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造化图小说网>都市青春>明末汉之魂> 明末汉之魂 分节阅读 418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明末汉之魂 分节阅读 418(1 / 1)

d广泛传播。拥有资本的商贾、权贵当然会看得到商机。还是一句话,谁投资谁收益,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政府只要确保税收即可,万万不能直接经营,大搞股份合作制、引入竞争机制才是大发展的必由之路。黄汉准备把专利权、设计图、生产技术转换成股本,继续募集社会资金大量生产蒸汽机,不仅仅用来驱动轮船,还可以用来驱动纺织机、粉碎机、锻锤等等。下一步就可以考虑制造蒸汽机火车头,一旦研制成功就开始修建天津卫直达京城的铁路。大明的王公贵族、官僚集团掌握着大明八九成资本,不能采取强盗手段一把抢光。历史上的"李闯贼"就是个鼠目寸光的土匪头子而已,注定要败亡。其实诸多大明文官武将之所以选择剃头做汉奸,有很大原因就是"李闯贼"不仅仅要钱还害命,这个混蛋真比不上建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黄汉哪能如"李闯贼"那般穷凶极恶。纵然手上拥有称霸世界的“红旗军”,在大明故土上也永远不会动手抢劫,太没有技术含量,羞于如此。而是让所有的有钱人预测到回报率,争先恐后把家中藏着的银子拿出来投资,并且高调宣传保护私产,鼓励所有人发家致富。为了公平竞争,也是为了防止垄断经营影响各行各业健康发展,绝不允许一家独大的企业存在,哪怕是蒸汽机的制造,也要最少拆分为三个以上的股份制公司。“大汉帝国”建立后,政府只管收税制定政策法规,当好裁判,适当引导投资方向,避免投资过热和产品过剩。刚刚往工业化过度之时,投资失败的可能性本来就很小,又有黄汉这个先知掌握着大项目的最终审批权,更加不会让投资人血本无归。原大明的王公贵族、官僚集团只要参与了投资,靠股息都能基本上不愁做个富家翁,抵触新朝的情绪应该不会太大。黄汉发展到现在,崇祯已经成为了最大的绊脚石,是时候架空这位皇帝了。一下子冒出如此多的爵爷,使得不少大明文官武将羡慕嫉妒恨,搞不清为何皇帝变得如此大方让崇祯皇帝始料不及的是,接下来几天,酒楼茶肆都在热议封爵之事,不少军民充满了万里觅封侯的向往,下定决心追随“汉王”者比比皆是。两千骑兵接受检阅后没有出城,而是以保护“汉王”家眷的理由驻扎不夜城。杨大年上奏朝廷,“汉王”完成平辽后理当朝天阙,最迟明年下半年会进京。两千骑兵留在京师做前期准备,以后就是“汉王”在京师的近卫队。有钱粮的“红旗军”用不着搭理朝廷是否同意,驻扎不夜城训练警卫和乡勇,也算是大战过后来繁华的京师放松几个月。让这些有知识、有实战经验、有军功、经历过生死考验的知识青年换个环境再次历练,以后全部作为重点培养的军官分到各地驻防。如何以最快的速度让军民感觉到身边的变化加强治安管控,提升城区卫生水平是最简便的方法。杨大年、顾吉祥为了展示“红旗军”风采,在黄四方指挥旗卫暗中配合下,主动带领麾下维护治安打击流氓恶势力。李三娘子发动外城的所有堡垒户参与治理环境卫生。仅仅几天,在市井间横行无忌的十几个具有帮派性质的黑社会团伙就被一锅端。这不是吹牛逼,军队,而且是当今世界战斗力最强的“红旗军”,对付黑社会团伙如同碾死几只蚂蚁。几百以前凶神恶煞的黑老大、打手、流氓、混混被“红旗军”捆成粽子,挂着牌子游街,围观的京师老百姓叫好不绝。杨大年只请旨处决了十几个血案累累的黑老大,其余人犯都没一杀了之,而是把他们送去西山煤矿劳动改造,明年送他们去美洲大陆戴罪立功,争取宽大。杀了十几个,流放几百,有“红旗军”为京师老百姓撑腰,大力号召老百姓举报涉黑团伙得到了万民拥护,又有不少来不及逃跑的黑老大、流氓被抓捕。五城兵马司、锦衣卫、六部衙门甚至于勋贵府邸,没有“红旗军”不敢抓人的地方。一百多为黑恶势力提供保护伞的衙役、胥吏、官员被缉捕,等待他们的命运是携家带口流放海南岛割胶。杨大年出手如此准确,完全得益于旗卫搜集了大量现任官员的罪证。花了短短十几天时间为民除害,京城简直做到了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只要是良民都希望“红旗军”永远驻扎在京城。崇祯又被威逼、又无力化解,两千功臣用不着朝廷给粮饷滞留不夜城,如果不想跟“汉王”立刻撕破脸,还就真没法驱赶。皇帝只能布置李若琏暗中提防,也挤出粮饷加大锦衣卫的训练,争取提高锦衣卫的战斗力。可惜李若琏、娄允、张超、田弘遇等等根本没有跟“红旗军”为敌的想法。甚至于整个大明的文官武将都没几个会考虑跟“汉王”对立,当然一部分食古不化所谓的“清流铮臣”除外。其实这两千至少有三级斩获的“红旗军”骑士战斗力不亚于建奴精锐中的精锐“葛布什贤超哈”,真跟明军骑兵冲突,两千破一万不是虚言。然京营人马大部分精锐都在刘之伦、方正化军中效力,留在京师的人马不多,能够组织七八千马队有可能做得到,达到骑兵标准的恐怕凑三千都困难重重。京师的将佐中有太多勋贵子弟或者门人,而勋贵集团中绝大多数如今跟“汉王”系存在着合作关系,基本上不会有谁傻到跟“红旗军”为敌。第九百二十六章:卖直取名“汉王”得寸进尺,满朝文武心知肚明。超过八成大臣见怪不怪,其中有一半多多少少怀有期待。武官没有浪漫主义,很实际,知道明军跟“红旗军”之间的差距太大了,与之为敌乃是以卵击石,绝大多数有了投靠“汉王”的心理准备。有不足两成文官是那一种“平时袖手谈心性,临危一死报君王”的道德君子。历史上就是由于这些人的口水有可能把人淹死,导致没有决断的崇祯畏首畏尾。皇帝不敢公然跟满清谈判承认建奴既得利益先稳住辽东局势,腾出手专心对付流寇。在“李闯贼”以摧枯拉朽之势席卷而来眼看着杀到京师之时,崇祯又迫于压力没有果断放弃京城撤往南直隶。要知道当时大明半壁江山还在,把京城暂时丢给闯贼,崇祯去经营南方还有机会。大明本来就有南北二京,也有两套班子。崇祯坐镇南京未必就没有翻盘的可能性,最起码不会因为拥立谁当皇帝自己人内讧,南明也有可能如南宋朝廷那般延续一二百年。然就是这些道德君子坑死皇帝、坑得大明亡国,却赔上了自己的性命彰显了气节,让后人唏嘘感叹,爱恨两难。如今以范景文、黄道周、刘宗周、倪元璐、孟兆祥、王家彦、李邦华、施邦耀、凌义渠、吴麟徵、申佳胤等等为首的清流铮臣,都在横眉冷对。