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造化图小说网>都市青春>明末汉之魂> 明末汉之魂 分节阅读 431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明末汉之魂 分节阅读 431(1 / 1)

d瓦解流寇的军心,争取流寇投降是接下来的主要工作。秦良玉听得津津有味,脑海里浮现出铁马冰河,耳中貌似听到了一浪高过一浪的喊杀声。她得知“红旗军”明明可以唾手可得西安城杀光流寇,却因为心存善念放弃了最简单有效的烈火焚城,大加赞赏。这段时间老妇人心里疑窦丛生,意识到“汉王”的不臣之心,她想着早日平定流寇进京看看情况,准备为崇祯皇帝尽忠。在秦良玉心目中,大义大过亲情,她肯定会跟胆敢篡位的“汉王”兵戎相见。只不过她不知道,时过境迁,她仅仅代表她个人而已,说不定连亲儿子马祥麟都指挥不动,指挥千军万马跟“红旗军”开战的可能性为零。“汉王”刻意给钱粮拉拢白杆兵将士们,已经持续几年,川人讲感情重义气,如今“红旗军”、白杆兵简直是亲如一家,哪里打得起来末代大明如秦良玉这样愚忠之人能有几个绝大多数川中将领都会分析利弊,川人的女婿“汉王”做皇帝,川人哪里会吃亏况且这几年“汉王”的恩德惠及整个蜀中大地,给成千上万饥民带来了温饱,“汉王”称帝,能有几个不乐见其成马祥麟曾经在浑河血战建奴,不仅仅丢了一只眼睛,还损失了数千白杆兵精锐,何尝不知建奴的战斗力。亲耳听着憨子娓娓道来那一场骑兵大决战,能够感受到被火烧屁股的建奴为了活命爆发出的战斗力应该是多么强大。然“红旗军”骑士没有退缩,他们敢战且做到了战而胜之,以前“红旗军”就打破了“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敌”的神话,以后这句话将要成为天大的笑话。再想想这段时间跟“红旗军”协同作战,白杆兵应该是大明最强的军队之一,可是拿人家“红旗军”相比差距何其大也。内地的“红旗军”绝大多数是乙种营,即便如此马祥麟能够把差距“一目了然”,更何况还有关外的甲种营、骑兵营“红旗军”的战斗力和纪律性蜀中诸将自然是有目共睹,没有人去幻想战败“红旗军”跟“汉王”反目。而是期待着“汉王”坐拥江山进行权力划分之时,他们能够近水楼台先得月。虽然秦良玉这些年由于得到了黄汉的照顾手头上宽裕不少,但是一向节俭的她安排的酒宴其实不豪奢,没有使用高档酒“阳春白”,甚至于连中档酒“将军凯旋”都只是使用了末等。虽然酒普通菜肴平常,但是丝毫不影响两军联谊,不少蜀中将领乘着酒兴向“红旗军”将领敬酒,大体都在表达一个意思。以后共事一主,还望多多提携秦妡怡、张凤仪、秦蓉、马兰花、马跃凤等等一群女将陪着秦良玉,故意遮掩诸将酒后失态,不想让秦良玉受到刺激。马祥麟、秦拱明、秦翼明、马祥和等等白杆兵大将豪情万丈,他们敞开胸怀喝,都信誓旦旦要在接下来的西安攻防战中立下赫赫战功迎接新朝到来。西安城壁垒森严,不服输的高迎祥陷入重围依旧谈笑自若,他谋划着来一场漂亮的防守反击战。然并卵,流寇们发现包围西安的明军也在深沟壁垒,很明显对方是准备困死他们。流寇们没等来明军攻击,而是看到了几百只大红色的热气球腾空而起,英勇的“飞行军”乘着好风飘向古老的西安城。西安城里一片哗然,流寇们都如同傻了般,李岩、邢红娘、高一功、刘哲等等大头领也是头一回瞧见“红旗军”上了天,楞柯柯盯着天上的热气球发呆。还好“飞行军”这一次不是扔燃烧瓶,而是扔图文并茂的传单,否则地上那些如同傻掉了的人群恐怕会变成挂炉烤鸭。传单的内容简洁明了,目的就是告诉西安城里的所有人,“红旗军”优待俘虏,选择投降有活路,负隅顽抗死路一条。这场攻心战不可能一蹴而就,总要拖上一段时间,为了减少双方的伤亡,也只能跟流寇慢慢地磨嘴皮子。宣传队审问投降的流寇,获得了许多西安城里流寇的信息,在城外找到了一部分城里流寇的家属。接下来的日子里,西安城外经常出现娘喊儿子回家的凄苦之声,泪流满面的妻子呼唤丈夫喊得嗓子嘶哑,小孩喊爹爹哭得撕心裂肺第九百五十四章:生死抉择原本有不少“红旗军”战士认为没有必要对流寇仁慈,直接一把大火烧了西安多省事。但是见到了这样的场景,想起了自己的妻儿和爹娘,难免心生怜悯,他们主动照顾老人安抚妇孺,耐着性子参与喊话,大讲“汉王”仁慈。明确指出如果从天而降的不是劝降传单,而是万人敌、猛火油,西安城里的人安有活路流寇中识字的比例肯定达不到半成,但是罗汝才不是文盲,他以前相当于是流寇中的智囊。罗汝才这些天细看得到的每一份传单,观察飞越西安城的热气球,得出了结论。“红旗军”如果真的从天上扔猛火油和火种,只要重点袭击草料场、粮库,西安城恐怕熬不过一两个月就会断粮。罗汝才冷眼旁观李岩、刘哲、高一功等等指挥部下疏散草料、分散粮食、大量存储井水,冷笑连连暗自腹诽。人家“红旗军”准备放火还会等到现在还会提前告知人家都明说为了给西安城里几十万军民留下活路,不会采取火攻,还慌什么慌况且井水存储到了大缸里有个屁用,天气越来越冷,没几天就会冰冻三尺,水缸会冻成一个巨大的冰坨子,如何用来救火他有过被俘的经历,亲眼瞧见“红旗军”安抚流民,曾经和上千俘虏一同听“红旗军”镇抚官宣讲政策法规,知道“汉王”肯给流寇生路不是虚言。罗汝才相信“汉王”放弃火烧西安城是心存善念,心底里很是鄙视其他大头目不知死活,犹自妄图跟“红旗军”对阵。他不想坐以待毙,开始谋划着倒戈,可是如何跟城外的“红旗军”联络并且取得信任是个迫在眉睫的大问题“红旗军”扔下的传单讲到了火攻,高迎祥、李岩、马守应等等被吓着了了。他们不傻也肯动脑筋,已经亲眼见到了热气球飘过西安上空,意识到“红旗军”从天上扔下火种,城里肯定会火烧连营。性命攸关,他们不可能相信“红旗军”明明有能力放一把大火奠定胜局,却因为“汉王”仁慈不肯多杀戮而放弃火攻。因此这几天都在忙着应对城池着火之时的紧急情况,他们哪有什么好办法,无非是储水,拆毁一部分房屋形成隔离带,把粮草尽可能分散存放。西安城里忙得鸡飞狗跳,原因就是“红旗军”扔下的传单里提到了火攻。