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方的人马如此不堪一击,本以为拥有了争夺天下实力的高迎祥被现实打脸了,他必须做出选择,北上阻击房连栋部南下,还是出兵攻击川军救援被围困的汉中李自成接到了老丈人的撤退命令后,立刻退往洛阳方向,此时赵十三已经完全掌控了整个洛阳城,他决定采取关门打狗的办法对付李自成。靳明虎得到了通知,“插翅虎”部都在积极准备反戈一击。正在组织渡河的憨子也得知了赵十三的计划,他立刻下达命令,已经渡河的骑兵往洛阳北集结。届时他会亲自率领所有已经集结的骑兵突击到达洛阳城外的流寇,策应赵十三的斩首行动。李自成比较谨慎,他不可能冒冒失失进入洛阳城,肯定会带着心腹人马。赵十三的计划很简单,只要发现李自成入城了,立刻斩断城门口和瓮城内的千斤闸阻断后续人马入城,阻断已经通过瓮城的人马回援,然后集中力量袭杀陷入瓮城的李自成。只要能够当场擒获或者斩杀李自成,就能够严重打击流寇的士气,就会有不少流寇头领思想动摇。进展顺利,狡诈的李自成没有率先打马入城,而是派遣心腹部将刘芳亮率领三千老营铁骑入城,他率领中军紧跟其后。当李自成刚刚通过城门洞,刘芳亮的三千人马刚刚通过瓮城,城墙上忽然冒出两三千人,上百抬枪、小炮、上千火铳打响,城门口的千斤闸轰然落下。“斩杀李自成,投奔红旗军搏个前程似锦啊”“从贼没有前途,早晚会送了命,兄弟们倒戈吧”洛阳城外的“插翅虎”部呐喊着冲向被千斤闸斩断队伍的李自成嫡系人马,突生变故,“革里眼”部、“射塌天”部流寇傻眼了,一时不知如何应对。“闯塌天”刘国能反应还算可以,他立刻振臂高呼道:“兄弟们跟着老子上,擒拿李自成、田见秀、郝摇旗投奔红旗军啊”城外顿时陷入混战,太多流寇大头领的第一反应不是挥刀子拼命,而是立刻带领马队逃跑,争取早一刻离开这个是非之地。赵十三之所以亲自动手算计李自成,是因为斩杀李自成的功劳乃是剿寇首功之一。有可能因为黄汉的穿越,崇祯十三年的李自成再也不是如历史上那般鸿运当头。他在东路的地位最高,骑着高头大马如同众星捧月般目标明显,赵十三、韩满枝亲自参与射击,有千百杆铳、十几门小炮、几十支抬枪都是往李自成这一边招呼。历史上打不死的小强不强了,连人带马被打得千疮百孔,当场死亡,身边的几个心腹将领和一百余亲卫也被殃及池鱼。被堵在瓮城里的一千余流寇无法战斗,而是被一边倒的屠杀,几轮枪炮袭击后,幸存的流寇无一例外大声哭喊起来。“兄弟们莫要打了,闯将已经被打死了,我们投降”洛阳城外的混战也没有持续太久,那是因为憨子带着一万余“红旗军”铁骑及时赶到战场。力量悬殊,“红旗军”打流寇真是杀鸡用牛刀,三下五除二尘埃落定,俘获流寇不低于五万,战场上留下了不足一万具尸体,绝大多数是李自成的嫡系。被堵在洛阳城里的刘芳亮带着李自成苦心经营多年的老营马匪负隅顽抗,然陷入巷战后,骑兵的优势不复存在,“插翅虎”部的铳手占了大便宜。再加上赵十三割下李自成的人头挑在竹竿上,表明了“红旗军”的身份进行劝降,动摇了一部分马贼,流寇的抵抗力越来越弱。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是刘芳亮被“插翅虎”部为数不多的狙击手击毙,一千五百多幸存的老营马匪知道跑不脱,不得不选择了投降。裴大能、盛玉花早就带领几十旗卫潜入开封城联络前期潜伏的老部下,打入流寇内部的旗卫基本上都混到了一官半职,也策反了不少流寇。张守中率领“插翅虎”部几千人马进入开封后,只不过用了三天时间就基本控制了这座大城。因此开封的情况还要好于洛阳,相当于是不战而下,几千流寇反正,几千流寇成为了俘虏。接下来几天形势更加明朗,主要原因当然是黄河北岸的二十万人马陆续渡河,中原战场多出六七万精锐骑兵,十几万步兵,其中还有装备自行车的足三万人,流寇哪里有能力对抗憨子、孙传庭、陈奇瑜得知流寇东路主将李自成授首,都认为河南不会再有重头戏。留下张扬、尚可义诸将协助赵坤、谷如山等等将领清缴河南的流寇残部,憨子、孙传庭等等文官武将率领五万铁骑五万步兵穿过潼关追击高迎祥而去。第九百五十二章:强攻汉中城流寇中有教父级造反头子高迎祥存在,故而没有显出长相猥琐的李自成有多么牛逼。孙传庭、憨子等等文官武将无法理解为何李自成的脑袋会跟高迎祥一般重要。“汉王”口谕已经传达全军,指定斩杀李自成乃是剿寇首功之一,“红旗军”文官武将当然不会有异议。为了确保不会出现笑话,李自成、刘芳亮、田见秀、郝摇旗等等几十个大头目的首级经过熟悉他们的流寇降卒反复确认。再让在洛阳城外反戈一击协助“插翅虎”部袭杀李自成嫡系的刘国能一一辨认。经过多方验证无误后,陈奇瑜亲自书写捷报,憨子、孙传庭等等签字用印派遣一队信使送往京城报捷。报捷信使疾驰京师一路呐喊:“河南大捷,洛阳、开封光复,李自成授首”沿途军民惊呆了,刚刚瞧见“红旗军”南下没几天啊怎么就夺回洛阳、开封了那个叫做李自成的流寇头子据说很厉害呢,这就交代了黄汉也很意外,印象中的小强就这样死了吗娘的,老子还想逮住那厮活剥皮呢,便宜了那个异族搅屎棍此时正处在朝代更替的节点,舆论导向尤其重要,“汉王”伟大光荣正确的光辉形象要大力宣传。没有内容还要编出故事,有了河南大捷,光复洛阳、开封,歼灭二十万流寇的辉煌战果当然要大吹大擂。“红旗日报”、“京师晚报”等等报纸头版头条刊登文章为“汉王”歌功颂德的同时叙说河南大捷,京师军民再次组织浩大的游行庆祝收复中原。整个京畿之地一片欢腾,山呼“汉王万岁”者越来越多,发自于内心里的比例越来越高。现在的京师外城夜里不关闭城门,由于十几条主街道都搞了亮化,整个外城都被点亮,万家灯火跟整洁明亮的街道交相辉映美不胜收。。黄汉加大了基本建设投入,京师附近的路况应该是最好的,华灯初上,城里、城郊笑语盈盈的游人就会涌向“广左福地”、“不夜城商业区”。黄四方、李三娘子、李若琏、娄允等等负责维持秩序,意气风发的宣传部右侍郎阮大铖组织班底搭台唱戏,而且是出动全明星阵容同时演绎十几台戏连演三天,庆贺王师平定中原。十几个露天戏台大多数选择在外城内庙宇、道观的广场上,也有两个搭建在儿童乐园东、西大门口,步行街两头也有搭建。