只不过他们暂时隐忍没有发作,他们想好了,等“汉王”来到京城之时看看情况而定。如果“汉王”有不臣之心,他们会用干瘦的身子阻挡“汉王”的篡位之路,用吐沫狠狠地啐“汉王”,做一个高风亮节,致死不食周粟的忠臣。如果“汉王”仅仅是跋扈没有不臣之心,他们会集体跪在“汉王”面前直言不讳,劝他知礼仪、识大体做回大明忠臣良将万古流芳。大明建国二百几十年,根深蒂固,亡国后狗尾续貂的南明政权乱得不可开交还跟满清对抗了几十年。黄汉眼看着准备以“汉”代“明”,要是也直接导致叛乱不已烽火连天,罪莫大焉。提前布置,防患于未然只争朝夕。在黄四方亲自布置下,旗卫活动更加频繁,他们抓紧时间收集至今没有表明立场的文官武将、勋贵们的不法之事。诱之以利,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胁之以威,很有必要,总而言之要争取绝大多数,如果自己屁股不干净还胆敢跳出来坏“汉王”大事,只得绳之以法。但是有些清流还真做到了洁身自好安贫乐道,抓不住把柄。对付这些卖直取名的士大夫,需要注意舆论,虽然这些人无能又无用,但是有虚名在外。京畿之地的老百姓心里没有那许多弯弯绕,“红旗军”在总决战中大获全胜,满清崇德皇帝死了,意味着盘踞辽东为祸大明五六十年的建奴灰飞烟灭。他们的喜悦之情发自肺腑,腊月里置办年货都大方了许多,这当然得益于不少京师居民在车辆厂、钢铁厂、水泥厂等等股份制企业做工,能够拿到足以养家糊口工钱的缘故。京师官场暗流涌动,民间却是一片祥和。无他,城里没有恶霸、流氓、混混、乞丐,没有了黑白通吃的胥吏、衙役,街上几乎看不到垃圾和马粪。经常看到的是二人成列、三人成行的“红旗军”,在这样的氛围下,京城居民当然身心愉快,可以预见这个新年一定会热闹非凡。憨子、王志诚等等率领的骑兵军团追击满清败兵,打了一个月追逐战后撤回修整,此时沈阳彻底化为焦土,辽阳成为了中军所在地。转正的蒙古轻骑兵很多,立下战功的人数高达五六千,黄汉没有亏待他们,该给的赏银不少一毫,但是该给的提拔受到了限制。无他,“红旗军”军官年轻化、知识化,纵然是蒙古部落中的勇士,无法通过军官考试也只能做士官。即便如此,归心的蒙古人在拿到了雪白的硬币、黄灿灿的金币之时,还是激动不已。阮大铖带领六套班子赶到辽阳,剧组将要为将士们演出三部新戏贺岁迎新。专业对口,阮大铖干劲十足,他年初跑了一趟江南,网罗了不少各大院子的红牌,包括黄汉提到的柳如是、李香君、董小宛、寇白门等等。他甚至于还特意跑去扬州找被妈妈从小调教的“瘦马”,如今已经超额完成了黄汉布置的扩充演出班底的任务。现在,除了他亲自带来辽阳为“汉王”和将士们演出的六套剧组,还有十八个戏班子分别在京师、南直隶巡回演出,不仅仅寓教于乐,还名利双收。演戏不是免费,黄汉虽然严令不许追求高额利润,但是允许保持门票总额的一成作为盈利。阮大铖是一位八面玲珑之人,有能力,会经营,不怕利薄只要多销,一样的财源滚滚。他搞出了二十几个剧组轮番外出巡演,不断推陈出新,每月总演出场次达到七八百而且在增长中。使得剧组每个月得到的门票收入高达几万十几万两银子,一年盈利超过十万两甚至于更多大有可能。原本优伶没有地位,搞不好在某次演出时就会被某个公子王孙瞧上眼纠缠不休。然加入“红旗军”体系的剧组就成为了宣传员,有了“汉王”这个大靠山。哪个不开眼的敢用强迫手段威逼优伶就范,弄不好真会丢了脑袋。原本有些红倌人是迫于压力加入剧组,经历过几个月的排练、演出,她们不仅仅拿到了不菲的酬劳,还体会到了做人的尊严,乐在其中,纷纷写信给以前的姐妹。直接后果就是阮大铖再也用不着千里迢迢去挖人,总有不少自认为有姿色、有才气的佳丽毛遂自荐。曾经被温体仁差一点整死,最后削籍归乡的钱谦益不甘寂寞。他多次乘船来往于“汉江省”、“虎穴城”、旅顺口、天津卫等等“汉王”实际控制区,目的不言而喻,想寻找机会投靠。一次偶然的机会看到了柳如是主演的新戏,钱谦益为之倾倒,居然一直追到了辽东。腊月二十六,黄汉颁布命令,论功行赏,发斩首银、福利、解除禁酒令,全军修整二十天,安排好酒好肉文娱节目,让将士们开开心心过大年。明年正月十六全军兵分十路,扫荡大草原。每一路都配一个把总“飞行军”携带一百热气球,计划花费六个月时间,征服、歼灭、招降曾经投靠建奴的外藩蒙古。第九百二十七章:重见天日崇祯十三年正月初一,黄汉带着上千文官武将在辽阳原总兵府现在的“汉王”行辕门前的广场上见证“传国玉玺”重见天日。这真不是弄虚作假,而是经过二十几天清理、挖掘,从“清宁宫”废墟中找到了疑似装传国玉玺的柜子。经过娜木钟仔细辨认,确定无误后,刘在旗、姜新亲自大张旗鼓押运送达辽阳。黄汉为了搞得有仪式感,特意选在正月初一开箱,而且是在上千文武百官和上万军民注视下开启。当然,为了防止出现意外,提前做了一些准备,刘在旗怀着藏好了一个玉匣,里面也有黄绸包裹的一方“传国玉玺”。这东西谁也没见过真货,只是通过文字记载得知尺寸和历代刻字,弄个假的鱼目混珠没有什么难度。黄汉的运气不错,用不着在众目睽睽之下作弊,刘在旗打开的红木匣内还真有一只玉匣。当刘在旗把玉匣高高举过头顶高呼“万岁万万岁”之时,军民官吏都异口同声响应。原大明文官武将没有谁露出异色,他们同样跟着欢呼,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既然好事崇祯坐镇南京未必就没有翻盘的可能性,最起码不会因为拥立谁当皇帝自己人内讧,南明也有可能如南宋朝廷那般延续一二百年。然就是这些道德君子坑死皇帝、坑得大明亡国,却赔上了自己的性命彰显了气节,让后人唏嘘感叹,爱恨两难。如今以范景文、黄道周、刘宗周、倪元璐、孟兆祥、王家彦、李邦华、施邦耀、凌义渠、吴麟徵、申佳胤等等为首的清流铮臣,都在横眉冷对。只不过他们暂时隐忍没有发作,他们想好了,等“汉王”来到京城之时看看情况而定。如果“汉王”有不臣之心,他们会用干瘦的身子阻挡“汉王”的篡位之路,用吐沫狠狠地啐“汉王”,做一个高风亮节,致死不食周粟的忠臣。如果“汉王”仅仅是跋扈没有不臣之心,他们会集体跪在“汉王”面前直言不讳,劝他知礼仪、识大体做回大明忠臣良将万古流芳。大明建国二百几十年,根深蒂固,亡国后狗尾续貂的南明政权乱得不可开交还跟满清对抗了几十年。黄汉眼看着准备以“汉”代“明”,要是也直接导致叛乱不已烽火连天,罪莫大焉。提前布置,防患于未然只争朝夕。在黄四方亲自布置下,旗卫活动更加频繁,他们抓紧时间收集至今没有表明立场的文官武将、勋贵们的不法之事。