不少流寇开始说怪话,罗汝才部的怪话最多,城里的茅草屋多着呢,要不要全部拆光那样最好,用不着“红旗军”放火,咱们直接冻死街头一了百了。更多流寇私下里在传,西安已经成为死地,跟无敌天下的“红旗军”对抗如同找死。最明智的选择就是想方设法溜出去投降,实在不行就在“红旗军”进攻之时趴在地上等待被俘。由此可见高迎祥接受李岩的策略分田地施恩与民毕竟时间太短,又因为流寇需要大量粮食,根本做不到鼓吹的“闯王来了不纳粮”。农民的一大半收成都得上交,仅仅能够半饥半饱勉强做到饿不死而已,没几个真心拥护流寇政权。在面临生死抉择之时,几十万军民表面上迫于流寇的淫威虚与委蛇,其实已经暗流涌动。城外的劝降之声不绝于耳,每天飘落的传单成千上万,上面的绘图通俗易懂,得知投降“红旗军”不仅仅能够免死,还能够吃到饱肚子,更多人失去了抵抗到底的勇气。倒戈投降的刘国能渴望立功,他赶到西安城外立刻找到前敌总参谋部毛遂自荐,准备带着十几个人去西安城外喊话劝降罗汝才。他向孙传庭、陈奇瑜等等参谋部高参如实回禀,自从上一次被“红旗军”放还,他和罗汝才在流寇军中被边缘化,因此同病相怜的他俩经常一起喝闷酒、发牢骚。刘国能相信罗汝才肯定不会愿意为高迎祥陪葬,如果得到倒戈归顺“红旗军”的机会一定竭力争取。孙传庭心思缜密,他想了想又和陈奇瑜商量一番做出决定。刘国能出现在城下指名道姓劝降罗汝才作用肯定会有,效果不会太大,因为不仅仅罗汝才能够得到消息,流寇其他将领也会听得到。高迎祥哪肯眼看着出现窝里反,即便不立刻逮拿罗汝才,也会把他看管起来。为了让罗汝才部能够发挥出大作用,孙传庭决定联络潜伏在流寇军中的旗卫,让他们派遣可靠之人跟罗汝才面谈。为了能够取得罗汝才的信任,前往联络的旗卫要带上刘国能的亲笔信。旗卫无所不在,混在西安城里流寇队伍中的人数不低于三百,而且绝大多数都混成了中等头目。白天,飞越西安城的热气球下面的吊篮里有一个“红旗军”在上下左右挥舞小旗,没有一个流寇意识到那是在干什么夜里,“红旗军”的瞭望哨上有火光一闪一闪很有节奏。流寇们哪里懂什么旗语、灯光密码,只会傻呵呵看着。这样的做法类似于后世采取收音机呼叫潜伏的特务,有心人看到旗语和灯光密码心里有数了,很快刘国能的书信就出现在罗汝才手中。罗汝才看着前来联络的人觉得不可思议,因为来人姓黄用的是化名,叫做黄国梁,是个麾下有四五百人的流寇头目,相当于明军中实授把总职务。“失敬失敬,真没想到兄弟居然是红旗军,谢谢你们想得周全,没有让刘国能兄弟在城外乱喊。鄙人是真心真意谋划着倒戈投奔汉王,从现在起鄙人就听兄弟你指挥。”正瞌睡呢,就有人送枕头,罗汝才看完刘国能的书信,立刻表态。黄国梁道:“我军如果不计得失夺取西安恐怕都用不着十二个时辰,愿意如此费事完全是因为汉王心存善念,下达了尽可能少杀戮的命令。”罗汝才道:“鄙人能够察觉到汉王的良苦用心,也愿意看到更多人能够活下来,鄙人这辈子可谓坏事做绝,这一次要竭尽所能做些万家生佛的善事。鄙人想去试探一下马守应的态度,如果他也愿意倒戈,城内的事情就好办多了。”黄国梁道:“罗当家没有必要冒险去劝降马守应,别以为他以前跟你有些交情就麻痹大意,此人我们旗卫已经盯了好久。他跟高迎祥的感情无人能比,不可能被你轻易说动,然你暴露了身份,被他当场拿下都大有可能。”罗汝才问道:“黄大人,我们总要做些什么吧万一城外大军等得不耐烦了,发动攻击,无论炮轰还是纵火,城里的损失都不会小。”黄国梁哈哈大笑道:“罗当家稍安勿躁,准备倒戈的人不少,都在等待命令,都在散布西安成为死地,负隅顽抗死路一条消息。都在暗地里宣传红旗军如何优待俘虏,甚至于谋划着安排一些准备投降的小卒坠下城头。”罗汝才道:“黄大人言下之意是时间拖得越久西安城里的情况越糟糕”“然也,攻心为上,发动宣传战一两个月足以瓦解西安守军的士气,那时再发动进攻,再有成千上万人倒戈,不仅仅能够做到唾手可得西安城,还能够保证伤亡最小化。”第九百五十五章:洪承畴来投西安城外中军营地,孙传庭在蒙古包里见到了一位老相识唏嘘不已。“红旗军”主力戎边塞外,跟鞑子鏖战十余年,瞧上了便于搭建,又便于拆卸移动的蒙古包,所有的工兵都能够熟练掌握搭建技巧。只要预计驻扎时间达到十天半个月,都会搭建许多蒙古包和行军帐篷混合使用,最大的蒙古包能够容纳几大百人就餐、开会、学习、演出。时过境迁,原本一直混得比孙传庭好的老相识如今头发花白一副失魂落魄的样子。这个面积不大但是里面温暖如春的蒙古包不是办公场所,而是属于孙传庭的私人空间,既算作卧室也用作书房,接待来访者还是头一回。这位不速之客乃是原大明三边总制洪承畴。他命大,从断粮的西安连夜突围逃到丰塬后,身边还有十几位心腹护卫。遭受惨败罪莫大焉,心如死灰的洪承畴多次想从塬上的悬崖处飞身一跃一了百了,可是他太爱惜生命,没法对自己狠一点。身处绝境的洪承畴从来没想过投降流寇,也没有考虑投奔建奴,但是他也不敢冒冒失失跑去潼关求助。洪承畴最后决定暂时做个隐士,躲在塬上作壁上观,以图日后东山再起。他和十几个心腹跑出来时怀里都揣着金银财宝,“四方钱庄”发行的金币也携带了不少,日子能够过得下去。陕西境内大大小小的塬太多了,流寇根本管不过来。天高皇帝远的塬上基本上被宗族势力统治,祖祖辈辈生活在塬上的世家大族中都有读书人,基本上没有不读书的族长。丰塬、陈刘塬、下塬等等塬上管事的族长、族老们见到了谈吐不凡的洪承畴。都无一例外感觉到了洪承畴的官气,意识到这位爷有可能是某位被流寇打得逃亡的大官,礼敬有加。更多流寇私下里在传,西安已经成为死地,跟无敌天下的“红旗军”对抗如同找死。最明智的选择就是想方设法溜出去投降,实在不行就在“红旗军”进攻之时趴在地上等待被俘。由此可见高迎祥接受李岩的策略分田地施恩与民毕竟时间太短,又因为流寇需要大量粮食,根本做不到鼓吹的“闯王来了不纳粮”。农民的一大半收成都得上交,仅仅能够半饥半饱勉强做到饿不死而已,没几个真心拥护流寇政权。在面临生死抉择之时,几十万军民表面上迫于流寇的淫威虚与委蛇,其实已经暗流涌动。城外的劝降之声不绝于耳,每天飘落的传单成千上万,上面的绘图通俗易懂,得知投降“红旗军”不仅仅能够免死,还能够吃到饱肚子,更多人失去了抵抗到底的勇气。