每个戏台附近都有小商小贩在做买卖,绝大多数是卖些零食,那场面相当火爆,热闹的程度超过了庙会。太多住在内城的官家小姐、公子趋之若鹜,紫禁城里不当值的太监、宫女纷至沓来。黄汉经验丰富,顾头不顾腚的傻事不会做,明白游人大规模聚集容易发生灾难性事故。因此特意安排黄四方、李三娘子、李若琏、娄允等等负责维持秩序,防犯发生火灾,不许车马牲口上街,并且准备应急方案。有心理准备,又有管理经验,三天的庆贺没有大事故发生,京城三夜鱼龙舞,几十万军民官宦乐在其中乐而忘返,预祝太平盛世即将来到。内城防务被“红旗军”接管后外松内紧,通往外城的几座城门夜里也不关闭,紫禁城里出来的太监、宫女出入内外城基本上没人管。旗卫已经渗透紫禁城,小太监、低级宫女中就有不少是旗卫的眼线,皇帝、皇后、嫔妃、大太监的一举一动尽在掌握中。王师光复中原的消息当然在紫禁城里传开了,连不谙世事的低级宫女、小太监都知道两相对比,都认为“汉王”太厉害了,无敌天下名副其实,问鼎天下恐怕无人能阻。崇祯听到河南收复二十万流寇土崩瓦解的消息后心中五味杂陈,他感到高兴的同时也在哀叹命运多舛陕西战场同样打得有声有色,憋足了劲的白杆兵、川军渴望立功,包围汉中城后立刻开始准备攻城器械。顾准、秦妡怡虽然不太愿意采取蚁附攻城的方式夺取汉中,但是不能挫伤了高昂的士气。他们跟秦良玉、马祥麟、张凤仪、秦翼明等等协商后决定全力攻打汉中南门。三天后,太阳刚刚升起,集中使用的五百门大小火炮开始轰击城墙,顾准亲自率领一千米尼枪手散落在汉中南城墙外二百步内枪打出头鸟。流寇哪里见识过步炮协同作战,更加没见过一次性动用几百门火炮的大阵仗,顿时吓得魂不附体。纵然李过率领亲卫奋力弹压根本无法阻止麾下小卒抱头鼠窜,还没见到明军接近城墙根儿,城头守军就已经所剩无几。白杆兵、川军呐喊着扛着云梯登城之时,南城的抵抗已经微乎其微。城池攻防战没有轮得着女兵营上,主攻的是白杆兵,她们的任务是提供火力掩护。秦翼明、秦拱明、马祥麟等等白杆兵将领都已经从顾准、杨小锤等等“红旗军”将领口中得知了最新消息。意识到改朝换代的日子没多久了,妹夫将要成为“大汉帝国”的皇帝,令人遗憾的是妹妹当不上皇后,只能是皇妃。他们存了小心思,刻意辅佐妹妹的女兵营建功,希望妹妹能够得到皇贵妃的封号,奠定后宫第二人的位置。因此立功、露脸的机会有意让给女兵营,硬碰硬的恶战,秦翼明、马祥麟等等抢着上。可惜敌人太怂,开战仅仅两个时辰,主将就死了,这城还怎么守在“投降不杀”的川音中,绝大多数流寇高举双手跪在地上瑟瑟发抖,没多久整个城池红旗飘舞。高迎祥终于用不着纠结如何选择,因为汉中丢了李过生死不明,川军已经越过汉中杀奔西安。全取延安府的数万“红旗军”已经南下,距离西安已经不足三百里。如同一场梦,转眼间高迎祥又面临绝境,东南西北唯有西边貌似还有一线生机。然高迎祥不甘心远走大西北,他出了昏招,居然率领主力人马退入西安。有可能这个历代皇都意义非凡,高迎祥实在割舍不下,也可能是西安城里有太多粮食、家当和眷属,高迎祥认为有坚守住的可能性。流寇居然不跑了,得到这个消息的孙传庭、陈奇瑜欣喜若狂,他们亲自骑马疾驰,居然跟得上憨子指挥的全骑兵队伍。高迎祥进入西安的第二天,憨子率领的五万余骑兵就杀到了,才半天过去,西线的一万五千自行车步兵超过九成已经赶到。第三天,西安城就被十几万“红旗军”和白杆兵、川军团团包围。第九百五十三章:围住高迎祥古都西安城高墙厚,粮草充足,有流寇、老百姓不下于五十万,其中能够参与守城的青壮年不低于十五万。经过多方确认,高迎祥和一大半大贼骨头被围进去了,孙传庭、陈奇瑜这两位剿寇多年的文官兴奋莫名。往事历历在目,他们哪会肯再来一次打蛇不死以前也曾经多次围困流寇,可惜最后都是功亏一篑,主要原因就是大明文官武将各怀鬼胎,士卒惜命爱财不肯苦战。如今有了万众一心的“红旗军”,大事可成孙传庭、陈奇瑜部署包围之时坚决不采用围三厥一的办法,就是要满足此战彻底消灭流寇有生力量的计划,不肯他们逃入山区增加围剿的难度。他们相信“红旗军”的战斗力,相信这些英勇的将士们能够把包围圈经营成为铜墙铁壁,流寇敢来拼命只有一个结果送命但是夺取西安不能复制火烧沈阳的模式,一把火烧死四五十万汉人,纵然这些人中有一大半是流寇或者流寇家小,黄汉也不能这么做。采取长期围困的模式也不行,因为真到了缺粮之时,率先饿死的一定是老百姓,流寇的老营人马肯定会一直坚持到最后。秦良玉只知道“汉王”完成了平辽,但是不知道“红旗军”夺取沈阳的细节,由于杀戮太重,“红旗日报”有关于沈阳攻防战的报道也是含糊其辞。老夫人见到了已经贵为侯爵的憨子后,特意摆开宴席请憨子和孙传庭、陈奇瑜等等文官武将喝酒,席间细问整个平辽大战的始末。经历过平辽大战的文官武将都乐意一边喝酒一边讲历时一年有余的战事,特别是几乎每一次大战都没有缺席的憨子。憨子打心眼里尊重秦夫人,一直以晚辈自居,当然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他不仅仅讲了十几万骑兵对决的震撼,还讲述沈阳过火后化为焦土的惨景。憨子很诚恳地告诉秦良玉以及白杆兵诸将,如果采用夺取沈阳的方式拿下西安,城中的几十万军民肯定十不存一。因此“汉王”下达命令攻城为下攻心为上,采取宣传攻势尽可能十几个露天戏台大多数选择在外城内庙宇、道观的广场上,也有两个搭建在儿童乐园东、西大门口,步行街两头也有搭建。每个戏台附近都有小商小贩在做买卖,绝大多数是卖些零食,那场面相当火爆,热闹的程度超过了庙会。太多住在内城的官家小姐、公子趋之若鹜,紫禁城里不当值的太监、宫女纷至沓来。黄汉经验丰富,顾头不顾腚的傻事不会做,明白游人大规模聚集容易发生灾难性事故。因此特意安排黄四方、李三娘子、李若琏、娄允等等负责维持秩序,防犯发生火灾,不许车马牲口上街,并且准备应急方案。有心理准备,又有管理经验,三天的庆贺没有大事故发生,京城三夜鱼龙舞,几十万军民官宦乐在其中乐而忘返,预祝太平盛世即将来到。内城防务被“红旗军”接管后外松内紧,通往外城的几座城门夜里也不关闭,紫禁城里出来的太监、宫女出入内外城基本上没人管。