诱之以利,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胁之以威,很有必要,总而言之要争取绝大多数,如果自己屁股不干净还胆敢跳出来坏“汉王”大事,只得绳之以法。但是有些清流还真做到了洁身自好安贫乐道,抓不住把柄。对付这些卖直取名的士大夫,需要注意舆论,虽然这些人无能又无用,但是有虚名在外。京畿之地的老百姓心里没有那许多弯弯绕,“红旗军”在总决战中大获全胜,满清崇德皇帝死了,意味着盘踞辽东为祸大明五六十年的建奴灰飞烟灭。他们的喜悦之情发自肺腑,腊月里置办年货都大方了许多,这当然得益于不少京师居民在车辆厂、钢铁厂、水泥厂等等股份制企业做工,能够拿到足以养家糊口工钱的缘故。京师官场暗流涌动,民间却是一片祥和。无他,城里没有恶霸、流氓、混混、乞丐,没有了黑白通吃的胥吏、衙役,街上几乎看不到垃圾和马粪。经常看到的是二人成列、三人成行的“红旗军”,在这样的氛围下,京城居民当然身心愉快,可以预见这个新年一定会热闹非凡。憨子、王志诚等等率领的骑兵军团追击满清败兵,打了一个月追逐战后撤回修整,此时沈阳彻底化为焦土,辽阳成为了中军所在地。转正的蒙古轻骑兵很多,立下战功的人数高达五六千,黄汉没有亏待他们,该给的赏银不少一毫,但是该给的提拔受到了限制。无他,“红旗军”军官年轻化、知识化,纵然是蒙古部落中的勇士,无法通过军官考试也只能做士官。即便如此,归心的蒙古人在拿到了雪白的硬币、黄灿灿的金币之时,还是激动不已。阮大铖带领六套班子赶到辽阳,剧组将要为将士们演出三部新戏贺岁迎新。专业对口,阮大铖干劲十足,他年初跑了一趟江南,网罗了不少各大院子的红牌,包括黄汉提到的柳如是、李香君、董小宛、寇白门等等。他甚至于还特意跑去扬州找被妈妈从小调教的“瘦马”,如今已经超额完成了黄汉布置的扩充演出班底的任务。现在,除了他亲自带来辽阳为“汉王”和将士们演出的六套剧组,还有十八个戏班子分别在京师、南直隶巡回演出,不仅仅寓教于乐,还名利双收。演戏不是免费,黄汉虽然严令不许追求高额利润,但是允许保持门票总额的一成作为盈利。阮大铖是一位八面玲珑之人,有能力,会经营,不怕利薄只要多销,一样的财源滚滚。他搞出了二十几个剧组轮番外出巡演,不断推陈出新,每月总演出场次达到七八百而且在增长中。使得剧组每个月得到的门票收入高达几万十几万两银子,一年盈利超过十万两甚至于更多大有可能。原本优伶没有地位,搞不好在某次演出时就会被某个公子王孙瞧上眼纠缠不休。然加入“红旗军”体系的剧组就成为了宣传员,有了“汉王”这个大靠山。哪个不开眼的敢用强迫手段威逼优伶就范,弄不好真会丢了脑袋。原本有些红倌人是迫于压力加入剧组,经历过几个月的排练、演出,她们不仅仅拿到了不菲的酬劳,还体会到了做人的尊严,乐在其中,纷纷写信给以前的姐妹。直接后果就是阮大铖再也用不着千里迢迢去挖人,总有不少自认为有姿色、有才气的佳丽毛遂自荐。曾经被温体仁差一点整死,最后削籍归乡的钱谦益不甘寂寞。他多次乘船来往于“汉江省”、“虎穴城”、旅顺口、天津卫等等“汉王”实际控制区,目的不言而喻,想寻找机会投靠。一次偶然的机会看到了柳如是主演的新戏,钱谦益为之倾倒,居然一直追到了辽东。腊月二十六,黄汉颁布命令,论功行赏,发斩首银、福利、解除禁酒令,全军修整二十天,安排好酒好肉文娱节目,让将士们开开心心过大年。明年正月十六全军兵分十路,扫荡大草原。每一路都配一个把总“飞行军”携带一百热气球,计划花费六个月时间,征服、歼灭、招降曾经投靠建奴的外藩蒙古。第九百二十七章:重见天日崇祯十三年正月初一,黄汉带着上千文官武将在辽阳原总兵府现在的“汉王”行辕门前的广场上见证“传国玉玺”重见天日。这真不是弄虚作假,而是经过二十几天清理、挖掘,从“清宁宫”废墟中找到了疑似装传国玉玺的柜子。经过娜木钟仔细辨认,确定无误后,刘在旗、姜新亲自大张旗鼓押运送达辽阳。黄汉为了搞得有仪式感,特意选在正月初一开箱,而且是在上千文武百官和上万军民注视下开启。当然,为了防止出现意外,提前做了一些准备,刘在旗怀着藏好了一个玉匣,里面也有黄绸包裹的一方“传国玉玺”。这东西谁也没见过真货,只是通过文字记载得知尺寸和历代刻字,弄个假的鱼目混珠没有什么难度。黄汉的运气不错,用不着在众目睽睽之下作弊,刘在旗打开的红木匣内还真有一只玉匣。当刘在旗把玉匣高高举过头顶高呼“万岁万万岁”之时,军民官吏都异口同声响应。原大明文官武将没有谁露出异色,他们同样跟着欢呼,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既然好事崇祯坐镇南京未必就没有翻盘的可能性,最起码不会因为拥立谁当皇帝自己人内讧,南明也有可能如南宋朝廷那般延续一二百年。然就是这些道德君子坑死皇帝、坑得大明亡国,却赔上了自己的性命彰显了气节,让后人唏嘘感叹,爱恨两难。如今以范景文、黄道周、刘宗周、倪元璐、孟兆祥、王家彦、李邦华、施邦耀、凌义渠、吴麟徵、申佳胤等等为首的清流铮臣,都在横眉冷对。只不过他们暂时隐忍没有发作,他们想好了,等“汉王”来到京城之时看看情况而定。如果“汉王”有不臣之心,他们会用干瘦的身子阻挡“汉王”的篡位之路,用吐沫狠狠地啐“汉王”,做一个高风亮节,致死不食周粟的忠臣。如果“汉王”仅仅是跋扈没有不臣之心,他们会集体跪在“汉王”面前直言不讳,劝他知礼仪、识大体做回大明忠臣良将万古流芳。大明建国二百几十年,根深蒂固,亡国后狗尾续貂的南明政权乱得不可开交还跟满清对抗了几十年。黄汉眼看着准备以“汉”代“明”,要是也直接导致叛乱不已烽火连天,罪莫大焉。提前布置,防患于未然只争朝夕。在黄四方亲自布置下,旗卫活动更加频繁,他们抓紧时间收集至今没有表明立场的文官武将、勋贵们的不法之事。诱之以利,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胁之以威,很有必要,总而言之要争取绝大多数,如果自己屁股不干净还胆敢跳出来坏“汉王”大事,只得绳之以法。但是有些清流还真做到了洁身自好安贫乐道,抓不住把柄。对付这些卖直取名的士大夫,需要注意舆论,虽然这些人无能又无用,但是有虚名在外。京畿之地的老百姓心里没有那许多弯弯绕,“红旗军”在总决战中大获全胜,满清崇德皇帝死了,意味着盘踞辽东为祸大明五六十年的建奴灰飞烟灭。他们的喜悦之情发自肺腑,腊月里置办年货都大方了许多,这当然得益于不少京师居民在车辆厂、钢铁厂、水泥厂等等股份制企业做工,能够拿到足以养家糊口工钱的缘故。京师官场暗流涌动,民间却是一片祥和。