,咱家知道你跟'汉王'有过命交情,不愁退路。咱家都不怕,你还担心什么”李若琏连忙解况且退伍兵回到部落后,现任头领如果针对他们,“红旗军”骑兵不可能听之任之,大有可能以心怀不轨为由把酋长抓去劳动教养。“红旗军”十路人马拉开一千余里的距离往北平推,尽可能围猎散居的蒙古部落,不追求速度,只求这一次大规模军事行动过后,大草原上能够安定三十年。黄汉相信,取代大明后,自己带领亿万汉人发展二三十年,经济能力、科技水平、人口数量倍增不在话下。“大汉帝国”会越来越强毋庸置疑,被动摇了根基的草原名族能够保持不衰退就谢天谢地了。在强大的大汉铁骑震慑下,即便又有某个草原民族想要冒头,等待他们的只有杀头。“红旗军”、建奴两强相争,最吃亏的就是蒙古部落。去年豪格逃窜之时有人马两万,一大半乃是两黄旗精锐,还有一两千葛布什贤超哈,拥有强大的武力,却没有给养。他们想要生存仅仅靠围猎远远不够,只要沿途遇到蒙古部落,他们理所当然要粮食、要人马、要酒肉,无一例外。并不是所有的蒙古部落都愿意孝敬建奴,奋起反抗者不在少数,只可惜建奴的战斗力不是鞑子能够比肩,最后的结果是整个部落都被裹挟着一路往北。豪格能力不强只是相对于红歹是、多尔衮,搞血腥统治倒是不亚于他爷爷野猪皮。他也是长在军营之中,从小就参与打仗、杀人,还得到他老子红歹是的言传身教。已经如同丧家之犬的建奴没了顾忌,对于不乖乖就范的蒙古部落毫不手软,一支杀到他们跪下为止。豪格明白,辽东短期内肯定回不去了,为了避免被“红旗军”围歼争取给大清国留下种子,他们必须逃得越远越好。为了生存,仅仅逃跑远远不够,还得有人放牧、生产,因此豪格发现没有了“红旗军”骑兵穷追不舍后开始收罗蒙古人。“红旗军”的扫北行动开始之时,豪格部已经裹挟了几万蒙古人往北走了两个月,如今已经到了后世的贝加尔湖畔,大明叫做“北海”的地方,距离沈阳直线距离超过六千里。这片区域水源充足,有太多草场,原先一直有不少蒙古部落在这里生息繁衍,只不过没有哪一家有上万兵马,也没有形成过统一。豪格带着一万余甲兵、几万蒙古人到来“北海”后继续血腥统治,杀人、抢牛羊、女人,依靠武力征服了大大小小的部落几十个,人口还多出两三万。扫荡大草原的行动暂时没发现几个建奴,而是征服了能够发现的所有蒙古部落,估摸着总要过两三个月,大军才能够推进到贝加尔湖。由于大量招降纳叛,扫北的结果好于预期,骑兵人马再也不是越打越少,而是越打越多。于是乎,二月初,第一批步兵就踏上了归途,二月中旬入关的队伍赶到京城。第九百三十一章:控制广渠门赶到京师广渠门外的是入关先头部队,全是步兵、炮兵、工兵,人数达到六个千总,携带大小战防炮三百余门。领兵将领中有孙元化、李惟鸾、项祚临等等十几位原大明文武。黄汉这样安排目的不言而喻,就是让满朝文武看到追随“汉王”能够名利双收。外城广渠门守将只是一个实授千总,姓张,手下兵丁连三百都不足。他居然为了谄媚“汉王”直接放这六七千携带了几百门战防炮的客兵入城了,如今这些“红旗军”也驻扎在外城内。崇祯欺软怕硬的性格暴露无遗,刘之纶、方正化、周遇吉、陈皋等等有六万人马在手,他们不遵旨回京,皇帝只能选择忍了。一个守城门的千总手上不足三百人马也敢放肆,崇祯哪里肯放过,下令缇骑逮拿,等待这位千总的命运估摸着是人头落地。用人之际,岂肯让给予“红旗军”帮助的明军将佐遭受无妄之灾。锦衣卫刚刚接到捉拿渎职千总的任务,消息就泄露了,旗卫以最快速度转移了张千总的家眷,让张千总直接换上了“红旗军”总旗官服饰,驻进了不夜城“红旗军”营地。