旗卫已经渗透紫禁城,小太监、低级宫女中就有不少是旗卫的眼线,皇帝、皇后、嫔妃、大太监的一举一动尽在掌握中。王师光复中原的消息当然在紫禁城里传开了,连不谙世事的低级宫女、小太监都知道两相对比,都认为“汉王”太厉害了,无敌天下名副其实,问鼎天下恐怕无人能阻。崇祯听到河南收复二十万流寇土崩瓦解的消息后心中五味杂陈,他感到高兴的同时也在哀叹命运多舛陕西战场同样打得有声有色,憋足了劲的白杆兵、川军渴望立功,包围汉中城后立刻开始准备攻城器械。顾准、秦妡怡虽然不太愿意采取蚁附攻城的方式夺取汉中,但是不能挫伤了高昂的士气。他们跟秦良玉、马祥麟、张凤仪、秦翼明等等协商后决定全力攻打汉中南门。三天后,太阳刚刚升起,集中使用的五百门大小火炮开始轰击城墙,顾准亲自率领一千米尼枪手散落在汉中南城墙外二百步内枪打出头鸟。流寇哪里见识过步炮协同作战,更加没见过一次性动用几百门火炮的大阵仗,顿时吓得魂不附体。纵然李过率领亲卫奋力弹压根本无法阻止麾下小卒抱头鼠窜,还没见到明军接近城墙根儿,城头守军就已经所剩无几。白杆兵、川军呐喊着扛着云梯登城之时,南城的抵抗已经微乎其微。城池攻防战没有轮得着女兵营上,主攻的是白杆兵,她们的任务是提供火力掩护。秦翼明、秦拱明、马祥麟等等白杆兵将领都已经从顾准、杨小锤等等“红旗军”将领口中得知了最新消息。意识到改朝换代的日子没多久了,妹夫将要成为“大汉帝国”的皇帝,令人遗憾的是妹妹当不上皇后,只能是皇妃。他们存了小心思,刻意辅佐妹妹的女兵营建功,希望妹妹能够得到皇贵妃的封号,奠定后宫第二人的位置。因此立功、露脸的机会有意让给女兵营,硬碰硬的恶战,秦翼明、马祥麟等等抢着上。可惜敌人太怂,开战仅仅两个时辰,主将就死了,这城还怎么守在“投降不杀”的川音中,绝大多数流寇高举双手跪在地上瑟瑟发抖,没多久整个城池红旗飘舞。高迎祥终于用不着纠结如何选择,因为汉中丢了李过生死不明,川军已经越过汉中杀奔西安。全取延安府的数万“红旗军”已经南下,距离西安已经不足三百里。如同一场梦,转眼间高迎祥又面临绝境,东南西北唯有西边貌似还有一线生机。然高迎祥不甘心远走大西北,他出了昏招,居然率领主力人马退入西安。有可能这个历代皇都意义非凡,高迎祥实在割舍不下,也可能是西安城里有太多粮食、家当和眷属,高迎祥认为有坚守住的可能性。流寇居然不跑了,得到这个消息的孙传庭、陈奇瑜欣喜若狂,他们亲自骑马疾驰,居然跟得上憨子指挥的全骑兵队伍。高迎祥进入西安的第二天,憨子率领的五万余骑兵就杀到了,才半天过去,西线的一万五千自行车步兵超过九成已经赶到。第三天,西安城就被十几万“红旗军”和白杆兵、川军团团包围。第九百五十三章:围住高迎祥古都西安城高墙厚,粮草充足,有流寇、老百姓不下于五十万,其中能够参与守城的青壮年不低于十五万。经过多方确认,高迎祥和一大半大贼骨头被围进去了,孙传庭、陈奇瑜这两位剿寇多年的文官兴奋莫名。往事历历在目,他们哪会肯再来一次打蛇不死以前也曾经多次围困流寇,可惜最后都是功亏一篑,主要原因就是大明文官武将各怀鬼胎,士卒惜命爱财不肯苦战。如今有了万众一心的“红旗军”,大事可成孙传庭、陈奇瑜部署包围之时坚决不采用围三厥一的办法,就是要满足此战彻底消灭流寇有生力量的计划,不肯他们逃入山区增加围剿的难度。他们相信“红旗军”的战斗力,相信这些英勇的将士们能够把包围圈经营成为铜墙铁壁,流寇敢来拼命只有一个结果送命但是夺取西安不能复制火烧沈阳的模式,一把火烧死四五十万汉人,纵然这些人中有一大半是流寇或者流寇家小,黄汉也不能这么做。采取长期围困的模式也不行,因为真到了缺粮之时,率先饿死的一定是老百姓,流寇的老营人马肯定会一直坚持到最后。秦良玉只知道“汉王”完成了平辽,但是不知道“红旗军”夺取沈阳的细节,由于杀戮太重,“红旗日报”有关于沈阳攻防战的报道也是含糊其辞。老夫人见到了已经贵为侯爵的憨子后,特意摆开宴席请憨子和孙传庭、陈奇瑜等等文官武将喝酒,席间细问整个平辽大战的始末。经历过平辽大战的文官武将都乐意一边喝酒一边讲历时一年有余的战事,特别是几乎每一次大战都没有缺席的憨子。憨子打心眼里尊重秦夫人,一直以晚辈自居,当然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他不仅仅讲了十几万骑兵对决的震撼,还讲述沈阳过火后化为焦土的惨景。憨子很诚恳地告诉秦良玉以及白杆兵诸将,如果采用夺取沈阳的方式拿下西安,城中的几十万军民肯定十不存一。因此“汉王”下达命令攻城为下攻心为上,采取宣传攻势尽可能十几个露天戏台大多数选择在外城内庙宇、道观的广场上,也有两个搭建在儿童乐园东、西大门口,步行街两头也有搭建。每个戏台附近都有小商小贩在做买卖,绝大多数是卖些零食,那场面相当火爆,热闹的程度超过了庙会。太多住在内城的官家小姐、公子趋之若鹜,紫禁城里不当值的太监、宫女纷至沓来。黄汉经验丰富,顾头不顾腚的傻事不会做,明白游人大规模聚集容易发生灾难性事故。因此特意安排黄四方、李三娘子、李若琏、娄允等等负责维持秩序,防犯发生火灾,不许车马牲口上街,并且准备应急方案。有心理准备,又有管理经验,三天的庆贺没有大事故发生,京城三夜鱼龙舞,几十万军民官宦乐在其中乐而忘返,预祝太平盛世即将来到。内城防务被“红旗军”接管后外松内紧,通往外城的几座城门夜里也不关闭,紫禁城里出来的太监、宫女出入内外城基本上没人管。旗卫已经渗透紫禁城,小太监、低级宫女中就有不少是旗卫的眼线,皇帝、皇后、嫔妃、大太监的一举一动尽在掌握中。王师光复中原的消息当然在紫禁城里传开了,连不谙世事的低级宫女、小太监都知道两相对比,都认为“汉王”太厉害了,无敌天下名副其实,问鼎天下恐怕无人能阻。崇祯听到河南收复二十万流寇土崩瓦解的消息后心中五味杂陈,他感到高兴的同时也在哀叹命运多舛陕西战场同样打得有声有色,憋足了劲的白杆兵、川军渴望立功,包围汉中城后立刻开始准备攻城器械。顾准、秦妡怡虽然不太愿意采取蚁附攻城的方式夺取汉中,但是不能挫伤了高昂的士气。他们跟秦良玉、马祥麟、张凤仪、秦翼明等等协商后决定全力攻打汉中南门。三天后,太阳刚刚升起,集中使用的五百门大小火炮开始轰击城墙,顾准亲自率领一千米尼枪手散落在汉中南城墙外二百步内枪打出头鸟。