无他,城里没有恶霸、流氓、混混、乞丐,没有了黑白通吃的胥吏、衙役,街上几乎看不到垃圾和马粪。经常看到的是二人成列、三人成行的“红旗军”,在这样的氛围下,京城居民当然身心愉快,可以预见这个新年一定会热闹非凡。憨子、王志诚等等率领的骑兵军团追击满清败兵,打了一个月追逐战后撤回修整,此时沈阳彻底化为焦土,辽阳成为了中军所在地。转正的蒙古轻骑兵很多,立下战功的人数高达五六千,黄汉没有亏待他们,该给的赏银不少一毫,但是该给的提拔受到了限制。无他,“红旗军”军官年轻化、知识化,纵然是蒙古部落中的勇士,无法通过军官考试也只能做士官。即便如此,归心的蒙古人在拿到了雪白的硬币、黄灿灿的金币之时,还是激动不已。阮大铖带领六套班子赶到辽阳,剧组将要为将士们演出三部新戏贺岁迎新。专业对口,阮大铖干劲十足,他年初跑了一趟江南,网罗了不少各大院子的红牌,包括黄汉提到的柳如是、李香君、董小宛、寇白门等等。他甚至于还特意跑去扬州找被妈妈从小调教的“瘦马”,如今已经超额完成了黄汉布置的扩充演出班底的任务。现在,除了他亲自带来辽阳为“汉王”和将士们演出的六套剧组,还有十八个戏班子分别在京师、南直隶巡回演出,不仅仅寓教于乐,还名利双收。演戏不是免费,黄汉虽然严令不许追求高额利润,但是允许保持门票总额的一成作为盈利。阮大铖是一位八面玲珑之人,有能力,会经营,不怕利薄只要多销,一样的财源滚滚。他搞出了二十几个剧组轮番外出巡演,不断推陈出新,每月总演出场次达到七八百而且在增长中。使得剧组每个月得到的门票收入高达几万十几万两银子,一年盈利超过十万两甚至于更多大有可能。原本优伶没有地位,搞不好在某次演出时就会被某个公子王孙瞧上眼纠缠不休。然加入“红旗军”体系的剧组就成为了宣传员,有了“汉王”这个大靠山。哪个不开眼的敢用强迫手段威逼优伶就范,弄不好真会丢了脑袋。原本有些红倌人是迫于压力加入剧组,经历过几个月的排练、演出,她们不仅仅拿到了不菲的酬劳,还体会到了做人的尊严,乐在其中,纷纷写信给以前的姐妹。直接后果就是阮大铖再也用不着千里迢迢去挖人,总有不少自认为有姿色、有才气的佳丽毛遂自荐。曾经被温体仁差一点整死,最后削籍归乡的钱谦益不甘寂寞。他多次乘船来往于“汉江省”、“虎穴城”、旅顺口、天津卫等等“汉王”实际控制区,目的不言而喻,想寻找机会投靠。一次偶然的机会看到了柳如是主演的新戏,钱谦益为之倾倒,居然一直追到了辽东。腊月二十六,黄汉颁布命令,论功行赏,发斩首银、福利、解除禁酒令,全军修整二十天,安排好酒好肉文娱节目,让将士们开开心心过大年。明年正月十六全军兵分十路,扫荡大草原。每一路都配一个把总“飞行军”携带一百热气球,计划花费六个月时间,征服、歼灭、招降曾经投靠建奴的外藩蒙古。第九百二十七章:重见天日崇祯十三年正月初一,黄汉带着上千文官武将在辽阳原总兵府现在的“汉王”行辕门前的广场上见证“传国玉玺”重见天日。这真不是弄虚作假,而是经过二十几天清理、挖掘,从“清宁宫”废墟中找到了疑似装传国玉玺的柜子。经过娜木钟仔细辨认,确定无误后,刘在旗、姜新亲自大张旗鼓押运送达辽阳。黄汉为了搞得有仪式感,特意选在正月初一开箱,而且是在上千文武百官和上万军民注视下开启。当然,为了防止出现意外,提前做了一些准备,刘在旗怀着藏好了一个玉匣,里面也有黄绸包裹的一方“传国玉玺”。这东西谁也没见过真货,只是通过文字记载得知尺寸和历代刻字,弄个假的鱼目混珠没有什么难度。黄汉的运气不错,用不着在众目睽睽之下作弊,刘在旗打开的红木匣内还真有一只玉匣。当刘在旗把玉匣高高举过头顶高呼“万岁万万岁”之时,军民官吏都异口同声响应。原大明文官武将没有谁露出异色,他们同样跟着欢呼,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既然好事崇祯坐镇南京未必就没有翻盘的可能性,最起码不会因为拥立谁当皇帝自己人内讧,南明也有可能如南宋朝廷那般延续一二百年。然就是这些道德君子坑死皇帝、坑得大明亡国,却赔上了自己的性命彰显了气节,让后人唏嘘感叹,爱恨两难。如今以范景文、黄道周、刘宗周、倪元璐、孟兆祥、王家彦、李邦华、施邦耀、凌义渠、吴麟徵、申佳胤等等为首的清流铮臣,都在横眉冷对。只不过他们暂时隐忍没有发作,他们想好了,等“汉王”来到京城之时看看情况而定。如果“汉王”有不臣之心,他们会用干瘦的身子阻挡“汉王”的篡位之路,用吐沫狠狠地啐“汉王”,做一个高风亮节,致死不食周粟的忠臣。如果“汉王”仅仅是跋扈没有不臣之心,他们会集体跪在“汉王”面前直言不讳,劝他知礼仪、识大体做回大明忠臣良将万古流芳。大明建国二百几十年,根深蒂固,亡国后狗尾续貂的南明政权乱得不可开交还跟满清对抗了几十年。黄汉眼看着准备以“汉”代“明”,要是也直接导致叛乱不已烽火连天,罪莫大焉。提前布置,防患于未然只争朝夕。在黄四方亲自布置下,旗卫活动更加频繁,他们抓紧时间收集至今没有表明立场的文官武将、勋贵们的不法之事。诱之以利,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胁之以威,很有必要,总而言之要争取绝大多数,如果自己屁股不干净还胆敢跳出来坏“汉王”大事,只得绳之以法。但是有些清流还真做到了洁身自好安贫乐道,抓不住把柄。对付这些卖直取名的士大夫,需要注意舆论,虽然这些人无能又无用,但是有虚名在外。京畿之地的老百姓心里没有那许多弯弯绕,“红旗军”在总决战中大获全胜,满清崇德皇帝死了,意味着盘踞辽东为祸大明五六十年的建奴灰飞烟灭。他们的喜悦之情发自肺腑,腊月里置办年货都大方了许多,这当然得益于不少京师居民在车辆厂、钢铁厂、水泥厂等等股份制企业做工,能够拿到足以养家糊口工钱的缘故。京师官场暗流涌动,民间却是一片祥和。无他,城里没有恶霸、流氓、混混、乞丐,没有了黑白通吃的胥吏、衙役,街上几乎看不到垃圾和马粪。经常看到的是二人成列、三人成行的“红旗军”,在这样的氛围下,京城居民当然身心愉快,可以预见这个新年一定会热闹非凡。憨子、王志诚等等率领的骑兵军团追击满清败兵,打了一个月追逐战后撤回修整,此时沈阳彻底化为焦土,辽阳成为了中军所在地。转正的蒙古轻骑兵很多,立下战功的人数高达五六千,黄汉没有亏待他们,该给的赏银不少一毫,但是该给的提拔受到了限制。无他,“红旗军”军官年轻化、知识化,纵然是蒙古部落中的勇士,无法通过军官考试也只能做士官。即便如此,归心的蒙古人在拿到了雪白的硬币、黄灿灿的金币之时,还是激动不已。阮大铖带领六套班子赶到辽阳,剧组将要为将士们演出三部新戏贺岁迎新。