倒戈投降的刘国能渴望立功,他赶到西安城外立刻找到前敌总参谋部毛遂自荐,准备带着十几个人去西安城外喊话劝降罗汝才。他向孙传庭、陈奇瑜等等参谋部高参如实回禀,自从上一次被“红旗军”放还,他和罗汝才在流寇军中被边缘化,因此同病相怜的他俩经常一起喝闷酒、发牢骚。刘国能相信罗汝才肯定不会愿意为高迎祥陪葬,如果得到倒戈归顺“红旗军”的机会一定竭力争取。孙传庭心思缜密,他想了想又和陈奇瑜商量一番做出决定。刘国能出现在城下指名道姓劝降罗汝才作用肯定会有,效果不会太大,因为不仅仅罗汝才能够得到消息,流寇其他将领也会听得到。高迎祥哪肯眼看着出现窝里反,即便不立刻逮拿罗汝才,也会把他看管起来。为了让罗汝才部能够发挥出大作用,孙传庭决定联络潜伏在流寇军中的旗卫,让他们派遣可靠之人跟罗汝才面谈。为了能够取得罗汝才的信任,前往联络的旗卫要带上刘国能的亲笔信。旗卫无所不在,混在西安城里流寇队伍中的人数不低于三百,而且绝大多数都混成了中等头目。白天,飞越西安城的热气球下面的吊篮里有一个“红旗军”在上下左右挥舞小旗,没有一个流寇意识到那是在干什么夜里,“红旗军”的瞭望哨上有火光一闪一闪很有节奏。流寇们哪里懂什么旗语、灯光密码,只会傻呵呵看着。这样的做法类似于后世采取收音机呼叫潜伏的特务,有心人看到旗语和灯光密码心里有数了,很快刘国能的书信就出现在罗汝才手中。罗汝才看着前来联络的人觉得不可思议,因为来人姓黄用的是化名,叫做黄国梁,是个麾下有四五百人的流寇头目,相当于明军中实授把总职务。“失敬失敬,真没想到兄弟居然是红旗军,谢谢你们想得周全,没有让刘国能兄弟在城外乱喊。鄙人是真心真意谋划着倒戈投奔汉王,从现在起鄙人就听兄弟你指挥。”正瞌睡呢,就有人送枕头,罗汝才看完刘国能的书信,立刻表态。黄国梁道:“我军如果不计得失夺取西安恐怕都用不着十二个时辰,愿意如此费事完全是因为汉王心存善念,下达了尽可能少杀戮的命令。”罗汝才道:“鄙人能够察觉到汉王的良苦用心,也愿意看到更多人能够活下来,鄙人这辈子可谓坏事做绝,这一次要竭尽所能做些万家生佛的善事。鄙人想去试探一下马守应的态度,如果他也愿意倒戈,城内的事情就好办多了。”黄国梁道:“罗当家没有必要冒险去劝降马守应,别以为他以前跟你有些交情就麻痹大意,此人我们旗卫已经盯了好久。他跟高迎祥的感情无人能比,不可能被你轻易说动,然你暴露了身份,被他当场拿下都大有可能。”罗汝才问道:“黄大人,我们总要做些什么吧万一城外大军等得不耐烦了,发动攻击,无论炮轰还是纵火,城里的损失都不会小。”黄国梁哈哈大笑道:“罗当家稍安勿躁,准备倒戈的人不少,都在等待命令,都在散布西安成为死地,负隅顽抗死路一条消息。都在暗地里宣传红旗军如何优待俘虏,甚至于谋划着安排一些准备投降的小卒坠下城头。”罗汝才道:“黄大人言下之意是时间拖得越久西安城里的情况越糟糕”“然也,攻心为上,发动宣传战一两个月足以瓦解西安守军的士气,那时再发动进攻,再有成千上万人倒戈,不仅仅能够做到唾手可得西安城,还能够保证伤亡最小化。”第九百五十五章:洪承畴来投西安城外中军营地,孙传庭在蒙古包里见到了一位老相识唏嘘不已。“红旗军”主力戎边塞外,跟鞑子鏖战十余年,瞧上了便于搭建,又便于拆卸移动的蒙古包,所有的工兵都能够熟练掌握搭建技巧。只要预计驻扎时间达到十天半个月,都会搭建许多蒙古包和行军帐篷混合使用,最大的蒙古包能够容纳几大百人就餐、开会、学习、演出。时过境迁,原本一直混得比孙传庭好的老相识如今头发花白一副失魂落魄的样子。这个面积不大但是里面温暖如春的蒙古包不是办公场所,而是属于孙传庭的私人空间,既算作卧室也用作书房,接待来访者还是头一回。这位不速之客乃是原大明三边总制洪承畴。他命大,从断粮的西安连夜突围逃到丰塬后,身边还有十几位心腹护卫。遭受惨败罪莫大焉,心如死灰的洪承畴多次想从塬上的悬崖处飞身一跃一了百了,可是他太爱惜生命,没法对自己狠一点。身处绝境的洪承畴从来没想过投降流寇,也没有考虑投奔建奴,但是他也不敢冒冒失失跑去潼关求助。洪承畴最后决定暂时做个隐士,躲在塬上作壁上观,以图日后东山再起。他和十几个心腹跑出来时怀里都揣着金银财宝,“四方钱庄”发行的金币也携带了不少,日子能够过得下去。陕西境内大大小小的塬太多了,流寇根本管不过来。天高皇帝远的塬上基本上被宗族势力统治,祖祖辈辈生活在塬上的世家大族中都有读书人,基本上没有不读书的族长。丰塬、陈刘塬、下塬等等塬上管事的族长、族老们见到了谈吐不凡的洪承畴。都无一例外感觉到了洪承畴的官气,意识到这位爷有可能是某位被流寇打得逃亡的大官,礼敬有加。更多流寇私下里在传,西安已经成为死地,跟无敌天下的“红旗军”对抗如同找死。最明智的选择就是想方设法溜出去投降,实在不行就在“红旗军”进攻之时趴在地上等待被俘。由此可见高迎祥接受李岩的策略分田地施恩与民毕竟时间太短,又因为流寇需要大量粮食,根本做不到鼓吹的“闯王来了不纳粮”。农民的一大半收成都得上交,仅仅能够半饥半饱勉强做到饿不死而已,没几个真心拥护流寇政权。在面临生死抉择之时,几十万军民表面上迫于流寇的淫威虚与委蛇,其实已经暗流涌动。城外的劝降之声不绝于耳,每天飘落的传单成千上万,上面的绘图通俗易懂,得知投降“红旗军”不仅仅能够免死,还能够吃到饱肚子,更多人失去了抵抗到底的勇气。倒戈投降的刘国能渴望立功,他赶到西安城外立刻找到前敌总参谋部毛遂自荐,准备带着十几个人去西安城外喊话劝降罗汝才。他向孙传庭、陈奇瑜等等参谋部高参如实回禀,自从上一次被“红旗军”放还,他和罗汝才在流寇军中被边缘化,因此同病相怜的他俩经常一起喝闷酒、发牢骚。刘国能相信罗汝才肯定不会愿意为高迎祥陪葬,如果得到倒戈归顺“红旗军”的机会一定竭力争取。孙传庭心思缜密,他想了想又和陈奇瑜商量一番做出决定。刘国能出现在城下指名道姓劝降罗汝才作用肯定会有,效果不会太大,因为不仅仅罗汝才能够得到消息,流寇其他将领也会听得到。高迎祥哪肯眼看着出现窝里反,即便不立刻逮拿罗汝才,也会把他看管起来。