流寇哪里见识过步炮协同作战,更加没见过一次性动用几百门火炮的大阵仗,顿时吓得魂不附体。纵然李过率领亲卫奋力弹压根本无法阻止麾下小卒抱头鼠窜,还没见到明军接近城墙根儿,城头守军就已经所剩无几。白杆兵、川军呐喊着扛着云梯登城之时,南城的抵抗已经微乎其微。城池攻防战没有轮得着女兵营上,主攻的是白杆兵,她们的任务是提供火力掩护。秦翼明、秦拱明、马祥麟等等白杆兵将领都已经从顾准、杨小锤等等“红旗军”将领口中得知了最新消息。意识到改朝换代的日子没多久了,妹夫将要成为“大汉帝国”的皇帝,令人遗憾的是妹妹当不上皇后,只能是皇妃。他们存了小心思,刻意辅佐妹妹的女兵营建功,希望妹妹能够得到皇贵妃的封号,奠定后宫第二人的位置。因此立功、露脸的机会有意让给女兵营,硬碰硬的恶战,秦翼明、马祥麟等等抢着上。可惜敌人太怂,开战仅仅两个时辰,主将就死了,这城还怎么守在“投降不杀”的川音中,绝大多数流寇高举双手跪在地上瑟瑟发抖,没多久整个城池红旗飘舞。高迎祥终于用不着纠结如何选择,因为汉中丢了李过生死不明,川军已经越过汉中杀奔西安。全取延安府的数万“红旗军”已经南下,距离西安已经不足三百里。如同一场梦,转眼间高迎祥又面临绝境,东南西北唯有西边貌似还有一线生机。然高迎祥不甘心远走大西北,他出了昏招,居然率领主力人马退入西安。有可能这个历代皇都意义非凡,高迎祥实在割舍不下,也可能是西安城里有太多粮食、家当和眷属,高迎祥认为有坚守住的可能性。流寇居然不跑了,得到这个消息的孙传庭、陈奇瑜欣喜若狂,他们亲自骑马疾驰,居然跟得上憨子指挥的全骑兵队伍。高迎祥进入西安的第二天,憨子率领的五万余骑兵就杀到了,才半天过去,西线的一万五千自行车步兵超过九成已经赶到。第三天,西安城就被十几万“红旗军”和白杆兵、川军团团包围。第九百五十三章:围住高迎祥古都西安城高墙厚,粮草充足,有流寇、老百姓不下于五十万,其中能够参与守城的青壮年不低于十五万。经过多方确认,高迎祥和一大半大贼骨头被围进去了,孙传庭、陈奇瑜这两位剿寇多年的文官兴奋莫名。往事历历在目,他们哪会肯再来一次打蛇不死以前也曾经多次围困流寇,可惜最后都是功亏一篑,主要原因就是大明文官武将各怀鬼胎,士卒惜命爱财不肯苦战。如今有了万众一心的“红旗军”,大事可成孙传庭、陈奇瑜部署包围之时坚决不采用围三厥一的办法,就是要满足此战彻底消灭流寇有生力量的计划,不肯他们逃入山区增加围剿的难度。他们相信“红旗军”的战斗力,相信这些英勇的将士们能够把包围圈经营成为铜墙铁壁,流寇敢来拼命只有一个结果送命但是夺取西安不能复制火烧沈阳的模式,一把火烧死四五十万汉人,纵然这些人中有一大半是流寇或者流寇家小,黄汉也不能这么做。采取长期围困的模式也不行,因为真到了缺粮之时,率先饿死的一定是老百姓,流寇的老营人马肯定会一直坚持到最后。秦良玉只知道“汉王”完成了平辽,但是不知道“红旗军”夺取沈阳的细节,由于杀戮太重,“红旗日报”有关于沈阳攻防战的报道也是含糊其辞。老夫人见到了已经贵为侯爵的憨子后,特意摆开宴席请憨子和孙传庭、陈奇瑜等等文官武将喝酒,席间细问整个平辽大战的始末。经历过平辽大战的文官武将都乐意一边喝酒一边讲历时一年有余的战事,特别是几乎每一次大战都没有缺席的憨子。憨子打心眼里尊重秦夫人,一直以晚辈自居,当然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他不仅仅讲了十几万骑兵对决的震撼,还讲述沈阳过火后化为焦土的惨景。憨子很诚恳地告诉秦良玉以及白杆兵诸将,如果采用夺取沈阳的方式拿下西安,城中的几十万军民肯定十不存一。因此“汉王”下达命令攻城为下攻心为上,采取宣传攻势尽可能十几个露天戏台大多数选择在外城内庙宇、道观的广场上,也有两个搭建在儿童乐园东、西大门口,步行街两头也有搭建。每个戏台附近都有小商小贩在做买卖,绝大多数是卖些零食,那场面相当火爆,热闹的程度超过了庙会。太多住在内城的官家小姐、公子趋之若鹜,紫禁城里不当值的太监、宫女纷至沓来。黄汉经验丰富,顾头不顾腚的傻事不会做,明白游人大规模聚集容易发生灾难性事故。因此特意安排黄四方、李三娘子、李若琏、娄允等等负责维持秩序,防犯发生火灾,不许车马牲口上街,并且准备应急方案。有心理准备,又有管理经验,三天的庆贺没有大事故发生,京城三夜鱼龙舞,几十万军民官宦乐在其中乐而忘返,预祝太平盛世即将来到。内城防务被“红旗军”接管后外松内紧,通往外城的几座城门夜里也不关闭,紫禁城里出来的太监、宫女出入内外城基本上没人管。旗卫已经渗透紫禁城,小太监、低级宫女中就有不少是旗卫的眼线,皇帝、皇后、嫔妃、大太监的一举一动尽在掌握中。王师光复中原的消息当然在紫禁城里传开了,连不谙世事的低级宫女、小太监都知道两相对比,都认为“汉王”太厉害了,无敌天下名副其实,问鼎天下恐怕无人能阻。崇祯听到河南收复二十万流寇土崩瓦解的消息后心中五味杂陈,他感到高兴的同时也在哀叹命运多舛陕西战场同样打得有声有色,憋足了劲的白杆兵、川军渴望立功,包围汉中城后立刻开始准备攻城器械。顾准、秦妡怡虽然不太愿意采取蚁附攻城的方式夺取汉中,但是不能挫伤了高昂的士气。他们跟秦良玉、马祥麟、张凤仪、秦翼明等等协商后决定全力攻打汉中南门。三天后,太阳刚刚升起,集中使用的五百门大小火炮开始轰击城墙,顾准亲自率领一千米尼枪手散落在汉中南城墙外二百步内枪打出头鸟。流寇哪里见识过步炮协同作战,更加没见过一次性动用几百门火炮的大阵仗,顿时吓得魂不附体。纵然李过率领亲卫奋力弹压根本无法阻止麾下小卒抱头鼠窜,还没见到明军接近城墙根儿,城头守军就已经所剩无几。白杆兵、川军呐喊着扛着云梯登城之时,南城的抵抗已经微乎其微。城池攻防战没有轮得着女兵营上,主攻的是白杆兵,她们的任务是提供火力掩护。秦翼明、秦拱明、马祥麟等等白杆兵将领都已经从顾准、杨小锤等等“红旗军”将领口中得知了最新消息。意识到改朝换代的日子没多久了,妹夫将要成为“大汉帝国”的皇帝,令人遗憾的是妹妹当不上皇后,只能是皇妃。他们存了小心思,刻意辅佐妹妹的女兵营建功,希望妹妹能够得到皇贵妃的封号,奠定后宫第二人的位置。