专业对口,阮大铖干劲十足,他年初跑了一趟江南,网罗了不少各大院子的红牌,包括黄汉提到的柳如是、李香君、董小宛、寇白门等等。他甚至于还特意跑去扬州找被妈妈从小调教的“瘦马”,如今已经超额完成了黄汉布置的扩充演出班底的任务。现在,除了他亲自带来辽阳为“汉王”和将士们演出的六套剧组,还有十八个戏班子分别在京师、南直隶巡回演出,不仅仅寓教于乐,还名利双收。演戏不是免费,黄汉虽然严令不许追求高额利润,但是允许保持门票总额的一成作为盈利。阮大铖是一位八面玲珑之人,有能力,会经营,不怕利薄只要多销,一样的财源滚滚。他搞出了二十几个剧组轮番外出巡演,不断推陈出新,每月总演出场次达到七八百而且在增长中。使得剧组每个月得到的门票收入高达几万十几万两银子,一年盈利超过十万两甚至于更多大有可能。原本优伶没有地位,搞不好在某次演出时就会被某个公子王孙瞧上眼纠缠不休。然加入“红旗军”体系的剧组就成为了宣传员,有了“汉王”这个大靠山。哪个不开眼的敢用强迫手段威逼优伶就范,弄不好真会丢了脑袋。原本有些红倌人是迫于压力加入剧组,经历过几个月的排练、演出,她们不仅仅拿到了不菲的酬劳,还体会到了做人的尊严,乐在其中,纷纷写信给以前的姐妹。直接后果就是阮大铖再也用不着千里迢迢去挖人,总有不少自认为有姿色、有才气的佳丽毛遂自荐。曾经被温体仁差一点整死,最后削籍归乡的钱谦益不甘寂寞。他多次乘船来往于“汉江省”、“虎穴城”、旅顺口、天津卫等等“汉王”实际控制区,目的不言而喻,想寻找机会投靠。一次偶然的机会看到了柳如是主演的新戏,钱谦益为之倾倒,居然一直追到了辽东。腊月二十六,黄汉颁布命令,论功行赏,发斩首银、福利、解除禁酒令,全军修整二十天,安排好酒好肉文娱节目,让将士们开开心心过大年。明年正月十六全军兵分十路,扫荡大草原。每一路都配一个把总“飞行军”携带一百热气球,计划花费六个月时间,征服、歼灭、招降曾经投靠建奴的外藩蒙古。第九百二十七章:重见天日崇祯十三年正月初一,黄汉带着上千文官武将在辽阳原总兵府现在的“汉王”行辕门前的广场上见证“传国玉玺”重见天日。这真不是弄虚作假,而是经过二十几天清理、挖掘,从“清宁宫”废墟中找到了疑似装传国玉玺的柜子。经过娜木钟仔细辨认,确定无误后,刘在旗、姜新亲自大张旗鼓押运送达辽阳。黄汉为了搞得有仪式感,特意选在正月初一开箱,而且是在上千文武百官和上万军民注视下开启。当然,为了防止出现意外,提前做了一些准备,刘在旗怀着藏好了一个玉匣,里面也有黄绸包裹的一方“传国玉玺”。这东西谁也没见过真货,只是通过文字记载得知尺寸和历代刻字,弄个假的鱼目混珠没有什么难度。黄汉的运气不错,用不着在众目睽睽之下作弊,刘在旗打开的红木匣内还真有一只玉匣。当刘在旗把玉匣高高举过头顶高呼“万岁万万岁”之时,军民官吏都异口同声响应。原大明文官武将没有谁露出异色,他们同样跟着欢呼,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既然好事崇祯坐镇南京未必就没有翻盘的可能性,最起码不会因为拥立谁当皇帝自己人内讧,南明也有可能如南宋朝廷那般延续一二百年。然就是这些道德君子坑死皇帝、坑得大明亡国,却赔上了自己的性命彰显了气节,让后人唏嘘感叹,爱恨两难。如今以范景文、黄道周、刘宗周、倪元璐、孟兆祥、王家彦、李邦华、施邦耀、凌义渠、吴麟徵、申佳胤等等为首的清流铮臣,都在横眉冷对。只不过他们暂时隐忍没有发作,他们想好了,等“汉王”来到京城之时看看情况而定。如果“汉王”有不臣之心,他们会用干瘦的身子阻挡“汉王”的篡位之路,用吐沫狠狠地啐“汉王”,做一个高风亮节,致死不食周粟的忠臣。如果“汉王”仅仅是跋扈没有不臣之心,他们会集体跪在“汉王”面前直言不讳,劝他知礼仪、识大体做回大明忠臣良将万古流芳。大明建国二百几十年,根深蒂固,亡国后狗尾续貂的南明政权乱得不可开交还跟满清对抗了几十年。黄汉眼看着准备以“汉”代“明”,要是也直接导致叛乱不已烽火连天,罪莫大焉。提前布置,防患于未然只争朝夕。在黄四方亲自布置下,旗卫活动更加频繁,他们抓紧时间收集至今没有表明立场的文官武将、勋贵们的不法之事。诱之以利,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胁之以威,很有必要,总而言之要争取绝大多数,如果自己屁股不干净还胆敢跳出来坏“汉王”大事,只得绳之以法。但是有些清流还真做到了洁身自好安贫乐道,抓不住把柄。对付这些卖直取名的士大夫,需要注意舆论,虽然这些人无能又无用,但是有虚名在外。京畿之地的老百姓心里没有那许多弯弯绕,“红旗军”在总决战中大获全胜,满清崇德皇帝死了,意味着盘踞辽东为祸大明五六十年的建奴灰飞烟灭。他们的喜悦之情发自肺腑,腊月里置办年货都大方了许多,这当然得益于不少京师居民在车辆厂、钢铁厂、水泥厂等等股份制企业做工,能够拿到足以养家糊口工钱的缘故。京师官场暗流涌动,民间却是一片祥和。无他,城里没有恶霸、流氓、混混、乞丐,没有了黑白通吃的胥吏、衙役,街上几乎看不到垃圾和马粪。经常看到的是二人成列、三人成行的“红旗军”,在这样的氛围下,京城居民当然身心愉快,可以预见这个新年一定会热闹非凡。憨子、王志诚等等率领的骑兵军团追击满清败兵,打了一个月追逐战后撤回修整,此时沈阳彻底化为焦土,辽阳成为了中军所在地。转正的蒙古轻骑兵很多,立下战功的人数高达五六千,黄汉没有亏待他们,该给的赏银不少一毫,但是该给的提拔受到了限制。无他,“红旗军”军官年轻化、知识化,纵然是蒙古部落中的勇士,无法通过军官考试也只能做士官。即便如此,归心的蒙古人在拿到了雪白的硬币、黄灿灿的金币之时,还是激动不已。阮大铖带领六套班子赶到辽阳,剧组将要为将士们演出三部新戏贺岁迎新。专业对口,阮大铖干劲十足,他年初跑了一趟江南,网罗了不少各大院子的红牌,包括黄汉提到的柳如是、李香君、董小宛、寇白门等等。他甚至于还特意跑去扬州找被妈妈从小调教的“瘦马”,如今已经超额完成了黄汉布置的扩充演出班底的任务。现在,除了他亲自带来辽阳为“汉王”和将士们演出的六套剧组,还有十八个戏班子分别在京师、南直隶巡回演出,不仅仅寓教于乐,还名利双收。演戏不是免费,黄汉虽然严令不许追求高额利润,但是允许保持门票总额的一成作为盈利。阮大铖是一位八面玲珑之人,有能力,会经营,不怕利薄只要多销,一样的财源滚滚。他搞出了二十几个剧组轮番外出巡演,不断推陈出新,每月总演出场次达到七八百而且在增长中。使得剧组每个月得到的门票收入高达几万十几万两银子,一年盈利超过十万两甚至于更多大有可能。