为了让罗汝才部能够发挥出大作用,孙传庭决定联络潜伏在流寇军中的旗卫,让他们派遣可靠之人跟罗汝才面谈。为了能够取得罗汝才的信任,前往联络的旗卫要带上刘国能的亲笔信。旗卫无所不在,混在西安城里流寇队伍中的人数不低于三百,而且绝大多数都混成了中等头目。白天,飞越西安城的热气球下面的吊篮里有一个“红旗军”在上下左右挥舞小旗,没有一个流寇意识到那是在干什么夜里,“红旗军”的瞭望哨上有火光一闪一闪很有节奏。流寇们哪里懂什么旗语、灯光密码,只会傻呵呵看着。这样的做法类似于后世采取收音机呼叫潜伏的特务,有心人看到旗语和灯光密码心里有数了,很快刘国能的书信就出现在罗汝才手中。罗汝才看着前来联络的人觉得不可思议,因为来人姓黄用的是化名,叫做黄国梁,是个麾下有四五百人的流寇头目,相当于明军中实授把总职务。“失敬失敬,真没想到兄弟居然是红旗军,谢谢你们想得周全,没有让刘国能兄弟在城外乱喊。鄙人是真心真意谋划着倒戈投奔汉王,从现在起鄙人就听兄弟你指挥。”正瞌睡呢,就有人送枕头,罗汝才看完刘国能的书信,立刻表态。黄国梁道:“我军如果不计得失夺取西安恐怕都用不着十二个时辰,愿意如此费事完全是因为汉王心存善念,下达了尽可能少杀戮的命令。”罗汝才道:“鄙人能够察觉到汉王的良苦用心,也愿意看到更多人能够活下来,鄙人这辈子可谓坏事做绝,这一次要竭尽所能做些万家生佛的善事。鄙人想去试探一下马守应的态度,如果他也愿意倒戈,城内的事情就好办多了。”黄国梁道:“罗当家没有必要冒险去劝降马守应,别以为他以前跟你有些交情就麻痹大意,此人我们旗卫已经盯了好久。他跟高迎祥的感情无人能比,不可能被你轻易说动,然你暴露了身份,被他当场拿下都大有可能。”罗汝才问道:“黄大人,我们总要做些什么吧万一城外大军等得不耐烦了,发动攻击,无论炮轰还是纵火,城里的损失都不会小。”黄国梁哈哈大笑道:“罗当家稍安勿躁,准备倒戈的人不少,都在等待命令,都在散布西安成为死地,负隅顽抗死路一条消息。都在暗地里宣传红旗军如何优待俘虏,甚至于谋划着安排一些准备投降的小卒坠下城头。”罗汝才道:“黄大人言下之意是时间拖得越久西安城里的情况越糟糕”“然也,攻心为上,发动宣传战一两个月足以瓦解西安守军的士气,那时再发动进攻,再有成千上万人倒戈,不仅仅能够做到唾手可得西安城,还能够保证伤亡最小化。”第九百五十五章:洪承畴来投西安城外中军营地,孙传庭在蒙古包里见到了一位老相识唏嘘不已。“红旗军”主力戎边塞外,跟鞑子鏖战十余年,瞧上了便于搭建,又便于拆卸移动的蒙古包,所有的工兵都能够熟练掌握搭建技巧。只要预计驻扎时间达到十天半个月,都会搭建许多蒙古包和行军帐篷混合使用,最大的蒙古包能够容纳几大百人就餐、开会、学习、演出。时过境迁,原本一直混得比孙传庭好的老相识如今头发花白一副失魂落魄的样子。这个面积不大但是里面温暖如春的蒙古包不是办公场所,而是属于孙传庭的私人空间,既算作卧室也用作书房,接待来访者还是头一回。这位不速之客乃是原大明三边总制洪承畴。他命大,从断粮的西安连夜突围逃到丰塬后,身边还有十几位心腹护卫。遭受惨败罪莫大焉,心如死灰的洪承畴多次想从塬上的悬崖处飞身一跃一了百了,可是他太爱惜生命,没法对自己狠一点。身处绝境的洪承畴从来没想过投降流寇,也没有考虑投奔建奴,但是他也不敢冒冒失失跑去潼关求助。洪承畴最后决定暂时做个隐士,躲在塬上作壁上观,以图日后东山再起。他和十几个心腹跑出来时怀里都揣着金银财宝,“四方钱庄”发行的金币也携带了不少,日子能够过得下去。陕西境内大大小小的塬太多了,流寇根本管不过来。天高皇帝远的塬上基本上被宗族势力统治,祖祖辈辈生活在塬上的世家大族中都有读书人,基本上没有不读书的族长。丰塬、陈刘塬、下塬等等塬上管事的族长、族老们见到了谈吐不凡的洪承畴。都无一例外感觉到了洪承畴的官气,意识到这位爷有可能是某位被流寇打得逃亡的大官,礼敬有加。更多流寇私下里在传,西安已经成为死地,跟无敌天下的“红旗军”对抗如同找死。最明智的选择就是想方设法溜出去投降,实在不行就在“红旗军”进攻之时趴在地上等待被俘。由此可见高迎祥接受李岩的策略分田地施恩与民毕竟时间太短,又因为流寇需要大量粮食,根本做不到鼓吹的“闯王来了不纳粮”。农民的一大半收成都得上交,仅仅能够半饥半饱勉强做到饿不死而已,没几个真心拥护流寇政权。在面临生死抉择之时,几十万军民表面上迫于流寇的淫威虚与委蛇,其实已经暗流涌动。城外的劝降之声不绝于耳,每天飘落的传单成千上万,上面的绘图通俗易懂,得知投降“红旗军”不仅仅能够免死,还能够吃到饱肚子,更多人失去了抵抗到底的勇气。倒戈投降的刘国能渴望立功,他赶到西安城外立刻找到前敌总参谋部毛遂自荐,准备带着十几个人去西安城外喊话劝降罗汝才。他向孙传庭、陈奇瑜等等参谋部高参如实回禀,自从上一次被“红旗军”放还,他和罗汝才在流寇军中被边缘化,因此同病相怜的他俩经常一起喝闷酒、发牢骚。刘国能相信罗汝才肯定不会愿意为高迎祥陪葬,如果得到倒戈归顺“红旗军”的机会一定竭力争取。孙传庭心思缜密,他想了想又和陈奇瑜商量一番做出决定。刘国能出现在城下指名道姓劝降罗汝才作用肯定会有,效果不会太大,因为不仅仅罗汝才能够得到消息,流寇其他将领也会听得到。高迎祥哪肯眼看着出现窝里反,即便不立刻逮拿罗汝才,也会把他看管起来。为了让罗汝才部能够发挥出大作用,孙传庭决定联络潜伏在流寇军中的旗卫,让他们派遣可靠之人跟罗汝才面谈。为了能够取得罗汝才的信任,前往联络的旗卫要带上刘国能的亲笔信。旗卫无所不在,混在西安城里流寇队伍中的人数不低于三百,而且绝大多数都混成了中等头目。白天,飞越西安城的热气球下面的吊篮里有一个“红旗军”在上下左右挥舞小旗,没有一个流寇意识到那是在干什么夜里,“红旗军”的瞭望哨上有火光一闪一闪很有节奏。流寇们哪里懂什么旗语、灯光密码,只会傻呵呵看着。这样的做法类似于后世采取收音机呼叫潜伏的特务,有心人看到旗语和灯光密码心里有数了,很快刘国能的书信就出现在罗汝才手中。罗汝才看着前来联络的人觉得不可思议,因为来人姓黄用的是化名,叫做黄国梁,是个麾下有四五百人的流寇头目,相当于明军中实授把总职务。