因此立功、露脸的机会有意让给女兵营,硬碰硬的恶战,秦翼明、马祥麟等等抢着上。可惜敌人太怂,开战仅仅两个时辰,主将就死了,这城还怎么守在“投降不杀”的川音中,绝大多数流寇高举双手跪在地上瑟瑟发抖,没多久整个城池红旗飘舞。高迎祥终于用不着纠结如何选择,因为汉中丢了李过生死不明,川军已经越过汉中杀奔西安。全取延安府的数万“红旗军”已经南下,距离西安已经不足三百里。如同一场梦,转眼间高迎祥又面临绝境,东南西北唯有西边貌似还有一线生机。然高迎祥不甘心远走大西北,他出了昏招,居然率领主力人马退入西安。有可能这个历代皇都意义非凡,高迎祥实在割舍不下,也可能是西安城里有太多粮食、家当和眷属,高迎祥认为有坚守住的可能性。流寇居然不跑了,得到这个消息的孙传庭、陈奇瑜欣喜若狂,他们亲自骑马疾驰,居然跟得上憨子指挥的全骑兵队伍。高迎祥进入西安的第二天,憨子率领的五万余骑兵就杀到了,才半天过去,西线的一万五千自行车步兵超过九成已经赶到。第三天,西安城就被十几万“红旗军”和白杆兵、川军团团包围。第九百五十三章:围住高迎祥古都西安城高墙厚,粮草充足,有流寇、老百姓不下于五十万,其中能够参与守城的青壮年不低于十五万。经过多方确认,高迎祥和一大半大贼骨头被围进去了,孙传庭、陈奇瑜这两位剿寇多年的文官兴奋莫名。往事历历在目,他们哪会肯再来一次打蛇不死以前也曾经多次围困流寇,可惜最后都是功亏一篑,主要原因就是大明文官武将各怀鬼胎,士卒惜命爱财不肯苦战。如今有了万众一心的“红旗军”,大事可成孙传庭、陈奇瑜部署包围之时坚决不采用围三厥一的办法,就是要满足此战彻底消灭流寇有生力量的计划,不肯他们逃入山区增加围剿的难度。他们相信“红旗军”的战斗力,相信这些英勇的将士们能够把包围圈经营成为铜墙铁壁,流寇敢来拼命只有一个结果送命但是夺取西安不能复制火烧沈阳的模式,一把火烧死四五十万汉人,纵然这些人中有一大半是流寇或者流寇家小,黄汉也不能这么做。采取长期围困的模式也不行,因为真到了缺粮之时,率先饿死的一定是老百姓,流寇的老营人马肯定会一直坚持到最后。秦良玉只知道“汉王”完成了平辽,但是不知道“红旗军”夺取沈阳的细节,由于杀戮太重,“红旗日报”有关于沈阳攻防战的报道也是含糊其辞。老夫人见到了已经贵为侯爵的憨子后,特意摆开宴席请憨子和孙传庭、陈奇瑜等等文官武将喝酒,席间细问整个平辽大战的始末。经历过平辽大战的文官武将都乐意一边喝酒一边讲历时一年有余的战事,特别是几乎每一次大战都没有缺席的憨子。憨子打心眼里尊重秦夫人,一直以晚辈自居,当然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他不仅仅讲了十几万骑兵对决的震撼,还讲述沈阳过火后化为焦土的惨景。憨子很诚恳地告诉秦良玉以及白杆兵诸将,如果采用夺取沈阳的方式拿下西安,城中的几十万军民肯定十不存一。因此“汉王”下达命令攻城为下攻心为上,采取宣传攻势尽可能十几个露天戏台大多数选择在外城内庙宇、道观的广场上,也有两个搭建在儿童乐园东、西大门口,步行街两头也有搭建。每个戏台附近都有小商小贩在做买卖,绝大多数是卖些零食,那场面相当火爆,热闹的程度超过了庙会。太多住在内城的官家小姐、公子趋之若鹜,紫禁城里不当值的太监、宫女纷至沓来。黄汉经验丰富,顾头不顾腚的傻事不会做,明白游人大规模聚集容易发生灾难性事故。因此特意安排黄四方、李三娘子、李若琏、娄允等等负责维持秩序,防犯发生火灾,不许车马牲口上街,并且准备应急方案。有心理准备,又有管理经验,三天的庆贺没有大事故发生,京城三夜鱼龙舞,几十万军民官宦乐在其中乐而忘返,预祝太平盛世即将来到。内城防务被“红旗军”接管后外松内紧,通往外城的几座城门夜里也不关闭,紫禁城里出来的太监、宫女出入内外城基本上没人管。旗卫已经渗透紫禁城,小太监、低级宫女中就有不少是旗卫的眼线,皇帝、皇后、嫔妃、大太监的一举一动尽在掌握中。王师光复中原的消息当然在紫禁城里传开了,连不谙世事的低级宫女、小太监都知道两相对比,都认为“汉王”太厉害了,无敌天下名副其实,问鼎天下恐怕无人能阻。崇祯听到河南收复二十万流寇土崩瓦解的消息后心中五味杂陈,他感到高兴的同时也在哀叹命运多舛陕西战场同样打得有声有色,憋足了劲的白杆兵、川军渴望立功,包围汉中城后立刻开始准备攻城器械。顾准、秦妡怡虽然不太愿意采取蚁附攻城的方式夺取汉中,但是不能挫伤了高昂的士气。他们跟秦良玉、马祥麟、张凤仪、秦翼明等等协商后决定全力攻打汉中南门。三天后,太阳刚刚升起,集中使用的五百门大小火炮开始轰击城墙,顾准亲自率领一千米尼枪手散落在汉中南城墙外二百步内枪打出头鸟。流寇哪里见识过步炮协同作战,更加没见过一次性动用几百门火炮的大阵仗,顿时吓得魂不附体。纵然李过率领亲卫奋力弹压根本无法阻止麾下小卒抱头鼠窜,还没见到明军接近城墙根儿,城头守军就已经所剩无几。白杆兵、川军呐喊着扛着云梯登城之时,南城的抵抗已经微乎其微。城池攻防战没有轮得着女兵营上,主攻的是白杆兵,她们的任务是提供火力掩护。秦翼明、秦拱明、马祥麟等等白杆兵将领都已经从顾准、杨小锤等等“红旗军”将领口中得知了最新消息。意识到改朝换代的日子没多久了,妹夫将要成为“大汉帝国”的皇帝,令人遗憾的是妹妹当不上皇后,只能是皇妃。他们存了小心思,刻意辅佐妹妹的女兵营建功,希望妹妹能够得到皇贵妃的封号,奠定后宫第二人的位置。因此立功、露脸的机会有意让给女兵营,硬碰硬的恶战,秦翼明、马祥麟等等抢着上。可惜敌人太怂,开战仅仅两个时辰,主将就死了,这城还怎么守在“投降不杀”的川音中,绝大多数流寇高举双手跪在地上瑟瑟发抖,没多久整个城池红旗飘舞。高迎祥终于用不着纠结如何选择,因为汉中丢了李过生死不明,川军已经越过汉中杀奔西安。全取延安府的数万“红旗军”已经南下,距离西安已经不足三百里。如同一场梦,转眼间高迎祥又面临绝境,东南西北唯有西边貌似还有一线生机。然高迎祥不甘心远走大西北,他出了昏招,居然率领主力人马退入西安。有可能这个历代皇都意义非凡,高迎祥实在割舍不下,也可能是西安城里有太多粮食、家当和眷属,高迎祥认为有坚守住的可能性。