原本优伶没有地位,搞不好在某次演出时就会被某个公子王孙瞧上眼纠缠不休。然加入“红旗军”体系的剧组就成为了宣传员,有了“汉王”这个大靠山。哪个不开眼的敢用强迫手段威逼优伶就范,弄不好真会丢了脑袋。原本有些红倌人是迫于压力加入剧组,经历过几个月的排练、演出,她们不仅仅拿到了不菲的酬劳,还体会到了做人的尊严,乐在其中,纷纷写信给以前的姐妹。直接后果就是阮大铖再也用不着千里迢迢去挖人,总有不少自认为有姿色、有才气的佳丽毛遂自荐。曾经被温体仁差一点整死,最后削籍归乡的钱谦益不甘寂寞。他多次乘船来往于“汉江省”、“虎穴城”、旅顺口、天津卫等等“汉王”实际控制区,目的不言而喻,想寻找机会投靠。一次偶然的机会看到了柳如是主演的新戏,钱谦益为之倾倒,居然一直追到了辽东。腊月二十六,黄汉颁布命令,论功行赏,发斩首银、福利、解除禁酒令,全军修整二十天,安排好酒好肉文娱节目,让将士们开开心心过大年。明年正月十六全军兵分十路,扫荡大草原。每一路都配一个把总“飞行军”携带一百热气球,计划花费六个月时间,征服、歼灭、招降曾经投靠建奴的外藩蒙古。第九百二十七章:重见天日崇祯十三年正月初一,黄汉带着上千文官武将在辽阳原总兵府现在的“汉王”行辕门前的广场上见证“传国玉玺”重见天日。这真不是弄虚作假,而是经过二十几天清理、挖掘,从“清宁宫”废墟中找到了疑似装传国玉玺的柜子。经过娜木钟仔细辨认,确定无误后,刘在旗、姜新亲自大张旗鼓押运送达辽阳。黄汉为了搞得有仪式感,特意选在正月初一开箱,而且是在上千文武百官和上万军民注视下开启。当然,为了防止出现意外,提前做了一些准备,刘在旗怀着藏好了一个玉匣,里面也有黄绸包裹的一方“传国玉玺”。这东西谁也没见过真货,只是通过文字记载得知尺寸和历代刻字,弄个假的鱼目混珠没有什么难度。黄汉的运气不错,用不着在众目睽睽之下作弊,刘在旗打开的红木匣内还真有一只玉匣。当刘在旗把玉匣高高举过头顶高呼“万岁万万岁”之时,军民官吏都异口同声响应。原大明文官武将没有谁露出异色,他们同样跟着欢呼,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既然好事崇祯坐镇南京未必就没有翻盘的可能性,最起码不会因为拥立谁当皇帝自己人内讧,南明也有可能如南宋朝廷那般延续一二百年。然就是这些道德君子坑死皇帝、坑得大明亡国,却赔上了自己的性命彰显了气节,让后人唏嘘感叹,爱恨两难。如今以范景文、黄道周、刘宗周、倪元璐、孟兆祥、王家彦、李邦华、施邦耀、凌义渠、吴麟徵、申佳胤等等为首的清流铮臣,都在横眉冷对。只不过他们暂时隐忍没有发作,他们想好了,等“汉王”来到京城之时看看情况而定。如果“汉王”有不臣之心,他们会用干瘦的身子阻挡“汉王”的篡位之路,用吐沫狠狠地啐“汉王”,做一个高风亮节,致死不食周粟的忠臣。如果“汉王”仅仅是跋扈没有不臣之心,他们会集体跪在“汉王”面前直言不讳,劝他知礼仪、识大体做回大明忠臣良将万古流芳。大明建国二百几十年,根深蒂固,亡国后狗尾续貂的南明政权乱得不可开交还跟满清对抗了几十年。黄汉眼看着准备以“汉”代“明”,要是也直接导致叛乱不已烽火连天,罪莫大焉。提前布置,防患于未然只争朝夕。在黄四方亲自布置下,旗卫活动更加频繁,他们抓紧时间收集至今没有表明立场的文官武将、勋贵们的不法之事。诱之以利,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胁之以威,很有必要,总而言之要争取绝大多数,如果自己屁股不干净还胆敢跳出来坏“汉王”大事,只得绳之以法。但是有些清流还真做到了洁身自好安贫乐道,抓不住把柄。对付这些卖直取名的士大夫,需要注意舆论,虽然这些人无能又无用,但是有虚名在外。京畿之地的老百姓心里没有那许多弯弯绕,“红旗军”在总决战中大获全胜,满清崇德皇帝死了,意味着盘踞辽东为祸大明五六十年的建奴灰飞烟灭。他们的喜悦之情发自肺腑,腊月里置办年货都大方了许多,这当然得益于不少京师居民在车辆厂、钢铁厂、水泥厂等等股份制企业做工,能够拿到足以养家糊口工钱的缘故。京师官场暗流涌动,民间却是一片祥和。无他,城里没有恶霸、流氓、混混、乞丐,没有了黑白通吃的胥吏、衙役,街上几乎看不到垃圾和马粪。经常看到的是二人成列、三人成行的“红旗军”,在这样的氛围下,京城居民当然身心愉快,可以预见这个新年一定会热闹非凡。憨子、王志诚等等率领的骑兵军团追击满清败兵,打了一个月追逐战后撤回修整,此时沈阳彻底化为焦土,辽阳成为了中军所在地。转正的蒙古轻骑兵很多,立下战功的人数高达五六千,黄汉没有亏待他们,该给的赏银不少一毫,但是该给的提拔受到了限制。无他,“红旗军”军官年轻化、知识化,纵然是蒙古部落中的勇士,无法通过军官考试也只能做士官。即便如此,归心的蒙古人在拿到了雪白的硬币、黄灿灿的金币之时,还是激动不已。阮大铖带领六套班子赶到辽阳,剧组将要为将士们演出三部新戏贺岁迎新。专业对口,阮大铖干劲十足,他年初跑了一趟江南,网罗了不少各大院子的红牌,包括黄汉提到的柳如是、李香君、董小宛、寇白门等等。他甚至于还特意跑去扬州找被妈妈从小调教的“瘦马”,如今已经超额完成了黄汉布置的扩充演出班底的任务。现在,除了他亲自带来辽阳为“汉王”和将士们演出的六套剧组,还有十八个戏班子分别在京师、南直隶巡回演出,不仅仅寓教于乐,还名利双收。演戏不是免费,黄汉虽然严令不许追求高额利润,但是允许保持门票总额的一成作为盈利。阮大铖是一位八面玲珑之人,有能力,会经营,不怕利薄只要多销,一样的财源滚滚。他搞出了二十几个剧组轮番外出巡演,不断推陈出新,每月总演出场次达到七八百而且在增长中。使得剧组每个月得到的门票收入高达几万十几万两银子,一年盈利超过十万两甚至于更多大有可能。原本优伶没有地位,搞不好在某次演出时就会被某个公子王孙瞧上眼纠缠不休。然加入“红旗军”体系的剧组就成为了宣传员,有了“汉王”这个大靠山。哪个不开眼的敢用强迫手段威逼优伶就范,弄不好真会丢了脑袋。原本有些红倌人是迫于压力加入剧组,经历过几个月的排练、演出,她们不仅仅拿到了不菲的酬劳,还体会到了做人的尊严,乐在其中,纷纷写信给以前的姐妹。直接后果就是阮大铖再也用不着千里迢迢去挖人,总有不少自认为有姿色、有才气的佳丽毛遂自荐。曾经被温体仁差一点整死,最后削籍归乡的钱谦益不甘寂寞。他多次乘船来往于“汉江省”、“虎穴城”、旅顺口、天津卫等等“汉王”实际控制区,目的不言而喻,想寻找机会投靠。