“失敬失敬,真没想到兄弟居然是红旗军,谢谢你们想得周全,没有让刘国能兄弟在城外乱喊。鄙人是真心真意谋划着倒戈投奔汉王,从现在起鄙人就听兄弟你指挥。”正瞌睡呢,就有人送枕头,罗汝才看完刘国能的书信,立刻表态。黄国梁道:“我军如果不计得失夺取西安恐怕都用不着十二个时辰,愿意如此费事完全是因为汉王心存善念,下达了尽可能少杀戮的命令。”罗汝才道:“鄙人能够察觉到汉王的良苦用心,也愿意看到更多人能够活下来,鄙人这辈子可谓坏事做绝,这一次要竭尽所能做些万家生佛的善事。鄙人想去试探一下马守应的态度,如果他也愿意倒戈,城内的事情就好办多了。”黄国梁道:“罗当家没有必要冒险去劝降马守应,别以为他以前跟你有些交情就麻痹大意,此人我们旗卫已经盯了好久。他跟高迎祥的感情无人能比,不可能被你轻易说动,然你暴露了身份,被他当场拿下都大有可能。”罗汝才问道:“黄大人,我们总要做些什么吧万一城外大军等得不耐烦了,发动攻击,无论炮轰还是纵火,城里的损失都不会小。”黄国梁哈哈大笑道:“罗当家稍安勿躁,准备倒戈的人不少,都在等待命令,都在散布西安成为死地,负隅顽抗死路一条消息。都在暗地里宣传红旗军如何优待俘虏,甚至于谋划着安排一些准备投降的小卒坠下城头。”罗汝才道:“黄大人言下之意是时间拖得越久西安城里的情况越糟糕”“然也,攻心为上,发动宣传战一两个月足以瓦解西安守军的士气,那时再发动进攻,再有成千上万人倒戈,不仅仅能够做到唾手可得西安城,还能够保证伤亡最小化。”第九百五十五章:洪承畴来投西安城外中军营地,孙传庭在蒙古包里见到了一位老相识唏嘘不已。“红旗军”主力戎边塞外,跟鞑子鏖战十余年,瞧上了便于搭建,又便于拆卸移动的蒙古包,所有的工兵都能够熟练掌握搭建技巧。只要预计驻扎时间达到十天半个月,都会搭建许多蒙古包和行军帐篷混合使用,最大的蒙古包能够容纳几大百人就餐、开会、学习、演出。时过境迁,原本一直混得比孙传庭好的老相识如今头发花白一副失魂落魄的样子。这个面积不大但是里面温暖如春的蒙古包不是办公场所,而是属于孙传庭的私人空间,既算作卧室也用作书房,接待来访者还是头一回。这位不速之客乃是原大明三边总制洪承畴。他命大,从断粮的西安连夜突围逃到丰塬后,身边还有十几位心腹护卫。遭受惨败罪莫大焉,心如死灰的洪承畴多次想从塬上的悬崖处飞身一跃一了百了,可是他太爱惜生命,没法对自己狠一点。身处绝境的洪承畴从来没想过投降流寇,也没有考虑投奔建奴,但是他也不敢冒冒失失跑去潼关求助。洪承畴最后决定暂时做个隐士,躲在塬上作壁上观,以图日后东山再起。他和十几个心腹跑出来时怀里都揣着金银财宝,“四方钱庄”发行的金币也携带了不少,日子能够过得下去。陕西境内大大小小的塬太多了,流寇根本管不过来。天高皇帝远的塬上基本上被宗族势力统治,祖祖辈辈生活在塬上的世家大族中都有读书人,基本上没有不读书的族长。丰塬、陈刘塬、下塬等等塬上管事的族长、族老们见到了谈吐不凡的洪承畴。都无一例外感觉到了洪承畴的官气,意识到这位爷有可能是某位被流寇打得逃亡的大官,礼敬有加。更多流寇私下里在传,西安已经成为死地,跟无敌天下的“红旗军”对抗如同找死。最明智的选择就是想方设法溜出去投降,实在不行就在“红旗军”进攻之时趴在地上等待被俘。由此可见高迎祥接受李岩的策略分田地施恩与民毕竟时间太短,又因为流寇需要大量粮食,根本做不到鼓吹的“闯王来了不纳粮”。农民的一大半收成都得上交,仅仅能够半饥半饱勉强做到饿不死而已,没几个真心拥护流寇政权。在面临生死抉择之时,几十万军民表面上迫于流寇的淫威虚与委蛇,其实已经暗流涌动。城外的劝降之声不绝于耳,每天飘落的传单成千上万,上面的绘图通俗易懂,得知投降“红旗军”不仅仅能够免死,还能够吃到饱肚子,更多人失去了抵抗到底的勇气。倒戈投降的刘国能渴望立功,他赶到西安城外立刻找到前敌总参谋部毛遂自荐,准备带着十几个人去西安城外喊话劝降罗汝才。他向孙传庭、陈奇瑜等等参谋部高参如实回禀,自从上一次被“红旗军”放还,他和罗汝才在流寇军中被边缘化,因此同病相怜的他俩经常一起喝闷酒、发牢骚。刘国能相信罗汝才肯定不会愿意为高迎祥陪葬,如果得到倒戈归顺“红旗军”的机会一定竭力争取。孙传庭心思缜密,他想了想又和陈奇瑜商量一番做出决定。刘国能出现在城下指名道姓劝降罗汝才作用肯定会有,效果不会太大,因为不仅仅罗汝才能够得到消息,流寇其他将领也会听得到。高迎祥哪肯眼看着出现窝里反,即便不立刻逮拿罗汝才,也会把他看管起来。为了让罗汝才部能够发挥出大作用,孙传庭决定联络潜伏在流寇军中的旗卫,让他们派遣可靠之人跟罗汝才面谈。为了能够取得罗汝才的信任,前往联络的旗卫要带上刘国能的亲笔信。旗卫无所不在,混在西安城里流寇队伍中的人数不低于三百,而且绝大多数都混成了中等头目。白天,飞越西安城的热气球下面的吊篮里有一个“红旗军”在上下左右挥舞小旗,没有一个流寇意识到那是在干什么夜里,“红旗军”的瞭望哨上有火光一闪一闪很有节奏。流寇们哪里懂什么旗语、灯光密码,只会傻呵呵看着。这样的做法类似于后世采取收音机呼叫潜伏的特务,有心人看到旗语和灯光密码心里有数了,很快刘国能的书信就出现在罗汝才手中。罗汝才看着前来联络的人觉得不可思议,因为来人姓黄用的是化名,叫做黄国梁,是个麾下有四五百人的流寇头目,相当于明军中实授把总职务。“失敬失敬,真没想到兄弟居然是红旗军,谢谢你们想得周全,没有让刘国能兄弟在城外乱喊。鄙人是真心真意谋划着倒戈投奔汉王,从现在起鄙人就听兄弟你指挥。”正瞌睡呢,就有人送枕头,罗汝才看完刘国能的书信,立刻表态。黄国梁道:“我军如果不计得失夺取西安恐怕都用不着十二个时辰,愿意如此费事完全是因为汉王心存善念,下达了尽可能少杀戮的命令。”罗汝才道:“鄙人能够察觉到汉王的良苦用心,也愿意看到更多人能够活下来,鄙人这辈子可谓坏事做绝,这一次要竭尽所能做些万家生佛的善事。鄙人想去试探一下马守应的态度,如果他也愿意倒戈,城内的事情就好办多了。”黄国梁道:“罗当家没有必要冒险去劝降马守应,别以为他以前跟你有些交情就麻痹大意,此人我们旗卫已经盯了好久。