流寇居然不跑了,得到这个消息的孙传庭、陈奇瑜欣喜若狂,他们亲自骑马疾驰,居然跟得上憨子指挥的全骑兵队伍。高迎祥进入西安的第二天,憨子率领的五万余骑兵就杀到了,才半天过去,西线的一万五千自行车步兵超过九成已经赶到。第三天,西安城就被十几万“红旗军”和白杆兵、川军团团包围。第九百五十三章:围住高迎祥古都西安城高墙厚,粮草充足,有流寇、老百姓不下于五十万,其中能够参与守城的青壮年不低于十五万。经过多方确认,高迎祥和一大半大贼骨头被围进去了,孙传庭、陈奇瑜这两位剿寇多年的文官兴奋莫名。往事历历在目,他们哪会肯再来一次打蛇不死以前也曾经多次围困流寇,可惜最后都是功亏一篑,主要原因就是大明文官武将各怀鬼胎,士卒惜命爱财不肯苦战。如今有了万众一心的“红旗军”,大事可成孙传庭、陈奇瑜部署包围之时坚决不采用围三厥一的办法,就是要满足此战彻底消灭流寇有生力量的计划,不肯他们逃入山区增加围剿的难度。他们相信“红旗军”的战斗力,相信这些英勇的将士们能够把包围圈经营成为铜墙铁壁,流寇敢来拼命只有一个结果送命但是夺取西安不能复制火烧沈阳的模式,一把火烧死四五十万汉人,纵然这些人中有一大半是流寇或者流寇家小,黄汉也不能这么做。采取长期围困的模式也不行,因为真到了缺粮之时,率先饿死的一定是老百姓,流寇的老营人马肯定会一直坚持到最后。秦良玉只知道“汉王”完成了平辽,但是不知道“红旗军”夺取沈阳的细节,由于杀戮太重,“红旗日报”有关于沈阳攻防战的报道也是含糊其辞。老夫人见到了已经贵为侯爵的憨子后,特意摆开宴席请憨子和孙传庭、陈奇瑜等等文官武将喝酒,席间细问整个平辽大战的始末。经历过平辽大战的文官武将都乐意一边喝酒一边讲历时一年有余的战事,特别是几乎每一次大战都没有缺席的憨子。憨子打心眼里尊重秦夫人,一直以晚辈自居,当然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他不仅仅讲了十几万骑兵对决的震撼,还讲述沈阳过火后化为焦土的惨景。憨子很诚恳地告诉秦良玉以及白杆兵诸将,如果采用夺取沈阳的方式拿下西安,城中的几十万军民肯定十不存一。因此“汉王”下达命令攻城为下攻心为上,采取宣传攻势尽可能十几个露天戏台大多数选择在外城内庙宇、道观的广场上,也有两个搭建在儿童乐园东、西大门口,步行街两头也有搭建。每个戏台附近都有小商小贩在做买卖,绝大多数是卖些零食,那场面相当火爆,热闹的程度超过了庙会。太多住在内城的官家小姐、公子趋之若鹜,紫禁城里不当值的太监、宫女纷至沓来。黄汉经验丰富,顾头不顾腚的傻事不会做,明白游人大规模聚集容易发生灾难性事故。因此特意安排黄四方、李三娘子、李若琏、娄允等等负责维持秩序,防犯发生火灾,不许车马牲口上街,并且准备应急方案。有心理准备,又有管理经验,三天的庆贺没有大事故发生,京城三夜鱼龙舞,几十万军民官宦乐在其中乐而忘返,预祝太平盛世即将来到。内城防务被“红旗军”接管后外松内紧,通往外城的几座城门夜里也不关闭,紫禁城里出来的太监、宫女出入内外城基本上没人管。旗卫已经渗透紫禁城,小太监、低级宫女中就有不少是旗卫的眼线,皇帝、皇后、嫔妃、大太监的一举一动尽在掌握中。王师光复中原的消息当然在紫禁城里传开了,连不谙世事的低级宫女、小太监都知道两相对比,都认为“汉王”太厉害了,无敌天下名副其实,问鼎天下恐怕无人能阻。崇祯听到河南收复二十万流寇土崩瓦解的消息后心中五味杂陈,他感到高兴的同时也在哀叹命运多舛陕西战场同样打得有声有色,憋足了劲的白杆兵、川军渴望立功,包围汉中城后立刻开始准备攻城器械。顾准、秦妡怡虽然不太愿意采取蚁附攻城的方式夺取汉中,但是不能挫伤了高昂的士气。他们跟秦良玉、马祥麟、张凤仪、秦翼明等等协商后决定全力攻打汉中南门。三天后,太阳刚刚升起,集中使用的五百门大小火炮开始轰击城墙,顾准亲自率领一千米尼枪手散落在汉中南城墙外二百步内枪打出头鸟。流寇哪里见识过步炮协同作战,更加没见过一次性动用几百门火炮的大阵仗,顿时吓得魂不附体。纵然李过率领亲卫奋力弹压根本无法阻止麾下小卒抱头鼠窜,还没见到明军接近城墙根儿,城头守军就已经所剩无几。白杆兵、川军呐喊着扛着云梯登城之时,南城的抵抗已经微乎其微。城池攻防战没有轮得着女兵营上,主攻的是白杆兵,她们的任务是提供火力掩护。秦翼明、秦拱明、马祥麟等等白杆兵将领都已经从顾准、杨小锤等等“红旗军”将领口中得知了最新消息。意识到改朝换代的日子没多久了,妹夫将要成为“大汉帝国”的皇帝,令人遗憾的是妹妹当不上皇后,只能是皇妃。他们存了小心思,刻意辅佐妹妹的女兵营建功,希望妹妹能够得到皇贵妃的封号,奠定后宫第二人的位置。因此立功、露脸的机会有意让给女兵营,硬碰硬的恶战,秦翼明、马祥麟等等抢着上。可惜敌人太怂,开战仅仅两个时辰,主将就死了,这城还怎么守在“投降不杀”的川音中,绝大多数流寇高举双手跪在地上瑟瑟发抖,没多久整个城池红旗飘舞。高迎祥终于用不着纠结如何选择,因为汉中丢了李过生死不明,川军已经越过汉中杀奔西安。全取延安府的数万“红旗军”已经南下,距离西安已经不足三百里。如同一场梦,转眼间高迎祥又面临绝境,东南西北唯有西边貌似还有一线生机。然高迎祥不甘心远走大西北,他出了昏招,居然率领主力人马退入西安。有可能这个历代皇都意义非凡,高迎祥实在割舍不下,也可能是西安城里有太多粮食、家当和眷属,高迎祥认为有坚守住的可能性。流寇居然不跑了,得到这个消息的孙传庭、陈奇瑜欣喜若狂,他们亲自骑马疾驰,居然跟得上憨子指挥的全骑兵队伍。高迎祥进入西安的第二天,憨子率领的五万余骑兵就杀到了,才半天过去,西线的一万五千自行车步兵超过九成已经赶到。第三天,西安城就被十几万“红旗军”和白杆兵、川军团团包围。第九百五十三章:围住高迎祥古都西安城高墙厚,粮草充足,有流寇、老百姓不下于五十万,其中能够参与守城的青壮年不低于十五万。经过多方确认,高迎祥和一大半大贼骨头被围进去了,孙传庭、陈奇瑜这两位剿寇多年的文官兴奋莫名。往事历历在目,他们哪会肯再来一次打蛇不死以前也曾经多次围困流寇,可惜最后都是功亏一篑,主要原因就是大明文官武将各怀鬼胎,士卒惜命爱财不肯苦战。