一次偶然的机会看到了柳如是主演的新戏,钱谦益为之倾倒,居然一直追到了辽东。腊月二十六,黄汉颁布命令,论功行赏,发斩首银、福利、解除禁酒令,全军修整二十天,安排好酒好肉文娱节目,让将士们开开心心过大年。明年正月十六全军兵分十路,扫荡大草原。每一路都配一个把总“飞行军”携带一百热气球,计划花费六个月时间,征服、歼灭、招降曾经投靠建奴的外藩蒙古。第九百二十七章:重见天日崇祯十三年正月初一,黄汉带着上千文官武将在辽阳原总兵府现在的“汉王”行辕门前的广场上见证“传国玉玺”重见天日。这真不是弄虚作假,而是经过二十几天清理、挖掘,从“清宁宫”废墟中找到了疑似装传国玉玺的柜子。经过娜木钟仔细辨认,确定无误后,刘在旗、姜新亲自大张旗鼓押运送达辽阳。黄汉为了搞得有仪式感,特意选在正月初一开箱,而且是在上千文武百官和上万军民注视下开启。当然,为了防止出现意外,提前做了一些准备,刘在旗怀着藏好了一个玉匣,里面也有黄绸包裹的一方“传国玉玺”。这东西谁也没见过真货,只是通过文字记载得知尺寸和历代刻字,弄个假的鱼目混珠没有什么难度。黄汉的运气不错,用不着在众目睽睽之下作弊,刘在旗打开的红木匣内还真有一只玉匣。当刘在旗把玉匣高高举过头顶高呼“万岁万万岁”之时,军民官吏都异口同声响应。原大明文官武将没有谁露出异色,他们同样跟着欢呼,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既然好事崇祯坐镇南京未必就没有翻盘的可能性,最起码不会因为拥立谁当皇帝自己人内讧,南明也有可能如南宋朝廷那般延续一二百年。然就是这些道德君子坑死皇帝、坑得大明亡国,却赔上了自己的性命彰显了气节,让后人唏嘘感叹,爱恨两难。如今以范景文、黄道周、刘宗周、倪元璐、孟兆祥、王家彦、李邦华、施邦耀、凌义渠、吴麟徵、申佳胤等等为首的清流铮臣,都在横眉冷对。只不过他们暂时隐忍没有发作,他们想好了,等“汉王”来到京城之时看看情况而定。如果“汉王”有不臣之心,他们会用干瘦的身子阻挡“汉王”的篡位之路,用吐沫狠狠地啐“汉王”,做一个高风亮节,致死不食周粟的忠臣。如果“汉王”仅仅是跋扈没有不臣之心,他们会集体跪在“汉王”面前直言不讳,劝他知礼仪、识大体做回大明忠臣良将万古流芳。大明建国二百几十年,根深蒂固,亡国后狗尾续貂的南明政权乱得不可开交还跟满清对抗了几十年。黄汉眼看着准备以“汉”代“明”,要是也直接导致叛乱不已烽火连天,罪莫大焉。提前布置,防患于未然只争朝夕。在黄四方亲自布置下,旗卫活动更加频繁,他们抓紧时间收集至今没有表明立场的文官武将、勋贵们的不法之事。诱之以利,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胁之以威,很有必要,总而言之要争取绝大多数,如果自己屁股不干净还胆敢跳出来坏“汉王”大事,只得绳之以法。但是有些清流还真做到了洁身自好安贫乐道,抓不住把柄。对付这些卖直取名的士大夫,需要注意舆论,虽然这些人无能又无用,但是有虚名在外。京畿之地的老百姓心里没有那许多弯弯绕,“红旗军”在总决战中大获全胜,满清崇德皇帝死了,意味着盘踞辽东为祸大明五六十年的建奴灰飞烟灭。他们的喜悦之情发自肺腑,腊月里置办年货都大方了许多,这当然得益于不少京师居民在车辆厂、钢铁厂、水泥厂等等股份制企业做工,能够拿到足以养家糊口工钱的缘故。京师官场暗流涌动,民间却是一片祥和。无他,城里没有恶霸、流氓、混混、乞丐,没有了黑白通吃的胥吏、衙役,街上几乎看不到垃圾和马粪。经常看到的是二人成列、三人成行的“红旗军”,在这样的氛围下,京城居民当然身心愉快,可以预见这个新年一定会热闹非凡。憨子、王志诚等等率领的骑兵军团追击满清败兵,打了一个月追逐战后撤回修整,此时沈阳彻底化为焦土,辽阳成为了中军所在地。转正的蒙古轻骑兵很多,立下战功的人数高达五六千,黄汉没有亏待他们,该给的赏银不少一毫,但是该给的提拔受到了限制。无他,“红旗军”军官年轻化、知识化,纵然是蒙古部落中的勇士,无法通过军官考试也只能做士官。即便如此,归心的蒙古人在拿到了雪白的硬币、黄灿灿的金币之时,还是激动不已。阮大铖带领六套班子赶到辽阳,剧组将要为将士们演出三部新戏贺岁迎新。专业对口,阮大铖干劲十足,他年初跑了一趟江南,网罗了不少各大院子的红牌,包括黄汉提到的柳如是、李香君、董小宛、寇白门等等。他甚至于还特意跑去扬州找被妈妈从小调教的“瘦马”,如今已经超额完成了黄汉布置的扩充演出班底的任务。现在,除了他亲自带来辽阳为“汉王”和将士们演出的六套剧组,还有十八个戏班子分别在京师、南直隶巡回演出,不仅仅寓教于乐,还名利双收。演戏不是免费,黄汉虽然严令不许追求高额利润,但是允许保持门票总额的一成作为盈利。阮大铖是一位八面玲珑之人,有能力,会经营,不怕利薄只要多销,一样的财源滚滚。他搞出了二十几个剧组轮番外出巡演,不断推陈出新,每月总演出场次达到七八百而且在增长中。使得剧组每个月得到的门票收入高达几万十几万两银子,一年盈利超过十万两甚至于更多大有可能。原本优伶没有地位,搞不好在某次演出时就会被某个公子王孙瞧上眼纠缠不休。然加入“红旗军”体系的剧组就成为了宣传员,有了“汉王”这个大靠山。哪个不开眼的敢用强迫手段威逼优伶就范,弄不好真会丢了脑袋。原本有些红倌人是迫于压力加入剧组,经历过几个月的排练、演出,她们不仅仅拿到了不菲的酬劳,还体会到了做人的尊严,乐在其中,纷纷写信给以前的姐妹。直接后果就是阮大铖再也用不着千里迢迢去挖人,总有不少自认为有姿色、有才气的佳丽毛遂自荐。曾经被温体仁差一点整死,最后削籍归乡的钱谦益不甘寂寞。他多次乘船来往于“汉江省”、“虎穴城”、旅顺口、天津卫等等“汉王”实际控制区,目的不言而喻,想寻找机会投靠。一次偶然的机会看到了柳如是主演的新戏,钱谦益为之倾倒,居然一直追到了辽东。腊月二十六,黄汉颁布命令,论功行赏,发斩首银、福利、解除禁酒令,全军修整二十天,安排好酒好肉文娱节目,让将士们开开心心过大年。明年正月十六全军兵分十路,扫荡大草原。每一路都配一个把总“飞行军”携带一百热气球,计划花费六个月时间,征服、歼灭、招降曾经投靠建奴的外藩蒙古。第九百二十七章:重见天日崇祯十三年正月初一,黄汉带着上千文官武将在辽阳原总兵府现在的“汉王”行辕门前的广场上见证“传国玉玺”重见天日。这真不是弄虚作假,而是经过二十几天清理、挖掘,从“清宁宫”废墟中找到了疑似装传国玉玺的柜子。经过娜木钟仔细辨认,确定无误后,刘在旗、姜新亲自大张旗鼓押运送达辽阳。黄汉为了搞得有仪式感,特意选在正月初一开箱,而且是在上千文武百官和上万军民注视下开启。