缇骑赶到外城之时,张千总家已经人去楼空,崇祯得知消息后勃然大怒,要求锦衣卫、东厂、五城兵马司联合搜捕。可惜三天时间过去了,毫无进展,李若琏、曹化淳亲自进宫如实回禀,不夜城周边有小一万“红旗军”正兵驻扎。一个个都是从辽东血战归来的英雄,火气大得很,麾下不敢得罪,故而整个不夜城都没有搜索。言下之意傻子都听得出来,那位千总被“汉王”的人保护起来了。脾气暴躁的崇祯气得直发抖,可是无计可施,刘之纶、方正化的人马不肯回来,京师内能战的人马数量恐怕还没有“红旗军”多,真起了冲突后果不堪设想。没办法,崇祯只能又选择了忍让。李若琏、曹化淳见皇帝如此心里叹息,他们一个掌握着锦衣卫,一个管理着东厂。他俩提心吊胆,因为皇帝真不计后果跟“红旗军”动手,他俩还不得不硬着头皮干。毕竟他俩蒙受皇恩多年,哪有在紧要关头退缩的道理,至于能不能成功另当别论。态度决定一切,总要率领人马送去让“红旗军”打败,不能主动倒戈投降失了气节遭人唾弃。然暴怒的皇帝只不过自己发了一通脾气,砸了几个茶碗、花瓶后就认怂了,如此这般,以后岂不是要一退再退曹、李二人对视一眼,默默地退出御书房,王承恩也没吭声,挥挥手,几个小太监开始战战兢兢收拾满地的瓷片。刚刚出了宫门,曹化淳就热情邀请李若琏道:“李大人,咱家心里不痛快很想喝点酒,咱们去不夜城一醉方休如何”东厂很大程度上是为了监督锦衣卫而诞生,历代厂督和锦衣卫指挥使都要明争暗斗,最好老死不相往来,哪有相约喝闷酒的道理。李若琏连忙推脱道:“厂公,这样不好吧,人言可畏呀这里耳目众多,难免授人以柄,还是改天再约。”内心里有了打算的曹化淳道:“耳目多又有何用你我都知道那厮就在不夜城,又能怎么着嘿嘿,咱家知道你跟'汉王'有过命交情,不愁退路。咱家都不怕,你还担心什么”李若琏连忙解况且退伍兵回到部落后,现任头领如果针对他们,“红旗军”骑兵不可能听之任之,大有可能以心怀不轨为由把酋长抓去劳动教养。“红旗军”十路人马拉开一千余里的距离往北平推,尽可能围猎散居的蒙古部落,不追求速度,只求这一次大规模军事行动过后,大草原上能够安定三十年。黄汉相信,取代大明后,自己带领亿万汉人发展二三十年,经济能力、科技水平、人口数量倍增不在话下。“大汉帝国”会越来越强毋庸置疑,被动摇了根基的草原名族能够保持不衰退就谢天谢地了。在强大的大汉铁骑震慑下,即便又有某个草原民族想要冒头,等待他们的只有杀头。“红旗军”、建奴两强相争,最吃亏的就是蒙古部落。去年豪格逃窜之时有人马两万,一大半乃是两黄旗精锐,还有一两千葛布什贤超哈,拥有强大的武力,却没有给养。他们想要生存仅仅靠围猎远远不够,只要沿途遇到蒙古部落,他们理所当然要粮食、要人马、要酒肉,无一例外。并不是所有的蒙古部落都愿意孝敬建奴,奋起反抗者不在少数,只可惜建奴的战斗力不是鞑子能够比肩,最后的结果是整个部落都被裹挟着一路往北。豪格能力不强只是相对于红歹是、多尔衮,搞血腥统治倒是不亚于他爷爷野猪皮。他也是长在军营之中,从小就参与打仗、杀人,还得到他老子红歹是的言传身教。已经如同丧家之犬的建奴没了顾忌,对于不乖乖就范的蒙古部落毫不手软,一支杀到他们跪下为止。豪格明白,辽东短期内肯定回不去了,为了避免被“红旗军”围歼争取给大清国留下种子,他们必须逃得越远越好。为了生存,仅仅逃跑远远不够,还得有人放牧、生产,因此豪格发现没有了“红旗军”骑兵穷追不舍后开始收罗蒙古人。“红旗军”的扫北行动开始之时,豪格部已经裹挟了几万蒙古人往北走了两个月,如今已经到了后世的贝加尔湖畔,大明叫做“北海”的地方,距离沈阳直线距离超过六千里。