如今有了万众一心的“红旗军”,大事可成孙传庭、陈奇瑜部署包围之时坚决不采用围三厥一的办法,就是要满足此战彻底消灭流寇有生力量的计划,不肯他们逃入山区增加围剿的难度。他们相信“红旗军”的战斗力,相信这些英勇的将士们能够把包围圈经营成为铜墙铁壁,流寇敢来拼命只有一个结果送命但是夺取西安不能复制火烧沈阳的模式,一把火烧死四五十万汉人,纵然这些人中有一大半是流寇或者流寇家小,黄汉也不能这么做。采取长期围困的模式也不行,因为真到了缺粮之时,率先饿死的一定是老百姓,流寇的老营人马肯定会一直坚持到最后。秦良玉只知道“汉王”完成了平辽,但是不知道“红旗军”夺取沈阳的细节,由于杀戮太重,“红旗日报”有关于沈阳攻防战的报道也是含糊其辞。老夫人见到了已经贵为侯爵的憨子后,特意摆开宴席请憨子和孙传庭、陈奇瑜等等文官武将喝酒,席间细问整个平辽大战的始末。经历过平辽大战的文官武将都乐意一边喝酒一边讲历时一年有余的战事,特别是几乎每一次大战都没有缺席的憨子。憨子打心眼里尊重秦夫人,一直以晚辈自居,当然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他不仅仅讲了十几万骑兵对决的震撼,还讲述沈阳过火后化为焦土的惨景。憨子很诚恳地告诉秦良玉以及白杆兵诸将,如果采用夺取沈阳的方式拿下西安,城中的几十万军民肯定十不存一。因此“汉王”下达命令攻城为下攻心为上,采取宣传攻势尽可能十几个露天戏台大多数选择在外城内庙宇、道观的广场上,也有两个搭建在儿童乐园东、西大门口,步行街两头也有搭建。每个戏台附近都有小商小贩在做买卖,绝大多数是卖些零食,那场面相当火爆,热闹的程度超过了庙会。太多住在内城的官家小姐、公子趋之若鹜,紫禁城里不当值的太监、宫女纷至沓来。黄汉经验丰富,顾头不顾腚的傻事不会做,明白游人大规模聚集容易发生灾难性事故。因此特意安排黄四方、李三娘子、李若琏、娄允等等负责维持秩序,防犯发生火灾,不许车马牲口上街,并且准备应急方案。有心理准备,又有管理经验,三天的庆贺没有大事故发生,京城三夜鱼龙舞,几十万军民官宦乐在其中乐而忘返,预祝太平盛世即将来到。内城防务被“红旗军”接管后外松内紧,通往外城的几座城门夜里也不关闭,紫禁城里出来的太监、宫女出入内外城基本上没人管。旗卫已经渗透紫禁城,小太监、低级宫女中就有不少是旗卫的眼线,皇帝、皇后、嫔妃、大太监的一举一动尽在掌握中。王师光复中原的消息当然在紫禁城里传开了,连不谙世事的低级宫女、小太监都知道两相对比,都认为“汉王”太厉害了,无敌天下名副其实,问鼎天下恐怕无人能阻。崇祯听到河南收复二十万流寇土崩瓦解的消息后心中五味杂陈,他感到高兴的同时也在哀叹命运多舛陕西战场同样打得有声有色,憋足了劲的白杆兵、川军渴望立功,包围汉中城后立刻开始准备攻城器械。顾准、秦妡怡虽然不太愿意采取蚁附攻城的方式夺取汉中,但是不能挫伤了高昂的士气。他们跟秦良玉、马祥麟、张凤仪、秦翼明等等协商后决定全力攻打汉中南门。三天后,太阳刚刚升起,集中使用的五百门大小火炮开始轰击城墙,顾准亲自率领一千米尼枪手散落在汉中南城墙外二百步内枪打出头鸟。流寇哪里见识过步炮协同作战,更加没见过一次性动用几百门火炮的大阵仗,顿时吓得魂不附体。纵然李过率领亲卫奋力弹压根本无法阻止麾下小卒抱头鼠窜,还没见到明军接近城墙根儿,城头守军就已经所剩无几。白杆兵、川军呐喊着扛着云梯登城之时,南城的抵抗已经微乎其微。城池攻防战没有轮得着女兵营上,主攻的是白杆兵,她们的任务是提供火力掩护。秦翼明、秦拱明、马祥麟等等白杆兵将领都已经从顾准、杨小锤等等“红旗军”将领口中得知了最新消息。意识到改朝换代的日子没多久了,妹夫将要成为“大汉帝国”的皇帝,令人遗憾的是妹妹当不上皇后,只能是皇妃。他们存了小心思,刻意辅佐妹妹的女兵营建功,希望妹妹能够得到皇贵妃的封号,奠定后宫第二人的位置。因此立功、露脸的机会有意让给女兵营,硬碰硬的恶战,秦翼明、马祥麟等等抢着上。可惜敌人太怂,开战仅仅两个时辰,主将就死了,这城还怎么守在“投降不杀”的川音中,绝大多数流寇高举双手跪在地上瑟瑟发抖,没多久整个城池红旗飘舞。高迎祥终于用不着纠结如何选择,因为汉中丢了李过生死不明,川军已经越过汉中杀奔西安。全取延安府的数万“红旗军”已经南下,距离西安已经不足三百里。如同一场梦,转眼间高迎祥又面临绝境,东南西北唯有西边貌似还有一线生机。然高迎祥不甘心远走大西北,他出了昏招,居然率领主力人马退入西安。有可能这个历代皇都意义非凡,高迎祥实在割舍不下,也可能是西安城里有太多粮食、家当和眷属,高迎祥认为有坚守住的可能性。流寇居然不跑了,得到这个消息的孙传庭、陈奇瑜欣喜若狂,他们亲自骑马疾驰,居然跟得上憨子指挥的全骑兵队伍。高迎祥进入西安的第二天,憨子率领的五万余骑兵就杀到了,才半天过去,西线的一万五千自行车步兵超过九成已经赶到。第三天,西安城就被十几万“红旗军”和白杆兵、川军团团包围。第九百五十三章:围住高迎祥古都西安城高墙厚,粮草充足,有流寇、老百姓不下于五十万,其中能够参与守城的青壮年不低于十五万。经过多方确认,高迎祥和一大半大贼骨头被围进去了,孙传庭、陈奇瑜这两位剿寇多年的文官兴奋莫名。往事历历在目,他们哪会肯再来一次打蛇不死以前也曾经多次围困流寇,可惜最后都是功亏一篑,主要原因就是大明文官武将各怀鬼胎,士卒惜命爱财不肯苦战。如今有了万众一心的“红旗军”,大事可成孙传庭、陈奇瑜部署包围之时坚决不采用围三厥一的办法,就是要满足此战彻底消灭流寇有生力量的计划,不肯他们逃入山区增加围剿的难度。他们相信“红旗军”的战斗力,相信这些英勇的将士们能够把包围圈经营成为铜墙铁壁,流寇敢来拼命只有一个结果送命但是夺取西安不能复制火烧沈阳的模式,一把火烧死四五十万汉人,纵然这些人中有一大半是流寇或者流寇家小,黄汉也不能这么做。采取长期围困的模式也不行,因为真到了缺粮之时,率先饿死的一定是老百姓,流寇的老营人马肯定会一直坚持到最后。秦良玉只知道“汉王”完成了平辽,但是不知道“红旗军”夺取沈阳的细节,由于杀戮太重,“红旗日报”有关于沈阳攻防战的报道也是含糊其辞。