他跟高迎祥的感情无人能比,不可能被你轻易说动,然你暴露了身份,被他当场拿下都大有可能。”罗汝才问道:“黄大人,我们总要做些什么吧万一城外大军等得不耐烦了,发动攻击,无论炮轰还是纵火,城里的损失都不会小。”黄国梁哈哈大笑道:“罗当家稍安勿躁,准备倒戈的人不少,都在等待命令,都在散布西安成为死地,负隅顽抗死路一条消息。都在暗地里宣传红旗军如何优待俘虏,甚至于谋划着安排一些准备投降的小卒坠下城头。”罗汝才道:“黄大人言下之意是时间拖得越久西安城里的情况越糟糕”“然也,攻心为上,发动宣传战一两个月足以瓦解西安守军的士气,那时再发动进攻,再有成千上万人倒戈,不仅仅能够做到唾手可得西安城,还能够保证伤亡最小化。”第九百五十五章:洪承畴来投西安城外中军营地,孙传庭在蒙古包里见到了一位老相识唏嘘不已。“红旗军”主力戎边塞外,跟鞑子鏖战十余年,瞧上了便于搭建,又便于拆卸移动的蒙古包,所有的工兵都能够熟练掌握搭建技巧。只要预计驻扎时间达到十天半个月,都会搭建许多蒙古包和行军帐篷混合使用,最大的蒙古包能够容纳几大百人就餐、开会、学习、演出。时过境迁,原本一直混得比孙传庭好的老相识如今头发花白一副失魂落魄的样子。这个面积不大但是里面温暖如春的蒙古包不是办公场所,而是属于孙传庭的私人空间,既算作卧室也用作书房,接待来访者还是头一回。这位不速之客乃是原大明三边总制洪承畴。他命大,从断粮的西安连夜突围逃到丰塬后,身边还有十几位心腹护卫。遭受惨败罪莫大焉,心如死灰的洪承畴多次想从塬上的悬崖处飞身一跃一了百了,可是他太爱惜生命,没法对自己狠一点。身处绝境的洪承畴从来没想过投降流寇,也没有考虑投奔建奴,但是他也不敢冒冒失失跑去潼关求助。洪承畴最后决定暂时做个隐士,躲在塬上作壁上观,以图日后东山再起。他和十几个心腹跑出来时怀里都揣着金银财宝,“四方钱庄”发行的金币也携带了不少,日子能够过得下去。陕西境内大大小小的塬太多了,流寇根本管不过来。天高皇帝远的塬上基本上被宗族势力统治,祖祖辈辈生活在塬上的世家大族中都有读书人,基本上没有不读书的族长。丰塬、陈刘塬、下塬等等塬上管事的族长、族老们见到了谈吐不凡的洪承畴。都无一例外感觉到了洪承畴的官气,意识到这位爷有可能是某位被流寇打得逃亡的大官,礼敬有加。更多流寇私下里在传,西安已经成为死地,跟无敌天下的“红旗军”对抗如同找死。最明智的选择就是想方设法溜出去投降,实在不行就在“红旗军”进攻之时趴在地上等待被俘。由此可见高迎祥接受李岩的策略分田地施恩与民毕竟时间太短,又因为流寇需要大量粮食,根本做不到鼓吹的“闯王来了不纳粮”。农民的一大半收成都得上交,仅仅能够半饥半饱勉强做到饿不死而已,没几个真心拥护流寇政权。在面临生死抉择之时,几十万军民表面上迫于流寇的淫威虚与委蛇,其实已经暗流涌动。城外的劝降之声不绝于耳,每天飘落的传单成千上万,上面的绘图通俗易懂,得知投降“红旗军”不仅仅能够免死,还能够吃到饱肚子,更多人失去了抵抗到底的勇气。倒戈投降的刘国能渴望立功,他赶到西安城外立刻找到前敌总参谋部毛遂自荐,准备带着十几个人去西安城外喊话劝降罗汝才。他向孙传庭、陈奇瑜等等参谋部高参如实回禀,自从上一次被“红旗军”放还,他和罗汝才在流寇军中被边缘化,因此同病相怜的他俩经常一起喝闷酒、发牢骚。刘国能相信罗汝才肯定不会愿意为高迎祥陪葬,如果得到倒戈归顺“红旗军”的机会一定竭力争取。孙传庭心思缜密,他想了想又和陈奇瑜商量一番做出决定。刘国能出现在城下指名道姓劝降罗汝才作用肯定会有,效果不会太大,因为不仅仅罗汝才能够得到消息,流寇其他将领也会听得到。高迎祥哪肯眼看着出现窝里反,即便不立刻逮拿罗汝才,也会把他看管起来。为了让罗汝才部能够发挥出大作用,孙传庭决定联络潜伏在流寇军中的旗卫,让他们派遣可靠之人跟罗汝才面谈。为了能够取得罗汝才的信任,前往联络的旗卫要带上刘国能的亲笔信。旗卫无所不在,混在西安城里流寇队伍中的人数不低于三百,而且绝大多数都混成了中等头目。白天,飞越西安城的热气球下面的吊篮里有一个“红旗军”在上下左右挥舞小旗,没有一个流寇意识到那是在干什么夜里,“红旗军”的瞭望哨上有火光一闪一闪很有节奏。流寇们哪里懂什么旗语、灯光密码,只会傻呵呵看着。这样的做法类似于后世采取收音机呼叫潜伏的特务,有心人看到旗语和灯光密码心里有数了,很快刘国能的书信就出现在罗汝才手中。罗汝才看着前来联络的人觉得不可思议,因为来人姓黄用的是化名,叫做黄国梁,是个麾下有四五百人的流寇头目,相当于明军中实授把总职务。“失敬失敬,真没想到兄弟居然是红旗军,谢谢你们想得周全,没有让刘国能兄弟在城外乱喊。鄙人是真心真意谋划着倒戈投奔汉王,从现在起鄙人就听兄弟你指挥。”正瞌睡呢,就有人送枕头,罗汝才看完刘国能的书信,立刻表态。黄国梁道:“我军如果不计得失夺取西安恐怕都用不着十二个时辰,愿意如此费事完全是因为汉王心存善念,下达了尽可能少杀戮的命令。”罗汝才道:“鄙人能够察觉到汉王的良苦用心,也愿意看到更多人能够活下来,鄙人这辈子可谓坏事做绝,这一次要竭尽所能做些万家生佛的善事。鄙人想去试探一下马守应的态度,如果他也愿意倒戈,城内的事情就好办多了。”黄国梁道:“罗当家没有必要冒险去劝降马守应,别以为他以前跟你有些交情就麻痹大意,此人我们旗卫已经盯了好久。他跟高迎祥的感情无人能比,不可能被你轻易说动,然你暴露了身份,被他当场拿下都大有可能。”罗汝才问道:“黄大人,我们总要做些什么吧万一城外大军等得不耐烦了,发动攻击,无论炮轰还是纵火,城里的损失都不会小。”黄国梁哈哈大笑道:“罗当家稍安勿躁,准备倒戈的人不少,都在等待命令,都在散布西安成为死地,负隅顽抗死路一条消息。都在暗地里宣传红旗军如何优待俘虏,甚至于谋划着安排一些准备投降的小卒坠下城头。”罗汝才道:“黄大人言下之意是时间拖得越久西安城里的情况越糟糕”“然也,攻心为上,发动宣传战一两个月足以瓦解西安守军的士气,那时再发动进攻,再有成千上万人倒戈,不仅仅能够做到唾手可得西安城,还能够保证伤亡最小化。”第九百五十五章:洪承畴来投西安城外中军营地,孙传庭在蒙古包里见到了一位老相识唏嘘不已。