当然,为了防止出现意外,提前做了一些准备,刘在旗怀着藏好了一个玉匣,里面也有黄绸包裹的一方“传国玉玺”。这东西谁也没见过真货,只是通过文字记载得知尺寸和历代刻字,弄个假的鱼目混珠没有什么难度。黄汉的运气不错,用不着在众目睽睽之下作弊,刘在旗打开的红木匣内还真有一只玉匣。当刘在旗把玉匣高高举过头顶高呼“万岁万万岁”之时,军民官吏都异口同声响应。原大明文官武将没有谁露出异色,他们同样跟着欢呼,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既然好事崇祯坐镇南京未必就没有翻盘的可能性,最起码不会因为拥立谁当皇帝自己人内讧,南明也有可能如南宋朝廷那般延续一二百年。然就是这些道德君子坑死皇帝、坑得大明亡国,却赔上了自己的性命彰显了气节,让后人唏嘘感叹,爱恨两难。如今以范景文、黄道周、刘宗周、倪元璐、孟兆祥、王家彦、李邦华、施邦耀、凌义渠、吴麟徵、申佳胤等等为首的清流铮臣,都在横眉冷对。只不过他们暂时隐忍没有发作,他们想好了,等“汉王”来到京城之时看看情况而定。如果“汉王”有不臣之心,他们会用干瘦的身子阻挡“汉王”的篡位之路,用吐沫狠狠地啐“汉王”,做一个高风亮节,致死不食周粟的忠臣。如果“汉王”仅仅是跋扈没有不臣之心,他们会集体跪在“汉王”面前直言不讳,劝他知礼仪、识大体做回大明忠臣良将万古流芳。大明建国二百几十年,根深蒂固,亡国后狗尾续貂的南明政权乱得不可开交还跟满清对抗了几十年。黄汉眼看着准备以“汉”代“明”,要是也直接导致叛乱不已烽火连天,罪莫大焉。提前布置,防患于未然只争朝夕。在黄四方亲自布置下,旗卫活动更加频繁,他们抓紧时间收集至今没有表明立场的文官武将、勋贵们的不法之事。诱之以利,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胁之以威,很有必要,总而言之要争取绝大多数,如果自己屁股不干净还胆敢跳出来坏“汉王”大事,只得绳之以法。但是有些清流还真做到了洁身自好安贫乐道,抓不住把柄。对付这些卖直取名的士大夫,需要注意舆论,虽然这些人无能又无用,但是有虚名在外。京畿之地的老百姓心里没有那许多弯弯绕,“红旗军”在总决战中大获全胜,满清崇德皇帝死了,意味着盘踞辽东为祸大明五六十年的建奴灰飞烟灭。他们的喜悦之情发自肺腑,腊月里置办年货都大方了许多,这当然得益于不少京师居民在车辆厂、钢铁厂、水泥厂等等股份制企业做工,能够拿到足以养家糊口工钱的缘故。京师官场暗流涌动,民间却是一片祥和。无他,城里没有恶霸、流氓、混混、乞丐,没有了黑白通吃的胥吏、衙役,街上几乎看不到垃圾和马粪。经常看到的是二人成列、三人成行的“红旗军”,在这样的氛围下,京城居民当然身心愉快,可以预见这个新年一定会热闹非凡。憨子、王志诚等等率领的骑兵军团追击满清败兵,打了一个月追逐战后撤回修整,此时沈阳彻底化为焦土,辽阳成为了中军所在地。转正的蒙古轻骑兵很多,立下战功的人数高达五六千,黄汉没有亏待他们,该给的赏银不少一毫,但是该给的提拔受到了限制。无他,“红旗军”军官年轻化、知识化,纵然是蒙古部落中的勇士,无法通过军官考试也只能做士官。即便如此,归心的蒙古人在拿到了雪白的硬币、黄灿灿的金币之时,还是激动不已。阮大铖带领六套班子赶到辽阳,剧组将要为将士们演出三部新戏贺岁迎新。专业对口,阮大铖干劲十足,他年初跑了一趟江南,网罗了不少各大院子的红牌,包括黄汉提到的柳如是、李香君、董小宛、寇白门等等。他甚至于还特意跑去扬州找被妈妈从小调教的“瘦马”,如今已经超额完成了黄汉布置的扩充演出班底的任务。现在,除了他亲自带来辽阳为“汉王”和将士们演出的六套剧组,还有十八个戏班子分别在京师、南直隶巡回演出,不仅仅寓教于乐,还名利双收。演戏不是免费,黄汉虽然严令不许追求高额利润,但是允许保持门票总额的一成作为盈利。阮大铖是一位八面玲珑之人,有能力,会经营,不怕利薄只要多销,一样的财源滚滚。他搞出了二十几个剧组轮番外出巡演,不断推陈出新,每月总演出场次达到七八百而且在增长中。使得剧组每个月得到的门票收入高达几万十几万两银子,一年盈利超过十万两甚至于更多大有可能。原本优伶没有地位,搞不好在某次演出时就会被某个公子王孙瞧上眼纠缠不休。然加入“红旗军”体系的剧组就成为了宣传员,有了“汉王”这个大靠山。哪个不开眼的敢用强迫手段威逼优伶就范,弄不好真会丢了脑袋。原本有些红倌人是迫于压力加入剧组,经历过几个月的排练、演出,她们不仅仅拿到了不菲的酬劳,还体会到了做人的尊严,乐在其中,纷纷写信给以前的姐妹。直接后果就是阮大铖再也用不着千里迢迢去挖人,总有不少自认为有姿色、有才气的佳丽毛遂自荐。曾经被温体仁差一点整死,最后削籍归乡的钱谦益不甘寂寞。他多次乘船来往于“汉江省”、“虎穴城”、旅顺口、天津卫等等“汉王”实际控制区,目的不言而喻,想寻找机会投靠。一次偶然的机会看到了柳如是主演的新戏,钱谦益为之倾倒,居然一直追到了辽东。腊月二十六,黄汉颁布命令,论功行赏,发斩首银、福利、解除禁酒令,全军修整二十天,安排好酒好肉文娱节目,让将士们开开心心过大年。明年正月十六全军兵分十路,扫荡大草原。每一路都配一个把总“飞行军”携带一百热气球,计划花费六个月时间,征服、歼灭、招降曾经投靠建奴的外藩蒙古。第九百二十七章:重见天日崇祯十三年正月初一,黄汉带着上千文官武将在辽阳原总兵府现在的“汉王”行辕门前的广场上见证“传国玉玺”重见天日。这真不是弄虚作假,而是经过二十几天清理、挖掘,从“清宁宫”废墟中找到了疑似装传国玉玺的柜子。经过娜木钟仔细辨认,确定无误后,刘在旗、姜新亲自大张旗鼓押运送达辽阳。黄汉为了搞得有仪式感,特意选在正月初一开箱,而且是在上千文武百官和上万军民注视下开启。当然,为了防止出现意外,提前做了一些准备,刘在旗怀着藏好了一个玉匣,里面也有黄绸包裹的一方“传国玉玺”。这东西谁也没见过真货,只是通过文字记载得知尺寸和历代刻字,弄个假的鱼目混珠没有什么难度。黄汉的运气不错,用不着在众目睽睽之下作弊,刘在旗打开的红木匣内还真有一只玉匣。当刘在旗把玉匣高高举过头顶高呼“万岁万万岁”之时,军民官吏都异口同声响应。原大明文官武将没有谁露出异色,他们同样跟着欢呼,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既然好事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