这片区域水源充足,有太多草场,原先一直有不少蒙古部落在这里生息繁衍,只不过没有哪一家有上万兵马,也没有形成过统一。豪格带着一万余甲兵、几万蒙古人到来“北海”后继续血腥统治,杀人、抢牛羊、女人,依靠武力征服了大大小小的部落几十个,人口还多出两三万。扫荡大草原的行动暂时没发现几个建奴,而是征服了能够发现的所有蒙古部落,估摸着总要过两三个月,大军才能够推进到贝加尔湖。由于大量招降纳叛,扫北的结果好于预期,骑兵人马再也不是越打越少,而是越打越多。于是乎,二月初,第一批步兵就踏上了归途,二月中旬入关的队伍赶到京城。第九百三十一章:控制广渠门赶到京师广渠门外的是入关先头部队,全是步兵、炮兵、工兵,人数达到六个千总,携带大小战防炮三百余门。领兵将领中有孙元化、李惟鸾、项祚临等等十几位原大明文武。黄汉这样安排目的不言而喻,就是让满朝文武看到追随“汉王”能够名利双收。外城广渠门守将只是一个实授千总,姓张,手下兵丁连三百都不足。他居然为了谄媚“汉王”直接放这六七千携带了几百门战防炮的客兵入城了,如今这些“红旗军”也驻扎在外城内。崇祯欺软怕硬的性格暴露无遗,刘之纶、方正化、周遇吉、陈皋等等有六万人马在手,他们不遵旨回京,皇帝只能选择忍了。一个守城门的千总手上不足三百人马也敢放肆,崇祯哪里肯放过,下令缇骑逮拿,等待这位千总的命运估摸着是人头落地。用人之际,岂肯让给予“红旗军”帮助的明军将佐遭受无妄之灾。锦衣卫刚刚接到捉拿渎职千总的任务,消息就泄露了,旗卫以最快速度转移了张千总的家眷,让张千总直接换上了“红旗军”总旗官服饰,驻进了不夜城“红旗军”营地。缇骑赶到外城之时,张千总家已经人去楼空,崇祯得知消息后勃然大怒,要求锦衣卫、东厂、五城兵马司联合搜捕。可惜三天时间过去了,毫无进展,李若琏、曹化淳亲自进宫如实回禀,不夜城周边有小一万“红旗军”正兵驻扎。一个个都是从辽东血战归来的英雄,火气大得很,麾下不敢得罪,故而整个不夜城都没有搜索。言下之意傻子都听得出来,那位千总被“汉王”的人保护起来了。脾气暴躁的崇祯气得直发抖,可是无计可施,刘之纶、方正化的人马不肯回来,京师内能战的人马数量恐怕还没有“红旗军”多,真起了冲突后果不堪设想。没办法,崇祯只能又选择了忍让。李若琏、曹化淳见皇帝如此心里叹息,他们一个掌握着锦衣卫,一个管理着东厂。他俩提心吊胆,因为皇帝真不计后果跟“红旗军”动手,他俩还不得不硬着头皮干。毕竟他俩蒙受皇恩多年,哪有在紧要关头退缩的道理,至于能不能成功另当别论。态度决定一切,总要率领人马送去让“红旗军”打败,不能主动倒戈投降失了气节遭人唾弃。然暴怒的皇帝只不过自己发了一通脾气,砸了几个茶碗、花瓶后就认怂了,如此这般,以后岂不是要一退再退曹、李二人对视一眼,默默地退出御书房,王承恩也没吭声,挥挥手,几个小太监开始战战兢兢收拾满地的瓷片。刚刚出了宫门,曹化淳就热情邀请李若琏道:“李大人,咱家心里不痛快很想喝点酒,咱们去不夜城一醉方休如何”东厂很大程度上是为了监督锦衣卫而诞生,历代厂督和锦衣卫指挥使都要明争暗斗,最好老死不相往来,哪有相约喝闷酒的道理。李若琏连忙推脱道:“厂公,这样不好吧,人言可畏呀这里耳目众多,难免授人以柄,还是改天再约。”内心里有了打算的曹化淳道:“耳目多又有何用你我都知道那厮就在不夜城,又能怎么着嘿嘿,咱家知道你跟'汉王'有过命交情,不愁退路。咱家都不怕,你还担心什么”李若琏连忙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