“红旗军”主力戎边塞外,跟鞑子鏖战十余年,瞧上了便于搭建,又便于拆卸移动的蒙古包,所有的工兵都能够熟练掌握搭建技巧。只要预计驻扎时间达到十天半个月,都会搭建许多蒙古包和行军帐篷混合使用,最大的蒙古包能够容纳几大百人就餐、开会、学习、演出。时过境迁,原本一直混得比孙传庭好的老相识如今头发花白一副失魂落魄的样子。这个面积不大但是里面温暖如春的蒙古包不是办公场所,而是属于孙传庭的私人空间,既算作卧室也用作书房,接待来访者还是头一回。这位不速之客乃是原大明三边总制洪承畴。他命大,从断粮的西安连夜突围逃到丰塬后,身边还有十几位心腹护卫。遭受惨败罪莫大焉,心如死灰的洪承畴多次想从塬上的悬崖处飞身一跃一了百了,可是他太爱惜生命,没法对自己狠一点。身处绝境的洪承畴从来没想过投降流寇,也没有考虑投奔建奴,但是他也不敢冒冒失失跑去潼关求助。洪承畴最后决定暂时做个隐士,躲在塬上作壁上观,以图日后东山再起。他和十几个心腹跑出来时怀里都揣着金银财宝,“四方钱庄”发行的金币也携带了不少,日子能够过得下去。陕西境内大大小小的塬太多了,流寇根本管不过来。天高皇帝远的塬上基本上被宗族势力统治,祖祖辈辈生活在塬上的世家大族中都有读书人,基本上没有不读书的族长。丰塬、陈刘塬、下塬等等塬上管事的族长、族老们见到了谈吐不凡的洪承畴。都无一例外感觉到了洪承畴的官气,意识到这位爷有可能是某位被流寇打得逃亡的大官,礼敬有加。更多流寇私下里在传,西安已经成为死地,跟无敌天下的“红旗军”对抗如同找死。最明智的选择就是想方设法溜出去投降,实在不行就在“红旗军”进攻之时趴在地上等待被俘。由此可见高迎祥接受李岩的策略分田地施恩与民毕竟时间太短,又因为流寇需要大量粮食,根本做不到鼓吹的“闯王来了不纳粮”。农民的一大半收成都得上交,仅仅能够半饥半饱勉强做到饿不死而已,没几个真心拥护流寇政权。在面临生死抉择之时,几十万军民表面上迫于流寇的淫威虚与委蛇,其实已经暗流涌动。城外的劝降之声不绝于耳,每天飘落的传单成千上万,上面的绘图通俗易懂,得知投降“红旗军”不仅仅能够免死,还能够吃到饱肚子,更多人失去了抵抗到底的勇气。倒戈投降的刘国能渴望立功,他赶到西安城外立刻找到前敌总参谋部毛遂自荐,准备带着十几个人去西安城外喊话劝降罗汝才。他向孙传庭、陈奇瑜等等参谋部高参如实回禀,自从上一次被“红旗军”放还,他和罗汝才在流寇军中被边缘化,因此同病相怜的他俩经常一起喝闷酒、发牢骚。刘国能相信罗汝才肯定不会愿意为高迎祥陪葬,如果得到倒戈归顺“红旗军”的机会一定竭力争取。孙传庭心思缜密,他想了想又和陈奇瑜商量一番做出决定。刘国能出现在城下指名道姓劝降罗汝才作用肯定会有,效果不会太大,因为不仅仅罗汝才能够得到消息,流寇其他将领也会听得到。高迎祥哪肯眼看着出现窝里反,即便不立刻逮拿罗汝才,也会把他看管起来。为了让罗汝才部能够发挥出大作用,孙传庭决定联络潜伏在流寇军中的旗卫,让他们派遣可靠之人跟罗汝才面谈。为了能够取得罗汝才的信任,前往联络的旗卫要带上刘国能的亲笔信。旗卫无所不在,混在西安城里流寇队伍中的人数不低于三百,而且绝大多数都混成了中等头目。白天,飞越西安城的热气球下面的吊篮里有一个“红旗军”在上下左右挥舞小旗,没有一个流寇意识到那是在干什么夜里,“红旗军”的瞭望哨上有火光一闪一闪很有节奏。流寇们哪里懂什么旗语、灯光密码,只会傻呵呵看着。这样的做法类似于后世采取收音机呼叫潜伏的特务,有心人看到旗语和灯光密码心里有数了,很快刘国能的书信就出现在罗汝才手中。罗汝才看着前来联络的人觉得不可思议,因为来人姓黄用的是化名,叫做黄国梁,是个麾下有四五百人的流寇头目,相当于明军中实授把总职务。“失敬失敬,真没想到兄弟居然是红旗军,谢谢你们想得周全,没有让刘国能兄弟在城外乱喊。鄙人是真心真意谋划着倒戈投奔汉王,从现在起鄙人就听兄弟你指挥。”正瞌睡呢,就有人送枕头,罗汝才看完刘国能的书信,立刻表态。黄国梁道:“我军如果不计得失夺取西安恐怕都用不着十二个时辰,愿意如此费事完全是因为汉王心存善念,下达了尽可能少杀戮的命令。”罗汝才道:“鄙人能够察觉到汉王的良苦用心,也愿意看到更多人能够活下来,鄙人这辈子可谓坏事做绝,这一次要竭尽所能做些万家生佛的善事。鄙人想去试探一下马守应的态度,如果他也愿意倒戈,城内的事情就好办多了。”黄国梁道:“罗当家没有必要冒险去劝降马守应,别以为他以前跟你有些交情就麻痹大意,此人我们旗卫已经盯了好久。他跟高迎祥的感情无人能比,不可能被你轻易说动,然你暴露了身份,被他当场拿下都大有可能。”罗汝才问道:“黄大人,我们总要做些什么吧万一城外大军等得不耐烦了,发动攻击,无论炮轰还是纵火,城里的损失都不会小。”黄国梁哈哈大笑道:“罗当家稍安勿躁,准备倒戈的人不少,都在等待命令,都在散布西安成为死地,负隅顽抗死路一条消息。都在暗地里宣传红旗军如何优待俘虏,甚至于谋划着安排一些准备投降的小卒坠下城头。”罗汝才道:“黄大人言下之意是时间拖得越久西安城里的情况越糟糕”“然也,攻心为上,发动宣传战一两个月足以瓦解西安守军的士气,那时再发动进攻,再有成千上万人倒戈,不仅仅能够做到唾手可得西安城,还能够保证伤亡最小化。”第九百五十五章:洪承畴来投西安城外中军营地,孙传庭在蒙古包里见到了一位老相识唏嘘不已。“红旗军”主力戎边塞外,跟鞑子鏖战十余年,瞧上了便于搭建,又便于拆卸移动的蒙古包,所有的工兵都能够熟练掌握搭建技巧。只要预计驻扎时间达到十天半个月,都会搭建许多蒙古包和行军帐篷混合使用,最大的蒙古包能够容纳几大百人就餐、开会、学习、演出。时过境迁,原本一直混得比孙传庭好的老相识如今头发花白一副失魂落魄的样子。这个面积不大但是里面温暖如春的蒙古包不是办公场所,而是属于孙传庭的私人空间,既算作卧室也用作书房,接待来访者还是头一回。这位不速之客乃是原大明三边总制洪承畴。他命大,从断粮的西安连夜突围逃到丰塬后,身边还有十几位心腹护卫。遭受惨败罪莫大焉,心如死灰的洪承畴多次想从塬上的悬崖处飞身一跃一了百了,可是他太爱惜生命,没法对自己狠一点。