老夫人见到了已经贵为侯爵的憨子后,特意摆开宴席请憨子和孙传庭、陈奇瑜等等文官武将喝酒,席间细问整个平辽大战的始末。经历过平辽大战的文官武将都乐意一边喝酒一边讲历时一年有余的战事,特别是几乎每一次大战都没有缺席的憨子。憨子打心眼里尊重秦夫人,一直以晚辈自居,当然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他不仅仅讲了十几万骑兵对决的震撼,还讲述沈阳过火后化为焦土的惨景。憨子很诚恳地告诉秦良玉以及白杆兵诸将,如果采用夺取沈阳的方式拿下西安,城中的几十万军民肯定十不存一。因此“汉王”下达命令攻城为下攻心为上,采取宣传攻势尽可能十几个露天戏台大多数选择在外城内庙宇、道观的广场上,也有两个搭建在儿童乐园东、西大门口,步行街两头也有搭建。每个戏台附近都有小商小贩在做买卖,绝大多数是卖些零食,那场面相当火爆,热闹的程度超过了庙会。太多住在内城的官家小姐、公子趋之若鹜,紫禁城里不当值的太监、宫女纷至沓来。黄汉经验丰富,顾头不顾腚的傻事不会做,明白游人大规模聚集容易发生灾难性事故。因此特意安排黄四方、李三娘子、李若琏、娄允等等负责维持秩序,防犯发生火灾,不许车马牲口上街,并且准备应急方案。有心理准备,又有管理经验,三天的庆贺没有大事故发生,京城三夜鱼龙舞,几十万军民官宦乐在其中乐而忘返,预祝太平盛世即将来到。内城防务被“红旗军”接管后外松内紧,通往外城的几座城门夜里也不关闭,紫禁城里出来的太监、宫女出入内外城基本上没人管。旗卫已经渗透紫禁城,小太监、低级宫女中就有不少是旗卫的眼线,皇帝、皇后、嫔妃、大太监的一举一动尽在掌握中。王师光复中原的消息当然在紫禁城里传开了,连不谙世事的低级宫女、小太监都知道两相对比,都认为“汉王”太厉害了,无敌天下名副其实,问鼎天下恐怕无人能阻。崇祯听到河南收复二十万流寇土崩瓦解的消息后心中五味杂陈,他感到高兴的同时也在哀叹命运多舛陕西战场同样打得有声有色,憋足了劲的白杆兵、川军渴望立功,包围汉中城后立刻开始准备攻城器械。顾准、秦妡怡虽然不太愿意采取蚁附攻城的方式夺取汉中,但是不能挫伤了高昂的士气。他们跟秦良玉、马祥麟、张凤仪、秦翼明等等协商后决定全力攻打汉中南门。三天后,太阳刚刚升起,集中使用的五百门大小火炮开始轰击城墙,顾准亲自率领一千米尼枪手散落在汉中南城墙外二百步内枪打出头鸟。流寇哪里见识过步炮协同作战,更加没见过一次性动用几百门火炮的大阵仗,顿时吓得魂不附体。纵然李过率领亲卫奋力弹压根本无法阻止麾下小卒抱头鼠窜,还没见到明军接近城墙根儿,城头守军就已经所剩无几。白杆兵、川军呐喊着扛着云梯登城之时,南城的抵抗已经微乎其微。城池攻防战没有轮得着女兵营上,主攻的是白杆兵,她们的任务是提供火力掩护。秦翼明、秦拱明、马祥麟等等白杆兵将领都已经从顾准、杨小锤等等“红旗军”将领口中得知了最新消息。意识到改朝换代的日子没多久了,妹夫将要成为“大汉帝国”的皇帝,令人遗憾的是妹妹当不上皇后,只能是皇妃。他们存了小心思,刻意辅佐妹妹的女兵营建功,希望妹妹能够得到皇贵妃的封号,奠定后宫第二人的位置。因此立功、露脸的机会有意让给女兵营,硬碰硬的恶战,秦翼明、马祥麟等等抢着上。可惜敌人太怂,开战仅仅两个时辰,主将就死了,这城还怎么守在“投降不杀”的川音中,绝大多数流寇高举双手跪在地上瑟瑟发抖,没多久整个城池红旗飘舞。高迎祥终于用不着纠结如何选择,因为汉中丢了李过生死不明,川军已经越过汉中杀奔西安。全取延安府的数万“红旗军”已经南下,距离西安已经不足三百里。如同一场梦,转眼间高迎祥又面临绝境,东南西北唯有西边貌似还有一线生机。然高迎祥不甘心远走大西北,他出了昏招,居然率领主力人马退入西安。有可能这个历代皇都意义非凡,高迎祥实在割舍不下,也可能是西安城里有太多粮食、家当和眷属,高迎祥认为有坚守住的可能性。流寇居然不跑了,得到这个消息的孙传庭、陈奇瑜欣喜若狂,他们亲自骑马疾驰,居然跟得上憨子指挥的全骑兵队伍。高迎祥进入西安的第二天,憨子率领的五万余骑兵就杀到了,才半天过去,西线的一万五千自行车步兵超过九成已经赶到。第三天,西安城就被十几万“红旗军”和白杆兵、川军团团包围。第九百五十三章:围住高迎祥古都西安城高墙厚,粮草充足,有流寇、老百姓不下于五十万,其中能够参与守城的青壮年不低于十五万。经过多方确认,高迎祥和一大半大贼骨头被围进去了,孙传庭、陈奇瑜这两位剿寇多年的文官兴奋莫名。往事历历在目,他们哪会肯再来一次打蛇不死以前也曾经多次围困流寇,可惜最后都是功亏一篑,主要原因就是大明文官武将各怀鬼胎,士卒惜命爱财不肯苦战。如今有了万众一心的“红旗军”,大事可成孙传庭、陈奇瑜部署包围之时坚决不采用围三厥一的办法,就是要满足此战彻底消灭流寇有生力量的计划,不肯他们逃入山区增加围剿的难度。他们相信“红旗军”的战斗力,相信这些英勇的将士们能够把包围圈经营成为铜墙铁壁,流寇敢来拼命只有一个结果送命但是夺取西安不能复制火烧沈阳的模式,一把火烧死四五十万汉人,纵然这些人中有一大半是流寇或者流寇家小,黄汉也不能这么做。采取长期围困的模式也不行,因为真到了缺粮之时,率先饿死的一定是老百姓,流寇的老营人马肯定会一直坚持到最后。秦良玉只知道“汉王”完成了平辽,但是不知道“红旗军”夺取沈阳的细节,由于杀戮太重,“红旗日报”有关于沈阳攻防战的报道也是含糊其辞。老夫人见到了已经贵为侯爵的憨子后,特意摆开宴席请憨子和孙传庭、陈奇瑜等等文官武将喝酒,席间细问整个平辽大战的始末。经历过平辽大战的文官武将都乐意一边喝酒一边讲历时一年有余的战事,特别是几乎每一次大战都没有缺席的憨子。憨子打心眼里尊重秦夫人,一直以晚辈自居,当然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他不仅仅讲了十几万骑兵对决的震撼,还讲述沈阳过火后化为焦土的惨景。憨子很诚恳地告诉秦良玉以及白杆兵诸将,如果采用夺取沈阳的方式拿下西安,城中的几十万军民肯定十不存一。因此“汉王”下达命令攻城为下攻心为上,采取宣传攻势尽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