身处绝境的洪承畴从来没想过投降流寇,也没有考虑投奔建奴,但是他也不敢冒冒失失跑去潼关求助。洪承畴最后决定暂时做个隐士,躲在塬上作壁上观,以图日后东山再起。他和十几个心腹跑出来时怀里都揣着金银财宝,“四方钱庄”发行的金币也携带了不少,日子能够过得下去。陕西境内大大小小的塬太多了,流寇根本管不过来。天高皇帝远的塬上基本上被宗族势力统治,祖祖辈辈生活在塬上的世家大族中都有读书人,基本上没有不读书的族长。丰塬、陈刘塬、下塬等等塬上管事的族长、族老们见到了谈吐不凡的洪承畴。都无一例外感觉到了洪承畴的官气,意识到这位爷有可能是某位被流寇打得逃亡的大官,礼敬有加。更多流寇私下里在传,西安已经成为死地,跟无敌天下的“红旗军”对抗如同找死。最明智的选择就是想方设法溜出去投降,实在不行就在“红旗军”进攻之时趴在地上等待被俘。由此可见高迎祥接受李岩的策略分田地施恩与民毕竟时间太短,又因为流寇需要大量粮食,根本做不到鼓吹的“闯王来了不纳粮”。农民的一大半收成都得上交,仅仅能够半饥半饱勉强做到饿不死而已,没几个真心拥护流寇政权。在面临生死抉择之时,几十万军民表面上迫于流寇的淫威虚与委蛇,其实已经暗流涌动。城外的劝降之声不绝于耳,每天飘落的传单成千上万,上面的绘图通俗易懂,得知投降“红旗军”不仅仅能够免死,还能够吃到饱肚子,更多人失去了抵抗到底的勇气。倒戈投降的刘国能渴望立功,他赶到西安城外立刻找到前敌总参谋部毛遂自荐,准备带着十几个人去西安城外喊话劝降罗汝才。他向孙传庭、陈奇瑜等等参谋部高参如实回禀,自从上一次被“红旗军”放还,他和罗汝才在流寇军中被边缘化,因此同病相怜的他俩经常一起喝闷酒、发牢骚。刘国能相信罗汝才肯定不会愿意为高迎祥陪葬,如果得到倒戈归顺“红旗军”的机会一定竭力争取。孙传庭心思缜密,他想了想又和陈奇瑜商量一番做出决定。刘国能出现在城下指名道姓劝降罗汝才作用肯定会有,效果不会太大,因为不仅仅罗汝才能够得到消息,流寇其他将领也会听得到。高迎祥哪肯眼看着出现窝里反,即便不立刻逮拿罗汝才,也会把他看管起来。为了让罗汝才部能够发挥出大作用,孙传庭决定联络潜伏在流寇军中的旗卫,让他们派遣可靠之人跟罗汝才面谈。为了能够取得罗汝才的信任,前往联络的旗卫要带上刘国能的亲笔信。旗卫无所不在,混在西安城里流寇队伍中的人数不低于三百,而且绝大多数都混成了中等头目。白天,飞越西安城的热气球下面的吊篮里有一个“红旗军”在上下左右挥舞小旗,没有一个流寇意识到那是在干什么夜里,“红旗军”的瞭望哨上有火光一闪一闪很有节奏。流寇们哪里懂什么旗语、灯光密码,只会傻呵呵看着。这样的做法类似于后世采取收音机呼叫潜伏的特务,有心人看到旗语和灯光密码心里有数了,很快刘国能的书信就出现在罗汝才手中。罗汝才看着前来联络的人觉得不可思议,因为来人姓黄用的是化名,叫做黄国梁,是个麾下有四五百人的流寇头目,相当于明军中实授把总职务。“失敬失敬,真没想到兄弟居然是红旗军,谢谢你们想得周全,没有让刘国能兄弟在城外乱喊。鄙人是真心真意谋划着倒戈投奔汉王,从现在起鄙人就听兄弟你指挥。”正瞌睡呢,就有人送枕头,罗汝才看完刘国能的书信,立刻表态。黄国梁道:“我军如果不计得失夺取西安恐怕都用不着十二个时辰,愿意如此费事完全是因为汉王心存善念,下达了尽可能少杀戮的命令。”罗汝才道:“鄙人能够察觉到汉王的良苦用心,也愿意看到更多人能够活下来,鄙人这辈子可谓坏事做绝,这一次要竭尽所能做些万家生佛的善事。鄙人想去试探一下马守应的态度,如果他也愿意倒戈,城内的事情就好办多了。”黄国梁道:“罗当家没有必要冒险去劝降马守应,别以为他以前跟你有些交情就麻痹大意,此人我们旗卫已经盯了好久。他跟高迎祥的感情无人能比,不可能被你轻易说动,然你暴露了身份,被他当场拿下都大有可能。”罗汝才问道:“黄大人,我们总要做些什么吧万一城外大军等得不耐烦了,发动攻击,无论炮轰还是纵火,城里的损失都不会小。”黄国梁哈哈大笑道:“罗当家稍安勿躁,准备倒戈的人不少,都在等待命令,都在散布西安成为死地,负隅顽抗死路一条消息。都在暗地里宣传红旗军如何优待俘虏,甚至于谋划着安排一些准备投降的小卒坠下城头。”罗汝才道:“黄大人言下之意是时间拖得越久西安城里的情况越糟糕”“然也,攻心为上,发动宣传战一两个月足以瓦解西安守军的士气,那时再发动进攻,再有成千上万人倒戈,不仅仅能够做到唾手可得西安城,还能够保证伤亡最小化。”第九百五十五章:洪承畴来投西安城外中军营地,孙传庭在蒙古包里见到了一位老相识唏嘘不已。“红旗军”主力戎边塞外,跟鞑子鏖战十余年,瞧上了便于搭建,又便于拆卸移动的蒙古包,所有的工兵都能够熟练掌握搭建技巧。只要预计驻扎时间达到十天半个月,都会搭建许多蒙古包和行军帐篷混合使用,最大的蒙古包能够容纳几大百人就餐、开会、学习、演出。时过境迁,原本一直混得比孙传庭好的老相识如今头发花白一副失魂落魄的样子。这个面积不大但是里面温暖如春的蒙古包不是办公场所,而是属于孙传庭的私人空间,既算作卧室也用作书房,接待来访者还是头一回。这位不速之客乃是原大明三边总制洪承畴。他命大,从断粮的西安连夜突围逃到丰塬后,身边还有十几位心腹护卫。遭受惨败罪莫大焉,心如死灰的洪承畴多次想从塬上的悬崖处飞身一跃一了百了,可是他太爱惜生命,没法对自己狠一点。身处绝境的洪承畴从来没想过投降流寇,也没有考虑投奔建奴,但是他也不敢冒冒失失跑去潼关求助。洪承畴最后决定暂时做个隐士,躲在塬上作壁上观,以图日后东山再起。他和十几个心腹跑出来时怀里都揣着金银财宝,“四方钱庄”发行的金币也携带了不少,日子能够过得下去。陕西境内大大小小的塬太多了,流寇根本管不过来。天高皇帝远的塬上基本上被宗族势力统治,祖祖辈辈生活在塬上的世家大族中都有读书人,基本上没有不读书的族长。丰塬、陈刘塬、下塬等等塬上管事的族长、族老们见到了谈吐不凡的洪承畴。都无一例外感觉到了洪承畴的官气,意识到这位爷有可能是某位被流寇打得逃亡的大官,礼敬有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